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3日 星期三

變調的家園 災民葛貴美的悲歌

【生命力記者/張瓊方報導】「地震很可怕,我想回山上去,那邊比較沒有煩惱,生活也比較自在。可是孩子要讀書,在平地的教育資源比較充足,我想孩子大了以後,才會回去。現在日子也是要過,應該慢慢就會回到以前的生活了吧!」一場地震,讓太魯閣族的葛貴美只能和兩個孩子們委身埔里育英國小的帳篷區中,面對以後的生活。葛貴美無奈的說。

地震前一晚才答應請姪女吃牛排的葛貴美,萬萬沒想到夜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就讓她的家面臨巨大的災變。回想起地震的可怕,她仍是心有餘悸:「地震的時候,整個房子都在動、整個房子都有聲音,就像牛在地裡面動,好像有風在嗚嗚吹的聲音。天很暗,電都馬上斷掉,我還以為是世界末日呢。」由於地震的關係,葛貴美的家雖然沒倒,但也都裂了,她也不敢回家住,她說:「我都不敢住,怕死喔!總是要預防,如果被打到,沒死、半身不遂的話,誰來養孩子?」於是就帶著兩個仍在讀小學的孩子,在育英國小操場上搭起帳篷充當臨時的家。

因為阿美族的丈夫遠在花蓮工作,葛貴美只好一個人在埔里以打零工的方式照顧兩個小孩,而有工可做的葛貴美算是幸運的了,許多的原住民朋友幾乎是無事可做,照葛貴美的說法:「很多人都沒事做,整天晃來晃去,不然就是在曬太陽,曬的臉都黑黑的,像泥土一樣。」雖然說這話時帶著笑容,但她語氣仍是有絲感慨。

而談起地震之後前幾天生活的窘況,葛貴美說道:「我之前在宏仁國中那邊可以領的東西很少,一點一點的領,吃飯都要排隊,人都一直進來、一直進來。領米也是要拿碗,三個人三碗帶回去煮,用小瓦斯煮。那個時候很像難民,去吃飯還排很長的隊。」但令葛貴美不平的是發放物資的義工對她說的話:「這個東西不是給你們用的,是要拿給最需要的人。」什麼叫做需要不需要?葛貴美不解,她也並不願意伸手向人要東西。之前葛貴美居住的宏仁國中,救援物資發放中心區分為一般民眾和原住民區,原住民就只能在自己所屬的中心拿取物資,之後因為小孩的就學問題,葛貴美才從宏仁國中遷至育英國小。

一場地震過後,葛貴美覺得人性都顯露出來了。「有些災民很貪心,領過東西以後,回家換衣服、帽子又再去領。」她覺得有些人也因這場地震變的自私起來,像她的鄰居在地震過後就不滿她養的三隻狗,嫌牠們又吵又髒,讓葛貴美不得不將她從小養大的狗載到外環道路放生。但是她也覺得許多人都很關心他們這些災民,常常有人幫他們祈禱,還有人到帳篷來陪他們唱歌。「還蠻好的。」她說。

葛貴美還要繼續帶著孩子住在帳蓬,問她想不想申請居住組合屋?她說:「手續很多、很麻煩的耶!我不懂啦!要找里長人也找不到,找到了我也不會啊!」她說現在就看政府要怎麼辦了,但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我想日子應該會慢慢變好吧。」她堅強的說。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