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記者廖育寬報導】保育類昆蟲無霸勾蜓是台灣蜻蜓中體型最大的,分布於全島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溪流或森林步道附近,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亦可見其蹤跡,陽明山國家公園特有生物研究員陳國昌說:「無霸勾蜓體長可達十公分,飛過時令人彷彿聽見有如轟炸機般轟隆隆的聲音,算是蜻蜓中的巨無霸。」
陳國昌表示,無霸勾蜓有一身翠綠的金屬盔甲,除了體型龐大外,腳上的剛毛更像鐵勾子一般,也因此老一輩的人習慣叫牠「鬼蜻蜓」。「竹子湖、擎天崗和冷水坑一帶都有無霸勾蜓的群落。」陳國昌說,雖然牠分布相當的廣,但由於對環境要求極高,因此水域的污染使無霸勾蜓正面臨著生存威脅。
陳國昌說:「一地的水質與土壤好壞,就決定會不會有蜻蜓了!」蜻蜓需要乾淨無污染的水域環境,從豐富的枯枝落葉、泥層、水草,以至環繞四周的森林,才可能維持水源穩定,提供蜻蜓攀爬、躲蔽、取食、產卵、生長的良好空間,沼澤溼地與池塘即是最好的蜻蜓棲地。
可惜在開發腳步下,濕地與野塘快速受到人為破壞,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大屯自然公園水塘,在綠意盎然的水草堤岸被整治後,無霸勾蜓原有的棲地不見了,人工的排水管與鋼筋水泥代替了沼澤和土壤,蜻蜓只能退居於附近的水溝偷生。而民眾更偷放養錦鯉與什麼都吃的巴西烏龜,造成大屯自然公園水塘原有的二十多種蜻蜓,短時間內只剩五、六種,蜻蜓歧異度也不再。
陽明山公園管理處管理員徐錚說:「我小時候這種蜻蜓在山上隨處可見,但也因為牠體型大而易成為標本蒐集者的目標,而棲地受破壞,更加速牠們的數量減少。」他表示,維護生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員短缺,若要抓偷捕者或是巡邏園區,人力都顯得很薄弱。
關於保育上人力短缺的難題,陳國昌表示,目前只能靠招募義工與陽明山管理處的巡邏員一起分擔巡邏園區的任務,他計畫未來能與陽明山附近居民共組一支守衛隊,讓生態保育的觀念能在地方上落實,也能灌輸下一代保育觀念的重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