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9日 星期一

工委會 朝向人民自覺邁進

【生命力記者黃如琦、王亭捷報導】「就組織而言,我們只是一個小團體。但在議題的選擇上,我們敢於提出較尖銳、突出的主題去推動。例如二○○○年,我們推出與藍、綠劃清界線的「廢票運動」,而這就是我們的特色。」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總幹事賴香玲說。

一九九二年爆發「三法一案」(工會法、勞資爭議法、勞基法和基隆客運案),眾多工運及工會團體聯合成立「三法一案行動委員會」,針對勞工法律與勞資糾紛進行大抗爭。不久,「三法一案行動委員會」發現修改勞工法律已不足以應付當時勞資關係的需求,便開始著手於立法部份,並改名為「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

長久以來,工委會一直是主導著秋鬥進行的重要組織。賴香玲表示「我們希望能藉由秋鬥,落實『組織』與『教育』的工作,也就是組織基層勞工,並藉由勞工教育,使其除了關注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利益外,還能意識到國家結構上的不平等。」

賴香玲說,以關廠法為例,一九九六年起台灣開始面臨失業潮的問題,大批工人因工廠外移而失業,因為現實因素,其所要求的是資方必須給付退休金和資遣費。而一九九七年的秋鬥訴求中,有一項是要求政府制定「關廠法」和「大量解雇法」等法,並經由此次秋鬥讓勞工了解到,國家的法律是不足且偏向資方的,而這就是結構上的問題。

賴香玲表示,工委會的存在有兩項重要性。第一、監督體制內的政府與工會、工運團體。長期以來工委會一直沒有被體制化,因為不向政府要求補助,所以不會受到政府的指揮與干涉,而保有一定的自主性。再者,相較於體制內的團體-全國總工會和全國產業總工會,體制外的工委會則扮演監督這些體制內團體的角色。

第二、十多年來,許多學生經由工委會,認識台灣工運這一塊領域,有些人還到工廠的工會當秘書,或者參與抗爭運動,進而產生些思想上的改變,而這種思想的傳承能讓工運繼續進行。例如八月東菱抗爭時,便有許多學生加入聲援的行列,並從中體認勞工在資本主義下的困境,決心投入工運。

最後,賴香玲表示,目前工委會在工運議題的操作上,傾向全民「自覺」,使全民明白自己所面臨的處境,而這一點從今年秋鬥的主題「掙脫藍綠、人民自覺!彼此對話,鬥陣拚活路!」便可清楚了解。

不過,賴香玲還是強調,對於勞工法律的修法和立法部分還是持續進行,並未放棄。「例如今年七月所實施的勞退新制,我們花了二年多的時間研究,並推行工人版的勞退新制,雖然最後沒被政府採納,但我們還是不會放棄立法的這一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