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表達慢半拍 注意災後情緒表現

【生命力記者/王惠貞報導】她的家位在南投,在地震中受到嚴重的傷害,但因父母年邁,父親又有病在身,所以她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勇敢的去面對,當別人慰問她時,她也一直回應說自己沒事,可是等到過了幾天,公司到南投災區發放慰問金時,她卻在全部的同仁面前完全崩潰的大哭。

「連大人都會受不了而崩潰了,更何況是孩子呢?」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企劃專員楊靜怡以一個案例說明,災後那種憂鬱、不安、痛苦等情緒是有可能延後爆發的。

楊靜怡表示,小孩比大人更加不懂要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也許他在事件發生之初並未表現出明顯的異樣,但卻有可能在之後發生情緒上的崩潰,也因為兒童的不善於表達,連帶影響其狀況的不易掌握,所以更應該小心仔細的觀察孩子在災後的心理狀況。

兒福企劃專員吳思盈說,一般人在有機會接觸到災區的孩子時,應要注意不要一直的詢問他當時覺得如何,因為一再的追問,只會一再的逼迫他們去回想當時那種恐怖、令人害怕的情緒,其實根本對他們心情的平復並無太大幫助。應該要做的是,盡量協助他們表達出他們「現在」的情緒,而非將其壓抑在心中。

另外也應充分讓孩子瞭解,這樣的狀況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樣的事,而非只是以沉默來回應孩子們的疑問。並且應該讓非災區的孩子也能瞭解,這個社會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其他人到底怎麼了。楊靜怡表示,兒福在十月十一日發行的「貝貝的希望日記」,就是希望能以孩子的眼光來敘述這件事,以期讀者能幫助自己也幫助小朋友做心靈重建的工作。

多數兒童心理專家認為,孩子們對事情的理解速度或許不如大人快速,但並不表示他們對事情的感受敏銳度就也比較差,再加上多數的孩子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對災後孩子的照顧,應該更加留心,避免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上留下無法抹去的陰影。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