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康泰 推動安寧療護觀念

25e725ac25ac25e425b9259d25e6259c259 【記者江詩筑/生命力報導】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安寧療護組,是台灣推動癌症末期安寧療護觀念的有力推手。社會服務部主任那姍姍說:「我們主要做的是向一般民眾宣導安寧療護的觀念」。她提到,現在的科技愈來愈發達,但是對於癌末病人而言,這些手段只是不斷的延長他們的生命,而不是治癒他們,安寧療護是替走到生命盡頭的病患提升生命的品質,減輕他們身心上的痛苦,讓他們可以活的有尊嚴。

那姍姍說,安寧療護的服務對象一般以癌症末期病人為主,但現在也包涵了漸凍人及愛滋病末期的病患。安寧療護是一種生命教育,當疾病已經無法靠醫療治癒了,那至少可以讓病人在最後的路程走得比較不那麼辛苦。她說他們推動的就是一個「自然的死亡」觀念,在醫療手段無法治癒的狀況下,病人或是家屬可以要求在臨終前不要急救、插管開洞,免得讓病人更加痛苦。

安寧療護的理念有三,分別是「全人」─成全病人各層面的需要,「全家」─包括家人的諮詢與協助,「全程」─提供例如社工師、宗教師等全程的陪伴病患及家屬的照護。基金會也有提供「傷慟領悟團體」這類的悲傷輔導治療,讓走不出喪親之痛的家屬,在志工的帶領下,藉由小組中個人彼此分享,讓悲傷得以獲得宣洩,並使沉溺在病態悲傷情緒中的人們可以重新面對生活,這些都算在安寧療護的具體行動內。那姍姍說,悲傷輔導一年舉辦一期,一次為期三個月,每周進行一次,由志工們進行輔導,來參與的志工多是在專業領域裡有所長,如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護理師等,利用下班時間來做這樣的服務,所以一年只有舉辦一期。

本身就是社工師的那姍姍提起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事。一九九七年康泰舉辦第一屆的傷痛領悟團體中有一位癌症病人家屬,因為喪偶的傷痛走不出來,對生命失去了熱忱,對小孩也不理不睬,工作也失去昔日的熱情,在整個悲傷輔導三個月的課程裡,每次都穿得一身黑。透過「傷慟領悟團體」的團體治療,經由志工引導及夥伴們自發性的分享彼此的傷痛,發現原來自己的遭遇不是最慘最痛的,漸漸可以比較坦然的面對心裡的傷。在特定如清明節的日子裡不會像過去一樣要花很久的時間來平復心情。

另外,公共關係組的藍世昌提到,現在有安寧病房的醫院比較少,但是有些醫院即使沒辦法提供安寧病房,也有提供安寧居家的服務。所謂安寧居家,藍世昌說,一些癌末的病人會有所謂的「破相」,就是身上會有傷口或是裝有引流管,傷口通常會貼有敷料,家人不太了解怎麼換藥,病患家屬可以跟醫院申請安寧居家照顧,健保局會給付,病患家屬只需負擔一部分的費用,醫院會派專業的居家護理師到病人家中為病人做身體上的護理工作,例如換引流管之類的。健保局現在也有給付安寧病房的費用,家屬的經濟負擔不會因此而變大,但病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護。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