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8日 星期二

新聞監看 為兒童少年把關

【楊竣傑報導】新聞報導男童遭母親與同居人凌虐致死,畫面出現男童姓名與照片,詳細說明男童身分資訊;接下來出現以馬賽克處理後的遺體畫面,傷痕仍然清晰可見。

由「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發起的「兒少新聞監看」,建議有線新聞電視的兒少新聞需改進暴露新聞當事人隱私資料、標題內容聳動、馬賽克處理不佳等問題。

台少盟所公佈的二○○五年度兒少新聞監看報告中提到,暴露兒童隱私是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媒體在處理兒少新聞時,不重視兒童隱私;對於兒童本身或家人的隱私,未善盡保護之責。

此報告監看時間為二○○五年八月份到十一月份,樣本分析收視率排名前三名的有線新聞頻道,六點到八點時段,所選出的六則兒少新聞,包括:「建中資優生自殺事件」、「玻璃娃娃校園難行」、「男童悶死娃娃車」、「女童電梯摔死」、「稚女當狗栓遊街」、「三歲男童遭刺青凌虐致死等」。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現在的媒體,缺乏事實查證,新聞內容過於戲劇化,只報導新聞現象,卻不重視報導是否對國家或社會大眾有益處。雖然現在有線電視都會以馬賽克處理個案鏡頭,但處理的有效程度仍然需要加強改進。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說:「新聞節目應該是普級,但目前的新聞大多不適合兒童觀賞。」她表示,現在少有正面的兒少新聞,常常是對兒少負面的報導,如虐待兒童新聞;或是侵入式報導,記者將麥克風直接擺在兒童面前,對兒童產生壓迫與二度傷害。她也表示除了新聞以外,也少見適合兒少觀看的節目,這部分相當不足。

監看團體的訴求,呼籲新聞媒體加強兒少新聞報導品質的穩定性,要求各單位落實相關法規政策對兒少隱私權的具體保障,與加強設置青少年及兒童專屬廣電頻道和兒少新聞的製播比例。
 
政大廣電系教授黃葳威表示,兒少新聞監看從二○○五年底開始,每兩週開會,且在每一季固定監看晚間新聞;參與成員包括勵馨基金會、白絲帶工作站、媒體觀察基金會、婦女救援基金會等。

兒少新聞監看評估標準有多個面向,首先觀察新聞標題聳動程度與標題是否符合新聞內容程度,相關人事影像是否經過馬賽克處理與處理的有效程度;新聞內容評估指標包括暴露受害者隱私資料程度、主播與記者旁白渲染誇大程度、對事件發展未審先判之程度等。

黃葳威說,美國專業記者倫理規範提到「降低傷害」原則,對新聞事件中的兒童,需運用的特別小心;美國新聞倫理與專業準則明確提到:「對於涉及新聞事件中的兒童給予特別照護,並給予兒童較成人更大的隱私保護」。日前伊能靜出面譴責狗仔隊,粗暴跟拍兒子小哈利一事,黃葳威表示,無論事後是否有人討論這件事情為炒新聞,很明顯這是媒體侵犯兒童的隱私。

黃葳威認為,媒體若無法自律,他律團體就必須發揮效果。她表示,「兒少新聞監看」使兒少團體與電視及報紙主跑社團的記者形成互動與溝通對話,未來新聞報導會將更注意兒少權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