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玉琴/生命力報導】
明恥國小是一所特別的小學,全校二十三個班級中,有六班特教班。透過融合教育,明恥國小的學生都習慣校園中有一群同學總是坐在輪倚上,並且需要坐特別校車上下學。甚至,融合教育讓普通班的孩子願意做得更多,儼然成為特教班學生的小天使,讓明恥國小成為尊重與接納的環境。
「佳玲妳看有好多魚喔!」、「佳玲要不要餵魚?很好玩喔!」特教組長洪素玲正牽著佳玲的手,幫助佳玲把手上的魚飼料拋向魚池(見圖)。佳玲是一位腦性麻痺症學童,目前就讀於花蓮縣明恥國小特教班,現在她正跟著班上同學,一起來到鬱金香花園戶外教學。
由於肢體上的障礙,限制住特教班學生很多的活動與經驗,所以對普通學生來說平常無奇的戶外教學活動,對特教班學生卻是一種珍貴的體驗。明恥國小特教組長洪素玲說明恥特教的目的之一,是希望給特教的孩子,多一點真實的體驗。「他們由於肢體上的限制,平常只能看到餵魚的圖片,去認識什麼叫做餵魚,但卻缺乏真實的體驗。」她惋惜的表示,特教的孩子缺少的是體驗生活的機會。
平時活潑好動的少強,一坐上電動木馬就顯得安靜許多,原來是因為緊張。老師笑說:「雖然少強不是第一次坐電動木馬,但仍然讓少強緊張的不知所措呢!」但是當一旁的義工姐姐問緊張的少強還要不要再坐一次時,少強則開心地大聲說要。而難得離開輪倚坐上木馬的佳玲,則是從緊張到完全放鬆,開心全寫在臉上。老師說:「的確,對普通學生來說坐電動木馬的機會未必特別,但是因為特教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少,所以顯的彌足珍貴。」
這一次體驗的主題是「春天來了」,除了來到春暖花開的鬱金香花園,特殊孩子還要體驗更多。藉由「天氣變暖和了」、「是不是該脫掉一件衣服了?」以及「好多花都開了」這樣一連尋循序漸進對感覺的描述與具體表達,讓特教孩子對身邊周遭所發生的事物,有更深刻的認識與體會。
洪素玲說:「融合的觀念,就是轉變把特教學生當成校園中的客人的想法,讓特殊孩子回歸到主體,融合教育讓特殊孩子不再只是進出校園的客體,而且他們真正和校園互動。」所以明恥國小致力於營造一個真正接觸的環境,讓可以安置在普通班上課的特教孩子,有學習適應環境的機會,而重度障礙的孩子則透過設計長期的活動,進行普通與特教融合的學習。
洪素玲舉例說明,「透過接車活動,每天早上普通班學生必須接坐特別校車來學校的特教學生,幫忙推輪倚到教室,並且在早自習時間一起操作電腦遊戲,都是增加普通學生與特教學生接觸的機會」。從互動當中,雙方都在學習如何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在相處的過程中,洪素玲說:「雙方都會有一些新發現。例如:「為什麼他們看起來這麼不一樣?」、「為什麼他們一直流口水?」、「我不知道要怎麼跟他們玩?」,這些都是雙方在相處上,產生的疑問。」這時候,透過老師與學生的溝通討論,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出相處的心得,下一次互動,就會有更好的方法。
現在,明恥國小的普通孩子們已經拿起紙巾,為特教孩子擦拭口水,並且記得他們的喜好與特性,幫他們一起在早自修時間完成上網站註冊的動作。互相尊重、互相接納與互相幫助,是明恥國小學童們彼此踏出差異框框的第一步。
洪素玲說:「明恥國小希望提供給特殊孩子一個最適性的教育與最少限制的環境。」多一點的接觸機會與接納空間,幫助特教孩子走出生活限制的框框,真正體驗生活,這是明恥國小對特殊教育的理念。
延伸閱讀:
1.明恥國小
明恥國小是一所特別的小學,全校二十三個班級中,有六班特教班。透過融合教育,明恥國小的學生都習慣校園中有一群同學總是坐在輪倚上,並且需要坐特別校車上下學。甚至,融合教育讓普通班的孩子願意做得更多,儼然成為特教班學生的小天使,讓明恥國小成為尊重與接納的環境。
「佳玲妳看有好多魚喔!」、「佳玲要不要餵魚?很好玩喔!」特教組長洪素玲正牽著佳玲的手,幫助佳玲把手上的魚飼料拋向魚池(見圖)。佳玲是一位腦性麻痺症學童,目前就讀於花蓮縣明恥國小特教班,現在她正跟著班上同學,一起來到鬱金香花園戶外教學。
由於肢體上的障礙,限制住特教班學生很多的活動與經驗,所以對普通學生來說平常無奇的戶外教學活動,對特教班學生卻是一種珍貴的體驗。明恥國小特教組長洪素玲說明恥特教的目的之一,是希望給特教的孩子,多一點真實的體驗。「他們由於肢體上的限制,平常只能看到餵魚的圖片,去認識什麼叫做餵魚,但卻缺乏真實的體驗。」她惋惜的表示,特教的孩子缺少的是體驗生活的機會。
平時活潑好動的少強,一坐上電動木馬就顯得安靜許多,原來是因為緊張。老師笑說:「雖然少強不是第一次坐電動木馬,但仍然讓少強緊張的不知所措呢!」但是當一旁的義工姐姐問緊張的少強還要不要再坐一次時,少強則開心地大聲說要。而難得離開輪倚坐上木馬的佳玲,則是從緊張到完全放鬆,開心全寫在臉上。老師說:「的確,對普通學生來說坐電動木馬的機會未必特別,但是因為特教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少,所以顯的彌足珍貴。」
這一次體驗的主題是「春天來了」,除了來到春暖花開的鬱金香花園,特殊孩子還要體驗更多。藉由「天氣變暖和了」、「是不是該脫掉一件衣服了?」以及「好多花都開了」這樣一連尋循序漸進對感覺的描述與具體表達,讓特教孩子對身邊周遭所發生的事物,有更深刻的認識與體會。
洪素玲說:「融合的觀念,就是轉變把特教學生當成校園中的客人的想法,讓特殊孩子回歸到主體,融合教育讓特殊孩子不再只是進出校園的客體,而且他們真正和校園互動。」所以明恥國小致力於營造一個真正接觸的環境,讓可以安置在普通班上課的特教孩子,有學習適應環境的機會,而重度障礙的孩子則透過設計長期的活動,進行普通與特教融合的學習。
洪素玲舉例說明,「透過接車活動,每天早上普通班學生必須接坐特別校車來學校的特教學生,幫忙推輪倚到教室,並且在早自習時間一起操作電腦遊戲,都是增加普通學生與特教學生接觸的機會」。從互動當中,雙方都在學習如何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
在相處的過程中,洪素玲說:「雙方都會有一些新發現。例如:「為什麼他們看起來這麼不一樣?」、「為什麼他們一直流口水?」、「我不知道要怎麼跟他們玩?」,這些都是雙方在相處上,產生的疑問。」這時候,透過老師與學生的溝通討論,讓學生自己慢慢體會出相處的心得,下一次互動,就會有更好的方法。
現在,明恥國小的普通孩子們已經拿起紙巾,為特教孩子擦拭口水,並且記得他們的喜好與特性,幫他們一起在早自修時間完成上網站註冊的動作。互相尊重、互相接納與互相幫助,是明恥國小學童們彼此踏出差異框框的第一步。
洪素玲說:「明恥國小希望提供給特殊孩子一個最適性的教育與最少限制的環境。」多一點的接觸機會與接納空間,幫助特教孩子走出生活限制的框框,真正體驗生活,這是明恥國小對特殊教育的理念。
延伸閱讀:
1.明恥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