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最懂女人心 新移民互助送溫情

14b92461fe0f6b 【記者蘇怡婷/桃園報導】桃園縣政府為了慶祝二O一O年婦女節,三月六日在桃園縣婦女館舉辦「最懂女人心」園遊會活動,現場攤位都是由婦女朋友所擺設。來自越南的黎氏拿出故鄉的點心,「這些是越南肉粽,還有甜的米糕,吃吃看,很好吃喔!」
黎氏說,嫁來台灣已經八年,對於台灣的生活還算適應。一旁的阮氏則表示,因為縣政府的婦女福利措施,讓遠嫁來台灣的新住民們找到可以抒發心情的管道,她也會利用空閒時間參加社區大學開課的課程,學習編織或學台語,「本來以為來這裡都沒有親友,會很孤單,沒想到認識更多朋友」。

在婦女館擔任志工的陳小姐是來自福建的新住民,兩年多前嫁來台灣便跟著表妹一起從事志工服務。

陳小姐的表妹是在七年前來到台灣,剛開始因為沒有朋友,整天將自己關在家裡,直到接觸怡仁基金會,生活才漸漸步入軌道。怡仁基金會提供大桃園地區關於兒童、少年、婦女、老人、身心障礙等方面福利服務方案,主要服務內容是弱勢兒童課後輔導、外籍配偶家庭服務、社區及醫療服務。

陳小姐說,二OO三年表妹剛來台灣時,一般人對於新移民們大多會投以異樣眼光,因為當時外籍配偶並不是這麼普遍,加上文化背景的差異,讓他在與公婆相處時氣氛緊張,委屈只能往肚裡吞,無人傾訴情況下只好趁半夜降價時段撥國際電話給媽媽訴苦。

「但是現在只要到婦女館的樂活小棧,就可以打電話給家人,而且完全免費喔」,陳小姐說,桃園縣政府為了讓遠度重洋的外籍配偶們一解相思之苦,特別提供免費的越洋電話,禮拜一到禮拜五都開放給民眾使用,每次以五分鐘為限。「每次我遇到同鄉們,都會告訴她們這項福利,因為以前我都會不小心把電話費打到好幾千塊」,陳小姐不好意思的說。

陳小姐熱心公益的善行也受到先生的支持,「家人很贊成我到這裡,他們認為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更能夠快速適應台灣的生活。」陳小姐每年回家鄉一次,每次都有好多心事可以和親友分享,「你看,這是我的小孩子,很可愛吧」。

「我覺得幫助他們是我應該做的,因為我剛來時也受到他人的幫助,而且助人為快樂之本啊!」陳小姐說,當志工可以結交朋友,擴展交友圈,讓生活圈不再侷限於家中,還可以讓需要幫助的人找到安慰,真的很開心。


延伸閱讀

怡仁基金會

桃園縣婦女館
中華民國新住民關懷及照顧協會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早期療育之路 需要全家支持

DSCN2031~~ 【記者張婷臻/台北報導】不是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健康正常的。伊甸內湖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開幕的專職督導張惠婷說,在零到六歲的兒童中,如果有發展遲緩、先天性疾病或是過動傾向、自閉傾向的小朋友,都需要透過早期療育,幫助他們身心狀況正常發展,讓他們可以和普通的小孩一樣快樂長大。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了於區域就近照顧發展遲緩兒童,決議推動社區式服務,已經在台北市設立了六個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內湖區早期療育資源中心則是今年剛從松山區早期療育資源中心獨立出來,專為內湖區有需求的家庭服務。這裡除了有社工人員,還有特教老師,只要家長有需要,都可以帶著小朋友前來諮詢。「不過有的家長怕讓小孩出門,所以我們也可以到宅服務。」張惠婷說,先到家裏讓家長瞭解資源中心可以提供哪些協助,介紹他們和其他家長認識,會比較容易讓小朋友試著走出家中。
雖然早期療育的資源越來越多,可是並非每個家庭都可以一開始就很順利。張惠婷說,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年前有一個早療兒童的媽媽,都帶他到醫院做治療,不過家裏的人卻認為小孩子應該順其自然發展,大力反對,讓這個媽媽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會想要自殺,但還是堅持帶小朋友做治療。直到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張惠婷,才知道不是只有到醫院這種方法。除了透過治療,教育對早療兒童也很重要,療育老師可以告訴她在生活上,應該如何和小朋友相處。

醫院的治療方式和療育中心最大的不同在於,醫生並不會去關注家長與早療兒童之間的親子關係,張惠婷說,比如今天這個小孩是自閉症,他就開自閉症的藥給家長,比較不會去告訴家長怎麼跟小孩子互動,但是療育中心會對整個家庭做評估,透過實際的治療器材,讓爸媽實地學習如何與早療兒童相處,例如透過接觸治療球,可以促進早療兒童的聽覺跟視覺,讓學習更有效率,療育中心的方法會比較活潑。

「整個家庭的支持,對早期療育來說是很重要的。」張惠婷說。在接受早期療育的一到兩年間,這個媽媽也試著和其他家中有早療兒童的家長交流,讓她覺得自己並不孤獨,在社工人員的協調和支持下,家中也不再反對小朋友做治療,甚至會一起來參與早期療育的講座,現在這個小朋友狀況已經進步了很多。

張惠婷表示,雖然早療兒童可以帶到一些早期療育的機構來做療育,但是身邊的親友,才是最常接觸他們的人。張惠婷說,如果周遭親友中,有需要早期療育的小孩,我們應該要瞭解小朋友的狀況,學習如何和他們互動,但是在心態上,也不用把他們想得太不一樣,他們還是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純真。「最重要的是有開放的心去接納他,透過實地相處就會瞭解他們。」張惠婷笑著說。


延伸閱讀

台北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網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各縣市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中心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性別主流化 多元性別在哪裡

【記者陳衣怜報導】性別主流化,是聯合國在全世界推行的一個概念。指的所有政策活動,皆以落實性別平等為核心。要求各個層面的政策、立法與資源須要重新配置、改變,以真正反映性別平等。

台灣性別人權協會舉辦一系列同志與性別運動講座,每個月針對不同議題,希望藉由持續關注與討論來帶領大家思考性別問題。而「性別主流化」看似穩健發展於政府行政體系,但對於多元性別的平等意涵,卻仍然侷限於行政程序的形式上,而非實質內容。
在台灣,透過在行政體系成立專職單位,如: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各部門的性別平等委員會、以及各級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期望能將性別平等的相關概念,納入政府政策。直到今日,性別主流化的六項基本評估工具─性別統計、性別分析、性別影響評估、性別預算、性別意識培力、性別平等專職機制,也確實穩健的進行於行政官僚體系。
講座主持人王蘋表示,對於性別平等,婦權專家都很明確指出,是包含性傾向、性別認同與表現多元等,而非單一狹隘的男女兩性。但就現實面而言,同志與跨性別在性別主流化上,往往是被虛應了事的。王蘋說,現今的基礎評估大多只是在文字上表現多元平等,同志與跨性別權益在實質面仍遭漠視。
王蘋說,用來評估性別主流化的實踐與否,往往都是用量表量化、或是用數據呈現。但這些量表往往流於作帳形式,因為行政程序上的必需,所以才做。因此出現許多單位只是在形式上應付的狀態。
曾經參與婦權會運作的朱偉誠也說,用來評估性別主流化的基礎工作目標,顯然難以直接適用於同志。以「性別統計」而言,如何作同志統計,這明顯的是個困難點。現今民情還不足以開化到每位同志都願意公開出櫃,也因此同志身分無法進行統計。既然無法統計,就無法擬定關於同志權益的政策。
此外,朱偉誠還呼籲,現階段婦權團體幾乎已放棄社會運動的舊路,而全力專注在改造政府的「性別主流化」。但行政意識不等於社會意識,行政體系再完善,民風跟不上,依然是空談。也因此,不該只是著重於行政面的推動,同時也應加強社會運動的啟迪。

台北市教育局日前行文各校,要求研議防止高中職以下學校社團假藉名義誘導吸收學生從事「同志交誼」活動。在座談會中,有與會者表示,既然性別主流化在行政體系上已推廣多年,不該還出現這種歧視同志的公文。這顯然是性別主流化的運動過程出現問題。另外,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甯應斌也說,既然婦權會是推動性別主流化的核心,但在性別主流化運動出現偏差時,便應該有組織監督、確保婦權會沒有偏離多元性別平等的方向。

台北女子棒球 Women 做「先鋒」

01 【記者陳品君/台北報導】二○○一年成立的台北先鋒女子棒球隊,靠著自主自律的團隊風氣以及對棒球的熱愛,這樣的堅持已經持續了八年。在這八年當中,包含退役球員,已經有五十三位女生陸陸續續加入這支隊伍,她們曾在二○○七年拿下全國女子棒球邀請賽冠軍,甚至還到香港參加國際比賽。
在台灣女子棒球當中,「先鋒」是繼高雄「木棉花」國內第二支正式成立隊伍,今年的二十八位球員是歷年來最多加入人數,而目前在扣掉請長假者後,固定練球人數約是十九位。球員平均年齡二十八歲的先鋒隊,球員年紀最小是高二,最大是六十年次,她們多為上班族,每週六下午會在士林的社子島棒球場練球。

「先鋒」有自己一套運作方式:球隊一切事務都是照著組織章程和隊規在進行,眾人各司其職,每半年召開一次的隊員大會,對於球隊所有事務則具有最高決策權。

雖然對外表明是女子棒球隊,不過還是有男性向她們提出加入意願。副隊長阿布說:「只好跟他說抱歉了,不過我們很歡迎具有一定棒球基礎的男生來指導大家球技。」球隊歷年來都是男性教練,最早是文化大學體育系學生汪世忠,他一直帶到自己大學畢業,二○○四年之後便到桃園讀研究所,目前教練是黃瑞源,他擔任過演藝界明星棒球隊以及殘障棒球隊教練。先鋒隊平常多是由隊上較為資深或具有棒壘球基礎的前輩們帶練,教練則是一個月至少來球場一次指導。

由於北部較有規模的女生球隊只有「先鋒」和以北一女校友為主的熾雲棒球隊,「熾雲」練習情況比較不固定,因此先鋒隊平常多和男生球隊交手,隊長魯蛋說:「有些男生跟我們打簡直是殺紅眼,能夠打多遠就打多遠,能夠盜壘就盜壘。」她表示,男生球隊會有有不能輸的壓力,對女生並不會因此手下留情。

「先鋒」在挑選友誼賽對象,通常會找有一定水準的球隊。阿布說:「有些球隊技術不純熟,球會亂飛,可能還會往我們身上打,像這類的當然就敬謝不敏。」隊長魯蛋則是補充:「和有一定實力的男生球隊比賽還可以,因為他們必較懂得拿捏分寸,也不會衝撞之類的危險情形發生。

除了一般友誼賽,「先鋒」每年也會固定參加國內的正式比賽,例如全國女子錦標賽、全國女子棒球邀請賽等,和各地的女子棒球隊進行交流,也能驗收平常的訓練成效。近兩年來的香港「鳳凰盃」,讓她們有機會走出台灣參加國際比賽,和其他國家的女子棒球隊進行交流和對戰。

「先鋒」最早和外國球隊的接觸,是在二○○二年球隊主辦的台港女子棒球交流賽,但該年之後則是一直要到二○○八年才又有國際交流賽--香港鳳凰盃。 香港女子棒球隊起步其實比台灣還早,而鳳凰盃是香港首度舉辦國際女子棒球比賽,由香港棒球總會與國際棒球總會合辦。公關小嫻表示:「因為我們因為平時有和香港球隊在網路上聯絡,所以第一屆的鳳凰盃她們就主動邀請我們。」今年因為經費、時間、人力上比較難調動,所以是高雄的「木棉花」參賽,不過「先鋒」已經爭取到明年第三屆的報名資格。

到香港參加鳳凰盃,是球員們印象最深刻的集體經驗,捕手小亮說:「加入社會球隊只是想說來這邊運動,誰知道這支球隊竟然可以帶妳到國外打球!」第一屆鳳凰盃當中,「先鋒」總共有三場比賽,小亮不僅全勤,其中還有兩場是蹲滿全程(女子棒球打七局制),她補充道:「那時候在場上不會感覺疲累,也沒有時間跟自己說累。」外野手小瑾則表示:「能夠參加層次那麼高的比賽,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有這種機會真的是很意外,也很感動。」

有了第一屆的參賽經驗之後,先鋒隊在這次的準備過程顯得從容且順利許多,魯蛋說:「例如我們會多準備一件球衣,可以在賽後和國外選手交換。」由於比賽是在二○一○年的二月農曆過年的前一個禮拜,先鋒隊便將一月在高雄的邀請賽以球員不受傷為最高原則,並將該役當做鳳凰盃的前哨戰,將戰力調整到最高峰。

對於明年鳳凰盃的選手安排,魯蛋表示,會讓每一位選手都有上場的機會,「一般女生也許這次就是輩子唯一參加到的國際賽,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一定會讓每個人都有上場的時候。」全隊目標除了比上屆的成績進步,魯蛋也希望大家明年可以在香港留下美好的回憶。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研究做為橋梁 保障外勞權益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跟外籍勞工相處是很有意思的,會跟他們變好朋友。」台大社工所研究生鄭詩穎笑著說,有一次在台灣,卻是一個都是印尼人的場合,讓她變得好像外國人,有一個英文很好的印尼朋友一句一句的翻譯給她聽,「讓我覺得很溫暖、很貼心」。

鄭詩穎主要研究移工及外籍配偶,發表「『家事服務法』立法對台灣照顧體制之成本分析初探」的論文,她接觸到這個領域這個領域,是從大學上了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的移民法的課,讓她對這方面有了啟蒙。她說,從閱讀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很深的種族歧視,在這樣的自身反思下,做這樣的研究本身就是個突破。

之前在國際勞工協會(TIWA)實習,鄭詩穎發現,移工這麼廣大的一群人,居然沒有勞基法保障,「我覺得很震驚」。而老人或身心障礙團體,因為要保護他們的權益,又必須反抗移工納入勞基法,讓團體受到保障。讓她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她本來要去這些團體實習。鄭詩穎表示,政府應該在中間扮演協調者的角色,建立完善的制度跟妥善的照顧,不然變成都是弱勢的人在對立。
「家事服務法」的研究在探討如果政府立法,規定雇主讓外籍看護工周休一日,需要額外照顧的成本計算,鄭詩穎說,其實很多雇主自己心裡也想過是不是要讓外籍看護工休息,除了是人權的保障,也會提升照護品質。但這樣周休一日的「喘息服務」,在有聘僱外籍看護的家庭,政府並不給予補助,必須由雇主自掏腰包。
保障外勞能周休一日可以促進本國籍勞工的雇用,研究中指出,提升外勞勞動條件,將提促進本勞之雇用。鄭詩穎的研究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她表示,希望做為政府及社會福利之間對話的橋梁,創造外勞贏、雇主贏、本勞贏的三贏。
鄭詩穎說,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最近有承諾要立家事服務法,規定外籍看護工的工時及工作天數,但是在執行面上,因為看護工屬於私領域的空間,要透過勞動檢查或讓外勞申訴都有困難,而且外勞不一定有條件去申訴。又因為雇外勞要付的薪資較少,一些有需要的低收入戶會雇用,如果立法,這群人真的沒有錢再支付額外的費用。

在研究的過程中,鄭詩穎認為,數據取得是個困難,很多數字是去推估出來的。另外也產生一些價值上的衝突,讓文章變得有些殘補式的思維,但是制度就是這樣。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堅持手繪口罩的夢想

IMG_2696 【記者葉姵吟/台北報導】人潮眾多的天母創意市集中,在一小角發現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彩繪創作,如口罩、化妝包、手機套等。看似平凡的物品加入了活潑的圖樣,這樣小小的攤位不但讓甲蟲實現自己的創作夢想也滿足許多喜歡手繪創作的人的需要。
今年二十多歲的甲蟲,家住基隆,每周末都搭客運來台北,到天母創意市集擺攤,看起來內斂且低調的他笑著表示「我的作品融合了許多色彩,相當歡樂活潑,和我的個性截然不同。」除了假日其他時間都在創作,因為從小就熱愛繪畫,也堅定了自己的志向。

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而且父母覺得男生應該讀工科,反對一個他從事這樣的工作,但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還是會繼續堅持下去,「一路上走來也靠著每位喜歡我創作的人支持著。」
IMG_2701甲蟲以前在宜蘭讀大學的時候,會自己做一些手創飾品販賣,可能是那時候手工創意作品還沒那麼盛行,大家的接受度也就相對的較低,甲蟲談起從前的經驗,「年輕的大學生嘛,又剛開始做生意,經驗還很淺,難免會被客人欺騙或是遭受到別人的冷言冷語,時不時還會被旁邊店家酸一下。」即使在宜蘭東門夜市擺攤生活遭遇到一些困境,但是幫助他學習到很多事情,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是如何與人應對進退,這也成為未來寶貴的經驗。

甲蟲一年多前退伍後,就開始充實自己,不但有在畫室學習油畫及水彩,另一方面也有在學習速寫,一半是因為工作關係,另一半可能是因為個性驅使,比較沒辦法像素描一樣慢慢畫,「而且我也提供現場幫顧客創作,所以需要學習快速勾勒線條及圖案。」
「看看喔,這些都是手繪的。」甲蟲一邊招呼客人一邊說著。「即使這份工作不穩定,但希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喜歡畫畫為前提,就這樣堅持自己的夢想。」滿滿一桌都是自己的創作品,每個作品都不一樣,獨一無二的設計。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會推出不同產品,如夏天會推出手繪T及網帽。IMG_2702

由於提供的是客製化的服務,在與顧客沒有溝通良好的情況下,甲蟲也不敢貿然動工,因此有時候會受到刁難。有一次,一位顧客沒有提供照片要求他畫出海綿寶寶,「多少錢沒關係嘛,難道你不會畫嗎?」顧客沒有了解甲蟲對作品的意涵及心意,而他也擔心彼此的認知不同,所以婉拒了。但這也不減他為客人手工繪製的熱情。對他來說,看著顧客對自己作品滿意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而這正也是他的夢想。

延伸閱讀

甲蟲手繪

設計×生活

日本手繪風格網站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飛「越南」關 國際志工新選擇


左起鄭守安、陳聖凱、曾彥傑,開心的拿著志工證書、
團隊衣服和衛生教育宣傳單。
【記者李畹琪/台北報導】「最大的遠景,是希望青年成長,也能讓台灣在亞洲被看見。」ELIV(Empowering Life through Innovative Volunteerism)創辦人陳聖凱說,台灣人的親切、活力,其他國家卻不知道,期待透過國際志工的交流,能拓展台灣人的視野,也能對當地人有幫助。
ELIV國際志工組織,在二○○九年九月正式創立,並在今年寒假帶領了第一個團隊到越南峴安縣天水村服務。有別於其他教育志工團,陳聖凱希望能夠為當地居民做出更有影響價值的建設。「有時教育的影響,比較短暫。我希望的是做出對當地有長久影響的,例如改善收入。」他表示,這次他們幫助越南居民蓋豬舍,下次希望能夠挖魚池、開闢果園,成為一個彼此環環相扣的生態農場,讓居民們可以自給自足,也可以增加收入。

出發前的兩個禮拜,志工們需要參加行前訓練。一方面建立志工心態,例如國際志工精神和意義、團隊的合作等等;一方面教導他們如何用鋸子、鏟子等工具。行前訓練結束時,志工們要寫一封信給兩個禮拜後的自己,「我想要真誠了解每個生命、夥伴、當地、村名,甚至是動物。我想把自己縮到最小,然後去觀察別人。」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四年級曾彥潔笑著說,「我非常高興自己都做到了!」

「跟一群人一起揮汗過、辛苦過,才會真正的記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二年級鄭守安說,以前參加的營隊,吃的好、住的好,希望自己不要總是在優渥的環境下。她原本以為憑自己的力氣,拿鏟子是一件輕鬆的事,「才鏟沒五下,我就喘得要死!」
除了蓋豬舍之外,志工團對也宣導衛生教育,並且到村落的各個家庭訪問。訪問的第一個家庭,家中有五個小孩,丈夫過世,由女主人撐起這個家。女主人表示:「緣份就是這樣,想比別人幸福也沒辦法。」曾彥潔透過翻譯人員,告訴女主人:「您辛苦了。」女主人起身擁抱他們,她回憶起那個擁抱:「那是溫暖的、有力量的。」

村落的居民,一開始是害羞的,但是單純善良,給予志工團隊們最真誠的微笑。七天的相處,讓他們更了解彼此,在最後一天的營火晚會中,志工和村民手拉著手,鄭守安將手放在胸口上說:「我們不是用言語在交流,而是用感情交流。」
身為帶領者的陳聖凱,在第一批的志工團隊中,看見二十歲初頭年輕人的另外一面。「志工比想像中的成熟、獨立,耐受度也很高,而且樂於付出。」,他笑著表示,因為是到落後的村落服務,有女團員出團前期待九天都不洗澡,曾彥潔插嘴說:「我們對有床感到驚訝。」陳聖凱也學習到了團隊的重要性,他認為,工作人員跟團員的互相了解是組成好團隊的重要因素。

鄭守安曾經羨慕同學都有生涯規劃,自己沒有特別的專長,也沒有特別的目標。參加完了ELIV之後,她想要多去了解世界,認為年輕就是本錢,把握年輕時可以做的事,並且透過別人來認識自己。「別人怎麼樣,那是他們的選擇,我可以有我自己的。」


延伸閱讀
ELIV官方網站

志工人力銀行

2010年3月25日 星期四

差事劇團將農村議題搬上舞台

【記者王皓宇/台北報導】二oo四年發生楊儒門的白米炸彈客事件震驚全台,當時楊儒門以反對進口稻米為訴求,多次放置自製爆裂物而遭逮捕。「差事劇團」今年將結合農業議題,以吳音寧的著作《江湖在哪裡》中,透過楊儒門事件所延伸的台灣農村現象,作為演出的文本。

以「文學與劇場的回流」為計畫,差事劇團將文學與戲劇作結合,團員們成立讀書會討論演出方向。行政總監關晨引說,「我們期待透過戲劇呈現社會現象,所以在文本的選擇上面,希望能夠處理一些社會議題,透過閱讀轉化成戲劇的方式去表達。」

差事劇團團長鍾喬說,「現在世界上的農業問題包括全球暖化、基因改造和貧富不均」,《江湖在哪裡》這本書描寫楊儒門事件背後的農業問題,楊儒門在求告無門的情況下做出這個行動,當時社會上有很多爭議,「但是他覺得不這樣做喚不起人們對農民的重視。」

「我們通常看到的是第一世界國家或是沒有飢餓問題的世界,但其實這個地球有十億個人是吃得過多,而另外十億個人則是沒有錢買食物吃。」鍾喬點出台灣農村普遍貧困的情形。
差事劇團現階段的準備是進行源自日本的「自主稽古」訓練,「自主稽古是讓團員們在準備的過程中,上台作簡單的獨角戲練習,讓團員們透過表演去回想自己和農村有什麼關係。」關晨引解釋。

「很多七年級的團員沒有農村經驗,他們會想說,我跟農業有任何關係嗎?」關晨引說,仔細去想,每一個人和農村都是有些關聯的,有團員在練習中,演出媽媽辛苦讓他上台北念書的家庭背景,與農村較困苦的一面作連結。

透過戲劇演出,差事劇團試圖討論農村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像是早期台灣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工業的過程,後來成立加工出口區,台灣農民如何選擇離農這條路。」關晨引說,在書裡看到農業被時代很無情的沖垮,大部分在農村看到的景象是比較貧困凋零的。

今年的計畫除了「江湖在哪裡」外,差事劇團預計五月將到莫拉克風災的災區進行另一部分的演出。「災區的部分涵括在我們今年以農村為議題的想法裡面。」關晨引說,屆時將以喜劇的手法演出戲劇《水來了》,「水」可以是水災,也可以是時代的洪流。劇中的構想也談到慈善機構進入原住民災區做重建,卻無形中改變了原住民的建築或穿著,「為什麼接受你的施捨就必須放棄自己的語言跟文化?」劇中將會穿插較戲謔荒誕的題材,關晨引補充。

不僅有單向的演出,差事劇團在災區將舉辦跟社區居民互動的「戲劇工作坊」,導引他們去訴說自己的故事,關晨引表示,這部分是針對小朋友和社區婦女,在風災之後的重建中,可以用什麼行動去解決所經歷過的起伏和面臨到的問題。「戲劇工作坊主要是希望弱勢團體能夠透過戲劇的方式,自主的發聲去做社會性的表達。」

「江湖在哪裡」將在今年九月於西門町電影主題公園以「帳篷劇」的形式搭帳篷演出,鍾喬說,以前帳篷劇都是搭在比較都市邊緣的地方,演比較都市邊緣的事情,「我們將逆向操作把農村議題置放在像西門町這樣一個非常消費、商業的地方。」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mojo coffee 以咖啡回饋社會


Interview_030
Scott是mojo coffee的靈魂人物。
底淑瑀/攝影
【記者底淑瑀/台中報導】「您,除了咖啡,還在乎什麼?」一句在網站中對消費者的反問,透露出mojo coffee所販賣的不只是咖啡,更希望將環境與社會的關懷,藉由咖啡杯裡的香醇推銷出去。

自紐約攻讀行銷回台的Scott,原本對咖啡一竅不通,但為實現夢想,他靠著大量閱讀產業報刊,學習咖啡專業知識,二○○四年在台中開設mojo coffee。「進入這行真的也沒有太大理由,很多東西都必須要靠自己學習。」

Scott認為,給顧客一杯好咖啡,是最基本的責任。不僅有顧客至上的態度,他重視團隊裡每個成員的成長,和持續學習的能力。因此,開店之初,他就定下三個使命。第一,提供高品質的咖啡;第二,支持環境友善和社會責任的咖啡豆;第三,為產業培養優秀的人才。
一年後,當公平貿易尚未在台灣形成話題時,他便引進具有美國FTC(fair trade certified)公平貿易認證的咖啡豆做為選用豆。「只是多花一點錢去做。」Scott說,三、四年前的時空背景下,知道公平貿易的人,的確是少數。而在打激烈價格戰的台灣咖啡業中,選購公平貿易咖啡豆,是項相當大膽的創新。
Scott說,成本的確是現實環境中最大的考量。進口具認證的豆子,報價也許和本地普通咖啡豆相同,但必須要自己負責關稅、運費、報關費等成本。「生豆一公斤成本就可以高達200元,熟豆成本更高。」

除了價格高,沒有市場競爭力,貨源難取得;相較於可拿出比賽名次背書的精品咖啡,公平貿易咖啡一點也不討喜。但如今,購買公平貿易咖啡,成為消費者可直接回饋咖啡農的p方式。許多人樂意花比一般咖啡更多的價錢,啜飲公平貿易咖啡。不過,Scott卻有不同的解讀。


Interview_008
mojo coffee牆上的壁櫃,每一格都擺滿各式各樣的咖啡豆。
底淑瑀/攝影
「只因為是公平貿易的產品,卻要消費者多花錢去購買,是沒必要的事。」拿出紙,Scott畫圖解釋現階段公平貿易的盲點。他說,公平貿易本是為保障農民的咖啡收購價。但當咖啡的價格開始飆漲,已經超過平均值時,這種保護機制便失去意義。

Scott也指出,有機現在成為另外一種「品牌」,變成咖啡業者或貿易商的行銷手法,「對商業而言,容易把價錢和煽情畫上等號。」似乎一定要高價,才是真正的公平貿易。因此,品質和公平貿易間的兼顧與否顯得更加重要。「公平貿易也是有品質問題的。」Scott說:「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為消費者把關。」
為求有更多的利潤可直接轉入社會永續,Scott改變方式,和同業合作義賣咖啡豆,將店內的樂團表演與賑災募款活動結合,運用更多資源達到社會回饋。如二○○九年的八八風災過後,mojo coffee舉辦兩場賑災音樂會,七萬元的善款全數捐給家扶基金會。二○一○年的海地賑災音樂會,短短四小時內,就為世界展望會募得六萬元的捐款。「海地只募到六萬,其實我還不太滿意。」Scott笑著說。
對照最初設定的三個使命,他已經完成大半,卻不停下腳步喘息。Scott說,「開店就像養小孩,小孩要培養人格;店家要有店格,要有靈魂。」只希望成長穩定,不掉入金錢迷思。「這是基本的生活法則,永續發展的基礎。」

延伸閱讀

Mojo coffee

mojocoffee電子新聞報倉庫

Scott Chen部落格

咖啡大叔

舞蹈治療培訓 培養心靈教練

0 【記者劉又瑄/ 報導】「當有正面能量的給予,心理治療產生信任,才能展現真實的自我。」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王薇婷說。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王薇婷與蔡佩珊日前應香港活知識團立群社的邀請前往四川災區進行舞蹈治療工作培訓,促進來自甘肅、陜北及偏遠地區參與此社團的的中小學老師們推廣心靈重建計畫,幫助他們帶領災區孩子走出陰霾。蔡佩珊說:「台灣也曾經遭逢許多變故,回復是段困難的時間,我們希望能為災後症候群的孩子注入溫暖的力量。」

利用騎腳踏車的概念,蔡佩珊說,「會騎腳踏車的人,即使很久沒騎仍然不會忘記,因為身體有神奇的記憶能力。」透過不同的走路方式,及每個人不同的姿勢及特色當中,可以從自身的肢體動作感受快慢、輕重、平衡等動作元素,體驗身體的探索,產生自我覺察,了解到自己的不安、快樂來自於何處,並與舞蹈治療的理論做連結,可以讓這群心靈教練靈活應用於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王薇婷也表示,不同於平常上課都是坐著聽,藉由這種體驗式學習,不只活化團體氣氛,拉近彼此距離,更能讓人印象深刻。

「人在創傷過後會為了自我保護而封鎖自己,情緒不受控制便會煩躁、無法專心,這時候就要給予支持,讓他們創造出自己的空間,將情緒和想法釋放。」蔡佩珊說,透過兩人背靠背,一人倒下,一人去接的練習去體驗透過支持,人可以自我復原,因為倒下的人一定要有足夠的信任,排除心中所有的不安,才能迎向另一人給予的扶持。當藉由身體的互動溝通建立關係找到可運用的資源及目標,找到自己需要的聲音,就能創造屬於自己的力量並發揮獨特性。

兩天的培訓過程中,遭遇天氣冷,身體不容易伸展以及場地的不適合等困難,蔡佩珊表示,與台灣學員不同的是大陸的學員凝聚力高,團體意識較強。其中有一組的作品是「幸福的摩天輪」,組員們每個人捐出最喜歡的道具拼出一個摩天倫,他們說,只要站在摩天輪下就能感受到幸福。

「最讓我驚訝的是,學員中男生佔多數之外,連四、五十歲的校長都能放下地位,像孩子般的參與。」蔡佩珊笑著說,當時有人笑校長太幼稚,但校長回答,要先當孩子,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讓她很感動。


延伸閱讀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香港活知識立群社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倉庫藝文空間」 讓倉庫不再只是倉庫

%E5%80%89%E5%BA%AB%E8%A7%92%E8%90%BD「倉庫藝文空間」中的空間規劃大致維持著舊倉庫的樣子,像是舊倉庫的六根圓形拱柱就被留了下來;另外,原本在舊倉庫中的木頭貨架,也被重新組裝成現在的辦公事隔間。吳采蘋表示:「除了盡量保留原本的元素,也達到環保再利用。」而比起之前的設計,新的空間更自由且開放,依照不同活動所需,也可利用活動的隔版隔出容納不同大小的空間。

%E5%80%89%E5%BA%AB%E4%B8%80%E9%82%8A 【記者薛立/台北報導】當你走在素有「台北秋葉原」之稱的光華商場時,你可知道就在旁邊一棟外觀平凡的建築物三樓,有一個近百坪、充滿藝術文藝氣息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不定時的會舉辦講座,以及放映紀錄片;同時這裡還是藏有三千六百多本與旅行相關書籍的「旅行圖書館」。它,就是「倉庫藝文空間」。

「倉庫」的前身是一個銀行的舊倉庫,後來變成一個閒置廢棄空間。它的位置,一邊是光華商場,對面則是華山文創園區。二○○八年,財團法人旅行與閱讀基金會意外發現這個坐落在這個科技與文化交會中心的空間,看中它的地域與位置的特殊性,便籌措經費讓這個廢棄空間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全新的藝文展演空間。

%E5%80%89%E5%BA%AB%E9%96%8B%E5%A7%8B「倉庫藝文空間」的成立,主要希望能夠成為文化工作者或是非營利組織交流的平台。負責場地管理與行政的吳采蘋說:「因為我們本身也是非營利的團體,所以我們希望藉由這個場地,可以提供給其他非營利團體、學生團體,或是一些預算沒有這麼高的小劇場、獨立音樂,另外一個表演場地的選擇。」因此,「倉庫藝文空間」提供非營利組織和文化工作者負擔較營利組織少的租金,讓他們能夠策劃自己的展覽或是發表作品,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E6%9C%A8%E9%A0%AD%E8%BE%A6%E5%85%AC%E5%AE%A4 此外,「倉庫藝文空間」還打造了一面挑高的書牆,放上了三千多本旅遊書籍,遍及世界各地、涵括各種特色主題,提供給參觀的人免費閱讀。新書的來源除了出版社提供,也有很多是旅行與閱讀基金會的會員所捐。第一次來到「倉庫」的施小姐說:「很意外光華商場旁邊居然有這麼特別的一個地方,尤其是以『旅遊』為主題的書牆,是我覺得最印象深刻的部分。」

除了提供空間給他人使用,「倉庫藝文空間」也會主動舉辦各種常態活動,像是邀請不同的講者來分享旅行的經驗的「主題講座」就持續在進行;而去年廣受好評的「新生一號出口」記錄片放映,吳采蘋則表示今年也將在四月份開始進行。

%E6%97%85%E8%A1%8C%E6%9B%B8%E7%89%86 自二○○八年成立至今,「倉庫藝文空間」也將屆滿兩年,這段時間經營上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吳彩蘋說,剛開始大家都不知道這個場地,過了大概一年多慢慢才越來越多人知道,「我們是非營利團體,沒有多餘預算做廣告宣傳和行銷,只能藉由跟不同團體合作來吸引不同族群認識這個場地。」而談到對於未來的期望,吳彩萍則表示,期待能有更多不同團體來使用這個空間,「也是希望藉由跟不同團體的合作,能夠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


延伸閱讀

倉庫 藝文空間 Taipei Stock

倉庫藝文空間 Facebook

詩朋有機農場 用愛關懷土地


Image5【記者林依儒/台北報導】「用自己的能力做事情,親身去體驗大自然,關愛這片土地。」詩朋有機農場的主人林鼎倫說,耕耘久了,就會感受到大自然對你的善意,因為昆蟲鳥木也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愛。

詩朋有機農場位於陽明山菁山里內,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有國家認證的有機農場。農場內的有機蔬果種類多元,除了青江菜、苜蓿芽、水果、香草作物外,還種植小麥草等養生保健植物。
由於林家母親長年失憶症,父親也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原為商賈之子的林鼎倫,為了讓父母吃到無污染的有機蔬菜調養身體,便舉家遷往陽明山,全心投入有機栽培。這段邊照顧父母、孩子、又兼顧貿易公司及農場的過渡期,他說,「其實沒有時間猶豫是否要繼續種下去,只好讓國外的兄弟姊妹接手公司,自己就靠著出租辦公室當作固定經濟來源。」


西元一九九七年,初期什麼都不懂的林鼎倫,為了快速吸收農業知識,便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聽農業廣播、訂農業報紙,每天去上政府的有機農業訓練班,邊學邊種。「那時大家都認為我是一時好玩,畢竟以前是生意人,連妻子都沒想到我是認真的,當年訓練班到現在,可能只剩我一個還在種。」

P1000095但隔行如隔山,林鼎倫第一次栽種的七十顆萵苣,在收成期前遇上颱風,僅存的菜不到五顆。西元一九九七年作成的第一筆生意,是透過主婦聯盟銷售出去的,他笑著說「那六百元都還收著,因為是自己親手靠勞動賺來的,意義重大。」由於栽種面積不大、產量不多,林鼎倫索性將原本賣往有機店的貿易型態改為向親朋好友推銷,累積基本客戶,作物也改向多元。

在農業上軌道,累積一些客戶後,林鼎倫便轉往演講的方式推廣有機栽培,他笑說,那時近二十幾個里辦公室都是他演講的範圍。最常在演講中介紹的是由三十種不同有機蔬果打出的精力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學會怎麼做有機料理,而不是由農場配送現成料理,因為精力湯其實可以依個人體質、口味加點中藥或香料。」



林鼎倫說現在農業面臨的是氣候的不穩定,有機農業其實不僅僅是代表養生保健,更代表了對土地的友善、關懷,是一種讓土地能夠永續經營的生活型態。若不是有耐心、恆心、愛心,這利潤有限的有機事業可能早就放棄了。他笑說「雖然賺不多,但是生活單純、平穩。」對於未來的期望,只是希望孩子在退休後,還能夠擁有一片淨土。


延伸閱讀

詩朋有機農場

農業易遊網介紹

詩朋部落格

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部落客牛奶人 畫畫是一輩子的事

16 【記者王亭云/台北報導】走進隱身在老舊公寓裡三樓的「Relajar‧解壓畫室」,這裡是圖文部落客「牛奶人」的小小天地。隨意擺放的畫架、牆角的畫板、桌上散落著畫圖用具,周圍牆上黏貼著師生們的作品,小巧的空間裡滿溢著輕鬆學習的氣氛,在這裡藝術就是最好的裝飾。

想把一切回歸到最簡單的事情上。從去年七月開始,牛奶人就決定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畫室,讓上班族在忙碌之餘,可以有個地方享受單純畫畫的樂趣。「我不會給他們一般畫室老師給的那種壓力」,就算是開心隨便亂畫也行,他覺得畫畫應該是自己的興趣、生活中的樂趣。


1_2在畫室裡,他是牛老師,同時也是個聊天的朋友;圖文部落客則是他最為人所熟知的角色。自從上了電視節目《大學生了沒》後,牛奶人的人氣才開始飆漲,他卻認為不應該把名氣這種東西看得太重,「重要的是問問自己有沒有好的作品?」他認真地說。

三歲第一次接觸圖文創作,牛奶人自此愛上在白紙上作畫,並選擇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在軍中的日子,畫著報紙上連載的四格漫畫,主動才會有機會,當初他可是一直投稿到報社;退伍後,出了第一本圖文書 —『愛情,三分熟』,等待夢想實現的這六年間,並沒有消磨掉他對圖文創作的熱情,他不間斷地將作品放到自己的部落格中。

1_4 部落格為牛奶人的創作之路打開了一扇窗,「如果沒有部落格的話,後面的機會都不會有!」他回憶著,如果不懂得作品放到網路上,就沒有第一次的受訪機會、之後的案子,更不可能出書。要建立起長時間觀看的人潮並不容易,當越來越多人回應,「我就會開始想說,看我部落格的人會需要什麼樣的文章。」所以除了插畫作品,近期以來,他開始寫一些比較實用的文章,提供讀者他個人在感情上的觀點。

13一開始牛奶人並沒有想要用部落格賺錢,只當成分享作品的媒介,卻無心插柳,慢慢地累積出觀看的人潮。他覺得廣告文就算錢多也要有所篩選,因為部落格對他來說是神聖的,是用來與讀者做真正的交流,「我很久才會接一兩篇廣告文。」他說,每次要上傳廣告文的時候,心裡都會想很久,因為「不知道我原本的讀者會不會反彈」。 如果想要靠部落格賺錢、部落格的人氣高,就得先做很多很多的努力。牛奶人就曾為了磨練文字而下了一番苦心,他從小到大作文都不會寫,且有閱讀障礙;之後試著多寫文字,把自己的感覺記錄下來,漸漸地才覺得自己言之有物。曾經也受過好多挫折,現在他變得強壯多了,「現在再怎樣殘酷的話都聽得進去!」他笑著說。 

1_1「其實我覺得我可以活到現在真的算是奇蹟了!」牛奶人打趣地說,他覺得不太可能單靠寫部落格為生。對於現在接案、小型演講、經營畫室及部落格的生活,「很恐怖!壓力很大!」以他現在的狀況來說,雖然蘋果日報的專欄插畫是固定的,但是「光靠那個也不行」他說,另外有很多案子則是半固定的,所以他的狀況「有點小危險」。

說到當初創立畫室,牛奶人一切從零開始,除了找到合適的地點,更要考量自己的能力。之後,名氣幫了他不少的忙,有許多學生是因為看了他的部落格而來,更有遠從香港來的觀光客特地前來畫畫。

1_5牛奶人深刻地體會到,同樣是畫一張圖,學生的時期可以自由發揮,但現在他就得考量這個會不會賺錢;因此才會興起開設畫室的念頭,想找回最初單純畫畫的感覺。不過他坦言,「希望畫室能夠做起來,可是我沒有把握」,因為畫室是他在現實中努力撐起來的夢。

而他也承認會想要開畫室,夢想與賺錢的比例各半,「但賺錢的部分比較多!」每天一覺醒來該擔心的都是錢,「怎麼能不去想?」他說,「如果連自己都活不了,又怎麼去畫圖?」而他覺得,每天平均賺到一般上班族的薪水,可以用來支付每個月的三萬元支出就夠了。

1_8 而相較於線上藝人,部落客通常自己就是自己的經紀人,所以「個人品牌」就顯得十分重要。「筆名就是自己的品牌,會希望筆名出現在什麼地方,這就是個人品牌的一個根本」,之前幫自由時報連載漫畫,以有趣的口吻畫出當兵時的情況,那就是牛奶人的形象;因此接案子時要考慮清楚,想想這個的案子是否會幫自己加分。

對於在接案時,怎麼定義自己的價值?牛奶人說,「以上班族的薪資來計算,我知道自己至少一天值一千塊」,所以他都是考量這個案子需要多少時間,再用工作天去換算,不過「很多時候也不能這樣直接換算,就要靠經驗吧!」

17 以前,牛奶人曾天真地希望「一年畫兩本書,就可以過活!」現在他覺得只要好好地生活著就是一種成就。「畫畫這件事,就是我一輩子的事業!」就算現實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的那樣美好,但如果有一件事會讓他快樂,他覺得就應該堅持下去。

牛奶人之前的作品 :



延伸閱讀

牛奶人.坦白說

Relajar‧解壓畫室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臥龍學園成立 凝聚三校師生情

%E5%AD%B8%E6%A0%A12 【記者張曼懿/報導】在台北市臥龍街,有三所學校只隔著一條街,形成走出校門就看到另一間學校的奇特景觀。這特殊的三所學校,不只距離相隔的近,也剛好是學生的三個學習階段,分別為大安國小、芳和國中、和平高中。

「三所學校都在臥龍街上,因為地利之便我們一直以來都有資源共享的經驗。」大安國小教務主任吳南江說,三所學校不管是硬體設備互相借用、人事的相互支援,都已經有絕佳的默契,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



二○○八年開始,三所學校開始醞釀成立「臥龍學園」的構想,將已經有的資源再進一步的互通、加上每年舉辦聯合校慶以及封街遊行,讓三校的感情更凝聚、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更好的相處、互動。

「二○○八年時,芳和國中校長陳採卿前來拜會其他兩所校長,這個構想才漸漸討論出來。」吳南江回憶「臥龍學園」的緣起,一開始的想法是將三個學校做一個聯繫,也希望成立後能夠加強與社區的凝聚力,「於是開始有臥龍學園的雛型」。

硬體資源方面,三校的互相合作行之有年。「芳和國中、和平高中沒有泳池,所以大安國小就提供游泳池來分享。」吳南江說,有些學校因為沒有泳池,學生就失去了學習游泳的機會;而芳和國中、和平高中可以借用大安國小的泳池,彌補學校沒有泳池的遺憾。

三校的教師資源也常常互相支援。「國、高中的專業科目老師能力較強,可以來國小支援教學」吳南江說,例如高中的國文專科老師,就可以帶著小學學生吟唱較難的詩詞,讓學生能力更加進步。「國小聘任的體育專科教練,也常常支援國、高中的教學。」

三校從二○○八年開始,已經舉辦兩年的「臥龍學園三校聯合校慶—封街大遊行」;最初是因為臥龍街種了很多欒樹,大安國小退休教師廖守義參考天母欒樹節,提出「臥龍欒樹節」的構想,三校合作擴大舉辦校慶,封街遊行才應運而生。

%E5%9C%8D%E7%89%86%E9%BE%8D%E8%BA%AB%E6%9F%B1%E5%AD%90%E9%BE%8D%E9%A0%AD 「老師們害羞最可惜了,否則二○○九的遊行就更加的有看頭。」吳南江笑著回憶起去年封街大遊行的趣事,原來要請芳和國中當天結婚的一對新婚老師,帶領著大家一起遊行,不僅主題訂了「婚俗」,所有學生也準備了各地不同的典禮打扮,「沒想到新人老師太害羞,打了退堂鼓」。


「聯合校慶中,也看到三校學生的合作。」吳南江說,聯合校慶讓學生參與感變得比較熱絡。高中生有能力設計闖關活動,不再只有自己挑戰,反而讓國中、國小生體驗,不僅設計的學生有成就感,闖關的小朋友們也玩得不亦樂乎。「去年刺激的鬼屋闖關吸引力大,學生甚至還大排長龍呢!」

臥龍學園舉辦封街遊行,除了延續三校合作,還希望產生社區的凝聚力。吳南江說:「學生的運動會與社區的同時並進,將是未來的考量點。」社區的民眾現在是觀眾,參與的範圍、內容不大,但結合學生來提昇社區的參與感,讓民眾對社區有一定的歸屬感,「這是臥龍學園成立的最終意義。」


延伸閱讀

臥龍欒樹節、學園嘉年華──三校聯合校慶

欒樹紅了 臥龍街3校 封街辦校慶

記憶與想像的大安國小創校80週年校慶暨「臥龍學園慶,社區一家親」活動

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影評人林木材 談紀錄片影展之旅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走進「倉庫」藝文空間,沒有刺眼炫目的燈光,只有各影展和記錄片的宣傳文宣,靜靜的躺在入口旁的木製矮桌上,賞心悅目之餘也供人自由拿取;沒有大陣仗的賓客致詞,只有整齊置好的座椅,排排等候觀眾入座,舒適的氣氛如同朋友們之間的小型聚會,這是影評人林木材所舉辦的座談會「我的國際紀錄片影展之旅─從日本、瑞士到荷蘭」。
「在2009年我有幸參加了三個享譽國際的紀錄片影展,分別是瑞士真實影展、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以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林木材說。他表示這些影展調性完全不同,對紀錄片的展望和思考也不一樣。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沒有奢華的鋪張和浪費,只是維持儉樸和低調,並全心全意地灌注在紀錄片的交流上。

山形影展的傳統性很強,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影展也著重於社會關懷與批判意識;瑞士真實影展強調影像如何呈現真實,因此虛構、紀實都可以被接受,常可看到許多形式獨特的影片;阿姆斯特丹著重產業交流,以及市場買賣,同時也看重紀錄片的創意性。但他說:「我對山形影展感情較深,除了認同小川紳介的精神外,也對於影展對於來賓的貼心款待,以及堅持影展要走一條非商業的道路感到佩服。」
他在座談會更提及了與山形影展同時崛起的東京影展,其發展方向大相逕庭。「東京影展是往商業的走向前進,包括大排場和明星。但山形影展則繼續往社會關懷、鼓勵批判精神和重視交流的方向努力。」接著他又提到,讓人覺得諷刺的是東京影展用綠色地毯迎接賓客,為的是表達綠色代表環保。但光看影展鋪張的程度,也知道影展只是打著環保的名號而已。因為其浪費了很多資源做許多不需要的表面功夫,像是地毯、旗幟以及會場布置等。漸漸的,他們成為兩種對比,體現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思維。在目前世界狀況的資本主義下,要像東京那樣並不難,反而是山形的堅持更為難得。」

「山形影展重視人的交流,會請入圍的導演帶自己喜愛的CD,就是希望入圍的導演們可以交換禮物、聊天,這樣一來可以促進交流的巧思、增進互動,讓大家認識彼此,並消除彼此的距離感。」林木材又說到,相對於大影展,通常著重的部分多,像是明星訪問,因此比較難純粹交流。

當我提起台灣對影展的熱衷程度似乎不及國外影展,林木材一語道破:「在地性不高。仔細想想台灣有引以為傲的活動嗎?我還真有點想不出來。」山形居民對於當地影展的重視,顯而易見。「在地居民會一起參與影展,不論是看片,或把自己家提供為民宿,讓來自世界各地參展的人居住。商店和旅館也會在外面貼影展的海報,除表達支持之意,也是最好的宣傳。」

他說參展回台有了更深的體悟,國外重視紀錄片的程度真是台灣遠不及的。反思國內影展,他道:「台灣的影展除了金馬獎之外,其實在國際上能見度並不高,如果有機會透過文化去行銷台灣,遠比花了幾百萬去做外交、弄什麼博覽會,成效要高很多。」
影展需要由固定單位和團隊來執行,否則經驗無法傳承,也無法累積東西。「政府出資的影展常因為招標法,導致執行團隊每屆更換,是為了賺錢,而非真正想把事情做好,這點不改,我仍抱持悲觀心態。即便民間再怎麼厲害也很難起效用。」林木材想表達的是,紀錄片很有趣,一點也不乏味。有許多人投入其中,代表它是很有文化和商業價值的。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紙風車」用藝術建立孩童笑容

【記者王皓宇/台中報導】去年八月七日,原本預定要在台東縣太麻里的演出行程,因為莫拉克颱風的侵襲而停擺,「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便決定要進入災區,陪伴小朋友度過這段時間,同時也讓大人們沒有後顧之憂的重建家園。
「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以藝術無城鄉差距為主旨,從二OO七年開始已經進行了將近三年,去年正值台東縣太麻里那一場演出的前夕,莫拉克颱風無情重創災區,紙風車劇團也開始執行兩階段的救災重建計畫。以「重建,從孩子的笑容開始」為理念,基金會首先發放給災區每個學童一萬塊的緊急助學金,接著第二階段則規畫「八八水災兒童生活藝術輔導專案」用藝術陪小朋友度過這段時間。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行政組長,同時也是「八八水災專案」的負責人魏毓珊表示,風災發生後,基金會便決定要到災區作服務,用劇團的專業,在五縣市共三十個點成立藝術營,每一個點服務二十週。「重建需要花時間,這段時間,我們陪著小朋友玩,讓他們開心一個下午,也讓家長無後顧之憂的重建家園。」她接著說:「如果可以,希望能再陪伴孩子半年,孩子的笑容,是世界運轉很重要的部分。」

「八八水災專案」在五縣市共三十個點成立藝術營,藝術營裡有畫畫的課程,「有的小朋友會在作品上畫骷顱頭,也許是因為風災的陰影。」魏毓珊說,但在這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小朋友是很懂得感恩的,「常常看到他們的作品上畫著大哥哥、大姐姐牽著他們的手的畫面。」

藝術營每一梯次限三十個孩子報名,為了照顧到其他沒參予到的孩子,紙風車以兒童劇的方式公開演出「環境劇場」,教導孩子預防災害的因應措施。

「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有什麼比讓孩子笑更重要的事情?」台中縣烏日鄉是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倒數第九十四站,憑藉民間與企業解囊贊助,有一群熱血的人,在舞台上揮灑汗水,為的是孩子臉上的一抹笑容。

從孩子們臉上的笑容為出發點,跋山涉水,紙風車劇團只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感動的夜晚。「可以看到全台灣各個小孩的笑容,從早到晚流的汗都很值得。」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活動攝影師張大魯說。

支持「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紀爸爸、紀媽媽一家人來自苗栗,已經跟了紙風車劇團走了四十四個場次,紀媽媽說:「苗栗的藝術資源缺乏,紙風車劇團照顧到許多偏遠地區的小孩,所以決定跟著他們一起完成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家住在台中縣大里的翁小姐也帶著小孩看了幾場,「現在的小孩不是看電視就是打電動,不如來欣賞表演,這對小孩將來在寫作上或創作上也會有啟發。」她接著說,現在大人工作壓力很大,出來看一看、笑一笑,心情也會好一點。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企畫經理劉長灝說,「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緣起是執行長李永豐、導演柯一正、吳念真在一次聊天中,深覺自己一輩子還沒做出對社會有貢獻、有公益的事情,便決定要為台灣的孩子演戲,讓每一個偏遠鄉鎮的孩子都能夠免費看到戲。

發起人之一吳念真說:「這幾年一直發現,台灣被政治操弄,電視上都是藍綠對立,有沒有一件事情是不管藍綠都可以一起做的?」當時李永豐說到自己人生的遺憾,是從未到自己的故鄉布袋演戲,於是便想到要走出城市之外,在全台三百一十九個鄉演出。
《紙風車幻想曲》是「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固定節目,其中的短劇「唐吉軻德」告訴孩子:「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人,才能達成夢想。」;「八歲一個人去旅行」演的是吳念真小時候的親身經歷;「追風賽狗場」傳遞充氣玩偶與台下觀眾們互動,大朋友、小朋友使出渾身解數瞬間讓氣氛達到最高點。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樂觀開朗 與疾病相處十三年

IMG_0091~ 【記者張婷臻/台北報導】健康的膚色、爽朗的笑 聲,她是目前就讀於輔仁大學的潘如昀,如果不說,根本看不出來她是一個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患者,紅斑性狼瘡的疑似病例。
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是一種因末梢血液中之血小板大量減少而引起皮膚、黏膜、皮下組織等處出血的情形,病人發病時血小板指數會異常的低,回想起小學二年級初次發病時,潘如昀說:「其實沒什麼特別感覺,因為那時候太小了,什麼事情都直接接受。」當時她的大腿內側出現一整片瘀血紫斑,媽媽先帶她去看皮膚科,雖然有驗血,卻沒有看報告,直到一個月後的凌晨,鼻血流個不停,送到醫院急救才知道自己得了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由於症狀和紅斑性狼瘡類似,因此也列為紅斑性狼瘡的疑似病例,開始與藥為伍的日子。

由於家住在台東,必須每個星期搭飛機到高雄的醫院看病,後來又改到台北看醫 生,潘如昀笑著說:「我爸有一次拿出厚厚一大疊機票給我看,就像一把尺那麼高!」雖然看病吃藥讓               潘如昀的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但這場病還是讓她的人生產               生許多改變。
由於服用類固醇,當時小小年紀的潘如昀雖然在成長期,但卻將近一整年的時間 都沒有長高半公分,還出現水牛肩、月亮臉以及青蛙肚,愛女心切的媽媽雖然希望她病情能夠獲得控制,卻又不忍心看她每天這樣吃藥,到後來變得很神經質,沒問 過醫生就讓她停藥。「她因為我的病得了憂鬱症,成天說要帶著我去自殺。」潘如昀提到母親,語氣突然變得沈重。

在潘如昀發病後一年,大她五歲的姊姊也發病了,由於處於青春期,姊姊的心理狀態也不是很好,專門研究紅斑性狼瘡患者心理狀態的陳仲葦醫生說:「病情雖可以用藥物控制,但是心理的狀態對病情也大有影響,因為這是免疫方面的疾病。」
透過宗教的力量和家人努力的勸說,現在潘如昀的媽媽憂鬱症幾乎被治癒,姊姊也在德國追尋 自己的理想。潘如昀相信,如果一件事情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那就不用太擔心。回想生病到現在的心情,她說:「家裡面的人一直很支持我,這就是一直都沒沮喪的原因吧!

對於現在的生活她覺得很知足,因為現在的她就像正常的大學生一樣享受著青 春。除了就讀餐旅管理系,課餘時間她還投入社團活動,和她一起參加社團的同班同學籃宜卉覺得,潘如昀的開朗和活力,很難想像她有這種疾病。

「我已經沒有健康可以失去了!」潘如昀表示,因為明白自己的身體沒有退路 了,雖然有許多夢想想追求,但是做事情還是會變得比較保守,不過自己和疾病相處多年,她還是希望盡量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努力完成想做的事情。

「如果沒有得這個病,以我的個性應該會變太妹吧!」潘如昀說,因為生病失去 很多,但也得到很多,雖然小時候非常任性,但發病以來,讓她更能和家人互相扶持,懂得體諒,也更珍惜自己的人生,活出充實的每一天。


延伸閱讀

潘如昀部落格
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淺談紅斑性狼瘡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Daily Lohas 綠能資訊的網路平台

23 【記者巫亦桓/台北報導】近幾年綠能生活當道,許多人注意到低碳、節能的生活,由於網路知識傳播快速,一個個的綠能、低碳的部落格紛紛成立,Daily Lohas部落格在半年前成立,跟其它部落格最不同的地方是撰寫文章的方式,一般的部落格是有主要的人來撰寫,不過 Daily Lohas卻是很鼓勵網友,在這部落格發表自己的文章。
「我們就是要成立一個民眾可以共同創作得部落格,」陳致廷說,所以Daily Lohas部落格內文章,有許多是民眾的生活淺談或是新聞內容,民眾可以得到想要的資訊,而且取得寫作資格非常簡單,只要加入部落格會員,就可以發表有關綠能方面的文章,陳致廷說:「我都相信這些作者的文章,如果不會太離譜,我都不會刪除,」而且陳致廷也會利用電子信件跟作者聯絡,以確保文章的品質。


目前網友創作中,有一篇人氣很高的文章是談到「陽台有機小菜園」,以可愛的小白兔當作主角,網友覺得這個點子很棒,讓這篇文章的評論高達四頁,另一篇文章「水電池」是陳致廷很感興趣得,他說:「目前台灣已經有這項產品了,很期待可以大量生產。」

創辦者陳致廷其實是學法律出生的,不過他沒有走上法律之路,反而想要自己創業,剛好他又讀到相關綠能、減碳的書籍,讓他決定要一手創立這個部落格,陳致廷說:「雖然創立部落格給不太像是創業,不過我認為這就是創業,也是我現在想做得事情。」

日前Daily Lohas部落格舉辦了一個「發現綠生活」徵文比賽,活動內容除了徵文,還辦了許多「綠生活」講座,讓民眾可以了解綠生活的定義,陳致廷說,這次的徵文大約有一百個網友加入投稿的行列,講座也有滿多人參加,讓我非常開心,想要做更好。

Daily Lohas未來加強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繼續為民眾提供環保、綠生活的資訊,另一個挑戰是要成立低碳商品、有機商品的網路商店,陳致廷說,像是現在台灣有許多公司發展出低碳產品,只是沒有人注意到,如果商店成立可以賣一些低碳商品跟幫忙宣傳,讓民眾知道台灣也有許多綠能商品。


延伸閱讀

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

無酵餅樂團 街頭演唱傳福音

%E7%84%A1%E9%85%B5%E9%A4%85 【記者薛立/台北報導】「祢給我的彩虹,就好像在和我打勾勾……」這是「無酵餅樂團」最新的詩歌創作。與一般樂團不同的是,他們是一個基督教樂團,由團員自己作詞作曲,讓詩歌配上比較流行的旋律,並且在街頭四處巡迴表演。

不過在台北市,若是沒有台北市的街頭藝人執照,便無法在路邊表演的,「以前沒有執照的時候,都會被警察趕」團長蔡嘉揚說。為了讓樂團能有更多表演空間傳遞福音,蔡嘉揚便率先參加了二○○九年的街頭藝人考試,並且順利取得執照。

考到合法執照後,對樂團的表演確實有了所幫助。蔡嘉揚說,不只不會再被警察趕,能夠表演的空間也多了很多,「像是有些公園我們之前去表演的時候都要收我們兩萬塊的押金,有了街頭藝人執照我們就只需要填個表格就可以去表演了。」

在街頭表演時會不會遇到甚麼特殊狀況?另一位貝斯兼主唱的團員牟磊說,「特殊狀況很多阿,像是有一次表演的時候沒注意到電壓的問題,插頭一插上去,樂器當場就都燒壞了,得要花錢買新的。」
蔡嘉揚則提到一次有趣的表演經驗,「我們是基督教樂團,但是有一次我們居然在廟前面的廣場表演。我去問里長說可不可以換一個地方,里長也很無奈的說只有那邊有空間可以讓我們表演。所以就有點尷尬,後面的人在拜拜然後我們在前面唱詩歌。」盡管如此,「無酵餅樂團」依然盡情的在街頭表演、演唱詩歌。

特別的是,一般的街頭藝人在表演的時候,都會在前面放個樂捐箱,但「無酵餅樂團」卻從來沒有放過樂捐箱,他們只有一心希望能有更多人聽到他們的音樂,接收到他們的福音。
目前「無酵餅樂團」中只有蔡嘉揚率先取得街頭藝人執照,其他的團員像是牟磊、鼓手陳耀中則也都加緊練習,將在準備好之後也去考街頭藝人執照。對於樂團未來的規畫,蔡嘉揚則說,若是有一天能有機會出專輯,讓更多人能聽到他們的音樂,是再理想不過了。

延伸閱讀

蔡嘉揚的生活部落格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街頭藝人

台北縣街頭藝人

向上國中社區棒球 創造回憶

IMG_0685 【記者王彥章/報導】「傳一壘!傳一壘!」,台中市向上國中棒球隊的寒訓練習賽正在進行。其中包含體育班球員、棒球社成員、一軍教練江政泉以及二軍教練康立羣的身影。雖然是練習賽,卻沒有職業比賽的嚴肅氣氛,每位球員臉上都掛著笑容,在歡樂氣氛中打球。

隨著職棒假球案的發展,更多國人回頭檢視過內棒球環境。康立羣認為,國內棒球應該更重視基層棒球的環境經營,不能教出只會打球的球員。

在向上棒球隊,並沒有只重視球員體育表現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球隊接受訓練。康立羣說,「拿學業成績跟我換上場比賽的機會」,我們並不希望只在乎棒球的孩子進來,球員的學業表現也必須要達到一定水準,才能上場比賽,這就是社區棒球跟傳統棒球隊最大的不同。

現年國二的許仁鴻是向上國中棒球隊的一員。「陳偉殷(台灣旅日投手)、倪福德(台灣旅美投手)是我的偶像」,他說,父母並不反對我打棒球,只要課業維持在一定程度就不會阻止,「而我的成績維持在全班前十名」,以後也會繼續打球。

IMG_0694 在美國,少棒聯盟運動本質並非競賽,而是留下回憶。康立羣認同這樣的看法,他更進一步指出,在向上國中打棒球的學生並不一定要走棒球這條路,要求學業表現只是增加他們未來的選擇,現在的棒球生活只是回憶。康立羣以及江政泉帶領向上國中棒球隊後,就積極推動社區棒球概念。

康立羣說,職業棒球要有球迷才活得下去,而社區棒球培養的並不是頂尖球員,是球迷。在向上國中棒球隊,他們的訓練只比一般社團更辛苦,卻沒有像傳統棒球隊的全心投入,增進自己的社會競爭力也是訓練重點之一。
康立羣指著操場的球員們說,他們教導學校棒球社的球員技巧是回饋社區,讓其他社區的孩子們知道,棒球運動不是少數人的專利,「大家都能開心打球」,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學習這項運動,這也是社區棒球的一種體現。

有別於一年一聘的教練,康立羣因為是以教師身分帶球隊,因此沒有戰績的壓力。向上國中棒球隊就是要讓學生體驗棒球的樂趣,學業、品德的要求比戰績、球員表現要來的重要。

2010年3月13日 星期六

勇敢面對自己 變性者尋找新人生


%8C%E9%96%8B%E5%BF%83%E7%9A%84%E9%9D%A2%E5%B0%8D%E8%87%AA%E5%B7%B1%E7%9A%84%E4%BA%BA%E7%94%9F%E3%80%82%E6%9B%BE%E9%BA%97%E6%99%B6%E6%94%9D%E5%BD%B1%E3%80%82
活潑開朗的Puteri,樂觀地做自己。曾麗晶/攝影

【記者曾麗晶/馬來西亞報導】「她」,從小就愛洋娃娃;「她」,從小就是嬌小溫柔;「她」,從小就發現,自己心理與生理擁有許多的矛盾;「她」,從小就在別人的歧視得眼光下,勇敢與樂觀的做自己……

今年已卅四歲的Puteri,自變性後迄今,已有十八年,她的職業是一位夜店駐唱表演者。「我最開心是可以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性格開朗的她說,雖然收入並不固定,但是得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她覺得,她已是幸運兒。

「我父親說,這是你自己做的決定,只要你不後悔,就去吧!」在家中排行第十一位的Puteri,前面全是姊姊。她眼眶泛淚地強調,她非常感謝她的父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兒親不在,隨然父母早逝,但是她還是常把父母給她的叮嚀掛在心上。

當問起,如何適應剛變性後的日子,「手術後,當我看見鏡子裡的我,我大聲的喊:這才是真正得我。」Puteri笑著說,當她進行了第一次的變性手術後,她非常高興,她為自己變成一位女性而感到驕傲。
Puteri還說,那時候,她非常介意他人對她在言語上的「不禮貌」,還曾經為了他人的一言一語哭過、打架,甚至自殺。「幸好我有兩個好朋友。」她笑著說,因為變性的問題,有很多朋友都紛紛離開她,有些人更認為她是「怪物」,而避開她。幸運的,當她難過時,她的兩位好朋友Nia與Rita總是在旁給她安慰、給她支持、為她鼓勵。

「變性人,有資格談愛情嗎?」雖然目前已有交往一年多的男友常陪在Puteri的身邊,但她心裡還是覺得有遺憾。她說,變性人常常遭到他人歧視,常聽到他人的冷言冷語,所以,變性後的她,都不敢主動去愛別人。

七年前,她與交往了一位很愛她的中年男子,但是當時的她,青春年華,思想單純的她,介意中年男子的年級大,所以她為了另一位年輕的追求者,而放棄了這段戀情。當她與該位年輕的追求者交往後,她才發現,原來他只是要她的錢。她很難過,她覺得她錯了,她竟然為了一位負心漢而放棄了真正愛她的人。「都怪自己不懂得去珍惜身邊的人。」
「我的人生雖然比較坎坷,但是這一路走來,我是開心的。」性格開朗的Puteri表示,每次讀報,看到報章上有人因為失戀自殺,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想不開,她總覺得他們這樣的做法很傻,「為甚麼現在的人都這樣的脆弱?」她強調,現在的她,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她不再會因為別人的歧視眼光,而看不起自己是一位變性人;相反的,她更要好好的活著,讓自殺的人可以以她為借鏡,繼續勇敢的活下去。


延伸閱讀
變性

一個變性人的故事

美國變性女子將「產子」

遊民工作坊 貼近遊民實踐研究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曾經必須離開台灣一陣子卻忘了通知遊民,遊民工作坊負責人陳大衛說,聽其他遊民說,他們這兩個月每天都到那邊等,等了兩個月,「這些人很可愛,這是讓我比較感動的」。

陳大衛在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攻讀碩士時,以「臺灣遊民問題的結構分析」為碩士論文的主題,踏入這個研究領域十多年。他說,他們以團隊的方式進入遊民領域,必須再行動前事先彩排、預想可能發生的狀況並因應,團隊中彼此支援。一開始加入的研究員會先帶團體遊戲、活動唱歌,之後才會負責記錄。

「必須要有很完整的心理建設。」陳大衛說,在心理上、精神上很容易受傷,眼睜睜的看著一些個案往生,因為已經建立感情,這樣的挫敗感讓他印象很深刻。

曾經有一個中度精障的遊民,遊民工作坊透過團體動力學等方式,已經讓他會講出自己的名字,可以唱完整的「夜來香」,快跟正常人一樣,卻因為白天在家中唱歌,鄰居請社工處理,導致他退縮,又變回原本的情況,讓陳大衛感到相當挫折。

陳大衛表示,透過研究,他發現一些遊民收容所很少輔導就業,是暫時性的提供居所、醫療,意義不大,而且在裡面必須遵守規定,不能抽菸、喝酒,也有遊民會害怕跟那麼多人生活,空間支配權太小,變得家不是家。

「遊民都叫我陳老師、大衛哥、陳大哥。」陳大衛邊笑邊數著遊民對他的稱呼,他說,他用田野研究的方式做遊民研究,「跟他們混熟了,透過口語傳播的方式,我換單位,全區的遊民都知道了」。

陳大衛表示,遊民工作坊是在做社會組織工作,重點不在抗爭,也不會直接給他們經濟上的幫助,而是在做社會改革,改變社會不正義的現象,希望能遊說立法、串連團體或公部門、與其他民間團體合作,甚至未來能以法人的身分組織。

每隔一段時間,會有遊民世界盃足球賽,目前已經有六十多個國家參加,台灣卻一直沒有加入,陳大衛說,太保守了,很多人會覺得,遊民不去找工作,居然還去踢足球,但是統計資料顯示,那些踢足球的遊民很多改變生活方式、改善生活環境,很多都能找到工作,有些還去當足球教練或足球員。

澳洲的教育體制,沒有上大學的人都要學習一項技術,而有地方就讓曾經學習建築技術的遊民去維護、整修文化古蹟,並且供應他們吃住,一個地方整理好就換另一個地方,陳大衛說,有遊民的地方反而變成觀光景點,一個古蹟維護所,不過因為教育及文化不同,這個台灣不可能做到。

遊民主要聚集在中正、中山、大同、萬華四區,陳大衛表示,過去北部需要大量的臨時工人,尤其是底層勞動力,因此造成中南部的北移,那些人通常不是有錢人。而台北過去較繁榮的地方,某一段時間超過容量時,工作機會相對減少,中高年齡層的人會被排擠到市場邊緣。

陳大衛認為,做田野研究必須有大量閱讀資料的準備,消化資料後在去田野中找觀察,但這樣收穫不會只有一篇論文,可以獲得象牙塔裡找不到的樂趣,進行這種研究可能會「見樹不見林」,但只要搜集全面性、結構性的資料就可以避免。比起他們這樣的實務工作者、研究員,社工像是在都市裡的醫生。

陳大衛強調,中央及地方政府處理遊民的政策搖擺不定,到現在還在定義遊民,「都在推拖拉,這就是盲點嘛。」台中市曾經有政策幫助遊民「變裝」,希望他們看起來像一般人,根本是浪費資源,治標不治本。

吐瓦魯新體驗 夢想成為外交官

%E5%90%90%E7%93%A6%E9%AD%AF%E8%97%8D%E6%B5%B7%E5%9C%96%E8%AA%AA 【記者李畹琪/台北報導】「終於來到我們說再見的時候,等一下你們就會航行到海的另一端。當你們離開後,請千萬記得我們,我們會一直在這裡守候,等待你們回來。」政治大學金融系陳建璋,以輕柔的嗓音,唱出在吐瓦魯機場時,和當地學生一起唱的離別歌。「唱完有個學生送我花環,我們就抱在一起哭。」他說。
陳建璋在二○○九年暑假,參加了外交部所舉辦的「太平洋地區國際青年大使」,教導吐瓦魯高中生。今年寒假,因為想念當地學生,所以再度回吐瓦魯與他們相聚。「當初因為覺得吐瓦魯是個特別而且快消失的國家,有可能十年、二十年就不見,所以帶著冒險的心去的。」他表示,因為沒有帶營隊的經驗,也沒有學習過很多才藝,但是透過方案的培訓,可以一舉兩得,懷抱著熱切學習的心,就交出了報名表。
一踏上吐瓦魯的島上,陳建璋驚豔於島上的美景,「從來就沒有看過這個乾淨的海水。」沙灘上散落著貝殼,海中有很多珊瑚礁,只要潛入一、兩百公分的水中,就可以看到許多海洋生物。「《海底總動員》裡的神仙魚,真的就是長那樣。」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比著魚游的樣子。
當地的生活,讓陳建璋印象非常深刻。用電不便、沒有網路、沒有瓦斯,蚊子、蒼蠅及螞蟻也是島上令他們困擾的蟲類。「有一次洗完澡,用浴巾擦身體,才發現我整個身體都是螞蟻!」他用手拍打著身體,重現當時的情景。後來,他必須用粉筆將浴巾框起來,才解決了這個問題。隨行的兩位同學,電腦也被螞蟻蛀蝕,而無法使用。

%E5%90%90%E7%93%A6%E9%AD%AF%E5%9C%96%E8%AA%AA在出訪前,陳建璋和其他同學,都必須經過三個月的密集訓練,希望設計出有趣且具知識性的課程,讓當地學生更了解台灣。他們用大富翁的方式,介紹了台灣各個縣市的特色、風景,引起學生們廣大的迴響。除了台灣的文化之外,他們也設計了直笛、競技啦啦隊、足球等西方文化課程,提升學生的興趣。

問起在吐瓦魯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陳建璋笑著說:「有啊!有一個女生很害羞,她都低著頭不講話。」他學起女學生坐在椅子上,低頭不語的模樣。「要懂得用方法啦!」後來,他請女學生敎他如何念她的名字,因為他的發音很奇怪,女學生就笑了,這也成為他們熟悉彼此的第一步。

「當地人很單純,而且很懂得share(分享)。」陳建璋說,吐瓦魯人把他們當作兄弟姐妹般的看待,只要有食物,就會拿來跟他們分享。吐瓦魯人樂於付出和照顧他人,在一次烤肉聚會中,陳建璋因為口渴向其他人詢問有沒有水,「結果他就爬到椰子樹上,去摘了椰子給我喝。」這樣的熱情的舉動,讓他覺得很感動。

這一次「國際太平洋地區國際青年大使」經驗,讓陳建璋體驗到了不同文化的生活,也讓他對未來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的他,對於外交官工作很有興趣,「希望能為國家多出點力。」他堅定的說。


延伸閱讀

國際青年大使─吐瓦魯記錄片

外交部官方網站

新激梗社劇團 擁抱未知的挑戰


01
新激梗社劇團公開演出的畫面。新激梗社/提供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其實生活就是一場即興劇,因為你永遠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現任萬華社大戲劇表演即興訓練工作坊講師、新激梗社劇團副團長的張亦暉表示,藉由即興的表演,他可以盡情揮灑自己,就像迎接生命裡不同的挑戰。

政治大學統計系畢業的張亦暉,不去從事相關的財經工作,只因為自己一點興趣都沒有!「父母當然會覺得有些可惜,但我很幸運的是,他們都有退休規劃,使我不用馬上分擔家計。」他笑笑的說道,大學時期就對演戲非常著迷,退伍後廣泛報名各種戲劇訓練,並參與各種劇團如優人神鼓、鬼娃株式會社、紙風車兒童劇團的演出,後來來到勇氣即興劇團,開啟了他即興創作的道路。

即興劇是一種無劇本的演出方式,由於無預知的劇情發展,常常會衍伸出荒謬又爆笑的橋段,也算是喜劇的一種。「即興劇的世界裡只有規則,然後讓每個人都有自由發揮的機會。」張亦暉舉例,以設定結尾的方式,規定開頭要說「從前從前」,結尾要說「這故事告訴我們……」,中間便讓演員自由發揮。訓練過較不注重表演技巧,以各種遊戲來達到即興的目的。

二OO八年七月,張亦暉與好友歐耶(曾彥豪)共同創立了新激梗社劇團,並在各社大開設相關戲劇課程,亦為儲備演員訓練。但與即興劇團不同的是,新激梗社有部分劇本,並設定角色、事件或劇情方向,只是在劇本裡某些部分挖空,留待演員與觀眾在互動中自由呈現。

02
張亦暉老師講解即興遊戲規則,並熱情地與學員互動。
許家嘉/攝影
「新激梗社最大賣點非即興,而是互動!」身兼演員與編導的張亦暉認為,這樣的劇本創作是很困難的,因為要讓劇情照大方向走,但又要讓觀眾參與互動。像是他們最常玩的經典遊戲「紙條」,就是在演出前讓觀眾隨意在紙條裡寫下一句話,表演到某一橋段要用抽紙條並講出那句話,再解釋當下情況。觀眾會因為自己寫的紙條被演出而有共鳴,這就是他們享受在即興劇裡並能開懷大笑的原因。

在各社大開設戲劇遊戲歡樂抒壓工作坊,同時亦為新激梗社團長的歐耶,笑說帶團過程都像是玩樂!「團員平常都是上班族,卻各有其表演天賦!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反而給自己很大的能量。」但是也因為是非專業演員,可能對舞台有畏懼、不熟悉劇本而使故事無法進行下去,這些還是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排練,才能慢慢克服。

平日在外貿協會上班,這回初次體驗即興劇課程的小余,認為一開始大家用暱稱與互相握手的破冰作得很好,「來這裡主要是想增加自己公眾表達以及舞台表現的能力,而戲劇對於開發肢體很有幫助。」而就讀銘傳財金的小虎表示即興劇可以增加舞台經驗與抒發壓力,一舉兩得。課中也有不少新激梗社的團員,入團半年的小K本身從事魔術表演,「這裡的戲劇訓練對我在魔術教學上也很有幫助。」
問及最難忘的演出經驗,張亦暉興高采烈地分享他們受邀去東海大學表演的經驗。「演出前其實是有點擔心的,畢竟大學生平常就愛惡搞,很怕他們覺得不好笑。」但學生反應卻出奇的好!他回憶印象最深刻的是要抽出觀眾隨意給的道具當作武器,而自己竟然抽出一袋金魚!急智的他聯想到當時東海水源被汙染的新聞,指出這是一條食人魚與東海水,馬上令全場捧腹大笑,驚嘆連連!


03
上課過程中有許多有趣的遊戲,令在場的學員們各個
笑得開懷。許家嘉/攝影
「十次即興,九次失敗。」張亦暉表示,即興劇的前提就是要讚頌失敗,有時候失敗了反而好笑,但是絕對不能退縮。他覺得即興最大的影響是在生活中能夠正面接受很多事情,「因為在即興的世界裡,你如果不去聽對方講什麼並配合他,表演就無法延續。」認為生活即是即興的他,把人生中每件事情當作一場場即興劇,勇於面對便能獲得掌聲。

在台灣,表演藝術屬於小眾市場,看戲的人不多,大多演員也無法只靠劇場維生。「一開始演戲時,收入常常不穩,雖然不到沒飯吃,但還是憑著一股理念才有辦法走下去。」如今編導演兼教學的張亦暉回憶之前的困境,感慨地表示,唯有靠著大家進劇場才有辦法吸引更多戲劇人才投入表演。認為「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他,勇於實現人生的目標,更擁抱未知的挑戰,在即興舞台上,綻放個人價值的光芒。

上課影片:

【即興遊戲:造句接龍】


【即興遊戲:二字對話】


【張亦暉老師教學過程:解說課程與觀察學員間的互動】


【學員上課情形:練習即興遊戲的歡笑過程】


【上台驗收成果:以「如何防範性病」作二字遊戲】


【劇團課後排練】



延伸閱讀

新激梗社

勇氣即興劇團

戲劇遊戲歡樂抒壓工作坊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工業區裡的花園 野薑花農場

%E8%BE%B2%E5%A0%B4%E4%B8%BB%E4%BA%BA%E6%9E%97%E9%80%B2%E8%B2%A1 【記者林依儒/台中報導】位於台中縣太平市,佔地一點八公頃的野薑花生態農場,鄰近大里工業區,工業區裡竟然有座農場。農場主人林進財說「附近工廠從事磨砂、鍛造等工業,少有汙染」,並指向種滿玉米以及狼尾牧草的邊緣地帶說,「即便如此我還是有做緩衝區。」

林進財原本從事園藝造景業,但因景氣低迷索性退休。由於本身平常都有在住家種菜,後來想說直接轉這一行也不錯,可以做喜歡做的事,而且靠自己的能力來規劃這麼一個農園並不困難,就這樣和朋友一起研究起來。
說到取名野薑花的原因,他笑說每個人都會問,是因野薑花全株都可使用,像是花可食用,葉子可包粽子、泡茶,植株又可拿來做綠肥。「我希望這座農場能夠像它旺盛的生命力一樣,永續經營。」


林進財種菜種了八年,以前三座都是小農場,台中縣頭汴坑跟台中市他都租過。直到四年前,親朋好友鼓勵他,才向台糖承租這麼大的地。是和朋友合種,但朋友因病蟲害放棄。現在農場裡有甜菜根、地瓜葉、南瓜等等。他說甜菜根可以拿來做酵素和醋,是一種養生食品。
P1000063 既然是生態農場,那當然少不了許多動物。一旁的生態池邊就養了五隻山豬,可以為他除草、施肥,池邊也有許多青蛙幫他吃害蟲。入口附近的三隻狗則是負責看門,方便他知道有人來。

農場裡有兩個大網室,一個育苗溫室。一進入網室,四處亂竄的雞群在啄食雜草找蟲吃,空中還有綠繡眼、畫眉等小鳥,這些都是林進財的大幫手。角落有一塊地方圈養豬和羊,旁邊的小水池裡還有許多綠頭鴨,若是生蛋了就會拿去請別人幫忙孵。他說雞跟鴨會找隱密的地方下蛋,要找蛋就像尋寶。



延伸閱讀

樂於學習 展開退休後新人生

%9B%E7%A0%94%E7%A9%B6%E8%A9%B2%E5%A6%82%E4%BD%95%E5%AE%8C%E6%88%90%E8%A5%AA%E5%A8%83%E5%A8%83%E3%80%82%E8%A8%B1%E5%AE%B6%E5%98%89%EF%BC%8F%E6%94%9D%E5%BD%B1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你曾經思考過退休以後可以做什麼嗎?曾在統一集團廣告公司擔任行銷企劃,如今在士林社大開設襪子娃娃創意手作課程的鐘岸惠,回想其中的轉變,面帶笑容地說道:「人生就是一環扣著一環,每件事情都是緣分。」
從小就喜歡動手做東西的鐘岸惠,舉凡拼布、舊衣服都是她的創作來源。「那時常常為了送朋友一張手做卡片,作到凌晨三、四點。」但是她一直都樂在其中,認為手作的心意是最寶貴的禮物。民國九十四年時,她意外發現襪子是個比布更好用的素材,加上成本不高又容易取得,從此對襪娃娃愛不釋手。兩年後她退休了,並做了一百隻襪娃娃郵寄給以前的親朋好友,每個人看到都驚喜萬分,更加激勵她的創作慾。

她認為襪娃娃是很好的手作入門,即使縫歪了,只要將娃娃壓一壓揉一揉,即可展現不同的面貌。「其實每個人都很ㄍㄧㄣ,但襪娃娃很柔軟、有彈性。」她甚至以襪為師,把生活中與人相處的不快樂,運用到娃娃接納萬物的柔軟度以及即時修正的彈性上。不買現成材料的她,喜歡將看似無用的東西再造新生命,珍惜物品的性格也無形中影響了夫家與周遭的人。

%81%E5%B8%AB%E5%82%B3%E6%8E%88%E8%A5%AA%E5%AD%90%E6%8C%91%E9%81%B8%E7%9A%84%E7%A7%98%E8%A8%A3%E3%80%82%E8%A8%B1%E5%AE%B6%E5%98%89%EF%BC%8F%E6%94%9D%E5%BD%B1 曾經參加二○○九台灣國際泰迪熊大賽,從本來毛類材料的限制,到後來真的入圍前三名,鐘岸惠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就像個小學生那樣的興奮與感動!當初只是因為家裡沒寵物而做了襪娃娃送給女兒,「一切都是意外!但如果我是為比賽而創作,反而不會有那麼多的感動!」她表示,每個創作背後都有故事,而且是與作者生命有連結,即使最後只得到第二名,但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禮物。
當問及創作過程會不會很辛苦?她斬釘截鐵的說:「非常痛苦!」她在床邊放了紙筆,睡前把構思畫好,但醒來又覺得不妥而打叉,幾乎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曾經害怕自己的作品放到網路馬上被抄襲,後來意識到「有捨才有得」,現在的她樂於分享,更懂得自我充實與學習,「創作後過程雖然難受,但是每次把自己掏空後,反而更能激發創新的空間。」

對於現在風行的創意市集,該如何培養創意與個人的獨特性?「市場就是教科書。」她建議可以多看一些東西,讓自己有更多元的美學觀點。堅持不賣娃娃的她,勉勵想要創造個人品牌的人不要以賺大錢為目標,「創意是要讓自己思考,把它變為你的附加價值。」
%B8%E7%9A%84%E9%90%98%E5%B2%B8%E6%83%A0%E8%80%81%E5%B8%AB%E8%88%87%E5%AD%B8%E5%93%A1%E5%80%91%E3%80%82%E8%A8%B1%E5%AE%B6%E5%98%89%EF%BC%8F%E6%94%9D%E5%BD%B1 「其實自己本來並沒有想過要教學。」看到大家對襪娃娃的鼓勵與回應,鐘岸惠才開始在統一集團、各社大開課,並架設部落格分享教學點滴。重視每個人獨創性的她,從來不把上課當作師生的傳授,而是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第一次接觸襪娃娃的學員廖敏華說:「上老師的課不只是學習手作,還學到好多生活智慧!」而學員林賢淑跟著學習一年後,常常到處送同事娃娃,大大增加了她的人際關係。頭髮有些泛白依然學習力旺盛的學員蘇奕華說:「退休後想培養其他的興趣,襪娃娃容易取得且不耗眼力,是個很好的活動。」

有感於母親在五十歲那年勇於學畫,而父親六十五歲退休後,積極學習書法,每逢春節期間,免費寫春聯給社會大眾,積極創造自己的下半人生。鐘岸惠認為學習永遠不嫌晚,並對過去的經歷抱持著感恩的心。「只要真心喜歡,不要因為中間遇到的挫折而離開。」始終上揚的嘴角,宛如寒冬中溫暖的朝陽,透過襪娃娃的的分享,帶給大家無比的歡樂與希望。





延伸閱讀

愛襪家族:鐘岸惠的部落格

2009台灣國際泰迪熊大賽

士林社大:學習不嫌晚

呼嚕咖啡 台中「For All」的藝文空間


Interview_042
店內的黑板是菜單,也是阿瞇朋友的繪圖創作。
底淑瑀/攝影

【記者底淑瑀/台中報導】「像我們自己做音樂的SOHO族,就是想找一個,願意花時間『混』的地方。」歐噴愛樂團主唱阿瞇說,高鐵通車後,北中往來便利;加上台中的生活步調慢,時間和空間不須被迫壓縮,因此決定將生活重心從台北轉移到台中。

「但和台北相比,台中好像就是『欠一味』。」阿瞇說,台中很多好地方可以玩,也有很多的好餐廳、咖啡店。「但就是少了些什麼。」她說,缺少的不是藝廊或是美術館,「而是沒有像台北公館那樣的Live house。」

這樣的發現,激起阿瞇和手風琴家王雁盟,想在台中創造藝文空間的想法。王雁盟以「Forro」這手風琴演奏的巴西流行音樂,做為理念的表徵,希望創造一個友善、「For All」的藝文空間,呼嚕咖啡的命名由此而來。但最初,他們可是完全沒有開店的念頭。

Interview_042
倒掛的紫薇樹,是復原在天花板上的綠地。
底淑瑀/攝影
「只是想建構出自己生活所需的地方。」阿瞇說,是為了要服務「藝文」這件事情,才開起咖啡店。和一般咖啡店不同,藝文活動是店家吸引人潮的方式,不過呼嚕咖啡,完全是因為藝文才會存在。

開店前的一趟北京行,他們去了南鑼鼓巷這最古老的街區。阿瞇興奮的說,那裡狹窄交錯的胡同、低矮的平房,規模不大,但就像台北師大商圈一般,許多前衛有活力的想法在這碰撞迸發火花。思想的能量擴散,攻佔老房子,變成一家家個性獨特的人文小店。正因文化形成的樣貌類似,阿瞇也在台中嗅到老房子歷史的味道。憑著一股「好像可以搞一點什麼」的衝勁,呼嚕咖啡,從老屋改建計畫開始逐步成形。
如同老年人病痛纏身,老屋總有處理不完的壁癌、漏水等問題。台灣多雨的潮濕氣候,更讓人對這間屋齡有四十歲的老房子卻步。「但老房子,好有趣唷。」阿瞇笑著說,早年格局的打造、空間設計,在參與改建的過程中都能見到,反倒像在做歷史研究。而呼嚕咖啡也利用老屋原有的架構,達到更動最少,但效益最高的空間改造。
「這個軌道燈是我做的唷,製作過程超像女工的……。木板地是用貨櫃棧板做的,上面還有海關章。」原本難逃拆除命運的老屋,成了阿瞇與王雁盟的實驗室。每一件傢俱,都是和朋友們留下的「手創痕跡」。阿瞇說:「很多很『殺』的想法,一定要完成才有吸引力呀。」天馬行空的創意,在屋內的每一角相互融合、沸騰,起了讓房東也說「Wow」的化學變化。
「像音樂一樣,Midi和手彈的就是不同。」對「創作」的執著,不僅落實在室內擺設中,對於藝文氣息的呈現,阿瞇也堅持這份原則,「因為呼嚕咖啡自己也投入了很多創意,更是少數真正執行出來的創意」。絕非打著創意的旗幟但具高度排他性的空間,她更希望的是,因為呼嚕咖啡積極的投身創意,每位消費者或是表演者也能在生活中發揮創意,達到雙向溝通的目的。
店內皆是創作樂團演出,並舉辦小型影展與試片會;也與誠品講堂共同舉辦演講活動。與誠品的合作雖是偶然,但「就是要再把它做得更好玩」,阿瞇主動整合演講主題、免費提供場地與講師的住宿,讓空間的運作全在音樂上打轉。

而如何維持平日營運,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就像練功夫,週一到週五得紮穩馬步,週末才是大顯身手的時候。」阿瞇也不諱言的說:「做藝文空間,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因為了解顧客們在藝文知識上對呼嚕咖啡的依賴,阿瞇仍是細心的篩選講師與演出團體。在精不在多的態度,讓呼嚕咖啡真正成為一個友善、「For all」的藝文展演空間。


延伸閱讀
Forro Cafe呼嚕咖啡

王雁盟 拉不拉手風琴沒關係

OpenEye歐噴愛樂團

科技新時代 讓溝通無障礙

DSC07016 【記者魏嘉韋/台北報導】想要「講」出想說的話,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自然的,但是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卻是很困難的,不過U-Pen溝通筆問世,讓他們也能夠清楚表達內心的想法。

溝通筆是利用光筆的原理,讀取面板上的底碼後,能將上面的符號唸出來。溝通筆的設計界面簡單,利於學童以及身心障礙朋友使用。






【影片】腦性麻痺者書瑋使用溝通筆與生命力讀者們問好:書瑋拼出每個字之後,按下「整句」鍵,即可讀出完整句子。



為了方便使用,還有記憶貼片,可以將常用句集結在面板,直接點選即可。

DSC07068 DSC07067

【影片】書瑋使用常用句


【影片】溝通筆除了念出完整單字或是句子外,點選「正音」鍵,再拼音,即可念出正確注音符號以及字詞,這項功能也對孩童學習注音符號有很大的幫助。


【影片】除了注音面板之外,也有英語面板,先點選字母,再按下“space”鍵,即可發音。


【影片】溝通筆的功能除了發音之外,也可以玩音樂,音樂面板一共有七種樂器可以選擇:鋼琴、口琴、小提琴、喇叭、薩克斯風、長笛以及陶笛,可以讓使用者自行作曲,最後點選「記憶」鍵存取。


蒙特梭利理想園托兒所園長吳玥玢提到園內腦性麻痺學生曾德玉的案例,吳玥玢說,德玉在學習拼音之前,因為不懂得表達自己,所以他開朗的性格是被身體的不便而囚禁的,目前曾德玉已進入幸安國小二年級就讀,前一陣子學校舉辦說笑話比賽,曾德玉因為有溝通筆的幫助,所以前一天在家中,把笑話輸入貼片之中,讓他也有機會參與
【影片】曾德玉講笑話給班上同學聽,逗的同學們哈哈大笑


科技輔具文教基金會的董事長楊國屏表示,溝通筆拯救的不僅是身心障礙者本身,更是拯救一個家庭,讓身心障礙者的表達與溝通能夠跟上一般學生的腳步。


延伸閱讀

書瑋的部落格

科技輔具的小窩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洋甘菊計畫 新移民姐妹互助

【記者詹文喬/台北報導】「洋甘菊傳愛天使計畫」是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讓受過訓練的新移民婦女來扶持其他新移民姐妹的方法,強調婦女互助的婦援力,目標是增進新移民家庭的經營能力。「洋甘菊傳愛天使計畫」的名稱由來,台北縣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主任李幼鳳說,「人要有韌性與彈性,像洋甘菊一樣用途多變,除了可以泡花茶,還能製作肥皂和精油。」
位在板橋市,已經成立六年的台北縣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是內政部和善牧基金會為了服務台北縣的新移民家庭所設置的機構。
二OO三年、二OO四年,為了教導新移民婦女識字,善牧基金會走在政府之前,在國小開設輔導新移民女性的生活適應班,「比現在移民署推行的生活適應班還早一步」,李幼鳳說。到了民國九十五年,有鑑於公部門也意識到提升新移民女性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善牧基金會於是轉型,改而推行「洋甘菊傳愛天使計畫」。

新移民媽媽們二OO九年底接受完台北縣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關懷訪視訓練後,兩人為一組的電話及到府關懷於翌年二月份正式上路,李幼鳳表示,過程中如果遇上問題特殊的新移民婦女,再轉給社工員處理。
越南籍新移民鄧雅心回想起十三年前她剛嫁來台灣時的情景,「一開始是在家裡帶小孩,之後才出來找工作。生活上的難題像是飲食和文化都不大適應,除了先生之外,真的不曉得要去問誰。」對於接下來就能用電話和登門拜訪來協助剛到台灣的新移民姐妹,她說,「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之外,還能夠幫助別人,覺得很快樂。」
談到關懷新移民婦女,「希望可以當她們的翻譯。」來台灣已經十三年的越南籍新移民鄭妹說,剛踏上台灣的那一刻,因為語言不通,路標看不懂,「帶小孩子去搭車的時候很怕迷路。」後來在夜補校學習查字典,參與泰山國小的說故事媽媽,讓她知道該如何唸故事給小孩子聽。

「剛來台灣的時候都沒有朋友,只能待在家裡靠老公。」印尼籍華僑曾萍華在台灣十二年了,對於新來的新移民姐妹,「可以順利幫到人家的話,我就很開心了。」「去她們家裡聊天,聽她們的心裡話,讓她們走出家裡。」

李幼鳳還說,為了通知新移民媽媽們最近有哪些社區活動以及政府在新移民事務上有什麼法令公佈,台北縣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還發行三個月一期的季刊。「儘管文宣品用外籍媽媽故鄉的文字做印刷,她們也不見得看的懂,口耳相傳還是比文字宣傳的效果好。」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

台北縣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

善牧基金會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廟」語如珠 文史古蹟來講古


00
郭喜斌拿著麥克風,向參觀民眾說明廟宇外面的雕話故事。
陳佳欣/攝影

【記者陳佳欣/台北報導】對廟宇的保護,投入古蹟研究極深的文化工作者郭喜斌,來自雲林,現年四十七歲的他,在踏入社會之初,開始對廟宇的歷史感到著迷,他喜歡享受沉浸在廟宇內的寧靜,經過任何廟宇,他就會進去探看。當郭喜斌看到廟宇建築的戲文和雕刻,他好奇是否有專門的機構教人怎麼認識這些藝術。
於是,郭喜斌為了進一步欣賞和研究廟宇、文化等古蹟,進入一連串的古蹟培訓,目前擔任台北市大龍峒二級古蹟保安宮解說義工、中華民國華語特約導遊,以及新莊興直堡文史工作室會員,開始教民眾認識這些古蹟歷史。

看似一臉沉靜的郭喜斌,其實只要拿出他的綠色雷射筆,指著廟宇的雕畫,隨著綠色光點的移動,配合他的語調高低,故事場景彷彿動了起來。「看到這個樑枋,嫦娥在這邊,這裡有個女侍拿著鏡子,這叫『嫦娥照鏡,嫌貌醜』,就算嫦娥真的醜,女侍也不能說醜,不然人家下次就不跟你好了……喔!看這面鏡子裡的嫦娥……」郭喜斌在松山慈祐宮,以輕鬆詼諧的語氣講解,引起眾人的笑聲。

「每次到廟裡來,看到這些作品,大家是不是都看懂了?我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實際走訪廟宇,匯集了最常看到的故事情節。」郭喜斌為了讓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廟宇藝術的故事奧秘,前後用了將近七年的時間,將主題分成十七類,用一百三十六張圖照解說廟宇藝術的著作── 《聽!台灣廟宇說故事》。

郭喜斌解釋,廟宇建築的故事典故,古早匠師多採用《三國演義》、《封神榜》和《西遊記》等,「其實每個年齡層一定會有不了解歷史的人,但是可以從比較輕鬆的方式進行,像我的話,就會推薦他們去看『終極三國』。」就算他們劇中人物年輕化,但是故事上的描寫是有助於吸收的,等到下次看到類似場景出現,他們很快就可以說出其中的內容。

除了希望更多人知道廟宇故事,讓郭喜斌開啟動力寫書的是,協助雲林麥寮拱範宮古蹟保留的搬遷行動,並成為縣定古蹟的時期,他開始著手蒐集出書的資料,郭喜斌說,「廟宇搬遷不是壞事,但是過程當中,有些東西被撫平了,它的歷史會歸零,除了宗教信仰還是會延續下來,但在(爭取廟宇遺產保留)那樣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發現欣賞的樂趣。」
這段期間,更堅定他推崇廟宇藝術的決心。郭喜斌將廟宇內的匠師作品,收集起來,每天都背著厚厚A4的卷宗,去問專家學者,問他們「請教一下,這些作品是不是有保存價值?」再去問當地鄉親有沒有意願把這座媽祖廟給搶救下來,最後當地居民認同拱範宮是麥寮的重要文物,在大家齊力努力之下,二○○六年六月,雲林縣政府指定拱範宮為縣定古蹟,目前拱範宮正朝向國定古蹟之路邁進。

現任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復學系助理教授劉淑音,多年前,因為參與雲林麥寮拱範宮的保留運動而認識郭喜斌,她感受到郭喜斌對於廟宇文史的保護及推崇,投入的心力極深,在著書的過程中與她討論,總是有很多想讓書更完整的想法,「點題要件」,可以增加辨識特徵,讓讀者到其他座廟宇,也可以認出故事的源由。

《台灣古建築裝飾圖鑑》的作者康諾錫,熱愛歷史古蹟的他,看著郭喜斌著的新書,打趣地說,「當初我看到這本書出版的時候驚訝,在我們社會重視的情況程度之下,這不是一個現在的市場,會容易接受的書。」用許多彩色圖照,對眾多典故有精闢解說和觀點,資料上的彙整是很不容易的。


延伸閱讀
戲古達人

台灣廟宇網簡介

廟宇藝術

許逸凡 用書記錄台灣獨立好樂

%E8%AA%BF%E6%95%B4%E5%A4%A7%E5%B0%8FIMGP38110505  【記者許富惠/台北報導】綽號「不然」,本名許逸凡,接觸獨立音樂很早,小學六年級用零用錢買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 豬頭皮「笑魁念歌」。甚至在小學的音樂課演唱豬頭皮的歌曲〈放尿歌〉:「透早起來欲放尿,放賈爽快嘛戚叉叫,隔壁的小姐有看著……」。對許逸凡來說,這另類的國小聆聽音樂經驗,是他對獨立音樂喜愛的開始。

在淡江大學念中文系時,許逸凡參加西洋音樂研究社,是超過三十年以上、勢力龐大的音樂性社團,1976樂團的阿凱和旺福樂團的小民都曾當過該社團的社長,部分台北有名的練團室,也是淡江西洋音樂研究社以前的社員所開。許逸凡自己在大學時期也組了樂團,擔任過鼓手的位置,「但很快發現自己不是那塊料」!純粹因為組團好玩,許逸凡也從沒想過以音樂謀生。大學畢業後念研究所,他說,心裡一直覺得有個東西很可惜,雖然不再繼續走這條路,「但是你可以為它做點事情」,許逸凡說,他能為這圈子作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就是紀錄,至少讓大家知道台灣有過這些音樂活動。



他原本預期的這本書規模能作的更大、更廣。一開始他以為獨立音樂圈會非常支持他寫這本書,並給予他適時的援助,但許逸凡說實際上並非如此,甚至有些人覺得他做的這件事非常奇怪。原本有許多想要放在書裡的樂團採訪記錄,採訪完後,樂團團員告訴許逸凡還是不要將他們放到書裡,因為他們想要自己玩自己的就好,不想要讓別人知道,或是向樂團提出採訪要求遭到拒絕的也不少。採訪一些提供樂團現場音樂表演的店家時,某間店家負責人告訴他,「上網找資料就好啦!幹麻採訪我?」。或是遇到老闆娘百般刁難最後還是拒絕他的採訪。但是,因為還是有許多人的支持,讓他堅持一定要完成這本書。

Image05 從寫書、採訪過程中碰的許多釘子,讓他覺得「這個圈子不太團結」。不過他對於台灣獨立音樂的未來,絕對是保持樂觀的,「期望這個音樂市場、音樂環境改變的人變多了,我覺得這才是能夠把獨立音樂往上帶的力量」。只有消費者的喜好才能決定唱片銷售市場,當大家拒絕購買單純為商業利益而不追求音樂品質的專輯,同時開始傾向聆聽獨立音樂,大型唱片公司注意到市場的變化後會開始檢討、作出改變,才有可能把整個台灣音樂產業往上帶,許逸凡說。

許逸凡說他還是會繼續寫書,只不過不寫樂團了,而是一本介紹漫畫的書。「寫樂團太麻煩了」,他開玩笑的說。

在《地下好樂》這本書中,許逸凡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釐清民眾對地下音樂的刻板印象,並提供獨立音樂的入門指南。


延伸閱讀

不然個人部落格

IM-NO獨立音樂線上新聞電子報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