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8日 星期二

心靈的陪伴者 格瑞思心理工作室

【記者邵佩瑩/生命力報導】兩年前,一群心理諮商師為了服務更多的民眾,以及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品質,因而成立了心理診所-「格瑞思心理工作室」,目的是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心理輔導。

將心理工作室命名為「格瑞思」的原因是,「格瑞思」(Grace)原意是「上蒼的恩典」,延伸其意思是指「開展的空間」、「加添的力量」,為的就是希望格瑞思心理工作室能提供民眾一個生活調適及生命成長的空間。

格瑞思是以一對一輔導為主,不過也會針對當事人的狀況發展成長團體,像是人際關係團體、自我成長團體、EQ兒童團體或是父母效能訓練。格瑞思心理工作室諮商督導莫玆婷提到,當事人剛來格瑞斯時,會先以初談和測驗的方式,將資料匯集之後,提出一個心理報告評估書,在正式進入療程後,會有一個輔導計劃書,像是父母將小孩送來之後,有時必須跟著小孩一同學習,或是將小孩子在家的行為紀錄下來等,通常一個療程需要三個月共十二次,等到整個療程結束,會有一個輔導評估報告書,看情況決定結案還是繼續下一個療程,莫玆婷說:「通常堅持不放棄的人,情況到最後一定會有所進展的。」

針對不同的角色,格瑞思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不論哪一種角色,剛開始都必須先建立信任的關係。莫玆婷解釋,針對兒童方面,像是過動兒、自閉症兒童、資優生或是有情緒困擾的兒童,會用遊戲治療的方式,藉由遊戲當作媒介,像是打拳擊可以宣洩情緒,玩布偶做角色扮演,或是休閒治療,簡單來說就是吃東西或出去玩的時候,讓小孩子卸下心防,再來就是親子三角互動,藉由輔導員當作橋樑,讓父母和孩子一同成長。

至於青少年方面,像最近在青少年口中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好無聊喔!」,莫玆婷稱這些青少年是無聊症候群,許多青少年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學習動力低落,對學習方面沒自信,更別說成就感。莫玆婷說:「現在青少年有三寶:漫畫、電視和電腦。」現在青少年物質觀較重,雖然擁有很多朋友,但大多都是泛泛之交,而青少年正是心理發展成型期,面對著課業、人際、對異性好奇、生理轉變的多方壓力,事實上,青少年比兒童還要難輔導。

因此,莫玆婷表示,格瑞思首先會讓孩子突破他們對大人的刻板印象,再來就是像朋友一樣和他們聊天,藉由聊天的過程當中,做彼此關係的建立,等到青少年信任輔導員時,再教他如何去表達,甚至去探討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另外,輔導員也會和這些青少年打電動,假使是一個自信低落的青少年,輔導員就會故意放水,讓他對自己產生自信,相反地,碰到一個自以為是的青少年時,輔導員就會故意挫挫他的銳氣。

提起遇到的困難時,莫玆婷說:「有些父母以為把小孩子丟到這裡來,我們就會幫他們管教小孩,其實這是不對的,父母也應該跟孩子一同成長。」像是有些過動兒的父母就會希望小孩子從格瑞思出來之後,就會像一般小孩一樣,很文靜的乖乖坐著,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莫玆婷說:「我們最多也只能教過動的小孩子,去理性的思考何時才能適當地動,而不可能讓過動兒跟正常小孩一樣完全不亂動。」

提到未來的方向,莫玆婷表示,格瑞思未來將針對一些有學習憂鬱的青少年做學習輔導,這個輔導並非針對分數,而是以課業做為媒介,燃起他們對學習的慾望,進而找出自我,並從學習當中得到成就感。此外,格瑞思將以豐富的實務經驗,出版書籍,並將實務和研究合而為一,發展研究部門,像是「無聊症候群」就是格瑞思將來研究的方向之一。由於心理學是從國外發展出來的,但事實上,很多理論並不適用於台灣現在的情況,因此,格瑞思未來也會朝本土化的心理輔導邁進。


延伸閱讀:

格瑞思心理工作室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