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奇諾 築夢踏實的公民記者

【陳怡雯、趙以寧/新北市報導】在社大學習公民媒體課程,因而走向公民記者的奇諾,不論是地方上、社運團體、弱勢團體的報導,都給讀者一種強烈的親和感,因為奇諾給自己角色的定位,一直都是「公民」勝於「記者」。

奇諾本名陳家豐,大學讀餐飲管理學系,畢業後加入板橋社大培養公民記者的課程,從最基礎的拍片、剪片、後製、配樂等,一步步學習,從社大學員變成助教,再成為講師,一路上邊做邊學。成為公民記者後,家人、朋友,都對他的決定感到不認同,但這些壓力,都沒有讓奇諾產生放棄的想法。支持他做公民記者最大的動力,就是看見自己報導的新聞,被閱聽者重視,讓更多人去關心值得被注意的議題。



奇諾對於土地的關懷,在報導板橋地區這塊他自己居住的土地上,展露無遺。板橋是個極具豐富文化歷史和河岸資源的古城,但因為正在興建的台65線,楠梓溪河道上被厚厚的水泥覆蓋住,楠梓溪已經是板橋地區唯一一條沒有被加蓋的自然河流,為了民眾的交通方便,犧牲了原始及美好的居住空間。有民眾和民間團體呼出口號「用高架橋來換河岸親水公園」。不要因為快那五分鐘車程,而放棄了大自然給板橋居民最好的禮物。



奇諾/提供

對於社會亟待解決的課題,流浪貓狗議題就是其中之一,但至今依然沒有適當的解決方法。這次奇諾帶我們到流浪貓狗幸福協會,看到簡陋鐵皮屋中,有許許多多流浪貓狗,協會的義工們,付出大量時間、體力及金錢在照顧流浪貓狗,但屋內的流浪貓狗跟全台灣的流浪貓狗比起來,是一小撮中的極少部分。造成台灣流浪貓狗那麼多的根本原因就是飼主的棄養,而目前政策上的解決方法只有安樂死,奇諾希望透過這篇報導讓民眾知道,小動物的「氧氣」,取決在於我們人類的「養棄」。

奇諾/提供

這篇流浪貓狗的新聞讓奇諾入圍了公民記者新聞獎,這篇報導對奇諾來說,幫助社會大眾看見台灣真實的一面,也喚起台灣人對於弱勢團體的重視,是奇諾成為公民記者後,最讓他感到興奮及值得一件事。

六年後,現在的奇諾成為社大公民記者的講師。他讓我們看見,堅持自己的理想,真的可以美夢成真,也讓更多人對公民記者有好的認識跟期許。

陳怡雯 /製作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