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5月9日 星期三

天地人三好營 燃起和好希望

【記者黎烈芳/生命力報導你跟自己、跟環境、跟上天和好了嗎?由於現今人生價值觀紊亂,利欲充斥人心導致社會亂象叢生,都市叢林中的人似乎忘了如何做一個完整的人,為了重新燃起天地人間和好重整的希望,輔仁大學文學院宗教輔導室舉辦「天地人三好營」,希望透過認識別人更了解自己。

從十月十三日到十五日的三好營(Holistic Human Opus),活動地點選在南投縣仁愛鄉眉溪,課程安排環繞著原住民文化、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相處。活動發起人朱修華神父說,「opus有工作坊、戲劇的意思,每個人是其中的一分子,每個人的作品使工作坊完整,我們希望透過活動來尋根、找尋自我,達到全人教育中的完整理想。」

活動學員宋逢心說,「在走訪眉溪夢谷的時候老師邊走邊講解週遭的植物,看到一棵結小果實的樹,起初覺得沒什麼特別,後來老師叫我們聞味道、看形狀,然後說這種樹結的果實含鹽分,以前原住民就是用這個當鹽來調味 。那時我突然覺得前人好聰明,大自然的點滴不是只用肉眼就能透視的,找尋一棵樹,思考一種生活、一種原始自然的生活,讓我覺得很奇妙,也許這就是全人教育,不過它不在考試裡,而是在體會中。」

「三好營安排認識原住民的部分,主要是希望增進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間初步的了解,如果不認識,哪來的尊重,而知道原住民失去了什麼,更能回頭想我們失去什麼」。朱修華神父說,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常造成誤會。你問原住民姓什麼,他們有時很難回答,不回答不是不理你,而是因為他們只有名字,名字後所謂的姓是父親的名字,並非跟漢人一樣一直流傳的。

這次課程內容包括台灣本土文化東眼山的介紹,由宗教系簡宏模老師介紹泰雅族部落遷徙過程及發展的歷史,經過爬山的方式,一步一腳印走訪文化發展的曾經。織布文化則由當地的「姑媽城市文化工作室」來示範泰雅族傳統的織布,三好營營長謝志豪覺得,在看到織布過程中的沖麻、去皮、曬乾、拉繩的過程中,才發現美麗圖案的產生是這麼的不容易,應該好好珍惜。

謝志豪覺得學員在課程外的互動十分有趣,尤其在準備餐點的時候。宋逢心想到這就笑了起來,她說,在烤竹筒飯時大家一人一個烤自己的,結果烤焦比例極高,正擔心餓肚子時, 烤好的同學不吝嗇分給我們吃,感覺滿溫馨的。「我想這就是人際間良性互動吧」謝志豪說。

三好營由同學設計活動內容,策劃人郭怡均覺得籌備這樣一個思考性活動讓她學到什麼叫壓力,這不只是一般遊山玩水的營隊,更要結合抽象的人文思考,因此格外花心思。謝志豪則認為神父讓他們全權處理,他給的「沒壓力就是種壓力」。朱修華神父說,幹部體認自己的角色扮演就是一種思考跟成長,這也是全人教育中的一環,「真希望這樣的活動能為同學生命中注入某種的機會思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