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黃瑜文報導
「我希望可以陪伴行為偏差的國中生們,讓他們覺得有人關心,而不要再繼續壞下去。」新竹師範學院少年輔導社活動組長潘姮伶說。少輔社已經成立了七年,社員們在社團中共同增進輔導相關知識,並在國中小學以法律劇場的方式宣導法律常識;更與社會結合,由通過輔導員檢定的同學,協助需要輔導的青少年。
少輔社與新竹市少輔會合作,對於入社條件,只限大二以上的學生參加,並需曾經在服務性社團服務過一年,或是修過輔導的相關課程;還須通過筆試、面試等輔導員的檢定,才有資格和青少年做一對一的輔導工作。被輔導的對象以國中生為多,大多是由學校輔導室或少輔社選出行為較偏差的同學,進一步與少輔社的輔導員進行每個禮拜一次的約談。
社長陳佳琪表示,國中生大部份常見的行為偏差是抽煙、喝酒、打架和翹課等,是由學校的輔導老師評估學生的狀況而定。而在與個案約談之前,少輔社的同學會先與其輔導老師或班導師談話,加上學校提供關於個案的情況與家庭背景等資料,讓他們在與個案見面之前,有大概的認識。
「其實一開始要輔導別人時自己都會很緊張,有時候會不知道要說什麼,而且訪問對象也會不太配合,不是敷衍回答,就是會放輔導員鴿子。」陳佳琪說,經過經驗累積,由生活閒聊慢慢開始讓輔導對象打開心房,在建立彼此的關係後,自然就比較容易輔導了。「我希望可以在每週與輔導個案的見面中,多少給他一些正面和正確的價值觀,並與他成為朋友一般的關係。」
潘姮伶輔導的對象是一名國二的女生,因為交友複雜,常常會蹺課,有一次甚至為了和朋友出去,半夜還會從五樓高的家裡爬消防梯出去。潘姮伶表示,其實她並不壞,只是因為家長比較少管教,才會行為偏差。上一次的段考,輔導對象的總分進步了一百多分,「她的成績不差,只是懶得念書而已,我都會一直鼓勵她,我們還約好下一次成績進步的話,我要請她喝飲料呢!」
因為少輔社都是透過學校來與個案接觸,所以如果個案休學或是畢業的話,就沒辦法再繼續與他們約談了,也算是輔導關係結束,學校會再給少輔社一個新的個案。但也有與個案互動不錯的同學,會使用信件繼續與他們聯絡。
參加少輔社的同學,大多都是本身對輔導方面很有興趣,經過輔導相關課程的學習,以及小組與老師的團體討論,可以將學得知識學以致用,還可以幫助別人。社員林暐翎說:「團體討論的老師曾經告訴我們,身為輔導員一定要先被輔導,才可以知道輔導對象的感受,而用同理心去幫助他們。」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