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子祥、費肇安/新北市報導】石碇國小的孩子們踩在溪水之中,體驗著大自然沖過腳邊的感覺,與其說認識歷史、了解生態、體驗溪水的活動是個課程,倒不如說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學生在上鄉土課時要四處訪問、拔山涉水,對於學校附近的生態,更是走出了豐富的經驗與知識。
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運用每個星期的彈性活動或是美勞、音樂課等時間來進行鄉土課程,先從了解當地歷史開始,再到體驗溼地生態,中年級以後開始學習當地歷史與生態之間的關係,藉此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高年級之後,更要開始學習如何守護腳下的這塊土地,為家鄉盡一份心力。
淡蘭藝文館 欣賞傳統了解歷史
對於當地文化的認識,一年級時,老師會利用上下學期共八節的彈性時間或美勞課,配合「淡蘭藝文館」展覽展出的時間,帶領小朋友進入「淡蘭藝文館」內欣賞不同主題的展覽,「淡蘭藝文館」裡面擺放著石碇地區的傳統工藝,例如茶道、藝術、煤業或是當地的生態資源,導覽人員會細心講解此地的地質,包括當地栽種的茶葉、豆腐、大菁等傳統產業特色,參觀完後,學生就要填寫學習單之中的問題,讓學生對當地的文化背景有更加確切的知識。
結束了「淡蘭藝文館」的課程,學校安排二年級的小朋友進入烏塗這塊森林濕地學習,對於小朋友而言,烏塗裡的一草一木、小溪河流,雖然是跟他們一起長大,但他們卻不見得了解那些生態,聽著每一棵樹木的名字,小朋友們才知道,原來樹跟人一樣,每一棵都有所不同,對低年級的小朋友而言,這些生態有著甚麼秘密的好奇心早就盤據在心中。
淡蘭藝文館內部 |
學生準備進入館中 |
人文關懷 用歷史勾勒出環境
石碇國小的學生在了解當地文化生態之後,到了三四年級就要了解現在的生活從何而來,因此,附近的老街商家就相當具有教學意義,尤其是在這附近生活的一些老年人,更可以讓小朋友了解許多年前石碇的繁榮,學校在課堂中,會請當地的耆老,來為小朋友講述石碇地區早期的歷史,每次演講結束後,小朋友都會提出問題,「以前這裡有很多店嗎?」、「以前商店可以賺多少錢」等等,這些關於過去的家鄉景象,都令小朋友驚訝。
除了聽演講外,學校也會讓小朋友去訪問當地耆老或是自己家裡的長輩,然後用學習單的方式完成「我訪問的對象、我知道以前的石碇有…、我最喜歡石碇的…」等等問題,讓小朋友親自寫出他們訪問出的內容,石碇,也頓時因為這些作業被賦予了一層歷史的人文味。
走進山林 保護土地守護家鄉
近年來,由於觀光人潮漸增,溪水也漸漸變得混濁,因此學校也增加相對應的課程,讓五六年級的小朋友輪流當起環保小尖兵,學習如何知道溪水健不健康。
老師在課程之中會先介紹溪水的生態,包括溪水中應該有甚麼生物,溪水的地質,或是生物的行為,藉由每一組的同學輪流寫下水質觀察日記,觀察溪水內的生態,並且詳細記錄看到的魚種、鳥類、植物的生活情況,以便於比對溪水每天的狀況,如果看見甚麼生物不見了、或是行為跟以前不同,那就代表溪水可能出現問題,此時老師會詢問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動腦練習應該怎麼處理這些生態問題。
學生在這堂課程中會學到很多關於生態的基本知識,包括水生植物、溪水魚類、溼地周遭的地理景觀等等,原本只能在自然課本裡面看到的景象,在石碇小學這個地方,學生更能親身體會到生態的奇妙。
溪水生態教學 |
淡蘭古道簡介
石碇老街簡介
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