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台灣多樣知識網 素材免費使用

K1
台灣知識網網頁,有不同種類的圖片可選擇。
台灣知識網網頁/提供
【記者簡良娟/台北報導】到哪裡可以找到圖片素材?Google還是商業圖庫?「一般來說,到Google上下載圖案常有合法性的問題,而商業性的圖庫又需要付費,但是到數位典藏網站上,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免費使用,還有許多方便的功能。」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執行秘書林彥宏說。

數位典藏計畫於二OO九年十月起提供了新服務,讓使用者自由免費的使用「台灣多樣性知識網」(Knowledge Web of Taiwan』s Diversity)上提供的服務,可以利用數位典藏的素材,編輯屬於自己的主題地圖,或是利用編輯學習的教材,共同分享台灣的故事,藉由典藏的內容呈現台灣的多樣性,也融入教育與學習。


K2
可直接點選典藏後的圖畫。台灣知識網網頁/提供
「台灣多樣性知識網」為「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所建置,主要任務為:建置與徵集數位內容;協助各機構計畫、公開徵選計畫、民間收藏的數位內容管理,為了達到推廣與展示的目的,整合機構以及公開徵選及民間收藏的數位成果,讓數位內容能被使用者廣泛的利用,擴大數位典藏的效益。
K5
點入圖畫後會有圖畫的詳細資料可閱覽。
台灣知識網網頁/提供
「知識網上藉由各典藏計畫的內容提供,除呈現臺灣文化、社會與自然環境之多樣性,更期望達到內容「共享」、「創新」的目的。」林宏彥說,知識網整合來自不同計畫之數位內容,將不同的內容,透過相關性的連結,組織為知識,使用者進入知識網後,藉著知識網提供的各項功能,使用者可以編輯出自己想要的素材資料庫,也可以以在網站上發表文章或意見,創造出更多知識。








延伸閱讀

2010年5月30日 星期日

深入台灣 吳智慶的生態冒險


DSC00219
吳智慶帶領學員一同參觀中正社大舉辦的「發現中正之美,
參訪布政使司」課程。許家嘉/攝影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走在台北市中正區,有市立台北教育大學的百年老樹、小南門的歷史軌跡,如果沒有吳智慶口中源源不絕的故事導覽,或許永遠不會發覺其中的人文趣味。現於中正、中山、松山社大開設文史生態遊學采風課程的吳智慶,從年輕時就勇於探索山林、挖掘各種精彩故事,他說:「我不做誰要來做?站在土地關懷的立場,我希望可以訴說台灣更多好與不好的故事。」

高一就爬上玉山,且紀錄過程並發表的吳智慶,藉由征服台灣各地山脈,認識不同人,無形中開拓自己的眼界。笑說自己是帶動台灣關注田野報導攝影第一人,一九九O年發表「嘎拉賀山區千年紅繪巨木林」探勘報導,記錄台灣千年紅檜的第一手資料,並揭發偷砍樹木的「山老鼠」,該事件後來被華視新聞雜誌挖掘,更獲得最佳新聞報導的殊榮!

經過這個事件,吳智慶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口碑,當時衛視中文台籌備一個行腳節目「台灣探險隊」,就邀請他擔任總策劃以及節目講師,經過兩年的上山下海,為台灣生態留下豐富的影像紀錄,並在世界各地播出,他說:「我們就像台灣的國家地理雜誌!」 

由於電視節目的暢紅,吳智慶慢慢感到公眾人物的壓力與疲憊,一九九九年他轉換跑道去社大,開始了教育之路,同時也在山水人文學會推廣生態旅遊。從一個社會運動者到老師,他坦言工作性質有很大轉變,「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還有鬥志去迎接每個挑戰。」他也表示在社大其實遇到很多社區改造相關人士,雖然教育工作不如社會運動可以有立即的見效,但教育播種更需要長期關懷與培育。


DSC00259

吳智慶熱心的為民眾講解百年老樹的故事。許家嘉/攝影
吳智慶在中山社大定期培育導覽專員,他將負責年底花博的基隆河沿岸「花船」導覽,而每年端午節舉辦的「基隆河航遊」,也是由他一手打造大直到松山的藍色公路。除此之外,目前他更積極營造晴光社區,也希望能結合花博與古蹟來帶動社造,當地除了舶來品與美食街,還有飛虎將軍陳納德陳香梅舊居,訴說著飛虎將軍與陳香梅記者的相戀佳話。


%E7%B5%84%E5%9C%961
吳智慶在南門講解歷史故事,學員們各各認真的抄寫筆記,
作下紀錄。許家嘉/攝影
 
談到去年得意的經驗,他說到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運動暨望春風作詞家李臨秋故居掛牌」」活動,更帶動台北首座歌謠公園,喚起民眾舊時記憶。但激發大眾關心後,卻引來政治介入,吳智慶後來毅然退出,「至少自己知道可以做什麼事,功名不在我。」他常常是各大慶典的幕後操盤手,卻將名義功勞推給公家單位,就是不希望成為一個只把功績掛在嘴上的名人。




%E7%B5%84%E5%9C%962
吳智慶在市立台北教育大學生態導覽,校內隨處可見百年
老樹。許家嘉/攝影
自詡為原住民研究權威的吳智慶,一九九O年發表在《大地地理雜誌》發表「布農丹社尋根之旅」,描述位於中央山脈的布農族丹社群,日治時期受到迫害而遷徙至花蓮,他協助原住民返回家鄉,並將其過程作下完整的圖文記錄,該報導也被發揚至國際,作為原住民現行的發展狀況。

近年來,他舉辦「凱達格蘭‧刺桐花開平埔文化祭」,他廣集位居淡北的十九社平埔族,自己登門拜訪並與凱達格蘭長老會親,更因此找出失傳三百年的歷史歌謠!凱達格蘭族原住在台北,但經過長期漢化,被稱作「消失的民族」,吳智慶感歎的表示,平埔族表面漢人、內在原住民,自我認同矛盾的情況下,很難承認自己的身分,「透過自己的文史專業以及誠懇來打動。」該活動每年在北投舉辦,持續挖掘更多隱身於都市的原住民。
%E7%B5%84%E5%9C%963
 眾人在中正布政使司施工的遺憾前合影,但植物園的美景
仍然讓人駐留。許家嘉/攝影
說到長期與原住民的互動,更不能不提司馬庫斯與吳智慶的淵源了!在這個全台最偏遠的部落尚未開通道路前,他已經徒步走了五個小時親臨部落,並告訴族人不可被財團進駐、發展民宿等部落經營之道,二OO七年策畫「從嘎拉賀到司馬庫斯的古道」,藉由這兩個相鄰雪白山脈地原住民部落,打通泰雅古道,促成兩社互相學習成長。近年他帶團去部落溝通與帶動消費,至今已有一千人造訪。

一直跟著吳智慶上課三期,學員巫祥滔滔不絕的分享老師導覽的許多台北故事,「老師曾說愛台灣就是要了解台灣!」她認為老師能把許多歷史說得像是有趣的故事,自己也常這樣與朋友分享。學員林光宇談到上次課程在新店獅仔頭山的難忘經驗,「春天時金毛杜鵑開了一整個山頭,十分漂亮!雖然那天下大雨,但依舊是個特別的回憶。」他對於老師結合文史與生態的導覽更是讚不絕口!
吳智慶認為,一個新聞報導者除了要做學問外,更要透過自己的力量去關懷社會。他始終堅持著一個信念:「選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去報導」,正是這股努力與堅持,他總能吸引一大批追隨者。從事教育八年,他坦言影響多少算多少,「我會走到不能走為止。」堅毅的身軀宛如伴隨古蹟的最後一抹餘暉,吳智慶對這塊寶島的熱愛與推廣,永不停止。



 
延伸閱讀 

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國際原住民 關懷「原」來世界


%E5%9C%96%E7%89%871
首屆的國際原住民族影展,主題呈現南島民族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連結。陳佳欣/攝影
【記者陳佳欣/台北報導】「用不一樣的方式呈現議題,反而可以吸引更多人了解原住民的文化」,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國際事務科長鄒求強說,為了讓六月進行第九屆的「二○一○南島民族國際會議」受到矚目,因此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擴大進行,在南島民族國際會議前,舉辦首屆的國際原住民族影展,影展在台灣北、中、南和花東四地區進行影片播放。
從二○○九年起,開始舉辦探討不同議題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主要目的以交流合作,促進南島族群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建構緊密南島民族的網絡,提升南島文化的認知與尊重。以往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都是直接進行,沒有使用其他宣傳方式,在第九屆中,首次舉辦國際原住民族影展,以不同的形式吸引民眾認識不同國家的原住民,開啟興趣,讓南島民族國際會議的內容能得到關注。

首屆原住民國際影展的主題──影像,認同與海洋記憶,「用影片記錄原住民的影像是一種方式,讓更多人可藉著影片了解原住民的文化」鄒求強說「就算大家沒有親身與原住民相處,但是透過影片可以讓更多人認識他們。」他繼續解釋主題的內涵,「認同,是大家對自己的文化了解與認可,海洋則是代表南島語系的原住民,這些南太平洋島嶼國家的記憶都與海洋環境息息相關。」

影片類型除了闡述原住民族文化與傳統習俗的影片外,還有以傳說或神話故事為題材,紀錄原住民族重大搬遷異動的歷史事件,文化藝術和自然環境更是近年來的主軸。國內的影片共有二十二部,國外的參展片分別有澳洲、紐西蘭、菲律賓、巴西、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斐濟共和國共八部,不少影片曾獲殊榮獎項,像是紐西蘭「水的力量」和澳洲「賽森和黛利拉」。

「水的力量」,是二○○九年雪梨影展的開幕片,一對雙胞胎因為突如其來的事故,迫使兩人分開,讓其中一位雙胞胎的心靈跟行為極具破壞性,很多事情也失去控制,而附近的海岸卻成為關係修復的力量。
「賽森和黛利拉」,獲得二○一○年都柏林國際影展的最佳影片獎,片中描述一對青年男女居住在澳洲中部沙漠,因為兩人的都遭遇過不公平的對待,在一片混亂中,他們開始逃亡的旅程,這部片讓大眾對於澳洲當地的原住民生活,開始有更深層的關懷。

鄒求強解釋,南島語系的民族分布很廣,東至復活節島,西起馬達加斯加島,南達紐西蘭,北始台灣,彼此擁有共通的語言,透過國際化影片,更能打動民眾的好奇。「因為擴大形式,從年初就開始籌備了。」鄒求強說,邀約其他國家的原住民影片,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原住民所追求的生活是和平共處」鄒求強說,因應現在社會議題的趨勢,「返本與開新──台灣原住民族知識、文化創意與環境倫理」成為會議的討論主題,著重在自然資源保護,和當代教育與文化傳承上。
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中的演講者,除了國內的專家學者和參與原住民事務的工作者外,也邀請了斐濟、所羅門群島、紐西蘭、帛琉、澳洲等國的與會人,進行經驗與心得的交流。鄒求強說,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不侷限身分,只要對南島民族或是探討的主題有興趣,都可以報名參加,「從中不只是了解台灣的原住民,而是所有南島語系的民族。」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住民對大自然的生活是什麼?所以原住民常備受到誤解。」原住民電視台製作人之一的簡立易說,有這樣的影展,可以讓更多民眾看到多國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連接不同族群之間的情誼。


延伸閱讀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二○一○年國際原住民族影展

二○一○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百藝畫廊 新媒體藝術的展覽空間

【記者薛立/台北報導】百藝畫廊座落在臺北市中山區的巷弄內,是座有著洋式建築風格的白色雙層平房。而百藝畫廊不只是外觀獨特,有別於一般畫廊多以展出平面畫作為主,在百藝畫廊內主要都是展示當代裝置藝術作品,打破大眾對畫廊的既有印象。

百藝畫廊成立於二○○九年的一月,是由陳秀玉和范姜正明與其他兩位好朋友共同創立。其中,陳秀玉本身是個資深的藝術經理人,之前曾經擔任佳士得油畫部門主管;范姜正明則是在當代藝術圈相當知名的藝術創作者。

而為什麼會想成立百藝畫廊,擔任畫廊總經理的黃寶萍表示,畫廊的功能很簡單,就是一個經營藝術,或者說是經營藝術作品跟藝術家的空間;所以當你想要做這件事情,就需要一個空間,成立畫廊的原因也就這麼簡單。

「在辦展覽時,我們以新媒體藝術做為重要路線,或是展覽方向。」黃寶萍介紹百藝畫廊的時候說,因此像是開幕展「歡迎光臨」就是做與「光」有關係的展覽,讓「光」帶領觀者進入當代藝術創作中多元的面貌;而後來的「聲聲不息」的展覽中,所有的作品都是跟「聲音」有關,當時還邀請到林強到現場進行音樂結合影像的演出。百藝畫廊就是藉由做訂定不同的主題的展覽,來凸顯畫廊的特色與風格。

在經營的過程中是否有遇到甚麼困難?黃寶萍說:「我們雖然算是一個新的畫廊,才一年多,但是我們辦的展覽口碑都非常好,所以不管是參觀的人數或是各方面都沒有遇到甚麼困難。」另外她也補充,像是創辦人之一的陳秀玉在藝術圈已經很久,因此她經營畫廊經營的很成功,除了讓百藝畫廊的形象很好之外,實際的營運上,畫廊也有盈餘,因此還能利用盈餘去買更多的藝術品。
「不過做新媒體藝術的展覽會遇到一些問題」黃寶萍說,「雖然這些展覽的口碑很好,但是在市場的推動上目前相對比較難。」所以百藝畫廊也會舉辦藝術家的個展,或是展出平面作品;利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搭配,除了讓展覽更多元,同時也能支持藝術家、提倡新媒體藝術,另外也是就實際經營面上做平衡,找到畫廊生存的途徑,讓畫廊能走更遠。


延伸閱讀

GALLERY 100

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范姜明道

維基百科-當代藝術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了解自己 先體驗藝術治療

【劉又瑄/台北報導】曾經與輔大師生二十三人組成團隊前往印度的「垂死之家」做志工服務,幫病患更衣、擦藥、餵飯,體驗德雷莎修女的所作所為,也曾經帶著學生每週輪流到台北監獄為愛滋受刑人帶領團康活動,讓受刑人感受到社會關懷與溫暖,她就是現任輔大臨心系的陳美琴老師。

大學讀美術科系的陳美琴因為做作品或設計常要花較多的錢,因此她毅然決然走入另一條道路也是自己興趣的教育諮商,之後得到教育部全額獎學金,就前往美國念心理治療博士學位,在醫院實習期間接觸了藝術治療,她重新與原來的美術專業做結合。

藝術治療有分為一九四○年根據心理分析論所發展出來的藝術心理治療(art psychotherapy)以及一九五○年代所發展出來的藝術即治療(art as therapy)。前者在於鼓勵當事人自發性的創作進行分析,個案可能經由潛意識把創作表達到作品當中,治療師再從作品中用圖像的語言與個案進行溝通,聯想並幫助個案去解析。

而一九五○年代所發展出來的藝術即治療(art as therapy),這種強調創作即是治療的觀念,讓個案在創作作品的過程當中就抒發了情緒衝突並做了調和,達到了療癒的效果,藉此讓心中情感昇華,增加了自我認知與成長。藝術的表達過程就是一種治療的工具,幫助人可以發展潛能及內在的關係。

陳美琴說:「其實藝術治療不用很會畫畫,而是要願意去畫。」很多人會害怕自己美術細胞不夠好,技巧不夠純熟專業,但其實重要的是能夠願意去做自己心靈的表達,不在於要畫的很像或畫的好。

從將藝術治療帶入課程當中,陳美琴表示,她看到學生們在專注創作的過程感覺很棒,因為他們是在與自己相處,與自己內在對話,情緒能夠因此得到紓解。有時後學生上課之前感覺非常疲憊,但在上課後因為情緒有了抒發,似乎都輕鬆了許多,藝術治療是值得推廣的。




延伸閱讀

peopo公民新聞

生命力新聞在印度體驗生命的感動

台灣藝術治療協會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典藏融入教學 大家e起來!

【記者簡良娟/台北報導】「ICT 是什麼? I Love Computer Teacher !」,高雄中學圖書館主任劉嘉雄重新詮釋ICT, ICT原本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資訊、傳達、技術)三個字的縮寫,但在此次研習活動中,劉嘉雄以多年數位化授課的經驗,以及協助開發數位教材的歷程,賦予"ICT"另一種定義,他希望在課堂中活用資訊科技,讓學生受益,而不是成為一上課就讓學生打瞌睡的老師,當日後學生看到老師時,可以大聲說出I Love Computer Teacher(我愛英文老師),讓ICT變成師生互動良好的成功的象徵。

劉嘉雄認為現在的學生已經習慣使用電腦,坐在教室裡上課讓他們對課程興趣缺缺,但就因為如此,就更應該藉由網路的力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借力使力;借網路的力量,讓教育使力,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一味的認為網路是使學生功課退步的萬惡淵藪。」劉嘉雄說,隨著Web2.0開放性、合作導向式,和群體智慧的概念興起,促成數位學習的應用有的新的境界,現在已經不像從前單純的線上教學,而是走向線上和教室的結合,以往大家認為的線上教學,或許是學生完全在家使用電腦來學習,而這樣的方式很難確保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現在的線上教學,偏向以線上教學配合學校進度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利用網路再次學習、交作業、提出問題等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劉嘉雄也利用網路進行網路課後輔導,有一群學生因為進度跟不上,劉嘉雄為了要讓這學生對課業更有興趣,就利用網路,架設了一個網站,也設計了一些跟教學有關的遊戲,讓學生不再對這些科目有恐懼感,「記得我第一次實驗,用網路來幫進度比較落後的學生課後輔導,還設計了一些有趣的遊戲,成果非常不錯,這些學生的成績都進步了。」劉嘉雄說,網路就像一座博物館或圖書館,只要坐在電腦前動一動手指,就可以瀏覽、查詢所要的資訊,而學校教育就可以利用網路浩大的資源,去帶領學生去充實所需的知識,並且融入於各個科目中。


延伸閱讀
ET數位學園

數位學習與典藏計畫網站

數位典藏部落格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平抑房價 無殼蝸牛再發聲


崔媽媽基金會/提供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房價愈來愈高,一九八九年曾經夜宿忠孝東路抗議的無殼蝸牛聯盟在今年的三月及四月都紛紛走上街頭抗議的行動,希望政府能提出具體方案,來平抑房價,並幫助弱勢能房子住。無殼蝸牛聯盟發言人、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說,「目前鎖定的目標是房價最高的台北市及新北市,希望藍綠四組候選人能提出具體的政見」。

無殼蝸牛聯盟這次的主要訴求是「平抑房價、補助弱勢」,聯盟同時也反對政府提出在林口、淡海等地興建一坪十七萬的國宅,呂秉怡說,考量到交通、時間成本,住在淡海、林口的人房價加上長期的通勤費用,「其實跟在文山或內湖買房子差不多」。

呂秉怡表示,政府要解決的是中低收入戶的基本需求,而不是幫助民眾置產、投資,出售國宅只是協助民眾投資。而且持續出售國宅,政府沒有足夠的公共房屋及資源,另外,年輕人進入社會或成家,是最需要有房子的一群人,「為什麼年輕人要被趕到都市的邊緣?」不能享受到都市較好的醫療及教育。

呂秉怡提到,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有計算過,在台北買房子不一定比租有利,但是有土斯有財卻是現在社會的價值觀,民眾還是認為一生要買一間永遠可以居住的房子。最近他發現,有些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朋友,一個月要繳四、五萬的房貸,之前又因為金融風暴要面對隨時會失業的可能,不穩定的狀況還要負擔房貸,使競爭力更差,「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放在生活品質或兒女的教育上呢?」

無殼蝸牛聯盟從二十年前至今最大的改變,是將「住者有其屋」的訴求轉到「住者適其屋」,也就是不再強調民眾要擁有自己的房子,而希望政府能補貼租金或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呂秉怡說,過去民眾的就業、薪水方面都沒問題,現在因為社會所得兩極化,情況比二十年前更加險峻。而過去無殼蝸牛聯盟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但是現在只要提出政府必須對金融、財稅作出控管,就會被扣上打壓經濟發展的大帽子。」
要如何能改變民眾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讓民眾認為住宅不一定要自有,呂秉怡笑說:「這個難啊。」崔媽媽基金會近年一直在把「租屋是正常的」這個觀念傳遞出去,接受這個觀念的民眾有緩慢的增加,不過在短暫的時間內,是個很難挑戰的觀念。

呂秉怡認為,政府提出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與其補貼一個月一千兩百元的房貸補助,不如利用一些財稅措施來讓房價能夠下跌。不過,無殼蝸牛聯盟大方向贊同政府補助租金的部分,但是目前的方案一個月三千六百元的補助,對生活在都會的青年來說並不夠,應該要能因地制宜,加強補貼。另外,申請補助的大多是能掌握資訊的青年,其他弱勢者相對比較少。

住宅法從一九九九年在行政院擱置至今,呂秉怡希望立委能提出一個立委版的住宅法,他認為,如此行政院的住宅法會比較快到立法院,但也要看是否有足夠的政治壓力。住宅法的草案相對來說算進步,他希望「先求有,再求好」,至少能先有法律依據。

無殼蝸牛聯盟二十年前由崔媽媽基金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及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結盟,共同組成、運作,現在由前兩者為核心共同發聲,聯盟則有獨立的秘書處。呂秉怡說,因為系出同源、長期合作,兩個組織間有一定的默契、信任度,所以減少了很多溝通成本。

無殼蝸牛聯盟執行秘書林育如表示,目前抗議高房價的連署行動已有九百多人連署,在網路社群Facebook上的粉絲團也有一千四百多人加入。呂秉怡說,過去一號召就有人上街頭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近五年來輿論、公共議題的改變,媒介的不同,讓他們重新思索,應該如何促使運動的發展,無殼蝸牛聯盟也還在摸索跟嘗試。


延伸閱讀

無殼蝸牛聯盟Facebook


房貸壓力大 無殼蝸牛聯盟建議增加租金補貼

無住屋運動20年後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全民來認股 為白海豚安家


01
國光石化建地位於彰化縣與雲林縣交界的濁水溪口,
破壞白海豚的棲地。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記者鄧家齊/台北報導】國光石化開發案在彰化縣濁水溪口濕地填海造陸,讓地為白海豚的棲息地,開發案使牠們的生命受到威脅。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白海豚別名為媽祖魚),發起台灣首宗環境信託,以全民認股的方式,還白海豚一個家。

台灣生態學會專案秘書甘宸宜指出,白海豚生活在台灣西岸的淺水海域與河口,從台南縣將軍漁港到苗栗縣龍鳳漁港之間,生存條件必須在離岸三至五公里的近岸海域,水深最多二十五公尺的地方。國光石化輕油裂解廠在彰化縣濁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陸超過四千公頃的工業區,讓沙泥堆積在河口處,作為白海豚食糧的海洋生物,也會在該處消失,使白海豚失去了賴以為生的近岸地區。一旦填海造陸,海岸線也無法復原。

02
白海豚母子。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政府可以賣給財團,同樣可以賣給民間團體。」甘宸宜表示,信託以每股一百一十九元向政府購買,「一一九」是因為國光石化以每股一百元購買,為表示誠意價錢也要提高,另外也指出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已經情況很危急,需要救助。此信託先以二十公頃為目標,在國光石化其中一段買下,作為防線。以二O一O年六月作為信託的期限,也是由於國光石化向政府提出申請書,也是訂在六月。

03
環境信託希望買下國光石化計畫中一段(藍色),
以達到阻止計劃,信託分十個區域,每區域20萬股
(20萬平方公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甘宸宜說:「很多人誤以為這個環境信託是詐騙集團,認股就要立即付款。」她指出,現階段收集認股意願書,六月的時候統一告訴政府有多少人願意認購了,要買這塊地,再等政府審核,通過後才需要匯款。

甘宸宜強調,一萬個人一元的力量是大於一人一萬元的力量,這樣子環境信託才能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也是一條讓環境能夠永續經營的方法。所以這次的信託,每個人最多只可認購一萬股。

根據環境資源中心對環境信託的解釋,為透過一些方法和機制,使「環境」不只交由政府或私人所掌握,還可以交由民間組織來管理──將「環境」託付給值得信賴的民間組織。
至於台灣商業開發案為什麼都擠到海岸去,多與濕地重疊?甘宸宜則認為是海岸土地價格較低,取得土地相對容易。不過填海造地使沿海以捕魚為生的漁民,都失去工作,還沒創造就業機會,已經讓很多人失業了。

04
A排是台灣西岸的白海豚,B排是廈門九龍江口,
C排是香港珠江口。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台灣白海豚是珍貴稀有的,即使中國南海地區也有白海豚,甘宸宜說:「台灣白海豚在幼兒時間是灰色的,長大一點會變淡佈滿藍灰色斑點,成年後全身轉為粉紅色,但在背鮨上仍有明顯斑點,其他地區的白海豚,則沒有斑點。」她指出台灣白海豚與其他地區是有所不同,與中國對岸的族群也是分開,沒有交集的。在一九九二年以前,沒有人知道台灣有白海豚,以為是過境而已。

白海豚在台灣族群數量不到一百隻,於二OO八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鯨豚專家列為野生動物紅皮書的極危等級(CR,Critically Endangered),僅次於「絕種」,甘宸宜說:「即使是熊貓,也還沒到極危等級。」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提供


延伸閱讀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收復濕地、還我河口」搶救濁水溪口彰化海岸國際級重要濕地

推動國民信託 英國有海神 台灣盼望媽祖

白海豚的大小事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增溫在2°C以下 吐瓦魯免滅國


_1
吐瓦魯總理艾皮薩依.葉雷米亞(右)和印度博士范達娜
西娃Dr. Vandana Shiva(左)為環保發聲。鄧家齊/攝影
【記者鄧家齊/台北報導】吐瓦魯總理艾皮薩依.葉雷米亞(Mr. Apisai Lelemia)在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中指出,「如果溫度在升高攝氏二度,便是吐瓦魯末日的來臨!」他希望藉由亞太綠人大會來宣導其他的國家,把溫度上升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的範圍,才能讓小國生存下來。同時大會也倡導保護環境,建立綠色經濟。

第二屆亞太綠人在四月三十日至五月二日於天母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澳洲參議員鮑伯布朗(Bob Brown)主持,吐瓦魯總理艾皮薩依.葉雷米亞和印度博士范達娜西娃對環保議題進行演講,吸引現場超過四百名不同國籍的觀眾。

艾皮薩依.葉雷米亞指出,《哥本哈根協議書》的草案充滿了致命傷害,美國才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家,沒有盡地球公民的義務,「對於像是在南太平洋的吐瓦魯等小國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自然才是國家最重要的經濟!」范達娜西娃是享譽國際的環保運動者,她指出亞太綠人大會很關切喜馬拉雅山近年融冰漸多的問題,影響周邊國家水資源,使沿海地區容易造成颱風,以及河流乾枯,使農作物欠收,更是國家經濟的損失,印度在天災影響下,要付出三百億美元進行修復工程。

鮑伯布朗身為澳洲的參議員,他表示澳洲是繼美國後,作為溫室氣體排放量高的國家,卻對環境的保護,投入得很少,「如果不現在投入百分之一到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環境上,下一代將損失百分之六的國內生產總值。」同時他認為,只要利用可再生能源,便可讓經濟與自然同生,在大會上發送的竹碳杯,以及在場外提供 「微笑單車」,作為國內外與會者的代步工具,都是減碳與永續利用的好例子。


%E4%BA%9E%E5%A4%AA%E7%B6%A0%E4%BA%BA2
台北市政府營運的微笑單車,供會議期間國內外
與會者短程代步。鄧家齊/攝影
從聯合國的研究指出,畜牧業是最嚴重的污染排放產業,范達娜西娃則認為,只要畜牧業是以自然的方法飼養,便是對環境最友善的方式了,「牛隻不是一個問題,牠們是我們的朋友,牠們是吃草的。」若一個國家以發展單一產業為主,而且達到百分之四十,則污染比較大,她認為國家應該發展多樣性的產業結構,環境才能像食物鏈一樣自然循環,解決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我們也有生存的權利!」艾皮薩依.葉雷米亞說,吐瓦魯需要平台,向國際宣示《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協議書》是歐美體制下的產物,未必能滿足小國的需求。像是全球百分之十八到二十的木材來自濫伐,也許法律對我們幫助不大,但可以建立一個公平的碳交易市場,抵制濫伐。


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通過的決議,與台灣有關的如下

1.   訂定台北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條約,要求各國政府訂定明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和再生能源補助
鄧家齊/製表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呂耀中 農村地景的流變與不變


DSCF2430
主講人呂耀中。林依儒/攝影
【記者林依儒/台北報導】對於「農業再生條例」中,政府要花兩千億建設台灣四千多個農村,呂耀中在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的演講中表示,社區發展不能只有建設,「人」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

呂耀中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接觸到社區發展這塊領域是因為在撰寫論文時,投入了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的社區營造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是第八年。目前的他除了從事建築外,也是土溝社區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幫忙社區策劃、執行活動。建築手的身分讓他自嘲「我從事的就是破壞農村的工作。」

聯合國曾在西元一九五五年時在社區發展運動中提出了十大基本原則,而這十大原則中,就有五項提及了「居民」,因此在社區發展當中,居民才是重要的主角。但台灣在退出聯合國以後,少了世界糧農組織、兒童基金會、國際勞工局、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相關單位的經費補助,使得社區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呂耀中拿農村中的入口意象、彩繪、涼亭的流變來看農村地景的變遷。入口意象即是社區入口中常會擺設的大型立牌,材質可能為石柱或石碑,上頭寫著「歡迎光臨○○村」,如果是有名的觀光勝地,如苗栗大湖就會在上面寫著草莓的故鄉等等。而社區彩繪則常見於社區的牆壁上,早期的彩繪大部分為行動標語像是打擊共匪、反攻大陸,之後變為拒菸標語或是反毒標語。有些圍牆則是請小朋友在上面作畫,這在學校圍牆上偶爾可以看得到。而農村地區四處可見的中國式琉璃瓦片的涼亭也是一種農村意象。

呂耀中說「這些入口意象和彩繪,並不會使農村活起來。」水保局現在不蓋涼亭,現在蓋的一律是花棚架,他們希望蓋了之後會有植物覆蓋在上面,讓居民乘涼。但這些所謂用兩千億砸出來的硬體建設,真的可以使農村再生嗎?政府打算將農村建設為觀光區,要讓都市人去體驗農村。但呂耀中說:「農田不需要改造,大片的農田是需要人去直接感受的。」
社區發展是要居民透過自己的力量,與專家學者及建築師互相溝通理念,自行參與的社區建造活動。呂耀中說「政策綁架了社區人民的想法,建設出來的都不是我們要的。而且社區不喜歡政治人物對於『建設』的邀功心態。 」

呂耀中所致力參與的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社區裡的建設像是彩繪圍牆、路邊的雕刻,都是村民與藝術家討論、參與下的成果。他們透過建置公共空間,把村裡的人找出來。透過所有的村民,協力將廢棄的小豬舍改建成小Pub,舉辦屬於社區人民的派對活動。令呂耀中印象深刻的,是在結婚派對中,阿嬤因為孫子的一個吻所流下的感動淚水。
在土溝社區辦的藝術踩街活動中,強調的主要角色也是「村民」,而不是遶境的神明。沒有計畫經費補助,就沒有長官致詞。呂耀中說:「那時候我們希望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參與,沒想到永安國小的賴校長帶著全體學生一起參加。」而這場踩街活動即使沒有海報宣傳,反應卻相當熱烈。

「我們持續營造的是,阿伯阿嬤們的笑容。」讓居民愛自己的社區,這就是呂耀中說的,營造不是建設,是一種生活的凝聚。農村需要打造的是優雅的生活,不是觀光區。讓居民變成主角,創造一個居民的舞台。


延伸閱讀

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

土溝藝術踩街-小地方新聞網

美麗農村togo土溝的文化學堂 - blog

社區發展

農村再生條例專題-小地方新聞網

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認識、理解、對話 「藝」起改變社區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有人說過,最精采的藝術創作就是改變社會的過程。」四月廿二日在世新大學的講座中,詩人、作詞人鍾永豐說。二○○八年鍾永豐在任嘉義縣政府文化處長時,曾舉辦讓藝術家進入社區的長期活動。透過他親身的參與,來協助社區的營造,他認為,藝術品不一定是要有實質作品的產出,而可以是一個改變社區的歷程。
過去有人在一九九九年的鹿港之心活動,也是請藝術家進入社區,鍾永豐表示,那次台北的藝術家被居民羞辱的趕出來,居民也覺得被羞辱,因為藝術家不知道在社區運動中扮演什麼角色,「甚至在媽祖頭上畫錢」。這樣有意的讓藝術家進入社區,但一些環節沒有處理好,導致雙方都覺得被羞辱。

鍾永豐在嘉義縣的茶村舉辦茶會環境藝術行動的活動,試圖讓藝術家進入社區,在茶村的工作坊進行藝術創作,希望能再生產都市的文化及美學。例如鼓勵茶農把當地的花布、草蓆,加上一些茶枝,就可以做成茶蓆,不用到都市買,讓茶商或要買茶的人坐下來談。

甚至有人用裁縫機做成茶蓆的一部分,鍾永豐鼓勵他們把家裡具有記憶象徵的東西搬出來,讓農民開始理解新的價值,雖然有些不符合現代化價值,例如擺鋤頭在茶蓆旁來講述他們的農業史、生活史,茶蓆就是個連結的媒介。鍾永豐強調:「讓茶農知道消費者看茶的方式,直接對話。」

鍾永豐說,藝術家進入社區必須有在地組織者做好評估,思考組織遇到的困境,而組織工作者也要協助藝術家認識、分析運動的地點。他表示,當時他要求安排藝術家的生活、吃、住,而且讓他們認識社區的發展過程,研究進入社區的必要性跟可能性,否則藝術創作可能只是藝術家個人的創作產出,居民不會買帳。

透過藝術家與居民的相互認識、對話的過程,相互理解,鍾永豐表示,這會產生永遠無法想像的效果,這樣的過程比藝術家做什麼東西還重要,也才能確定社區的主體性。他強調,挑選組織者跟藝術家非常重要,並且要經過不斷的相互提問。

鍾永豐是高雄縣美濃人,大學畢業後回到故鄉發揚客家文化,投入環保運動、社會運動,並且曾加入反水庫的抗爭,籌組美濃愛鄉協進會,來關心家鄉的農業、文化等,協助社區的發展,還為了幫助外籍配偶,到印尼當地去考察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說:「鍾永豐非常適合來講農村美學的主題。」


延伸閱讀

2008環境藝術行動部落格

鹿港歷史之心相關新聞

鹿港歷史之心相關評論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流浪動物收容所 環境要改善










從生命到垃圾 from stupidsmile on Vimeo
動物收容所影片。社團法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記者鄧家齊/台北報導】全台三百二十六個縣市鄉鎮的收容留置所,流浪動物由清潔隊安置,經過七天後沒人領養,根據動物保育法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七款,動物留置於收容所超過七天的,收容所可以將動物安樂死。動物在這七天,生不如死,收容所宛如牠們的煉獄。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向農委會爭取,把七天的安置期改為十二天,讓動物有更多的時間找到另外一位主人。劉盈如表示,收容所往往都地處偏僻,條件惡劣,加上安樂死的作業,大家都很忌諱,特別是台灣人對死的觀念較保守,所以安樂死都在私底下進行,但是過程究竟仁不仁道,很少人會去注意。她認為無論是七天還是十二天,收容所的環境,還是要在源頭根治。

「收容所環境,慘不忍睹!」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研究員劉盈如說,在過去三年,在有限的經費與人力下,跑遍全台的收容所,沒有獲得照顧,看到狗卡在鐡籠的隙縫中,不能活動,導致腳都變形,或是籠內的食物不足,無水可喝。

結育對流浪犬就是好的嗎?很多保育團體和愛心人士在做TNR,Trap為捕捉,Neuter為結紮,Release為放回去,劉盈如認為TNR可以分成兩方面來看。一是減量,二是從買賣業或飼養主遺棄的家犬,也就是流浪犬的主要來源。
減量的部分,劉盈如說,經過研究發現,TNR要全面性地做,而且要短時間,在區域上像縣市,要達到百分之七十的數量,才能達到減量的效果,如果是零星地做TNR,減量就會趕不上繁殖的速度。但她強調,並沒有否定TNR,只是要政府、社區志工、保育等團體都達到共識,實行才有幫助。

「沒有結紮的流浪犬,會造成無盡後代的流浪犬產生。」劉盈如說,流浪犬另一個部分是家犬,飼主在遺棄牠們之前,沒有先替牠們做結紮,就會導致相同的結果。幫助家犬做絕育手術是非常重要,「至少被丟棄的時候,讓苦難就留在牠這一代,不要延續到後代。」

劉盈如認為動物福利的觀點是愛心人士所忽略的部分,他們以為拼命地抓,拼命地為流浪犬結紮,又放回去,是對牠們好,卻沒有後續追蹤,沒有照顧到流浪犬結紮後的休息和恢復,可能導致動物受傷。

同時就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既然沒有那麼多的流浪犬被抓到收容所,收容所的環境因為空間相對比較大,配合政策面的改善,引進醫療,這些細緻化的處理,讓流浪犬順利地改由其他飼主照顧,劉盈如說:「否則收容所只是過渡七天就安樂死,無法發揮收容所保護動物的功能。」

「晶片的植入對於尋回失犬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清潔隊或收容所對掃瞄晶片,就顯得不那麼熱心了。」劉盈如表示,晶片掃瞄要在很近的距離才可以,每隻狗的性情也不同,這是一件必須先了解狗兒的習性才能去做的事情。
收容所的人往往只是提供食物給動物,實際上並不了解動物的習性,掃瞄晶片可能只是揮一下,或是根本沒有掃,甚至晶片因為老舊所以掃瞄不到的狀況,使得很多動物明明有晶片,卻因此找不到主人,而聯絡主人的時候,劉盈如發現,大部分的主人都很焦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狗被帶到收容所去,或收容所的地點在哪裡。

劉盈如說:「桃園的收容所現在有接受過訓練的義工在幫忙,他們比較了解動物的特性,而且接受過訓練。」晶片的掃瞄要在近距離慢慢地掃,使動物不會逃走,她曾經掃到二到七枚是收容所沒有掃到的晶片,起碼救了二到七隻狗。

同時劉盈如表示,收容所的位置應該要公開,如何搭公車前往或者有專車接駁,「收容所的資料,還有動物的資訊要公開,才能發揮它很好的認養的的作用,動物才不會死的冤枉!」


延伸閱讀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傳承民俗 瑞田國小跳鼓陣


00
瑞田國小跳鼓陣。瑞田國小/提供
【記者王彥章/南投報導】在哨子與鑼鼓的聲音中,南投縣瑞田國小的鑼鼓隊展開隊形,蹦蹦跳跳地展現平時練習的成果。鑼鼓隊教練黃翡卿說,這對小朋友來說是很特別的回憶,畢竟從事鼓藝鼓陣的小學在台灣並不常見。

南投縣瑞田國小在九二一震災之後,在國際獅子會的協助下重建,之後決定發展鼓藝鼓陣,到現在已經發展六到七年了,黃翡卿說,會決定發展鼓藝鼓陣的原因是社區裡面有人跳鼓陣,也會來學校教。「對我們來說,這是民俗文化的傳承,也是團結社區的方式,許多家長贊成學童參與,也會來幫忙照顧孩童。」

黃翡卿說,透過特色學校發展向政府申請經費,雖然只有器具以及教練費用,但是其他出外的費用則是學生自行負擔。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家長、學童願意參與這項活動。每年我們參加的比賽大約兩次,但是常常接到邀請,去縣政府舉辦的活動負責開場表演。

不過,學習鼓陣的學童幾乎沒有辦法在國小畢業之後繼續學習。黃翡卿說,跳鼓陣是團體運動,並沒有辦法個人表演,也就沒有辦法透過甄試加分的管道表演鼓陣。國中、高中雖然有體育班,不過沒有鼓陣的項目,只要高中沒有這個項目,國中就不可能成立這個項目的,也就是說,學童在國小畢業之後,可能就沒有機會繼續學習鼓陣了。

瑞田國小鼓陣有兩支隊伍,每隊八人,。以四年級以上的學童為主。但是瑞田國小全校只有六十一人,也就是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都參與跳鼓陣。黃翡卿說,因為練習時間都很零碎,只能利用十分鐘的下課時間,加上般器材的時間,只夠兩到三個人練習,必須每部份分開練習,最後再結合起來。

瑞田國小跳鼓陣的影片。瑞田國小/提供


延伸閱讀

鼓陣的由來1

鼓陣的由來2

廟會鼓陣影片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菁山農場 27年的芽菜好手


2
精力湯、芽菜拼盤、芽菜吐司、芽菜捲。
林依儒/攝影
【記者林依儒/台北報導】芽菜媽媽李美萱說「芽菜料理很多元,像是精力湯、涼拌菜等生食,也能炒成熟食。每種芽菜所適合的料理方式都不太一樣,以適當方式料理,可以為自己健康加分。」
位於陽明山平等里的菁山農場,於西元一九八三年由葉銘義和李美萱成立,專門種植各種室內有機芽菜。「那時候台灣對於生機飲食還沒有什麼概念,幾乎沒人在種這個。」李美萱說成立農場後,她在一九八四年時就到建國市場擺芽菜攤直到現在。

種植有機芽菜的動機,其實跟芽菜媽媽李美萱的身體有些關係。「從小皮膚過敏,身上常常會起一粒粒的小紅疹,出外用餐一定要準備自己的便當和水。很不方便。」後來有人建議她喝小麥草汁,每天喝一杯對她的身體改善相當大。


3
有機芽菜拼盤。林依儒/攝影
由於身旁友人也發覺芽菜的好,所以拜託李美萱代為種植,就這樣礙於人情壓力種植了一年。每天見到太太苦心種植的葉銘義先生,也就放棄原本的業務工作。葉銘義那時跟太太說「乾脆找塊地專心種植,便能把芽菜分享給更多人。」


6
自助芽菜培養皿。林依儒/攝影
當時選擇陽明山作為農場,是因為無污染的水質及環境。水質方面由行政院農委會檢驗過的PH值七點四的山泉水栽種有機芽菜,並通過中華有機協會認證可於室內生產生機食品的農場。而長達二十七年的栽種技術,栽種全程絕無施放任何生長劑。



5
棚架上的芽菜。林依儒/攝影

當天早上,芽菜媽媽親自做出三道簡易的芽菜料理,第一道是人人都能夠用果汁機打成的精力湯。第二道為芽菜吐司,可挑喜歡的芽菜加上荷包蛋、燻雞肉就可完成。第三道則是美味的芽菜捲,用老麥麵皮包進多種芽菜,淋上芝麻醬捲成條狀,最後再依食用習慣切成小段即可。上面三道都是比較簡易上手的芽菜料理,芽菜也可做成熟食,像是芽菜牛肉焗飯、芽菜味增湯、芽菜地瓜球、芽菜排骨粥…等。



















延伸閱讀

菁山農場

菁山農場-農業易遊網

菁山農場-精靈嬉遊記部落格

認識芽菜-歐陽英樂活生機網

自製捕蚊罐 躍上國際舞台

DSC02733
以「環保捕蠅罐」贏得全國科展冠軍的三位
小朋友,由左而右分別陳穎涵、郭家安、
沈奕均。徐佳璋/提供
【記者巫亦桓/台北報導】「就連Discovery頻道,都來採訪我們,這對於自然老師來說,是一項殊榮」北市永安國小自然科老師徐佳璋說,北市永安國小的科展作品「環保捕蚊罐」受到Discovery頻道注意,特別來到台灣拍攝,這一項作品在國內,早已造成許多話題,許多廠商也找徐佳璋要合作,想要以「環保捕蚊罐」為基礎改良原本設計,然後大量生產。
捕蚊罐最主要是利用,發酵過後的糖水產生出二氧化碳,蚊子感應到二氧化碳就會被吸引過來,由於瓶身較高,所以當蚊子受到二氧化碳吸引,飛進去的時候也較不意出來,蚊子再靠近水面就會掉入糖水中,無法掙扎最後死亡。
當初會想做這個實驗,是小朋友的想法,郭家安看到有人說,肥皂水可以驅逐蚊子,所以跟其他兩位朋友陳穎涵、沈奕均,加上徐佳璋的幫忙,他們開始研究這個謠言是否正確,一路從校內競賽到全國比賽,最後贏得全國冠軍,郭家安說:「最有趣的事情是,大家捕捉到蚊子之後,一起數蚊子有多少隻。」

DSCF0214
小朋友數著,罐中的蚊子到底有幾隻。徐佳璋/提供
這整個實驗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徐佳璋說,由於校內科展是給學生腦力激盪,讓他們發揮創意,所以我們第一階段以實驗為主,來看看哪個可以吸引到蚊子,結果發現如果有二氧化碳的存在,蚊子就會過來。之後的階段可以看到許多三位小朋友的創意,像是利用蜂蜜的甜度看會不會吸引蚊子,在一次次的試驗之下,他們終於完成「環保捕蚊罐」。

在試驗的時候,他們也發現其實這個捕蚊罐,對家蚊最有效果,只要是在大廈停車場裡面繁殖的蚊子,都很有效,平常的斑蚊效果沒有這麼強,徐佳璋說:「我們也是非常幸運,如果不是在停車場做這個實驗,也不會成功,而且這三位小朋友的積極,才讓這個科展這麼成功。」

校方在科展得獎之後,也在學校成立了「滅蚊小尖兵」,由許多小朋友製作捕蚊罐,放在校園內外,還會跟周邊的居民宣導,讓他們也可以自己動手做。



D.I.Y自製捕蚊罐。巫亦桓/攝影

延伸閱讀

地下家蚊

蚊子跟二氧化碳的關係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博客思聽 讓您用耳朵「聽」知識


%E6%AD%A3%E5%BC%8F2
博客思聽辦公室一隅,擺放著許多商管類書籍。
王亭云/攝影
【記者王亭云/台北報導】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及書籍出版的資訊量驚人,常常得花大量的時間搜尋、篩選,才能獲得需要的資訊。為了讓人們在浩瀚的資訊海裡找到自己要的資訊,「博客思聽中文書摘」鎖定上班族為主要市場,發展出用三十分鐘「聽」一本書的方式,利用零碎時間來吸收知識。

「博客思聽」希望讓上班族花較少的時間先聽書摘,接受書籍的主要概念後,如果他們有興趣或者認為與工作高度相關,再花時間去閱讀這本書,「我們就是扮演著『書的秘書』這個角色。」總經理曹令東認真地說。

因為看到上班族一方面因為工作競爭激烈,得提升自己工作相關的能力及國際觀;另一方面,卻又因為他們普遍缺乏時間去吸收有用的知識。因此,「上班族會需要有人幫他們唸書」曹令東說,「我們選擇的大多是商管方面的書,且多為翻譯書籍。」總經理曹令東說,讓上班族可以從中獲取國內外重要的新知,對提升自己的能力有所幫助。

當初會選擇做「有聲書摘」,是因為「書比較沒有時效性的問題」曹令東說,相較於網路資訊品質參差不齊、雜誌的時效性,「有的書二十年了,還像新的一樣。」另外,他也發現「現代人很難找到連續性的時間去閱讀」,像他之前常往返於台灣與北京之間,「一本書放在行李箱放了一年,還沒看到一半」他苦笑地說,為了利用不用眼睛的零碎時間來吸收知識,於是「有聲」的概念就產生了。
要做「書摘」並不困難,但是要做「博客思聽有聲書摘」卻不簡單,「作者常常被我們退稿」曹令東不好意思地說。負責書摘的合約作者得把每本書最重要的精華概念,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我們不做原文引述,也不做與之前相同概念的內容」,他解釋著,就算是做大師的書籍,也會捨棄之前已談過的概念,「因為人們有興趣的是,這本書說了什麼與之前、與別人不同的內容」他說。

%E6%AD%A3%E5%BC%8F1
博客思聽總經理曹令東。王亭云/攝影
此外,「有聲書摘」必須口語化讓人們容易吸收,因為「一般人假如文字及閱讀能力有大學程度,聽力能力卻只有高中」曹令東補充,而且常常一本書動輒十幾萬字,怎麼把這麼多內容摘取精華製作出三十分鐘的有聲內容,「真得很難!」他說。

「四年前要做數位內容,是很大的冒險。」曹令東回憶著,除了當時市場不成熟外,加上數位內容是無形的資產,沒有實質的財產可以說服別人,因此「博客思聽」在一開始時,募資上遇過困難。當他們尋找合作書商時,「書商會覺得如果讀者聽了書摘,就不會去買書了」他說,所以他們得花長時間與他們溝通,讓他們知道「彼此是互惠的關係」。

曹令東也說道,其實現在天下文化出版社跟他們合作也是經過多次的溝通。他相信經由「博客思聽」的書摘,把書的重點發揮出來,反而會激起買書的慾望,「找不到一本書,在我們做了書摘後賣不好的!」他說,此外,他也希望未來在書摘的書籍種類上能夠向外延伸,不再只局限於商管類。
目前「博客思聽有聲書摘」提供的服務,只要加入會員就可免費下載聲音檔,為了因應科技趨勢,「我們將會加強手機下載聲音檔這個功能。」曹令東說,未來也不排除對使用者小額收費。而他們主要的收入除了廣告外,還有聲音版權轉賣,像是與電子書和電信公司合作;以及對許多企業提供員工教育訓練的服務。

「未來是需要內容的時代。」曹令東說,就像有人反應說「有聲內容」是他們在買了電子書後想要的,因為科技,有聲的市場越來越受到重視。堅持不超過人吸收資訊的上限,「一星期最多出兩本書的書摘」他說,因此得精選出值得做書摘的書籍,「就像書籍的排行榜,標示出每年必看的書」,未來他希望讓「博客思聽」精選的書籍成為人們買書的參考。

如今在任何搜尋引擎上打上「有聲書摘」,映入眼簾的第一筆資訊都是「博客思聽有聲書摘」,其實,第一名的書摘在心中。」曹令東感性地表示,雖然每次盡力做到最好,但是總在完成之後才知道哪裡可以更好。雖然「博客思聽」在台灣做書摘,但事實上是站在全球華人的角度,就像它的LOGO橘色氣球的圖案一樣,「我們希望能夠成為華文世界上升的力量!」


延伸閱讀

博客思聽中文有聲書摘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教育向下紮根 集郵教室開課

【記者張曼懿/台北報導】蒐集郵票是一種怡情養性的嗜好,也是一種修養身心的興趣。但是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蒐集郵票可以帶給孩子們什麼樣的益處?集郵年資已經六十年以上的王忠振,對於集郵教學的推廣也超過了卅年,他說:「集郵除了怡情、益智、儲才、會友,還可以讓孩子有個目標。」

近年來,王忠振致力於推廣集郵,並與台北市郵政協會向中華郵政提議,將「集郵」向下紮根,在全國一百五十個國小推行「集郵教室」。集郵教室推廣的辦法為選出一個班級,進行蒐集郵票、整理郵票、欣賞郵票的教學。

「一個班三十個學生,只要有一、二個能培養出集郵興趣,就可能開花結果。」王忠振認為,培養孩子靜下來學集郵不是這麼的容易,但是只要有耐心、盡力付出,培養出幾個真的愛集郵的孩子,就可以讓這個好的興趣流傳下去。

集郵風行的時候,全台灣的學校都有集郵社。王忠振回憶,當初他參與了許多集郵社、筆友社。但是近幾年來,每學期定期舉辦活動的只剩下台大的集郵筆友社。這讓王忠振更加深刻的體驗到,要將這個有意義的興趣延續下去的重要性,而「集郵教室」正是一個推廣集郵的好管道。
「集郵的孩子不會變壞。」王忠振說,這就是推廣孩子們集郵的原動力。集郵可以是一種興趣,也是一種健康的活動。大部分的興趣活動,都會有少許性別、年齡及時間、地點的限制,但集郵是一個沒有限制的興趣活動。

王忠振推廣集郵教室還有一個獨特的理念:「不要花錢集郵。」他不希望孩子因為要蒐集郵票,而跟父母吵著要花錢買。但是不花錢要怎麼蒐集郵票呢?王忠振將自己蒐集多出來的郵票送同學當獎品。因為收藏中有很多重複的郵票,乾脆就拿來推廣孩子的集郵。
集郵不僅僅是興趣,現在王忠振也讓孩子有個目標。他推廣的集郵教室裡,學生只要能夠考到滿分,他就贈送一枚郵票,考五個滿分就送一版郵票。王忠振對於送郵票絕對不吝嗇。他說,能夠經由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在培養興趣的同時,也立下學習上的目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因為常常贈送學生郵票,也讓王忠振有個記憶深刻的小故事。有一次,他帶著全家人去吃飯,發現有個奶奶帶著孫女吃飯,卻一直看著他。後來,奶奶鼓起勇氣的走向他,並感謝他對於孫女的集郵教學;奶奶說,孫女一直很興奮的告訴她:「那邊就是送他郵票的王爺爺,她好喜歡王爺爺。」王忠振笑著回憶,很開心能夠再學校以外的地方遇見學生,也看到集郵的推廣成效。
王忠振目前擔任台北市三個國小的集郵教室老師,分別為雙園、河堤、螢橋國小。其中,河堤國小的推行辦法是比較特別的,從中、高年級挑一個班教學,並每學期更換班級。河堤國小訓育組長張玉捐說,因為太多學生都希望上集郵教室,所以採用了這樣的方式,希望推廣集郵活動給更多學生。


延伸閱讀

河堤國小集郵教室

中華郵政

郵政博物館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新世代溝通數位平台NPUI


【影片】測試者唐爺爺使用NPUI之情形。

【記者魏嘉韋/台北報導】NPUI系統目前正在開啟新功能,例如:與手機介面能相容等。目前也尚未決定是否上市。資訊時代的來臨,讓現代人事事仰賴電腦,不論是聊天還是看相片,但是否有觀察過家中的銀髮族,對於操作電腦感到害怕,為了解決這樣的兩代藩籬,台大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以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的唐玄輝老師,合力研發了NPUI(Non-PC User Interface) 。

Non-PC User Interface意思為「非PC使用者的溝通介面」 ,這套系統是為了不使用電腦的族群設計,讓他們能和有電腦使用習慣的族群溝通。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教授唐玄輝說:在過去4年研究銀髮族時,發現銀髮族的最喜歡的事情,是和兒孫聊天,NPUI 就達到這樣的功能,讓每位使用者都能以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傳達情感。

延伸閱讀

NPUI INTERNAL REVIEW

NPUI介紹﹝動畫版﹞

故事性與人文關懷 導演對影像教育的期待


01
獨立製片導演鄭文堂,在工作室與《眼淚》的電影
海報合影。張曼懿/攝影
【記者張曼懿/台北報導】「我希望這拍出來是有用的,能夠有它的影響力。」拍攝多部教育題材紀錄片的獨立製片導演鄭文堂,對於教育紀錄片有一定的堅持。「我對拍片現在有潔癖。」鄭文堂打趣的說,現在已經不再為接案而接案,但教育題材是自己喜歡的,又能夠發揮其影響力,是「值得」拍的紀錄片。
二○○八年與SONY公司、二○○九與商業周刊合作拍攝了「校園農夫記事」、「我的學校像迪士尼」兩部教育題材的紀錄片,鄭文堂希望更多人看到並且重視教育,尤其能夠花時間培育孩子土地關懷的能力。「不只SONY,不管任何企業投入教育這塊,都是值得的。」

為什麼會拍校園農夫記事?鄭文堂說,當了孩子拍片的評審,也指導過孩子要怎麼拍片。因為和孩子相處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常常會丟出一些東西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卻激發出不同的火花。」一邊拍攝紀錄片,一邊指導孩子的拍攝技巧,鄭文堂從孩子身上看到的,不僅是當初自己對攝影的熱愛,也是一個傳承的象徵。

拍攝一系列紀錄片,鄭文堂在拍攝的同時,也和孩子討論出許多不同的拍攝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鄭文堂常常將複雜的拍攝方式試圖講解給孩子們聽,但是多半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鄭文堂笑著說:「他們十個有一個大約懂,我就滿足了。」
拍片過程中,鄭文堂忘不了的是與孩子建立的革命情感。曾經有個孩子,一直躲避他的鏡頭,顯得非常不自然。但是當他們慢慢的相處,怕鏡頭的孩子後來反而最常坐在鄭文堂腿上,一起分享剛剛拍攝的畫面。「這種感情很不可思議,但是我知道他給我的是一種信任。」鄭文堂說,跟孩子的互動,是很大的收穫。
鄭文堂拍片時,不僅享受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也紀錄新時代的孩子,用影像敘事而非文字敘事的能力。他說:「現在孩子對影像的操控力與敏感度強很多。」對影像理解的速度也很快,看得影像比過去超出太多,甚至多到讓人嚇一跳。他認為,要怎麼樣去抓到想要表達的情感,反而是希望孩子們學的。
鄭文堂對於影像的教育有兩個看法,分別是培育孩子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及人文關懷的培養。「技術上應該強調說故事的能力,這是學校要幫忙的。」希望培養孩子用影像敘述故事,加上人文的關懷。「讓小孩知道,一個人對土地的關懷,可以作到什麼程度?」 對土地的熱愛,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他希望自己可以身體力行讓孩子知道,人文關懷的重要。


延伸閱讀
台灣電影筆記 人物特寫 導演鄭文堂

《SONY校園農夫記事》 部落格

商業周刊 百大特色小學紀實片 《我的學校像迪士尼》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阿朗茶 沏出部落的原香


DSC00015
韋薇修女大力推廣阿朗茶。底淑瑀/攝影
【記者底淑瑀/台北報導】二○○○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讓南投的好山好水一夕之間全走了樣。大量的援助湧入災區,但兩年後,幾乎所有的志工都退出重建,唯有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仍長駐南投,默默耕耘至今。十年的歲月,不只是替部落原住民募集資金,更教他們如何自力更生,協助仁愛鄉原住民開發出「阿朗茶」品牌。結合公平貿易概念,讓茶農不受中盤商剝削,獲得合理的收入。

「我還記得那時候他們問我『修女,你們會在這裡待多久?』很尖銳,但卻很實際。」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的主任韋薇修女說,許多服務隊或是研究團隊,常常待不到兩年便離開。她談到當時在部落的原住民,即便有政府與志工賑災,卻不是長遠的計畫。「我說:『放心,要離開也會讓你們穩定運轉。』」韋薇不斷強調,除了要有更多保障,唯有給原住民能夠生活的「釣竿」,培養職業技能,才能自給自足。


韋薇不諱言的說:「要在漢人體系主導上爭取工作,對原住民來說相當困難。」茶農受中盤商剝削欺侮,已不是新鮮事;而南投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地牛翻身後,全成了農田毀壞、道路坍方的窮山惡水。儘管如此,由韋薇所主導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在輔導仁愛鄉的部落茶產業,與提供原住民就業服務上,仍投入相當大的心力。

為求能長期推動部落產業,韋薇選擇在既有的條件下,繼續扶植部落做更完善的發展。前五年,持續就業服務,並為部落產業提供人力培訓。後五年,韋薇開始產業內組織的運作。以能力低、販售管道少,產品急需提升的農戶為主要輔導對象,逐步發展部落茶產業。

原本對產業經營完全陌生的韋薇,開始研究起茶葉。即使在各茶行不恥下問,但最初可是處處碰了軟釘子。「我才知道,原來茶葉是秘密。」韋薇說,幸虧有紫藤廬的老闆幫助,讓她了解,精緻、有機,是台灣茶葉的發展走向。韋薇說,一般茶商經營的茶園,因是便宜的租用地,再怎麼噴灑農藥,也無關痛癢;「但對原住民而言,土地,就是他們的根。」體會出有機的概念,許多部落茶農因此願意參與計畫。

DSC00019
阿朗茶連包裝都有「原」味。底淑瑀/攝影
組織從每週開會訂定階段目標,確立團體的規範達到約束力開始,韋薇以溝通、保護環境、生產價錢合理化,三大要素來運作團隊;還積極安排茶農前往有機茶園作觀摩學習。但沒想到,參訪當天,只有一位茶農出現,甚至還不是參與計畫的農戶。後來才知道「其實他們都很害怕。」因有機的成本較一般慣性農作來得高,茶農也怕不符合市場要求。經過再三溝通、組織成員的檢討,計畫才重新開展。

技術和資本,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新事社服不但申請聯合勸募協會的經費補助,還找來農委會的專家教導;工作人員也帶著茶農們前往茶改場重新學習製茶。韋薇笑著說,茶農大部份是阿公阿嬤,學過還是常會忘記,「最後連工作人員都一起下去幫忙。」

茶葉的品質穩定,就能站穩腳步。但要如何讓社會更了解原住民的困境,並讓社會大眾有更多的管道直接幫助原住民的生活?在團隊運行了一年半後,韋薇體認到,一定要發展出屬於部落自己的品牌。經過一番腦力激盪,「阿朗茶」這品牌名稱,拍板定案。

阿朗茶在產品包裝設計上,每一處都有意涵。韋薇帶著驕傲的笑容,拿出阿朗茶介紹。「阿朗」是賽德克族語,有「部落」的含意,木製的提把取材自山區的樹枝。外包裝採用鮮豔的紅為主色,象徵著鮮血與活力。以幾何式的線條,展現原住民的樸拙風格。每一盒阿朗茶,都是茶農親自參與包裝、加工而成。

除了在台灣讓阿朗茶被看見,韋薇也努力推動阿朗茶通過日本MOA國際協會(Mokichi Okad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的自然農法有機認證,走向國際。在加強部落產業體質的同時,也建立銷售通路。「喜娃鋪子」就是由新事社服所成立的原住民商品行銷平台,並具有各項原民生態旅遊資訊。
「阿朗茶賣得好,才有希望。」儘管辛苦,但韋薇仍期待,這樣的經驗能分享到其他部落,幫助部落產業的發展與原住民的生存。


影片由新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


延伸閱讀

氤氳。阿朗茶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 地圖日記

喜娃原住民網

從照片中看見新移民在台灣


%E8%A4%87%E8%A3%BD+-%E5%B1%95%E5%A0%B41-a
行李以及輸送帶。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提供
【記者詹文喬/桃園報導】「展覽區牆壁上畫的是行李以及輸送帶,以及一枚由海關人員所蓋的出入境印章。」負責現場導覽的藝術管理研究所學生許璧虹說。「移動的世界 - 新移民在台灣」是元智大學第十屆社區藝術節在三月十日至三月卅一日的其中一場展覽。透過汪英達、陳少維、許斌、蔡崇隆等社會觀察者的影像記錄,呈現新移民在台灣的生活。


04
移動的世界。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提供
桃園縣中壢市與觀音鄉都設有工業區,對外籍勞工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就業市場,這使得桃園縣成為全台灣最大的移民工匯聚之縣。「中壢火車站附近就有很多移民工,學生也有去那邊做宣傳,看看勞工是否對於自身議題感到興趣。」藝術管理研究所教授謝慧中說。

%E8%A4%87%E8%A3%BD+-IMG_1003
汪英達拍攝二oo九年的移工大遊行之「還沒休假」。
詹文喬/攝影








為了抗議政府沒有立法讓外籍家庭幫傭享有休假,許璧虹說,台灣移工聯盟在二oo七年發動「我要休假」大遊行,但是這個訴求依舊沒有達成,台灣移工聯盟於是在二oo九年展開另一波「還沒休假」大遊行,從台北火車站一路走到勞委會,這起事件就被勞工組織工作者汪英達的鏡頭紀錄下來。

%E8%A4%87%E8%A3%BD+-IMG_1001
汪英達拍攝滿地的拖鞋,抗議政府漠視外傭
的休假權。詹文喬/攝影



















許璧虹還說,由於勞委會一直沒有在外籍僱傭休假權益的問題上給個明確答案,使得台灣移工聯盟認為政府在這方面拖延很久,於是就在抗議現場的地上擺了許多的拖鞋,表達對政府的不滿。

在勞基法的保障下,外籍勞工至少每個禮拜還可以享有一天的休假,「但是外籍家庭看護工卻沒有這種權利。」謝慧中說。

%E8%A4%87%E8%A3%BD+-sLP0545635
陳少維拍攝。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提供。
台灣的勞基法並沒有保障外籍僱傭的休假權。謝慧中接著說,攝影師陳少維有一項作品是一位外籍僱傭推著坐輪椅老人的背影,所要表達的是在假日仍要推著輪椅的外傭們,當她們在公園裡偶然相遇時,把老人晾在一邊,自己和其他外傭聊起天來,「兩者(制定勞基法的台灣人與外籍僱傭)都有不是很完美的地方。」








延伸閱讀

移動的世界 New Inhabitants in Taiwan

台灣移工聯盟資料庫

台灣移工聯盟到行政院抗議外勞無休假日

2010年5月11日 星期二

網路與獨立音樂的「音謀論」


03
音謀筆記部落格版主羅悅全(jeph)。
許富惠/攝影
【記者許富惠/台北報導】「音謀筆記」一個長期關注網路、電子音樂、台灣音樂場景的部落格,版主Jeph,本名羅悅全。從小聽音樂長大的Jeph,大學念的是電子工程,九○年代開始,就經常在電子佈告欄(BBS)發表關於音樂評論的文章並參與討論。大學時期,在輔大創辦搖滾音樂研究社,並且和社團的朋友搜集當時網路上的文章,製作成電子書,放到電子佈告欄上供人下載,「這應該算是台灣第一份網路音樂雜誌」,Jeph說。

對於網路的發達如何影響音樂產業這個議題,他曾在在二○○六年針對「後唱片時代的大餅在哪裡?」這篇文章,進行討論並發表了「數位音樂的價格問題」在「音謀筆記」部落格上。
在這裡他談到,音樂不是實體的東西,價值感很抽象,「一旦音樂的載體變成幾無成本的東西--數位檔案,它的價值要如何計算?」他進一步提出一個的答案:音樂價格由消費者的感受決定,由於目前的消費者已經習慣在網路上免費下載音樂,對數位音樂檔案的價值感很低,「唱片業若想挽回頹勢,線上音樂下載的價格非得降價不可。」

Jeph又說二○○○年網路的發達擊倒了唱片業者,使得獨立樂團必須自己爭取發聲的空間,而網路同時也讓更多的獨立樂手有表演創作的機會。從二○○○年樂團們剛開始可以放音樂在網路上供人下載發展到現在,網路行銷這一塊已經不成問題,大部分樂團都知道怎麼在網路上經營自己,「慢慢的歌迷就能在網路上聚集。」

不過Jeph也說,「現在網路行銷真的只是一小塊,樂團經營必須走到實體面」,他進一步說明,作現場演唱才是最實際的部分。唱片工業倒了,獨立樂團仍需賣唱片維生以及實現自我價值感。而現場演唱有許多好處,「人的情緒最嗨的時候才會想買唱片,像是帶一張紀念品回家」,因此他舉例現在已有許多樂團一旦發唱片就會拼命跑現場演唱,門票賣出去有收入、也可以同時賣唱片。「網路行銷大家都會,重要的是現場演唱的經營。」

網路的發達,能聽到、接觸到的獨立音樂管道變多了,是否帶動獨立音樂聽眾人數的成長?Jeph提出一個例子,他說海洋音樂祭每年可以吸引一、兩萬人到場參加,但在之中表演的哪個樂團賣出一、兩萬張唱片?

接觸獨立音樂的機會的確變多,「我上次經過龍山寺地下街還看到heavy metal(重金屬音樂)樂團舉辦表演」Jeph說。但買唱片的人變多了嗎?他說,因為台灣的音樂雜誌傳統尚未出現,「什麼是好什麼壞的音樂價值脈絡沒有出來」,最後還是誰比較有名,聽眾就聽誰的,並不能帶動聽眾為了收藏好音樂、自己喜愛的音樂而去買唱片,而獨立樂團維生的方法還是唱片的收入,還不能仰賴販賣音樂數位檔案謀生,因此雖然聽獨立音樂聽眾的數量逐漸增加,但是對於維持一個獨立樂團繼續經營下去仍然有困難。

Jeph寫的書二○○○年出版的《秘密基地—since’90台北音樂版圖》中提到,「台灣網路的缺點在於,資訊大量地流動,知識與共同記憶反而難以累積,有時甚至讓人懷疑,網路上的眾聲喧嘩,是否只是封閉在茶壺裡的虛妄」,為網路與獨立音樂的關係下了最貼切的註解。Jeph認為未來太過多變且無法掌握,而網路科技是獨立樂團行銷自我的管道之一,唯有充實自我現場表演的實力,努力作出好音樂,才是獨立音樂繼續昂首跨步下一個世紀的生存之道。


延伸閱讀

音謀筆記部落格

《秘密基地》網路版

龍山寺地下街的搖滾樂團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戲入人生 黃惟馨助人自助

【劉又瑄/台北報導】在台北市繁華的敦化北路上,座落著一家小小的張老師事務所,黃惟馨每個星期都會花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來這裡當督導,旁聽新的諮商員諮商的情形,並給予檢討及意見。

大學時原本唸音樂系的黃惟馨因為興趣之所向而轉到戲劇系就讀,聽到同期音樂系的朋友涉獵「音樂治療」的領域,產生了好奇,由於戲劇系畢業後就是擔任教導演戲的工作,黃惟馨心想是否也能將自己專長的戲劇融入藝術治療當中,她笑著說:「我是個不容易滿足的人,同樣的事情做久了會膩,如果可以結合更多東西做更多的事情,我就會想要去做。」

「教育是導正的行為,而治療可以更積極的去幫助人。」黃惟馨表示,整合了本身對諮商的興趣,想幫助人的想法,及對戲劇本身的專業,由於當時正逢暑假張老師基金會開放諮商員培訓,從小就聽過張老師基金會的她決定把握這次培訓的機會,並將戲劇治療帶入諮商。
諮商員培訓課程分為四階段,每次進階都要考試,除了要讀心理學及諮商理論外,從第二階段開始就有實際演練,由資歷深的諮商督導人員當特殊個案並打成績。黃惟馨當時除了培訓、上課還有劇團排戲,她咬著牙撐過來,現在有了自己的劇團,到文化大學及輔仁大學授課,每星期都會準時到張老師事務所督導。
黃惟馨解釋,戲劇治療分為敘事治療,也就是單純讓個案述說自己的故事;另一種為扮演,藉由諮詢師或個案扮演與個案衝突的人;而心理劇的模式,除了個案及諮詢師外,還有一小群固定班底,聽完個案講述,由個案做為主角或旁觀者模擬互動,將當時衝突的情景再現,讓個案能坦承發洩情緒,但當個案過於激動,諮詢師就會介入,根據個案做不同處理方式。

「治療師其實不應該給予個案任何建議的,我覺得是助人自助。」黃惟馨說,曾有個想要訴請離婚的個案,被先生當街毆打,剛好於張老師基金會附近,臨時跑來求助,身體帶著傷,衣服也破了,但她來了半年,這次有了自信決定分開,下一次卻又因為捨不得或是受不了獨處而無法下定決心,最後就沒再回基金會。
黃惟馨表示,諮詢師並不是救急,聽到哪裡需要就主動前往幫助;諮商是長期的,個案必須本身有心理準備,下定決心要打開心中的結,願意主動前來,因此諮詢師是扮演著被動的角色,她不是幫個案「買麵包」,而是幫助個案了解為何沒辦法得到麵包,讓個案自己想到適合自己的辦法得到麵包。
目前在張老師事務所的諮詢師多數資歷超過十年以上,從校長、教授到大公司執行長都有,問到如何讓自己身為諮詢師的熱情不被磨滅,黃惟馨認為身為諮商師,要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他人,因為她知道自己天性的熱情跟理性,能夠將工作與自己的心情劃分清楚,「應該把『垃圾』留在工作的地方,當心情不好就不會出門,我都會藉由寒暑假出國、唸書充電。」


延伸閱讀

張老師台北分事務所

戲劇治療 

藝起心療-戲劇治療(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提供)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走出自我 楊衍畇的美學旅行


01
對藝術有自己見解的楊衍畇。
許家嘉/攝影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想像你正漫遊羅浮宮,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但你知道什麼是巴黎畫派、透視技法以及建築背後的歷史淵源嗎?於大安、文山、松山社大開設「從旅行愛上藝術史」課程的楊衍畇,打破旅行觀賞的角度,用宏觀的視野去看世界,她說:「不要只看自己腳下的東西,要走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從小就對藝術很感興趣的楊衍畇,政大俄文系畢業後,毅然決定去俄國念藝術史,談到在俄國生活的一切,她的眼神與上揚的嘴角,流露出滿滿的懷念。「那是跟台灣完全不同的生活。」她說,共產制度的俄國,藝術幾乎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因為政府有補助,參觀美術館很平價,也是人人都可以從事的休閒活動。

除了俄國人民喜愛藝術,他們的教育也很有挑戰性。「那裏的考試只有口試,教授光看你的演說有無重點就能評分,藉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特質。」她認為,台灣的教育通常以賺大錢為取向,美學課程往往被功利、升學主義所壓抑,學生通常只學到基本的技術,而不是主動思考的能力。

分析東方與西方學生的差異,楊衍畇指出原因在於台灣學生過於受父母保護、晚熟、又只活在自己小圈圈,不懂地挖掘外面的世界。「打開眼界、多到國外走走,平時也要培養自己的國際觀。」她表示,社大的教育就是一種全人教育,透過多方的學習與思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教條,更能創造自我的可能。

02
楊衍畇細心的解說旅行與藝術的關連,並透過投影片的
方式呈現。許家嘉/攝影
課程中除了介紹旅遊景點,也會加入當地的歷史、建築、文化,延伸出一個完整的當代藝術史脈絡。「當代藝術史是不能被定義的。」她表示,當代藝術著重觀念,不重技法,更隨著當代的社會文化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藉由這樣的模式,讓學生重視自身以外的世界,對世界各種議題產生思考並提出問題,培養宏觀的視野,並分組討論與報告。

「其實我很多學生來上課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他們來社大多半是為了改變,讓自己有更多不同的面向。」楊衍畇舉例,有個學生初次去羅浮宮根本不用逛到兩小時,後來再訪時卻認為三小時都不夠,因為他找到不同的「觀看」方式。楊衍畇認為,對於沒受過藝術欣賞訓練的人來說,直覺是最好的觀賞方式,先和藝術品對話,再滿足自己的求知慾,藉由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就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

03
「從旅行愛上藝術史」上課過程。許家嘉/攝影
旅行有很多種方式,而壯遊緣起於歐洲青年在畢業到求職的過渡期間,給自己一趟流浪與充實自我的旅程。楊衍畇則認為,壯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負荷的,有人當作成年禮,也有人可能只是視其為環遊世界的一個里程碑。「壯遊不是走過很多國家,而是完成自己人生中的使命,這是一種自我的改變。」即使只是環島或是到偏遠地區做志工,在她眼中都是挑戰自我的方式。
「我之所以會成為現在的我,都是因為在俄國留學的生活。」她說到那時跟朋友去俄國北方玩,恰巧遇到烏克蘭的基輔大學學生做研究,他們熱情地邀約一起泡「烏克蘭三溫暖」,於是一夥人來到非常冷的湖水前,楊衍畇與朋友只穿著泳衣,突然學生拿樹枝猛抽她們的背,在背部一陣刺熱後,又把她們拉到湖水浸泡,這樣一熱一冷,在明月與星空下,她笑著說,「雖然認識不到一天,但我們完全沒有拘束的玩在一塊,簡直像是談戀愛般的浪漫感受!」

04
學員認真的聽課與做筆記。許家嘉/攝影
第一次來上這門課程的簡慧華本身就很喜歡自助旅行,認為這門課可以透過老師認識很多觀光手冊不會出現的私房景點,獲益良多;而跟著楊衍畇上課五學期的周世杰本身從事土木工作,對於旅行結合建築與藝術的上課內容印象深刻,他說,「每學期的課程都不會重複,而且很多樣化,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以旅行的方式帶起一般民眾的興趣,又延伸出與藝術研究相關的專業層面,「這就是為什麼舊生會不斷跟著我上課的原因。」楊衍畇認為,人文藝術不是只從當代藝術來看,而要有古今貫穿的史觀以及各種文化的融會貫通,並多方涉略各種領域如科學、文學,甚至是電影與時尚。你心動了嗎?快來體驗一場美學之旅吧!


延伸閱讀

從旅行愛上藝術史部落格

楊衍畇的個人經歷

開啟一善多元美學之窗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康復之友協會 用「愛」化解「礙」

【記者張婷臻/台北報導】一聽到「精神障礙者」這個名詞,許多人的感覺都會帶點惶恐,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社工組長褚妍伶說:「許多人會覺得精神障礙者大多有暴力行為,但是這兩者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她表示,其實患者的病情多數都有受到藥物控制,日常生活都跟正常人一樣。褚妍伶強調:「他們也跟一般人一樣,怕受到歧視,他們心靈也會受傷。」

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是一個關懷精障者和其家屬的組織,除了針對精障者有訓練課程和照顧的服務之外,對於精障者家屬也付出許多關心,成立了「精障者家屬聯絡網」讓家屬可以互相交流、經驗分享。除了協會的志工會打電話,積極找尋家中有精障者的家庭,希望主動提供幫助之外,也透過已經是會員的病患家屬傳達這方面的資訊。不過也許是大部分的家屬平常還有工作要兼顧,固定集會的時間目前還沒有很多,病患家屬李月琴說:「有這樣的組織很好,不過如果有安排更多聚會,功能會更好。」褚妍伶則坦言:「這的確是協會在努力的方向,所以我們現在正努力宣傳為家屬提供的課程服務,希望有更多家長加入聯絡網。」

照顧家中的精障者需要長時間付出極大的心力,患者發病時更是難熬,因此家屬的心理狀態也特別需要關心。康復之友協會為此也開辦了好幾年的「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課程」,女兒患有精神疾病的李月琴說:「(女兒)一開始發病時我也是一直哭,但上了課之後改變了自己的心態,就這樣慢慢走了過來。」課程內容包含正確認識疾病、藥物等等,特別的是還教導家屬該怎麼善待自己,重整自己的生活,學習處理情緒和減少壓力,讓自己放鬆。

褚妍伶表示,認識精神疾病的藥物不只是醫生的工作,家屬也要瞭解,才能夠在帶患者就醫時跟醫生討論、提問,家屬對這方面知識越清楚,就能和醫生的治療配合得越好。而讓家屬學著放鬆也是他們的重點課程,尤其課程以小班教學帶大家討論的方式進行,讓家屬互相分享經驗,也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會有同理心,更能互相扶持幫助。
褚妍伶也呼籲大家,由於精神障礙很多是腦部成長方面出問題造成的,因此好發於青春期,父母此時要多留意自己的小孩,當發現他們生活習慣明顯改變,或者有會聽到其他聲音的幻聽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就要去就醫檢查,以免錯過前幾個月的黃金治療期。

「透過『精障者家屬聯絡網』的力量,希望能讓更多家庭受惠。」褚妍伶說。讓更多人知道這條路並不孤單,家屬得到的經驗分享越多,對精障者也越有幫助。

「希望現在大家觀念能夠越來越正確,以後都能以平常心對待精神障礙者。」褚妍伶說。除了家屬的努力,社會大眾的態度也是精障者康復的關鍵。

延伸閱讀

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

精神分裂照護要點

該如何支持精神障礙者就業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握小訣竅 同志伴侶有保障

【記者陳衣怜/台北報導】台灣同志婚姻尚未合法化,婚姻制度仍限於異性戀伴侶。因此同志伴侶無法藉由婚姻為權益做保障。同志諮詢熱線在三月二十一日邀請多位專家,設法為同志保障找出路。異性戀夫妻靠婚姻制度維繫權益,同性戀伴侶則應該簽訂伴侶契約保障權益。伴侶契約可以涵蓋甚廣,包含財務、保險、遺產、子女監護權……。
律師莊喬汝表示「伴侶契約在兩個人在一起時就應該簽訂。」情感濃厚時,才有辦法談到最有保障的契約,分開時才能減少紛爭,雙方好聚好散。另外,簽訂伴侶契約最重要的是辦理公證,將來如果有其中一方拒絕履行契約,便可聲請法院強制執行。

另外,生老病死這條必經之路,對同志也是考驗。莊喬汝說,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受益人並沒有一定要是法定親屬的規定。不過保險公司擔心道德上的風險,因此審查非常嚴格,通常不會讓親屬以外的民眾成為保險人的受益人。唯一的解決方式,只能設法找一位對同志友善的保險業務員。
但是,即使成功的將同志伴侶指定為保險受益人。被保險人過世後要請領保險金時,會需要請領死亡證明與除戶證明書,才能向保險公司收申請理賠。不過這兩者只有法定親屬才能申請。不少同志伴侶間的關係,並未讓親屬得知,因此增加同志伴侶向被保險人家屬索取死亡證明以及除戶證明的困難度。
莊喬汝表示,還是有一些小訣竅,同志伴侶可以把握。例如「設定比例」,比方說將理賠金百分之四十留給父母,百分之六十留給伴侶。由父母先去申請死亡及除戶證明來請領保險金,保險公司收到通知後就會主動發出兩筆理賠金。同志伴侶也可藉此獲得理賠。

許多同志伴侶都有共同的擔憂,「假如有一天自己失去意識,最親密的伴侶是否會被自己的家人排除在外,只能眼睜睜看他人決定我的生死」。徐志雲醫生表示,在這種情況之下,同志伴侶可以先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當面臨重大疾病傷殘時,伴侶便可代為簽署手術同意書或不施行心肺復甦意願書。

不過,徐志雲也說,民眾的法律意識愈來愈抬頭,為避免醫療糾紛,台灣醫療走入防禦性醫療時代。也就是緊急情況之下,醫院為防止紛爭,儘管有委任代理人,但是醫院大部分還是會設法連絡上病患親屬。再加上同志伴侶常常與對方家人存在某種程度的緊張關係,即使病患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同意書,醫院通常為自保還是不會輕易放棄急救。

同性戀婚姻一日不合法化,同志伴侶便無法得到如異性戀婚姻平等的生活權利,在法律上也沒有親屬身分。同志伴侶只能用更多的心力,預先為另一半規劃保障。


延伸閱讀

99年度青年安心成家住宅補貼

抗議青年安心成家方案 排除單身、中老年與同志的權益

安寧緩和醫療相關意願書及同意書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顛覆老舊意象 萬華劇團前衛創新


DSCN2580
團長鍾得凡嘗試將前衛美學和非主流發聲融入創作中。
王皓宇/攝影
【記者王皓宇/台北報導】萬華劇團從二OO八年創團至今邁入第三年,在作品上融合前衛的元素及創新的題材,繫以人文關懷的思維,呈現社會不同的面貌。團長鍾得凡說:「我們在找社會最底層、最弱勢的部分,並願意發掘這樣的議題,用正面的方式呈現出來。」
「萬華劇團?是一個社區媽媽的劇團嗎?」鍾得凡笑談當初創團時朋友的疑問。他說,當初取名「萬華」,除了本身是萬華人外,萬華這兩個字在字音跟字型上是架構很美的中文字。此外,他賦予萬華一種落英繽紛、百花齊放的意象,「取一個很原本看來俗氣的名字去顛覆這個很俗氣的符號,是有意義的。」他說。

「做劇場很重要的是你的作品誠不誠懇,再來才是你的品質。」投身劇場界十年後,鍾得凡當初因為想要做出自己想做的東西而創立萬華劇團,希望將前衛美學和非主流發聲融入創作中,做戲的時候,總是強調要「用最真摯的心,創作前衛而不艱澀的一場表演。」

何謂前衛?鍾得凡表示,前衛這個名詞來自軍方,也就是站在最前方的那些人。在戲劇上,前衛就是別人比較沒做過的,或國際上比較沒有人去嘗試的,也就是說,這個形式跟題材在當代是很新鮮的。另一方面,挑戰禁忌也可能構成前衛美學,他說,比如在七零年代,同志題材、裸體在美國是禁忌,而台灣在八零年代,政治是禁忌,當時所有小劇場都在做政治相關的議題。
「把劇場元素用最新的方式去呈現就是一種前衛。」他補充,現在的前衛在英國叫作「臨場藝術」,它試圖模糊表演跟生活的界線,例如帶觀眾去逛超級市場。而萬華劇團去年作的《幽遊白書好辛苦》,首創將同人誌裝扮的非主流方式,把九零年代國中生的生活,如髮禁、體罰、性知識不足等帶上舞台。

DSCN2578
《被忘》一劇描述兩個人在短暫的時間裡,
體驗了非常深刻的愛情。王皓宇/攝影
在題材上,萬華劇團試圖探討社會的弱勢和底層,鍾得凡進一步說,不只關注經濟上的弱勢、經濟上的底層,萬華劇團還想要詮釋的是那些或許在經濟和生活上屬於中產階級,但內心有更多事情無法說出口的人們。

「並不是要你去可憐弱勢或為他們平反,而是把底層的故事用正面的方式呈現出來。」去年萬華劇團作的《亞洲變態花蝴蝶》一劇,述說一位女性從小認定自己是T(女同志中較男性化者),長大變成婆(女同志中較女性化者),後來又因為愛上男同性戀而想過自殺的心路歷程。「我不是要告訴你我有多變態,也不是要告訴你我有多奇怪,而是生而為人,我可以這樣選擇我的人生,對於在座的每一位,你也可以去選擇你的人生。」這是鍾得凡所強調的精神和概念。

「不管你是怎麼樣的人,被怎麼歸類,你有自由去選擇你要的東西。」鍾得凡說,回到人的態度來看,任何人,他就是「人」,去提弱勢不代表為弱勢發聲,而是告訴大家我們每一個人有多不一樣,即便是所謂的「正常人」也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藉由這樣的題材和觀看過程,能夠讓你自己的不一樣得到釋放。

五月將推出的《被忘》,不同以往的前衛風格,以精緻、生活化的方式,描述兩個人在短暫的時間裡,體驗了非常深刻的愛情,「某種程度它不前衛,但我們想用電子音樂來呈現這個作品,在寫實的戲劇裡加入有趣的元素讓觀眾欣賞。」

曉劇場《名為母者》帶你重溫母愛

【記者王皓宇/台北報導】「曉劇場」身處在社區巷弄之中,期待帶社區居民進入劇場看戲,今年配合母親節推出的《名為母者》一劇,除了改編與母親有關的新聞事件文本,也放入日常生活中人與母親相處的片段。觀眾若帶媽媽來看戲,將享有半價優惠。
曉劇場從二OO六年至今邁入第五年,取名為「曉」,行政人員葉育伶說,「曉」有陽光的意思,希望可以為劇場界帶來一道曙光。「資訊社會人與人的交往很冷漠,我們希望可以去捕捉人們生活中些微的片刻,讓觀眾看到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地方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去年與張曼娟合作演出《蔓涓》,放入與母親有關的故事,得到熱烈的迴響,曉劇場導演鍾伯淵說,「觀眾看完後問我為什麼沒有提供衛生紙?他說他很想打電話給媽媽。」今年配合母親節檔期,曉劇場將歷年來關於母親的題材重新剪裁融合,推出《名為母者》一劇。

「我們作的戲是要讓觀眾感覺到一點點自己曾經忘掉的東西,」鍾伯淵說,「母親應該是最容易被忘記的,因為孩子太習慣母親的存在了。」曉劇場把與母親相處的片段呈現出來,以孩子的眼光去看母親。「當我們今天嫌她煩、嫌她囉嗦的時候,是不是要再被提醒一次,其實我們不應該習慣她,因為母親可能花了很多歲月來栽培我們。」
日前在台中發生,一名母親抱著孩子走三公里到醫院就醫,卻被發現孩子早已死在母親懷中的新聞,被安排在《名為母者》的片段中,「我們在看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多新聞都帶著批判的方式去報導,最後這位母親出來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道歉她沒有好好照顧孩子。」鍾伯淵說,「我們想要呈現這位母親在人群中的慌忙和她愛小孩這件事。」劇中這位母親抱著小孩走路,同時承受社會上壓迫的力量和各種關注的眼神。
除了與母親有關的新聞文本,《名為母者》也安排了各種與母親相處的片刻,影格式的呈現在劇中。看到台上母女兩人討論韓劇及搶遙控器的畫面,第一次帶媽媽一起來看戲的觀眾林家卉不禁笑了出來,她說,「這真的是我平常和媽媽的互動!」林媽媽也說,看到台上的母親在孩子出生不久便罹患乳癌的片段,讓她想起了自己的媽媽生病的時候。

鍾伯淵說,我們要呈現的是孩子跟母親相處的真實樣貌。對孩子來說,媽媽是天使也是惡魔,「所有孩子可能都恨過自己的母親,這樣的恨也許來自於,為什麼媽媽不幫我買那雙鞋,這麼簡單的恨。」他說,所有母親都是孩子的天,這個天有時候是好天氣,有時候是壞天氣。
回想起與母親相處的片段,鍾伯淵說,因為課業和工作的緣故常常不在家,有一次回家拿東西要離開時,媽媽對他說:「有空再回來坐坐。」母親選擇支持他,「她跟我說,她在等有一天,可以以她的兒子為傲。」
曉劇場在社區和劇場的努力,在今年二月得到文建會的肯定,獲選為文建會所補助的扶植團隊。鍾伯淵說,「其實曉劇場一直想做的是跟觀眾結合,我們希望演出關於生命的、關於每個人的,它勢必要走入生活裡,所以在社區立足,讓觀眾在這個地方看戲。」

行政葉育伶補充,身處在社區之中,曉劇場的特點就是跟觀眾有比較緊密的接觸,邀請社區居民來看戲,希望可以讓進來的觀眾像是朋友一樣。觀眾吳媽媽說,場地雖然小,但比起大型劇場的距離感,演員生動的表情卻看得很清楚,能感受到他們真的很認真。

曉劇場團長李孟融表示,社區劇場比較像是以社區意識為核心發展出來的劇場。但曉劇場想做的是藉由一個社區的概念,讓「戲劇」這個文化在社區裡面萌發。「我們希望從來沒有進過劇場看戲的人,老太太、媽媽們,彎個巷子可以看到一個小的劇場,像是鄰居一樣,進來喝一杯茶、看一齣戲。」很多都是他們一生唯一進過劇場看戲的經驗,李孟融說。


延伸閱讀

賀!!曉劇場獲選文建會扶植團隊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節能從家中做起 曾繁淵的呼吸住宅


0000
曾繁淵與他親自種植的溫室菜園。巫亦桓/攝影
【記者巫亦桓/桃園報導】隱身在桃園縣平鎮市的巷弄內,有一棟看似平凡的透天厝,其實是一棟會呼吸的節能住宅,屋子的主人曾繁淵說:「我的房子利用通風設計,可以有效的空氣循環,就像是會呼吸一樣。」

當初曾繁淵無意之間,被台達電子教育基金會的「節能住宅」廣告所吸引,決定用剛買下來的房子來參加這場活動,剛開始他也抱著懷疑的心態,因為參加這活動,不需要額外付費,除了會有專家到家裡教導節能的設計,得獎還有獎金,所以曾繁淵開始跟「台灣綠適居協會」一起商討,也開始手繪家裡的節能設計,像是雨水回收桶的管線設計,鋁門窗的特殊設計都一手包辦。

家中許多小設計都是曾繁淵的得意之作,像是家中的不斷電迴路,是他非常喜歡的,因為平常出門曾繁淵都習慣關上總電源,但是冰箱裡面的食物會壞掉,鐵捲門也會無法打開,所以曾繁淵跟水電工程師,一起討論出了不斷電系統,像是冰箱、鐵捲門,另外有迴路不會斷電。

妻子、父母一路上的堅持,對於曾繁淵是很重要的,他說,當初我媽媽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非常反對,她認為如果為了做節能設備,而讓生活品質下降,那還不如不做。不過等到施工完成,曾媽媽也對這些節能設計改觀,還可以給了曾繁淵肯定。

曾繁淵目前任教平鎮市文化國小,日前才跟小朋友一起設計照明節能的方法,曾繁淵說:「其實小朋友許多都有節能減碳觀念,像是資源分類、廚餘都是最基本的,其它都可以慢慢教。」

 

曾繁淵家中的節能減碳設計


延伸閱讀

通風塔

節能住宅王

隔熱磚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岳明OP帆船 讓學生划出自我



【記者張曼懿/宜蘭報導】星期三的下午,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有一群國小學生駕著OP帆船,接受教練的指導,練習各種不同的駕船方式。這是岳明國小的OP帆船社,正在進行每週一次的社團課程。

OP帆船,是樂觀(OPTIMIST)型帆船的簡稱。它是適合八到十六歲青少年的划船運動。全世界有超過三十萬以上的青少年從事這項運動,也已經有一百個以上的國家協會推廣OP帆船。宜蘭縣只有岳明國小與慈心華德福兩所國小引進這項適合國小學童的帆船運動。

岳明國小校長黃建榮說,岳明國小是從2007開始引進OP帆船,2008年開始編入正式課程。帆船運動在國內才剛剛起步,因為宜蘭有冬山河的環境,而小學生又適合這樣的運動,才會向教育部申請經費,購入OP帆船,並在平時課程裡加入帆船課程。

黃建榮說,岳明國小推廣OP帆船是多元的,平時也將帆船編進體育課,課程從三年級便開始進行,一星期除了星期三,其他天下午都排給三到六年級學生到冬山河親水公園上課。同時岳明國小另外也有社團,培育更有興趣的孩子。

「岳明課程與社團都有,也有自己的帆船。」黃建榮說,岳明國小是向教育部申請資金購入八艘帆船作為教學,同樣都在宜蘭縣推廣OP帆船的國小慈心華德福,帆船社團則是使用帆船協會的帆船,「設備」是兩所同樣推廣OP帆船主要不同之處。

要從岳明國小畢業,必須要學會的技能就是駕駛OP帆船。「我們是海洋的國家,不應該對海有恐懼感。」黃建榮說,當初會推廣OP帆船並列入課程,是因為要讓學生對海不陌生;岳明國小離海近,上一輩的長輩們很多靠捕魚維生,現在的學生反而對海恐懼,希望透過在水上航行的帆船,讓學生更認識海。

「培養孩子靠自己的能力非常重要。」擔任岳明與慈心華德福OP帆船教練的謝俊義說,帆船航行的時候,很多的狀況會發生,也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帆船的航行,風速、風向、海浪等等。怎麼去訓練一個孩子擁有克服環境因素的能力很重要。

謝俊義說,不管怎麼樣身材的學生都能克服航行的困難。他笑著回憶曾帶著不到一百四十公分的瘦小女學生去比賽,因為體重比其他的選手都來的輕,比賽的時候,當風開始慢慢轉弱,學生反而佔了優勢,「體重輕船也就不重,船的行進速度就開始比其他人都快。」

孩子的國際觀也在出國比賽中漸漸培養出來。謝俊義說,帶著岳明國小的學生出國比賽,讓孩子與世界上其他學生相處,就算不能用很流暢的語言交談,也會看到學生們在第二天就瘋狂的玩鬧、打成一片。「這也是帆船之外,學生能夠學到的東西。」

「未來希望推動更多與海有關的課程。」黃建榮說,岳明國小的特色就是海洋學校,未來希望繼續培育更多的孩子對海洋課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尤其是當宜蘭擁有這樣的環境,更應該培訓學生更多的海洋活動,「南方澳的環境很適合浮潛,未來也希望能夠加入課程中。」


延伸閱讀

帆船協會OP帆船簡介

岳明國小畢業生 揚帆闖關領證書

岳明國小全球資訊網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突破傳統 水墨畫穿上身


IMG_2931
老闆蘇玟瑜及她的創作服飾。葉姵吟/攝影
【記者葉姵吟/台北報導】「好特別的設計,衣服上有牡丹花。」在充滿創意的天母市集,經過的人都會被這個掛滿了各式各樣手繪服飾的攤子吸引住,雖然說是手繪服飾,但材質和T恤有著截然不同的差異,老闆蘇玟瑜穿著自己創作的衣服笑著說,「我們是用棉麻的布料,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一九七八年出生的蘇玟瑜從小就特別喜愛作畫,因此高中就讀美術班,雖然那時素描、水彩、水墨和版畫都有在學,最有興趣的還是水墨,而畢業後就繼續在大學進修山水國畫。其實家人都很支持她走這一條路,兩個女兒也是從小就受到母親的影響,「常常伴在我身旁一起創作,有時候還會說她長大也要賣這個、賣那個。」蘇玟瑜感到很開心也更有信心繼續前進。

蘇玟瑜表示,在開始創作手繪服飾前,是在開繪畫班教小孩初級的水彩等,有時會到社區大學教一些婦女、老年人水墨國畫的勾繪技巧。也是因為在社區大學認識到一些學生,鼓勵她試試看把水墨創作在衣服上,蘇玟瑜說,「起初遇到很多困難,像是就花了很多時間去嘗試畫在各種衣服的材質,挑選出最適合的。」

IMG_2932
不但有水墨手繪衣服、罩衫,也有圍巾。葉姵吟/攝影
創作設計的主軸其實就是花加上渲染,「我特別喜歡花,尤其是牡丹和荷花,一直都以這兩種花當主角。」蘇玟瑜笑著表示,希望顧客穿著我的衣服就像穿上了一幅畫一樣。」並不完全把它當一件衣服來看,而是一項藝術。
剛開始有些客人看到作品會說:「這大概我五十歲以後才敢穿吧。」雖然是開玩笑的口吻,但蘇玟瑜就開始思考,要如何將傳統和創意接上,她採用新穎的設計,以罩衫、背心方式呈現,突破大家對傳統花朵的古板看法。

在天母設攤已經快一年了,「但其實剛開始擺攤時,難免會擔心會不會被接受呢,畢竟所走的路線算是小眾,但是家人給予大力的鼓勵,讓我更有信心繼續我的創意品販賣。」蘇玟瑜說,而大家對於手工創意品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之後漸漸遇到很多支持她的客人,「還有一位客人自願幫我販售,真是很特別的經驗。」


延伸閱讀 

水墨畫的回顧與前瞻

洛陽 春

四時書屋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