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臻、黃韻澄╱台北報導】這是棟巍然獨立於水泥建築間的木造房屋,柔和的燈光撒在綠葉與褐色的木板之間,透過櫥窗可看見屋裡談笑風生的客人和唱著藍調爵士樂的歌手,與屋子的寂靜感形成對比,一來一往之間彷彿有著許多的故事。這裡是建築師鍾永男在二○○九年,將屋齡八十七年的日式木造老房子重生為一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咖啡館。
畢業於中原大學建築系的鍾永男,在過去大多以規畫大型社區建案為主,民國九十三年承攬了農委員林務局復舊台灣三大林場之一林田山伐木聚落的再造工程,開始了他與老房子間的緣分。林田山伐木聚落的再造工程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在看到屋子的時候覺得真是破到不行,木樑雜亂無章,我告訴他們這超出我能力範圍,請他們另請高明」但承辦單位對他的信心及鼓勵,還是讓他決定接了下來。
他自己找了個老師傅,採用傳統工法、傳統材料、傳統匠師;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從調查繪圖、解體、再重建,將園區裡的場長宿舍、木工廠、魚販部、倉庫、機械工廠,改為咖啡廳、展示館、日式宿舍、木雕展示室。將那些缺乏保養、漏水腐朽、白蟻蟲害嚴重,甚至屋頂塌陷、屋瓦不存、雜草叢生的殘亂現場,修復的挺立,完整,再度有了光輝。
而這棟綠島小夜曲咖啡廳,是他改造過的老屋裡最小,卻成為了最亮眼的一棟。 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是他二○○七在政府拍賣會上得標,鍾永男本來要將它拿來當個人辦公室,但在改建過程中街坊鄰居對老屋的好奇讓他有了「分享這棟老屋」的新想法,也成就了後來一樓的咖啡館。
由於該屋結構上的特別,鍾永男發展出新的方法來改造它,「不是拆解而是新舊共存,是兩套結構系統的設計。」他以鋼架支撐在老舊的木質樑柱背後,拆除原有隔間,在不破壞房子原始結構的前提下完成。「改造一個老房子需要很多的時間,除了房子的材料、工法,還要調查他過去的用戶、歷史、改造目的,並不只是改造房子本身而已。」鐘永男說,木頭建材比起鋼筋水泥,在製造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及後續拆建處理上都較環保,對地球也較沒有傷害。
同時,鐘永男也是改建元培科技大學的主要推手,他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歷經好幾年將所有的舊校舍翻新,甚至改建了圖書館和學校入口的長廊,在過程中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建,選用改造方式,保存部分舊有外觀同時加上新設備,減少了資源的浪費。
鍾永男強調,房子的保存要有他的目的,要有想法,知道怎麼再利用,然後去落實他。用新時代的想法加上老時代的空間,是他的目的,讓所有進來的人都可以感覺到老房子的歷史,看見新結構輔助之下房子的舊肌理,「新加舊後再出發,成為一個小亮點」。而這些被鍾永男賦予新意義的老房子,也在這個新時代潛移默化其他志於環保老屋的人士,在不同的領悟之下,鑑往知來。
延伸閱讀:
聽老建築說故事
創意城市-再生之城
老屋欣力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