【生命力記者陳映竹報導】河川是生活命脈所寄,審視所在河川的處境,是檢證生活品質的重要憑藉。流經板橋的大漢溪,成為板橋社大關懷環境生態社主要守護目標。「讓民眾更親近河川」為社團的發展目標,因此,除了關懷河川地的自然生態,社團更以土地人文歷史的介紹,希望激發大家對居住地的深層情感。
成立三年的關懷環境生態社,在指導老師陳健一(見圖)的帶領下,一直以「土地倫理」作為社團的中心思維。簡言之,土地倫理是探討人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陳健一在授課時,會以地理學、地質學、植物學、史學、人類學、公共政策等諸多方向來介紹一區域,讓社員們了解一個區域的空間特色是由許多複雜的原因構成的。以大漢溪為例,早期大漢溪流域的水量豐沛,是商旅往返的交通命脈,人口便自然集中居住於此區域,造成了城市發展,但也衍生了許多都市化後的問題,「環保」就是其中之一。今日大漢溪的面貌,就是由上述的地理、人文和歷史背景所交織成的。
戶外實地觀察是社團上課的一大特色。進行「河川系列」的課程時,陳健一便帶領社員走訪淡水河流域的周邊環境,包括關渡、士林、北投等各個淡水河流經的區域。雖說板橋社大的河川守護目標為大漢溪,但陳健一認為,一條河川的保育,是需要關懷整個流域,淡水河為大漢溪匯流河川,自然是板橋社大的觀察河川之一。
觀察河川地之餘,社團也積極安排「參訪污水下水道」和「拜訪板新水廠」等活動,讓社員實地參與公共政策的實施,檢視政府單位對於整治大漢溪的實際進度。板新水廠是供應板橋和新莊地區用水的重要機關,所以水廠的水是否乾淨對於這兩個地區居民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聯。而污水下水道是家庭、工廠污水排入河川前的一個重要把關,根據台北縣「九二九七污水下水道第三期建設計畫」顯示,歐美國家的污水處理率高達百分之八十,相較台北縣僅有百分之二十一點八。這也就是為何歐美國家居民可以生飲自來水,但北縣多數住戶卻安裝著逆滲透處理器的原因了。
關懷生態環境社社長陳玲珍表示,在參訪了板新地區的污水下水道後,了解到污水下水道與飲用水水質好壞攸戚相關,所以平日在家時對於家庭的污水排放也會更加謹慎,如:過去會直接將不用的食用油倒進洗碗槽,但了解到這樣會對河川以及排水管有所污染後,現在都會盡量把食用油用完,減少倒棄的機率。而出門甚至會留意下水道的工程進度,這都是過去不曾有過的動作。
「社團成立之初是由一群秉著生態保育理念的同好所組成的,但遇到實際參與社團事務,如:培訓志工等費時費力的事情時,便有人退出了。」陳健一感慨道。經過了好幾個階段的調整,以「板橋人做板橋事」的宗旨下,社團課程加入了公共政策,讓社員對於河川關懷不再限於田野調查。但在幾次參訪政府部門以及向其索取資料的經驗下,陳健一深感政府部門的資訊不夠開放、透明化,這是造成民眾對環保漠視的原因之一。
陳健一說:「以污水下水道為例,由於工程深埋在地底下,民眾無法親眼觀察下水道工程佈置進度,再加上對下水道的實際功用一知半解,造成現今北縣水質不佳的情形。」在未來,陳健一希望能透過社大社刊、網站中的公共論壇文章來培養民眾的「公民意識」,喚起大家對公共政策關注,讓民意對政策發揮強大的影響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