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19日 星期四

前雙溪後陽明 溪山國小優游自然

【記者張晶茹/生命力報導】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溪山國小,由於前有外雙溪蜿蜒而過,背倚具豐富自然資源的陽明山,在地勢上可說是得天獨厚。實行田園教學近七年,溪山國小也發掘出獨特的「溪山生態」。

民國八十年,台北市議會議員鑑於八個郊區學校學生人數日漸減少,教育成本過高,不符合教育成本效益,遂建議市政府教育局予以廢校,以節省教育人事經費,但學區家長及學生均普遍反對。教育局經過會商研討後,認為這些小學具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環境資源,應該善加利用,創造學校特色。於是決定自八十學年度起將該等學校試辦田園教學實驗。而溪山國小就是這八個學校之一。

溪山國小和其他台北市國小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個星期二放學後,五年級的導師吳文德會帶領小朋友到附近的溪流或是山上認識自然環境,並且讓同學們瞭解到自然生態會因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小朋友的家長吳英霞就認為,這樣寓教於樂的方法,是最容易讓孩子從自然的環境中學習,並且充滿著無限樂趣。

總務主任楊朝立表示,溪山國小每年會固定就一個主題,研究溪山附近的生態環境,之前曾經調查過「外雙溪溪流生態」、「外雙溪地區蝴蝶生態」、「溪山的蛇蛙世界」…等。由老師們組成的研究小組,對生態作調查,甚至許多栩栩如生的照片也都是老師們一點一滴的心血結晶。為了讓研究更具專業性,溪山國小曾多次邀請國內手屈一指的學者協助幫忙,包括師大生物系的杜銘章教授及蝴蝶專家陳建志。當研究完成後,老師就會帶著小朋友們配合著主題作戶外教學。楊朝立也特別指出,這樣的戶外教學不單純只侷限於自然科方面,教材中也結合了音樂與詩文的賞析,例如將兒童歌謠、民間文學中與蛇蛙有關的文章曲子,都會一一與小朋友一起分享,朝向多元化的發展。

溪山國小在去年曾舉辦過一個「學習日」,主要是結合大自然及鄉土的認同,並且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系的學生合作,帶學生們到附近的雙溪公園、故宮博物院寫生,不但用畫筆描繪出美麗的大自然,還要用語文敘述表達其中的內涵意義,「因此涵蓋了語文、美勞及對鄉土的認同。」一年級導師陳慈心如是說。她也希望類似的活動能夠繼續推廣下去,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機會。陳慈心也提到,溪山國小一班學生約十二、三個,還不到市區小學人數的一半,因此在教學上也比較方便,不但可以個別指導,當老師有什麼新的想法時,推行起來更是容易得多。

田園教學本著開放、彈性的原則,以社區環境為教學的基礎,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但陳慈心也表示:「雖然定位為田園小學,還是在體制內的,無法像森林小學一樣完全在戶外上課,仍是有一些基本的課程,像是語文、數學方面的。」不過陳慈心認為,田園小學與其他國小由於環境位置的不同,「如果善加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將會是一大契機。」


延伸閱讀:

1.溪山國小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