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廖宜政/生命力報導】在廿一世紀的今天,「人權」已經被視為國際間普世的價值,文建會繼去年底在總府藝廊舉辦「人權之路──台灣民主人權回顧展」之後,今年再度就人權議題推出「二十世紀人權紀錄影像展」及「受刑人藝術創作展」等相關活動。
「二十世紀人權紀錄影像展」影像作品蒐集世界廿四位極具人道關懷的攝影家所拍攝的人權紀錄作品,以「人權與文化」、「兩性的平等」、「特權」等三大主題策劃展出。主要內容包括越南的傷痕、智利的軍事政變、柬埔寨的波爾波特政權、柏林圍牆拆除、蘇聯瓦解、非洲的民族紛爭等。對於世界人權的現況做了一番回顧。
此外,配合這項展出,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授及布農文教基金會策展人楊孟哲,策劃受刑人參與藝術創作活動,鼓勵宜蘭及嘉義監獄受刑人進行藝術創作,先由當地人權教師及藝術工作者進駐舊監獄,與受刑人協談,藉以啟發受刑人的深刻感受,進而轉化為藝術創作,展現受刑人對幽閉空間、行動受限的心理歷程。同時在展出期間舉辦兩場座談會,深入探討人權與人道之相關議題。
「藝術創作不像技術的學習具有實用性,但在學習藝術創作的一個多月來,我發現藝術充滿多樣性,是屬於精神的層面,可以讓我在思考的過程中,反省內心的世界。」這是受刑人的對於藝術創作的心得。文建會主委陳郁秀說,她認為藝術創作對於受刑人的未來是有幫助的,透過藝術創作,除了可以讓人了解受刑人的心靈之外,也可以提升他們心靈的層次。
嘉獄監獄典獄長廖德富說,受刑人學習藝術創作,可以讓他們思考人生的種種,以及尋求內心渴望的東西,知道自己失去什麼、得到什麼,以及未來要尋求什麼。宜蘭監獄副典獄長楊道忠說,受刑人要的不是社會的同情而是支持,藝術創作可以幫助他們啟發心靈深處,了解人生的意義,進幫助他們重新回到社會。藝術工作者那布也認為,「受刑人真正的牢寵不在監獄,而是在社會大眾。」透過畫筆可以讓他們轉化心境,透過藝術走出自己的世界。
藝術工作者蔡志榮在教導受刑人的過程,得到許多藝術概念的啟發。他發現有些受刑人的作品所使用的「藝術語言」超越現有的藝術家,而同學間為了創作理念的激辯,對藝術創作的執著,現在在藝術家之間也很難看到。他說,聽了同學創作前的自述,發現他們投入的精神和精力,其實不輸給其他藝術家。
此項展覽將自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四日於宜蘭舊監獄展出,嗣後將於八月十日巡迴至嘉義舊監獄展出。並於七月二十一日及八月十一日於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及嘉義舊監獄舉行專題演講及座談會。
延伸閱讀
行政院文建會
布農文教基金會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
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