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好樣綠 用小農蔬果 做無毒美食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桃園縣報導】一個飄著濃濃果香的香蕉蛋糕,實在令人口水直流,但你知道它是怎麼做的嗎?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嗎?「好樣綠食育概念館」現場製作蛋糕的過程完全透明化,讓消費者接觸使用的各種無毒食材,看見食物的生產過程和價值。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製作


位於桃園南崁特力家居的好樣綠食育概念館,是台灣第一家結合公平貿易精神推行食物教育的實體商店。不只販售公平貿易咖啡,也有由小農生產的無毒蔬果製成的蛋糕、果汁、麵包等,提供消費者一個無毒健康的飲食選擇。

好樣綠成立於二○○九年八八風災後的第一百天,由於當時看到長期過度使用農藥,而導致南部農業大縣受創嚴重的後果,生態綠綠農的家台灣企業社會責任協會利群會社中國人壽決定共同發起。專案經理詹慧珍說,消費者只希望水果便宜又大顆,農民看天吃飯,受制於土地,為了符合市場需求,只好灑農藥,這樣的方式不但影響健康更危害生態環境,「其實關鍵在於消費者。」好樣綠著手推動友善環境的農耕方法,並且引用公平貿易的概念,給農民一個合理的收購價格。

好樣綠最初是以網路的農產品銷售平台發展,詹慧珍表示,就像預購一樣,消費者可以預訂幾個月後的水果,好樣綠再把訂單轉交給農民,如此一來就能減少農民生產的風險,消費者透過團購也可以減少運費。

「現在網路上太多這樣的東西,我們仔細思考後決定在今年七月成立一個實體概念館。」詹慧珍說,在好樣綠食育概念館中可以面對面向民眾推廣食物教育,例如現場製作香蕉蛋糕,消費者可能會問香蕉是哪邊來的,他們就會從後面直接搬出來自綠農的家的香蕉,員工楊崇保說:「希望能以透明的製作過程,讓消費者認識自己吃的食物,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價錢。」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製作



延伸閱讀

好樣綠食育概念館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有機棕櫚糖 編織貧童上學夢

【記者丁曉祥、應佳臻/台北市報導】設計師王銘峰到柬埔寨旅行時,看見當地人生活困苦,決定幫助他們。他教導當地人以有機方式種植棕櫚糖樹,再透過公平貿易方式予以收購,製成的棕櫚糖,以Camgoldia(柬埔寨黃金)為品牌行銷全球,讓當地人能夠賺錢改善生活;不僅如此,王銘峰每賣出一樣商品,就捐出新台幣十元,提供當地興建學校,希望透過教育進一步幫助柬埔寨人脫貧。



「一切起源於一段旅程」王銘峰緩緩說著。在柬埔寨時他總會放一百美金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有一天他卻發現忘了把錢從送洗的衣服中拿出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洗衣婦卻將我的錢放在信封裡原封不動的還給了我。」因為這一百美金,讓王銘峰看見了柬埔寨人那顆純樸、善良的心。「我想要盡我的力改變他們的生活。」


Camgoldia是由CambodiaGold演變而來,意思是柬埔寨的黃金,指的就是棕櫚糖樹。棕櫚糖樹全身是寶,幾乎從頭到尾都可以被拿來利用,樹葉和樹幹可以用作蓋房子的建材,而它的花會產出一種具有特殊香氣的花蜜。王銘峰請來法國的有機認證單位輔導當地農民如何利用有機的方法種植。也學習當地人將棕櫚樹物盡其用,不同的是這次樹幹成了餐具,而樹葉編成了承裝棕櫚糖的容器。


王銘峰採用的「公平貿易」是用合理的價格向當地居民收購棕櫚糖,與現今許多國際廠商以極不合理的微薄薪水壓榨當地勞工不同。王銘峰說:「這是這個世界的常態,但我們想試著改變它。」他表示,透過公平貿易,居民得到的薪資不只可以溫飽,還能夠供養孩童就學。如此,便能夠提昇當地的生活水平。


除了公平貿易以外,柬埔寨黃金團隊還擬定了一個學校計畫:每當顧客購買一項產品,他們便從中提撥新台幣十元捐助給柬埔寨當地蓋學校。「教育是改善貧窮最好的方式。」王銘峰表示,蓋學校的計畫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他們會努力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盪在空中 閩南語方言唱出生命力

06
盪在空中樂團/提供
【記者吳季璇/台北報導】現任「盪在空中」樂團的吉他手兼主唱─賴Q(本名賴文軒),從十四歲購買了歌手伍佰的第一張唱片後,對音樂的熱愛與日俱增,和貝 斯手愛吹倫(本名劉培倫)、吉他手陳顥、鼓手隆在二○○七年於「地下社會」組團,以搖滾樂結合台語方言,探索老調與新時代音樂之音樂性,至今參與各大小獨 立音樂祭並定期於各大live house演出。畢業於台藝大電影學系的他,也曾經以畢業製作的影片《Hiya》獲得金穗獎、台北電影節學生特別獎、遊牧影展等眾多獎項,也參與許多展 覽。目前從事音樂與電影工作。

賴文軒就讀國中時,因為注意到連續劇的配樂,加上他購買了歌手伍佰發行的專輯《浪人情歌》後,便開啟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在他十六歲時,就讀明志工專(現 為明志科技大學),由於學校強制學生住校,必須長時間待在學校讓賴文軒想要找點事情做,而父母也剛好出資讓他買了第一把電吉他,所以賴文軒加入了學校的吉 他社、愛樂社等音樂性社團,跟著社團內的學長一起聽搖滾樂、學吉他。


兩年後,賴文軒開始在「地下社會」看其他樂團的表演,開始接觸地下樂團,也曾經在這期間嘗試組一個樂團,卻因為技術不純熟、住校時間較不自由等原因,而 打消念頭。二十二歲那年,賴文軒決定轉學,考上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在這期間也在BBS(電子系統佈告欄)上認識了一群朋友,而組成「追麻雀」樂團,三 年後,和另外的團員組成「盪在空中」樂團,在二○一○年也自行製作了第一張專輯《一大片的風景》,至今到多處巡迴表演,也在今年五月遠赴澳門參與澳門藝術 節的演出。
07
盪在空中樂團/提供
「盪在空中」樂團以賴文軒為創作主力,作品多用閩南語方言呈現,他表示,自己喜歡的樂團多寫閩南語作品,而且,用閩南語才能表達出歌詞中的「氣味」,唱起 來也比較好聽,加上運用閩南語從事創作的樂團數量越來越少,才會想要用方言做為歌曲的主要語言。其樂團首張專輯主打歌《一大片的風景》中,歌詞寫著:「我 就是一個孤單的男兒,放蕩就是阮的名字,頭前一大片的風景,遇到困難,我永遠都袂甘苦。」他的創作中,透露了不服輸的精神與力量。

賴文軒接觸音樂已十六年,這期間也曾和其他團員理念不和而將樂團解散,也曾有過在台上唱到喉嚨失聲的經驗。他表示:「音樂是生活必需品,不管在快樂的時 候,或是在難過的時候,都會想到音樂,如果沒有音樂,那生活會變得很糟糕吧。」賴文軒也對熱愛音樂的朋友們說:「嘗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藉由音樂了解自 己,只要堅持下去,最後不管有沒有成就,一定會對自己有意義,自己也會覺得很滿足。

延伸閱讀

盪在空中Facebook

《Hiya》電影部落格
地下社會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志工人生,不受乳癌阻撓

01
杜秀治與他的孫女合影。許夢芸/攝影
【記者許夢芸/台北報導】一名患有乳癌的醫院志工杜秀治在台北市萬芳醫院服務了十多年,在醫院與病人和醫療團隊相處很久的她,最後的體悟到的事是雖然志工是在幫助別人的工作,但是最後受惠最多的會是自己。

杜秀治本身是一位家庭主婦,一開始加入志工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她最初從一般小學的志工媽媽開始做起志工服務,協助班級導師照顧小學生,接著慢慢她發現自 己很樂於協助別人,所以便在一九九八年時加入了陽光基金會。在陽光基金會時她的服務對象是燒燙傷的小孩,杜秀治在基金會中每天替那些患者換藥,在那些孩子 忍痛哭泣、最需要被安慰的時候在身旁陪伴著他們。直到二OOO年,杜秀治在萬芳醫院被檢查出左邊乳房長有惡性腫瘤,因為接受治療才暫停了在陽光基金會的服 務工作。

台北市萬芳醫院剛成立不久,杜秀治是萬芳醫院第一位乳房外科手術的病患,當時的萬芳醫院並沒有充足的志工團隊,杜秀治都是受到醫護人員們直接照顧,因此與 萬芳醫院的醫護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這段時間她發現萬芳醫院缺乏志工人員的幫忙,所以杜秀治決定等康復後要到萬芳醫院來做志工服務,得了癌症的她並不 會讓她停止志工生涯,反而促使她去幫助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
02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許夢芸/攝影
杜秀治在醫院十多年的時間待過很多不同單位的志工,而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安寧病房服務的那段時間,杜秀治曾經為一位病患服務,但沒多久那位病患就與世長 辭。在這個單位工作時的杜秀治情緒總是起起伏伏,那段時間他深深的體悟到人類生命的無常,安寧病房的病人總是來來去去,很多前一天在聊天的對象隔一天在病 床上就找不到人了。

杜秀治認為,其實在醫院裡面其實在醫院裡面擔任志工所要做的工作都很簡單,這些工作只要是健全的人都可以做得來,唯獨看你有沒有這份心意。曾經有一名全身 發臭的流浪漢到了醫院掛號,一名護士完全沒有抱怨也沒有任何嫌棄的神情,直接拉著流浪漢的手前往清洗身體,杜秀治被眼前的這一幕完完全全的感動,在現今的 社會,許多人連血緣關係最親密的父母親都沒有辦法全心全意無私的奉獻及照顧,但是這個護士對於一個與自己不相干的流浪漢卻有這樣接納奉獻的精神,杜秀治說 「雖然這個是護士的義務工作,不過這樣的行為仍然值得別人稱讚」。
在服務的過程當中,杜秀治見過許多令人感動以及鼻酸的畫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許多躺在病床上即將辭世,有的周圍有家人攜手陪伴度過,有的 病人則是自己孤單一人,更有病患周圍一群人,卻是在爭奪遺產,杜秀治親眼目睹過各種情形,她表示每個人的命不同,但是只要是能讓病患更快樂、更舒適的事, 她都要盡力去做到最好。志工的工作是自願性、不要求金錢上的回報,他們最開心的是看到受助者對他們的微笑以及一句簡單的「謝謝」,杜秀治認為助人為快樂之 本,在醫院看到的以及學到的都豐富了他的人生,本來是幫助別人的工作,最後發現快樂的是自己。


延伸閱讀

陽光基金會

乳癌知識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數位學伴」 成就孩子的升學夢想

記者賴穎蓁/攝影
【記者賴穎蓁/台北市報導】「大手牽小手,我們一起走。」這是一個教育部基於政府「縮減城鄉數位落差」政策,創造學習機會均等所推出的「偏鄉遠距課 輔計畫」。一開始由暨南大學承辦,並在二○○六年擴大規模,邀請輔仁大學和文藻外語學院共同參與,而後隨著學生人數增加,參與的學校也遍布全台。
輔大在二○○八年承接並擔任總企劃,和暨南大學選擇「家中一對一教學」方式不同,輔大更加重視「組織化」及「標準作業流程」。由中央提供上課教材,每週 二、四,將教學端的課輔老師和接收端的上課學生都集中在學校電腦教室,不但可以解決偏鄉中小學家庭可能沒有電腦的困境,另外,每次上課結束後都會請課輔老 師填寫日誌,確實掌握每位老師與學生的輔導進度。

輔大資訊中心林宏彥主任表示,計劃擴大之後發現由於「遠距課輔計畫」服務的是偏遠地區中小學的課輔,在硬體方面時常遇到接收學校網路頻寬不穩的情況,幸好中華電信義務幫中小學裝設網路線後,頻寬穩定許多。
記者賴穎蓁/攝影
林主任提到「由於輔大身為綜合大學,在課輔老師招募上並不困難,也因此可以支援其他課輔中心的志工老師。而一路走來,中華電信對於偏遠學校 的網路線架設及頻寬設定提供非常多幫助。」輔大數位學伴計畫的聯絡人之一張博朱說「幸好有這群課輔老師,每週都能和小朋友在網路上零距離分享經驗,有些課 輔老師更會配合學校推動的冬、夏日學校計畫到當地做課輔。」

冬、夏日學校是近兩年才推出的銜接課輔計畫,張博朱提到,在小學畢業到國中正式上課中間有長達三個月的暑假,孩子們在完全荒廢,沒有預習等等的前提下,自然無法跟上進度。冬、夏日學校就是為了改善此情況,請課輔老師在寒暑假時到當地,舉辦的短期學習營。

曾擔任冬日學校營長,也是課輔老師之一的謝惠萍表示「冬、夏日學校會模擬國中的作息,課程也會根據國中的科目做安排,讓小朋友能習慣國中的上課方 式。」而增加跟小朋友面對面相處的時間,對於教學也有很大幫助,「雖然視訊和麥克風能夠彌補許多不足,可是小朋友隔著電腦,還是無法完全打開心房,」參與 計畫的輔大新傳系二年級學生郭逸君也說「面對面讓我們能更加接觸孩子,站在第一線鼓勵小朋友。」
記者賴穎蓁/攝影
「遠距教學計劃」行之有年,近來推動的冬、夏日學校讓課輔老師不再只是隔著電腦,利用視訊、麥克風授課,而是可以真正的站上講台,達到和小朋友們零距離接 觸的互動方式。儘管無法維持原本的多對一教學方式,「我們還是維持小班教學,而且一個班級會配置兩個導師,細心注意每個小孩的學習進度及狀況。」謝惠萍 說。
「偏鄉遠距計劃」希望讓偏鄉孩子也能像都市孩子一樣擁有受教機會,不再把「進入大學」當成夢想,而是個可以實踐的理想。林主任說,先前有個桃園縣復 興鄉就讀介壽國中,長期接受課輔的孩子,因為本身積極認真的關係,基測考到三百九十幾的高分,一點都不輸都市的小孩。這也是政府推行這個計劃的目的,期望 未來能夠逐步縮減城鄉學習差距,提升當地的教育文化水準。

延伸閱讀
數位學伴服務計畫網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教育部數位學伴網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信義社大十年 促進在地綠化

【記者歐靖雯/台北市報導】由光寶基金會所承辦的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今年邁入第十個年頭。十年來,信義社大對信義地區的在地綠化、生態保護等工作持續努力,也秉持「聆聽學員及時代的發展需求」,設計多樣的課程、活動,讓台北市民有更多終身學習的機會。
信義社大主任秘書賴裕封表示,開設科目主要是依據學員的需求以及現今社區發展,他說「我們在每個學期期中和期末,會向學員派發辦學滿意度問卷調查表,了解學員對課程的意見,以及對哪些課程有興趣,我們會在新學期前討論,盡量滿足學員的需要。」

「另外,我們會在學期第九週舉辦公民週,讓學員自由選課,聽自己有興趣的講座。」賴裕封說;信義社大公民週,主要包括有關於環境生態保護、社區在地文化、 健康體能等的學程,讓社大學員在公民週自由選擇有興趣的科目,除了自己報讀的課程之外,有不一樣的選擇,藉以延伸學習的視野。 
關於生態保育,信義社大作了很不一樣的嘗試。社大的學員和導師在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的指導下,在信義國中的屋頂種植了一大片園藝植物,是該區最大的綠色屋 頂試驗地;所有植物都由不同的學員認養照護,以進行生態保育的教育;另外,在屋頂的圍牆上,由社大油畫班的同學繪畫出有關於社區在地化,以及環境生態的大 型壁畫,讓整個綠屋頂更能與附近的高樓大廈對比出一個不一樣的綠美化風格。

賴裕封表示,綠色屋頂是很成功的示範。他說「在屋頂種植植物,除了裝飾之外,還有利社區空氣淨化,以及教育社區的民眾如何保育生態;我們這裡是很好的示範 基地,有實際的例子跟民眾做解說。」 綠色屋頂有隔熱降溫、景觀美化、降低二氧化碳及截留雨水等功能。 綠色屋頂上的油畫,也展現了信義社大的社區在地化特色,賴裕封說「油畫都是圍繞社區內的景觀、建設為主,是教導社大學員及居民在地化的一種方法,讓他們知 道社區的歷史、特色。」賴裕封表示,透過這些油畫,也是一種具體呈現社區特色的作法。 
目前,信義社大是區內唯一的綠色屋頂。二○一一年第一期,信義社大目前共招收了約兩千三百名學生,教師人數約八十位;賴裕封表示,招生作業向來都不得鬆 懈。他說「這幾年報讀人數都維持在約兩千出頭,以前曾經有過三千人報名,那是全盛時期,我們很希望可以再次到達那個數字。」
賴裕封表示,信義社大與光寶文化基金會的發展願境一致,讓信義社大可以從民國二○○二年到現在二○一一年,茁壯成長,為信義區的在地綠化、生態保護等方面,能夠持續的進行,也促進市民能多參與在地綠化的工作。

延伸閱讀

光寶文教基金會

信義社區大學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好」劇團 台灣劇團新勢力

04
好劇團/提供
【記者陳亮吟/新北市報導】「劇場遇見了電影和電視,希臘悲劇搞上電影蒙太奇與電視綜藝,完全新世代的混搭,令我目不暇給又讚嘆連連。」這是藍色大門導演易智言,看完「愛情放映中」,對好劇團的讚賞。

好劇團在二○一○年六月花了僅僅一個月籌備加排演,以實驗性質演出「愛情放映中」這齣帶有幽默及令人省思的戲劇。編劇王紀堯表示,這齣戲劇的靈感來自於他 和團長謝盈萱的「單身背景」,當他們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個接著一個組成家庭,只剩下自己還是單身貴族,總不免心中有些疙瘩。加上面臨三十歲這個關卡,有很多 事情是要自己負責任去決定的。所以,王紀堯希望這部戲劇可以讓同樣面臨三十歲的人,在看完後,能勇敢的找出專屬於自己的「三十模式」。

「愛情放映中」是一齣透過人生以及戲劇裡四個「配角」的角度去看待「主流愛情」的舞台劇。四個在人生與愛情當中只是「配角」一般的泛泛之輩,卻矯情扮演著 你習以為常的「主流愛情」。伴­隨著時光成長也虛度了光陰,直到三十歲這個人生關卡的悄悄接近,這四個人是否能找到自我的定位與存在價值?誰又能拯救他們 失敗的愛情? 一個沒有人叫得出姓名,卻是所有童話故事裡的「白馬王子」,一個在祈求魅影降臨,卻等到了殺人狂傑森的「克莉絲汀」,一個愛上梁山伯的「四九」,以為自己 是愛上李鳳姐的「大牛」,一個好萊塢電影裡計畫謀殺所有女主角,搶走男主角的「女二號」,在愛情故事和現實生活裡誤解了自己是男女主角的四個配角,共同上 演一部主角缺席的瘋狂愛情喜劇,讓你從3D的視點,尋找出愛情的第361°。

「愛情放映中」這齣戲劇落幕後,團長謝盈萱與導演兼編劇的王紀堯,在今年二月便毅然決然的創立了好劇團。在創立好劇團之前,王紀堯和謝盈萱是大學同學。畢 業後,他們分別在自己的領域上打拼,但始終離不開他們最愛的「戲劇」,並且希望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劇團。在一次的聊天中,他們決定先實驗性的演出「愛情放 映中」,看看他們的演出方式是否合乎觀眾的「口味」,再決定是否要創立好劇團。「愛情放映中」引起廣大迴響後,好劇團在今年創立,更在二O一一年十月會有 開團戲劇「愛情放映中2 我是女主角」。

05
好劇團/提供
導演王紀堯說:「好劇團企圖邀請其他的劇團合作,可能是表演、導演、編劇等不同的合作方式。我們希望劇團之間可以用合作的力量,而不是分食同一塊大餅。」
好劇團的表演方式是幽默加上搞笑,在「愛情放映中」裡,結合了經典愛情歌曲,引起觀眾很大的共鳴。除了幽默搞笑,諷刺手法也是好劇團的表演方式之一。他們 常用諷刺手法來反諷現實生活,所以觀眾在欣賞好劇團的戲劇時,常有會心一笑的感動。好劇團的創團理念為「能讓有好創意、好點子的年輕戲劇創作人可以有發揮 的平台,不會因為資源不足而被埋沒。」他們王紀堯表示,好劇團不是只有以「表演」為出發點,而是希望能透過這個平台,讓不同的新新創作人得以發揮他們的創 意及點子。另外,好劇團最初是以「劇團與劇團間的交流」作為創團理念,希望這個劇團能與眾不同,走向多變性的性質,而不是永遠都是以單一的方式呈現給觀 眾。

好劇團除了提供年輕人表現的平台,以及提供與劇團間的合作機會,更致力於藝文方面的發展。好劇團未來也將與台北市政府合作,希望透過一些藝文活動,讓在地 人或是外國人能更了解台灣的文化及創意產業。在未來,好劇團更期許每一年能邀請新新創作人共譜一齣戲劇,並和與有名氣的大劇團合演一至二齣戲劇。並且,不 管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真正自力更生,不用只依靠文建會的補助,讓好劇團的理念廣布戲劇圈。

陳亮吟/製作

延伸閱讀

好劇團Facebook

愛情放映中 官方網站

愛情放映中 影片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海洋心,文化情 海洋藝術在此發「洋」光大

03
圖為日治時期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之模型。記者趙以寧/攝影
【記者趙以寧/基隆報導】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座落於基隆港,水、陸、鐵道三種主要交通工具的交會處,前臨基隆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仁愛區,是當地最重要 的海洋博物館。在這裡,可以體驗海洋文化與詩詞書畫藝術結合的登峰造極,更可以一窺海內外船隻的歷史,館長黃岢梅說:「這裡不但有3D電影院,還可以親自 體驗駕駛船隻的樂趣,將船的歷史與中國古代的詩詞做結合,以互動式展覽實踐海洋教育,我們就是以這些特別的方式,來吸引小朋友學習海洋文化。」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竣工於一九一五年五月四日(日本大正四年),原為日本郵船株式會社所有,建築外觀呈現日治時期流行的風格。這棟看似不大的博物館,其實 連結了許多時代背景下的故事,館長黃岢梅笑道:「這在日治時期可是非常前衛的建築,尤其基隆西岸碼頭為當時重要的一大港口,藝術館建築特色對基隆的航運地 位來說,更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台灣光復後,此建築由招商局接管。民國三十八年,其屋頂因火災燒燬而改建。之後,陽明海運公司承接招商局的職務。「二 ○○四年,我們開始規劃籌措,以海洋文化為經,人文藝術為緯,將這棟建築改建為能讓民眾寓教於樂的海洋博物館。」黃岢梅說,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陽 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正式開館啟用,「所有辛苦與努力都值得。」她興致勃勃的說。


提到改建時遭遇的瓶頸,黃岢梅強調:「簡單一句就是時間太短。我們必須在一年內從規劃、籌措資金到改建到完工,等於是從無到有的大工程,一切從零開始。由 於先前發生地震及火災,日治時期留下來的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幾乎剩下骨架,外表牆壁剝落,我們必須重建各樓層地板天花板以及屋頂,為了保持這棟建築當時的 架構,我們把建築內部都拆掉打掉,在只剩外殼內部中空的情況下進行改建。那時候真的是過著極度繁忙的日子,甚至開館前一兩天,都還在進行工程的修繕。」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將以中小學生為主要目標觀眾,藉由展示、教育、研究、蒐藏、推廣、觀光、休憩活動及創新等多面向功能,引領民眾深入瞭解我國海洋立國的 精神及海洋文化藝術的內涵,進而「喜歡海洋、親近海洋、保護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此館一樓為服務台與海洋教室,裡面放置了各式各樣前來參觀的小朋 友與志工們的作品,二樓為特展展覽區,目前為「詩情畫意訪古船特展」,三樓是常設展覽區,讓民眾更進一步了解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建館歷史,四樓則是會議 室。館內更有許多熱愛海洋文化的志工阿嬤與阿伯,親切的服務與詳盡的介紹,使海洋藝術得以在此發揚光大。

「我是小小船長!」一個活潑的小男孩興奮得大叫,三樓的駕駛體驗區,不但有志工教導開船技術,更提供船長、副船長、機輪長等等的制服與帽子,讓這趟開船之旅更添真實感,不管是大朋友或小朋友,都深深被這種角色扮演的新鮮體驗給征服了。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小故事,那就是蔣介石先生和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也有一段淵源。國共內戰時期,蔣介石先生決定撤退,他搭乘「江靜輪」在上海外的舟山島巡 視,希望能在上海外面尋找一個能訓練軍隊的島。後來,重要幹部們在船上決定要到台灣,於是就這樣與台灣的歷史接軌。原來,江靜輪其實就是招商局的船,蔣介 石先生上船時,不僅帶了貼身用具,連廚師、餐具都自備。當時船上的遊客都被淨空,被留在船上的服務員之一,剛好就是當年二十幾歲的招商局前董事長郭洪威先 生。於是,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便為郭洪威先生拍攝了記錄片,讓這段曾經與蔣介石先生接觸的回憶流傳下去,同時也在展館三樓放置了蔣介石先生閱讀地圖的模樣 人型,非常有趣。
關於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未來的展望,黃岢梅說:「我們每一年都會更換特展項目,今年為「詩情畫意訪古船」特展,為慶祝建國一百年,試以人類與海洋文化發展 之起源船舶作為展示主題,以寫詩、畫詩、賞詩、訪詩為四大核心,並以鋪陳詩句、繪畫意境、詩意船模、名詩賞析等為展示主軸,希望新鮮的點子能讓展館更豐富 且更具教育性,並在各個節日舉辦活動,像是前陣子舉辦的鯉魚旗活動,整個港口掛滿了小朋友精心製作的鯉魚旗,如此吸引民眾前往,期待提供民眾一個與海洋文 化邂逅的場所,以心領略海洋文化面貌,使觀眾洋洋乎與天地同遊而不知其窮。」

延伸閱讀

陽明海運公司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

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日旅客減少 算命街冷清

01
記者古佩安/攝影
【記者古佩安/台北報導】人在徬徨時會想算命,因此算命街的興衰可以反映社會脈動的經濟情況,鄰近行天宮的地下道,是台北市知名的算命街,與龍山寺地下街 合稱為台北市兩大命理區,這裡不只是許多民眾占卜的地方,更是許多觀光客,尤其是日本人喜歡造訪的觀光勝地,觀光客可以藉由算命街,深刻的體會台灣的風俗 民情。

算命街是為了安置行天宮週遭的算命、香燭攤商而設立的,於一九八五年六月開業。目前整個地下街,約有二十二家算命攤,主要的營業項目為命理諮詢、八字、紫微斗數、手相、面相、姓名、龜卦、米卦、風水、塔羅占卜等應有盡有。
行天宮算命街,在五年前可說是最興盛的時候,當時每個攤商都生意興隆。談到人潮是如何減少的,擔任命理大師將近十年的命理大師徐實琴表示,三年前是台灣經 濟最蕭條的時候,一般人原以為在景氣不好的時候,也許會來問問看未來的工作情形,但當時算命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家都能省則省,連算命的錢都不敢花,當時的 生意大概掉了三分之二,損失非常大。而原本生意已經逐漸轉好了,卻又因去年的上海世博,讓觀光客紛紛轉移陣地,讓生意又開始下滑。
今年的日本大地震,讓旅台的日籍旅客人數下降,專門做日本觀光客生意的算命街,一眼望過去,冷冷清清,許多算命攤早已打烊,徐實琴表示,自己若碰到生意不好,會唸唸書充實自己,除非是生意真的很差,才會提早打烊。


02
記者古佩安/攝影
許多人不相信算命,甚至覺得算命是一種迷信,但每個人都有遇到困境的時候,只是紓發的方式不同,這時算命師就是擔任給意見及傾聽者的角色。徐實琴表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算命只是給當時遇到疑惑解不開的人當作參考,他們只是負責講出來,但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才會成功。

「地下階」書店 年輕人的淘寶地

【記者陳宣尹/台北市報導】隱身在永康街繁華的鬧區中,地下階二手書店代表一個「地下世界」也是「一個淘寶人的天堂」,醞釀出有別於地上世界的另一種風 情。相較於旗下兩家分店──位於萬華且古色古香的「莽葛拾遺」,和位於青田街專門蒐集古書、買賣骨董文物的「蠹行」,地下階吸引的大多是專程前來永康街鬧 區巡禮的好奇觀光客,和為了淘書、淘寶而到訪的年輕讀者群。
沿著階梯往下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吹著薩克斯風的「黑人樂手」塑像,在其身後掛著一幅鮮紅色的中共解放軍海報,店內除了二手書之外,還擺放著台灣早期巨星 或國際經典導演的DVD及CD,年代久遠的黑膠唱片也囊括在內。角落一隅,客人正將耳機戴上,準備好好欣賞剛從陳列櫃中所挑選出來的CD,而櫃台上方,斗 大的「文化駭客」招牌則是由師大美術系的何懷碩教授所贈題,不僅僅是因為與創辦人的熟稔,更藉此傳達出他們的經營思想。「地下階」從裡到外都是由整個工作 團隊一手打理及佈置,包括在店內地磚上,那些手工油漆塗鴉的風格創作,用紅黃黑三種不同線條所組合而成的色塊,似乎嘗試著傳達出後現代風格的抽象簡約,為 整個閱讀空間營造出一種半虛幻半現實的意境。

「當初會想成立二手書店,是因為看到資源回收場被隨意堆放著的舊書,心想不能讓這些有價值的文字流落至此。」地下階店長李蘋說道,「另一方面,愛書、惜書 且努力為環保盡一份心力,也是我們團隊所奉行的宗旨。」而提到目前為止所經歷過最特別的事時,她說「在經營另一家萬華的書店時,曾遇過一些路人會站在店門 口大聲的念咒語,大家都會被嚇到。」二手書店在收購古董文物時,或多或少會淘到一些難能可貴的收藏,成為店內的鎮店之寶或非賣品,這裡收藏著一幅日治時 期,日本政府為了舉辦世界博覽會而手繪的台灣地圖,上面詳細且清楚的記載著當時街道和店鋪的名稱,讓從日本遠道而來的遊客相當喜愛。

聊起經營時的困難,二手書店發言人鄧佩玲提到:「當初創辦的時候最大的營運問題就是資金,有困難就只好去借錢,因為書對我們而言,就好比是身上的一塊 肉。」接著她表示,臺灣現階段的二手書市場,北部較南部為多,恐怕已有飽和的疑慮,談到對未來的計劃,團隊準備在昆陽的捷運站附近新設一個地點,不僅是為 了讓逐漸增多的文物有地方放置,也能讓網路買家有個更方便的面交場所。
店長李蘋說道:「在書店工作的這段期間,最開心的莫過於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愛書人,大家能夠一同分享閱讀的點滴,就是件值得的事了。」書店發言人鄧佩玲 說:「現階段台灣主流化、商業化的大書店林立,形成彼此競爭的局面,未來大家勢必要面對電子書所帶來的無紙化衝擊,二手書店、獨立書店也難以置身度外,希 望大家能夠多多交流並摸索出一條解決之道來。而我們的書店也會繼續秉持著愛書、惜書的熱情,持續貫徹經營。」

延伸閱讀

地下階網路書店

永康「地下階」FACEBOOK網頁

地下階及其相關二手書店官網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永和享活誌》網路化 持續為地方發聲

【記者林允中/台北報導】創立於二○○七年的《Q-Life!永和享活誌》,是一份新北市永和區的地方報刊,專門報導永和地區的在地文化與生活訊息,宣傳社區的活動或店家,並把大議題投射在小地方上,讓居民們關心與討論。

在一個晴朗的星期五下午,太陽曬得路人紛紛舉起傘遮陽。走出捷運永安市場站,穿越中央圖書館公園,步行進入永和的傳統社區,一條條錯綜複雜的小路讓外地人容易迷失方向。在熱心居民的指路下,發現了藏身在古樸小巷中的報社辦公室。走進沒有招牌的門,一張大桌,一台電腦,一面滿滿的書牆,這裡就是《享活誌》發跡的地方。

《享活誌》的構想來自於兩個高中好友,經理菜承恩與主編周肇萱,出版界出身的兩人在二○○六年底決定合辦地方刊物。「因為翻開報紙,看到關於永和的新聞好像很少。」周肇萱說,「但跟鄰居聊天發現身旁有趣的事情也滿多的。」當時幾個都住在永和朋友有了共識,聊一聊後覺得永和也可以有一個自己的刊物。

「當時大家也是很猶豫,」周肇萱說,因為很多出版界的前輩勸告他們,出報紙雜誌是在燒錢,「但我們還是做了」。但因為都是朋友的關係,周肇萱覺得在做的時候也是滿好玩的,而在辦《享活誌》的同時,大家也才更了解永和這個地方。

報社的經費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各自籌資,菜承恩和周肇萱兩人當時也是全職投入在《享活誌》的工作上,不領薪水。周肇萱說「其實寫稿一點都不困難,你要找題材很容易,到後來還是經濟來源是比較大的困難。」也因為這樣,《享活誌》從第一期開始就有廣告,但如此一來也能刊登身邊的許多小店徵人、促銷的訊息。「我們把它當成與社區連結的一部份,剛好也成為我們的經濟來源。」周肇萱說。

而受到經費的限制,《享活誌》的人力比較拮据,最大時團隊有過十人,但核心成員只有五人。在這樣迷你的小編輯團隊,分工不是很明確,「每個人什麼事都要做,所以都要會,」菜承恩說:「對我們本身也是很有幫助,大家對每個環節都蠻熟悉的。」周肇萱回憶,大家都要跑新聞寫報導,有些人要廣告、也要負責美編,也會輪流跑印刷廠。

當時《享活誌》做過一系列的專題叫《永和六十二分之一》,訪問永和六十二個里的里長,經過詳細規劃後,卻沒有里長願意受訪,團隊遇到了他們的第一次挫折。菜承恩回憶:「最後問到第一個答應的,已經超過半數了,全部都拒絕我們。」周肇萱也說:「那時候覺得,其實很多事情跟我們想像的都不一樣。」但約到了第一個里長之後,經過他的介紹,後面的約訪都很順利。菜承恩笑著說,到後來甚至有里長來說「希望趕快報我。」這是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採訪經驗。

在推出十三期後,《享活誌》決定放上網路,完全以部落格模式繼續經營。他們一開始也很掙扎:要不要停?要用什麼形式來發?但經過思考之後,還是決定以網路平台延續。周肇萱說,最重要的是把這些東西留下來,繼續做記錄。
在全面網路化之後,《享活誌》也繼續為地方發聲。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報社巷口的兩棵三十年老樹被檢舉擋路,將在兩天內遭到移除。這兩棵樹已經太久了,連紅線、路燈都是圍繞著這兩棵樹。菜承恩說,一聽到鄰居跟我們說之後馬上去採訪、PO上網,並發給各報記者。這則新聞後來見報,也因此救了老樹,聯合報記者來採訪時,還跟《享活誌》說「還好你們有把他報出來,不然我們也不知道。」後來永和區長本人還來看這兩棵樹,說:「真的很有成就感。」
從創辦到現在,成員來來去去,與這份報紙最緊密的還是菜承恩與周肇萱這對情侶。「原始就只有我們兩個人吧。」菜承恩笑著說,「所以到最後你看到也還是我們兩個人。」這兩位七年級生,在專心辦《享活誌》的那段期間,總共投入了兩百萬。
現在他們兩個都有自己的工作,用多的時間盡量繼續經營這個媒體,希望繼續為永和發聲。目前部落格的更新時程不固定,菜承恩笑稱是「龜速」狀態,但他也認為現在的目標「不在多在精」。周肇萱說,希望未來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工作穩定了以後,還是有很多時間能來做這個自己有興趣的東西。」


記者林允中/製作

 
延伸閱讀

Q-life! 永和享活誌
維基條目:《享活誌》

創辦人FB: 蔡承恩周肇萱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輪椅太極拳 打出生命光彩

【記者朱啟瑜/台北市報導】位於台北市長安西路上的身心障礙福利會館,到了星期六下午兩點,總是會有好幾台復康巴士陸陸續續載著病友到達,他們進到教室裡,一人拿一張椅子,在空地上排出整齊的座位,等待老師的到來。他們是輪椅太極拳的學生,多半都因為身體上患有一些疾病,而導致生活上的不便,藉著打太極拳,舒活筋骨,並努力克服自己身體上的障礙。

輪椅太極拳為一九九七年時,由楊東興師傅所創。當時楊東興常在公園裡面練習太極拳,恰好被一位因為車禍而半身不遂的日本人品川武士看見,品川武士很羨慕的表示,如果坐輪椅也可以打太極拳就太好了,於是激起楊東興改良太極拳的想法和決心。到今年為止,輪椅太極拳已經邁入了第十四個年頭,憑著多年的努力,終於在今年成立了台灣身心障礙太極拳協會,並和台北市肢體殘障運動協會、台北市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合作,每年都會在全台灣,以「永興隊」的名號到處表演,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了解輪椅太極拳。

 楊東興最早在振興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皆有開班授課,反應相當熱烈。一直到了二○○九年,因為振興醫院的場地要全面翻修,而遷移到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讓更多肢體障礙的病友們可以學習到輪椅太極拳。「當初我們一直很擔心沒有地方可以練習,好險社工都很盡心盡力的幫我們找,因為學員們都有殘障手冊,在這裡申請場地政府都有補助,對我們這種不營利的團隊來說,是再好也不過了。」現在負責教課的魏博南老師說。
罹患小兒麻痺症的鄭士定,最近才剛結束療程的腦部手術,雖然臉部的顏面神經還在復原中,說話和表情都還不受控制,但他還是選擇重新回到課堂中,和同學們一起練拳。「我最早得知這個輪椅太極拳,是因為看到報紙報導楊東興教練在振興教課,我之前在振興練了三、四年,本來一直都有氣喘的毛病,可是打了太極拳後,氣喘發作的次數變少了,每當我身體開始不舒服,就會定下心來運氣、打拳,氣喘的情況就改善許多。」鄭士定說。

而同樣是罹患小兒麻痺症的黃慶邦同學,則提到了病友們復建的難題:「我們跟一般人條件上還是不一樣,有很多地方需要克服,身體健康的人,可能投資一小時,可以獲得八九成的效果,但是我們可能練個一小時,卻只會有三四成的收穫,這時候,千萬不能放棄,可能要持續練一段時間,你才會漸漸看到成果。」
雖然希望推廣到全台灣,但現在因為人力、經費都還不夠成熟,只能透過地方的邀請,讓太極拳老師到各地去教授病友們,魏博南老師說:「距離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病友們必須打敗內心的障礙,努力出來和外界接觸,敞開自己的心防,這可能比打拳還要難多了。」


記者朱啟瑜/製作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從「心」開始 精神障礙者就業跳蚤屋

【記者陳希寧/台北報導】一棟綠色玻璃屋隱身在台北市師大商圈錯綜複雜的街巷中,讓好奇的路人忍不住多看它幾眼,這是「心怡跳蚤屋」。走進商店內,地上、架上堆滿了二手捐物,甚至連天花板都掛著幾樣商品,但在零亂中卻可以看見穿著整齊制服的精神障礙員工正忙著上貨、打掃、以及招呼客人。
心怡跳蚤屋成立於二○○五年,是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附設的庇護工場,專門回收二手捐物。督導傅麗萍說,以二手衣、二手書為最大宗,再來就是一些生活用品,精神障礙員工和部分自閉症患者依照SOP標準作業流程,經由過濾、整理後再販售,達到協助精神障礙者回歸社會的目的。如果精神障礙員工的功能有進步,就會幫他們轉介,找比較好的出口,像是依法聘顧身心障礙者的民間企業,「畢竟庇護工場和社會還是有差距。」

十九歲來到心怡跳蚤屋的小誠是一位亞斯伯格症患者,「剛認識小誠的時候,他只會一直『啊啊叫』。」傅麗萍說,小誠的回應都很簡單,不太能與人溝通,但很特別的是工作只要帶他做過三次之後,他都可以自己完成,而且做得很乾淨。經過一年的訓練,有一次傅麗萍測試小誠時叫他從左邊擦到右邊,小誠的情緒就開始高漲,變得很澎湃,因為小誠認定擦櫃子就是要由右邊到左邊,「亞斯伯格症的小朋友固著性很強。」在安撫過後,小誠依照老師的方式擦櫃子,但他表示老師說要從左邊擦到右邊,可是他想要從右邊擦到左邊。傅麗萍說:「這是他第一次表達很明顯,可以講這麼多字串,這是很難得的。」

傅麗萍表示,心怡跳蚤屋的精神障礙員工來自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會員的家屬,以及勞工局和其他庇護工場的轉介,通過面試、評估期的測試,就可以成為正式員工。工作過程中,傅麗萍會記錄精神障礙員工的工作強項和較弱部分,「我還是讓學生都做,但會用一些方法去引導他。」例如有一位員工總是拿著掃把「隔空掃地」,傅麗萍就會把掃把換成吸塵器,並且畫路線給他。

傅麗萍說,除了到客戶家收二手捐物之外,心怡跳蚤屋還有宅配服務,讓精神障礙員工一邊做,一邊認識人,「帶他們去收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學生拓展人際關係互動。」傅麗萍要求員工先記錄客戶的基本資料,到現場時要自我介紹,再向客戶問好,最重要的是必須引起客戶回應,像是「你來做幾年了?」、「你在這裡做好不好啊?」等問題,回來再向傅麗萍報告。
傅麗萍表示,心怡跳蚤屋人力不足,要找到很熱忱,又願意做這樣工作的人不容易。今年的老師一兩個月就更換,其實那些老師也很熱忱,但是因為一面要去客戶那邊收捐物,一面又要處理學生的問題,同時身兼客戶和學生的互動橋樑,非常辛苦。


記者陳希寧/製作

延伸閱讀

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部落格

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

社團法人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附設心怡跳蚤屋

心怡大安宅配服務中心暨心怡跳蚤屋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彩虹對抗攝影展 全球同志站出來

【記者陸家豪/台北報導】一張男同性戀者背著十字架向反同性戀者抗議的照片引燃了國際知名攝影師查爾斯‧米契實踐「WWP(Walk With Pride,與驕傲同行)」的決心。他花了一年的時間走訪全球共十五個國家,用相機記錄當地的同志遊行實況。如今彩虹對抗攝影展預計在全球超過二十個國家同步展出,希望能藉由攝影的方式喚醒大眾對性別平權的重視。

美國籍新聞攝影師查爾斯‧米契(Charles Meacham)三十歲才開始她的攝影生涯,卻在短短十年內獲得了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PDN magazines等超過二十座知名的各類新聞攝影獎項,這次的彩虹對抗國際連線攝影展也是為他奪得the IPA Smithsonian攝影獎的作品。

「Walk With Pride,與驕傲同行」計畫以一年的時間紀錄全球各地的同志遊行,以喚起對爭取同志權益活動的注意。其起源是在2009年,台灣舉辦同志遊行的前一個禮拜,保守教會自行發動一項反同性戀的遊行活動,活動進行當中有位不滿教會的同性戀者揹著十字架向教會抗議,這樣的畫面讓查爾斯深受感觸,決定發起這項為期一年的同志遊行攝影計畫,而台灣就是他的第一站。

每年全球各地都會舉辦同志遊行活動,目的就是讓LGBT團體(Lesbians, Gays, Bisexuals, Transgender,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者以及跨性別者的英文縮寫)能夠以自己的性傾向以及性別認同為榮,但是因為各地的社會開放度不同,同志遊行並不是都能夠順利進行。查爾斯走訪了十五個國家,其中包括倫敦、耶路撒冷、馬尼拉、伊斯坦堡、雪梨、索非亞、台北等,範圍涵蓋五大洲。照片忠實地呈現了各地遊行的多樣性,以及在不同社會之中,當地對同志團體的憎恨與恐懼。
身為同志攝影展的起始站,台灣當然也是這次展出的主要展示國家。在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中擔任攝影組組長,同時也是這次彩虹對抗攝影展的總策畫丫莫蝸牛(化名)表示:「攝影師當時與我們聯絡,希望能在台灣設展。由於考量到台灣是他巡迴攝影的起始站與終點站,我們當然很樂意協同舉辦這次的展出。」
彩虹對抗攝影展於台北、新北、新竹、台中、高雄以及宜蘭同步展出。關於設展地點的選擇,去年的台灣同志遊行聯盟總召Albert(化名)說由於顧慮到其他展場地點的風土民情可能沒有北部來的開放,所以在台北以外的地點選擇以對同志朋友較友善的相關場所為優先考量,如台中的彩虹天堂、高雄的南人窩、宜蘭的聚拉屋等。唯獨在新北場與新竹場選擇以板橋車站以及清大圖書館的開放空間為主,主要原因是希望當地的同志朋友能夠勇敢站出來,建立他們對自身性向的自信,也希望一般大眾能夠提昇對同志議題重視。
「由於在新北展場方面確定得比較晚,宣傳時間較短,所以很擔心參與人數不樂觀。但是沒想到開幕當天的人數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真的很感謝到場力挺的朋友們!」丫莫蝸牛說。新北場次開幕當天,遊行聯盟邀請了與同志議題領域相關的幾位貴賓一同參與,在開幕進入尾聲時,現場參與者一起射出紙飛機,象徵勇敢對抗所遭受的歧視與恐懼。

攝影展現場提供便條與筆,期盼路過觀賞的人能夠留下隻字片語鼓勵同志朋友,無奈的是有許多對同性戀者不甚友善的人在照片旁邊留下惡毒的字眼,這樣的舉動也間接引起了支持同志朋友與反對同志人士在便條紙上的唇槍舌戰。對於這樣的轉變,丫莫蝸牛竟也樂觀其成:「雖然說這不是我們的本意,但是這樣的意見交流與衝突也是一種我們意料之外的收穫。」Albert也表示:「目前同性戀團體發展也尚未成熟,許多的同志朋友依然害怕面對自己的性向。這時候就是要靠著與社會的對話與衝撞來從中學習。期盼社會大眾能夠給予我們支持與肯定,這樣我們才能夠順利成長。」


記者陸家豪/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簡單M+T 將夢想實踐

M+T設計工作室/提供
【記者鄭孟蕎/台北報導】在台北藝穗節許多的創意手作攤販中,其中一個攤位流露出簡單樸實的氣質,乾淨自然的風格將衣服材質的特色顯露出來,再透過剪裁融入了一些流行的氣息,頗有一股獨特的清新感,這樣的感覺來自於M+T(Mystery Town)。

這一個品牌是由一位廿三歲的大學生一手創立的,廿三歲的Ruby目前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的夜校。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手作包包及飾品在部落格上販賣,還曾經瞞著媽媽偷跑到台北參加市集,販賣自己的作品。

對於設計服裝,在Ruby的心中其實藏著一個小小的故事。在Ruby小的時候,Ruby的媽媽喜歡用特殊的布料做洋裝給她穿,這對Ruby來說有著濃厚的記憶,到了國中的時候,她的身材就已經很高挑了,衣服並不好買,當時正好流行較為短版的衣服,常常在舉手或是活動的時候時常露出腰來,讓她覺得很困擾,並在心裡偷偷的埋藏了想當服裝設計師的夢想。

雖然母親不認同她的理想,但Ruby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實踐大學服裝設計學系,希望自己能夠努力拼出一番成績給媽媽看。在課餘時間,她曾經當過設計助理,也替寵物做過衣服,有的時候還會上外包網,去做一些平面設計、服裝設計的案子,但是對於她自己的創作,是從來沒有斷過。

Ruby說,「我的靈感都是在笑話或者是路上發呆的時候想到的欸。」並喜歡使用棉和麻兩種素材來創作,尤其是麻布,因為麻布在多次的穿洗之後會記住每個人的小習慣,產生自然的皺紋,顏色也會趨柔和。M+T的衣服版型都比較寬鬆,也可以客製化的訂作,不使用合成纖維也不主張較貼身的衣服,更加善待自己的身體,除此之外,簡單而寬鬆的風格,也能夠讓消費者任意搭配,創造自己的風格。

M+T未來商品還是以少量為主,將拓展更多的寄賣點,希望南部的消費者也可以買到M+T的商品。Ruby告訴創業者,「一定要吃苦,堅持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也會一直秉持著簡單、好穿但又有時尚感的清新風格做出更多屬於M+T自我風格的各種服飾。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蕙風堂」書店 用熱情追逐書法夢

【記者陳宣尹/台北市報導】寧靜的地下空間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書法、字帖和畫集,有日本進口的書法家全集,大陸地區獨有的字帖臨摹本,也有蕙風堂自身編排出版的名品書畫本。由張大千先生所題的「蕙風堂」三字,斗大的懸掛在櫃檯後方,沿著一排排書架往後走,被四面所懸掛著的各朝代名家複製畫所包圍的,是兩張看似古樸雅緻的太師椅。

「蕙風堂」成立於一九八二年,專業於碑帖、書論、畫冊的出版發行,當初從西門四段遷移到師大現址,是為了擴大存放字帖和書畫的空間,隔壁的地下室就是去年十一月開張的宣紙圖書部。老闆洪能仕,與書法結緣長達三十餘年,對於台灣書學及書法教育別有一番體會。
書店發言人楊湘蓁小姐表示,當初就讀於台大國貿系的負責人洪能仕,因為對中國藝術文化的喜愛,常常跑到中文系上旁聽,因此認識了中文系的許多教授和老師,也選擇了書法社團做為自己的興趣,鎮日徜徉在國學字帖的藝文氣息中,畢業之後順利的考上了陽明海運,但是對學生時代所留戀的書法、毛筆,一直久久無法忘懷,不顧家裡的反對,毅然決然一腳踏入字帖經營的事業中。

辭掉鐵飯碗的公務員之後,老闆一頭栽進創業的熱情中,剛開始還有大學時代的教授,以及一些大學同窗、同事願意共同出資經營,但後來卻因理念或是資金營收問題,漸漸打退堂鼓,到後來只剩下老闆一人獨立營運至今,憑藉著對中華書法文化的熱情和誠懇熱心的介紹,「蕙風堂」的名號逐漸在藝術圈中傳開,許多名家或書畫大師都喜歡來這裡賞玩和品畫,熟客也會拿出收藏的字畫與店家教學相長,彼此都在一來一往中產生了深厚的情誼。

書店內規畫出來的展間,也是一個藝文天地,專門提供給各類的書法名家和陶瓷家來作展出。店內也會不定期舉辦各朝代的名家複製畫展,因為是免費提供給來逛書店的民眾觀賞,成為許多顧客流連忘返之處,不時也會有客人從南部遠道北上,為了淘寶而前來此處消磨一整天。

早期台灣的書法用具、字帖和相關書籍都是從日本所進口,昂貴的價格讓人聞之卻步,台灣自己出產的品質卻相對較差,因此老闆便興起自己尋找師傅合作的念頭,只為了讓價格和品質都可以符合民眾的需求,後來也另外創辦了專門出版和進口字帖書畫的出版社,與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協會合作刊物,每季出版兩萬多本刊物,供民眾免費閱讀。

雖然近年網路購物逐漸風行全台,但「蕙風堂」卻堅持繼續實體生意,希望有需求的民眾能藉由店內參觀和翻閱,找到更多意想不到收穫。「因為喜歡和顧客間的交流和對名家書畫字帖的著迷,我們將會繼續盡我們所能的在台灣推廣書法文化。」


記者陳宣尹/製作


延伸閱讀


蕙風堂facebook

中華書法教育學會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清大學生當資訊志工 弭平數位落差

【記者葉智豪/台北市報導】由清華大學學生所組成的國際志工貝里斯團隊,今年暑假到中美洲貝里斯做基礎電腦和資訊教育的服務。透過和貝里斯當地的聖心學院合作,教導貝里斯當地的小學生基本的電腦資訊。

清大貝里斯團隊公關陳佳惠說,他們是和二○一○來台就讀清大資工所的貝里斯學生Melanio合作,因為米蘭尼歐(Melanio)本身是屬於受較好教育的貝里斯人,對資訊科技和教育推廣也有極高的興趣和使命,再加上目前正於清華大學就讀,所以清華大學特地請他擔任第一屆貝里斯志工團的領隊。

陳佳惠表示,因為貝里斯團隊是二○一一年新成立的團隊,所以相較於清大其他志工團,經驗比較不足,從去年十一月的徵選後,整個志工團就開始培訓的計畫,要參與學校舉辦的志工培訓營、急救訓練營、撰寫活動的計畫書、每週三小時以上的會議、學習貝里斯當地常用的西班牙語,出團前四個月還要上Ubuntu這個免費的作業系統、Windows和電腦基本配備,像是鍵盤、滑鼠、電子郵件的課程,到了貝里斯才能教導小朋友。

在貝里斯的四間小學舉辦為期三周的資訊教育,目的是要培養貝里斯當地的電腦種子小教師,教授當地學童電腦網路知識,同時進行文化交流,增進其對於資訊科技與文化間的認識。陳佳惠說,使用免費的自由軟體Ubuntu,不僅可以避免很多病毒的問題,也不用擔心因為要購買版權而有太大的花費。不過當地小學的電腦的資源不足,志工們都是自己的筆記型電腦當作教學電腦使用,

志工團服務的貝里斯小學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我們都是從簡單的東西開始教。陳佳惠說,他們會先教導小朋友滑鼠、鍵盤這些基本電腦配備的使用,在網路教學中,會讓小朋友上Youtube、維基百科,讓小朋友透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可以用在改善自己的課業上。但是小朋友的學習能力不同,就會有小朋友學的快,有的小朋友學的慢的情形,因為家中大都沒有電腦的關係,所以容易忘記所教的內容。

除了資訊教育的課程外志工團還設計文化課程,像是書法、毽子、陀螺、竹蜻蜓,和自然科學的課程,例如傳聲筒、空氣火箭、可樂曼陀珠,讓小朋友在遊玩中不僅只有學習到資訊的課程,更可以了解更多課本上沒教的東西。

「透過網路可以讓小朋友知道世界是長什麼樣子,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陳佳惠說,貝里斯當地的資源不足,有的學校不要說是電腦教室甚至連水電都沒有。他們在服務的過程中,要使用投影機播放課程給小朋友看,但是學校沒有電,最後只好使用車子的電瓶當作發電機,雖然有點克難,但也體會到就算資源再怎麼有限,還是可以把事情做完。

類似的服務志工團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情況,所以能夠申請到的經費越來越少,就算是清大也只提供經費,沒有完整規劃,陳佳惠表示,若是在台灣能夠募集到更多電腦,可以讓教學更順利,也可以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使用,和當地老師或是大學生有更多的合作,就算志工團離開後,仍可教導當地小朋友。


葉智豪/製作


延伸閱讀


清大貝里斯志工團Facebook

清大貝里斯志工團部落格

清大迦納志工團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輔大哈特社 舞蹈與戲劇的結合

01
輔大哈特社/提供
【記者陳亮吟/台北市報導】哈特社,在三十年前由一群就讀天主教私立輔仁大學的學生成立,之所以叫哈特是取自於「HOT」的諧音,這代表著團員對於舞劇的熱愛。雖然他們都不是學舞蹈的,但是因為他們對於舞蹈的執著,還是決定成立以舞蹈為主的哈特社。哈特社一開始是夜間部的社團,過了十幾年後成為日間部的社團。哈特社每年的舞風和表演方式隨著不同的指導老師改變,但其主要的舞蹈風格是現代舞、爵士舞與民族舞。

近幾年,哈特社最大的嘗試就是開始把舞蹈搭配上劇情與對白,就成了特別的舞劇。與一般的劇團不同,哈特社開始把表演場地搬到生活空間中與觀眾互動,也就是「環境劇場」。
何謂「環境劇場」?環境劇場是一種打破傳統文本及舞台侷限的劇場,並結合社會議題與儀式行為,讓表演在任何場所發生。哈特社也在今年參與了台北藝穗節,並用舞劇的表演形式呈現給觀眾。

今年九月,哈特社參加了台北藝穗節。這些非主流藝術家以「藝穗」自居,象徵著自由開放、成熟主動的演出精神。藝穗節的宗旨為讓另類、非主流、地下文化、獨立藝術的表演者可以有個表演平台。現在,藝穗節每年在全世界都有人舉辦,而台北藝穗節也從二○○八年開始,到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屆。

哈特社這次在台北藝穗節的舞劇名為「看不見的城市」。此次表演分為五個段落,分別可以獨立也可以串聯起來,並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舉辦。此次表演內容包含兩個主題,分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人與環境間的關係。並將「星期」、「自我」等生活情緒擬人化為男、女主角,描述在日常生活、環境與個人相互間的矛盾,整齣舞劇以各種不同的舞蹈風格,融合戲劇、影像和fashion秀的表現方式,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官刺激。

「看不見的城市」除了是哈特社首次融合舞蹈與戲劇的表演,在表演的最後,還走下舞台與觀眾互動,令觀眾受寵若驚。林宣佑表示,哈特社想要和其他的劇團不一樣,而且想到藝穗節的宗旨之一─與觀眾互動。所以就在表演的最後走下舞台,讓觀眾仔細看看舞台裝。這次的反應很好,也是哈特社第一次嘗試這樣的表演型態。

在哈特社成立的三十年中,他們也多次走入社區,推廣藝術生活化。對於未來的期望,哈特社也會走入更多社區進行表演。也希望對於舞蹈與戲劇有熱誠的年輕人,就算沒有舞劇底子,也可以在哈特社擁有自己的表演舞台,發光發熱。


































陳亮吟/製作




延伸閱讀


哈特社Facebook 台北藝穗節Facebook

看不見的城市Facebook

台北藝穗節網站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白衣天使甲狀腺癌後繼續助人

【記者許夢芸/台北市報導】台北市立國泰醫院小兒科護士劉美熟,從小就立志成為大家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在她心目中護士就是會在病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不過十年前她突然得知患有甲狀腺癌,因此她與她熱愛的工作分離了一段時間。

一九九六年劉美熟剛生完第二胎,有一日她照鏡子時發現脖子上有個如硬幣般大小的硬塊,學護理的她認為有異狀便馬上就醫做檢查,報告顯示那是一顆長在甲狀腺上的惡性腫瘤,醫生建議劉美熟馬上做切除甲狀腺的手術。由於她家中還有兩個孩子需要她的照顧,而且如果不接受治療,就再也無法從事她熱愛的護理工作,所以當下她就立刻決定接受甲狀腺切除治療。

從她接受治療到繼續回國泰醫院工作的時間大約一年,這一年當中她除了調養她的身體之外還利用時間去上了許多助人及醫護工作的相關課程以充實自己。在國泰小兒科上班時間是固定排班,也因為如此她可以顧到家庭,也有比較穩定的生活作息,對她的身體來說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

劉美熟每天在醫院面對的是數不完的小朋友,她認為一般的小朋友並不難照顧,而且大部分都會由家長陪同就醫,比較需要她伸出援手的通常是另外患有小兒麻痺症、自閉症、過動症或是玻璃娃娃等小朋友,這類型的小孩除了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及注意力之外,最重要的還要預防他們可能會傷害其他小朋友或者傷害自己。讓劉美熟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位患有過動症疾病的孩子,因為一直在醫院跑來跑去而且會往人群多的地方衝,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要就醫的小女孩,小女孩受了點皮外傷及驚嚇,雙方家長在醫院理論了很久,進而也影響了醫院許多病人。

當劉美熟遇到這樣的孩子都是緊握著他們的手,不光只是牽好他們,同時也是給與他們安全感的表現。特殊病患到了陌生的環境容易感到不安,像自閉症或是過動症的小朋友比較不知道如何表達他們的情緒與不安,會做出許多醫護人員或家長出乎意料的舉動。劉美熟說她遇過過動症小朋友在醫院衝來衝去,也遇過大吼大叫和猛拍牆壁、門窗和椅子的,而這樣的小孩又兇不得,一兇他們的情緒會更激動,所以除了用耐心慢慢安撫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

劉美熟在醫院內的工作除了幫忙照顧小朋友和看到特殊小孩主動給予協助外,還要幫小朋友打針。小兒科會常常聽到小朋友哭的聲音,所以她說沒有耐心的人或怕吵的人是很難適應這個環境的。劉美熟除了對於小孩有耐心,她認為對於小朋友的家長更需要加倍的耐心,因為有時候會碰到家長無理的要求,例如:因為要上班,所以要求要先讓自己的小孩看病,但這樣不按照看病順序會造成她們醫護上作業的不方便而且對其他病人也不公平,劉美熟有時候覺得處理家長的事比小朋友的事情更麻煩。


許夢芸/製作


延伸閱讀


甲狀腺癌飲食調理

甲狀腺癌患者的飲食禁忌

小兒麻痺預防的方法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八里掩埋場復育有成 獨角仙數量激增

【記者陸政錡/新北市報導】位於新北市的八里垃圾掩埋場去年起致力於獨角仙的復育,到了今年場內已有超過四百隻獨角仙,數量足足較去年多了四倍,在六、七月的繁殖季節獨角仙成蟲爬滿光臘樹交配,令場內員工又驚又喜,到了明年數量可望突破千隻,屆時將會開放給民眾或相關團體登記參訪。

場長林松槿說,之前就有員工發現零星的獨角仙散居場內各地,但並不容易看到,基於對獨角仙的生態考量,加上他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環境教育素才,可以讓小朋友們學習到環境保育的重要性,於是決定聚集那些原本散居各地的獨角仙幼蟲,將牠們移至更適合生長的地點,也就是光臘樹附近的土壤中。光臘樹所分泌的樹液是獨角仙所相當喜歡的食物,因此光臘樹也可以稱作獨角仙的營養源樹木,此外樹木本身還能夠提供牠們庇護,對獨角仙來說算是一個相當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移到合適的生長地點之後,有充足的食物來源,獨角仙的數量也自然越來越多。


林松槿表示,場內獨角仙的復育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就是讓牠們自然生長,不要去打擾牠們,員工們主要只是將獨角仙移到合適的地方,之後就沒有再多加任何人為的照顧,存粹用最自然的方式來讓獨角仙生長,目前看來成效十分良好,獨角仙的數量也年年增加,在這復育的過程中也沒有遇到什麼困難,一切都算是十分的順利。

由於獨角仙特殊的生命週期,牠幾乎大部分的生命都在地底裡度過。從卵孵化之後的幼蟲必須在地底生長八到九個月才可化蛹,化蛹之後在一個月內羽化,等到羽化變成成蟲才會爬出地底,這才是一般我們印象中獨角仙的甲蟲型態,而爬出地底的時間大約就是每年的六、七月,是獨角仙的繁殖季節,在這個時候就要好好把握機會欣賞,因為等到交配季節結束,產完卵的獨角仙成蟲將會死去,而這交配的期間只會維持一到二個月,之後想要再一睹牠們的風采可能就要等上一年才有機會了。

林松槿說,獨角仙復育的成功,背後其實隱含著一些更深層的意義。獨角仙還能在此生長,是很重要的生態指標;也代表著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生態將可以生生不息。隨著繁殖季節的結束,獨角仙又重新開始了牠們的生命週期,等到明年的六、七月,八里掩埋場歡迎民眾跟他們一起來體驗這饒富生命力的大自然饗宴。


延伸閱讀

獨角仙 維基百科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八里掩埋場

八里垃圾掩埋場 - Facebook粉絲專頁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自來水也能發電 小小愛迪生的大大創意

【記者應佳臻/台中報導】水是人類生活的必需,一個人的一天從起床到就寢,有許多事都離不開水。試想,如果我們在用水的同時,可以額外產生電能,是否更能將水資源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呢?這個概念被實現了,並且在2010年獲得馬來西亞第二十一屆ITEX世界發明展的金牌。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這位發明家是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


記者應佳臻/製作

今年九歲,就讀台中明道普林斯頓國小二年級的鄧立維,與父親鄧鴻吉合作共同發明了「全球最環保自來水發電系統」,可以裝配在每棟建築的水管上。

發電的原理是利用水的動能使裝置中的渦輪快速轉動,帶動發電機將動能變成電能,再通過整流器之後儲存到電池裡。一般來說沖一次馬桶要用掉將近九公升的水,而依實驗模型估計每公升的水約可以產生0.3瓦的電。無論是盥洗、沖馬桶、洗手都可以產生電能,轉而供應家裡的電器使用。鄧立維的父親同時也是亞洲大學創意發明中心主任鄧鴻吉表示,目前能產生電的量雖然不大,但若是配合LED燈使用,已經足夠供應基本上的生活照明。

這個發明起源於鄧立維與父親到日月潭參觀遊玩,正巧遇到水庫洩洪,從父親口中得知水庫洩洪得以發電的原理,便好奇的提問:「爸爸,那自來水可以發電嗎?」這句出乎意料的童言童語閃過鄧鴻吉耳裡,也認為是可行之舉,兩父子便開始設計這個作品並提報參賽。鄧鴻吉說:「我不會忽略孩子們說的話 ,他們往往是最有創意的發明家。但我的職責是要告訴他們計畫可不可行,優點在哪裡,缺點又在哪裡。有了可行的好點子之後,之後關於製造的部分都不是問題。」他表示,發明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困難,因為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可以委託製造的廠商,所以只要將概念提出並且有大致上的設計即可。

02
鄧立維與父親鄧鴻吉。記者應佳臻/攝影
其實鄧鴻吉在高中時就曾以紅外線水源控制器,也就是現在的感應式沖水馬桶以及水龍頭,獲得150萬元的權利金。如今果然虎父無犬子,鄧立維小小年紀就在國際比賽屢屢摘金。而就在今年,鄧立維利用離心力成功發明「廚餘瀝水裝置」,又再度獲得ITEX世界發明展金牌。

「廚餘只有一點點,為什麼會這麼重?」聽到了弟弟的抱怨,鄧立維便靈機一動,將廚餘減重的想法告訴父親,花費半年時間,終於成功研發廚餘瀝水裝置。這個裝置利用離心力,像洗衣機脫水一樣,利用手搖的方式使其快速轉動而將水瀝出。鄧鴻吉說:「被分離出來的水稀釋後可以做為澆灌植物的營養液;而菜渣也可以乾燥之後拿來當作肥料。」


延伸閱讀


創意發明家─台灣愛迪生 鄧鴻吉的故事

水力發電的優點跟缺點

想學哆啦A夢 九歲童獲發明金獎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百年罕見音樂會

【記者黃約瑟/台北市報導】罕見疾病基金會自一九九九年成立至今,已歷十二年,值此建國百年,罕見疾病北區天籟合唱團特舉辦民國一百年「百年罕見 罕見百年」巡迴公演,對社會各界多年來不斷關心、支持與鼓勵罕見疾病病友,表達最真摯的感恩,共同來見證這愛的奇蹟。


黃約瑟/製作

「罕見疾病北區天籟合唱團」於二○○四年成立,由各種不同病類的罕見疾病病友及家屬組成,在創辦人陳莉茵、黃海南老師和傅上珍老師的帶領下,團員每週六下午都在歡樂的氣氛下練唱,隨著歌聲走進自己的心靈、發掘潛力、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大家在參與練唱過程中,彼此交流和分享寶貴的經驗,形成相互支持與鼓勵的溫暖大家庭。雖然每位團員因疾病所造成的影響都不同,但都很努力突破自己的極限,在經過長時間的練習,逐漸養成厚實的歌唱基礎。

其中線狀體肌肉病變的病友陳婉坪,與血小板無力症的病友歐陽岑亮,將在音樂會合力表演四手連彈鋼琴伴奏。血小板無力症讓歐陽岑亮完全不能受到任何碰撞,一有傷口就會血流不止看;線狀體肌肉病變使陳婉坪呼吸困難,兩歲就開始了氣切的人生,長長的白色管子從此和她形影不離,還造成她肌肉張力不足,光是要把手舉起來對她而言就非常的吃力。彈鋼琴對她們來說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疾病並未將她們打到,軀體雖然受限,但他們將會展現他們不可思議的生命力。

自小患上了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俗稱「泡泡龍」的吳立庭參加了合唱團後,讓她覺得對自己唱歌越來越有自信,而且還可以認識很多朋友。她覺得合唱團像是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關心、問好,感覺就像是多了一個家。吳立庭說:「真正的痛不是水泡破掉的痛,而是旁人的歧視。」她說她的媽媽在她小時候曾經跟她說過:「只要你是我的女兒,不管你變成怎樣,你就要勇敢堅強的活下來。」這句話是她一直努力堅持活下去的原因。

患有狄喬治氏症候群(DiGeorge 症候群是第22對染色體(del 22q11)短臂缺損引起,導致心臟、胸腺、副甲狀腺、臉部發育的異常。)病友梁維恂的父親梁智程說「雖然我的小孩患有狄喬治氏症候群,可是他還是上天賜給我最寶貴的禮物。我有更多的責任來好好照顧他,所以要勇敢地面對這個事實。」梁智程因為小孩的關係也加入罕爸合唱團,罕爸合唱團是由一群家有罕見疾病小孩的老爸所組成。他說這條路走得很艱難,可是他有不認輸的奮戰精神,只希望小孩可以健康和快樂的長大。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基督教浸信會懷恩堂

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里長打造藥膳街 促進地方經濟

【記者古佩安/台北報導】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北市哈密街,大龍峒保安宮位於台北市北區(重慶里)的邊疆地帶,人煙稀少,使得在大龍峒保安宮附近的店家幾乎一家接著一家關起門來。保安宮位於重慶里境內,重慶里里長莊俊王因而想到保安宮主祀的保生大帝為醫藥之神,所以可以打造「藥膳街」來促進地方經濟,目前已經種植樹木,改善環境,下個月將大規模裝置招牌、引進藥材,里長規劃四年多的「藥膳街計畫」正一步一步的實現當中。

大同區重慶里里長莊俊王表示,如果要振興當地的經濟,一定要從「地方特色」下手,如果沒有特色,遊客也不會來觀光,像是日本的觀光(地方特色)就做的非常好。由於大同區重慶里的觀光、經濟都處於弱勢,莊俊王建議台北市政府應該善用當地宗教、儒學、醫藥等特色,專案開發「藥膳觀光街區」繁榮地方。莊俊王表示,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醫療惡疾、濟世救人,尊為「醫神」。而當地又有中藥行、中醫診所、草藥販等,鄰近的孔廟又是儒學文化重鎮,因為這兩樣條件,再加上每年農曆三月保安宮所舉辦的保生文化祭都帶來大批人潮來朝聖的優勢,所以可以打造「藥膳街」。

莊俊王提案增設照明、陳設一些裝置藝術、種植樹木綠化環境、再來可以引入藥材、藥膳、養生食品、推拿等,打造好環境,將可轉型成「徒步區」,搭配導引遊覽車至重慶北路與哈密街口讓遊客上下車,除了去保安宮朝聖之外,還能將消費人潮帶入哈密街,由點而線至面,信徒、遊客到保安宮參拜求取藥籤後轉來消費,宗教、產業、觀光等融合為一將使大龍峒商圈拓展至重慶里。

擔任重慶里里長已經是第二任的莊俊王,他剛上任時就已經和里民討論過要如何振興當地的經濟,並把此計劃與里民討論,里民的反應都相當良好,讓他沒有遭遇到很大的困難,從規劃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也是因為有里民在背後支持的力量,才讓他能夠持續堅持往這條「振興經濟」的路上走,「無中生有」的點子,到如今正一步一步的實現當中,莊俊王的臉上露出笑容,感謝里民一路上的支持,讓他覺得他並不孤單。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金採」記憶 走入黃金博物園區

04
黃金館旁的坑道舊址。攝影/趙以寧
【記者趙以寧/新北市報導】沿著蜿蜒的山路,嗅著老礦工揮灑的汗水與老居民們的生活記憶,來到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山城裡的黃金博物園區。豐富的歷史人文與自然資產,引領你進入一段記錄著金瓜石金礦工業歷史的黃金城傳奇。這座黃金博物園區,就像一個縮小版的金礦工業城,不僅保存了金瓜石輝煌時期的建築與信仰,更把居民們的熱情與生活方式表露無遺。在黃金博物園區裡,體驗採金、走入坑道,就如回到了過去金瓜石發光發熱的時代。

曾經輝煌的黃金城,也曾經沒落。一八九七年十月,日本人將金瓜石開山設立金瓜石礦山。一九三三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南來台灣,更興建水湳洞十三層製煉場。過了兩年,日人又成立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支持金瓜石礦山開採,生產日增,並且創新記錄,於是有了亞洲金都之稱,是金瓜石繁榮達於頂峰的時期。戰後金瓜石由國民政府接管,一九五五年,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成立,再造此地的繁榮。後由於經營困難,台金公司於一九八五年收山,結束了金瓜石長達九十年來的礦山歷史。為了不讓歷史被遺忘,台北縣政府、台電公司、台糖公司著手計畫,簽訂協議將金瓜石打造成黃金博物園區,於二○○二年開始籌建,二○○四年十一月四日正式開園,不僅保存了大自然更保存了居民對金瓜石的情感與記憶。


04
黃金博物園區黃金館中模擬礦工採金之模型。攝影/趙以寧
來到這裡,貌似平凡的礦業遺址,卻寫滿了對山、對聚落、對房屋的歷史與故事。隨處可見油毛氈屋頂的房子,也有它特別的意義,當時許多人因掏金夢聚集至此開採金礦,因此房屋都是臨時搭建,為了因應金瓜石多雨的氣候,利用俗稱黑紙的油毛氈搭建屋頂來防水。往地勢高的地方走去,可以看見許多日式宿舍,由此可見當時管理階層與礦工階層的差異。 到黃金博物園區,除了參觀園區內各館,更要往附近走走,體驗金瓜石當年的繁華。當時的祈堂老街猶如現在的東區、西門町一般,是個不夜城,擁有許多遊樂設施。在這裡工作的礦工們,有朝不保夕的風險,於是養成了他們及時行樂,及時消費的生活習慣,祈堂老街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重心。再繼續走,可以看見礦工醫院舊址,雖然如今已老舊不堪,在當時可是醫療設備相當先進的醫院。值得一提的是,黃金博物園區內的建築,全是舊建築再利用所創造的展場,是與環境沒有隔閡的展場,像是鍊金樓,原本為銀行的辦事處,黃金館是舊時的辦公空間,環境館則從俱樂部變為圖書館再到現在的展覽館。

05
黃金博物園區中的四連棟。攝影/趙以寧
金瓜石的特別之處,在於多元的生態,此地擁有種類眾多的蕨類,甚至有冰河時期就存在的活化石代表鍾萼木。黃金博物園區的營運推廣組鄭宜峯組長笑著說:「其實還有許多老礦工住在這裡,他們都知道哪裡有金礦可採,也經常去掏河砂,甚至會自己鍊金,雖然是土法鍊金,只有百分之七時的純度,但一天還可賺個兩三千元。」

黃金博物園區的靈感取自於法國生態博物館(eco-museum)的精神,是一種區域性的經營模式,將展示主體與其自然生態環境相互結合的新概念博物館,強調博物館的設立是融合於生態環境中,不因興建博物館而破壞當地自然環境,利用這種沒有界線的博物館經營模式,能夠保存有形及無形的資產,居民還生活在此,擁有民俗活動與特別的生活方式,這是活生生的自然景觀與人文資產,一點一滴、一草一木、一道圍牆、一段故事,曾經在這裡輝煌,也即將在這裡延續。

06
觀光客搶著摸黃金館中金塊的模樣。攝影/趙以寧
黃金博物園區也非常重視活動與教育,一年兩大活動,金采節與芒花季。金采節為七月至九月,主要推廣行銷金屬工藝,芒花季則是每年秋天十月至十二月,推出與礦業相關以生態為主題的活動。在教育層面有掏金體驗與坑道體驗,是為活的教育空間,另外亦常到附近小學舉辦活動,瑞芳國中更成立了社團,由學生來黃金博物園區做導覽與實習,目的是要讓學生從小認識家鄉,了解他們身處具有文化內涵的家鄉。

07
舊時採礦練金機器之模型。攝影/趙以寧
目前文建會將黃金博物園區設為世界遺產潛力點,期望打造金屬工業重鎮,將原料昇華成工藝品的境界,並且與當地居民共同努力將金瓜石推往全球,成為世界遺產。礦業遺址的復甦再利用,讓重汙染地成為有人文內涵的地方,解決了人類因工業對於土地的破壞,讓地方再生也保存人類的記憶,使我們重新思考過去的歷史意義,這是黃金博物園區的宗旨,更是人們為了地球的美好未來共同努力的目標。




延伸閱讀


走訪九份─金瓜石

金瓜石介紹網站

【影片】讓人無法遺忘的歷史金瓜石黃金神社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走進數位博物館 寶島歌王的音樂人生

【記者陳長忻/新北市報導】「我心內……思慕的人……你怎離開阮的身旁……。」,一首台灣經典歌曲「思慕的人」在耳邊響起,喚起了多少樂迷的回憶,寶島歌王洪一峰的生平和作品相當令人懷念。現在只要進入「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網頁,就可以欣賞到這些珍貴記憶。

由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地理資訊系統(GIS)中心所主持的「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收集了相當多洪一峰的歌曲、文本及史料,並數位化加以保存,以七百二十度虛擬實境技術,製造出洪一峰以前所住的,像剝皮寮一樣的場景,讓人不必戴3D眼鏡,就讓人彷彿置身於博物館之內,裡面有洪一峰的生平事蹟、經典歌曲、珍藏影像等記錄。
洪一峰為知名台語歌曲創作家,以《舊情綿綿》、《淡水暮色》、《思慕的人》等經典臺語歌曲聞名全台,低沉渾厚又感性的歌聲感動了無數人,有「寶島歌王」之稱號。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石計生說,洪一峰的年代,台灣歌謠非常的少,而這些歌曲的藝術價值很高,洪一峰的音樂人生,就像是一部40到90年代台灣歌謠發展史的縮影,非常需要保存下來。

石計生已研究台灣早期歌謠多年,洪一峰的兒子洪榮良來找他,希望他能幫忙做洪一峰的資料蒐集與保存,並且合作產生這個數位典藏計畫。從民國九十九年開始計劃,希望藉由「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網站的建置,讓更多熱愛台灣音樂的人能共同擁有台灣早期的歌謠文化,同時將洪一峰對音樂的熱情永遠地傳承下去。

石計生表示,在收集洪一峰的歌曲的時候,因為大部分都是黑膠唱片,因此收集有點困難,後來是跟民間黑膠唱片收藏家借,才得以數位化這些歌曲。目前「寶島歌王洪一峰虛擬音樂博物館」典藏計畫已經數位化大部分洪一峰的資料和歌曲,希望透過這次的數位典藏計畫能夠將洪一峰生前的生活完整呈現出來。

「數位典藏計劃應該要持續的推動,為台灣文化進行數位保存,這對於台灣文化的保存是相當重要的。」石計生說:「這是刻不容緩的,洪一峰只是剛開始,還有很多台灣早期音樂家像是紀露霞、文夏等等,都是需要保存的。」


延伸閱讀
洪一峰維基百科
台灣歌謠臉譜洪一峰
台灣歌謠臉譜紀露霞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第六屆河川NGOs會議 喚起屏東人自覺

01
會議當天情形。許麗善/提供
【記者陳怡雯/台北市報導】今年的河川NGOs會議已經是第六屆舉辦,這次地點選在屏東,有參加的屏南和屏北社區大學也結合了原本就設計好的課程,投入參與這次會議,希望家鄉的河水能恢復到小時候那樣的清澈、乾淨。

河川NGOs會議是台灣各地自動自發組成的河川工作者所聯合推動、合作下的成效,主要理念就是推動生態永續經營,在第二至五屆的全國河川NGOs會議也從環境運動的發展、河川教育的觀察、水資源分配與治水監督,延伸到八八水災災後的氣候變遷、國土規劃、產業結構等問題,整體探討台灣的水資源開發及利用,水資源分配以及水污染等問題也都包括在內。
演講者之一的屏東縣縣長曹啟鴻所傳講的主題-「屏東治水與水資源共生之策略」當中,深入探討了有關整個高屏地區水資源的不當利用及如何挽救等政策。日治時期,築堤截斷了河川的路,讓河川由海拔一百公尺到海平面僅需兩至三小時,導致無法有效留住水資源,台灣雖然降雨量高過世界平均值,但因為河川短小流急,讓台灣水資源不足也是一直以來都無法解決的難題,加上台灣工業蓬勃發展後,儘管政府提供有線水源,但民生、農業、養殖用水需求無節制,所以只好全部仰賴地下水,而地下水補注小魚地下水抽取時,就會造成地層下陷的問題。


02
河川生態保育協會/提供
而面對水患及水資源匱乏,屏東政府的因應措施:第一、造林政策以限制伐採為目標,以材積大小為獎勵;而非砍大樹種小樹的造林政策。減少核准保留地森林的砍伐面積。第二、台糖造林面積廣達五千公頃,希望說服台糖可以作為滯洪區域。(將植栽間挖深溝,於土地四周築岸,增加蓄洪可舒緩下游排水壓力,滯洪讓水慢慢下滲補助地下水)第三、退耕還河,例如:大潮州人工湖會進行減洪及補注地下水等措施。第四、平原廣設滯洪池。第五、畜牧廢水自然淨化後,成為萬年溪水源及農業灌溉用水,並主張工業廢水要回收,養豬廢水也要零排放。

地層下陷相對的就是海平面上生的問題,因應措施:一、推動林邊、佳冬養殖生產區海水聯合供應加上養水種店等政策。二、規劃林邊溪土砂回填土地、提高地層,此舉有助改良地質。三、重新國土規劃與土地利用再調整,發展與水共生的水岸居住空間,或採高規格堤防,填土墊高新住宅。

全國河川NGOs會議,目標不只是希望促進河川保育的工作,也提供一個平台供教育工作者以及民間、中央、地方政府有更多交流、互動及對話,使水資源能夠更有效的來治理。在正式會議的完整流程中,有水利署以及各個民間團體…等,回應以及提倡甚是不認同曹啟鴻的政策,但透過一再的溝通與對話,也漸漸引導出大家重視水資源的核心概念以及彙整四面八方的意見,會議目的算是圓滿達成,但高屏地區何時才能真正解決水資源的問題,還有待政府以及全體居民的共同維護及努力。



延伸閱讀

壹凸新聞

台灣民間聯盟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網路星期二 NPO與網路資訊的交流平台

【記者楊宛瑜/台北市報導】由網路行動科技公司發起,並與開拓文教基金會法鼓大學籌備處合作的網路星期二,主要是透過網路社群舉辦實體的聚會活動,目的是在邀請資訊傳播科技的專家與非營利組織(NPO)與非政府組織(NGO)進行諮詢、問答等討論,協助非營利組織與非政府組織能善用網路科技,改變個人、組織與社會。

活動發起人莊友欣(Charles)曾在新浪網與蕃薯藤等網頁任職,後來與當時為網站工程師的黃雋(Jimmy)成立了網路行動科技公司,他表示,他和黃雋在成立網路行動科技公司之後,看見了美國網站NetSquared.org所發起的Net Tuesday,他和黃雋覺得這樣的活動構想很不錯,且台灣目前也缺少這樣的交流平台,因此就發起了網路星期二這個活動,並寫信給美國的NetSquared.org,表示台灣地區也開始有了類似的聚會,希望能夠加入他們的行列,一起交流。

  「但事實上我們與NetSquared.org的連結性不強」莊友欣說:「NetSquared.org比較像是一個平台,讓各國可以交流彼此的聚會主題並討論遇到的問題。」目前已與NetSquared.org聯繫,實際有在運作的在地組織已超過八十幾座城市,分散在二十五個國家當中。

莊友欣表示,目前網路星期二由法鼓大學籌備處提供聚會的場所,題目則由網路科技行動公司與開拓文教基金會的同仁一起發想,並連絡主講人。他也表示,題目的制定沒有一定的方向,而是大家集思廣益,並觀察現階段網路的發展演進與非營利組織(NPO)與非政府組織(NGO)可能會關注、需要被討論的事情來決定題目。

提到聚會成效,發起人之一的黃雋表示,因為網路星期二的聚會主題不一定,如這次的主題是「捐款者不愛我們,怎麼辦?」,下一次的聚會主題則是「非營利組織裡的網站企劃」,主題相關性低,所以活動的成效難以評估。但他也表示:「最大的收穫就是活動這樣持續辦下來,會看到熟面孔不斷的出現。」他認為,這樣的現象表示有人願意長期關注這類議題;莊友欣也表示,活動只要有人參加就好,主要目的是讓大家相互交流。目前每場網路星期二的活動都可保持至少十位左右的參與人數,莊友欣表示,只要有人願意持續的參與這樣的活動,那麼舉辦網路星期二的目的也就算達成了。


延伸閱讀
Nothing but NET

CiviCRM

Android台灣中文資源網站

沙發上看地球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