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30日 星期三

四二八工殤日 南北兩碑針鋒相對

【記者陳怡帆/生命力報導】

四月二十八國際工殤日,官方版的工殤碑在籌建一年後,在高雄市勞工公園揭碑;而台北市總統府前勞工團體卻拼貼出「工人版工殤碑」,由工傷協會、工委會在街頭用行動建造,諷刺著官方鉅資建碑宣傳,卻未實質推廣勞動安全。

全球有一百六十八個國家共同展開四二八國際連線行動。在台灣,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和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及近十個工會團體在凱達格蘭大道上,鋪上「工殤碑」布條,高舉人權攝影師何經泰拍的工殤者遺照,疾呼「追悼工殤者、保護勞動者」,訴求政府與雇主保障勞動者享有安全有尊嚴的工作環境。

工傷協會指出,台灣從民國四十六年至九十一年,共有六萬零一百五十八名勞工死於職災,超過三十萬名勞工終生殘廢。工委會執行長何燕堂提到,職災勞工保護法雖然實施滿一週年,但政府卻帶頭加速外包化政策,也就是精簡人力、擴大臨時雇用,以及推動部分工時使勞工薪資不足,加速國營企業民營化,坐視企業大量裁員。結果是失業工人等死,保有工作勞工面臨雇用不穩定、超時工作。工傷協會因此提出「二三四,過勞死」的口號,也就是「兩個人薪水雇三個人作四個人的事」。

為落實職災勞工保護法,在場的團體要求政府建立「全國勞動安全保護網」,即在勞基法內增訂反外包條款,雇主除非經過工會同意和主管機關核准,不得將原有正式員工的工作外包。勞團並主張,勞動契約應以不定期契約為原則,定期契約屬例外訂定。而工作安全部分則是進行全面勞動檢查,防止過勞症;建立工會參與的職業傷痛通報、調查、鑑定體系。

「這些工殤者有些是有名字的,有些是問號」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秘書長顧玉玲說。她請在場朋友心懷感念,將象徵因工作死亡、傷殘者的紅色人形紙片,貼在黑底白字「工殤碑」布條上。紙片上的名字是工傷協會推動政府建碑十年來所收集的,其中包括在台受傷的外籍勞工,但仍有許多傷亡者不知姓名。數百個斷臂失足的工殤者小紙片,貼滿在黑色布條上,鮮紅紙片上無數職業災害傷亡者的名字,以及布條上白色的「工殤碑」大字,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更顯醒目。這也有別於官方動用一千兩百萬建碑,卻沒有亡者姓名的紀念碑。

工委會執行長何燕堂指出,SARS所引發醫療人員的工作安全問題與保護工作傷害者是一樣的。政府應該提供醫護人員安全的工作環境,包括更好的隔離系統、充足的休息,才能避免更多人受害。在工殤紀念活動後,工傷協會、工委會和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帶著職災勞工保護法宣導手冊,前往和平醫院外散發,並為他們加油打氣。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