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培力計畫 幫助單親家庭走出貧困

【記者胡乃文/台北報導】在離婚越來越普遍的台灣,部分單親家庭僅能倚賴微薄的薪水維持家中的基本生計,在生活上出現了許多困難。「單親培力計畫」即是內政部主辦針對改善單親家庭生活的政策,鼓勵單親家長繼續進修學位,提升就業的機會,增加社會競爭力,因此脫離貧困。

接受單親培力計畫的廖媽媽,在就讀大學時期懷了孩子,因此在尚未完成學業的情況下步入禮堂,一直都是依靠先生的薪水維持生活;但是當她決議和先生離婚後,獨自仰賴微薄的生活費撫養小孩,為了要給小孩更完善的學習環境,決定要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增加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向單親培力計畫尋求幫助。


廖媽媽提到:「如果沒有補助早就休學了,無法繼續完成學業,單親培力計畫對自己在完成學業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除了金錢上的援助之外,這項補助也讓身為單親家長的她感受到被關心的感覺,在遇到困難時更有動力繼續走下去。」

所謂的單親培力計畫,是針對五十五歲以下並且獨自扶養十八歲以下子女的單親家長,協助繼續就學進修,補助其學費、學雜費與學分費;此外在修業年限內也予以十二歲以下子女、或十八歲以下身心障礙子女臨時托育補助費,減輕單親家長就學期間生活上的負擔以利專心向學,鼓勵其取得學位,提升弱勢單親的專業能力,可以獨自因應生活上以及就業的各種挑戰,進而改善經濟處境。

台灣婦女展業協會陳瑪莉秘書長提到,婦女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其在社會的生存更為容易,因此鼓勵單親婦女透過各種部門相關的服務措施來進行自我提升。而增加學歷、取得學位是提升能力的最好方法,所以單親培力計畫的成立則是幫助改善此現象,希望透過這個計畫來協助在取得學位上有困難的單親家長,也勵更多的單親家長透過再進修,取得學位的方式,來增加自己就業競爭力。

另外國防大學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朱美珍教授指出,七成的單親家長認為進修對於自己的工作有助益,而對工作的幫助呈現在提升專業知能、增加社會競爭力、促進就業能力等各個面向的實際助益。

朱美珍教授說再進修的好處,除了直接呈現在就業與工作層面的影響外,在親子關係方面也有正面的效果。根據受到單親培力計畫資助的單親媽媽說:「由於就學的需要跟小孩有了共同的目標,一起找個安靜的地方一起讀書,使讀書的氣氛更為良好之外,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這樣的效果是單親家長再進修的附加效益,也讓單親家庭更為和諧、親子關係更為緊密。


延伸閱讀

單親培力計畫相關規定

其他針對單親家庭扶助

中華單親互助協會

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最後的吸菸者」 爭取吸菸者的人權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想像一個不久的將來,吸菸者與非吸菸者在這個豎立起『健康』大旗的社會下徹底分裂。反菸運動鼓舞起的強大聲勢,在國家機器的運作、傳媒的熱烈擁護當中一覽無遺。」「最後的吸菸者」導演張修銘表示,藉由塑造一個極端的社會模式,讓觀眾意識到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間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強烈衝突,希望引起社會大眾對於這個議題的反思。

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同學所組成的「你為什麼不吃紅蘿蔔」劇團,即將在九月初推出他們的新作「最後的吸菸者」,希望為吸菸者發聲,讓大眾重新思考現況下的社會對於吸菸者的態度,並且期待觀眾在走出劇場後,能夠以一個相互尊重的方式,去看待吸菸者、非吸菸者以及社會之間的關係。

劇本以日本作家筒井康隆《最後的吸菸者》小說為發想,原著以一種科幻的方式將反菸運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擴張到極端,書中描述日本社會在不斷的反菸浪潮中迫害吸菸者,例如毆打吸菸者致死、燒毀香菸工廠甚至最後還遭到了政府的追捕,儼然是國家對於吸菸者的撲殺。張修銘說:「透過這樣一個故事,我們要讓大家知道,現下的反菸浪潮已經嚴重的迫害吸菸者的人權,甚至如果情況繼續惡化,有可能會造成如小說情節般嚴重的後果。」

張修銘表示,這個構想其實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隨著「新版菸害防制法」的上路,讓他更加感受到這個社會對於吸菸者是絲毫不願意包容的,媒體不斷的汙名化抽菸這件事,數條不合理的法規打著健康的大旗,侵犯了吸菸者的人權,因此有了這次的演出,希望讓觀眾可以透過他們的戲劇了解吸菸者的人權已經被過度的剝奪。

張修銘說,他也認為吸菸者應該在不影響非吸菸者的前提下吸菸,但是「不吸煙者之所以會歧視吸煙者,大部分源自於一個單純的原因──因為反煙運動者不吸煙,所以缺乏了同理心。」不抽菸的人固然健康,但吸菸者對於抽菸這件事情也有自己所認同的好處,他認為兩者應該站在同一條平行線,擁有相同的平台討論,但現在的社會卻沒有給兩者同樣公平的機會去討論這件事情,不管是媒體的宣傳、政府的政策,都是以一個非吸菸者的立場去設想,不斷的要求吸菸者放下手中的菸,但是吸菸者卻沒有表達他們想法的管道及機會,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製作人王俊皓表示,不論是吸菸者或非吸菸者,他們都很希望能夠進入劇場來觀賞,期待透過這部戲,能夠改變一些人對於吸菸者的刻板印象,以互相尊重的方式,和平的討論吸菸與不吸菸的議題。

「最後的吸菸者」將於九月五日(日)晚上七點於台北南海藝廊舉行首演,將於同一地點持續演出到九月十六日(六),有興趣或想要購票的觀眾請洽詢製作人王俊皓0933722786。


延伸閱讀

當國家消滅吸菸者

吸菸者的最後樂土

別迫害吸菸者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快樂工廠拼湊出的踢踏版圖


【記者余承翰/台北報導】從倉庫裡傳來啪噠啪噠、充滿節奏感的清脆聲響,鐵片與地板撞擊產生共鳴,奔放出自由的旋律。舞工廠舞團團長郝嘉隆笑說:「我就是被這個聲音吸引住!」於是畢業後在二○○一年創立舞工廠舞團,鑽研美式踢踏舞,更在二○○五年創辦第一屆台北踢踏舞節,如今它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踢踏舞活動。

由舞工廠舞團所創辦的台北踢踏舞節創立至今已來到第六年,從第一屆只在士林捷運站外舉辦的一日活動,到今日已擴大為有規模的系列活動,在每年八月吸引亞洲各國許多熱愛踢踏舞的民眾前來台北共襄盛舉。香港及日本更在這一兩年內受到台北踢踏舞節的啟發,在國內舉辦自己的踢踏舞節活動。


嘉隆說當初會想創辦台北踢踏舞節活動,就是為了要將美式踢踏舞推廣出去,近年在台灣頗負盛名的「大河之舞」和「火焰之舞」都屬於愛爾蘭式踢踏舞,相較之下,台灣民眾對於美式踢踏舞的認識則較淺薄。但其實美式踢踏舞才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它不受限制、自由奔放,更適合一般民眾學習,即使是小朋友也都能輕易上手。


02
台北踢踏舞節今年邀請到國際頂尖踢踏舞者Derick親自授
課指導。余承翰/攝影



台北踢踏舞節自第二屆開始,便邀請多位國外優秀踢踏舞者前來指導,在踢踏舞節期間開班授課,讓一般民眾也能感受國外頂尖舞者的魅力,今年請到來自美國的Derick K.GrantJason Samuels SmithChloe Arnold及日本的Yukiko四位國際頂尖踢踏舞者,近距離貼身指導,且依能力分班開課,即時是從未接觸的民眾,也能藉機體驗一番,並一睹大師風采。

二十六日晚間的即興之夜,在華山藝文中心的草皮上也聚集大量民眾前來欣賞,現場歡迎會跳踢踏舞的朋友都可上台同歡,除了有台大踢踏舞社的同學外,也吸引不少外地民眾特地前來參加,更有日本的女孩大方地上台一起同樂,DerickJasonChloecYukiko禁不住「腳癢」,紛紛下場大秀舞技,讓現場民眾驚呼連連。郝嘉隆說看到現場氣氛這麼熱鬧很感動,希望透過更多的活動和表演,讓大家感受到美式踢踏舞的快樂和魅力。


01
台北踢踏舞節今年邀請到國際頂尖踢踏舞者Jason親自授
課指導。余承翰/攝影

其實舞工廠舞團在二○○一年創辦之初時,台灣並未有太多民眾了解踢踏舞,為將踢踏舞及舞團推廣出去,他們把握各個大大小小活動的演出機會,在全台各地校園內表演推廣,每年演出至少超過三十場,並在平時開班授課,培育更多有興趣的踢踏舞者,舞團中的黃怡萍、李昀芯和黃心慈原本都是舞團的學員,現都已成為舞團的舞者一起四處表演。

舞工廠舞團雖是個藝術團體,但美式踢踏舞卻是個適合人人接觸的活動,它自由奔放的特性,以及聲音節奏的交流,甚至可成為人與人另一種對話方式,郝嘉隆就笑說,或許是自己個性開放的關係,所以對美式踢踏舞才情有獨鍾,甚至曾經有位小男孩,原本有自閉傾向,因為學了美式踢踏舞而讓他變的開朗起來,他也說美式踢踏舞其實是項快樂的運動,一點都不困難,很適合小朋友一同玩樂。

舞工廠舞團目前已是台灣唯一的專業踢踏舞團,但知名度和其他表演藝術團體相比卻較低,也沒有固定的企業贊助,郝嘉隆坦承雖近年欣賞踢踏舞的人口變多,不過大多數是看的多,學的卻少。踢踏舞表演的門票也只要幾百元很便宜,他希望大家能多給予舞團支持,舞工廠舞團創辦到今年已是第十年,郝嘉隆雖然因此負債累累,但他卻很驕傲的說台北踢踏舞節是亞洲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踢踏舞活動,未來也將去日本和香港踢踏舞節觀摩,並尋找合作交流的機會,畢竟美式踢踏舞強調的就是更多的互動與不設限。



伸閱

舞工廠舞團



踢踏舞簡介


美式踢踏舞流派介紹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李文淑與她的孩子》傳遞愛的力量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紀錄片《李文淑與她的孩子》講述一位退休老師在社區中成立了青少年圖書館,這是一處免費讓孩子自由讀書、遊戲以及寫書法的地方。李老師每天不厭其煩的照顧社區兒童,付出生命中全部的愛和關懷,並且展露著其可敬的尊嚴和態度。

「李老師五十三歲便提早從民生國中退休,為什麼她要提早退休?因為她看不慣學校老師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所以她決定把所有的退休金拿來成立一個完全免費的中華兒童少年服務社。」紀錄片導演吳乙峰說,他是全景映像工作室的創始人,現為全景傳播基金會資深製作人。

中華兒童少年服務社位於台北縣新店市三民路的一個小巷子裡面,是由李文淑老師在西元一九七五年所創辦的,當時課輔班並不普遍,一般家庭也無力讓小孩參加,因此產生很多鑰匙兒童。李老師有鑑於此,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地方,讓小學中年級以上的學生能夠在放學後有個地方可以去,鑰匙兒童就不會因為在外遊蕩而變壞或遭到任何危險。

吳乙峰說,拍片的時候,在服務社中看到某些孩子家境算不錯,就問李文淑要不要跟家長收點錢,但她只講了一句話就讓他閉上嘴巴,不再提這件事了。她說:「我跟你講,如果我收錢的話,那我就照顧不到那些家境貧困、需要人愛的孩子了。」經過她這一席話,吳乙峰更覺得教育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我從小也是在打罵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碰到一個這樣有耐心的李老師,真的是沒有話講。我看到再皮的孩子,遇到李老師都沒輒。」他說,有一個孩子毛筆字寫得歪七扭八,但李文淑永遠批改為甲上,不然至少也有甲,她只會說:「這一筆勾得好漂亮喔!」他曾經私底下跟她講說,但這字寫得真的不漂亮,她卻回說:「你不懂,這樣鼓勵半年,他就能寫得很好了。」這是真的,因為她永遠給孩子機會,果不其然,孩子受到鼓勵後,都有顯著的進步。

吳乙峰又說,人做事情到一個地步後,內心會整個空掉,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說到拍攝這部片的困難,他說:「拍這部片的時候,老師的兒子黃河清因病過世,我第一次有不想再拍紀錄片的念頭,非常深刻,後製的時候連片都不想剪了,因為我看到每捲毛帶裡,都有他的影子。」

直到後來吳乙峰回去看她,拍攝最後一幕,李文淑教孩子念童詩,他說第一次感受到什麼叫做力量和愛,她唯一的孩子離開了人世,卻還有那麼多的愛去照顧別的小孩。「本來這部片,我是想要拍攝她對孩子教育的理念堅持,但我看到了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對兒子的愛,後來我只花兩天就剪完了。這部片一直影響我到現在,我會變成基督徒應該是跟她很有關係。我面對了很多生命的狀態,重新看到了整個世界,我覺得她給我很多力量。」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學以致用 特教學生協助自閉孩童

【記者李畹琪/台北報導】「每次在孩子臉上看到洋溢的笑容都是我們的動力來源。」就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的江佩穎笑著說,「雖然一開始遭遇很多的挫折,但最後得到卻是豐碩的果實。」

江佩穎從二○○九年暑假開始,就在彰化縣的自閉協會服務。協會中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中重度自閉症,志工以幫助亞斯伯格自閉症及一半常見自閉症為主。亞斯伯格症的孩童其實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與一般小朋友差不多,只是他們在情緒的表達上,與口語表達上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一般常見的自閉症孩童,在語言理解、口語表達上無法與人溝通。


當初加入自閉協會服務時,是因為系上規定在畢業之前必須擔任志工滿二十小時。「但是我早就超過二十個小時了。」江佩穎表示,當初選讀特殊教育學系時,就對這塊領域充滿熱忱。真正投入之後,她發現不只是把所學的應用,幫助自閉症孩童,更重要的是,這群自閉症孩童也讓她有許多成長。

剛開始江佩穎以為在自閉協會服務,只需要打雜、整理資料等等,沒想到是一對一的協助孩童能夠生活自理以及社交技巧上的引導。「我真的很緊張,因為小朋友完全不理我。」她回想第一次與孩童相處的情形,自閉症孩童會自言自語、活在自己世界中,因此一開始就要想辦法跟他們建立關係,讓自己能夠進入他們的世界裡。「所以就用汽車、手機音樂等等小朋友喜歡的東西,來吸引他們的注意,他們就會漸漸拉近和我的距離。」

在協助自閉症孩童期間,會發生許多讓人措手不及的事情。在一次泳池的互動中,江佩穎帶領的自閉症男孩突然說:「阿姨,尿尿。」她趕緊要帶他上岸去廁所,沒想到男孩一上岸,就脫了褲子準備要尿在游泳池裡。她在情急之下,馬上將男孩轉了個方向,讓他尿在游泳池旁邊的排水溝內。「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如果他尿在游泳池裡,大家落荒而『游』的畫面。」她一邊大笑一邊描述自己想像的情形。

在還沒有接觸特教領域之前,江佩穎覺得自閉症孩童很可怕,因為不知道他們下一步會做出什麼事情。在擔任自閉協會志工之後,對於自閉症孩童有更多的接觸及了解,她發現其實他們跟一般孩童一樣,有可愛的一面而且有善良的心。「有一次帶完營隊,離別的時候,是他們的小手幫我擦眼淚。」

「我從志工服務中,磨練出更多的耐心跟包容。」江佩穎表示,穿衣服對平常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對自閉症孩童還說,要花很多的時間學習和練習,所以她要不厭其煩的教導和陪伴,「真的需要很多的愛心、耐心和永不灰心才能做到。」


延伸閱讀

彰化縣自閉症肯納家長協會

彰化師範大學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母權柔性壓制 同志爭家庭認同

【記者陳衣怜/台北報導】「母權是一種軟power」,指的是母權不同於強勢父權的柔性壓制。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教授表示,不同於傳統父權被賦予的威權意涵,母親經常被連結到慈祥與愛的形象。也因此母權擅長用柔性的方式,以柔性壓力來否決子女自主權。而母權對「異性戀」的堅守,經常是同性戀者獲取家庭認同的一大關卡。

何春蕊強調,不同於西方社會個人主義盛行,華人社會受文化影響,習慣箝制子女自主權。母權的堅守大概分為幾項,分別是女兒貞操的看守者、對感情中第三者的仇視、以及對異性戀的堅守。對同志而言,因為母權對異性戀的堅守,使得家庭變成需要對抗的目標。


從事家庭關係諮詢的治療師倪家珍也表示,許多母親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態。諮詢過許多案例,母親帶著子女前來,希望能矯正子女的同志傾向,因為子女的同志身分對母親往往是一種痛苦,母親必須承受來自親友、與社會的壓力,而子女則必須承受母權壓力。

身為女變男的跨性別者高旭寬也說,從小生長在大家庭中,自己的跨性別身分不只自己承受壓力,許多親友更會指責母親,認為都是母親的錯,沒有即時矯正,長大之後才會去變性。但事實上,高旭寬自己從小的性別認同就覺得自己是男生。

何春蕤表示,傳統家庭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母親職責主要被歸類為生育、以及家務,都是與家庭生活以及高情感連結的事務。也因此孩子未來所表現出來的樣子,與母親有很大的利害關係,包含錢賺得多不多、書念得好不好、以及敏感的性向問題。母親主掌家庭生活中情感,柔性的逼迫,這是子女對母權反抗的困難之處。

何春蕤進一步分析,現今大部分家庭屬於少子化的中產階級。因此對於不同於主流社會價值的同性戀傾向,被認為是延續中產階級優勢的阻礙。倪家珍也說,中產階級家庭中的母親大多屬於有自主意識的現代女性,往往強勢的介入子女教育、形塑子女成長過程,強勢、深刻的聯結使得孩子依賴著母親,也成為母親往後對於孩子的柔性情感需求控制。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特別選在母親節前夕,讓大家思考母權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或許母親與子女可以脫離傳統家庭關係,替彼此找到新的溝通模式,例如建立共同興趣等等。倪家珍也說,在諮詢這類家庭關係時,她常會與父母溝通,愛小孩就不要勉強他們,試著接受他們的選擇。


延伸閱讀

母職/母愛/母權活動

為巴比祈禱─談同志家庭、生活、以及信仰

跨性別的美麗與哀愁─高旭寬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可魯的店 帶視障生進社會

【記者底淑瑀/台北報導】白手杖──可魯的店是由台北市啟明學校所設立,為全台第一家視障生實習商店。在實習輔導中心主任紀乃勳與姜仲芃老師,花了一年時間構思籌備後,在二○○九年十二月正式開幕營運。參與商店運作的學生,除了具備按摩的證照,也透過學習糕點製作、接待客人,提升就業能力,店內也擺放學生的手工藝品販賣,間接培養出第二專長。商店並與「伊甸喜樂傳播中心」樂團合作,做現場演出。

會有開展可魯的店的念頭,紀乃勳表示:「六百四十九條釋憲案是最大的導火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大法官解釋「非視障者不得從事按摩業」違憲。但多數的視障者皆從事按摩師工作,這對視障學生的未來無疑是個重擊。紀乃勳說:「開發視障生的多元能力和興趣,結合在一起,才有這家複合式商店。」

配合學校的課程安排,學生在高二前以考取按摩證照為目標。到了高三,加入實習商店的學習,讓視障生在出社會前擁有更強健的就業力。紀乃勳表示,可魯的店打破學生只在校內接觸老師的狹窄生活圈,讓學生有機會和他人溝通互動,提早適應職場生活。紀乃勳補充道:「但安全絕對是第一考量。」

雖是校內的實習商店,但展店之初,複雜的法令與執照申請一項也少不了。加上視障生本身的視力限制,訓練出餐和包裝的過程也花費不少心力。「但幫助我們的人實在很多。」紀乃勳笑著說,像紅茶就是由南投的日月老茶廠免費贊助。而學校游泳池的羅文華教練,有空就來協助實習商店的店務,她說,讓學生有多一點實習機會,以後希望商店也能在假日營業,有更多時間學習。

負責外場接待的視障生李明發,因小腦的手術,讓他的手會不自主的顫抖,因此在糕點烹飪上花相當多時間練習。「我媽媽和我一起學唷。」以前剛開始接待,李明發坦承因為還沒上手,十分的緊張。經過不斷練習後,才能帶著笑容面對客人。

紀乃勳表示,學生最大的改變,就是主動性提高了、表達應對上更得體;和他人的互動情況也越來越好。目前可魯的店和職訓中心的合作,讓視障生們透過專業培訓,為他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學生達到行動上的獨立。若實習商店的營運成功,紀乃勳期待其他學校能複製運作模式,並與企業相互合作。




延伸閱讀

台北市立啟明學校

白手杖─可魯的店部落格


白手杖-可魯的店臉書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魚蹦興業」為台灣劇場注入搞笑新勢力

【記者王皓宇/台北報導】「魚蹦興業」劇團在二○○八年成立,由一群立志以搞笑為出發的人聚集起來,意圖提升台灣人的幽默品質,用源自日本漫才式的表演,帶給觀眾無限歡樂的感受。

漫才式的演出源自日本,其性質有點像是中國的相聲,團員阿達表示,漫才主要由兩個人搭檔演出,「一個人裝笨、一個人吐槽。」表演的題材常常來自於台灣的現況以及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情。

為何以「搞笑」為主要演出的形式?團員阿鴻說,以前在學校接受正規的戲劇教育,比較沒有搞笑的機會,畢業後他們看到了搞笑的商業性,企圖以搞笑「維生」,阿達說,提升台灣的幽默品質是很重要的事情,台灣的搞笑團體很多樣化,但魚蹦興業想讓搞笑這件事變得更精緻化。

阿達補充說,搞笑和喜劇都一件很技巧性的事情,包含了它的臨場反應、整體的節奏感及該怎麼掌握觀眾的笑點,都是很具技術性的,這也就是他們所追求的搞笑精緻化。

以搞笑維生的魚蹦興業,也常常面臨到沒有新梗和笑點的時候,「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這種情形。」阿鴻說,遇到沒靈感時還是必須要想盡生出來,有時候會到河邊找靈感,「有的團員還會用『睡眠創作法』,後來發現這招根本沒用。」阿鴻笑著說。

九月的藝穗節,魚蹦興業將在華山創意園區演出,這次的演出將呈現以往最經典的段子,讓觀眾毫無負擔的來看表演,行政總監熊說,「看完後必會帶著快樂的心情離開。」

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遊戲治療 搭起彼此心的橋樑

6
台灣遊戲治療學會/提供
【記者劉又瑄/台北報導】如何從遊戲中做治療?又如何成為一個遊戲治療師呢?對於高淑貞來說,完全是一個偶然的機緣,結婚前的她從沒想過有一天會與「遊戲治療」這個名詞有所聯結,甚至成為台灣唯一一個遊戲治療學會的創辦人。

民國七十九年,高淑貞為了配合丈夫申請的學校跟隨至美國北德州大學,由於本身強烈的升學動機,進入諮商研究所後,由於北德州大學的遊戲治療訓練課程與蓋瑞‧蘭爵斯(Dr. Garry Landreth)的名氣,使她選修了遊戲治療的第一個入門課,而當時蓋瑞‧蘭爵斯正好出版一本遊戲治療教科書,她書翻譯此書,有了深入閱讀及更多與老師交流的機會而對遊戲治療奠下深厚的基礎,也被蓋瑞‧蘭爵斯視為「有潛力的學生」。


「別人學遊戲治療要好費錢、好費力到處飛去參加訓練,我是在北德大等著各遊戲治療大師飛來給我上課」,高淑貞開玩笑著說,北德州大學有蓋瑞‧蘭爵斯建立運作的遊戲治療中心,內藏豐富的遊戲治療文獻,每學期、每個暑期都會舉辦各種重要遊戲治療議題的研習會、工作坊等學術活動,沒錢交費用還可以在有空的時候混進遊戲治療中心看錄影帶紀錄,因此在北德大的後面四、五年,各學派遊戲治療代表人物的講課、特定技術介紹及不同媒材接觸使她喜愛上表達性治療。

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高淑貞從一個接觸遊戲治療的工作者添加了一個訓練者的角色,包括到兒童心理衛生醫療單位、兒童福利單位、以及學校教育系統,也接社福機構、私人執業所、大學附設社區諮商中心的案子,十五年的經驗累積,使高淑貞對遊戲治療有了更多認同,在有許多機會接觸對遊戲治療抱持高度興趣的學習者與實務工作者的連結基礎下,因而成立了台灣遊戲治療學會,從整體專業的發展做思考,願意深耕與推廣遊戲治療。

「人生不同階段,自然會有的一些間歇性的需被理解支持的需求,不能靠少數的專業人員去滿足」,高淑貞表示,因為開創治療師的創造力是她很喜歡與推崇的概念,因此對建構一個溝通表達架構給遊戲治療工作者使用也產生相對的興趣,因此「探索心遊戲盤」誕生。

遊戲治療其中一種輔具為「探索心遊戲盤」,它像是一種大富翁遊戲,不強調輸贏,而是著重自我表達與建立諮商的同盟關係,高淑貞解釋,遊戲的方式利於讓人卸下心防、拉近距離,常常個案的兒童被父母帶來原本很不情願不願意配合,但看到精美的遊戲盤,就很容易激起好奇心,而過程中會抽到問題,因為是抱持遊戲的心態,個案也會比較放鬆的回答遊戲中的問題,若在團體治療,其他兒童會認為「你都說了,我當然也要坦白」的心態,因而助於自我揭露。


延伸閱讀

遊戲治療師專業生涯發展之敘說

探索心遊戲盤在助人關係的運用

遊戲治療學會

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

移工轟拍 拍出自己的故事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在「勞動轟拍」、「工傷轟拍」之後,在二○○九年進行了大約一年的「移工轟拍影像工作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網站上寫道:「轟拍,就是大家都來拍!而且要像開Party一樣,玩玩鬧鬧的拍!」移工轟拍由幾名移工及台灣勞工共同學習用攝影機來敘事,移工拍出他們在台灣的工作與生活,在台灣的勞工則拍出他們與移工的互動。

轟拍影像工作坊助教黃惠偵表示,雖然影片技術不是很好,但工作坊讓移工自己紀錄生活,可以讓社會看到移工在媒體之外出現的形象。這樣創作的集體過程是最好的行動,影像技巧是其次。工作坊最重要的目的是讓邊緣弱勢的人拿到發聲工具,讓他們說自己的生活。


My Life一部是由菲律賓籍移工Boyet拍攝他每天在工廠所要做的工作,以及他在員工宿舍與家人用網路連線來聊天。Boyet來台灣工作主要是為了讓兒子唸大學,他期許兒子能好好讀書,不辜負他在台灣努力的工作。

「竹篙逗菜刀」由甘冠智拍攝,片名的意思是雞同鴨講,片中拍出他與移工Boyet的互動,他從移工轟拍工作坊認識Boyet後,請他到家中作客,但由於語言不通所產生的一些趣事。甘冠智說,Boyet跟他說,他走在路上都會很害怕,因為他覺得台灣人看他們的眼神不一樣。

甘冠智表示,由於語言不通,他一開始只敢站在教室的角落拍移工,後來慢慢克服困難,要把自己英文不好的一面拍出來真的很難,因為要對鏡頭揭露自己不好的一面。在移工轟拍工作坊結束後,Boyet回國,甘冠智與Boyet還有在網路上透過翻譯聊天,Boyet也邀請甘冠智有機會到菲律賓找他。

拍攝「回家」一片,導演黃翼萬是之前「勞動轟拍」的學員,這次他再一次參加拍攝工作坊,他表示,一開始拍的時候在逃避,因為不想花時間去拍攝、剪接,根本沒有想產出一部作品,後來在助教的幫忙之下,才慢慢能說服自己投入。

黃翼萬拍攝他每兩週回宜蘭鄉下去陪伴有失智症的母親,但陪伴他母親的移工安妮卻無法常常回家。片中描述他回家的心情與他們三人間的互動。TIWA理事長陳素香說,影片呈現了僱用的關係以及黃翼萬對親人的思念,現在由安妮取代過世的父親照顧整個家庭。


延伸閱讀

移工轟拍展 讓台灣看見移工

移工導演 用影像說他們的故事

TIWA移工轟拍介紹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導演吳乙峰:我追求我看到的真實

1
導演吳乙峰談論對台灣紀錄片發展的看法。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他從小叛逆,不被家人期待有什麼作為。甚至家人都覺得他很奇怪,為什麼書念得好好的,要從企管系改念影劇系,出社會後不拍賺錢的電影,反而要拍可能賠錢的紀錄片。「但我覺得這是我的宿命,沒辦法。」紀錄片導演吳乙峰說。他是全景映像工作室的創始人,現為全景傳播基金會資深製作人。

他接著提到:「我在公共電視待了一年,那時候公司規定是做田野調查後七天就要拍一集。」拍到後來就變成紀錄片內容有很多地方要經過設計,必須麻煩拍攝人物說出事先預設好的台詞。「因為時間很趕,七天要拍完,沒有辦法在第一次接觸拍攝對象就能有很多想法,所以我拍得很不快樂。」


導演對於拍攝對象的喜好,比較偏好市井小民。他說其實選拍攝對象,就像是人的交往,有的人認識了一輩子,其實都不了解對方;有些人雖然不認識,可是遇到當下很快就能了解彼此,一拍即合。「如果叫我拍什麼商業鉅子,我就不知道怎麼拍了!我怕我會直接跟他講說不要那麼虛偽,到時候鐵定被人趕出去。」如果遇到拍攝對象不喜歡他,他當然也不會想要拍,這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問他說台灣的紀錄片要怎麼發展,他很直接的說:「我覺得是很難啦!因為太辛苦了。只能單打獨鬥,因為台灣的電視台基本上不支持,大概除了公視以外,其他的根本不跟你談,所以我有很多學生畢業以後都失業,這是比較悲哀的地方,但我覺得台灣紀錄片的發展本來就會是這樣。」

他覺得比較重要的是,必須要讓台灣看到更多人的故事。他認為現在電視上能夠看到的一些節目類型都太單一、粗糙,有的甚至透露出價值判斷的錯誤。「這是台灣媒體很大的問題,因為媒體太多,速度太快,很多節目是幾個人就坐在一起,一直講,這樣也無法透徹的讓人知道受訪者背後的故事。」

問到他對拍攝紀錄片的看法,他說:「我追求我看到的真實。你有沒有看過很多片子,是導演或作者不在片中,可是裡面充滿著主觀和荒謬?這並不表示其表達的意思和意境不對,但我寧願很直接的讓閱聽者知道我要表達的東西,而不是躲在鏡頭後操弄。」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OD劇團 邀你一起與土地「澎湃人生」

01
「澎湃人生」排練照片。OD劇團/提供
【記者陳葦庭/台北報導】「OD 黑豬閃過頭」表演工作室,即將在九月初推出他們的第一部作品「澎湃人生」,以老舊社區面臨都市更新計劃為主題,喚起觀眾本身與所居住地方的澎湃情感,期望大家能夠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方式去關心我們身處的這片土地。

故事的背景,是一個台北都市河畔的老社區,有著許多居民的記憶與情感,但隨著都市更新計畫與河濱整治工程的到來,小鎮的安詳寧靜即將被打破,面臨改變的事實。於是,居民們開始重新檢視自己對於這塊土地的感情,許許多多對於這個社區的回憶讓這群居民開始鼓起他們的勇氣,為了他們的社區未來努力。


02
「澎湃人生」OD劇團辦公室排練。陳葦庭/攝
導演蔡朋霖表示:「每個人對自己身處的地方都會有一種叫做『喜歡』的感情存在,可能是你居住的地方、讀過的大學、工作的地方……等,而每個人對於這樣的『喜歡』都會有一些理由,可能是因為地價高;可能是因為交通方便;可能是因為這裡曾經有過什麼樣讓人無法忘記的故事,但也可能就是純粹的喜歡。」蔡朋霖希望透過這部戲,激發大家對於自己本身對於土地的感情,而這也就是這部戲之所以叫作「澎湃人生」的原因,希望可以喚起每個人對於土地澎湃的點。

對於劇團的第一部作品,蔡朋霖也表示,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作為劇團的第一個作品,是因為目前大部分小劇場所討論的議題都比較關注在個人上,例如愛情、友情或是個人經驗上,較少討論到整個社會、團體與地方之間的關係,因此本次的演出才會想嘗試有別於以往小劇團所表現個人強烈情感的方式,改以溫馨關懷喜劇的演出感動觀眾,讓觀眾對於社區產生更大的凝聚力。

03
「澎湃人生」OD劇團辦公室排演。陳葦庭/攝影
另外,當記者問到劇團名稱的緣由時,蔡朋霖表示,「OD」是「Over Diamond」的意思,表示劇團就像一顆超及閃亮的鑽石在舞台上閃耀著光芒,而諧音就是台語的「黑豬」也是希望劇團能夠像黑豬一樣黑得發亮,又不失本土味。蔡朋霖說:「我們成立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演員的演出水準都相當的優秀,希望大家都能夠進劇場來來捧場。」製作人陳姵如表示,未來劇團也將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演出,未來也將定期的推出作品,讓觀眾能夠有好戲看。

「澎湃人生」將於九月一號到九月四號於台北國際藝術村一樓幽竹廳公演,歡迎有興趣購票的觀眾洽詢陳姵如0933733530,或是利用兩廳院售票系統購票。


延伸閱讀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第五屆通用設計獎 打造UD住居

02
記者會上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致詞。
魏嘉韋/攝影
【記者魏嘉韋/台北報導】第五屆通用設計獎於二○一○年五月二十七日開跑,主題為「愛在UD居」,將通用設計融入住宅。

UD住居意即通用設計住宅,將通用設計進入住宅,是將通用設計概念傳達給民眾最貼近的方式,平時一些住宅中的細節就與通用設計相關,像進出口是否有台階或斜坡、家中避免是樓中樓,生活起居能夠在同一樓層平面完成、廚房或浴室的防滑材質、門上的撥桿式手把等等。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說,常常去朋友家作客,想去洗手間,結果因為門不夠大,導致坐輪椅的他被擋在門外,或是一般公寓沒有電梯設計,但可能在二十年後,可能會因為年老而不適應,如果要花錢整修或改裝更是一項大工程,通用設計住宅也是最省錢的方式。


唐峰正表示,通用設計推廣進入第五年,這個概念因為人口結構改變,而漸漸被注意,如果能對法規做修正,在一開始將建築納入通用設計,只需要花到總預算的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但如果是之後進行改裝,則得花到總預算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足足差了十倍。今年因為主題擴大至住宅,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也更明確表示會將通用設計概念納入政策,也更促使產業投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范良銹表示,決定將委員會新增通用設計專家委員,以後通用設計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公共方面的事務以及宣導。他說:「這真的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在今年的主題「住居」出來後,有些大學教授表示,題目太廣泛不好教,但是後來唐峰正前往今年的新一代設計展宣傳,學生們紛紛表示願意接受挑戰。唐峰正也很欣慰,如此一來比賽的質跟量都可以兼顧。他說,雖題目看似很大,但多多觀察周遭的銀髮族以及行動不便者,就會有靈感,人人都可以實踐通用設計。舉例來說,如果今天家中有小孩在地上爬,但是家中又有輪椅人士,輪椅在外面行動時,輪胎會沾滿灰塵,如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也值得大家去發想。

通用設計競賽的宣傳規模將會擴大,除了工業設計科系之外,也會到室內設計科系和建築科系相關學校宣傳,唐峰正說,將有一台宣傳車帶著他到各大校園宣傳,我也會把宣傳車做一些改造,加深大家對他的印象。


延伸閱讀

通用設計住宅體驗心得

建築師運用UD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現代釉上彩讓陶瓷重生

03
創作者周郁宸及她的陶藝作品。記者葉姵吟/攝影
【記者葉姵吟/台北報導】本身就是陶藝的愛好者也是創作者周郁宸將釉上彩,也就是為在已經燒好的陶瓷上描彩。如此以來,讓原本顏色沒燒出來的失敗陶瓷,加以點綴修飾,變身成另一個顏色淡雅的新陶瓷。

一九八四年出生的周郁宸是視覺藝術系畢業的,她從小對於藝術就有相當濃厚的興趣,高中更是美術班畢業,從大學開始就選擇往陶藝方面發展,周郁宸說:「陶藝不但可以把雕刻技巧融合在陶藝作品中,而且也可以在上面做繪畫,成獨特的藝術。」

我特別喜歡一些像是青花瓷那樣的圖樣,周郁宸說,所以也都會以中國風為主要創作題材,但是會是在上面以圖畫或雕刻裝飾,加上自己的風格,通常都會以黑白兩色做搭配,「我覺得那樣簡單而又不失調,」融合古典及現代的陶藝創作。當找不到靈感時,她笑著說:「我通常會去餐廳,看他們的設計風格,不知道為什麼都能從其中獲取創作的靈感。」

作品除了一般的杯子、盤子外,還有手工做的陶鈴,因為使用陶土做的鈴鐺上面有洞,要拿去燒時的溫度技巧都要有所掌控,否則很容易失敗。另一個特別的就是陶瓷小鞋,在白色瓷土配上藍色暈染感覺,看起來有一股古樸之美。

「有時候有些燒壞的陶作,或是顏色沒有燒出來,我覺得很浪費,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在上面加一些元素上去,成為一項新作品。」周郁宸說,之前就一直想嘗試看看釉上彩,用較具黏性的物質再做裝點,常見的有描金、釉上彩料等等,待裝點部份乾燥之後,再以二次燒成,圖案的處理是在釉上,也就是釉上彩。因此就利用這個的理念加上一些現代的元素,將一些燒不好的作品用再做裝點,做出來雖來不像傳統的陶藝作品,但卻成為自己的獨特作品。


延伸閱讀

小野 LISA樂陶陶


陶藝的家


福田窯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綠能新創意─太陽能機車散熱座墊

【記者巫亦桓/台北報導】許多人騎機車的時候,都會苦惱座墊經過太陽的照射,表面溫度升高,讓人坐得很不舒服,一群北台灣技術學院機械系的學生,也因為有相同的困擾,和老師一起研發出了「太陽能機車散熱座墊」。



5
學生在測試太陽能機車座墊。薛明憲/提供
「太陽能機車散熱座墊」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在座墊表面上裝上兩塊太陽能板,然後放一個蓄電池在機車車廂內,利用電池讓車廂內的風扇轉動,這樣可以降低溫度大約十度,薛明憲老師說,除了可以降溫之外我們還加裝了紫外線光可以殺菌,還有加裝許多小管線,讓車廂內通風,不會濕熱又悶。


學生製作太陽能機車散熱座墊,總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期間改過了好多次設計跟功能,也經歷過了多小爭執,不過在老師的幫忙之下,成品讓他們自己都很滿意,薛明憲說:「我覺得他們很厲害,他們一定也以自己為榮。」

「我們現在的車輛作品,都以實用為主,不然就是跟低碳、綠能生活有關」薛明憲說,因為這些原因,「太陽能機車散熱座墊」研發之後,贏得了許多獎項,除了國內獎項的肯定,近期也要到韓國去比賽。

雖然「太陽能機車散熱座墊」是一個很實用的發明,不過還是需要跟廠商合作,未來才有可能真正應用到機車座墊上,薛明憲說,我們需要產學合作,讓廠商改良設計,這樣才能真正的應用到一般生活上,我也希望未來真的可以看到發明應用到生活上。


延伸閱讀

蓄電池

全國綠能創意競賽

太陽能板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陰道獨白」公演 觀眾大喊「雞掰」

【記者蔡佳安/台北報導】你能想像六百多人一起大喊「雞掰(台語:陰道)」的畫面嗎?在「陰道獨白──女潮」舞台劇公演上,演員洪佩菁為了替「雞掰」二字「正名」,請現場觀眾以各種節奏大喊「雞掰」,甚至有人起立大聲嘶吼。他們透過最「直接」的方式,讓民眾了解「陰道」不是難以啟齒的字眼,只是一個身體器官罷了。

由國際婦女團體V-Day發起的世界巡迴公演,這次選在在台北展開,請來郎祖筠擔下導演重任,由資深藝人譚艾珍、飛碟電台DJ盧春如等演員演出,希望透過舞台劇、獨白的方式,讓大眾正視女性遭受性侵害、家暴的痛苦。


演員賴佩霞以一身黑色皮衣勁裝登場,訴說一名性工作者為「女性」服務的故事。「工作久了,自然會模仿各種女人的呻吟聲,」賴佩霞在台上演出近二十種職業女性的呻吟,包括歌劇女伶、天主教徒、禪宗苦行者等,令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不少觀眾起立歡呼、大聲吹口哨。

洪佩菁將雞掰二字分開「說文解字」一番。「雞」的發音包括雞肉飯、機車、飛機;「掰」的同音字有拜拜、膜拜,「兩個在生活上常用到的字,合起來為什麼就不敢說?」洪佩菁設計四種不同的節奏,要求台下觀眾分四個區塊大聲唸出來,藝人何篤霖衝到二樓台前吼叫;原本不敢說出口的觀眾,也開口大喊。

其中一名演員吳宜蕙身分特殊,她曾在一場瓦斯氣爆中,全身百分之七十灼傷導致毀容,但她的樂觀與自信,使她願意參與演出,飾演一名婦女「目睹生產過程」的故事。謝幕時,吳宜蕙獲得最久、最響亮的掌聲,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郎祖筠更紅了眼框。吳宜蕙用她難以行動的雙腳,緩緩的移動到舞台中央,鞠躬長達一分鐘。

十一名演員分別訴說十一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女性的故事,包括性工作者的工作經驗、婦女生產的過程、有非洲女孩被強暴的痛;也有少女被性侵害的獨白。每段故事都由V-Day創辦人伊芙˙恩絲勒到世界各地採訪,集結而成。

「陰道獨白──女潮」於八月十四日晚間七點半演出,到場名人包括藝人何篤霖、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作家小野、《商業周刊》發行人金惟純等。

顛覆傳統 郎祖筠:要寫讓V-Day嚇到的劇本

【記者蔡佳安/台北報導】你知道台灣去年遭到家暴與性侵害的總人數高達八萬多人嗎?V-Day創辦人伊芙˙恩絲勒,致力於「反對任何施於女性身體的暴利,直到暴力終止」,希望能遏止在世界各地女性遭到暴力對待的現象。

從二○○一年起,V-Day開始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喚醒人們對女性受暴議題的關注──戲劇。他們用獨白的方式演出,訴說在世界各地遭到暴力對待女性的故事,所有演出所得,全數捐給其他致力替婦女發聲的婦女團。

五年前,V-Day來到台北,首度在台北義演,一群台灣婦女團體組成「陰道獨白」工作團隊,將V-Day的理念引進台灣。

這次的「陰道獨白」公演,有別於以往「演員拿著稿子唸稿」的獨白方式,郎祖筠將舞台劇帶入劇本中,不斷變換舞台布景、燈光;所有演背稿演出;並增加許多誇張動作、演技等,首度顛覆V-Day演出的傳統模式。「我要寫出讓V-Day編劇也嚇一跳的劇本」。

V-Day的「V」分別代表是Victory(勝利)、Valentine(情人)及Vagina(陰道)。


延伸閱讀

V-Day國際官方網站

2010「陰道獨白--女潮」

罔市女性電子報:專訪「陰道獨白」演員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T婆工廠 記錄移工爭取權利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T婆工廠」是由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所拍攝的紀錄片,片中描述在二○○四年,台北縣三重市的「飛盟國際電子公司」,因為老闆掏空資產逃往大陸,面臨關廠,而其中有一百二十五位菲律賓女性移工,因為三個月沒拿到薪水,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求助,並開始有抗爭的行動。飛盟抗爭團隊成員吳永毅說:「只有在勞資關係斷裂後才會讓社會窺見工廠,禁區才會被打開。」

片名之所以叫「T婆工廠」,是由於片中不只記錄移工面臨關廠而沒拿到薪水的抗爭,也拍攝七對女同志在抗爭中的故事,由於女同志常被通稱為「T」,因此這部紀錄片有這個名字。


導演陳素香表示,移工問題原本是很零碎、個別的,因為不是社會的第一線,所以社會視而不見,也沒有管道可以解決,他們希望利用這部紀錄片讓社會看到一些勞資問題。而因為勞資關係中斷,勞工可以沒有顧慮的去抗爭,也比較有空間可以把抗爭過程記錄下來。

原本純粹想紀錄抗爭,從中看移工被扣錢、超時加班等問題。後來在拍攝抗爭的過程中,發現這些移工裡面有七對女同志的有趣現象,所以也拍她們卿卿我我,她們也很大方的在鏡頭前表達她們的愛,「拍片中期就決定用愛情故事來當抗爭的軟化劑。」陳素香說。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作為勞工組織最想說的,是在台灣移工不能自由轉換雇主的情形下,根本就是奴工。」陳素香說,這是在台灣移工長期的訴求,不能自己選擇要做什麼工作或不做什麼工作很不人道。在他們的抗爭下,勞委會在二○○五年底有做一點改變,移工可以有兩個月時間選擇,勞動條件不喜歡的地方不去,等待其他轉換機會,可是兩個月之後沒找到工作就會被送回國。

陳素香說,以前移工完全沒有權利說不去哪工作,很多女性移工可能被安排到鐵工廠和好朋友被分開兩地,或是要去什麼類型的工廠都不知道。現在至少可以互相面談,取得一些資訊,像可以詢問雇主家中有幾個小孩、老人是否臥床,「至少趨於一點點平等」。

台灣引進外勞已經將近二十年,卻沒有任何一位勞委會主委敢改變移工可以自由轉換工作這件事。陳素香說,政府是基於勞力穩定與容易管理,但這樣就無法兼顧勞動人權。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所長黃德北說,仲介制度也是一個問題,雇主換掉一個移工,仲介可以從中賺十幾萬。

陳素香強調,資方應該是提供好的環境與勞動條件,自然會有穩定的勞力,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很大的基本問題,需要很大的魄力去改變,「唉!很難」陳素香嘆氣。

對於製作與發行困難,陳素香表示,我們沒有辦法,有可能被主流媒體吸納,「因為我們要經費,所以完全沒有籌碼,這也是為什麼二○○五年拍的到二○○九年才開始剪接」,他們想辦法籌錢,只好把版權都賣給公視。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正在籌畫拍「T婆工廠」的第二集,主要拍攝這些移工五年後的狀態。陳素香說,內容還是在移工加同志上,他們因為工作,無法持續地一起在一個地點生活,因此之間分分合合,是很好的題材。




延伸閱讀

TIWA T婆工廠

勞動.轟拍.樂園

紀念五一勞動節 TIWA 文化展演行動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剝皮寮老街 古蹟重生再利用

【記者薛立/台北報導】剝皮寮老街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是臺北市少數的清代街道之一。根據推測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約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而這裡之所以會有這些精緻的洋樓建築,是因為當時萬華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有許多外國與本地的商人在此聚集,建起這些樓房。

在文化貢獻上,剝皮寮本身可說是記錄了艋舺地區的常民生活,也是記錄了台北城歷史一部分。在建築特色上,寬約三公尺的剝皮寮老街略呈彎曲折,且兩邊均有房屋,有別於日治時期的筆直街道,是清代漢人特有的街道風格。而整修過後剝皮寮老街,以文物展覽館的形式呈現萬華的商業活動、建築風格、歷史文化及生活型態,與其他以賣名產或是其他商業經營為主的老街做出區別。


對於這個地方叫做「剝皮寮」的原因眾說紛紜,至今仍沒有切確答案,不過最早可以追朔至清朝,這裡被稱做「福皮藔」;到了日據時代,又有「北皮寮街」之稱。最後出現的「剝皮寮街」稱呼,則因為報章雜誌廣泛使用,成為普遍的通稱。

而為了讓剝皮寮老街的歷史能更具體的展現,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二○○三年成立了「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作為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單位。而鄉土教育中心將一部分的剝皮寮街區,規劃成教育園區,並分為三個主題:剝皮寮的故事、台灣傳統與現代教育、台灣的醫療發展,利用這些主題讓遊客對剝皮寮老街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另一部分的剝皮寮老街,除了保留下來並且重新補強外,還做了美化以及一些復古的招牌、店鋪、海報.....等的再現。後來電影「艋舺」在此取景,也讓這條獨具風格的懷舊老街再次聲名大噪,並且吸引大批遊客參觀。

剝皮寮老街的建築外部整修與美化後,內部的空間,則再利用成為藝文展覽空間,並開放租借使用。另外,剝皮寮附近知名的「青草巷」,也在展覽館中,有一個專門介紹青草巷以及其他藥草知識的區域,讓遊客除了認識古蹟,還能學習各種藥草的知識,是剝皮寮老街與附近社區的交流與互動。第二次來到剝皮寮的施小姐表示:「之前來的時候裡面有裝置藝術,現在沒有了好可惜,導覽解說則有點亂,讓我會搞不清楚狀況。」


剝皮寮地名由來的介紹。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剝皮寮


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青草巷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阿霈堅持音樂夢 生命更有意義

【記者許富惠/台北報導】「我覺得堅持夢想讓人生活的很有趣」。台大會計系肄業、也是曾發過一張專輯的阿霈樂團主唱季欣霈,二○○七年阿霈樂團解散,堅持音樂夢想的季欣霈更在二○○八年,發行個人創作專輯「生活」。因此台大搖滾音樂季邀請季欣霈來與大家分享她堅持音樂夢想的努力過程。

在演講的一開始,季欣霈說這個「堅持夢想」的講題很抽象,並為這題目苦惱許久。但他覺得自己絕對是適合來談這個題目的,「正因為我還沒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有資格來談堅持夢想」,並說明如果她是成功的音樂人,她就可以教大家怎麼成功。她也和大家分享了她現在對於音樂的夢想,「做自己的音樂、唱自己的歌、輕鬆過生活」。


演講過程中,季欣霈拋出許多問題來釐清「夢想」到底是什麼?例如:「夢想、願望、目標三者間的差別?」她說,願望就像桃太郎的父母渴望擁有一個孩子,而願望這件事是不用付諸實際行動的;而目標則是可以去作而且很可能會成功的;夢想則是大家口中常說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具體的,可以去作的但很可能不會成功。

阿霈也分享了她目前是如何生活的,「生活」這張唱片專輯的版稅大概只夠阿霈一個月生活,而她大概一年才發一張專輯,因此就必須仰賴其他像是表演、當評審、演講,她現在也投入寫書,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才足夠養活自己。
阿霈說她也可以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養活自己,但會因此而沒有時間、精力去作音樂。因此唯有作這些事才能讓她覺得自己離音樂、離自己的夢想不遠。

阿霈說自己其實放棄夢想很多次,當阿霈樂團解散而唱片公司的合約尚未終止。阿霈樂團一起走了七、八年,但阿霈發現大家從一開始對音樂一心一意的熱愛,最後卻發現大家已經離的越來越遠。「她無法想像大家一起相處七、八年的人,一開始像是一份薯條大家吃,到後來卻演變成團員間無聊的計較」,講到樂團解散,阿霈不禁紅了眼眶。而因為原本的合約尚未結束,但她又付不出大筆的違約金,那段時間她的夢想動彈不得。

在演藝圈工作,阿霈的爸媽一直是不支持的,季欣霈也不願意和父親溝通關於音樂工作的話題,因為她知道爸爸會開始念她。直到季欣霈父親過世的前幾天,他把阿霈叫到餐桌上,跟阿霈說走演藝圈這條路「要很壞」才能成功,當機會出現時必須用盡全力、不擇手段打倒別人爭取機會,才能達到目的。

季爸爸說「妳就是太乖了」,她為阿霈感到既擔心又驕傲,擔心她以後還是不紅,生活不穩定。但他卻非常驕傲阿霈身處於複雜的環境,卻仍保有單純的個性更沒因此染上惡習。在那次的談話中,她才發現爸爸一直都是支持她、為她感到驕傲的,她更覺得自己要繼續努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堅持夢想本身就是一個夢想」,阿霈引述其他音樂人的話。阿霈說堅持夢想需要經常去拒絕眼前的誘惑,努力去塑造自己想要的樣子,堅持自己的定位,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而追尋夢想的過程,也讓人懂得去體諒別人,而不會瞧不起失敗的人,也不會因此而忌妒成功的人。


季欣霈個人創作歌曲「小世界」。影片轉載自網路


延伸閱讀


季欣霈個人部落格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綠的海平線》留存歷史記憶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新生一號出口影展」於台北市倉庫藝文空間播映了紀錄片《綠的海平線》。片中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隊募集了八千多名台灣少年工,前往日本海軍工廠生產軍用飛機;也紀錄著他們在動盪時代中離鄉背井,只求生存的無奈以及被時代改變的命運。映後座談會邀請到成功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生曾巧雲,因其祖父曾為台灣少年工。此部紀錄片導演為郭亮吟,拍攝歷時四年,於二○○六年完成,透過大量史料、影片檔案,以及數十位當事人的第一手訪談,重現被人遺忘超過半世紀的歷史。

「我在碩士班的時候處理的是皇民文學,起初會去看這部紀錄片時,是抱著其描述的時代背景與我所學相關的想法,看了之後才發現是阿公跟我講過的故事。」


她說,學生時期在學校學的歷史通常是著重在中國的史觀,但回到家聽祖父提起的卻是他處在日本時代的歷史。兩者的截然不同,反倒讓她覺得所謂的歷史離自身並不遙遠。「我發覺原來我也見證了歷史。透過這部片,發現我阿公也是歷史中的人物,只是在過去一段很長的時間中被遺忘了,我覺得這是我和這部片很奇妙的緣分。」

「小時候我聽阿公講過,他年輕時被人騙上船,說可以到日本唸書,沒想到卻是到日本做工。」她在做日治時期的研究時,因為祖父生病要掛號,才知道他是西元一九二八年出生的。「我以為他是出生在日治末期,並沒有接受過什麼日治的教育。後來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發覺自己真的不了解阿公,我沒有想到這背後是少年工的一段故事,我覺得很慚愧。」

02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生曾巧雲,於座談會中分享心得。
曾巧雲還說,小時候曾對祖父有日本小名感到很奇怪,可是並沒有想到這是因為走過了特別的時代。她說:「因為我們這個世代沒有對日本時代的歷史記憶。紀錄片中,這群走過日治時期的少年工,在戰後又經歷了白色恐怖和二二八事件,使得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歷史中是沉默的。」

她認為在那個很艱困的年代,時代給他們的限制很多,他們能做的選擇是那麼的少,但他們每個人都嘗試去尋找不同的出路,這當中遇到很多困難,他們都克服並努力存活下來。因為這部紀錄片,她才發覺自己對於祖父走過的時代並不清楚。「小時候聽歸聽,但都沒有試著去了解當時發生的事,思考人們是怎麼生活的。我自己在這部紀錄片中發現的就是,每個人都經歷過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故事,這些都能讓我們看到每段歷史,讓時代變得更立體、更豐富。」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社區資訊社 從志工中感受溫情

2
水蓮阿嬤有著開朗的笑容與探索周遭事物的動力。
許家嘉/攝影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總是面帶微笑、歲月的痕跡並沒有減低對社區關懷的熱情,剛榮獲二O一O年全國社大優良志工表揚,現是永和社大社區資訊社社員與peopo公民新聞網成員的水蓮阿嬤,從紀錄永和生態園區到最近永和仁愛公園砍樹風波,只要是在地事物都不遺餘力,她笑笑的表示,「今天的事情是明天的歷史,我想用我可以做的方式把這些回憶保留下來。」
在苗栗田園長大的水蓮阿嬤,從小就喜歡植物,一直夢想有著自己的田地,也促成她後來記錄永和生態園區的動機。結婚後來到台北,一開始跟著丈夫作瓦斯與租車的生意,從鄉下到都市,總是有不少要學習的地方,然而她懷著感恩的心,「是我的客人給我飯吃。」在做生意的過程認識了各行各業的人,也開始對社區有了互動與情感。

3
捨棄一般電腦教室的疏離感,上課時社員都會自備筆電,
公共的空間適合互相討論。許家嘉/攝影
水蓮阿嬤笑說自己只是因為看到小孩用電腦而感覺很有趣,就來永和社大學習電腦,再輾轉變成社區資訊社一份子,她除了要學習如何架設自己的部落格,也要接觸影音編輯與實地探訪。已經在永和生活了四十年,報導題材也是從生活周遭開始,「只要我認為有爭議的東西就寫。」仁愛公園砍樹風波也是因為在她住家附近而被挖掘,進而帶出社區議題與公共關注。

談到最難忘的採訪經驗,水蓮阿嬤分享了永和前溪里的故事。有近百歲人瑞回憶當初如何從大陸來台打拼,即使在台灣結婚生子仍然寄錢回大陸老家,即使歷經時代變遷,但是從外地來台北打出一片天的奮鬥精神,宛如自己的生命經驗,令水蓮阿嬤感動不已。


社區資訊社最初只是個學習電腦
的社團,後來永和社大希望有個公共性社團,二○○六年成立「社區資訊社」,發展成報導社區資訊的平台,並在網路上架設「雙和大小事」網站,報導中永和的資訊,推動各項社區營造行動。社團指導老師同時也是苦勞網創辦人的孫窮理表示,讓大家依各自的興趣延伸出社區相關議題,並從中找到可以運作的東西。

孫窮理進一步指出,每個人
都是報導各自的事物乍看很混亂,然而集結民眾的集體記憶,就是公共議題發展的開始。像是「雙和地區三十年老店尋訪」,藉由老店老闆得知當地歷史以及城市發展的脈絡。「最想帶給社團的是生活與公共空間的參與。」他以前在社運活動中多偏向議題性的革命,但在社區裡則是生活總體空間的營造。

在社上擔任影片編輯教學的紀岳君,採取「共同編輯」的方式經營網站,每周會有社員組成的小組輪值,帶領大家共編「雙和
大小事」網站上的事物。他認為共編可以產生互動學習的效果,「除了技術性的教學外,我更希望能引導議題,使社員關注公共事物。」他覺得就算每個人生長背景不同,但人與人溝通、社區觀察的能力卻是可以慢慢養成的。
4
紀岳君上課時著重社員互相交流與發表,並帶給社員更多
議題討論的空間。許家嘉/攝影

社員陳櫻玲認為,在社團可以學習電腦還有最新資訊,並從中參與社區活動,對這塊土地產生關懷與了解,也是一種自我成長。本身是桃園人、每次社課都要往返的劉秀蘭,興高采烈地分享二OO九年「社大十年踩街活動」的收穫,「事先要跟商家、老闆規劃路線,是社大與社區結合與推廣的範例。」她也在楊三郎美術館的採訪中,發現許多永和動人的故事。

「希望未來能夠由社員自主。」紀岳君談到對社團的期望時,舉永和社大溼地生態園區為例,說明這不只是個生態農場,還有它背後的價值:淨化的意義。而孫窮理則希望社團是廣泛提供各類資訊交流的平台,讓民眾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公共議題與省思。


延伸閱讀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台灣朵朵珊瑚 創造無限商機

12
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提供
【記者簡良娟/台北報導】你想像原本市面上一顆LED燈泡頂多五百元,但在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合作下,一盞LED珊瑚燈價格可以到近萬元?價差有將近二十倍之多,這是典藏素材加值化的效益。

佳世達原先是做電子產品設計與製造的廠商,這些設計都有嚴格的尺寸規格限制,但是生活設計品卻較為自由,要從古板的電子產品轉型到生活燈飾產業,應該要從哪個角度開始?「我想到的就是台灣,台灣是個海洋之國,四周環繞著就是獨特的珊瑚世界。」佳世達副總經理兼創意中心設計長王千睿說。


「我們的產品概念從珊瑚出發,不僅讓世界認識台灣是珊瑚王國,同時也知道台灣努力為珊瑚保育奮鬥。」王千睿說,當產品走向國際時,就會有不可取代的位置,於是佳世達透過工業局及資策會的協助,找到對珊瑚最有研究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開始以珊瑚為主題,設計出產品。

在二OO八年,佳世達成立了「QisDesign」品牌,一年下來,它跨入了LED市場,佳世達聰明地先做策略定位,跟一般的路燈與居家照明市場不同,佳世達把自己定位在高品質的生活產業,王千睿說,「要創新,就不要跟人家做一樣的東西,要有市場區隔。」由於一開始就設定要打歐美市場,而歐美是個非常重視文化內涵的地方,產品必須有文化內涵及故事性,才能有競爭力。

佳世達特地把設計團隊派到海生館,一連開三天的會,徹底了解珊瑚的習性,看了很多珊瑚照片之後,最後決定以「波光粼粼」為設計主軸,也代表著他們企業轉型的重要一步,為了表現鑲邊的質感,佳世達的設計團隊也開始深入研究LED的特性,LED光源很特別,它跟其他燈飾發散式的照明不同,自然就會形成鑲邊效果。

在二OO九年,佳世達推出五款設計燈參賽,其中一盞名為「Coral戀灩」的燈飾;也就是佳世達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的作品,不僅外型亮眼、兼具時尚感,還有著一個美麗的名字─「光如珊瑚的花朵」,這盞代表台灣珊瑚的燈飾,一舉拿下德國紅點 (Red Dot)設計獎、日本Good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讓佳世達在歐美精品燈飾市場中一炮而紅,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的飯店、餐廳,甚至大型企業的訂單陸續而來,而這個合作案也讓海生館的數位典藏走出台灣,讓世界認識台灣的海洋之美。


延伸閱讀

佳世達網站

數位典藏學習與產業堆動計畫

台灣數位典藏計畫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喜樂飛揚夏令營 志工分享快樂回憶

【記者曾麗晶/台北報導】「有一些人很認真學習,從不喊累,但卻沒有機會表現;有一些人從不知道放棄,但他們很容易就被遺棄了;有一些人很容易付出真心,但人們還來不及看到就逃開了;有一些人從不說洩氣的話,但人們沒有耐心聽……」

01
曾擔任營隊副總召林佳瑞(左)與學員陳品芳(右)
分享他們在夏令營的快樂回憶。曾麗晶/攝影

「喜樂家族,是智障孩童學習與社會互動的地方。喜樂家族,不但讓智障的孩童增加與陌生人互動的機會,它更讓智障孩童有了不一樣的回憶,喜樂家族是一個帶給智障孩童快樂的地方。而在每年的活動中,「喜樂飛揚夏令營」是喜樂家族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例行性合作的活動。「暑假到喜樂家族服務,是一段難忘的經驗。」擔任去年副總召的幼教系三年級學生林佳叡說。


夏令營是在暑假時安排兩個星期為智障孩童舉辦的營隊活動。活動內容是每一位參加營隊的幼教系成員各帶著一位智障孩童,與他們互動,且教導他們日常生活的常識。「帶著熱誠,我們教導他們,他們也豐富了我們的經驗與記憶。」

林佳瑞曾帶過一位常在上廁所時偷洗頭的智障孩童OO(化名),她並不知道為甚麼其原因,她猜測原因可能是OO喜歡刺激頭皮有關,因為有時後,OO會拿筆輕輕戳自己的頭皮;而另一個可能,她猜測,OO認為弄得滿頭泡沫,這樣做很好玩。為了要讓OO認為這樣做是不對的,林佳瑞利用「說道理」的方法,不斷告訴OO,弄濕頭髮,這樣做會感冒。

「當時在糊里糊塗的情況下,就被學長姐帶進這活動了。」學員陳品芳回想大學一年級,笑著說,當時剛申請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機會,便接到學長姐的邀請加入該活動。「當時以為新生都會參加,結果就只有我一個人。」

「學習到體會智障孩童和他們家人的感受。」陳品芳解釋,還未參加這活動前,每當在捷運上,看到智障孩童,可能因為他們動作大,或是發出很大聲的音量,總是會一直盯著他們看。參加營隊後,親身帶著智障孩童,陳品芳體會到,被他人一直盯著看,被帶的智障孩童與他們家長的感覺都不好受。「不要投注太多的眼光在他們身上,要顧及他們的感受。」

「口語能力較弱,不代表他們聽不懂,」林佳瑞表示,他們雖然只有簡單的口語能力,但是他們卻是最真誠、最貼心的孩子,他們不帶有任何複雜的念頭,他們單純地表達他們的情緒,當咳嗽的時候,他們會來幫忙拍拍背、開心的時候,會一直微笑,甚至在很興奮的時候,會秀出他的招牌舞步。「他們的微笑,就像一首歌,一首令人幸福的歌。」


延伸閱讀

喜樂家族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

喜樂飛揚夏令營分享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用法律支持環境 林三加戰環署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中部科學園區第三期七星基地在台中縣后里的開發案,原本在二○○六年通過環評,律師林三加控告環保署環評有問題,經過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環評無效。但在判決確定後,環保署仍然讓在當地開發的友達科技公司繼續動工。林三加說:「環保署依照過去撤銷的環評讓公司動工,是行政機關在硬拗,心態不對。」

林三加目前是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專職律師,也是台北律師工會環境法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他表示,對於環境問題要從議題著手,進行小組討論,很多律師都對環境議題有興趣,但不知道怎麼著手。他認為司法權要制衡行政權,他在法庭上跟法官強調,唯獨司法在環境領域上缺席,希望司法能介入審查,「透過司法手段進行環境運動,要靠法律人的覺醒與行動」。


林三加拿出法院的判決檔案,他說,法院當時只用了會對國民健康及安全造成不利這個「健康風險」的指標就判決環評無效,因為七星基地位於大安、大甲溪的上游,排放的水會進入灌溉的農田,造成農田的污染,可能引發全國糧食安全的危機。

林三加引述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權所說,后里是一個優質農業區,在優質農業區開發是不合理的,沒有審慎選地,找到一個便宜的台糖地就要開發,土地使用適不適當是一個問題。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副教授陳信行說,幾年前社發所不會想到這樣的主題進行討論,但最近幾年,在法律人的努力之下,司法部門有不一樣的決定,有一些改變。

林三加說,台大法律學院教授李建良給予這次的行動很高的評價,李建良認為這次台灣農民結合環保義工、律師和行政法院共同在台灣訴訟史上樹立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以前農民要告怎麼會告得贏。

對於環保署不接受環評無效的判決而停工,林三加說,我現在為什麼會生氣,真的累積很久,行政機關應該要反省為什麼沒通過,這不是一個行政機關負責的作為。「或許救不了這個案子,但未來的判例或許會產生質的變化」。


延伸閱讀

環保律師 仗劍法律 林三加為環保奮戰

林三加律師從「中科三期環評撤銷案實例」談起

中科三期七星基地環評被撤銷 司法挑戰民主機制的多數暴力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服務中看台灣 英籍志工夢想中文導覽

1
傑森正向外國觀光客解說導覽。
【記者李畹琪/台北報導】一踏進中正紀念堂的大廳,看到來來往往的遊客,認真的參觀著中央通廊的中正紀念堂模型,或是右手邊正在展示的水墨畫展。遊客來自世界各地,大廳中夾雜著中文、日文、英文等不同語言,都是為了更深入了解先總統 蔣公的生平及在台灣的建設。遊客可以去志工服務處尋求志工導覽,而在志工群中,一為棕紅髮的外國志工,顯得特別突出。

傑森‧泰勒,二十二歲英國人,來台灣工作三個月。他在中正紀念堂負責用英文導覽一樓展廳及蔣公文物展示室,「藍色的屋頂、白色的建築、紅色的花圃,形成國旗的樣子。」他一面用手指指著模型,一面開心的講解著。傑森表示,很喜歡被遊客包圍的感覺,當他看到遊客因為他的講解而豁然開朗的表情時,自己會很有成就感。


許多遊客看到傑森身穿志工背心時,感覺非常的驚訝。台灣遊客林月怡說:「他懂得都比我這個台灣人多。」傑森在成為正式志工前,需要經過訓練,他要了解 蔣公的背景、在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建設等等,培訓通過後,才能夠正式接待國外旅客並且導覽。他認為自己非常的幸運能夠在中正紀念堂擔任志工,因為這是一個對台灣人來說重要的地方,「我不只是在工作,我也在學習台灣的文化。」

志工群中有許多是台灣學生,傑森與學生彼此互相學習,「他們教我中文,而我教他們用適當的英文來表達。」他認為這樣的交流是最快的進步方式,除了自學中文,他一個禮拜也有兩堂中文課,「我相信有一天,我也能夠用中文來替大家導覽,這是我的理想。」他眼神堅定的說。

在中正紀念堂擔任志工,也讓傑森發現,自己對於志工有很大的熱忱,「比起單純的旅行,我更喜歡去做些是來充實自己、增廣視野。」他有一個志工計畫,希望能夠到印度、菲律賓、非洲等國家,去擔任國際志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造福更多的人。

「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外國志工。」在中正紀念堂擔任志工九年的志工隊長劉淑卿笑著說,「不僅對外國遊客有幫助,他們自己也能學習到很多。」她以自己作為例子,從前她對植物一竅不通,但是因為擔任園區生態導覽志工,她現在可以認得許多不同的植物。


延伸閱讀

中正紀念堂

國際志工

先總統 蔣中正先生

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逗點劇團十年巨獻 帶你看穿謊言

【記者王皓宇/台北報導】逗點創意劇團二○○○年成立,主要著重於兒童和青少年的戲劇,團長陳嬿靜說,戲劇有教育和娛樂的意義,主要希望培養孩子們能藉由劇場來思考整個社會和生命。十月初將上演的《謊言?老實說》,濃縮陳嬿靜十年的社會觀察和生活經驗,以歌舞劇的形式來諷刺當代社會。

逗點劇團邁入了第十年,今年推出的《謊言?老實說》,描述政治人物的扯謊、新聞幕後的造假、情人朋友的隱瞞,生活中所充斥的謊言都將在這齣戲裡以歌舞劇的手法呈現。劇中講述一位有神奇墨鏡的記者,能夠看穿謊言,讓對方說實話,當她決定用神奇墨鏡挖掘生活中其他人的秘密時,卻反而為她帶來一連串的傷害。

喜歡觀察人群的陳嬿靜,把這十多年的人生體驗和對社會時事的感觸,濃縮在《謊言?老實說》裡。學校畢業後她接觸了許多社運團體和媒體,發現現今主流媒體的不真實,陳嬿靜分享到,十多年前林森北路十四、十五號公園的拆遷事件,她曾親自參與靜坐抗議,而原本只是希望被安置的老人、居民們,到最後卻被政府及媒體描述為一群暴民。

此外,很多事情之所以被壓住,除了官商勾結,還有政府跟媒體的彼此串通。「你這件事情不要報,我明天就給你一個獨家。」陳嬿靜說,這些不真實的情形,都讓她覺得政府和媒體都是不可信的。

為了讓這樣的題材不那麼嚴肅、沉重,在演出手法上《謊言?老實說》以輕鬆幽默又帶有諷刺性的歌舞劇呈現,陳嬿靜表示,這部戲也希望吸引到打算從政或踏入媒體圈的人來看,「讓他們來看,如果是你,你會不會跟他們一樣?」

「我們應該學習如何跟謊言和平共處,而不要被謊言駕馭了。」陳嬿靜說,說謊是這個社會必要的工具,謊言是「不是好東西的好東西」,它是事業的潤滑劑、愛情的調劑品,但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撒了傷害別人的謊。

逗點創意劇團的成立,陳嬿靜說,其背後含有很大的社會關懷,其作品多與生命價值有關,呈現大人們對於生命的看法。同時劇團常與弱勢團體合作,八八風災後也前往災區內進行義演,「心靈重建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我們希望能為災民們帶來勇氣。」目前正在規劃八月再度至災區演出。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不擁擠世界 布拉格書店的想像

【記者陳中勳/台北報導】今年夏天有一家特色書店在師大附近開張了,名稱充滿著異國風味,叫做「布拉格書店」。行經一樓咖啡館的昏暗情調,下樓走入位於地下室的書店,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柔和牆面上展出的靜謐攝影作品。此時環顧腳下,店貓小小財或許正舞動著尾巴向你打招呼,假如湊巧,甚至還會碰到一群文人志士熱鬧地開著派對。布拉格書店,正準備顛覆大眾對書店應有的想像。

布拉格書店原本是虛擬介面的二手拍賣網站,於七月十日與Cafe Philo合作複合路線,正式轉型為實體空間書店,店內顯著的位置陳列卡夫卡、村上春樹及日本女性作家的作品,而最引人注目、同時也是靠近櫃檯的架上更擺放羅智成、辛波絲卡等人的高價絕版詩集,可以一窺書店主人銀色快手的文學喜好。

銀色快手表示,之所以命名為布拉格主要是設計一個大眾好記的名字,順帶採取「部落格」的諧音;另一方面則是純粹喜歡卡夫卡,這位終其一生都坐困在布拉格古城內的潦倒作家。卡夫卡的文字直指荒謬,卻是一名認真追尋內心世界的存在主義者,「我的書房也隱含著幫助大家去追尋自己的內在世界。」銀色快手說。

不過身為店長的他對於布拉格書店的期許顯然並不僅於此,就在書店草創前兩年,他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的議題,也廣泛參閱日本及歐洲小書店的室內裝置,試圖思考將無形的文化資產轉化為有形的書店收入。銀色快手表示,布拉格的空間意義是由使用者來決定,他目前則嘗試規劃出一種個人書房的私密感覺,並且是有別於其他二手書店的不擁擠世界。

「總是要有人用行動來突破對既有空間的想像。」銀色快手爽朗的說,在這裡每個月都會擺出不同的文藝展覽,書店空間也持續收到同樂會以及各項議題的座談預約;至於書籍分類的部分也不按照硬性規定,架上擺設大多為深入淺出的文學作品,回歸個人逛書架的慢讀樂趣。銀色快手也強調,除了文學之外,未來攝影將是布拉格書店的另一強項。

開幕至今近一個月,銀色快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顧客前來購買一冊罕見的滿洲攝影集,好奇詢問下才知道原來該名顧客的父親是成長於民國初年的東北人,但是他不曾到過父親出生地,只好買下攝影集以緬懷已過世的父親。這段書與人的故事讓銀色快手體會到,書籍的買賣不僅僅只是交易的行為,而可能是有很深刻的情感存在其中。

銀色快手觀察傳統的書店街已經從重慶南路轉移到台北市的南區地帶,此處交通連結台灣大學、師範大學、台北教育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等四所學校,閱讀的氣氛渾然天成,預測小書店和獨立書店將會越來越多,他建議未來的書店創業者要找出自己的特色,以及能夠賴以維繫的顧客群。


延伸閱讀


銀色快手和布拉格書店


不擁擠的世界---記布拉格書店開幕


布拉格二手書店-我的微型創業(一)


布拉格二手書店-我的微型創業(二)


夢想的實踐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結合美學及文學的彩繪石頭

1
石頭伯教導小朋友創作。葉姵吟/攝影
【記者葉姵吟/台北報導】石頭彩繪藝術家吳融賁創作的石頭上都有獨特的故事,他燦爛的笑著說:「石頭是擁有生命的,就像人一樣,石頭還可以有個性。」他想賦予石頭新的生命,想要改變一般人對石頭刻板的印象。
2
石頭伯吳融賁和他的創作。葉姵吟/攝影


今年五十四歲的吳融賁喜歡大家叫他石頭伯,而他也同時擁有台北市文化局街頭藝人執照,高中畢業於復興美工,奠下繪畫的基礎,而大學念的卻是中文,他擔任過唱片公司的美術設計主任,也擔任過松德醫院精神科的復建義工,吳融賁笑著說,「這對我未來的創作都有幫助。」


3
貓頭鷹系列的石頭。葉姵吟/攝影



而之前在擔任社區義工的他,在聖誕節時為了送禮物給小朋友,原本想把在雞蛋上彩繪,考慮到彩蛋較易破碎,而小朋友也比較不會保存,拿到時彩蛋時如果破了,等於希望也破了,這樣小朋友的心裡就會有殘缺,因此,把復活節彩蛋的創意應用在石頭上面,開啟石頭彩繪的過程。

彩繪石頭至今已二十八年了,在創作過程中,光是找尋石頭就花費很多時間,吳融賁說,「幾十年前東區這邊都在蓋新大樓,有很多石頭可以撿,這也室我開始石頭彩繪的契機,」但那些石頭都是經過河川侵蝕,所以結構並不完整。這時,他就想到可以去海邊,那裡的石頭一顆顆都很圓潤,很適合用來作畫。

4
以繃帶為主題的石頭。葉姵吟/攝影

以幾何作為創作主體,由點、線、面的觀念,從中發揮,他笑著說其實創作就像細胞分裂一樣,有一個基本模型可以從中延伸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圖樣,隨便拿其中延伸的一種圖樣一定是和當初的基本模型差很多,而他也引用知名哲學家的趙雅博的話:「靈感從工作中來。」所以遇到靈感枯竭時,還是會繼續創作。

吳融賁通常不會在石頭上做其他加工,而是採用石頭本來的面貌,在上面做彩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面貌。他隨手拿起一個石頭都可以侃侃而談,說出獨特的故事。像是貓頭鷹,不但古希臘文明將其視為智慧的象徵,而貓頭鷹習慣在夜晚活動也成為勤奮的代名詞,而在日本由於發音的關係,更將牠視作可以帶來幸福的鳥。

5
石頭伯替小朋友的作品噴上亮光漆,避免掉色。
葉姵吟/攝影

另外一個像是這白色的線條的石頭,「創意來自木乃伊,看起來就像替受傷的石頭作包紮,代表著關懷及同理心,」吳融賁說。

這份工作不但結合了吳榮賁的所學,美工還有文學,更將他社工的經驗也融入作品,「雖然做這行並不能賺大錢,但是卻能帶給自己及別人快樂,這也跟我大學時學中文有關,那時接觸一些老子、莊子和禪宗等思想,也使我的心境比較開闊」,他表示,常常會當志工教導孩子們創作,給予他們鼓勵,而成為他們快樂成長的推手之一。


延伸閱讀

DIY線上教學 彩繪石頭

石頭伯的影片

動物石頭彩繪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頑石創意 讓故宮變親切

【記者簡良娟/台北報導】頑石創意長期與各博物館、展覽單位合作為主,將原有的藝術文物轉換成為生動有趣兼具創意多媒體互動介面,讓一般民眾更輕鬆的認識藝術之美,以「建構」一座博物館為理念的頑石創意,將文物卡通化、發表創意公仔及相關商品,吸引兒童對文物的興趣,進而參觀實體博物館或是兒童數位博物館。

頑石創意自一九九九年開創以來,便常以活潑的設計,透過多媒體、動畫、遊戲、虛擬實境等科技重新詮釋文化內涵,以藝術文化為主軸,用故事性的方式,研發出與文化相關的數位產品,讓這些傳統的藝術更貼近社會大眾生活。





01
頑石創意從古畫「嬰戲圖」中發展出來的公仔。
圖片來源:頑石創意


「品牌,才是企業的未來發展的決勝關鍵。」頑石創意創辦人林芳吟說,不僅和博物館合作,將典藏物商品加值化,頑石創意也持續開發原創品牌,例如,「卡滋幫」、「太陽勇士」、「法老王傳奇」等三大品牌,頑石創意也曾以「茶文化」、「赤壁懷古」等動畫作品,贏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將傳統文化推廣出去,深受國外喜愛。

故宮博物院有許多的古文物,但如果想要提高民眾的興趣,想要讓這些文化典藏的價值提升,就要透過各種創意的方式來協助,而創造博物館的吉祥物就是一個方式,「重新賦予文物新的詮釋,就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林芳吟說,公仔設計出來後,也可以延伸出相關的動畫影片與商品,因此要發展出與典藏品相關的商品,加值博物館的典藏也吸引民眾的參觀。

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魔法故事屋 金龍國小的魔力課程

【記者張曼懿/台北報導】「一間充滿魔力的教室,走進教室由魔法將你帶進故事中。」這是台北縣汐止市金龍國小裡的魔法故事屋,由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為發想,將整間教室的裝潢以魔法為基調,設計了一系列魔法的裝飾物,成為學校的孩子們聽故事最棒的地方。

「魔法故事屋在九十八年五月份成立,由教務主任提出魔法的構想。」輔導室老師巫淑慧說,台北縣議員白佩如向政府申請讓汐止每個小學擁有五十萬元的經費,成立專屬於自己學校的故事屋。所以金龍國小就以特別的「魔法」主題,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故事屋。


「魔法的主題孩子會比較喜歡。」巫淑慧說,因為這個題材比較新鮮有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吸引力。而故事屋從一開始將繪本輸出,到現在的多媒體說故事,又是一種不同的轉變。剛開始成立時,是將繪本輸出成大海報,增加學生視覺上的學習。但是因為經費加上輸出不方便,魔法故事屋的另一特色多媒體才應運而生。

多媒體教學的特色不僅方便、經濟實惠,也很豐富。「改用有趣的動畫、PPT投影片的呈現,小朋友學習上也比較開心。」巫淑慧說,不用花時間與金錢輸出海報後,反而可以花更多的時間準備延伸閱讀的部份;延伸閱讀的討論活動,其實才是將故事的道理帶給學生的時候。

延伸閱讀的討論課程,視低、中、高年級運用不同的方式。「以不同年級學生能接受的程度去進行討論、分析。」巫淑慧說,將故事想帶來的道理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吸收,這部份的課程是學生聽故事的重點;輔導室也每學期與志工媽媽們討論主題所想要帶給學生的是什麼,該如何呈現出來。

這學期開始,金龍國小改變說故事的方式。志工媽媽從說故事的角色,開始轉變為演員,由肢體表演去詮釋一個故事。「這樣的教學比較有趣,但是志工媽媽們便需要辛苦的先上培訓課程。」巫淑慧說,一學期差不多有十個志工,但是因為每週都要培訓,所以就會有些志工出現時間無法配合的情況。

「原來的十個志工,最後常常只剩下四五個。」巫淑慧說,因為志工的不足,造成戲劇演出的時候,本來可以一個人一個角色,變成必須一人分飾兩角。這是目前遇到最大的難題,因為培訓造成的志工短缺,會影響到學生聽故事的內容豐富度,「我們現在正在積極解決這部分的問題」。

「故事屋的成立是閱讀的推手。」因為演出故事後,可以增加故事書的借閱率,讓學生更喜歡閱讀。巫淑慧說,學校圖書館的借閱率提高了,落實故事閱讀是故事屋一個很重要的功能。當然,也希望能經由聽完故事後的討論中達到對於學生的人格養成目標,「能夠讓學生從故事中吸收人生的智慧,是最重要的。」巫淑慧笑著說。


延伸閱讀

金龍國小(魔法故事屋)

汐止12國小故事屋聯合啟用

故事百寶箱─兒童故事屋 開啟夢幻想像力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台灣首家女同志出版社 十年有成

17
集合出版社社長林寒玉將生命中最精華的十年投注到女
同志文學上。陳衣怜/攝影
【記者陳衣怜/台北報導】一個理想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來完成?對集合出版社社長林寒玉來說,答案是至少十年。集合出版社,是台灣第一家專門出版女同志文學的出版社,二○一○年五月出版社恰好成立滿十週年。

集合出版社迄今一共出版六十二本小說,讀者遍佈海內外,但出版社卻從未轉虧為盈,且始終只有林寒玉一個員工兼社長,她說她咬牙苦撐的原因是:「我的目標不在賺錢,而是出版一百本不同類型的女同志小說」。



林寒玉,綽號小玉,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時期的小玉,結交人生第一個女朋友,那個年代,女同志小說只有「逆女」、「童女之舞」這類悲劇型的小說。大學畢業之後,小玉從事出版社編輯工作,有天走進書店想找尋關於女同志的書籍,卻只找到了一本「為什麼同性戀是一種罪」。

小玉十分難過,覺得為什麼同性戀是一種「罪」,而不能是「愛」呢?小玉認為,同志文學不該只能與負面名詞連結,於是萌生自己出版具有正面意義女同志小說的想法。

因緣際會之下,小玉成立了集合出版社。到今日,集合出版社以平均一年五到六本的速度,累積了六十二本的出版數量。

小玉說,成立出版社迄今,自己已經負債上百萬元,幾乎身邊所有能借錢的親戚都借過了。此外,小玉還到處兼差貼補出版社的收支,從安親班老師、業務助理、工廠摺衣服的零工、演講、社區大學老師都有。只為了早日完成出版一百本女同志小說的理想。

儘管成功出版了正面的女同志小說,又遇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推廣給讀者。對此,小玉作出了許多創舉。首先,在二○○五年,集合出版社成為第一個以同志文學前進國際書展的出版社。小玉說,出乎意料地沒有受到世俗異樣眼光,除了許多志工來幫忙之外,還有許多一般民眾進來攤位看書、買書,甚至鄰近的知名雜誌社攤位都為之欽羨。

另外,為了讓更多民眾,以及校園中的女同志學生也能看到集合出版社所出版的小說。小玉還發起了買一套捐一套的活動。只要讀者買一套小說,小玉就自掏腰包捐另一套給台灣的圖書館。至今,全台灣已經有超過五百間的圖書館擁有集合出版社所出版的小說。

只是,因為紙張價格不斷地上漲,就算小玉願意賠本賣,圖書館還不一定願意收,許多高中的圖書館都不願意存放同志小說。但是小玉卻越挫越勇,小玉從純女校的輔導室推廣,小玉說,因為輔導室老師最能了解女校學生選擇性傾向的掙扎。小玉還說,這麼努力地讓校園中的女同志能看到集合出版社的小說,只是希望這些具有正面意義的同志小說可以帶給掙扎中的女學生一些力量。

談到這十年當中,集合出版社出版的同志文學發展歷程,小玉說,一開始的小說都走文藝性的、暗示性的、或是幫助確認性傾向小說,例如:《水之戀》、《女生可不可以愛女生》、《古代也有女同志》等等,再到「議題性」的小說,例如:《一夜情》、《網路戀情》等等。到今日,集合出版社朝向女同志的工具書方向努力,例如:《愛T的兩萬種方法》。

堅持每本小說類型都不能重複的小玉,未來還希望出版有關宗教的同志文學,或是訴說有關同志爭取婚姻權或同居伴侶法的小說。跟隨小玉十年、迄今擁有十五本著作的女同志文學作家卓嘉琳(筆名祐希)也說,不僅期望自己每本書都有不同面向,也希望能以輕小說的方式,幫助大家思考同志權益問題。

談到自己的人生規劃,小玉說,集合出版社出版滿一百本小說就吹熄燈號,未來她嚮往過著鄉間有機小農的生活,但仍會在網路上提供同志資訊。她並不擔心以後沒有人願意接續出版女同志小說的苦工作,小玉說,她會寄望於後代,相信每個時代都會有像她一樣樂於奉獻的人。在女同志文學歷程上,小玉也如同一位農夫,到處播種,並期望具有正面意義的女同志文學能到處萌芽。


延伸閱讀


集合出版社


小玉環島冒險 宣揚同志婚姻


北京拉拉沙龍-集合出版社投稿介紹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