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8日 星期二

參與NGO 原住民族擴大國際交流

【記者倪大程/生命力報導來自台灣原住民阿美族的「巴拉放」飲酒歡樂歌,在國際奧運會場響徹雲霄。近年來原住民國際交流的機會大增,基於多元文化主義的概念,世人逐漸體認,原住民的文化特質有助於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共存的永續發展。

由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承辦的「台灣原住民族國際交流合作會議」,十二月十六日在台大資訊館舉行。主辦單位表示,原住民族所構成的「第四世界」結盟,已超越了傳統民族國家的意涵,成為一種可能改變人類社會的新文化。

台灣原住民政策協會會長以撒克‧阿復,在會議一開始的主題演講中表示,非政府組織的權力可說是今日監督國際公約與政府聯盟的最大跨國際力量,因為它是一國人民與他國人民的理念相結合,是全球性的連結。在國際政府間的政治現實使得台灣無法得到各國支持的今天,轉舵朝向各國民間合作的確有其策略性考量。

以撒克還說,原住民族議題是全球性議題,特別重視國際間的合作與共識,若缺乏參與,除了無法取得全球原住民族議題與最新趨勢的第一手資料,從而造成台灣原住民族政策上的錯誤,也會造成台灣原住民族問題無法得到世界的關心及援助。因此主動參與國際原住民族會議及活動確有其必要性。

以撒克同時表示,政府與原住民族非政府組織之間可以說成是伙伴關係,但政府相關單位並不適合以管理者心態介入組織間的活動,否則易戕害組織的自主性。所以原住民政策的制訂,必須是關照全球原住民族的總體性政策,不能淪為跨國或本國資本集團利益投機者乘機奪利、惡性競爭的目標。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委尤哈尼也表示,為了原住民族以社會實力拓展外交關係,原民會目前已規劃強化原住民族國際語言實力,並由外交部負責積極規劃原住民族外交人才,同時將促成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改制為「國際原住民族學院」,貢獻世界原住民。

聯合國原住民工作組是目前全球原住民族最重要的NGO組織,附屬於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下,台灣目前每年都有派員及補助原住民團體出席此會議。台北縣原住民行政局長夷將‧拔路兒,就曾在一九九一年時代表台灣原住民出席。他表示,參加聯合國原住民工作會議對台灣原住民運動的影響有三:在「正名運動」方面,從「山胞」正名為「原住民」再提升為「原住民族」;另外就是強化集體權利的概念,如土地權、領土權、自然主權;其他則是堅定了台灣原住民族追求「自治」、「自決」的目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