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周傳久歐洲借鏡 正視長期照顧

【記者楊士賢、宋宜薇/高雄市採訪報導】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周傳久,二○○三年起至今年十一度前往歐洲,採訪北歐與荷蘭的老人照顧議題,大部份的旅途為自費,他表示,台灣與北歐相比,除了一些文化上的基本差異,北歐還是有值得我們借鏡、提升之處,像是政府的政策應重視「預防」,該預防的不只是疾病,還有事故,譬如老人跌倒即是事故,而他的製作的「丹麥長期照顧」系列報導,更於今年獲得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





歐洲十年採訪 從小地方看老人照顧
周傳久說,當初會開始到歐洲採訪,是因為他的一位好朋友,是個外交官,有天他到周傳久家跟他分享,在出使芬蘭期間,感受到人們是多們看重人的價值,這種價值與財富和階級無關,只因為你是個人,周傳久認同他的看法,並開啟他前往北歐採訪的路途,目的只為體驗把人當人的生活,並盡一點力讓更多人看見人是怎麼樣被看重。

這條採訪之路始於二○○三年,他到荷蘭華人老人公寓參訪,這個公寓是由幾位基督徒華人推動而建成的,他發現飲食文化的差異會導致烹飪手法的不同,還有房屋的設計也與荷蘭人不同,像是客廳和廚房要分開,有的夫妻受不了對方打呼因此臥房需隔成兩間,這些細微的小地方對老人來講是很重要的,他從這些基督徒華人的努力中看見,照顧服務需要仔細觀察和冷靜判斷,才能達到最好的合作效果,這次參訪後也引發了周傳久對北歐照顧服務這個題材的興趣。


將當地情況帶回台灣
周傳久在二○○四年第一次造訪了芬蘭,他去拜訪了從台灣退休的芬蘭宣教士們,他們帶著周傳久去了幾家智障和老人安養中心,參訪過後他對老人照顧服務有了新的認知,他看到芬蘭的人們是如何善待老人家們,像是他曾經做了一則報導,一位九十四歲的芬蘭老人白光明,每天打電話關懷比他更老的老人家,並唱歌給他們聽的故事。

他在芬蘭朋友的協助下,做了許多動人的報導,他抱著做一點是一點的精神,希望能讓台灣的更多人看到北歐的照顧方式,一種把人當人照顧的服務,之後幾年一直到今年,他還是持續關注並報導北歐老人照顧的故事。


以歐洲為參考 發展自我價值
二○一○年他聽聞丹麥有看護訓練和更好的居家照顧系統,因此決定再跑一趟了解狀況,他發現,丹麥的照顧服務非常的細緻,例如給老人家準備了什麼不吃,便要仔細的記錄下來,並且努力更改到老人家願意吃,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與台灣的不同。

周傳久說,台灣現今在長期照顧方面的問題,與北歐國家的差別主要有三點,第一就是對人的價值的看法,我們是如何看待一個人;其次是台灣花太多錢在提
供現金做為福利,應創造服務替代現金,才能提供確切的服務而不花太多錢;最後則是對從事老人照顧服務的人們在態度上加強訓練。

未來,周傳久將開始關注台灣的老人照顧服務,是否發展創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希望能看到台灣藉由發展創新的方式而得到多贏的局面,多贏指涉的是家屬以及受照顧者皆贏,並非只顧及單獨的一方;而服務人員的訓練,是否能使一個人單獨面對挑戰,能很有自信的去面對問題,也是他將關注的焦點之一。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