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5日 星期二

新社七分窯 捏出十分好陶

生命力記者/石震達報導
台中縣新社鄉近年來以庭園咖啡屋聞名。但是在新社另外一邊海拔六百公尺的崑山村,還有個可以遠眺中央山脈、觀雲霧、聆聽蟲鳴鳥叫,甚至是享受燒陶、捏陶樂趣的地方,那就是七分窯。


創立七分窯的張笠夫、李春美夫婦,早年從事廣告業,當時碰上台灣的經濟奇蹟而收入頗豐,享受過奢華生活的他們,決定要回歸到簡單淳樸的生活。李春美說:「我自己也想過那種簡單樸實的生活,嘗試過之後發現其實要拋棄都市的生活並不會如想像中困難。」於是張笠夫在三十七歲的時候決定退休,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台中縣新社鄉的崑山村,七分窯的位置就在張笠夫以前唸的崑山國小附近。從當初約二十八坪的小屋,擴展到今日的兩百坪陶藝作品展覽區、四百多坪的玩陶教室活動區。

一到那裡,就可看見寫著「七分窯」的大柱子在外面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進入陶瓷藝術館,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陶製品:小如茶杯、咖啡杯、餐盤,大一點像是有著古代人物彩繪的精巧茶壺,還有約一公尺高,穩重華麗,具有細膩釉彩的大花瓶。另外還有張笠夫獨特的「台灣小調」,一種特殊的藝術字體,紀錄著台灣本土寫真風情、童年記趣、生活點滴等等;另外像是國畫、油畫,昆蟲標本等等,在這裡你能欣賞到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


張笠夫的太太李春美說:「以前我們進入這個陶藝創作的領域完全是靠自己摸索,我先生三十七歲才拿毛筆開始學國畫,而我就接觸陶藝。我也沒有老師教呀,就是多看多學。譬如說陶藝製作使用的釉,就要記錄配方,天然的材料如金、銀、銅、鐵、鉀、鈉、鎂、鈣,比例上的分配,燒製的溫度幾度,稍有不同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成品。雖然這樣測試很辛苦,但是配方一旦給你試出來會很有成就感喔﹗」李春美第一次在台中舉辦個展,就是以難度甚高的「釉裡紅」拿出去展覽,古時有人說:「最難拿捏是深淺,千載難逢釉裡紅」;然而她在當時並不出名,也沒參加過團體展,居然第一次就以「釉裡紅」參展,可說是一炮而紅。所以李春美非常鼓勵年輕人多方嘗試,沒有什麼好怕丟臉的。她說:「年輕人就是要多衝嘛,怕什麼,我們這樣老一輩的人都沒在怕了。」 


張笠夫、李春美夫婦在全省都有辦過展覽,其中以中南部居多,台中市尤其是他們的最愛。李春美說:「台中市離這裡比較近,所以也比較常去那裡,去那邊辦展覽讓我感覺很開心。北部比較少去的原因是因為鶯歌陶瓷在那邊發展較大。並不是說我們在那邊沒有市場,而是說風格的不同。鶯歌多以華麗風格取勝,且技法上以灌模為多,像是瓷娃娃之類的藝術品;我們中南部則是以手拉胚居多,走的是傳統古樸的路線,各有各的收藏群,並不衝突。」


李春美同時也在七分窯開班授課,強調終生學習。她認為來這邊就是放輕鬆,享受捏陶的樂趣,而要是有學生能學到出師,她也毫不吝嗇協助他們創業。李春美說:「基本上我們不擔心有人來競爭,畢竟我們也不是靠收學費維生的。」她認為,台灣的藝術水平仍不高,要是能讓大家多擁有一項才藝、多一種生活的樂趣,也是為提升社會做一份貢獻!李春美也提到,比起開班授課,她還是喜歡販售自己的作品,因為那是自己的心血成果,能有人欣賞是件開心的事。她也不諱言,在這邊的陶藝品販售的對象多是企業或生活條件小康以上的人士,畢竟手拉胚陶藝品的價格並不便宜,一般人比較負擔不起。問她有沒有最滿意的作品,她斬釘截鐵的說:「沒有!」她認為,藝術創作的領空是寂寞的,永遠沒有滿分,一定會有更令人激賞的作品出現。唯有自己不斷持續創作,才能更精進自己,達到另外一個境界。

繁忙的都市生活,擁擠的街道,快步的人潮,如果你已經習慣如此生活,下次有時間不妨可以開車前往台中縣新社鄉。不管是喝咖啡,森林浴,或是到七分窯捏捏陶,呼吸新鮮空氣,與張笠夫夫婦泡茶聊天,閒話家常,放鬆一下自己的身心,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地址:台中縣新社鄉崑山村崑南街崑崙巷1號
電話:04-2582-0717
傳真:(04)2581-9214.
網址:http://leif-art.myweb.hinet.net/index_00.htm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