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愛+玩市集 台南文化新活力

IMGP4981
愛+玩市集主辦者明奇老師與鵝媽
【記者蔡靜宜/台南報導】台南目前唯一的創意市集「愛+玩市集」從二○○七年一月創辦至今,爲富有傳統人文氣息的台南,注入一股帶有活力清新香氣。名稱裡的「愛」是熱誠的表現,「玩」就是放輕鬆。市集主辦者謝明奇大笑道:「這個名字其實是在騎機車時想出來的。本來想取很炫的名字,但都不對味。因為我們對市集的玩性,所以最後取了『愛+玩』。」

主辦單位除了人稱明奇老師的謝明奇外,只有「鵝媽」尤惠娥。兩年前,在孔廟附近經營畫廊的明奇老師,在一次的市集活動中認識了鵝媽。明奇老師開玩笑說:「因為年齡層比較近,所以想法較契合,就開始有了合作。」在分工方面,鵝媽負責管理網路相關事宜,明奇老師負責對外接洽事宜。

在二○○六年的萬聖節,明奇老師的畫廊除了展覽外,也找了幾位做手作的朋友,辦了一場對外的小型市集活動,加上音樂表演、扮裝遊街。正巧其中一位來參加的朋友是台南市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員,很喜歡這種充滿熱鬧氣息的活動,回去後便向文化中心的主任提到。主任也覺得這樣的東西十分新鮮,抱持著鼓勵的態度。於是明奇老師和鵝媽就決定向文化中心提案,計畫日後的愛+玩市集。

IMGP4989
市集舞台樂團表驗
明奇老師表示,其實那時候他們都沒有辦類似活動的經驗,鵝媽也只跑過CAMPO等市集而已,所以剛開始是透過雜誌找創意攤位,漸漸打響知名度。除了市集外,現場也有樂團表演,並且堅持是創作樂團,才能與市集的原創形象相契合。有時也會和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做結合,設攤位呈現作品;或是請街頭藝人,或讓當地國小學生在市集表演,炒熱氣氛。鵝媽說:「因為辦活動難免會有人潮的壓力,」氣氛帶來人潮,「人多了,對攤友們也會有個交代。」

明奇老師坦承,因為台南的風氣較為傳統保守,這類型的活動不容易辦,有時難免也感到灰心。但仍堅持下去的原因,「除了好玩外,都做下去了,也是有社會責任在。」因為放手,可能就沒人接手,難得有場地就該盡力發展,希望讓平靜的台南多一些活動。來逛市集的台南市民蔡小姐表示:「辦這個還不錯,讓我們有一個新的休閒和購物選擇。」

在北部頗具知名度的攤友戰鬥毛說,愛+玩市集的人潮年齡層偏高,是和其他的市集最大的不同。另一位從高雄來擺攤、得過全國焊接協會「金屬創作比賽」金牌獎的邱贏洲,認為台南愛+玩市集也很具文化氣息,他很喜歡在這裡的經驗。

「我們算是草創的單位,別人對我們的認識還不夠多,希望更多團體認同我們的活動。文化活動是向下扎根的,文化中心的活動不能永遠都辦給有錢有閒的人。像市集也是可以讓一般人感受不一樣的東西,這也是我們一直持續下去的原因。」明奇老師說:「雖然很多人不看好我們,但是不嘗試怎麼會知道不可能呢?即使改變微乎其微,還是相信對於社會能產生一些化學作用。」


延伸閱讀

愛+玩市集部落格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獨立音樂寶庫 小白兔唱片

DSC06825
「小白兔唱片」的店長戴子。
記者顏偉哲/拍攝
【記者顏偉哲/台北報導】位在熱鬧的公館商圈中,有一處藏身於地下一樓的音樂寶庫。不到五坪的小小空間,卻陳列著許多國內外獨立音樂專輯。這裡是「小白兔唱片」,也是許多熱愛獨立音樂的樂迷,經常來「挖寶」的地方。

「小白兔唱片」是由一群愛好音樂的年輕人,在二○○年八月成立的另類音樂唱片行。以「獨立、好玩、好聽」為主要精神,引進來自世界各地,橫跨搖滾、電子到民謠等多元曲風的音樂專輯。回憶創立當時,「風籟坊」樂團的貝斯手,同時也是「小白兔唱片」的店長戴杏芳(戴子)笑著說:「因為大家常覺得彼此喜歡聽得專輯,在普通唱片行都找不到。所以,我們就打算開一家唱片行,專門賣我們喜愛的音樂。」

起初,唱片行是開在台北東區的live house(地下樂團的表演場所)「聖界」裡一間廢棄的男廁所。空間雖然狹小,卻大約有兩百多張專輯。不過,也因為地點特殊,所以鬧了不少笑話。戴子就說:「有很多喝醉酒的男客人常跑到唱片行說要上廁所,我們只好想盡辦法趕他出去,或是好心點帶他到真正的男廁所。」

二○○二年,「小白兔」從原來的唱片行轉型成獨立音樂廠牌(Label),開始以「小白兔」的名義發行台灣優秀樂團作品,像是「薄荷葉」樂團「甜梅號」樂團等。同時,「小白兔」也自行與國外的獨立廠牌接洽及訂貨,從最初的德國,到後來的英國、西班牙、瑞典、日本與美國,許多國外獨立廠牌的好音樂,在「小白兔」都可以找得到。
DSC06835
「小白兔唱片」行裡的架子,堆滿了許多專輯。
記者顏偉哲/拍攝


「聖界」在二○○三年結束營業後半年,小白兔找到現在的棲身之所-「The Wall」的商店街。走進小小的店裡,映入眼簾的是滿櫃子的CD,在黃色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溫暖。而店內的音響,也不停地播放著悅耳的旋律。喜愛後搖滾的顧客fish就說:「在這裡(小白兔唱片)逛逛,經常就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專輯。就算沒有想要買CD,在這裡(小白兔唱片)聽聽音樂,也可以放鬆心情。」網友liaowh也把第一次去「小白兔」的經驗在網誌中分享,他說:「(小白兔唱片)裡面有很多獨立製作的音樂,應該是要慢慢挖寶的地方。」

不過在台灣,多數人對獨立音樂的歌手並不熟悉。因此,「小白兔唱片行」除了提供試聽的服務外,從店長到每個店員,對店內的每一張專輯都十分了解。若在選擇專輯時遇到困難,開口請教他們也是不錯的選擇。店長戴子說:「有顧客一到店裡就問『心情不好要聽什麼歌?』,我們就會立刻找到適合的專輯。讓顧客帶著滿意的心情離開。」

從超小的另類音樂唱片行,到現在成為獨立廠牌。過程中經歷了夜賊入侵、納莉風災、SARS停業、人事成本增加及唱片業不景氣等衝擊,讓小本經營的唱片行面臨不小的損失與阻力。然而,店長戴子卻認為,台灣現在的獨立音樂生態,比起過去已經進步很多,所以未來還是會繼續走下去。除了在全台舉辦更多的音樂活動,戴子希望「小白兔」能不只在地下室開店,有一天也能在地面上開一家唱片行,讓大家能認識更多好音樂。


延伸閱讀

「小白兔唱片」官方網站

輔大搖研社 獨立音樂「搖」籃


6a00d83451d96d69e2010536f74e7f970b
輔大搖研社社員 在社辦努力練習的場景。
記者顏偉哲/拍攝

【記者顏偉哲/台北報導】在輔仁大學校門口附近,遠遠地就能聽到在社團大樓裡,充滿爆發力的電吉他與節奏感十足的爵士鼓聲響。原來,是「搖滾音樂研究社」社辦,一群熱愛搖滾樂的學生,正努力地練習樂器所傳出來的聲音。

輔大的「搖研社」,在一九八八年創立。成立之初,主要是以音樂研究為主。透過每次的社課或社團聚會時間,社員與幹部們會相互分享自己聽搖滾樂的經驗,不論是任何曲風或是國內外的樂團作品,甚至是不同年代流行的搖滾曲風及當時的社會背景,都是「搖研社」所研究的範疇。而經由切磋與分享,也開啟大學「搖滾研究」的風氣。


在台灣,不論是主流或非主流的音樂圈中,都可以看到過去「搖研社」社員的身影。像是知名樂團「五月天」的貝斯手瑪莎、「F.I.R」的主唱Faye、金曲獎最佳樂團的入圍者「櫻桃幫」或是「1976」樂團的吉他手大麻,都是來自輔大「搖研社」。

回憶創社之初,「搖研社」第七、八屆社長黑狗就説:「當時的社員並不多,但都是聽很多搖滾樂的同學加入。大家每次聚會,就會聊聊彼此最近聽了什麼好聽的歌。」黑狗認為,靠著交流分享,可以增進與社員的感情,也能讓自己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曲風。除此之外,當時「搖研社」也會編纂刊物,在校內外傳遞搖滾樂的相關知識。

現階段的「搖研社」,隨著台灣獨立音樂與地下樂團的發展,社員人數從過去的幾十人,增加到現在的上百人。而除了音樂研究外,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社員開始組成樂團及嘗試創作。因此,目前「搖研社」有提供社員吉他、貝斯與爵士鼓的樂器教學。同時,只要憑著社員證,就可以利用「搖研社」社辦的器材練團。新生社員kk就說:「加入這個社團,能認識許多玩樂團與聽搖滾樂的同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而在社團活動方面,每學期的期初、期中社團大會或是校慶,都會看見由社員組成的樂團在校園表演。而在每年的下學期的「藝術週」(音樂與藝術性社團的聯展),也會有「搖滾之夜」活動,讓學生樂團有更多的表演機會。此外,也會不定期舉辦演講或座談會,邀請對搖滾樂有所研究的輔大應美系的廖繼坤與輔大心理系何東洪老師,以及一些音樂人與學生分享搖滾樂的歷史與樂團精神。

「搖研社」現任社長阿志說:「目前除了維持過去社團的研究精神外,辦好每一場表演活動,舉辦演講與座談會,都是眼前很重要的工作。」阿志也強調,輔大「搖研社」也會持續努力與其它學校交流,像是以學生創作樂團為主的「台北無名政府」原創樂團聯展,就是我們與其它搖滾樂社團彼此切磋的機會。

「野台開唱」的主要創辦人OMEGA,在輔大「搖研社」期間就推動「北區大專搖滾聯盟」,為日後台灣獨立音樂展演活動,跨出重要的第一步。而近期活躍的「搖滾骰子」、「非法拘捕」等年輕地下樂團,也都出自輔大「搖研社」。黑狗說:「從『搖研社』畢業的很多人,都持續在音樂圈做出貢獻。所以,我想『搖研社』傳統與歷史,對台灣獨立音樂的影響,是絕對有的。」 

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氣象播報新氣象

P1050275
氣象達人彭啟明博士/記者呂岳修攝
【記者呂岳修/台北報導】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參與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招攬各大專院校學生,培養氣象預報與製播人才,氣象頻道製片人林偉文表示,希望未來能夠創立氣象頻道,為民眾提供即時、精確的氣象資訊。

林偉文指出,「氣象頻道團隊」以大氣系與傳播科系的學生為主,讓學生從實務操作中學習,認識新的畢業出路。氣象很容易與生活做連結,所以未來「氣象頻道團隊」成立後,將不只是氣象新聞的製播,還會加入節目的元素,例如陽明山「海芋季」時,溫度、溼度多少最適合海芋生長,而目前陽明山哪些位置就符合這樣的條件,又像是夏天到了,是否應該為貓、狗剃毛等,藉由氣象做連結提供民眾生活訊息。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博士不僅取得台灣第一張個人氣象預報執照,也是首家提供各種天氣加值服務的氣象公司創辦人之一。民間氣象公司的成立讓氣象預報不再只是附屬於新聞之後,若有需要還可提供不同於中央氣象局的資訊,彭啟明指出,氣象預報重要的是可用性,目前一般媒體的播報內容來自於中央氣象局提供的資訊,涵蓋的範圍較大,或許可以符合大部分民眾的需求,但天氣在空間、時間都會有差異,有時則需要針對「點」為客戶提供客製化的資訊。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略分為三個部門,行銷、媒體與資訊,其中媒體部門不只是負責對外資訊的發布,還有一個小型攝影棚製播每日的氣象新聞,其中也包含大愛頻道的氣象播報。對於攝影棚的建立,林偉文說,總經理彭啟明博士事務繁忙,若只播報一節新聞就跑去大愛電視台,我們評估時間成本不合,於是決定在公司搭設攝影棚,未來「氣象頻道」的製播也將在這個棚內完成,不僅是硬體,像是剪輯的方式,你想的到的這裡都有,因此「氣象頻道團隊」的組成我們希望是以傳播科系的學生為主,他們有基本的製播、操作概念上手比較快速。

一個小小的攝影棚如何滿足電視台的要求?林偉文表示,重要的是我們提供的資訊,一般電視台從中央氣象局拿到的資料,以天氣圖來說只有三張,我們則提供大愛電視台更完整的預報內容,天氣圖就有十張以上,並每三小時更新一次,至於設備的組裝是我過去在學校創辦電視台的經驗,整合不同品牌的器材做出最好的組合完成這個攝影棚,而製作出來的品質大愛能夠接受,民眾對於預報的內容也反應良好。大愛電視不僅以良善、社會關懷為主軸,環境保護也是他們所關注的,很謝謝他們給予我們很多發想的空間。

看到大愛新穎的氣象預報內容,一般電視台是否有跟進的行動?彭啟明表示,像是日本、美國的電視台都有獨立的氣象團隊提供更完整的氣象資訊,甚至還有單一的氣象頻道整天播放,不過台灣對於天氣造成的影響與避險的觀念還略為不足,因此民眾不會去要求電視台有更詳細的預報內容,電視台自然也不會撥出經費購買額外的氣象資訊。

彭啟明認為,本公司服務的不只是媒體,預報精細程度所帶來的影響客戶都感受的到,將氣象預報做深做大,不僅提供大氣相關科系學生畢業的新出路,也是氣象人員生涯規劃的另一種選擇。


 影片:天氣風險管理公司攝影棚 /記者呂岳修攝

多元文化課程 結合外籍家庭

DSC_1025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潘榮吉
【記者楊明峰/台北報導】服務學習如何與外籍配偶與其子女做結合?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潘榮吉在「多元文化與家庭」中,介紹了多元文化,引領學生將自己所學應用在課程裡,深入社區,從多元文化家庭中來檢視自己所學。

此堂課的服務學習是讓學生為社區中的外籍配偶與其子女設計教案並親身實行,方向有三:兒童營會、家長成長互動、親子共讀。

在台灣,外籍配偶不太有機會講原來國家的語言,不太會被夫家接受教導原國家的相關文化,外籍子女的原生文化相對弱勢。兒童營會是兒家系學生藉由遊戲的方式帶領不同文化的孩子去學習彼此文化的語言、禮儀,讓孩子對彼此的文化有基本的認識,藉由一起學習,增進外籍子女認同自己文化。

由於潘榮吉展開服務學習行之有年,曾經與伊甸新移民成長中心還有新莊鄰近小學合作,因此有許多台灣本地家庭長期與他合作,在家長成長互動上,台灣本地家長與外籍家長認識彼此文化,讓雙方能有更進一步地了解到「文化只有差異,沒有優劣」的道理。

親子共讀方面,兒家系學生利用所學,將教學法應用,帶領孩子共讀繪本,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共讀,也能學到兒家系提供的教學方法。

潘榮吉意識到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在近十年大幅成長,兒家系的同學未來在職場上勢必會面臨到外籍配偶子女與本地學生互存的相關問題,因此藉由這門課,幫助學生對多元文化教育的認識、了解異國家庭的文化內涵,來應付未來台灣社會教育未來面臨到的變遷。

最令潘榮吉印象最深的教案是,大學生為了教導孩子東南亞地區各國的語言,親自去走訪、請教鄰近社區的異國商店老闆,而這些老闆也很樂意教導大學生說家鄉的語言。到服務時,大學生利用所學的教學法把學到的各國語言教導給外籍配偶子女們,上課一起大聲唸著東南亞地區的語言,讓孩子們覺得有趣,同時能更認同彼此的文化,而有孩子還會揪正大學生的口音,讓孩子對母語的認同更有自信,也能削弱對原生文化感到弱勢的情形。

潘榮吉透過這門課除了讓學生設計教案能力增加、專門技能提昇,由於分組進行服務學習,團隊合作、訓練、磨合下來,溝通組織能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潘榮吉說,有次在學校裡頭辦活動,有位老奶奶説她終於到了輔大裡面,潘榮吉反問奶奶輔大不遠,怎麼不進來走走?奶奶居然不知道大學能夠進來。潘榮吉意識到圍牆阻隔了社區與大學的距離,了解到和社區合作能夠拉近大學與社區的距離,最後老奶奶希望潘榮吉能多辦幾場類似活動,她也一定會帶孫子再來參加。

潘榮吉認為服務學習是很有效的教學法,透過學生的親身參與、體驗來反思自己所學。潘榮吉曾問學生是否還要繼續服務學習?學生答,有規劃服務學習在課堂中,才要繼續選潘老師的課。潘榮吉認為從這樣的回答,發現學生接受了服務學習也喜歡了服務學習。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服務原民 改變原民

001[1]
親職教育宣導講座照片。
台北縣原住民婦女服務協會/提供
【記者何屏/台北報導】同樣身為原住民的台北縣原住民婦女服務協會理事長陳家梅深覺教育對原住民的重要性,並對此表示:「都市原住民最大的問題在於『經濟』,而經濟問題源於『教育』」協會理事長陳家梅與社工員邱香菱分享輔導個案經驗,道出原民社會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並藉由服務原住民的機會,改變原住民的生活。

據陳家梅表示,原住民從小因為家庭環境、教育環境不如他人,造成學歷普遍不高的現象,而往往只能找到如木工、板模工等工作,但這類型的工作收入根本無法支持一家人在台北生活的開銷,而小孩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可能高中畢業,甚至是國中畢業就放棄學業到工地工作,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都市原住民隔代教養的問題並不嚴重,嚴重的是父母因為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料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陳家梅這麼說,因為祖父母都住在部落,而父母都出外工作,造成小孩缺乏照顧,從學校放學後到父母下班回家的這段時間,小孩都在外遊蕩,邱香菱說:「有些父母甚至連小孩有沒有到學校上課都不知道了,更不用說盯他們寫作業、讀書了。」

體認到「教育」對於原住民的重要性,以及協助原民父母照顧原民孩童,協會提供了一項原住民學童課後陪讀服務,與輔仁大學原住民輔導中心合作,在台北縣樹林鎮文林國小開辦陪讀活動,由輔大的原民學生教導那些原民學童。

關於家庭暴力的問題,陳家梅表示因為原住民個性較為傳統,認為「家醜不可外揚」,故協會很少接到家暴個案,就算有也大多都是經由朋友通報,或是協會進行家庭訪視時發現的,會主動尋求幫助的婦女大多是外地人,因為在台北舉目無親,無法忍受時才會向外尋求幫助,但協會可能也只能提供諮詢或勸誡的服務,若需要更多的資源,只能轉介到縣政府家暴中心。

台北縣原住民婦女服務協會目前只有陳家梅理事長和社工員邱香菱在處理各項事務並服務台北縣二十八個鄉鎮(烏來鄉除外)的原住民,除了社工員工作量大以外,協會所能提供的資源也不多,陳家梅表示他們頂多只能代為申請各項福利或轉介至其他單位。不過,明年若是他們所提出的申請通過了,協會社工員可望增加至五、六名,希望能再多增添各項資源,以服務更多的原住民家庭。


延伸閱讀

台北縣原住民婦女服務協會

生根台灣 「秋草」的故事

IMG_3271
阮氏秋草女士   記者何屏拍攝
【記者何屏/台北報導】阮氏秋草女士,一九九八年嫁到台灣,為越南籍配偶,她有個偉大的夢想,她表示:「我要成功,並不只是為了我的家人,我的生活,我要扭轉大家對外籍配偶的觀感,我要其他姊妹看到我,她們就會知道大家都有資格可以有夢想,只要我們不放棄、肯努力。我願意將上帝給我的愛分享給任何人,希望所有的姊妹都能一起加油。」

在秋草五歲時,她的父親因為腦瘤的關係,眼睛突然看不見,原本家境不錯的她們,也因為必須負擔父親的醫藥費,而逐漸家道中落。從那時候開始,秋草便幫忙媽媽照顧弟弟和爸爸,處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家人過著既辛苦又得忍受他人閒言閒語、異樣眼光的日子。秋草說:「即使被人瞧不起,即使受到傷害,我也必須假裝堅強,保護我的家人。」

秋草表示,她嫁來台灣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真的愛她的丈夫,而是她當時只想脫離越南的環境,尋求更好的生活。她也曾經後悔嫁來台灣,並不是因為先生的原因,她說:「我覺得在越南時,我都看不見我的未來了,我怎麼還會選擇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尋找我的未來。」但後來,她發現只要她肯努力,不管身處何方,她都能成功。

剛嫁到台灣時,秋草雖然因為成長背景的關係,讓她對於適應環境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還是因為語言不通而無法打入社會,她表示,生病時無法明確表達出自己的病痛、無法與醫生溝通成為她生活上最大的問題。

秋草初到台灣時,也因為自身的自卑感、他人的眼光,再加上語言不通而始終無法走入社會,直到四年後,她才開始認真地學習中文。她常常背著未滿周歲的小女兒,牽著二歲的兒子,舟車勞頓,只為了學習中文。她表示:「如果我都講不好中文了,那我該如何教育我的小孩。」

後來,因為學習中文的關係,秋草接觸了「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接觸了基督教,她在伊甸認識了主、認識了許多朋友,中文也進步許多,她才能漸漸卸下心防,走出她那除了家人和同鄉朋友的小圈子,出外尋找工作機會、走入社會等。秋草說:「以前那些人的眼光和言語對我造成的傷害,並不會因為時間的關係而抹滅,直到我接觸了上帝。我只需要上帝的愛,因為只有祂了解我的成長背景,只有祂知道我有多努力。我不需要知道別人怎麼看我,我只需要知道我自己怎麼看待自己,上帝怎麼看待我。」

現在秋草除了和先生一起經營早餐店以外,還在一家宅配公司上班,她說:「台灣人付出一倍的努力就能成功,外籍配偶卻要付出五倍的努力,但只要我肯努力,我希望成為移民新娘中薪水最高的人。」

秋草剛嫁到台灣的時候,移民新娘並不多,社會對於新移民也不太重視,不像近幾年,外籍配偶人數激增,不僅相關的法律和社會福利愈臻完整,資源也變多了。但秋草指出,因為移民新娘不僅很難領到身分證,在經濟上也很難獨立,有些姊妹的老公會覺得她們是用錢買來的,對她們予取予求,老公酗酒,又會打小孩、打老婆,但訴請離婚,她們又無法取得監護權,很多人就為了保護小孩,選擇一再容忍老公的欺凌和虐待,所以秋草認為法律有時還是無法保障她們的權益。


延伸閱讀

越南新娘的一封信 ~阮氏秋草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小朋友的好夥伴──太樂蜂

00
太樂蜂圖片來源:太樂蜂官網首頁
【記者林宜萱╱台北報導】「喂,你好,這裡是『哎喲喂呀』小朋友電話。」你或許聽過張老師專線,但是你知道台灣有專門為小朋友設立的「哎喲喂呀」專線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在二○○二年創立了這支0800免付費電話,讓小朋友可以打進來暢談任何想說的話。

在「哎喲喂呀」專線官網上,可以看到一隻可愛的太樂蜂,其實就是取專線電話諧音telephone,透過吉祥物宣導方式,讓孩子牢牢記住這條專線。臨床組社工蘇佩瑜說,這是引進香港童心會兒童專線的概念,因為台灣雖然有替民眾服務的心理諮詢專線,卻沒有專屬於孩子的兒童專線。

週一到週五四點半到七點半服務時間中,平均一天可以接到五十通的來電,蘇佩瑜談道:「為了貼近小朋友的生活,我們以值日生稱呼接線志工,並且每個人有不同的號碼,小朋友來電時,可以選擇與自己較熟悉的值日生聊天。」

對於專線志工的要求,蘇佩瑜表示,態度比技巧重要,「我們主要的功能是提供傾聽、陪伴,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許多人會認為,專線就是要提供小朋友解決困難的方式,事實上對小朋友而言,更重要的是一起找到適合他們的方法,我們就像是朋友一樣,讓孩子不再感到孤單。

經過基金會的統計,在眾多的來電當中,小朋友最常談到的話題,是與學校煩惱有關,包括課業、同儕人際關係,或是老師管教。蘇佩瑜說,跟小朋友聊天過程中,發現家長面對孩子這些問題時,常會站在一個指責的角度,例如功課不好可能是因為孩子不認真,這時候值日生就扮演了抒發情緒的管道。

「曾經有孩子打來說,很感謝有值日生這條專線,不然她都不知道誰要聽她說這些話」,蘇佩瑜憶起,這位小女生就是典型現代社會的孩子,父母為她安排了許多才藝課程,卻沒有時間陪她,「孩子要的只是爸媽專注聽她說說話,即便是五分鐘也好。」

蘇佩瑜表示,有時候家長會擔心小朋友在講什麼電話講那麼久,「還曾經遇過和孩子講電話到一半,媽媽把電話搶過去,就是為了要知道孩子在跟誰講話。」也有些家長會認為,為何有些事情孩子都不跟父母說,要跑去跟志工說,但經過與志工的溝通後,大多可以理解,也會想藉由志工,多了解自己的孩子。

對於專線未來的規劃,蘇佩瑜表示,「希望能建立專線的專業性,讓民眾一想到孩子有煩惱,就可以聯想到『哎喲喂呀』專線。」目前基金會也積極做宣傳工作,努力讓小朋友、家長知道有這個管道。


影片來源:林宜萱攝




延伸閱讀

太樂蜂網站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陳玉秉 用心釀造好醋

DSC08748
陳玉秉及其女兒 記者林敬慈/攝影
【記者林敬慈/台中報導】釀造陳年有機醋飲已經多年的陳玉秉,堅持用天然的材料釀造,曾經有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每天只睡兩小時,只為一顆一顆親自挑選作為原料的梅子,希望釀造出最原味、天然的好醋。

陳玉秉多年前罹患甲狀腺亢進,看遍中、西醫病情久久無法好轉,想從改善體質方面著手,聽醫師說喝醋有助體質改善,因此投入釀造有機醋的工作,喝醋喝了一年半,沒有吃藥和開刀,陳玉秉表示,原本酸性的體質已有改善,甲狀腺亢進指數也恢復正常,「皮膚變好也是喝醋喝來的。」現年已五十八歲的陳玉秉,膚質狀況不輸一般的年輕人。

陳玉秉與丈夫劉寬洪在彰化縣社頭鄉從事農作,經營以夫妻倆名字命名的「寬玉有機農場」,農場裡的作物都是採用自然農法栽種,且通過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的認證,並抱持著「要讓人吃到健康的東西」的理念。

陳玉秉主要從事釀醋的工作,她使用附近小型農場從事有機農作栽種出的水果、有機糙米醋和沒有經過人工漂白的原色冰糖。為使醋更健康,她降低了冰糖的用量,希望以增加水果的量來代替冰糖的甜,並拉長了醋的釀造時間,她的醋,一瓶都是存放了至少三年,甚至還有長達六年以上的陳年有機醋,因此醋的濃度相當高。由於使用的都是天然材料,陳玉秉的醋帶來的健康是無價的。

從小家裡從事農作,陳玉秉了解農藥使用過度的情況,陳玉秉表示,小時候住家附近有許多人在種芭樂,但是農民自己都不敢吃自己種的芭樂。她認為,作物成長得好,不一定要使用農藥,於是開始研究有機農法來種植作物,她和丈夫擁有共同的理念,希望給人們吃到最健康、天然的食物。

陳玉秉和其丈夫劉寬洪在每周六會到中興大學的有機農夫市集擺設攤位,販賣自家種植的有機農作物,而每個月的第二個週六陳玉秉則和女兒到合樸農學市集販賣她用心釀造的醋,並和消費著分享自身喝醋的經驗,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前往市集。

合樸農學市集 帶來永續美好

010 【記者林敬慈/台中報導】「我們相信永續與美好的生活,將使環境和人都受到好的照顧。」一群關懷環境、農業與社區互助的人聚集起來,創辦「合樸農學市集」,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業,鼓勵更多的農民使用有機農法栽種,進而維護環境。

市集位在台中市區,環境清幽,原先為東籬農園,現為法鼓山寶雲別苑。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一大早,這裡便是「合樸農學市集」,許多人陸陸續續來到這裡,農民帶著早上才剛剛採收的作物,志工們幫忙搭帳篷、擺設攤位,現場也有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販售部落作物、荒野保護協會的「小水滴的旅行」,推廣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MOA自然美育協會讓民眾了解有機相關知識等,合樸提供一個平台,給共同關懷土地,希望達到永續經營理念的團體直接接觸消費者。

「合樸農學市集」發起人陳孟凱表示,市集會不定期舉辦許多活動,不僅提供更多的樂趣,也能提高民眾的參與感。這次市集印製了園遊券,給事先預約要來市集的團體民眾,民眾可以依園遊券上的指示,到各個攤位與農民做進一步的接觸、認識。

在市集擺設攤位的農民都是使用有機農法種植作物,希望來市集的民眾能買的安心、吃的健康。農民盧秀紅就表示,她從事農作三十多年,一開始也是定期噴灑農藥,後來先生住院,她忙著照顧先生沒時間灑農藥,採收時與之前無太大差別,於是開始減少使用農藥,一次一次的經驗累積,讓她現在不噴農藥,作物也能生長的很好。

最近開始的「荷松開講」活動,每個月邀請農民當老師,和民眾分享農作的經驗。在荷花池、松樹下的荷松講堂,民眾悠閒自在地坐在草席上,聽著農民黃信義介紹有機藥草的理念,喝著清涼順口的青草茶,不時有民眾舉手發問,黃信義親切的分享他豐富的藥草知識。黃信義表示,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常常吃藥,才開始認識藥草,去了解藥草含有哪些成分,分別有哪些療效。「荷松開講」透過面對面的對談,拉近民眾與農民的距離。

市集還有一系列的活動,像是「好好務農」透過有機栽培的學習與實作,瞭解農民靠天吃飯的智慧與辛勞,還有「好好讀書」,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會,透過閱讀,來達到美好生活的想像。經由這些具體的活動,讓民眾更認識台灣的農業,並透過永續農業來關懷土地。

合樸農學市集位於台中市西屯區西平南巷6-6號,在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早上九點到下午兩點。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到「合樸農學市集」的網站上,有更多詳細的資訊。
照片:合樸農學市集 記者林敬慈/台中攝影

旗美社大 推動美濃農文化

DSC09689
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記者林敬慈
【記者林敬慈/高雄報導】旗美社區大學不只是一般的社區大學,更是推動美濃農村文化的重要推手。「我們扮演一個轉譯的角色,將農村的生活文化與價值觀表現出來,讓更多人認識、了解農業,並回過頭支持農村的發展。」社大的秘書邱靜慧表示。

旗美社區大學為第一所農村型的社區大學,創立於二○○一年,期間辦過農民市集、城鄉交流委員會等活動,社大的工作人員大多是之前高雄縣美濃鎮愛鄉協進會的成員,邱靜慧表示一開始沒有特別發展農業、沒有很直接的切入到農業,但對於農業議題一直有在關注,社大「在農業區塊會比較重要。」並持續關心美濃農村的狀況。

社大開辦許多課程,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共同成長班」由學員自己決定要上什麼課程,因為農業的範疇太廣,每個人的需求又不同,因此讓學員自己規劃,像是有機栽培、技術、銷售、甚至於思維等,像之前舉辦過農民市集,即是站在教學的角度,農民市集是以教導農民銷售的過程,以及和消費者間的互動,而非以營利為主。

在二○○六年社大舉辦的旗美農民市集,分別在二月及六月,邱靜慧表示,舉辦市集是因為當時到日本參訪當地的農民市集之後而產生的一個構想,所做的嘗試,像是一個農民市集包含哪些元素,消費者講座、DIY等,結合當地的農民,以市集為一個平台建立消費者與農民的互動,互動建立之後在農村發展上就有更多的可能性。

社大舉辦的活動或是課程,以更多的行動讓更多城市地區的人了解農村,社大的學員現在發展成一個社團的模式,是上課 之後轉化成一個可以持續下去的行動,邱靜慧說像是現在的假日農夫,學員們自己合租一塊田,自己體驗種田,一步一步種田的程序都是自己來,這樣的過程有助於學員了解農民的辛苦,才會了解到原來種田不是這麼簡單,進而發展出共同購買的行為,支持在生地生產、在地消費,買當地生產、健康自然、有機的農產品,同時關懷土地。

旗美社大的主任張正揚也表示,像從逛個菜市場,就是一個與農民互動的方式,從小地方就可以觀察的到裡頭美濃的文化。邱靜慧說,農村其實與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是一般人不太會花時間在這上面。社大的推動,所面對到的其實是社會結構面的問題。

邱靜慧說,推有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有機是歐美引進的觀念,但台灣的氣候與國外不同,勢必要做些轉化,而台灣的政策,對農民是很嚴苛的,從訂定的標準,加上驗證費用昂貴,農產品的價格卻不高。邱靜慧舉個例子說,當初化肥是透過政府深入且全面的引進來使用,卻發生了這麼多土地、環保等的問題,現在政府推廣有機,費用卻要農民自己負擔。

「台灣政府長久以來重視工業發展,農村居民長期的自信不足,在農村工作彷彿是不光彩的事。」邱靜慧說,這些刻板觀念在許多關懷農業的人的努力下,這一兩年慢慢受到衝擊,觀念有慢慢翻轉,但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她表示,這些事怎 麼讓更多人了解、參與,這些觀念容易被忽略,如何讓更多人知道,是社大現在一直在做的事,也是社大一直努力的方向。



支持公平貿易 喝雨林咖啡

P1060417 【記者鄭喻文/台中報導】吳子鈺在印尼種植公平貿易咖啡,希望以盈餘用在熱帶雨林的復育上。你知道每年印尼因商業行為過度砍伐的熱帶雨林有兩個台北縣大嗎?你知道光是種植咖啡,就佔破壞雨林的一大項目嗎?

二○○四年,吳子鈺去印尼蘇門答臘訪友,認識當地曼陀羅基金會的釋學源師父,這是他與印尼結緣的起點。從台中一中念到台大法律系,但是讀越多書就越有感慨,他說:「我們可以一直用嘴說,但是應該真實地做些什麼才對。」

我們是誰?要用什麼姿態去做什麼事情?」吳子鈺體認到,台灣對鄰近國家的了解甚少。在台灣人眼裡,印尼似乎只有度假勝地巴里島,和商業來往的首都雅加達。在一次帶教授去印尼做學術計畫時,他真正決定自己該做什麼事情。對於當地的文化與人,接觸跟體認都不深。學術研究無法幫助到當地人,逐漸地,搶救雨林與照顧當地人民生活的念頭愈來愈強,於是「雨林咖啡」的計畫在他心中成形。

吳子鈺開始研究印尼的咖啡種植面積,從一九九○年至今,增加了二十二萬多公頃,相當於兩個台北縣的大小。雖然砍伐雨林種植的經濟作物還包括油棕梠、丁香、肉桂等,但光是咖啡一項,就讓印尼的熱帶雨林減少了這麼一大塊。

「以前從沒想過能夠搶救雨林,直到有了第一手的體驗,才有動力去做。」吳子鈺坦言,「說我們能救雨林,這太沈重虛幻,這次的實驗,只是想建立一個台灣能直接關懷熱帶雨林的管道,透過公平貿易,直接回饋生活在雨林裡的人們,達到人與環境共生的平衡。」

然而吳子鈺所規劃的公平貿易咖啡,又跟熱帶雨林有什麼關係?「我們希望能把可能的盈餘都用到熱帶雨林的關懷和復育之上。」他與當地農民簽約,保障他們的工作,同時在收購過程中全程拍下紀錄,從咖啡產地的種植過程、到水洗、挑豆,所有步驟完全公開,不剝削任何一方,令各方皆獲取應有的報酬。

此外,吳子鈺請一組專家學者、社運人士和消費者代表,共同決定成本合不合理,以及所有淨利潤如何用於雨林保育的分配。這個作法代表希望把一般企業體「利潤極大化和唯一化」的邏輯擺在第二位,而讓企業「創造利潤背後所需負有的社會、地球責任」的想法置為前提。希望因此能說服一個個獨立消費者的認同,從而匯聚成一件公平貿易的創造行動。

「咖啡豆只是一個手段,我希望大家能了解背後的故事,能有更多省思。」吳子鈺的理想是,「不再增加咖啡種植的面積,在現有的規模下增加農民收益。如果未來財力許可,我們希望買下一些咖啡園復育成森林。」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咖啡値多少? 由你來決定

10357827270
生態登山學校主辦的公平貿易講座及
牆上的繪圖
【記者鄭喻文/台北報導】「在商業化的過度包裝後,我們總忽略了生產者。」徐文彥說。台灣生態學校的公平貿易講座,邀請到台灣第一家公平貿易認證特許商「生態綠」的老闆徐文彥,為大家講解有關於公平貿易的概念。

徐文彥說,台灣人喝咖啡的習慣可以用「速食、即飲、不健康」形容。有高達八成的咖啡是即溶或罐裝,顯示出很少人願意動手做咖啡。他表示,在生態綠賣咖啡,除了讓大家更了解公平貿易,更希望有越來越多人自己回家煮咖啡。「成本一杯也不超過二十塊,而且自己煮的至少知道加了什麼東西!」

在現場徐文彥當場示範泡咖啡的過程,並且比較放很久的咖啡豆與新鮮的咖啡豆。來聽演講的同學宸宇就說:「這堂課真的受益良多!不僅原本不了解公平貿易的我現在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對品嘗咖啡的技巧認識許多。」

有多久你習慣看電影花錢買一張兩百五十元的票?又有多久你已接受麥當勞一個套餐超過一百元?「生態綠」從一開始只賣咖啡,到現在有茶跟水果醋,每樣產品背後都有故事。但是最特別的,就是每樣產品都沒有定價。「我希望消費者能自己思考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全世界第一大期貨市場就是「石油」,這項資源僅幾個國家擁有;但是排行第二的「咖啡」市場,背後代表著三千萬農民。徐文彥說,現今的期貨市場,已變成弔詭的龐大賭博場所。過去訂定期貨價格,目的是克服資訊缺乏的障礙,令同一家公司在全球各地交易時有一個準則。但是現在全然失去這項意義,變成期貨的價格有權決定各地產品收購價。

農人辛苦扛著一簍簍咖啡豆,走到市集給中盤商收購,缺乏外在資訊的小農,只能任人宰割,無論這季收成如何,商人喊多少價就多少。九○年代之後,公平貿易運動出現希望解決這項問題,相繼成立合作社,幫助小農能以適當的價錢出售咖啡。

但是越來越多人自稱賣「公平貿易」的廠商,需要一個準則把關。FLO(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成立之後,建立一個嚴格的系統,並製作一個標籤,令消費者購買時一目了然。徐文彥說,加入FLO需要嚴格的檢驗,除了每年需報帳回總部,更要能隨時接受抽檢。

「我希望最好越來越多人相繼開公平貿易的咖啡店,這樣倫理消費的概念就能廣為人知,進貨的成本更可以降低!」徐文彥說,為了拓廣更多公平貿易的商品,最近也正與非洲迦魶在地的巧克力公司合作,希望未來能引進他們的公平貿易巧克力。

2009年1月24日 星期六

楊上峰 分享陶雕創作理念

1
楊上峰與其創作
 【記者蔡靜宜/台北報導】「作品就像是自己的代言人。創作夠投入,作品才會替自己發聲,替你道出你想講的一切。」陶雕藝術家楊上峰老師,現任教於嘉義大學美術系與東方技術學院,曾舉辦「解體=再構」等個展。對他來說,不同階段的學習經驗,都讓他在創作上有所體悟。

提起同樣也是陶雕藝術家的父親楊元太,楊上峰笑著說,從小每次畫圖拿去給父親看,父親都只說一句話:「不錯喔!好,繼續畫!」,那時他覺得很納悶,為什麼都只會說那句話,甚至覺得被敷衍了。後來才慢慢理解,父親是用一個簡單的方式,鼓勵他繼續創作。父親常說:「一個創作者就像農夫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也是他父親的創作觀。

因為跟父親很親近,所以受到的影響很大,但也因為太親近了,所以對於「土」這個素材也就沒這麼注意。對美術似乎也是如此,從小眾人就認定他該就讀美術系,朝美術的領域發展,但他卻追隨表哥讀理工類組,只因為表哥是當時心中的榜樣。後來因為陪伴要考美術系的鄰居畫畫,看到那些抽象的線條、顏色,才驚覺自己好像很久都沒碰這些東西了,也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楊上峰重拾畫筆,著迷到半夜也會爬起來畫。後來他決定重讀文組,考取實踐服裝設計學系。

2
暫置於鶯歌工作室中的作品
後來楊上峰又留學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主修雕塑,後進攻研究所,繞了一圈又回到雕塑上,「有一種終於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的感覺。」除了基本功的訓練,日本教授們很重要的部份是教他們思考「你到底想做什麼?」、「你到底想表現什麼?」

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教授有很多位,每一位對於學生的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甚至這些看法是相牴觸的。學生們照著這些意見一改再改,感到非常困擾,最後決定在學期總評時提出。老師們聽完就笑道:「我們是在培養你們的看法,我們說的固然是我們的看法,但是最終你要思考把它轉化成自己的作品,而不是我們說什麼你們就做什麼。」後來他們才恍然大悟。楊上峰表示,「提供不同的視角,並在不同的視角裡面找出自己方向。」這也成了現在他在教學上或創作上的觀念。

楊上峰認為,藝術與設計與一般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要經過不斷的討論,激發出彼此思想的火花。他總會跟學生說:「其實不是老師教學生,我跟你們都一起在學習,我把我知道的跟你們分享,也希望你們把你們所知與我分享。」
憶起曾帶過一屆東方進修專校的學生,讓他很感動,因為這些學生都有著對創作的求知與熱誠,上課時就好像以平等的作家身分進行對談。該屆學生,也是陶藝老師的簡麗芬說:「楊老師的教學對我們的啟發性很大,他從不批評我們作品的缺點,反而用討論的方式給我們建議和提醒。我忍不住要讚嘆他是位很棒的老師!」

從中小型陶雕作品到近幾年嘗試做大型作品,楊上峰說他想要得到:「到底我的作品在什麼樣的尺寸、什麼樣的造型,能夠擁有那種氣勢,並與自然環境達到協調感,有種特殊的氛圍。」

000解體再構
磐石/「解體=再構」。
創作於二○六年。長:三十二公分,
寬:三十八公分,高:七十五公分。
還原燒約一二四
度,熟料土,金銅釉。)
楊上峰的作品特質包含:有幾何塊面的特質、由內向外擴張膨脹的力量、建築體的結構變化、肌理與質感的嘗試。「雖然我的作品是用陶燒的,但受之前做過鐵雕的影響,會傾向是一種多元的混合體,雖然是陶,但會有金屬的元素、石頭的質感,甚至有水泥板模的感覺。」


曾展出的「解體=再構」系列作品,除了有塊面的轉折之外,還有土層壓擠和堆積所製造出來的剝離感,但在殘缺、破碎的表象背後,有一種凝聚的力量。對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富有觀察的楊上峰說:「就像是我們的社會,感覺像是被瓦解和解構的過程中,其實是在建構一種新的價值,而其中穩定的力量是依然存在的。」

對於近年興起的手感經濟風潮,楊上峰表示認同且十分看好:「手感經濟會重新被重視,人類社會對於量產與如何量產,應該重新評估。」數位化是個很便利的工具,但是在這其中有個很大的問題:人在觸摸素材的時間變短了,去理解素材的方式也變了。他鼓勵創作者應該透過觸覺、甚至嗅覺與視覺去感受自己的設計。人是感官的動物,只透過電腦去設計物品,而忽略了與素材的直接對話,十分可惜。「不要忽略、也不要被剝奪了這份能透過感官所得到的經驗。」

Dear Soap用心做出天然好皂

1 【記者蔡靜宜/新竹報導】「我們不會因為顧客的要求和喜好去做改變,例如客人喜歡香,愈香愈好,我就去加香精,打死我也不做。」Dear Soap手工皂的製作者謝喬智表示,希望買的顧客能真正認同他們的理念,他會把皂的品質做到最好,因為自己和家人可說是Dear Soap最大的客人。

謝喬智認為,手工皂應該先求好用再求好看,「但是我比較貪心,兩個都要。」因為大部分的人多注重手工皂的外表,「但手工皂的好,用過才知道」,爲了以皂的美吸引更多人使用,Dear Soap使用渲染,利用流動線條表現,讓它跳脫超越幾何圖形或具象造形之外的另一境界,使手工皂兼具創意及藝術感。渲染的顏色也是天然原料製造出來的效果,如辣椒粉、紅麴粉可表現紅色,丁香粉則是咖啡色。


2 謝喬智笑著說,因為渲染的紋路,依切開面的不同在外觀上也會有差異。因為紋路的不可預期性,他在切皂之前都會很期待,就像是開禮物一樣,如果切開後是喜歡的樣子會很開心。因為漂亮的紋路,有客人買了一年都還捨不得用。他要提醒大家,手工皂不同於一般市售皂,因為沒有加防腐劑、定香劑及抗菌劑等化學的物質,所以保存期限相對較短。

他強調,手工皂絕對不是有療效的東西,不可能因為洗了它就能治療本身疾病;手工皂也不會是保養品,不可能洗了它就可以取代乳液等瓶瓶罐罐;也不會是藝品,就算外表很可愛,結果不實用也是枉然。謝喬智定義:「手工皂只是一個天然的清潔用品,但先決條件是做皂的人是否真的使用天然的成分。」

3身為竹科工程師的謝喬智,開始接觸手工皂是三年前(二五年十月)。那時因老婆對手工皂有興趣,他們自學不成功,便向台中的羅吉與馬惠禎學習作皂,兩位老師分別專精於美學及化學,讓謝喬智不僅懂得做漂亮的皂,同時也懂得什麼叫好皂,藉由兩至三個月的學習過程,和之後的步步改進,讓Dear Soap的手工皂兼具「美貌與內涵」。

手工皂的作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CP(冷製法)和MP(融化入模法)。冷製法的製作過程,先從擬配方表開始,接下來將氫氧化鈉(NaOH)分批加入水中溶解,同時利用時間量油備料。都準備好之後就將配方油先混合倒入鍋裡加溫,持續攪拌後再加入溶好的氫氧化鈉,接著加入有香氣的天然材料和做出特殊造型,就可以入模保溫等待約一天的時間脫模,最後切皂、晾皂,便大功告成。

4至於融化入模法,則是省略氫氧化鈉與油的溶解混合過程,直接到化工行買來皂基,加熱融化使用。謝喬智說,其實使用皂基就不能保證是最天然,他不賣也不做以融化入模法製成的手工皂。只要蓋上「Dear Soap」皂章的手工皂,就是天然的保證。

本來做手工皂的初衷是要做好的東西給自己和家人用,但在無意的狀況下將作皂的心得與成品等發表於部落格,因而有了販賣與跑市集的經驗,玩出了心得。現在謝喬智甚至在社區大學敎課製作手工皂,且即將出書,要讓更多的人認識並愛上手工皂的天然世界。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艾瑪ABC 帶你進入繪本的世界

1
記者何孟珊/攝影
 【記者何孟珊/台北報導】有別於一般的大書店,艾瑪ABC開在一個清幽小巷子內,給予小朋友們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空間。一走進小巧的店裡,馬上被擺滿著書的一整面書架吸引住。仔細一看,書架上擺的可不是常見的暢銷書或是雜誌,艾瑪ABC所提供的是有著豐富圖案、有趣故事的兒童繪本。

在艾瑪ABC裡的繪本,除了一般的中文繪本外,比較特殊的是,他們也提供大量的英語繪本。店長賴碧嬌說:「我相信,藉著這些英語兒童繪本,可以讓小朋友提早開拓國際觀。」指著店內最受歡迎的一本英語繪本Dinosaurs Before Dark(中文:恐龍谷大冒險),賴碧嬌表示,小朋友透過這本書可以學習到平常不常見到的生字如三角龍、翼龍等等。「藉著兒童繪本,讓他們學到新的知識。另外有趣的故事內容,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2
記者何孟珊/攝影
賴碧嬌表示,「不少家長認為繪本字少少的,單價又非常高,因此家長常捨不得花錢買繪本。但是,孩子對繪本的興趣實在是非常高,因為小孩在認字不多的情況之下,有著大量圖案的繪本是非常吸引人的。」賴碧嬌不希望因為這樣讓孩子讀會本的機率變少,所以想到了一個好方法。「我們提供了租書的服務,一年借一百本一千八百元,平均下來,一本繪本只需花十八元,這樣一來家長就可以用較少的錢給孩子看優良的繪本。」

除了提供書籍之外,店內也會定時舉辦各種小活動讓大家參加。像是講英文故事,或是親子互動活動,也一直都是艾瑪ABC常有的活動。藉著舉辦活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賴碧嬌說:「我們這種社區小書店的好處就是,人數少,相對來說感情也會特別的好。大家都認識彼此,我可以輕易的叫出每個小朋友的名字,而小朋友以及家長們也都能夠輕鬆的叫我一聲『艾瑪、艾瑪阿姨』,這樣子的親切感我想是在別的地方找不到的吧!」

另外,賴碧嬌笑咪咪的表示,艾瑪ABC的另一個特色是親子書店。她認為父母應該要陪著小朋友一起看書,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也能維繫彼此之間的感情。「有的時候,你也可以看到阿嬤帶著小孫子一起來看繪本。有時阿嬤可能看不懂英文,但是我們有中文的繪本,所以阿嬤也可以看的非常開心。伴著孫子一起讀書,也是另一種特別的經驗。」看著自己的書店成功的讓小孩、大人一起讀書,是賴碧嬌的驕傲。

3
艾瑪ABC/提供


對於在社區的小巷中開這麼一家小書店,賴碧嬌提到了她一開始的想法,「我發現這附近一間書店都沒有,我覺得這樣很可惜,所以我才想開一家社區小書店在這裡。而提供一家社區書店,讓愛看書的小孩子們有地方可以去,一直以來也都是我的夢想。」

雖說目前已達到了初步的夢想,但面對經營書店的困難的前景,賴碧嬌帶點憂慮地說,「其實我也曾經想要將書店搬到離大馬路較近的店面,想說這樣也會有較多的人潮。但是在這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之下,最後想了一下還是保守點,先盡力做好社區書店,再想下一步要怎麼走,現在是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發現我們的好,以及我們的用心。」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四川路一段一五七巷五號

小木馬 讓孩子從故事中思考

DSC05171
記者何孟珊
 【記者何孟珊/台北報導】長長的階梯微微的透出暈黃燈光,順著樓梯向上隨即感受到小木馬故事屋散發出的溫馨感。牆上的書架整齊的擺滿各式各樣的繪本,經過活動教室的小區塊,裝飾著飾品。打著暈黃燈光的小舞台,則是孩子們做活動、讀閱繪本的好地方。

在小木馬裡,說故事活動是每天一定會有的固定活動。館長劉曉玲表示,在說故事中,讓孩子學會思考是很重要的,孩子能夠有自己獨特想法是小木馬最為強調的。「現在許多的小孩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因此,他們沒有分享的概念。而這種抽象的概念,我要讓他們如何開始去思考並執行,就是由一個『小白兔泡溫泉』的故事開始。」

故事的大意是,一隻兔子在寒冷的冬天想要泡溫泉,但牠一再的被溫泉的擁有者,猴子以及大熊趕走。故事的結尾,兔子坐到了一個溫暖的大石頭,當牠把石頭搬開,溫暖溫泉不停的湧出。原來,這顆大石頭是猴子以及大熊的溫泉塞子,所以當牠把石頭一移開,猴子、大熊的溫泉開始匯集到新的溫泉地,因此猴子和大熊再也沒有溫泉泡了。在繪本的最後一頁,沒有明確的字,但卻有一幅大圖,上面繪著兔子、猴子、大熊,以及其他森林小動物一起泡溫泉的景象。

劉曉玲說:「透過這幅圖,我讓孩子們開始思考,兔子的行為代表著什麼意涵,而如果是你的話,你又會怎麼做呢?當孩子認真的想過了這個問題再跟我說他們的想法,我都會覺得很開心。因為這讓我覺得,他們真的有學到些什麼。」劉曉玲表示,希望孩子到小木馬並不是只是被動的「聽」故事,而能主動的「想」故事所帶來的意義。

其實,早在兩年前,劉曉玲以及一群好朋友們,就已經開始在社區鄰里間免費的辦說故事活動。好朋友之一目前也是現任小木馬館員的游忠豪說:「那個時候,我們幾乎跑遍了整個板橋地區,時間都排的滿滿的。」從社區開始推廣,故事對於孩子的好處以及重要性,這是美國教育系畢業的劉曉玲的想法。她說:「一開始家長對於活動的驚訝、質疑,到後來因為孩子喜歡而轉變對我們的態度,這一個過程,都讓我們學習到很多。」

結束長達兩年的社區說故事,深深覺得硬體設備的不足。在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的教室裡,大家汗流浹背的說、聽故事的不適感,都是小木馬成立的原因。劉曉玲說:「她希望大家能夠在一個開開心心、身心舒適的情況下,說故事、聽故事。」她認為,小木馬的孩子可以在安全的、令人心情愉悅的環境下成長。而這種成長不侷限是身高以及體型的成長,還有心靈、心智的成熟發展,都是對家長以及小木馬來說最重要的事情。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館前東路一四號二樓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她們的故事」 紀錄女工歷史

11
記者王諺玫/拍攝
 【記者王諺玫/台北報導】一群在年輕時即進入加工出口區工作的女性勞工,有人說她們是被剝削的勞工,有人說她們是台灣經濟奇蹟的英雄,她們則自嘲為台灣阿信。她們出現在由柯妧青所拍攝的紀錄片「她們的故事」,紀錄加工出口區女性勞工的歷史。

「自細漢著來離開父母的身邊,雖然無人替阮安排將來代誌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過日子,也通來安慰自己心內的稀微。」── 這是「孤女的願望」歌中的歌詞,短短幾句歌詞道盡了台灣開始進入工業時代時,進入加工出口區工作的女性的生活。

許多女工都是因為家境困苦,家裡人口數多,通常在國小或國中畢業就出來工作,因為年齡的關係,許多都是向別人借身分證到加工出口區工作。在影片中,姚麗珠表示他從國小畢業就開始做一天七元的工作,之後到高雄的加工出口區工作,因為是論件計酬,完成多少件成品就能拿多少錢,常常想上廁所也不敢去上,還曾憋尿憋到膀胱發炎;一天工作時間很長,早上六、七點上班,一直做到晚上十一點才下班,平日星期一到五通常會加班,週六及週日雖然不加班,自己也會額外加班,且公司不發给另外加班的薪水。

因為台灣加工出口區的勞工品質好加上教育水準高,許多外資都喜歡在台灣設廠;外資在台設廠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像是在當時發生多起在外資工廠工作的女工中毒事件,因為當時外資是台灣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所以對外資也沒有任何的限制政策,直到此事件發生,政府才真正對外資進行管制,並設立了「勞工安全衛生法」。

在影片中也紀錄了「高中六號漁船事件」,此事件共造成二十五人罹難。發生於一九七三年的旗津港,因為私人漁船載著二十五名女工去工作,因為超載,船身進水,使得船上二十五名女工死亡。在此事件發生過後,旗津渡輪才由政府接手。

導演柯妧青表示因為台灣很少女性勞工的歷史紀錄,所以就想拍攝這樣的一部片子,來讓大家了解到原來台灣經濟繁榮的背後,還有這麼一群,將青春完全奉獻給台灣的女工們。本身為高雄人的師大學生高淑郁說:「看過這部片很感動,因為整個高雄出口區可以說是地區發展的縮影,可藉由這部片來看整個高雄加工出口區人力上的問題及發展,我覺得很開心。」而此部紀錄片,導演柯妧青打算將這些女工的過去寫成一本書出版,再將這些女工們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

今天我明天誰 為何念大學

P1060084
記者王諺玫/拍攝
 【記者王諺玫/台北報導】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的釦子,除了在醫院實習外,假日還是在愛河表演的街頭藝人;就讀中華大學四年級的阿顥,平日半工半讀,認為在讀大學的期間除了讓他結交到許多好朋友外,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學生呂孟純則認為大學與他想像中的落差很大,唸書時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讀,為了想盡快找到自己的未來的目標而休學到國外遊學。這些人都出現在「今天我明天誰」紀錄片中。

「今天我明天誰」這部片是導演盧彥中為了探討『為什麼要讀大學』以及讓觀者了解大學生而拍。此片導演盧彥中表示,自己對大學生活的期望還滿高的,認為大學生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意見,會有比較成熟的思考方式,但進入大學念書後發現與自己想像中的「大學」有所落差。希望透過拍攝這部片,找到自己為什麼讀大學的原因。

而之所以將片名取名為「今天我明天誰」,是因為導演認為,雖然今天的我是這樣,但過了明天又會是怎麼樣呢?如同當下正就讀大學的學生一樣,對於未來仍是一片茫然。

身為大學生的朱威任及傅孟瑄看完此片後,均表示學生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一味聽信父母或朋友的建議去決定自己的路,要找到自己的目標進而努力去追求才是。而在片中多次出現的時鐘人,導演表示這是意味著大學生們應該要好好珍惜時間,而非虛度大學時光,在求學期間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要有自己的目標及想法。


盧彥中/提供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昌隆故事團 營造故事校園

IMG_4323 【記者邱仁孝/台北報導】「孩子給我們的回饋更多,他們會把我們捧的高高的,會有一種成就感,讓我覺得自己在社會上還有一點貢獻。」當了三年故事志工的課程組組長陳芳媚說。故事團裡唯一的男性,同時也是身任團長的李文賓,已經當了七年的故事志工,他說:「可以來講故事也是一種付出,但是跟小孩子相處的收穫卻是更多的。」

昌隆國小原本只是新莊市公所舉辦說故事研習營的其中一個場地。第二任團長黃淑樺表示,有很多參與研習的媽媽都覺得,研習完就這樣結束很可惜。於是大家發起共同組成了現在的昌隆故事媽媽團,在草創時期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黃淑樺說:「大家都是新手,表達方面沒有很好,要講的生動就更不容易了。」

故事媽媽也多是由其他學校的故事媽媽來做支援,形成校外的家長多於校內的家長奇怪的現象。黃淑樺表示,後來學校跟市公所都有提供經費,然後透過所有故事媽媽的共同努力,在學校和社區表演、講故事,漸漸有了名氣後,才有校內的家長注意到,進而加入故事媽媽團。現在每個星期一也都會有固定一個小時的訓練課程,目前的訓練課程主要是為了下個學期的大型演出。

談到說故事的技巧,大家都有自己的心得。「要融入故事情境,而且要很清楚知道,想傳遞什麼訊息給小朋友。」黃淑樺說:「肢體的表達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故事內容怎麼啟發他們。」小孩子口中的「阿Mei媽媽」陳芳媚說:「說故事給低年級的小朋友聽,會使用圖案多、字數少的圖畫書。用圖畫書可已吸引小朋友,也可以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李文賓表示,說故事的技巧就是要融入小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跟他們是一國的。所以他會讓小朋友以「阿兵哥叔叔」稱呼他,他說:「未來可能會做道具,因為有道具的話比較能吸引小孩子。」現在暫時沒有發小禮物的打算,因為,小朋友對故事爸爸媽媽有印象,是因為重視你的故事和人,不要因為每次都發禮物,讓小朋友到最後只在乎禮物。

會說故事也讓故事爸爸媽媽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李文賓說:「遇到不認識的小朋友,可以用故事跟他們交朋友。曾經遇到小朋友不理我,我就說故事給他聽,他反而被我吸引住了。」陳芳媚表示,加入故事媽媽對於跟小孩子的相處模式有幫助,會跟其他媽媽討論,可以聽別人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心靈成長、技巧提升、口才訓練的課程,對於親子關係的處理非常實用。


延伸閱讀

昌隆故事媽媽團

服務有感 兒童志工不遺餘力

IMG_3944
記者邱仁孝拍攝
 【記者邱仁孝/台北報導】「因為我喜歡幫助人,而且在這裡可以幫助很多人。」林怡寧表示,他從國小四年級就參與恩物社會服務推廣協會。第一次來這裡,就很喜歡這裡的感覺,不知不覺已經當了四年的兒童志工。

有別於其他的志工團體,恩物社會服務推廣協會的兒童志工,是一群由國中、國小學童組成的團體。因為鑒於孩子的成長不該只是在學校跟補習班之間,期盼孩子在服務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更多,所以特別成立「兒童志工」。

社工莊孟婷說:「兒童志工在每學期初招募。」兒童志工平時參與的社區服務,是在協會臨近的公園,說故事給大家聽。銀髮服務則是到老人社區跟老人們玩遊戲。每週三小時的研習與服務體驗活動,讓小孩子能夠從服務中學習多元能力、自我認同、領導規畫與社會參與。

兒童志工最常表演的就是說故事、打兒歌。林雯安解釋:「打兒歌就是比我們小時候唱的歌更簡短,再搭配簡單動作的一首歌。」平常也會在公園裡面作表演,帶老人跟小孩一起做。除了說故事和打兒歌之外,還有演戲。林怡寧開心的說:「我穿過熊的連身裝。」

除了公園表演之外,兒童志工也會到老人社區與他們同樂。有一次他們在玩較動態的遊戲,老人們就生氣了。後來才知道老人們比較喜歡靜態的活動,林怡寧表示,當下只有想到表演打兒歌給老人們看,因為不敢再玩遊戲,於是就站在台上打了一個小時的兒歌。

兒童志工家長戴國熙表示,在小孩成長的階段,從事志願工作的服務,會比學其它才藝來的有價值。現在小孩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他們並不快樂。看到來這邊的小孩都很快樂,他說:「小孩來這服務,氣質會改變。」這比小孩去補習,更有價值。

兒童志工在恩物協會受到很多的訓練,有些兒童處在鼓勵的環境下,漸漸地克服上台的恐懼感。戴國熙說:「他們在這裡學到情緒控管、遊戲治療的技巧,也認為自己可以幫助別人。」小孩們的自信跟自我價值也會提升。

「我現在懂得如何去關懷別人,以前覺得自己好就好。」林雯安表示,小時候在公車上看到有位子就坐著,現在懂得會去讓座,就算不是博愛座也會讓座。林怡寧表示,現在搭公車、捷運看到有位子都不會坐。有一次,車上空了許多座位,他打趣得說:「媽媽還唸我,有位子都不坐。」

「我學到了怎麼跟自己不同的人相處。」林雯安說。在這裡學到了如何運用同理心,如果遇到看不到的人,就不要說外面有多彩多姿,讓他們不會想那麼多。不會讓他們覺得為什麼他們看不到,而別人看的到。


記者邱仁孝/

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給獨立音樂一個「嗆勢」

IMG_9483
「嗆勢網路電台」台長kk。記者顏偉哲/攝影
 【記者顏偉哲/台北報導】「成立獨立音樂電台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那就要面帶微笑地把它做好。」堅定的語氣,加上眼神中透露出不願服輸的精神。他是kk,也是「嗆勢」網路電台的創辦人。

「嗆勢」網路電台在二七年九月,由kk擔任總召,將獨立音樂以網路電台的方式推廣。用「嗆勢」為電台名稱的概念,是透過英文字「chance」的日文發音「嗆司」而衍伸出來的。kk認為,「嗆勢」這個名字又比「嗆司」更有衝突性,就好像要突破大眾對獨立音樂的刻板印象。kk說:「成立『嗆勢』無非是要讓獨立音樂有個機會。希望『嗆勢』能成為一個傳遞獨立音樂的媒體平台。」

目前,「嗆勢」共有十四個節目,以介紹國內外的獨立音樂作品為主。不論是金屬搖滾(metal)、嘻哈(hip-hop)或是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只要是非主流的音樂作品,都可以在「嗆勢」網路電台中聽到。kk認為,台灣許多主流媒體多半只會播放流行音樂,因而壓縮了獨立音樂與地下樂團的空間。因此,kk強調:「為獨立音樂發聲,就是我們的使命。」

拜網路科技之賜,「嗆勢」的節目主持人不必到工作室錄製節目,只要在自己家裡完成節目後,將節目檔案傳送給kk即可。因此,「嗆勢」的節目主持人來自台北、嘉義和高雄等地。運用這個模式,除了可以節省成本外,也可以讓全台更多愛好獨立音樂的人,也加入「嗆勢」的行列。

然而,經營電台的這條路卻佈滿荊棘。像是缺乏經費來更新播放設備或宣傳電台等,就是一個困難的問題。除此之外,二八年二月二十六日,電台的工作室遭小偷入侵。包括混音器、錄音卡等器材都被偷走,損失高達數十萬。這件事對kk與「嗆勢」的伙伴來說,是一場大災難。電台在當時也因而暫停播送節目。而先前,為了慶祝「嗆勢」成立一週年所策劃的「嗆勢派對」,最終也因為遇到兩次颱風,而一再延期,也造成不小損失。

接二連三的打擊,才二十四歲的kk並不害怕。對於kk的個性,「嗆勢」電台的DJ,同時也是kk的好友Jerry認為:「他是一個有創意且有膽識的人。不過,經驗上卻是少了一點。」kk也坦言:「我是一個比較衝動的人,所以身邊的朋友經常阻擋我。」像是舉辦「嗆勢派對」的高成本,就讓kk身邊的好友,甚至連老天爺都阻擋。不過,面對許多負面的打擊,卻完全澆不息kk的熱情。

「音樂或許無法改變一個世界,但可以試著改變一個人」,這句話是「嗆勢」網路電台的slogan(廣告宣傳標語),也是kk擅長企劃的好友髦對台灣獨立音樂的期許。髦說:「無論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推廣獨立音樂,或許這條路相較於線上商業市場而言會更艱辛。但我們能做的,不就是試著用音樂來改變一個人,讓身邊更多人接觸到獨立音樂的特質和理念。」因此未來,kk與「嗆勢」仍會繼續走下去,並且不會忘記「為獨立音樂發聲」的初衷。


延伸閱讀

「嗆勢網路電台」官方網站

自由野台 搖滾不羈的精神

IMG_9473
樂團「激情睫毛」於「自由野台」現場賣力演唱。
記者顏偉哲/攝影
 【記者顏偉哲/台北報導】星期六的下午,樂團在太陽下揮汗地演唱。路上的行人與機車騎士,也紛紛停下腳步,駐足圍觀。隨著音樂的節奏,輕踏腳尖、擺動身體,甚至同聲合唱,享受難得輕鬆的午後時光。這個場景,不是發生在國外,而是在台北天母廣場的「自由野台」。  

「自由野台」是由前「調色盤樂團」團長SHINE一個人所策劃的活動。每個星期六的下午到晚上,都會有樂團在天母廣場的東側接力演唱。從二八年七月起,陸續舉辦數十場,參與的表演者已有三十組以上。

對於創立「自由野台」的動機,這要追溯到二五年。當時,SHINE與其他好友組成樂團,卻發現要在大台北地區,尋得一個讓地下樂團表演的場地,並不容易。SHINE就說:「我發現像新竹和台中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固定的露天場地,讓地下樂團表演。可是,在玩團人口最多的台北,卻找不到這樣的地方。」於是,SHINE毫不考慮地向銀行貸款五十萬,添購一些設備,準備靠自己的力量,為地下樂團找到常設的表演地點。

然而,這條路卻走得艱辛。從士林的「海生館」到鄰近士林夜市的「都會叢林」,又從公館的「SPACE音樂Pub」再到西門町的紅樓廣場。每個活動不是因為居民或攤販抗議音量過大,就是長期配合的場地倒閉或無法持續合作,最多兩個多月就一一夭折,讓SHINE覺得十分挫折。
直到二○○八年初,SHINE透過朋友,認識天母創意市集的負責人小胖。小胖有意在天母廣場的市集中,加入樂團表演的空間。因此,兩人一拍即合。就由天母藝術市集提供場地,SHINE提供硬體設備,開始了「自由野台」的活動!

回想過去幾次的「自由野台」,SHINE直說:「我們和雨天很有緣!常常遇到下雨來攪局。」但是,每每遇上下雨,樂團卻仍持續在雨中開唱,使活動繼續進行,讓SHINE心中雖覺得不捨,卻也十分感動。所以,寧願冒著器材損毀的風險,也要讓這樣的精神唱下去。

當然,在天母開唱,難免也會遇上噪音干擾附近居民,警察到場關切的情形。這時,創意市集的小胖就會站出來,與警方進行溝通與協調。讓「自由野台」的活動得以延續至今,小胖算是幕後重要的功臣。

談及「自由野台」的現況,SHINE表示:「我們沒有太多錢,但我們有一群熱血的義工,和熱烈參與的創作樂團。這些就讓我在每個週末,可以有個滿足的一天。」但對於未來,SHINE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為沒有人知道場地在日後會不會有問題?表演的音量又會不會引發居民更大的抗議?但是不論如何,SHINE都會咬緊牙地撐下去。

一把吉他、一把貝斯、一組爵士鼓、一套簡單的輸出音箱和賣力演唱的樂團,再加上路過的人群,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這個搖滾的不羈夜,屬於天母、屬於SHINE、也屬於台灣的創作樂團。


延伸閱讀

「自由野台」相關資訊網站



影片說明:「鶴樂團」在「自由野台」的演出實況。記者顏偉哲/攝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陳清芳 做有正面影響的報導

14686b80586c7f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攝影 
【記者呂岳修/台北報導】第一屆醫藥新聞獎得主陳清芳,在三個月的研究期間透過與他國制度的比較與剖析實際案例,針對台灣的藥害救濟制度提出檢討,過程中陳清芳體認,記者必需不斷充實自己,做出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報導。

陳清芳的得獎作品「藥物過敏:不可不知的藥害」點出,日本與台灣都採取無過失藥害救濟制度,但是日本在藥物上市販售之後,會主動監測上市狀況並注意藥害通報情況,但台灣卻是在藥物上市之後被動監測,通常是在發現某項藥物出現問題之後,才透過不良反應通報系統,重新啟動安全監視制度。而且在台灣會變成醫療糾紛,通常會聯想到藥師與用藥人的問題,而不是檢討藥物本身。

閱讀此報告後會發現,此報告和一般論文並不相同,每段問題的探討都從藥害事件開始,透過事件中所遇到的困難來了解、分析,因此閱讀起來不像一般論文吃力,陳清芳表示,醫藥新聞和科學新聞一樣,它有學術上的門檻,許多專有名詞記者必需自己去學習,並融會貫通以民眾看的懂的方式表達,這次的報告嘗試以論文的形式呈現,但切入還是以報導的角度。

陳清芳指出,雖然這個研究報告並不會在大眾媒體刊出,大部分的民眾可能不會接觸到,我能讓這份報告對社會有正面幫助的方法是:發給我所能接觸到的相關人士(健保局人員、藥商等),讓他們知道醫療制度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有一個記者已經注意到了。

此次研究對於自己的影響或改變,陳清芳認為,現在會更客觀的去處理報導,例如特殊病例在得不到醫療的幫助時,以往是把它寫成賺人熱淚的故事來吸引閱聽人,現在則要質疑,能夠將訊息透露給媒體的人目的何在,醫療系統真的沒有給予幫助?或從制度的缺陷去發現真正應該告訴民眾的問題在哪,而不是一昧的灑狗血。

在完成研究報告後陳清芳選擇回到校園進修,陳清芳說,這三個多月的研究過程發現自己真的有很多專業必須去充實。不僅是醫藥線,記者在跑線時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受訪者會質疑記者的專業知識而有所保留,或是利用記者不懂亂放消息。這次的機會讓我深入去探討議題,其中遇到許多艱澀的問題,體認再充電的必要。

第二屆醫藥新聞獎得主王昶閔表示,記者每隔一段時間回到校園講課,透過互動可以了解現在閱聽人(傳播科系的角度)希望的媒體面貌是什麼,而記者也能讓學生認識媒體實務,是很好的學習方式。陳清芳則認為,回校園與學界互動很好,但是邀請者必須與主講人溝通好演講的內容,有些講座希望她多分享一些有趣的經驗,但她覺得講故事不是重點,每位同學出社會後都會有自己的故事,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工作方式,與應有的態度。

不論是主動報名新聞獎或是被動提名的方式,陳清芳認為,記者必須有意識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報導放在大眾媒體上對民眾的影響不容小覷,必須對社會公平負責,檢視、分辨訊息的重要,讓報導對社會有正面的力量。

醫藥新聞獎 建立記者可信度

【記者呂岳修/台北報導】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前年首度舉辦獎助醫藥新聞記者進修的獎助,創辦人之一的林靜靜表示,希望這個獎座能讓記者重新認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對自己負責,建立記者的可信度。

和信健康照護促進中心於二六年召開醫藥衛生報導品質工作坊,找來醫界與媒體界,促成雙方對談,探討雙方如何合作,為社會提供最正確、切身的醫療資訊。林靜靜認為,那次的會談中,雙方互指出彼此的缺點,例如醫生覺得記者的醫藥專業不足,時常斷章取義,只擷取部份內容又過度渲染,這樣當然常常發生烏龍,更甚者影響民眾健康。這些缺點確實為人所詬病,但是還是有對社會有正面意義的報導,這些報導必須被看見。

因此,林靜靜建議創立醫藥新聞獎,林靜靜指出,現在新聞獎不算少,不過大都是以媒介類型(報紙、電視、廣播)分類,醫藥新聞獎則專注在醫藥線記者,藉由這個新聞獎讓線上記者知道自己的努力會被看到,有更多的機會被肯定。

原為資深醫藥線記者的林靜靜說,當年(一九九年代)菸害新聞還沒什麼人要寫,那時候編輯也不太重視,有時候甚至不會用(菸害相關新聞),但是我覺得讀者需要知道這些資訊,我就一直寫,寫多了上稿率就會增加,民眾對菸害也多點認識。相信很多記者都是這樣默默做自己認為對社會有益的報導,而這些報導需要讓民眾知道,也要給予用心記者鼓勵,醫藥新聞獎就提供了這樣的資源。

林靜靜表示,第一屆醫藥新聞獎是我們提供一筆錢,獎助記者留職停薪三個月,讓記者好好去完成一個有份量的調查報導,因為在工作壓力之下所做的新聞,與靜下心來完成自己有興趣的報導不同,這樣的機會讓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記者扮演的角色。

第一屆得主陳清芳表示,這三個月的專職研究使自己得以充電成長,處理新聞事件會以更客觀的態度面對,從制度、問題切入,而不是一昧的灑狗血,採訪過程遇到專業領域的問題也讓她覺得自己有再進修的必要,現在又回到校園學習。第二屆得主王昶閔認為,得獎確實有鼓勵作用,對自己有個交代,而在撰寫報導源起時,讓我有自我省思的機會,思考這篇專題是否有更好的處理面向,不足的部分又是什麼。

從工作坊中,醫界與新聞界的對談,探討兩者間如何合作,到延續工作坊精神的醫藥新聞獎,林靜靜說,和其他路線的記者相較,醫藥記者和科學記者一樣,需要克服很多的專業知識,並轉換為淺顯易懂的內容讓民眾了解,而醫學研究日新月異,如果說醫師需要不斷在職進修,那麼要成為一個稱職的醫藥記者更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婚姻與家庭輔導 社會變更好

DSC_0413 【記者孟慶府/台北報導】「家庭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組成,而婚姻又是家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是家庭間出了問題,這個社會也會有問題產生。」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協會會長戴俊男博士說。

戴俊男是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界的權威人士,也是台灣僅有的幾個婚姻與家族治療師之一,他在美國取得神學、臨床心理學、諮商心理學共三個博士學位,並在美國取得執照,做婚姻與家庭輔導有許多年的時間。現年六十六歲的他早該是退休在家享清福的年紀,但是他說:「我不但是一位博士,也是一名牧師,我希望能夠為這個社會貢獻一點自己的專長,讓它變得更好。」根據內政部統計,我國離婚對數十年來之平均年增率為百分之四點一五,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樣的問題,而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協會的功用就是希望能藉由心理輔導的方式,來解決高離婚率的情形。



「許多想要離婚的夫妻來這邊尋求協助,我們輔導的方式就是先了解個案的問題,再來就是釐清他為何想要離婚的原因,接下來我們會開始跟個案分析,到底是離婚好呢,還是不離婚的好。」戴俊男說,「協會的輔導師不抱著任何的立場,只會以最客觀的角度來跟個案說明,當個案下決定之後,該如何解決接下來的問題我們也會提供幫助。」在這十幾年之間他遇過最特別的一個案例,是在兩個多月前接觸到一對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夫妻,他們不但會互相傷害也會自殘,束手無策的精神病院只能輾轉介紹他們到婚姻與家庭輔導協會,在經過四個月的治療之後,兩人婚姻與精神分裂症都有好轉的情況。

當家庭內夫妻出現問題時,小孩子通常都是最無辜的。許多有暴力傾向的小孩與家長來做家庭輔導時,常常可以聽到小孩子犯錯是希望爸媽不要吵架,因為只要犯錯了,爸媽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他身上而忘了爭吵,久而久之就會把這當作習慣,「有的家長聽到都流眼淚了,我也很心疼這些孩子,他們犧牲了自己就是希望爸媽可以不要吵架。」

戴俊男表示美國很早以前就有婚姻與家庭治療師的存在,他們認為婚姻與家庭是整個社會問題的根源,但台灣是在近幾年才比較重視,因為經濟不景氣,家長都出外工作,連帶的與孩子的接觸就少,很多的問題都因而產生。他說:「家庭不出問題,我相信這個社會也不會出問題。」


延伸閱讀


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

藝療在台合法化 還須努力

【記者孟慶府/台北報導】目前在台灣總共只有四項專業治療師是合法的,包括了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以及呼吸治療師,但只有心理師所治療的範疇偏向心理層面,從事藝術治療已經有二十幾年的呂素貞表示:許多的病人是無法開口的,因為心理師主要是以語言當作治療的媒介,當遇到無法開口的病人能起的療效是非常小的。

談到藝術治療在台灣的合法問題,呂素貞說道:「我有嘗試過五年的時間,企圖串聯起台灣僅有的幾位藝術治療師,向政府反映藝術治療合法的必要性,並且與國外的藝術治療師討論在當地合法的過程,望能借鏡國外,使藝術治療在台灣合法,但現在台灣的藝療師沒有共識,有的人選擇考取心理諮商師,以便能夠做藝術治療,因此沒有成功。但我不是很認同他們的作法,因為心理諮商師跟藝術治療根本是不一樣的兩件事情,所以我改變我的作法,希望從生活做起。」

呂素貞現在主要的走向是想把藝術治療扎根於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就像是運動有益身體健康,而藝術也能夠像運動一樣讓人們保持心靈上的平靜,達到治療的效果。

從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的呂素貞,曾從事啟智中心美術專任教師,在那所天主教機構內教小朋友畫畫,從修女和神父的口中得知國外有藝術治療這門專業課程,對於這種特殊的治療方式起了興趣,在三十七歲那年,他前往美國俄亥俄州爾斯蘭學院(Ursuline)取得藝術學士、藝術治療碩士的學位,是台灣的第十位從國外取得專業資格的藝術治療師,目前從國外取得專業資格的藝療師在台灣只有不到二十位。

於台北萬芳醫院實習的輔仁大學職能治療系學生陳建宏表示,他因為課程上老師的安排,每個禮拜要對病人做兩次的藝療相關活動,由於在課堂上只接觸過些許藝療課程,因此,他認為應該要讓藝術治療師在台灣合法,因為現在在台灣的藝術治療活動都不能用「治療」的名義,若能使其合法化將能造福更多的民眾。

要從國外取得藝術治療師的執照需要有藝術以及心理的雙學位,在畢業前還需要有論文以及跟著專業藝術治療師完成七百小時的實習時數,這些資源在台灣都是很不足的,先不說跨領域的教授方式,光是在台灣的藝術治療師數目就是個大問題,不可能用這種數目的藝術治療師來培養人才,因此要使藝術治療在台灣合法還需要很多的努力以及時間。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健康傳播的服務學習

DSC_0913 【記者楊明峰/台北報導】「看到每個學生願意做,可以感覺這是值得的。」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陳凱倫這麼說。她將服務學習融入到「健康傳播」課程中,雖然需要花較多的時間與心思設計課程,但是觀察到學生反應大多是正面的,她決定下學期還要繼續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

「健康傳播」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具備分析健康傳播問題、規劃宣導活動的基本能力。陳凱倫先利用幾個禮拜教授學生傳播的基本理論,並探討健康領域中的傳播問題後,開始著手服務學習相關課程。首先讓學生接觸國中、國小生,分析其可能的需求,再來設計衛生教育計畫。

在媒體中出現許多學童容易取得及常食用的食品廣告或訊息,這些食品往往隱藏許多不健康訊息,大學生運用角色扮演模擬狀況劇宣導正確的健康概念,也利用有關短片、團康及有獎徵答等方式來激起受測學生的興趣,藉此來認識媒體中的不健康訊息,最後再來評估效果。

輔大公共衛生系大四學生李佩珣,在二年級時曾經到新莊社福中心輔導辦理的「小太陽安親班」宣導公衛概念。長期食用過於油膩和添加過多調味料的泡麵,會對健康造成威脅,而當時某家泡麵業者在電視廣告強調其商品不加防腐劑,可能會誤導小朋友認為吃泡麵是健康安全的,因此李佩珣的衛生計畫就是要告訴小學生常吃泡麵對健康的壞處。

陳凱倫說,當初為了尋找願意配合的中小學,打了許多通電話,都不見回音,好在還有學校願意配合,才能讓這項計畫如期展開。她很希望可以找到願意長期配合的學校,不僅減少找學校的時間,也可以為該學校長期宣導衛生概念,因為短期宣導的效果實在有限。

陳凱倫表示,以往學生在校內做公衛宣導的時候顯得比較意興闌珊,許多學生聽到要服務學習都面有難色,不過在實際參與後,發現學生願意花時間去做教材,參與程度也比較熱烈。有學生在畢業推甄的自傳中提到在「健康傳播」的服務學習,可見服務學習讓學生們印象深刻。她說學生在服務學習中「當下痛苦,回味卻是無窮。」

輔大公衛系大四學生邱佳怡十分贊同服務學習融入課程,認為可以給公衛系的學生深入社區,來實際演練平時所學的東西。李佩珣也表示喜歡服務學習,認為成效比在課程中學習好很多。

某一年有體育系學生修此門課,在服務學習作自我介紹時,配合自己的體育專才擺出姿勢,比如專修體操的學生表演後空翻、體格精壯的同學秀出自己的肌肉,都引起小學生很大的注意與回響,後來在宣導正確運動知識時,小朋友們格外專心也很熱烈地參與,在大學生離開時更依依不捨地大聲呼叫他們的名字。這讓陳凱倫最為印象深刻。

葉春華 領學生拍公益廣告

DSC_0418 【記者楊明峰/台北報導】輔大影像傳播系的講師葉春華,在「進階錄影創作」課,融入服務學習,讓學生將本身所學的各項攝錄影技巧應用出來,幫助非營利團體拍攝公益廣告,並藉此來精進學生的影片製作能力及創意。

七年前葉春華萌生一個想法,傳播媒體需要跟社會脈動相結合,不單單只是腥羶色,她想要有不同的選擇。這項傳播教育者的反思,開始讓她開始思考如何讓理論與實務結合、如何使學生學習到更多,並能體認身為公民的責任感來為社會盡一份力,於是與非營利團體合作拍攝公益廣告成為了這門課的上課方式之一。

學生一開始透過網路尋找較感興趣的公益團體,評估後開始與他們接洽,大多數的團體充分了解學生的目的與意義後,都很樂意合作,有人更以「天下掉下來的禮物」來形容,只有少數的接洽沒有受到回應。葉春華發現,公益團體一開始對於這樣的合作過於期待,但是透過協商,比較能了解到學生能夠做到的程度為何,並強調,學生並非單向為公益團體服務,合作是平等互惠的,需要透過雙方多次的開會討論,認同彼此的訴求與理論後,才會展開拍攝作業。

學生在前置作業蒐集相關資料,也以訪談方式了解公益團體的需求,經過彙整與分析後,開始進行創意發想。企劃成形後,向公益團體作廣告提案。提案最終通過學生、公益團體、老師三者的認同,才可執行。甄選合適演員後,製作及設計道具、場景並以攝錄設備進行拍攝。最後透過剪接來完成廣告作品。老師與學生於影片完成後會與公益團體開檢討會議。最後學生需繳交一份檢討心得報告,而相關單位會為影片安排播映的機會,同時於校內舉行成果發表會。

葉春華認為,公益團體對廣告的目標清楚,但是創意不足,學生則是相反。雙方透過討論,可以研討出創意、目標俱佳的廣告影片。九十六學年度與兒童燙傷基金會合作拍攝的廣告,內容講述小女孩玩仙女棒時不慎燙傷,被孤立最後被接納的過程,藉由女孩懷中的洋娃娃相互對照,希望大家能夠「真心接納用愛包紮的心。」

目前就讀輔大影傳系三年級的劉家銘表示,幫助公益團體拍攝廣告很有意義,希望可以透過這門課幫助到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們。影傳系畢業的劉彥甫認為,藉由與公益團體的交流,學習到如何與他們溝通、協調。在學校拍片時,大多時候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跟創意去拍攝,但是跟業界合作必須要兩方達到平衡下拍攝,比較無法完全照著自己原本的創意。


延伸閱讀

葉春華老師的服務學習網

雅美族數位資源導覽

【記者林倩宇導覽】「飛魚祭」、「精緻的漁船」、「丁字褲」是大家對雅美族群既有的印象,他們是台灣原住民唯一的海洋民族,而透過網路資源,讓我們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居住在台東外海蘭嶼島上的雅美族。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網站中,可以看到雅美族相關簡介,雅美族又稱為達悟族,以航海文化著稱,飛魚是他們最愛的魚類,他們認為飛魚是天神所賜;在國科會蘭嶼數位典藏博物館中,可以進一步看到雅美族如何捕飛魚以及飛魚祭的傳統。

在傳統服飾上面,丁字褲是雅美族男子的穿著典型,雅美族女人則不穿丁字褲,但是都有織丁字褲的能力;黃金薄片飾品則是象徵財富同時也是祭祀、驅邪、治病的器物,而銀盔在雅美族也是高價值的傳家寶物,透過台博館原住民數位典藏網站,可仔細觀看雅美族的服飾與器物,了解其特色。

另外,造船對雅美族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拼板舟技術是他們的特色,船身美麗的雕刻也可稱得上是藝術品,在蘭嶼資訊服務網中可看到對雅美族造船的解說。而透過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的台灣音樂中心,可線上收聽雅美族的歌謠。

蘭嶼原住民資料庫則透過數位典藏方式保存蘭嶼原住民的媒體資料,紀錄蘭嶼原住民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發展,收藏蘭嶼雙週刊,內容包含雅美族傳說故事、傳統舞蹈歌謠、婚姻、信仰等報導,可對蘭嶼以及雅美族有更深的了解。


影片為達悟族大船下水祭典


雅美族特色濃縮影片

2009年1月16日 星期五

巧手雕硬石 刻出印石之美

IMG_6298
圖片來源:台藝大藝博館提供

 【記者簡珮津/台北報導】印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卻鮮少有人注意其具有的藝術價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藝術博物館展出「印石之美 - 李奇茂教授印材捐贈展」,讓大家體驗不同石頭的生命力,以及印石上的雕刻藝術。

還未刻成印章的印材便稱作印石,由於台灣印石材料不足,且石料難以刻成印石,因此多半仰賴進口。中國四大印材為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其中以壽山石最常見,產地位福建省福州市北郊約的壽山村一帶,展覽的印石也以壽山石為主。

「印石之美」展出李奇茂教授捐贈的三十一件印材,展品中有兩款古印石,其他以壽山石為主,雖說展覽空間不大,但印石小而美的特色卻一覽無疑,李奇茂教授談到:「石不能言最可人。」雖說石頭不會說話,但其具有獨特的生命力,反而更具獨特美感。

古時候的印石通常會刻成與吉祥物相關的模樣,雕工簡單、大方,令人一目瞭然。展中最具特色的印石當屬刻有疑似獅子圖像的古印石,此印石便具以上特徵,其圖樣簡單、討喜,是展場中最受民眾歡迎的印石。

印鑑的功用不僅在於標示擁有權,館員李斐瑩說:「印鑑可用來表達意涵、標示作品。」多數人會在印鑑上刻自己的名字,完成藝術作品時,蓋上印章以標示其作者,例如古代皇室看到喜歡作品時,會蓋上皇室圖章,代表其屬於皇室擁有物。有些人則會在印石中刻圖像,或者代表自己某時期理念的詩詞、短文,藉此達到表達意涵、紓解性情的效果。

不同的石頭由於經歷的歲月、環境不同,因此各具生命力,「石頭本身具有生命性,若有不同的人把玩會更具靈性。」有些印石會以石材本生的模樣雕琢,例如石材本身具有紅、白兩色,便有可能刻成鳳凰圖案。

捐贈印石的李奇茂先生,於一九七六年開始在台藝大任教,他認為既然自己有對學校有幫助的收藏品,就不應該藏私,因此捐贈給學校博物館展覽,李斐瑩表示:「既然有資深老師願意捐贈,那我們也很樂意利用僅有的空間辦此展覽,若展覽品能多到讓民眾把玩更好。」

李斐瑩說:「辦此展覽是希望能夠配合教育推廣,理解印材功用。」讓民眾欣賞印石之美,從中了解印石與文人雅士的關連。未來還會針對此展覽製作代表印章,可以讓參展民眾蓋印章做紀念,李斐瑩提到:「希望展品能更豐富,能夠用較具有代表性,如張大千使用過的印章作為代表印章,而不只是民眾喜歡的印章作代表。」

為了讓非在校生能觀賞「印石之美 - 李奇茂教授印材捐贈展」,此展覽在週末時間也開放民眾參觀,詳情可參考台藝大藝博館

2009年1月15日 星期四

疼惜生命 阿銘的有機野蓮

DSCN0413
野蓮農夫曾昭銘/記者林敬慈拍攝
 【記者謝雅淩、林敬慈/台南報導】在台南麻豆種植有機野蓮的曾昭銘,使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方式種植野蓮,很多人都笑他傻,因為種植野蓮收入不高,他的野蓮也因為沒噴農藥,葉子都被蟲子啃掉,賣相不佳,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方式種植,只用生態去防治。

原是南科工程師的曾昭銘三年多前放棄了工程師的工作,回到家鄉麻豆,開始種植有機野蓮。他的爺爺因為長期噴灑農藥而罹患癌症,讓他體認到農藥的危害。因此決心以自然的方式來種植,絕不噴灑一滴農藥。

為了種好野蓮,他多次到高雄美濃去請教當地農民如何種植,但種植野蓮原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因為野蓮是一種容易受到蟲害的植物,要不噴農藥就想種好野蓮實在很困難,他嘗試許多生態防治的方法,他說,雖然方式很笨拙,但是尊重自然,愛護每一個生命是最重要的事。

和一般的野蓮池不一樣,在曾昭銘的野蓮池裡,可以看到許多魚,他養大肚魚來吃掉野連最怕的水螟蛾,在野蓮一旁的生態池中還有他從各地收集而來、豐富的生態物種,除了有復育的責任外,也當作是附近真理大學應用自然系學生的上課教材。

曾昭銘熟悉田裡的每一樣生物,他說,從整地開始,幾乎都是自己獨立完成,池子雖然不到三分,也沒有一般的野蓮池深,但是每一個池子都是他一步一步的挖掘、整理而來的,每天一大早就到田裡巡視,帶著照相機、望遠鏡紀錄田裡的大小事,是他最喜歡做的事,說著,他又拿起望遠鏡觀察剛飛來的遊隼。

雖然種植野蓮的利潤不高,又需耗費人力,尤其以有機方式種植更是辛苦,曾昭銘表示,除了生態防治的方式外只能用人力,把一隻一隻發現到的害蟲給清除。但即使辛苦,他還是會繼續以有機的方式種植,「要尊重自然,人與土地才能永久的生存下去。」


野蓮小百科

野蓮,學名為龍谷瓣莕菜,原生長於高雄美濃的中正湖,後美濃居民鍾華振將野蓮移轉至人工池中種植,逐漸奠定了在美濃種植野蓮的文化。

1
正在洗滌野蓮的美濃居民/林敬慈拍攝
野蓮生長在水裡,隨著水的高度而生長,在美濃種植野蓮的黃弘灯表示,只要池子的深度夠深,野蓮可以輕易長的比人還要高,因此,種植野蓮時水量的控制就相當重要,水量太多,野蓮會因為葉子在水面所承受的浮力而整株被連根拔起;水量太少,野蓮又受制於水的高度無法生長。

種植野蓮是件辛苦的差事,從育苗到採收都需整個人泡在水中來進行,即使寒流來也要忍受寒冷、泡在池子裡工作。採收野蓮只能依靠人力,一株一株的採,採收完之後的清洗工作,也是需要大量人力。

旗美社區大學的主任張正揚就說,從採收到洗滌野蓮的工作可以看到美濃的家庭文化。採收野蓮通常是家中青壯年人的工作,採收完的野蓮要帶回家中的水池清洗,從洗滌到包裝則是一家大小協力完成,在一個大家族中,每個人都參與種植野蓮的工作。

在美濃,現在在做洗滌的工作多是嫁到台灣來的外籍配偶,美濃的年輕人多到外地工作,留下的是老年與小孩。即使如此,美濃種植野蓮的文化仍保留且持續著,市場上到處可見一包一包分裝好的野蓮供人挑選。


延伸閱讀

 加輦 邦 野蓮 生態辛鮮事!


野蓮/攝於美濃

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心情頻道聊天室 聊你心底事

網頁1 【記者蘇又婷/台北報導】近年來心理疾病罹患率持續攀升,全世界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遭受心理疾病之苦,光是亞洲地區,就有超過一千五百萬人罹患憂鬱症。因為網路開始發達,許多青少年都會接觸到網路世界,二四年董氏基金會創立了「心情頻道聊天室」,希望透過網路幫助更多憂鬱的青少年。

「心情頻道聊天室」於每週五晚上八點到九點半,九十分鐘的時間,有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上線和憂鬱症病友或有任何問題的民眾一起討論及分享。每週都會有討論的主題,每個人都可以到聊天室來與大家交流、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壓力時的面對方式,或在壓力當中想要討論的問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專員李麗亭表示,「心情頻道聊天室」鎖定的族群就是青少年。現今青少年面對壓力,容易累積成憂鬱症,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沒有談天的對象,來到聊天室不但是以匿名的方式,比較容易卸下心防。在聊天室內大家會互相鼓勵扶持,互相討論遭遇到的困境應該如何度過。李麗亭說:「這是一種團體治療,讓網友更有自信更了解自己。」

一開始基金會與各學校的輔導老師合作,請老師傳達給學生聊天室的資訊。也請合作的醫生在授課或者演講時,用PPT的方式介紹「心情聊天室」給聽眾、病友們知道。李麗亭表示,「現在已經有很多位網友都會固定每週五上線來與醫師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心情頻道聊天室」每週都會有一聊天主題,以「如何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例,網友們互相討論家長管教小孩的方式,以及該如何與家長溝通。網友小蓉認為:「父母常以我跟別人家小孩比較,或是常以自己的想法為我做決定、判斷我的決定。」羅心理師:「父母跟子女不是永遠契合的。通常要很多的溝通,才會瞭解。」

雖然聊天室每週都有主題,但其實只要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上線跟大家討論。許多網友會固定上線與醫師聊生活的壓力、感情的問題,或者分享生活上的點滴。網友芷其和小蓉因為同學的排擠和父母的反對不能去畢業旅行,羅心理師:「小蓉、芷其互相抱一下。給對方爭取去畢旅的勇氣。」互相鼓勵的言語,讓網友們正面思想,不再是自己一人孤單無助。

由於「心情頻道聊天室」只開放九十分鐘,時常有網友會捨不得離開,希望可以延長時數。另外,聊天室為了避免太過複雜,只有七位參與者可以發言,其他人只能觀看,也讓網友覺得不便。李麗亭說:「因為礙於經費和人力的問題,不過我們會盡力改進。」而聊天室內的醫師因為只有一位,打字沒有那麼快,無法及時回答每一位網友的問題,不過網友都會體諒。

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台灣地區的青少年每五人就有一人、大專生每四人就有一人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因此,提醒大眾重視自我情緒的覺察,懂得如何調適情緒,並及早發現自己或親友正處於高危險狀態,使憂鬱症尚未產生前,能提早預防,減低因憂鬱症帶來的社會資源浪費,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延伸閱讀


心情頻道聊天室」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晶晶書店 見證台灣同志十年

News_090101_2
記者辛怡澄/攝影
【記者辛怡澄/台北報導】華語圈第一間同志書店──晶晶書店十歲了!位於台北公館巷子裡的晶晶書店,在經歷十年風霜,從被人磚塊砸店、被鄰居排擠到今天成為同志文化的地標,晶晶書店見證了台灣十年來的同志文化發展。

一九九八年,位於永康街的義大利餐廳,因一對男同志於用餐時親熱的舉動,引發鄰桌客人向店家反映不悅之情;店家隔日貼出不歡迎同志消費字條。這次事件的爆發,讓同志族群意識到該為自己的權益努力,也促使晶晶書店誕生,期盼能創造一個讓同志們自在發聲不受拘束的空間。


晶晶書店負責人賴正哲(阿哲)表示,媽媽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不僅是接受了他的同志身份,更資助他開同志書店。「三年前,媽媽過世前一天,我因進口香港男體雜誌,遭海關檢舉防害風化遭二審宣判敗訴,雙重打擊,讓我萌生關門收攤的念頭。」如今晶晶書店已邁入第十個年頭,成為台灣同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亞洲各地的同志來台必經的朝聖地。阿哲除了感謝媽媽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謝很多支持同志文化的人一路上給予幫助,共同為台灣同志權益努力。

DSCF3366
記者辛怡澄/攝影
三年前阿哲因販售香港進口男體寫真雜誌被控妨害風化,遭法院判處拘役五十天,「為什麼同樣是寫真書籍,女體就可以被公開販賣,男體就違法呢?」阿哲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和性別團體共同推動廢除刑法二三五條等不當法條,讓同志們也能夠享有平等的權益。

晶晶書店十週年,許多朋友都到場為晶晶道賀。阿哲的好友Micky表示,「希望晶晶可以再有更多的十年。」此外,晶晶書店也在生日會上推薦了十本同志好書,包括「性工作:妓權觀點」、「揚起彩虹旗」、「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我的好友異性戀」、「惡女書」、「去公司上班浼新公園男同志的情慾空間」、「藍調石牆T」、「趴場人間」、「灰階。彩虹」、「批判的性政治:台社性/別與同志讀本」。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世界展望會 用愛串連世界

2
楊嘉琪(左)與洪靖茹(右)。記者羅雨函/攝影
 【記者羅雨函/台北報導】「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劃部落格」自從建立後,獲得了許多的迴響及瀏覽,也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資助兒童計劃,並能主動參與。台灣世界展望會資源發展處傳播組的資深採訪編輯楊嘉琪說:「不只是名人可以去做關心人的行動,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資助兒童 一切源起 


世界展望會的創辦人鮑伯.皮爾斯在西元一九四九年,於中國大陸救助了一名戰火孤雛小玉,幫她找到了收容的家,並長期捐助;而後鮑伯感受到有太多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的孤兒,他便開始遊走各地,呼籲世界重視這個問題,創辦了世界展望會,所以資助兒童計劃可謂世界展望會的源頭。


資助兒童計劃」是希望呼籲世界各地的愛心人士,透過每月固定的捐款,幫助國內或是國外的貧苦孩童,讓他們可以去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也幫助他們所在的家庭或社區獲得改善。


部落格 資助人的園地



楊嘉琪說:「我們希望讓『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兒童計劃部落格』成為資助人的園地。」當初設立部落格的原因是許多有愛心的資助人從世界展望會所辦的「受助國之旅」回來後,獲得了許多感動,並向世界展望會反應,希望能夠在網路上有一個群組或是聚集處是屬於資助兒童計劃的資助人。

3 世界展望會的網站主要是資訊供應站,此部落格則是希望讓資助人能有個溝通、分享的管道。楊嘉琪表示,希望讓無論是已經成為資助人的人,或是尚未成為資助人的大眾,都可以藉由這個互相、互動及分享的部落格,去更了解資助兒童計劃的意涵。

部落格一開始是以柔性的方式串起資助人的想法,後來則添加了有關資助人活動的即時報導。楊嘉琪表示,很多資助人會拋出許多議題,例如對於受助兒童的關心、孩童在學習上的問題等,讓大家互相交流、討論;有些熱心的資助人甚至會成為幫忙回應問題的志工,「與其說是我們經營,不如說是資助人或是社會大眾來成為這個部落格的版主。」


議題呈現 心靈層面

資助兒童計劃很大的特色在於,資助人是經由了解每年的受助孩童成長報告和學習成績單,一起陪伴這些孩子成長。「對於一個孩童的關懷,其實是一種長期的陪伴,而不只是金錢或物質的捐輸。」楊嘉琪表示,世界展望會鼓勵資助人在資助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是心得,在部落格上交流,讓部落格的互動和議題的經營上走向心靈層面的方式。

「有時候寫遍千萬篇文章,也不如一個真實的人現身說的一句話。」楊嘉琪說,社會大眾可以從資助人的留言內容去了解部落格所要表達的內容,部落格中的回應及分享比文章更容易讓人感同身受。例如資助人會留言分享資助的心情故事,都是可以讓大眾們更了解資助人的心理及心情。

部落格除了是資助人提出疑問、分享、心聲的空間外,也會以即時的方式報導活動、代言人去受助國之後的分享及心得,大家經由網路上的搜尋及點閱,也引起很多社會大眾的互動和波瀾。


改變的不只是孩童 也是自己


回憶起部落格讀者的回應,楊嘉琪表示感動的例子是,曾有許多老師留言,談到自己過去認為這只是個捐款幫孩童的活動,但後來卻慢慢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並列印部落格的文章,分享給他們的學生,其中包括了一則關於寮國的受助孩童湯瑪,需要步行很多公里才能到達學校,在夜間也只有利用微弱的燭光寫功課。希望讓學生們更珍惜學習的機會,「今天獲得受益的不只是那些孩童,也可能是自己。」楊嘉琪說。

世界展望會資源發展處關係行銷組的洪靖茹也提到自己覺得感動的事,她看到代言人與受助孩童互動的相關影片時,那種溫馨的畫面,甚至會忘了那些孩童是貧窮的狀態,「這些影片更提醒大家要知福惜福。」


部落格 未來展望


楊嘉琪表示,目前部落格的經營已超乎了所求所想,世界展望會最大的收穫及財富是,「資助人的生命或心靈也在資助當中獲得轉變。」希望未來能將部落格繼續落實成為資助人的園地,並以資助人的角度寫文章,呈現更多議題設定,並讓部落格成為網路活動的開端。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終止童妓 給孩子快樂童年

1 【記者李世宸/台北報導】龍應台基金會和大學生志工們共同舉辦的「思沙龍」活動四之四,主題為「您所不知道的孩子們──童妓,一場變調的童年」,由龍應台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主持,台灣終止童妓協會秘書長李麗芬主講,主要探討有關孩童從事性交易的殘酷事件。

座談會一開始即是影片的播放,羅馬導演Liviu Tipurita和Adrew Smith所拍攝的紀錄片「兒童性交易」,影片描述羅馬尼亞色情產業,從一名年僅十五歲的街童的自白,追蹤他與德國男子性交易換取金錢和護照的過程,另方面追蹤一名淫媒如何利用仲介網路,安排西方國家富有的戀童癖顧客,與兒童從事性交易,此片清楚的呈現兒童性交易所面對的、盤根錯節的社會問題。

李麗芬說,與兒童有關的性犯罪有許多種,如兒童性販運、兒童色情、兒童性觀光,其中以兒童性觀光是現今全球最為嚴重的兒童問題之一。來自工業化國家的成年男性旅行至法律不嚴格的低度開發國家,從事安全又便宜的性交易。全部的性觀光客裡美國人就佔了百分之二十五,去柬埔寨和哥斯大黎加的性觀光客,美國人也分別超過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這證明了這是個只要有錢什麼都可以買到的世界,而受苦的卻是無辜的孩子。這些孩子從來就不是自願的,他們沒有選擇,沒有受到應該有的教育,沒有所謂的童年,淫媒取代了爸媽的角色,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淫媒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殊不知,這些人和嫖客一樣,都是十足的犯罪者。

在台灣也有童妓問題,也有被買賣來的中國籍少女,在台灣過著非人的生活,從事危險的性交易,這些少女在被「解救」之後,就應該予以就業輔導,但成功的案例往往很少,李麗芬說:「就像影片提到的,慈善組織和政府機關往往是被動的,不會主動去關心這些邊緣年輕人,社會機構對他們的教育,他們看來是懲罰,是壓力,並不是關心。」李麗芬說,有些警察對他們很惡毒,反而讓他們更希望遠離正常人的生活。

對於性交易的合法性,李麗芬表示:「對於女性的性自主權和性工作權,以及人類有沒有性的需要,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但我認為兒童性交易不該從『訴求』方面解釋,我們堅決反對未成年兒童從事性交易。」李麗芬目前仍在積極招募志工,及督導政府,要多關懷不在學校的孩子們。

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

愛「星」音樂會 自閉兒現才藝

2
記者賴晁偉/攝
 【記者賴晁偉/台北報導】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舉辦「愛星俱樂部音樂會」,提供星星兒展現自我的舞台。此次音樂會充滿聖誕歡樂氣氛,以聖誕曲做為開場,緊接著輕快的卡通歌曲,展現星星王子打擊樂團朝氣、有活力,與樂觀積極的一面。

在造型上,他們也展現活潑有趣的一面,穿著西裝戴著麋鹿角,不禁讓人莞爾一笑。而表演時台上的十位成員,都專注的看著指揮鄭坤益,展現團員間十足默契,讓觀眾欣賞到他們專業的一面。

1
記者賴晁偉/攝
一九八九年,在南台灣有一群自閉兒的家長,成立「高雄市自閉症協進會」,他們體認到自閉症相關資源匱乏,必須團結起來,才能幫助更多家庭。由於自閉症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障礙,他們希望開發孩子的潛能,透過音樂教育與訓練,減輕其障礙程度,幫助孩子融入家庭與社會。因此在一九九年成立「自閉症親子打擊樂團」激發自閉兒的音樂潛能;之後在二年登記立案為「星星王子打擊樂團」,由鄭坤益與李雅玲擔任指導老師。

4
記者賴晁偉/攝
除了樂團成員的精彩表現外,舞台下也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義工。此次音樂會獲得四個學校單位與社團幫助,近五十位學生擔任義工,分別是中國文化大學的學生會、華岡同濟社、教育系的學生,以及致理技術學院的親善大使團。這場音樂會吸引約五百位觀眾進場,許多父母帶著孩子前來觀賞,最後在原住民歌手施孝榮的歌聲下劃下句點。

中國文化大學因推廣服務學習課程,鼓勵學生尋找和參與義工服務等活動,因此文大學生會與教育系的學生多次與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合作,協助活動的事務。這次的音樂會中,文大學生會成員主要負責帶位與內場接待,學生會權益部部長鄭崇輔說:「以前的學長姐與自閉症基金會有合作過,我們也接下這個棒子;這次有十五位成員參與活動,希望可以藉由活動讓成員學習到服務與認識自閉兒。」

而文大教育系的學生主要負責後台的助理、催場等工作,透過所學幫助自閉兒,讓音樂會的流程可以順利進行,教育系二年級的戴啟安說:「這是我們第二次參與自閉兒基金會的活動,除了修習學校規定的服務學習課程外,實際接觸自閉症兒童,恰好可以應用我們本身所學來幫助他們。」

5
記者賴晁偉/攝
另外,文大的服務性社團「華岡同濟社」也參與這次活動,負責場外攤位的義賣與場務等事項。現任社長季玲表示,他們社團與自閉症基金會合作近二十年,從以前的學長姐便熱衷於幫助星星兒,主要負責輔導五歲以上的自閉兒,其狀況較穩定,對成員來說也較容易上手。基於多年的合作關係,他們也義不容辭接下義賣攤位的工作。

而這次音樂會接待、入場引導的工作,是由致理技術學院親善大使團負責,他們親切、甜美的笑容,專業的儀態展現,讓觀賞音樂會的民眾,在進場時享受到貴賓級的服務。現任副團長鄭涵笙表示,他們常負責校內外賓接待的工作,因此這次的工作他們駕輕就熟;至於為何會擔任自閉症基金會的義工?鄭涵笙笑笑的說:「先前帶營隊時與基金會工作人員認識,因緣際會下邀請我們擔任服務工作;學校方面也鼓勵我們多吸收服務經驗,雙方就這樣一拍即合。」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拯救公視 藝文界齊聚自由廣場

1 【記者李世宸/台北報導】反對政治黑手伸入公視的活動,誠如知名媒體人管中祥所說的:「不會輕易結束。」昨日中午在自由廣場,由管中祥、「波麗士大人」導演王小隸、創意才子馮光遠及「最遙遠的距離」導演林靖傑等人發起的「藝文界搶救公共媒體大作戰」,邀請藝文界的朋友出席。

他們高舉寫有自己名字的牌子,舉手高歌、呼口號,用榔頭砸碎象徵「凍結預算」的冰塊,抗議政治對公視的干預,並且要捍衛他們在文化及藝術方面創作的自由。

2
王小棣帶領全體藝文界朋友宣示
王小隸代表全體宣示:「我們是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創作者。我們用影像、音樂、文字、裝置、畫筆,用我們的雙手和想像力,去追求文化實踐的創新、多元與豐富。所以,我們特別能體會創作與表達自由的可貴,也特別珍惜公共媒體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對於累積文化資源、探求社會真實、保障弱勢聲音的深刻重要性。尤其在台灣當前極度貧乏可悲的商業媒體環境中,我們對於公共媒體在台灣社會的文化角色,具有深深的期待。這一片多元且豐富的淨土,不容許政治力量任意踐踏!」
4
(左起)鄭文堂、張作驥、李崗以行動力挺公視

活動由林靖傑主持,他表示:「今天的大集結非常難得,這個活動證明我們不只關心自己的作品,也關心大眾議題,我們也期待公視進行改革,創作者站出來吧!」現場並有來自文學界、音樂界、影像界、劇場界及藝術界的朋友,包括詩人曾淑美、閃靈樂團團長Doris拷秋勤樂團范姜「黑眼圈」導演蔡明亮「征服北極」導演楊力州導演鄭文堂導演萬仁導演李崗,管中祥說:「我回去思考了很久,覺得藝術界不能缺席,於是我們拼命打電話,有一百多位藝文界的朋友來共襄盛舉。」

「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表示:
「不對的事情就是不對的事情,對的事情就是對的事情,創作要起飛靠的是產業結合而不是政治的介入,希望大家支持我們!」蔡明亮也說:「在台灣藝術創作的空間越來越小,公視卻能為文化創作及影像作品保住一片天空,非常難得,今天大家讓我感覺到,我的心還是火熱的。」而後他們兩位導演,拿起榔頭猛敲冰塊,帶著大家大喊:「解凍!解凍!」

6
夾子樂團小應(左)與蔡明亮(右)擊碎象徵凍結預算的大冰塊
雖然有許多影視名人因臨時有事不克前來,如「練習曲」導演陳懷恩和兩度入圍葛萊美獎的蕭青陽,但現場依然是「眾星雲集」,「蝴蝶」導演張作驥還開玩笑的拿起陳懷恩的牌子說:「大家好我是陳懷恩!」縱使自由廣場的氣溫只有十度左右,氣氛依然地十分溫馨。

最後夾子大樂隊的小應帶頭,以詭異的節奏唱歌:「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燒立委~」讓藝術創作者們笑得開懷。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