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10日 星期四

台灣ㄟ店 本土文化的寶庫

【記者施力群/生命力報導在台大學區書店林立的環境下,經營了有八年之久的「台灣ㄟ店」,稱得上是個異數。以台灣文化為主題的這樣一間書店,比起其他主流書店,在生存上必然遭受更嚴酷的考驗,店內的商品替代性低,同時流動率也極低,「有的書,一整年還賣不到兩本」黃妙齡說。

小眾消費的特性,是這類主題書店共同的特色,但同時也是限制。「成本高,但是利潤低,做這樣的生意,憑藉的是一種理想。」黃妙齡表示,當初兩夫妻會想要自己經營這樣的一間店,完全是因為對台灣本土文化的熱愛。

當初兩夫妻在尋找台灣本土文化方面的資料時,意外的發現竟然找不到一個有系統、具多樣性的觸媒,因此想要經營一間以台灣文化為主題的書店,「這些東西都是現成的,散佈在台灣各角落,我們只是把它們收集起來、做有系統的整理。」黃妙齡說。

台灣ㄟ店本身並不從事出版事業,店內銷售、引進的書籍,全是其他出版社的書籍。黃妙齡表示,這樣只是在幫別人賣書,利潤其實不高,但是透過他們的收集,可以讓許多關懷台灣本土文化的人,輕易的取得想要的資訊,「我們做的事,就是推廣台灣的本土文化。」

「這間書店如果光靠販售這些冷門的書籍,根本撐不到今天」黃妙齡笑著說,除了增加商品的多元性,更重要的是開創獨一無二的商品。店內的個性T恤、環保袋,就是最佳的佐證,「虧損的部分,全靠這些商品的銷售來補足」,她說。

一旁的黃麗櫻,正在替環保袋做逐一的檢查,把一些線頭去除。她指著環保袋上野百合的圖樣說:「這個是台灣國的國花,圖樣是由我們請專人設計的,別的地方買不到喔!」由於樣式特別、價格也合理,所以銷路不錯,很多人常慕名來買,圖樣也常翻新,成了店裡的特色。

黃妙齡說,開發T恤這樣的商品,是想生產一些獨特的商品,培養一群忠實的穩定客層。「你的創意夠,自然可以建立你的獨特性,這樣的商品,才有競爭力」她說,一開始是主動拿到位於徐州路的手工藝品中心寄賣,後來漸漸建立了口碑,「很多人是主動跟我們接洽的」。

靠著這樣的方式,這些具有原住民各族特色的T恤,開始進駐各大觀光飯店,在附設的藝品中心,受到歡迎,慢慢的一些關於植物、鳥類的圖鑑,以及相關的書籍,也成了觀光客的紀念品。黃妙齡表示:「有些人在台北沒看過這樣的書,反而是到了觀光景點,才有接觸的機會。」這是台灣ㄟ店另外一種走出台北、走入人群的方式。

這些獨特的商品,由於是書店自己掌控了製造與生產,相對的利潤較高,也才能肩負起書店的生計。「光賣書是絕對無法生存的。」黃妙齡說,在明確主題下,提供多樣性的商品,才能凸顯與主流書店的不同。

台灣ㄟ店八年來在穩定中成長,也擁有極為忠實的顧客群,「上門的都是老面孔。」黃妙齡說。至於目前最要緊的計畫是甚麼?老闆吳成三說:「架一個屬於台灣ㄟ店的網站。」提高與顧客的互動,讓所有愛好台灣本土文化的人,有個交流的園地。


延伸閱讀

台灣ㄟ店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