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綠色旅遊 在城市遊玩也低碳

【記者趙敏、彭敬婷/臺北市報導】穿著輕便環保的服裝,帶著簡易行李和自備的盥洗用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自己騎單車出發,住在環保節能的綠色旅館,享受當季在地的新鮮美食,體驗並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風土民情,最後購買富有景點特色的紀念品回家,這樣低碳環保的綠色旅遊風潮正在蔓延。



台灣綠色旅遊協會理事長任培義踏入旅遊產業後便持續關注低碳節能旅遊的發展,加上近年來環保意識的高漲,於是結合觀光旅遊業者、學者及相關機構,在二○一○年成立台灣綠色旅遊協會,希望將環境永續概念落實到各式旅遊中,並成為相關產業的行銷與教育平台。 

「綠色旅遊是未來的趨勢。」任培義說,這是一種對環境衝擊最小的旅遊型態,旅遊業者在其中建立良好的設施和措施,如省水馬桶、省電燈泡等設置;旅客自備環保餐具、毛巾等,旅館將給予回饋,無形中雙方都在落實節能減碳、環保教育的精神。旅客除了享受生態,也可在城市體驗人文之旅。

任培義分享,在大城市中,只要以大眾運輸工具或步行體驗當地特色,就體現了綠色城市旅遊的精神。協會目前與臺北市政府合作,推出「綠色台北101」的旅遊路線。「1」代表中山南北路、「0」代表松江路及新生南北路,另一個「1」則是指敦化南北路,以此規劃了各式大小景點,希望外國觀光客來到臺北,一邊欣賞城市的美,一邊力行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

綠色城市旅遊可以透過三個項目來推廣,任培義提到,首先是大眾運輸工具的建立及整合,例如臺北的悠遊卡可以運用在捷運、公車、火車等,讓遊客以便捷而低碳的方式旅行。再者,設置在地的導覽系統,如安排在地解說員、設置AppQR碼,讓旅遊資訊無紙化且快速流通給遊客,有效達到低碳節能的精神。最後,整合社區旅遊的概念,將同一地區的展覽館、商家甚至是巷弄文化,都規劃進旅遊路線,活絡地方經濟。

綠色旅遊在食、衣、住、行、育、樂、購等層面都運用環保節能的概念。「食」就是吃在地當季的有機食材,「衣」即穿著機能舒適、帶輕便的行李衣物,「住」則選擇住在環保的旅館、民宿或綠色建築,「行」方面安排旅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單車等低碳節能的交通方式,「育」為尊重當地生態、運用環保3R精神(減量、重覆利用、循環再造),「樂」是利用當地的特色與資源打造慢遊體驗,最後「購」是購買具當地特色的特產回家。

旅遊中也融入公益活動,如將旅客消費的一部分金額作為植樹基金,便達成碳補償,在旅遊的同時回饋自然與社會。近來協會也配合行政院環保署推動綠行動傳唱計畫,藉由業者呼籲消費者自行攜帶旅遊用具的作法,減少業者在消耗品的花費,更以此經費回饋至非營利組織。「綠背包」的概念即是旅遊時自行攜帶盥洗用品、餐具、毛巾,減少使用旅館提供的一次用產品。當消費者帶了綠背包時,業者會發放「綠幣」給旅客投入到綠幣箱中,讓業者最後根據綠幣數量來幫助非營利組織。這些活動實質支持綠色旅遊與購買考量到環境的環保、可回收性產品的「綠色採購」理念,將環境永續概念推行至更多層面。

任培義指出,綠色旅遊需要旅遊相關業者以環保意識來規劃或調整生產結構,如善用資訊電子科技、低碳交通方式、服務在地化、設施環保化、活動公益化等。而旅客則要以自我意識來選擇低碳節能的遊玩法,如此才能真正體現綠色旅遊的精神。

協會常務理事兼東南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系副教授陶翼煌表示,協會短期的目標除了擴大會員基礎,集合永續發展研究的學者和業界討論,更重要的是建立台灣綠色觀光旅遊的標章認證,希望各產業能發展綠色管理計畫書,隨時檢核產業的節能減碳資訊,標示資源的使用量,以此來發放分級認證,讓這套標準在台灣成形。中長期目標則是帶起國內綠色旅遊的風氣,將永續發展、綠色生活的概念融入到生活及各種產業中,透過旅遊來教育每一個人。




延伸閱讀

台灣綠色旅遊協會

點燃低碳旅遊風 「台灣綠色旅遊協會」成立

綠行動傳唱計畫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