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安「憶」 居家環境幫助大

Imgp1247【記者洪瑋庭/台北市報導】「大家早,請問一下各位,今天是民國幾年幾月幾號阿?」由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的年度失智症防治照護講座來到了第五場,講座一開始,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問了一般人都答得出來的問題,「大家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可是罹患失智症的老人就是答不出來。」年齡是失智症的最大危險因子,當年紀大了,記憶漸漸地退化,很多時候,他們身不由己,只能無奈地讓記憶隨著歲月慢慢流逝。

健忘是老化的副作用,血液量減少、腦萎縮或是壓力、疲勞等,都是老化的記憶障礙原因。數據顯示,年齡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發生率就會增加一倍,台灣到二零零六年底統計失智症人口約為十四萬人。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未來失智症人口必然增加,如何防患失智症及如何照顧失智症患者已成為老人議題的重點之一。

講座上提及,失智症患者的主要症狀分成三大類,分別是記憶障礙、辨識障礙及認知障礙,也會出現不安、焦躁、幻覺或妄想等周邊症狀。隨著病狀逐漸加重,問題行為跟居家意外事故的發生率也會節節上升。因此,失智症協會舉辦了一場「失智患者的居家環境安排」講座,主講人陳政雄為老人建築研究室主持人,研究老人建築已數十年的他表示,「大家都比較注意如何用藥物治療失智症,但是其實,改善居家環境也是幫助失智症患者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由於身體及認知的障礙,失智患者容易受到環境的傷害,需要物理性的安全及感情上的安定,「治療失智症有三個方面:藥物、人跟環境。藥物在身體層面提供協助,但無法完全根治失智症,家人的陪伴提供了失智患者感情上的支撐,而改善居家環境則是能讓失智患者感到安定,消除他的不安。」張政雄的一席話,點出了居家環境對失智患者的重要性。

首先,必須強化環境的認知力及方向感,由於失智患者易有時空混亂的情況,所以居家環境中, 需有規則的時間指標與明確的路徑指示,張政雄說明,「例如在長長的走廊上,不能什麼東西都沒有,最好放個盆栽或是立燈之類的,讓失智患者知道他現在走到哪裡了。」另外,色彩如何搭配也是重點之一,張政雄說:「應選擇看得清楚的鮮明顏色,牆面與地板選擇對比的顏色,以增進失智患者對空間的認知。」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應該避免複雜的花色及質感選擇,「因為這樣會造成失智患者的混亂或興奮,精神就不能安定。」

嗅覺亦能對失智患者造成刺激。張政雄表示,芳香可以增進甦醒、提神,減低失智患者的攻擊性,並且提升患者身體的防禦能力,還有,由於各世代的生活方式不同,對氣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像我認識的一個阿嬤,因為他丈夫是個木匠,只要聞到木頭的味道精神就會變好。」這些關於居家環境的小細節,都是照顧失智患者必須注意的地方,從事老人照護工作的與會民眾呂秋華說:「老師說得很清楚,讓我更加了解,環境原來對患者是如此地重要。」

在所有的環境安排原則中,「安全」還是第一要項。消除環境中的高低差、平順的移動路徑,都能避免讓失智患者發生跌倒、墜落等意外事故;整理室內環境則能幫助患者清楚了解自己的生活空間,進而消除焦慮的情緒,而在患者移動路徑上的家具等,最好能夠固定,以免患者絆倒,張政雄還提到,「至於門檻,能不要就不要,如果像浴室等比較需要門檻的空間,則可以考慮用軟橡木的建材。」

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個艱難的任務,但是若能花點心思在居家環境的安排設計上,相信必能幫助失智患者的家屬更加得心應手,也更能穩定患者的病情。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記者劉盈盈 自我省思

【記者許娸雯/台北報導】民視《探索福爾摩沙》新聞著重台灣優勢農產,文字記者劉盈盈以細心的觀察力、思考力與行動力落實於採訪報導中,在充斥暴力與口水戰的電視新聞中,如一股清流,引領觀眾透視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民情。

劉盈盈,從師大社會教育系學習報導的技能與基礎,在師大大傳所的研究生涯中學會了更重要的新聞要訣:「思考」。她表示,記者應該建立彈性多元的思考模式,站在消費者的心態思考,或是站在受訪者的立場思考,自我消化吸收後,才能去蕪存菁留下思考的菁華。

「現在多數媒體報導都太平鋪直敘。」她認為電視媒體受限於硬體設備,感官張力與時間壓力,難免會會讓報導內容過於淺薄。舉例而言,電視新聞記者採訪一場一小時的記者會,卻只有半個小時的截稿時間。她說:「記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檢驗,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做平衡報導,新聞可能都是受訪者片面的說詞」。

但是電視新聞記者遭遇的所有困難與壓力,並不能成為電視新聞失敗的藉口,劉盈盈更不把所有電視新聞的包袱視為自己的苦衷。她強調,記者必須要隨時自我反省,怎麼寫新聞才不會流於表面功夫,記者並不只是擴音器,對新聞應該有更深度的處理。

她表示,擺脫時間壓力的最好方針就是隨時關注新聞線的相關知識,讓自己任何時候都處於做好準備的狀態。即使對採訪內容一竅不通,也要有求知的動力。

劉盈盈的求知力也受用於採訪當中,「追問」是她的堅持。她說:「我會盡量引導受訪者答出我要的答案」。

「當你問的問題是很高層次的問題,受訪者的回答就會很高層次。」她舉例,番茄並不會因為不同的番茄農種植而長出不同的樣子,但是會因為番茄農一個認真的故事而不同。所以她會問番茄農:「番茄對你的人生意義是什麼?」農產的專業與產值只會讓新聞呈現死板,農產者苦心研發農作背後的心路歷程,才是劉盈盈最重視的新聞重點。

劉盈盈曾報導繁殖苦花魚的漁夫,漁夫只想讓大家知道苦花魚有多好吃,但是漁夫自己一定不知道,他自己就是苦花魚最好的代言人。劉盈盈說:「電視新聞就是在說故事,用人的故事拉大家進入情境,是最容易感動人心的」。

《探索福爾摩沙》類似電視專題的報導模式,讓劉盈盈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在新聞中自我深省,發人省思。但是她也強調,政治新聞並不適合用人物專訪的思考模式報導,政治記者能做的只有不要多說,讓意見相反的政客說話,記者不適合在新聞結尾時斷章取義。

除了對新聞專業的堅持,劉盈盈也堅持對記者工作的熱愛。「電視記者這麼辛苦!」有時候她也會忍不住在工作中抱怨。尤其當昨天的新聞將成為明天的歷史,媒體工作者不像作家一樣有自己的經典代表作,不免讓她嘆息,記者是一份寂寞的工作。但是電視記者有太多更吸引人的魅力,成為劉盈盈最大的動力。

她說:「當記者一年的成長有如別人的五年」。記者就像海綿一樣,不停的從新聞實作中吸收,吸收,再吸收。新聞事件會過去,媒體記者卻會成長。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醫療機器人 將代替傳統輔具

【記者江昀蓁/台北市報導】機器人新時代即將來臨,國內許多廠商開始投入機器人開發,其中包含了「醫療輔具機器人」。面臨眼前高齡化社會,產生越來越多肢體殘障及慢性病等醫療復健問題,長庚醫院復健科柯智裕醫師說:「『輔具機器人』將成為我國發展重點。」經濟部工業局為促進醫療輔具與機器人產業的結合,特在今年十月二十二號舉辦一場「醫療輔具機器人之臨床需求及研發實務」活動,希望能提升雙方產業的相關技術。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式機器人與我們日常生活互動越來越密切,現在的「機器人」被廣泛定義為凡是具有智慧性,可以解決問題的軟、硬體,皆可稱之。舉例來說,打掃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網路遊戲自動練功機器人、自動駕駛機器人等等都是。柯智裕說,復健治療能夠運用到機器人的地方十分廣泛,舉凡普通的生理訓練如關節活動、肌力、日常生活功能、步態和平衡等,到心理訓練如認知和記憶,如果能夠將原本的輔具加上智慧型機器人,那麼不僅能夠更精確執行復健動作,也能夠不停重複幫助患者執行復健。



世界各國已經有不少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在醫療輔具上的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發明了口腔復健機器人,能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的患者進行按摩復健;德國發明為中風患者進行模擬行走的復健機器人;而台灣也在今年六月成功研發乳癌術後復健機器人等,世界各國都開始密切研究。

柯智裕說,以前患者腳斷了,只能用柺杖一跛一跛走路;後來發明了義肢,就可以像一般人一樣用雙腳走路,但穿脫義肢,對於行動不便者來說,有時是一件十分困難和麻煩的事;未來如果能發展出智慧型的機器義肢,除了能讓患者行動更為流暢,也希望能夠省去穿脫的麻煩。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副教授郭重顯,研究行動輔具機器人已有五年經驗,他說台灣雖然有設置無障礙空間的斜坡,但使用一般輪椅上坡非常費力,很多老年人根本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上坡。使用電動輪椅的話,確實可以輕鬆行動,但手部就沒有機會運動,但若使用具備機器人功能的智慧型輪椅,不但可以調整阻力輕鬆上坡,手部還可轉動輪椅達到運動功能。而且智慧型輪椅,也能夠發展出感應障礙物的功能,遇到牆壁、路面凸起等障礙能夠自動感應迴避,減少控制上的危險性。

現在台灣在發展輔具機器人的路上,還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柯智裕說,比如讓機器人替久臥病房的病人翻身,能保證力道能一直維持標準,而不置於將病人推到床底,或是推到受傷嗎?幫助中風者進食的輔具機器人要是故障了,不便行動的患者該怎麼停止機器人餵食的行為?要是噎到了怎麼辦?發生任何事故,法律責任又該是誰負責?「醫療不容許一絲錯誤,安全性是發展醫療輔具機器人最需正視的問題。」

財團法人精密機械中心總經理詹炳熾說:「台灣已經有足以發展醫療輔具機器人的技術。」如果醫療輔具能跟機器人產業合作發展,相信能發明出更多更好的復健器材。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文化小志工 細說台北城

2005_c_01 【記者孫育愷/台北市報導】「導覽讓我歷史變強了!」曾經獲得第五屆保德信人壽「傑出志工獎」的陳主敬,擔任台北探索館文化小志工迄今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為了做好導覽服務,她廣泛攝取歷史與地理知識,參與志工服務心思專注且表現專業,不僅對自己的學習有進步,更幫助社會大眾汲取知識。

目前就讀台北市信義國中九年級的陳主敬,是在國小四年級時由老師推薦參加台北探索館舉辦的「臺北通小秀才」選拔,五年級開始正式成為探索館的導覽文化小志工,並且與媽媽一同於每週日及寒暑假到館服務,負責接待親子家庭並導覽解說台北城歷史文物。原本生性害羞的她,本來不敢和人說話,但是成為志工後,她開始學習與人和樂相處,在眾人面前也開始可以侃侃而談,甚至可以和遊客閒聊,更因為親切的態度而普獲好評。

陳主敬說:「那種內心的快樂是筆墨無法形容的。」參加志工服務,除了膽量增加,表達能力也進步不少,在服務中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涵意,看到民眾更加了解台北及台灣。儘管升上忙碌的高年級,陳主敬仍願意持續參與探索館導覽工作。很多國中生面對升學壓力與課業的繁重,根本沒有時間當志工,但是陳主敬卻有屬於她兼顧課業與志工服務的一套方法。她透露,把看電視、玩耍的時間省下來,就多出很多時間,也因為時間減少而更懂得把握時間。另外,擔任文化導覽需要廣泛閱讀史地資料、製作台北的地理人文剪報及蒐集資料,反而讓自己的功課進步不少。

當然,陳主敬擔任文化小志工的傑出表現,靠的不只是她對歷史文物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在她的背後,更有個默默陪伴與給予支持的母親-雷超智。雷超智表示,剛開始,為了「監督」女兒做好導覽工作,每個星期日下午都要陪她到台北探索館擔任志工,慢慢地她步上軌道,自己也開始習慣、享受做志工的感覺,並且深深體會出:「志工生涯就像灑香水,揮灑出去越多,自己聞到的香味越濃。」

一起擔任志工的過程中,有一次,陳主敬問媽媽台北城牆拆掉後,城牆石現在在哪呢?找了相關資料,發現中正區散落了不少台北城牆石,於是母女就去實地探訪,往後更時常一起蒐集有關台北、台灣史的資料;閒暇時,就去參觀歷史文物,並拍成照片,在導覽時與參觀者分享,希望能幫助觀眾更瞭解導覽的內容,也讓解說更生動有趣。

如今,志工服務儼然已經是陳主敬生活的一部份了,現在的她樂於面對人群,能力極具專業,並且更加懂得規劃自己的時間。加入文化小志工行列,不但為她開啟了人生極具意義與影響力的一扇窗,更增進了和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巡山日誌 滿佈腳印的故事

Dsc077241 【記者陳薇安/台北市報導】「如果國家公園不需要我也年紀大了以後,我可能還是會在這邊,做義解、帶隊,還有我們附近的這些原住民社區,請他們來認識國家公園。」這就是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巡山員高健翔對於保育工作不遺餘力地付出。

《巡山日誌》是一部記錄雪霸國家公園巡山員的故事,也是導演盧凱文在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的畢業製作。影片從二00五年拍攝至二00六年完成。因為拍攝團隊中大家都喜歡爬山,透過老師的介紹他們接觸到了雪霸國家公園的巡山員,促成了《巡山日誌》的誕生。盧凱文表示,「拍攝紀錄片的過程可以與受訪者接觸,了解他們的辛苦,是一種參與的過程。」

影片以巡山員高健翔為主角,藉由他的工作影像,帶大家了解這個守護山林的職業─巡山員。談起高健翔,盧凱文說:「這個人物有被拍攝的價值。」畢業於海軍官校氣象管理系的高健翔,原是南沙群島的氣象台台長,在服役十八年後退伍。因為對「山的好奇」,「迷迷糊糊投入這個保育工作」,但是卻「越做越起勁」甚至與這片山林培養出濃厚的感情。

長期進駐在武陵管理站的巡山員只有高健翔與另一位巡山員,除了巡山、救難與獵具的拆除外,其他瑣碎的雜事,例如打掃提供遊客住宿的山莊、檢查山莊的電源是否正常、定期清除山莊廁所的垃圾等,都是巡山員的工作範圍,因此練就出快速的腳程。

高健翔認為「環保觀念」是登山客普遍所欠缺的。他感慨經常告知登山團體必須把垃圾帶下山,但在登山口管制卻鮮少看到有人帶著垃圾下山。他希望登山客不要認為「這些垃圾好像是我們巡山員一定要撿的」,應多加強登山客的環保意識。

而隨著登山証的開放且不強制需要由嚮導帶領,有越來越多的民眾隻身前往爬山,「登山安全」也是另一個問題。師大校友隊梁仲偉表示「安全教育要落實一點」,穿著皮鞋或布鞋就來登山的人還是不少。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主任黃明通則認為,比較困難的登山路線,「還是要有嚮導來帶會比較安全」。

「保育這個工作,一般人認為沒有什麼內涵,可是我認為這個工作很棒很不錯。」即使不當巡山員,高健翔仍然會繼續待在這片美麗的山林,默默地未它們付出心力。盧凱文希望這部紀錄片能讓觀眾對巡山員這份工作產生興趣,讓更多人知道有人認真地在做這份工作。

*照片由導演盧凱文提供。右一為巡山員高健翔;右二為導演盧凱文。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記者鄭青青 堅守公益新聞

【記者許娸雯/台北市報導】媒體生態已大幅改變,媒體成為商業化的工具,新聞成為廣告主的使用空間。民視異言堂記者鄭青青在十年的工作經驗中,面臨各式各樣的考驗,曾虛白公共服務新聞獎是她堅守新聞原則的肯定。

報導公益新聞是鄭青青的強項,但是她曾擔任中視新聞節目「社會秘密檔案」的記者,「收視率決定新聞」讓她必須在社會秘密檔案中呈現社會黑暗面、奇人軼事,甚至羶腥色主題的新聞。然而,她說:「面對負面的新聞,我還是很想做社會光明面」。

不同於大眾的刻板印象,鄭青青報導酒店小姐時,深入酒店小姐不為人知的無奈,她們也是社會問題的受害者。鄭青青更發現酒店小姐們為了表演勤奮不懈地練習,從凌晨3點練舞練到上午11點。她讓社會大眾在黑暗的角落中,可以看見「最認真的女人最美」。

收視率已不是記者做理想所面對最大的阻礙。置入性行銷有時會主導媒體,更操作記者。鄭青青在八大電視台擔任生活消費線記者時,最常面對餐廳的置入性行銷,她說:「我可以報導食材的特色、裝潢的特色,就是絕對不能說謊」她認為,不得不做置入性行銷時,從個案中找新聞價值是可行的,但是絕對不能做不實的報導,否則記者將成為業者的幫兇。

對鄭青青而言,民視異言堂已是商業電視台中,難得可以伸張正義的空間。但令人遺憾的是,業者可能看重民視異言堂的公信力,利用業務的影響權勢,掌控新聞內容。她仍努力堅守公益新聞的原則,掌握業務中與公眾有關的資訊,從小議題中擴大新聞對公眾的正面影響。

鄭青青認為公益新聞可以教育公眾,她說:「公益新聞是有必要做的新聞,也就是大家必要知道卻可能不知道的訊息」她在曾虛白公共服務新聞獎作品《失憶的城市》中,提升公民對歷史記憶的重視。歷史建物是歷史的見證,但是因為歷史建築的年限不及古蹟,任意拆除並不犯法,民眾全然不知歷史建築已漸漸消失在現代化大樓當中。當文化局失職時,媒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表示,台中有一片考古遺址,這片遺址可以讓台中人知道,台中的存在已長達四千年之久,其歷史厚度與文化厚度是無庸置疑的。台中市政府卻無視於其歷史價值,希望搭建古根漢博物館分館,以增加台中的藝術氣息與觀光營利。鄭青青說:「市政府花每年花好幾十億租用國外的文化,卻糟蹋台灣的文化」她強調,只要經過嚴格審核與規劃,經濟發展與歷史建築絕對可以共生。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萬大扮推手 身障者重返社區

Img0855a 【記者江昀蓁/台北市報導】「萬大團體家庭」是一個提供成年身心障礙者住宿服務的機構,由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與天主教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所簽約辦理。考量到某些已成年身障者,雙親可能因為年長過世,變成無人照顧,甚至無處居住;或是部分雙薪家庭平時上班沒有多於人力照顧身障者,下班後也因為工作疲憊無法全力陪伴,「萬大團體家庭」此類提供住宿服務機構於是出現。

萬大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一般社區中,屬於小型的養護中心,和一般養護中心建築蓋成一大棟,彷彿是要將身障者集中並與一般人隔離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萬大團體家庭主任江中柱說,集中和隔離對身障者是十分不公平的,他們也有身為人的權利,「社區化、小型化、個別化的養護機構,才是真正符合身障者的需求。」

江中柱表示,社區化的意思是,能在當地的養護中心接受服務,而不是要到離家很遠的機構去居住,這樣才能貼近社區;而且沒有人喜歡一輩子都在過團體生活,沒有自己的空間,萬大目前共有十六名住宿員,而一間房間最多兩個人,有時候也有自己一人住一間的情形,讓住宿員也能偶爾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小型的養護中心對於身障者的照顧能比較詳盡,江中柱說:「我們要細心觀察他們需要什麼幫助,我們就盡力提供那樣的幫助。」

位於國宅一樓的萬大,並不是一開始就經營得很順利,社區居民會對身障者帶有歧視的眼光,或是表達不歡迎的態度,江中柱表示,如果不能讓居民接納這些身障者,就是萬大最大的失敗。他也因此加入社區管委會,積極關心公眾事務,並讓居民更瞭解萬大,「因為唯有瞭解才能敞開心胸接納。」

目前在萬大的身障住宿員多以智能障礙為主,他們早上要到同是光仁社福基金會建辦的啟能中心,進行職業訓練,傍晚才回到萬大休息。而在萬大已經有兩名住宿員擁有外出工作的能力。中度智障的光梅在便利超商當店員,她說:「出去工作雖然很累,可是覺得自己很厲害。」下班回來萬大還有大家的陪伴,「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大環境不好,政府的補助也少,萬大在經營方面一直有著經濟上的困難,江中柱呼籲有能力的人能夠多多幫助這些身障朋友。教保員陳聖南說,萬大也十分缺乏志工,「關心身障者的朋友,有時間可以到萬大來幫幫忙喔。」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美國限制條款 危及性工作權

【記者廖珮萱/台北市報導】日日春關懷協會為了激勵台灣性工作者,於今年舉辦「妓女聯合國紀錄片影展」,其中以影片「娼妓不是加害者也不是受害者」和「一諾換千金」,來探討國際妓運的歷史。影展邀請來自美國舊金山妓運女士雷卡蘿進行演講,以親身經歷和美國妓運的現況做分享。

從事妓運多年,雷卡蘿曾多次來台參與日日春協會舉辦的活動。以自身的例子告訴大家為何要支持性工作合法化。「成與不成妓女,擁有相同的權利」她說。曾經,她的母親給過她忠告,希望她為自己未來考慮,最好嫁給醫生。所以從小到大,都是以完美、端正、聰明的形象在父母前呈現。直到青春期,因為父母反對她和一名非猶太裔男生交往,讓她灰心不已。之後,她決定為自己找尋自己人生的路,放棄了大學文憑,她走上娼妓路。

從娼已經十五個年頭,雷卡蘿表示自己從未感到安全過。在按摩院工作時,曾經有同事告訴她,「第六感」幫助她們躲掉許多「麻煩」。憑著細微的直覺就能避開警察和強暴犯,對她而言,是多麼地不可思議。就在一次不小心的情況下,她讓不對的人開門,就這樣被歹徒強暴得逞。當時的老闆拜託她千萬別報警,因為這麼一來她就得被迫停止營業。性工作者並未對強暴作防範措施,因為她們似乎相信自己應該對被強暴、被施暴有心理準備,因為性工作本質上就是危險的。

雷卡蘿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娼妓談論被強暴經驗時,大家總是會認為她是處在一個未付費性行為的情境下。因為不願再看到更多娼妓受到如此威脅,她想要從改變懲罰娼妓法律開始努力。但是因為法律將一些保護性工作的組織以及自衛行為視同媒介色情,她們為躲警察疲於奔命,根本無暇躲避強暴犯,加上無法散播關於危險客人的訊息,性工作者還是活在強暴犯的陰影下。簡單地來說:「反娼的法律=對女人的暴力」。

這幾年在美國舊金山,她透過舉辦遊行或是表演的形式,讓大家對於娼妓要求的性工作合法化,可以越來越清楚。談到美國部分法律危及性工作者,特別針對美國法律禁止將資金使用在「促進、支持、提倡賣淫的立法或實踐」表示看法。目前美國法律要求接受美國全球反愛滋與反人口販運資金團體,必須採納反性工作的團體立場。因為美國政府認為,愛滋以及人口販運問題都跟性工作有很深的關係。

「根本沒有事實可以證明,愛滋及人口販運問題和性工作有直接關係。」雷卡蘿說。一封由全球超過兩百個妓權、健康及社福團體共同署名,至美國總統布希的信件中提及,希望美國政府未來資金,能僅基於所展現避免愛滋傳播與人口販運的能力,分配給在公共衛生與人權領域中表現最佳的組織。同時提倡基本人權,提供治療給愛滋所苦的人們,以及給被販賣的人口服務與支持。而不是以法律條文對性工作者施壓。

雷卡蘿很感謝日日春協會長期以來對妓運的努力,透過兩部影片使大家對於國際妓運發展有更深入了解。自身的經驗分享也希望能夠讓台灣性工作者知道,除了美國性工作者現況之外,世界許多國家的性工作者,也面臨無法受到法律正當保護的困境,但是從不放棄她們爭取工作的權利。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薰衣草森林 香草文化ing

【記者徐子喬/台中報導】著名景點鬧雙胞?不只在新竹,連台中也有薰衣草森林?每年到了寒冷的冬天,除了泡溫泉、賞櫻之外,觀賞薰衣草的時間也到了。現在正值薰衣草盛開的時節,除了新竹之外,台中也可以看見薰衣草盛開的景觀。

薰衣草森林是以栽種薰衣草,並且以其為主題規劃的一座觀光花園,目前共有新竹尖石、台中新社、南投清境等三處。薰衣草森林是由詹慧君和林庭妃兩位女士共同發想,經過一番對於花草的研究,決定的夢想的雛形,第一間店就落腳在台中新店。

有許多人以為薰衣草森林的正宗本店位在新竹尖石,其實新社才是第一間店。兩位創辦人經過許久的努力,才成功創立如今已有三座觀光休閒花園的規模。起初只是單純想要一間有花草相伴的咖啡廳,每天看著自己喜好的事物,沒想到至今已然茁壯,並且成功的與許多民眾分享她們對於花草、咖啡、自然那份熱忱和喜愛。

從二00二開始成立至今,薰衣草森林打響名號,成為許多人不管是到新竹、台中、南投等必定會去的觀光景點。尤其是在每年的一月到三月都是觀賞的好季節。由於近年來薰衣草栽種成績優良,並且配合許多相關活動:如香草創意料理大賽、薰衣草祈福儀式、紫色夢想達人等活動的舉辦,更讓薰衣草森林聲名遠播,運用創意的行銷手法,薰衣草森林已經成為雜誌、網路、電視等都爭相採訪的熱門景點。

除了花園觀賞之外,園內另一個觀光要點在於每年特定時節,每年的四到六月便是薰衣草森林的著名旅遊招牌:螢火蟲。由於薰衣草森林的環境復育和保護成功,使得螢火蟲在當地成功繁殖,每年的春、夏交際便是螢火蟲出現的時節,薰衣草森林復育成功,數量多到可說是漫天都是。

除了以薰衣草為主的各式加工品如薰衣草冰淇淋、薰衣草香皂等之外,園內也有香草料理的餐廳、紀念品商店、還有研發各種香料口味冰淇淋如薰衣草、檸檬草、玫瑰等,或是以香料為研發概念等食品如餅乾等,都成為每到薰衣草森林都一定會嘗試的食品。

就讀台中中興大學劉同學說:「每年去薰衣草森林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就算去很多次,但還是覺得旅程很新奇也很舒服,尤其是新社離台中市很近,只要大約四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到達,我和我的朋友都非常喜歡去那裡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空氣中瀰漫的草香味也令人舒服,是在都市裡都體驗不到的一種舒適感。」

此外,薰衣草森林也提供了貼心的郵寄明信片服務,配合明信片獨特的設計,購買一張二十元的明信片,寫完後投入木造的小信箱中,薰衣草森林就會送出郵寄,這也是遊客到薰衣草森林一定要做的事情之一。

薰衣草森林休閒花園連帶帶動了台灣香草休閒產業的風潮,除了食品開發之外,另還有香皂、精油、日常用品等商品研發,引起周邊效應,並且推廣香草植物栽種、入菜、甚至運用至平常生活包括裝置等藝術,來到園區可看見香草植物的美麗,也可以知道這些植物的妙用。

薰衣草森林秉持著不破壞環境,並且保護生態的理念,成功的推廣以薰衣草為主打等觀光計畫,希望將這樣香草文化推廣給更多民眾知道,並且是有計畫、並且不傷害原有環境的情況下進行,已經連續幾年入圍百大遊玩景點,薰衣草森林想要讓更多人看見自然的奧妙。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海邊的卡夫卡 享受感人音樂

【記者楊孟立/生命力報導】一踏進海邊的卡夫卡,震耳欲聾的音樂聲馬上竄進耳裡,看著台上表演的樂團,主唱奮力的嘶吼著,吉他手帥氣的刷弦,鼓手使力的敲打鑼鼓,彷彿像是到了Live Band Pub一樣,實在很難相信這裡是個咖啡廳。

實際上,海邊的卡夫卡的確是標榜著「藝文咖啡店」的招牌,店長安蒂說,當初開這家店時,就是想要做一間特別點的咖啡店,於是,他們把自己定位為「咖啡、演出、藝文活動」。正因為這種創業精神,海邊的卡夫卡總是很積極的尋找一些獨立音樂製作樂團來表演,平均一個禮拜就會有四場的表演。雖然海邊的卡夫卡隱身於台電大樓旁的小巷子中,但因為長期對音樂活動的投入,早已是許多有在玩音樂的人心中的寶地了,每逢店內的表演日,現場總是擠滿了人,期待著今天登台的樂團能帶給他們怎樣的驚奇或感動。

安蒂說,除了她之外店裡還有另外一位店長,而另一位店長就是樂團1976的主唱,由於這層關係,1976這個樂團便常常在海邊的卡夫卡這邊表演,平均一個月就會有四場的表演,幾乎可以說是這裡的駐店樂團了。而最近海邊的卡夫卡也替一些常在這裡表演的樂團,做了一張不插電演唱會合輯,唱片名字就叫做「卡夫卡夫茶店」。

顧客吳先生表示,他已經是這裡的常客了,自從兩年前被朋友帶來這裡看表演之後,就深深的愛上了這裡的氣氛,雖然台上表演樂團所演唱的歌聽得不是很懂,但從他們努力演奏的神情當中,可以看出他們這些人對音樂的熱忱以及執著,而他也在這邊透過音樂交了許多新朋友。

既然是號稱咖啡、演出、藝文活動,海邊的卡夫卡當然也會有除了樂團表演之外的活動。這裡每個月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影展,許多市面上不容易觀賞到的電影,都可以在這邊看到。一個人、一包香菸、一杯咖啡、一部又一部的電影,也有許多人就這樣靜靜的坐在這邊,度過了一個下午。

熱愛表演活動以及藝文活動的安蒂表示,雖然海邊的卡夫卡只是一間小小的咖啡廳,但她相信她們絕對是全台唯一能提供這麼多時間空間給與樂團表演者的咖啡廳,希望所有愛好獨立音樂製作的人,都能來這邊,給這些熱愛音樂的大孩子一點掌聲。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吳政穎 用音樂唱出人生劇本

Cimg6928【謝宜芳/台北縣報導】吳政穎,一位小兒麻痺患者,現在在台北縣板橋市新生街上開設藝峰音樂工作室,患有小兒麻痺而行動不變的他,是如何用音樂為自己寫下一頁頁的精采人生呢?

吳政穎出生於雲林縣,在出生八個月大時高燒不斷,當時在雲林縣的小鎮上,思想保守的母親,還有用符水治病的觀念,母親到廟裡請師公畫幾張符水給他喝。到了晚上,燒似乎退了一點,母親也以為符水有效,但到了隔天早上卻發現吳政穎的雙腳有一點不尋常。還好當時姨丈是有學過醫的人,才幫他做緊急救治,昏迷了三天,醒來之後,吳政穎的雙腳就已經無法站立了。

吳政穎表示,其實他對童年的記憶不是相當清楚,但他記得得病後沒多久,父母將他安置在嘉義的聖瑪莉醫院,一待待了六年,父母親也鮮少來看他,反倒也是殘障人士的三伯常來探望他,他說:「我以前覺得三伯就是我爸爸,反倒是我爸爸來時我都不知道他是誰。」

六年後回來,吳政穎在家裡待了兩年,也在這時候和父母親有了正式的接觸,但已達適學年齡的他,在家停留得時間並不長,隨即便進入台北市廣慈博愛院就讀。廣慈博愛院是一國家政府機構,為照顧一些殘障人士與孤兒而開設,裡面的老師都是外聘老師,除了教導他們學業上的東西外,也開設一些樂器班與合唱班,吳政穎的音樂天份也是在這個時期被發掘的。

當時九歲的吳政穎,一接觸到口琴便非常喜歡,希望也能學習此項樂器,但老師卻以各種理由拒絕,覺得他手不方便,肺部也還沒發展完全,不放棄的他便偷偷向學長要了口琴跟樂譜,靠著自己摸索,無師自通。

同時期,台大慈幼社每週都會來廣慈博愛院教授歌唱,開設歌唱班,但限定只有四到六年級的學生能參加,那時喜歡聽歌的吳政穎沒有輪椅,卻總是會爬到音樂教室的外面聽,一邊跟著哼唱。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被教唱老師聽到吳政穎的美妙歌聲,於是老師破例讓未滿四年級的他加入歌唱班,也開始了他歌唱的一生。

某次,一位廣慈博愛院的大哥,瞞著吳政穎,偷偷幫他報名歌唱比賽,在完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吳政穎硬者頭皮上台參賽。頒獎典禮上從第五名開始宣布,他想:「我大概沒拿到任何名次。」但沒想到緊接下來的發展出乎他的意料,他得到第一名。回到廣慈博愛院之後,裡面的老師對他的印象轉變成歌唱高手,如此的轉變也讓吳政穎有了自信心。

接下來吳政穎便陸續參加歌唱比賽,每一次都是得到第一名的佳績,家中的父親,知道此一消息,便告訴吳政穎:「阿吉仔也能靠著唱歌賺一筆錢,你或許也能試試看。」便至各大唱片行與錄音室詢問,恰巧碰到一位有緣的老闆賞識吳政穎的歌聲,吳政穎便在二十二歲發了第一張唱片-無情的探戈。

陸續發了幾張唱片後,吳政穎萌生退意,他說:「當時唱片景氣開始下降,而公司總是希望我走哭天喊地的路線,那不是我想要表達的。」於是他轉換跑道,開始在台北市承德路教唱,一直到現在將教室搬移至板橋市,教唱生涯將近二十年。


他的學生陳韋霖說:「其實當時接觸到老師,也是人家介紹的,沒想到一認識就是十多年的感情了。」又說:「其實我第一次看到老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吳政穎說:「真的有學生,第一次看到我,就被我坐輪椅的樣子嚇到。」

這麼多年的唱歌生涯,吳政穎說:「最難受的莫過於有些人看到我特殊的外表,卻又不敢明說的表情。」那讓他內心很受傷,他說:「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是尊重。」與一般大眾沒有什麼不同,他只希望大眾不要以異樣的眼光去注視著他,而是去聆聽他的歌聲。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表演36房 文山藝文新世紀

Img_0155 【記者黃婉茹/台北市報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用來形容表演36房再適合不過。座落於文山區,一棟看似普通的建築物,卻是藝文活動的大本營,每個禮拜都有不同的驚喜等著你一探究竟,是為社區,也是為了藝術,將兩者巧妙結合,打造了一全新的文山區。

「表演36房的誕生,就是居民共同努力的結晶。」活動組長蕭明華說,原先這裡僅為市場預定地,在幾百位居民連署要求下,政府終於撥出預算,成為一可利用的藝文空間,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管轄,被納入台北市藝文發展中心的一環,又因由優人神鼓劇團經營,表演36房更具國際性的眼光。

在經營的理念上,由於優人神鼓已是揚名國際的劇團,所以希望將社區與國際化的表演藝術透過不同方式融會在一起,從零走向專業,從社區推廣到國際,「今年我們就請到一位國際教育學校的法國老師,到這邊開了一個工作坊。」蕭明華興奮的說,這須長期的經營,希望藉由社區對我們的認識,慢慢建立腳步。

表演36房不僅是一個表演場場地的提供者,背後更深藏著傳承文化藝術的重責大任,「我們很重視表演藝術教育及理念的推廣,希望大家在了解之後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心力參與藝文活動。」蕭明華說,為了達成這個理念,表演36房也和社區合作舉辦了許多活動,希望由在地化的方式讓民眾擁有更多接觸藝文活動的機會,蕭明華強調:「為了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讓民眾擁有更高的參與感,表演36房也舉辦了各式較具地方性的活動,落實藝術生活化的理念。」

「我們所策劃的活動涵蓋不同的年齡層,從小孩至老年人都可以參與。」蕭明華強調,平常除了有兒童布袋戲、相聲等兒童劇團表演外,也會針對小朋友舉辦手工藝DIY、耶誕卡片製作等活動,或是關於繪畫、武術、打鼓等課程設計,「我們覺得社區能舉辦這些課程和活動很好,小朋友也很喜歡。」當地民眾陳小姐說道,表演36房提供了一個假日的好去處。


而為針對銀髮族,表演36房會舉辦傳統手工藝的教學,或是一些養身的活動,且依舊將在地與藝術結合,像是之前所舉辦的文山雲腳活動,先做生態導覽,再到屏風表演班,聽他們的成立過程和藝術的理念,結合了社區歷史和生態,再融入藝術。

「我們希望將來能朝更專業的表演藝術層面發展,培養專業的藝術人才。」蕭明華語重心長的說道,目前表演36房和景文高中合辦一個表演藝術班,是全國唯一一個青少年表演藝術班,且有正式學歷認證,提供對表演藝術有興趣的孩童一個專業的學習管道,蕭明華解釋:「藝術是要從小培養的,許多人到了成年後雖充滿憧憬,卻因身體上的限制無法圓夢。」

文山藝術季也在此理念下誕生,結合了許多在地的藝文團體,像是屏風表演班、國光劇團、台北曲藝團都有一連串的演出,不論是劇場表演或是經驗分享,「希望藉由這些活動,由藝術行銷的角度推廣文山社區,並從藝術角度重新認識文山。」

今年首次舉辦的文山藝術季將來也會繼續舉辦,「我們已和區長討論過,未來希望能整合更多團體和民間資源,呈現更多元樣貌。」蕭明華提及,以後將會更注重專業的表演,藉由推廣,讓民眾有機會接觸到更專業,技術性更高的演出。

對於文山社區的藝文發展,蕭明華很看好,「文山區富有很大的潛力,不僅擁有許多在地劇團,也有不少藝文作家、藝術家都藏身於此。」只是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需要更多的居民主動參與,讓藝文能真正滲透整個文山區,再擴展至國際。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勞工自救 組工會對抗資方

【記者陳薇安導覽】近年來,許多公司大動作的裁員、減薪,導致失業率不斷攀升,很多人把矛頭指向經濟不景氣。為了避免受到資方隨意裁撤的威脅,勞方自組工會對抗資方的方式已漸漸普遍。以下介紹的三部紀錄片都是勞工為了捍衛自己的權益,勇敢對抗資方的故事。身為勞工階級的我們可以從中學習,提早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在台南新營有著二十八年歷史的東洋針織工廠,因為緊縮營業,於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宣布停業,並將五百一十一名員工全部資遣。自稱是街頭SPY的羅興階將他們抗爭的過程拍攝成《勞資趣味競賽:你濃我濃----台南東洋針織關廠抗爭事件》。

由於資方僅願意支付五成一的資遣費,而且剩餘的四成九則需待變賣工廠土地後發給,同時資方更逃避員工退休金達兩億多元。為了維護自身權益,東洋的勞工只好成立自救會,不但圍廠抗爭,也多次北上向勞委會請願,這場抗爭從一九九六年十月至一九九八年八月,歷時達兩年之久。但諷刺的是,最後先讓步的,竟是政府。勞委會為了平息勞工的憤怒,同意以貸款方式發放部分款項。純樸的勞工覺得已獲得政府回應,因此結束抗爭,回到鄉下。可是部分勞工因不了解貸款細節,或因心中仍存有憂懼,不敢領取貸款,等於又回到原點。

二00一年,中國時報中、南編輯部遭資方無預警裁撤,也是裁員當事者之一的廖德明將勞資雙方的抗爭過程,以及失業員工的心路歷程,拍攝成紀錄片《那一天,我丟了飯碗》。一九九五年七月,中國時報為求南北平衡,強化中、南部地區新聞報導,分別在高雄及台中成立中國時報中、南部編輯中心。雖然遇到大環境景氣低迷,不過六年來,中國時報於南部地區的發行量及廣告量並未下滑。但是二00一年六月一日,總社人事副總突然南下宣布裁撤中、南編輯部,由北部南下協助擴編的人員全數可回台北總社工作,但是中南部在地招考人員則全部就地裁撤。百名遭裁撤的員工無法接受這個決定,於是開始組織中時工會自救,爭取恢復在地工作權

諷刺的是一直宣稱虧損、拼命裁員減薪的中時集團老闆余建新,在二00五年居然斥資九十三億購買三中「中視、中廣、中影」,卻沒錢支付員工更優惠的資遣費。因此中時工會持續抗爭,為了合理的資遣費,更為了最重要的工作權。最後地方勞工局認定中時資遣理由不符合勞基法第41條之規定,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及「處理重大勞資爭議事件實施要點」,可召開「重大勞資爭議協調會報」,可限制負責人出境及嚴審投資案。



另一個組織自救會成功對抗資方的案例是環亞罷工。整部紀錄片分成三段落,包括二00三年由林靖傑協助拍攝的前傳及罷工結束的後記與二00六年郭明珠拍攝的環亞紀錄片,共123分鐘。二00六年環亞大飯店遭法院拍賣易主,舊雇主鄭綿綿因積欠銀行團超過百億元,將飯店盈餘轉作支付集團負債利息,不願意解決資遣費的問題,而新雇主陳得福未正式入主,不願意和工會有任何的接觸與互動。導致勞工面臨資遣費無著落、未來工作權也不明確的窘境。因此,工會決定六月十六日起,採取罷工的方式為自己的權益而戰。

環亞工會的訴求有三: 一、請鄭綿綿出面解決積欠薪資問題。二、薪資發放合理化。三、飯店經營透明化、公開化。經過一年,環亞新資方於二00七年八月,被官方以「集體歧視工會幹部」為由,判定最高罰鍰一百五十萬元,還給員工一個「遲來的正義」。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拒絕干擾 讓山河回歸自然

Ap_20070313035602285 【記者林晏如/台北市報導】每當颱風、大雨來襲,許多河水氾濫成災時,政府利用建築防波堤抵擋高漲的河水,確保河畔居民的身家財產受到保障,不受到水患之苦,這樣的做法現在受到更新的理論所推翻了。現任文山新願景促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文山社區大學生態社社長的張森田表示,文山社區居民現正與政府相關單位討論拆除景美溪堤防的可行性。他說,「人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順應自然而非改變自然,否則大自然反撲的力量終將使人類自食惡果。」

由文山新願景促進會、文山社大及自然步道協會等單位合辦的文山公民論壇,是一個提供文山社區居民一個表達自己對自然環境保育等公共議題之相關意見和見解,能進一步和政府官員反應並共同探討解決之道的平台。如景美溪溼地及動植物的觀察結果、景美溪水質污染問題和貓空纜車通車後的隱憂等公共議題,都可以在會議中提出討論。

張森田說,之所以提出此提議其理念是基於與河流和平共存的水患治理觀。他並引用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水利工程的博士生廖桂賢所提出之觀念,認為水患問題不在於水本身,而在人與水的關係,當人的居住空間與水的自然力量產生衝突,就形成水患。他進一步表示,工程師一般以排水的觀念處理洪水和都市逕流是不對的,工程治水反而破壞河川廊道生態與河流本身的蓄洪能力。因此他認為過度信任防洪工程,反而是使水患加劇的元兇。對此新穎觀念的提出和建議作法,一同開會討論的中央水利署和台北縣水利、環保等相關單位代表,則表示偏離事實過遠,並深不以為然,認為此超越基本理解和常識。

張森田表示若能進一步理性思索,不難發現大自然的力量絕非人力所能控制,天災人禍所導致之大地失衡,如山崩地裂、河川氾濫,大自然為了重新恢復其平衡穩定狀態,只能依靠大自然本身的能力始能為之。他說,「假設我們以人為力量做局部圍堵和補強,這樣的作法是違反大自然之運作規律的,且可能會引起更大的災難使水患加劇。」「這個道理就如同人工造林一樣,近年來由於政府提倡植樹運動導致人工樹木種植盛行,但我認為這也是不當的行為。原因有二,一為樹種皆有其適合生長的環境,一味的種植,但樹種卻不一定適合其種植地之生態環境;二是人工造林多半為單一林像,缺乏生物多樣性。這兩種原因都會導致自然生態的失衡,也不符合自然法則。」

雖然官方目前不願意採用文山社區居民的建議,拆除景美溪堤防,但張森田強調,他們當然了解若真的拆除堤防,對河畔居民的衝擊有多大,也會造成更多的抗爭,其實提出提案的目的只是在於推廣此觀念。他表示,「河水漲潮水淹到河岸濕地是很正常的事,會淹水的地區本來就不該蓋建築居住,台灣由於山多平地少,再加上人口密度高才會將建築也建在河畔之處。但這些自己選擇要住在河畔的居民,平時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等到淹水時卻要政府為他們建築防波堤抵擋洪流,這難道就不是在利用全民的納稅錢保障少數人的利益嗎?」

讓大眾認識地方水文環境,全面提升民眾與水和平共存的思維,民眾一旦選擇居住河畔,就該自行承擔隨時可能遭受水患侵襲的後果,也許要等個三年、五年,甚至十年讓河川自行恢復原貌,但絕不是依賴政府運用全民資源高築防波堤抵擋洪流。張森田說,「此作法在其他先進國家如德國、美國等早就行之有年,而我們對這樣的概念卻還很陌生。真正該被『治』的是人類對於河川和土地的不當利用,是人類掠奪性的生活模式。」我們必須努力傳達人類應該退讓水,而不是水退讓人的理念,如此一來高聳的堤防才有降低或拆除的餘地,讓山河回歸自然。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優人神鼓 回歸表演最原味

【記者黃婉茹/台北市報導】位於文山區的「優表演藝術劇團」,成立於一九八八年,由藝術總監劉若瑀創辦,希望成立一個與自身理想與興趣相近的團體,以一個表演者身心的開發作為劇團的出發點,強調表演與自然和傳統的連結,讓表演回歸自然與生活,不受拘束的自由發揮。

優人神鼓起初只是一個單純的表演劇團,以靜坐和傳統中國武術為訓練基礎,直到五年前,才有把擊鼓融入表演的想法,成為訓練的重心,到現在,優人神鼓不斷在表演中加入新的元素,「優人的表演沒有一部是相似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它的代表性。」劇團經理郭耿甫說道,優人的表演追求創新和強調自由的發揮,除了有傳統樂器,像是鼓、鑼、胡琴和笛子外,也有西方的樂器如鋼琴、大提琴等,絲毫不加以設限。

「所謂的藝術生活化不是在生活上,而是在創作上」郭耿甫解釋到,優人神鼓本來就沒有要呈現一個很遠離生活和生命的藝術,訓練課程就是打拳打鼓與打坐,一些接近修行的事,而每一個表演者在台上時的樣貌,和台下訓練時是一樣的,舞台上的演員常常沒有腳色,因為他們扮演的是自己,一個獨立的個體,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去呈現這個藝術,表現出他們對生命與生活的體認,較不像在扮演一個腳色。

很多人都誤以為優人神鼓是一個較具民俗性的劇團,郭耿甫強調:「我們雖然會運用一些較傳統的樂器或是武術表演,但都是以新的觀念去創作,用傳統素材去發展自己的音樂舞蹈或劇場表演創作想法。」不斷充實的成果,優人現在兼具了東西方的表演內容,傳統武術搭配西方樂團,和國外戲劇大師合作,搭配中國打擊樂器,由一個只有武術,單一的表演劇團,發展成為更具多元性,越加完整的獨特性劇團。

而優表演劇團也接手經營表演36房,「我們一直想做一些推廣性或傳承『優』的理念,但正式的場地在山上,一般民眾不易到達。」郭耿甫說,許多民眾想要學鼓,但卻沒有機會,所以藉由表演36房,一來可以推廣『優』的藝術理念,二來也是對社區的回饋與貢獻,除了開設課程外,優表演劇團也在五年前開始訓練小優人,希望能承接上劇團,成為正式的表演者,而目前已可獨立演出。

今年是優表演劇團成立的第二十週年,計畫從三月開始,會以步行的方式繞行臺灣一圈作巡迴演出,預計花費五十天的時間,以身體力行的方式讓台灣每一處的民眾對優表演劇團有更深入的認識。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作家輔大猴 做公益不落人後

1148513292 【記者李世宸/台北市報導】輔大猴是一名部落格作家,他擅長以繪畫結合生活,跟大家分享週遭所發生的趣事。他將自己化身為一隻紅色的小猴子,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在部落格發表圖畫作品,把事件加以「鄉民化」,讓大家都看的懂而會心一笑。尤其與多位部落格作家(像是彎彎)的爆笑MSN對話,更堪稱經典之作。另外,輔大猴會在部落格與大家分享美食、電影、旅遊方面的心得,有趣而實用。

在公益方面輔大猴也不落人後,陽光基金會所舉辦的「天使太用力」活動網宣,就在輔大猴的部落格出現過。輔大猴喜歡以自己的方式,結合自己的圖文為公益團體助拳。「天使太用力」的漫畫就是以輔大猴紅色的毛為例,請大家以平常心看待顏面傷殘的朋友;更早些的文章「猿族殖民地球計畫書」,則是一隻猴子把器官捐贈給地球人進而統治地球的故事。

「許多公益團體會找我合作,」輔大猴說:「像陽光基金會、兒福聯盟是與我聯絡最積極的公益團體。」這些公益團體會不定期的請輔大猴宣傳新的活動。「不過如果只是索然無味的宣傳,並沒有什麼意義,畢竟我的部落格主題並不是公益活動。」的確,大家如果都是來看輔大猴有趣的圖文,公益的部份將會自動被忽略。

在陽光基金會所舉辦的「天使太用力」活動中,輔大猴不但幫忙宣傳,甚至出任當中創意團隊競賽的評審,發揮其所能。「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輔大猴說:「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非常樂於參與!」

而輔大猴最近發表的文章「歲末溫情愛滿人間」也是一個溫馨的公益宣傳,輔大猴呼籲大家,少抽一包菸,少唱一次歌,省下來的錢捐給華山基金會,他們將會邀請三千位獨居老人,為他們辦一場豐盛的尾牙宴。

輔大猴另外透露,接下來的人生規劃可能是出國進修,他希望目前身為作家的他,能夠藉著這個機會增廣見聞,好好的沉澱,這方面也得到出版社的支持。不過喜歡輔大猴的讀者和網友們不用擔心以後再也看不到這麼幽默的文筆,輔大猴說:「不管怎樣,部落格會繼續經營!」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濕地生態教育園區 寓教於樂

Cimg5386_2 【記者林晏如/台北縣報導】由台北縣永和社區大學水噹噹大地關懷社所創造的永和社大溼地生態教育園區,至今已成立五年多了。該生態園區除了在二○○四年榮獲「福特保育暨環保獎」首獎外,之後,便成立一個「親親草原在左岸」的休閒園區,提供民眾一個觀光和了解生態的好去處。水噹噹社團負責人潘增鑑表示,「目前生態園區仍積極發展溼地生態教學解說,未來期待能聯合中正、福和、秀朗、碧潭等橋下的新店溪左岸溼地,整條河川地整治成一個生態廊道,讓更多台灣原生物種有個棲息地,也能造福更多民眾。」

潘增鑑表示,政府近年來所推動的休耕政策,讓許多良田成荒地,連帶的也使許多台灣原有的水生植物無棲息地;另一方面,許多池塘成了工業和建築用地,更使得許多水生植物消失。「我們建造溼地生態教育園區就是要搶救這些台灣特有的水生植物,如果讓它們在台灣消失了,那麼世界上的其他人就再也看不到了,這樣不是很可惜嗎?」

目前水噹噹社計畫要慢慢推動溼地生態的保育觀念,先取得大眾的重視,邀請更多人共同參與溼地復育的活動。未來如能成功得和政府部門取得新店溪左岸各個溼地的經營權,就能聯合其他在地社大,共同完成河川生態廊道的夢想。不過,潘增鑑表示,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大段路要走,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例如現在的台北縣政府相關部門對於自然環境保育仍不重視,在颱風來襲時濕地淹水,容易造成損失等原因,讓政府的投資意願降低。其實像颱風後溼地的復原問題,社大都已研發出應對的辦法,潘增鑑說,「颱風來襲時大家都往家裡躲,只有我們社團志工拼命往外面跑,努力將園區中的物種和設備移到安全之地。」因此,在和政府部門的溝通上,都有待努力以達成共識。

永和社大在對溼地生態所做出的貢獻,已經是大家有目共睹,也成為其他社大想發展環境保育的楷模。潘增鑑表示,下個學期他們社團的志工就受到新莊社區大學的邀請,到新莊社大開課敎授,而新莊社大也找到了一塊空地,希望能透過水噹噹社志工們過去的經驗分享,實地教導他們如何進行生態復育的工作。潘增鑑開心的說,「不管是哪裡的團體或是機構有需要,我們都很願意去分享我們的經驗,也希望透過這樣的交流,能夠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共同為我們的社區環境盡一份心力。」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文山公民會館 民間政府橋樑

【記者黃婉茹/台北市報導】位於台北市南郊的文山區,原隸屬於台北縣,在一九六八年改隸為台北市,分為景美、木柵兩區,於一九九O年時,台北行政區域調整,將兩區整合為文山區。以社區營造為發展的重心,除民間團體努力外,也極力爭取與政府接軌,所以在二OO二年時成立了文山公民會館,希望藉此更完整的塑造特色文山。

文山公民會館原為木柵國小校長宿舍,在翻修整建後重新啟用,文山居民都對這新舊交融,傳統與現代的傳承都深表支持,而公民會館創建之宗旨,不外乎是為了推廣區的特色,館長楊淑娟表示:「館內結合了文山區的文化、歷史與產業特色,希望不只是在地居民,還有外來的遊客,都能對文山區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於館內場地有限,多為小型靜態活動,除了有常態型展覽外,也會租借給民間團體使用,展覽主題上,多為文山區地方產業的介紹以及文山區歷史為主,而在未來,楊淑娟說到:「我們希望能將活動精緻化,且加強與社區團體的聯繫與合作。」

平時文山會館會有茶道的研習會以及音樂班的課程,而近來也開始邀約社區大學、文山促進會以及一些重視在地歷史的團體,討論推展文山區的計畫,希望能將文山區不同於其他地方之處更完整的向外推展。

而文山公民會館隸屬於文山區公所,公民會館以較靜態的呈現方式行銷文山區,文山區公所則努力以動態活動向外推展,文山區公所主任秘書白淑玲說:「目前我們打算以三個階段推廣文山區的特色,希望以行銷觀光產業的方式,向外推展。」

第一階段為茶葉鐵觀音的推廣,第二階段則為竹筍大餐,第三階段是生態導覽,三階段一齊實施,將達到觀光產業的目的,茶葉和竹筍是文山區兩大農產作物,文山區又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舉辦生態導覽活動讓民眾報名參加,以實際行動的方式去認識文山社區。

由於豐富的觀光資源,以及民間機構、團體與政府的合作,使文山區離成為藝文觀光社區的理想更進了一步,林淑娟就說到:「文山區很有成為藝文社區的潛力,因為它擁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也是台北市難得擁有的藝文園地。」許多藝文團體也表示:「我們會繼續努力推動文山區的藝文活動,並且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現。」

2008年2月8日 星期五

大專院校落實服務學習

【記者張瀛心導覽】志願服務已是一股重要思潮,聯合國二OO一年「國際志工年」的「全球志工宣言」指出:「現在」是『志工和公民社會的年代』。教育部在五月三十日頒布「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鼓勵各校規劃服務學習課程,推展、落實服務學習。各大學校園中,結合社區服務和學習目標的服務學習方案,開始蓬勃發展。

教育部表示,服務學習是透過有系統的設計、規劃、督導、省思及評量來達成設定的學習目標,是「服務」與「課程學習」的相互結合。而這項方案的實施成果,將成為大學評鑑、私立大專校院訓輔經費、整體發展經費獎補助的考核依據項目之一。

輔仁大學積極鼓勵招募學生參與志工行列,實施志工服務學習課程及服務體驗課程。輔仁大學教學卓越網即包含了該校的教學計畫,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常舉辦服務學習研討會,校內各社團系所也已在各領域服務學習多年,例如聖言志工是志工服務性社團,利用寒暑假期間更到菲律賓老人安養院擔任志工,在當地服務學習暨文化交流,沒大沒小數位學堂是各系學生以網路為平台與偏遠地區小學生做閱讀交流、幫助他們產生閱讀興趣,醫學院學生也在寒、暑假期間至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等機構幫忙、盡自己的心力。

「台青幫」是中原大學於七月六日成立,為宣揚「台灣青年幫助弱勢」的理念,誓言要為台灣培養一批批願意用專業來幫助弱勢的新台灣青年。中原大學已推動服務學習課程長達六年,一開始是從資管系開始做起,結合資訊科技專業為偏遠地區服務,近年來,參與服務學習的系所漸多,服務也不再侷限在台灣,甚至前往海外服務。今年入學的新生必須在大學在大學四年內,累積二十四小時的志工服務時數。

靜宜大學服務學習發展中心也在校內進行服務學習之推廣,服務學習為大一新生單一學習零學分的必修課程。東吳大學教育卓越網頒布「加強學生服務學習與畢業生追蹤計畫」,持續進行社區服務學習服務如內湖區清白里及紫雲里獨居長者攜老活動雙溪生態環保志工隊等等,用透過有計畫安排的社會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受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

勤益科技大學的新生訓練為社區服務,攜帶掃帚、垃圾袋、夾子等清潔工具,在校園周邊社區掃街。菩提仁愛之家是勤益學生踏入老人服務的新領域,在此除了面對老人的直接服務之外,學生們也協助廚房洗菜切菜、美化本家牆面等工作。勤益科大也為每一名新生製作「勤益人學習護照」,裡頭可供學生紀錄在勤益四年來所參與的大小型社區服務、課業輔導、志工服務等時數認證,有助於學生日後就業時繳出亮麗的個人履歷。

各校服務學習,將原有的學生志工服務活動結合訓練課程,也能將原有的課程結合社會服務活動或實習服務活動。已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投入志工服務,願意以關懷的心將所學實踐、服務學習也將持續推廣於各大專校院。

2008年2月7日 星期四

在台灣的故事 龍哥報給你知

【記者徐子喬/台北市報導】製作將近九年的三立電視台行腳類節目-「在台灣的故事」,內容節目涉及廣泛,包括鄉土民情、民間小吃、本土產業、山水風光等,三千多個日子,四百多集,走訪過多少鄉鎮,訪問各種形形色色的人,製作人謝岳龍先生說,在這八年多累積太多情感,認識許多好朋友,這是製作這個節目所得到的珍貴收穫。

三立電視公司製作了一系列-台灣地理雜誌共七個行腳類節目,製作人龍哥說:「行腳類節目是三立電視公司的一個招牌,當初公司想要製作台灣地理雜誌和世界地理雜誌,成為電視台的一個品牌。其實行腳類節目的花費相當高,包括外景、人事等費用金額相當可觀,但公司還是堅持作下去,繼續製作下去。我想是公司對台灣這塊土地的一份執著和熱忱,而我也是認同這個理念,希望這個節目可以一直下去。」

做出與其他行腳類節目不同的區隔,製作初期利用故事性的節奏,先鎖定一個目標題材,找尋目標題材周遭的可報導的故事和素材,串成一整集的架構和故事。現在則以人以事為單一的製作主題,清楚描繪引人入勝的地方。在台南的許忠進先生做為節目的忠實觀眾,他表示在台灣的故事這個節目內容讓他感覺到濃厚的台灣味,讓人有一種關懷鄉土、並且是以「觀眾角度」去介紹、報導這塊土地,有時候還會有一種歷險的趣味。

在台灣的故事做過非常多題材,包括:鄉土民情、人物的故事、風景名勝……等,做過這麼多題材、這麼多故事,龍哥說:「每天都有新的事、新的人,要怎麼去找到新的製作素材?答案很簡單,看報紙、看電視、上網,關心生活周遭,每天都要觀察台灣發生了甚麼事,就這麼簡單。也有觀眾會熱心提供我們訊息,也有之前交陪認識的老朋友告訴我們好玩新奇的。其實內容就是貼近大家的生活而得來的。」

龍哥對於台灣有一份熱忱,這份熱忱延續他對節目的執著和品質要求。他表示:「觀眾對於台灣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又可以用多少特色來描述台灣,又或者描述自己生長的鄉鎮市?這塊土地有太多值得探討跟了解,而且永遠都挖掘不完的新鮮事,我們要作的就是讓觀眾去認識更多台灣的樣貌。就好比阿里山小火車,這個大家都知道,所有人都知道阿里山對台灣而言有很大的代表性,但是為什麼?或許很少人說得出來,阿里山的鐵路是世界三大高山鐵陸之一。我要作的,就是這樣,不要讓民眾對於台灣只是個模糊的印象,而是要有對土地一份更深的認識。」

除了這些題材之外,在台灣的故事著重其中一塊「人的故事」,製作一系列『台灣之光』的專題,包括台灣製作棒球手套的技術、台灣啦啦隊等。龍哥說:「大多人都知道王建民是台灣之光,其實台灣還有其他令人驕傲、為國爭光的事蹟。我們報導出來是希望有更多人注意,進而讓這些為台灣爭取榮耀的人可以得到關心、注意,不要讓這些優秀的人遭到埋沒,而且讓更多人能夠認同台灣土地還有許多令人驚豔的地方。」

製作一集或一系列節目從堪景、聯絡、確定素材就需要一段時間,吃上閉門羹已是常有的事。從企畫到製作、拍攝、後製都需要清楚的架構,在確認題材和可採訪之後,經由企畫撰寫腳本、導演後置、剪輯、上字幕、配音,後置的過程就大約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

龍哥特別提到斗哥(節目主持人劉亮佐),斗哥是這個節目的第五任主持人。他說:「斗哥跟我們在二00五年合作,兩年多的時間已經培養出默契和感情。斗哥曾陪我們上山下海,有一次我們拍北港媽祖繞境,斗哥和我們工作人員不怕被炮炸傷的危險,進去炮陣中,只為了捕捉畫面。我想,全台灣的外景主持人沒有幾個願意這樣以身犯險,當然那天,包括斗哥和我們所有工作人員都有被炮竹炸傷。」

說到製作過程困難的地方,龍哥說真是數也數不完,包括當事者不同意採訪、天候不佳、或臨時有哪個環節變卦出錯等,實在太多。有一次節目到澎湖出外景,要潛水拍攝海底的樣貌,工作人員用水箱(潛水攝影機外面的箱子,預防進水使機器壞掉),結果箱子不慎被踢破,攝影機就報銷了一台。還有一次拍攝海底漫步,工作人員潛水後發現自己無法適應潛水罩,原來是幽閉空間恐懼症,幸好最後沒事。

但龍哥說:「常有人說:『企畫趕不上變化。』如果問我說遇上困難和臨時狀況又開如何面對?我就會回答:『危機就是轉機。』臨場反應和隨機應變是外景節目的家常便飯了,但這些危機也都成為節目內容的一部份,這也是製作節目有趣而且吸引人的地方。」

製作行腳類節目累不累,龍哥說很累,不相信陪我們走一趟就是。節目也截稿的壓力,常常要墊稿存檔,要作很多行前行後的工作。龍哥說:「台灣有說不完的故事,有訪問不完的人,我期望這個節目可以一直做下去,希望大家跟我們一起認識台灣這塊寶島到底有多麼美麗。」

2008年2月6日 星期三

婦女新生活 媽媽也能去聯誼

【記者徐子喬/台中報導】婦女權益逐漸抬頭,婦女不再是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務的角色,台中縣市自私立曉明女中成立媽媽聯誼會開始,接連另有私立立人中學媽媽聯誼會、台中女中媽媽聯誼會、台中一中媽媽聯誼會等成立學生的媽媽可以共同參與的聯誼性社團。

立人中學媽媽聯誼會自二00一年二月九日成立至今已有七年時間,起初經由前任校長蔡瑞榮蔡校長、前輔導室主任翁玉璊和輔導室數位老師共同推動而成,從一開始成立就加入這個團體的許美綢女士(曾經擔任該團體第一屆副會長、第二屆會長,現為榮譽會長)表示,加入媽媽聯誼會之後認識更多的人,拓展了視野,也結交許多知心好友,更重要的是,生活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

許女士說:「以往還沒有這個社團的時候,除了家務和小孩的教育之外,也沒太多機會可以認識新的朋友,或是接觸這個事物。兩個孩子都在學校就學,自己也處於半退休的狀態,沒有太多除了家庭之外的人事物可以接觸,從加入第一屆開始,即使是剛剛起步,發現自己能夠拓展新的生活方式,先生也非常贊同我參加這樣的社團。」

立人媽媽聯誼會的會員全是子女曾經或正在立人中學就讀過的媽媽們,儘管子女從學校畢業,仍然可以繼續待在社團裡參加活動。一年固定十次的月例會,讓媽媽們可以定期的與其他媽媽作交流,除了可以聯繫感情之外,也藉此可以與學校作進一步的交流,每年媽媽聯誼會固定會參加立人中學校慶,舉辦活動展表演在社內課程所學,也曾在校園內舉辦過美食餐聚,由媽媽們各自準備拿手的料理,並歡迎會員和學校的老師可以共同聚餐。

除了餐聚之外,會內另有成立合唱團、瑜珈班、愛心媽媽服務隊等,其中合唱團除了在校內公開表演之外,更曾經登上台中市中山公園內的中興堂表演。也曾有國標舞課的教學,目前熱門的瑜珈課則成了最近主要開設的課程。除此之外,社團另安排一年兩次的自強活動,讓有意願的媽媽們可以一同結伴出遊。

許女士說:「媽媽聯誼會主要還是希望透過這樣的聯誼會活動,讓參加的媽媽們互相分享美好的經驗。還可以多方吸收知識,建立多元文化。讓媽媽們多多接觸其他的事物,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和人生理念。」

除了這些活動之外,聯誼會中還會舉辦讀書會,並且一同分享心得。還不時舉辦演講,或與其他學校的媽媽聯誼共同舉辦活動。許女士表示,經由媽媽聯誼會所學習到的實在太多。她說:「感謝學校讓媽媽們一直經營這個社團,還有學校老師的輔導和共同參與,都讓整個社團在每年都有新的成長。在這邊也交到一群知心的好友,讓我在家庭之外也重新拓展我人生的視野,我想這是我在媽媽聯誼會裡得到最大的收穫。」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Franz&Friends 新音樂舞台

【記者楊孟立/台北市報導】七十年代台北東區,在一家叫做艾迪亞的西餐廳內,年輕人彈奏吉他、揮舞鼓棒、引吭高歌,隨著音樂節奏微微的擺動身軀,這些人有胡茵夢、蔡琴、齊豫、賴聲川、丁乃竺,他們都是這裡的常客,也就是因為他們對音樂藝術的追求與熱情,帶動了當時台灣校園民歌的風潮。不過隨著時光變遷,八十年代迪斯可舞廳的興起,像艾迪亞這類的民歌西餐廳便慢慢的走入台北人的回憶中。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懷念,2003年昔日艾迪亞的老闆陳立恆標下了台北市社教館附設餐廳的經營權,原本只是單純的想經營一家餐廳,但眾多「老友」紛紛建言,希望能再現一個令人懷念的藝文空間,傳承當年艾迪亞的血脈與精神,提供一個開放性演唱舞台,讓新一代的音樂創作者、表演者,盡情揮灑他們音樂上的能量。於是,以「Franz&Friends」為名的城市舞台藝文沙龍誕生了,一個專門提供美食、表演與藝文展示的空間。

老闆陳立恆表示,「Franz & Friends」藝文空間要傳達的是一種享受細緻生活的理念,在藝文的氛圍中細細品味生活的精華,進而激發創作靈感,創造屬於自己的創意風格。因此當初剛開幕時雖會試著找回過去的表演著,做些玩票性質的表演,但現在則希望這裡能培養出更多新世代的表演團體,讓「Franz&Friends」這個地方,成為新一輩藝文人的創意舞台。

每個晚上「Franz&Friends」都會有許多精采而優質的音樂演出,不論是西洋爵士樂、木吉他彈唱、流行歌曲演唱、民謠演唱、雙吉他、口琴大提琴木吉他三重奏…等,動人的音樂表演總是吸引許多觀眾。這裏的樂手演唱有讓人意想不到的享受與驚訝,沒有經紀與商業的包裝與炒作,只有對音樂深度熱愛後的投射。從聲樂到爵士樂 從現代音樂到鄉村歌謠,,少了流氣多了品味 ,音樂的夢在舞台上呈現。民眾歐先生就說,下班之後來這邊吃吃東西,聽聽音樂,與好友們歡敘,是個很棒的聚會場所。

秉持「藝術生活化」理念的法藍瓷,希望藉由打造「Franz&Friends」,讓大家在自然而然的氛圍中親近藝文,於輕鬆的氣氛中享受各式現場藝文表演,希望透過這裡使台北市逐漸成為獨具一格的「風格城市」,並成為所有市民的「創意舞台」。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馬戲團 異鄉遊子一圓戲劇夢

1256356486 【記者鄒惠兒/台北縣報導】六名來自馬來西亞的輔大學生,秉持著對戲劇的熱愛、懷著重新站上舞臺的夢想,共同成立一個小劇團——「馬戲團」,除了擁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劇團」的意思,他們也想表達具有馬戲團般歡樂又活潑的戲劇理念,希望用「戲劇」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六人原本都只是校內的僑生同學會會員,在一次的送舊活動中,共同表演了一部戲劇獻給畢業學長姐。「因為那一次的合作還蠻愉快的,我想我們可以在戲劇有更好的接觸和合作。」在中學就參與戲劇團體的團長梁國忠說,他本身是不會想太多的人,既然起了這個念頭,「就去試試看,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想自己的大學生活與一般人一樣,只是「唸書、打工、玩樂」,梁國忠便號召了其他團員,而他們也希望留下不同的回憶,便欣然答應了他的提議。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聖誕節的隔一天,「馬戲團」成立了。六人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隔年的四月,「馬戲團」在校內理圖劇場呈現了兩晚的舞臺劇演出「尋循秘密」,是一部關於找尋「自我」的故事。

兩晚的演出,共吸引了大約三百名觀眾,連副校長郭維夏及一些師長也是座上嘉賓。看著之前的努力一點一滴累積,讓「馬戲團」從無到有並成長,直到終於站上舞臺,是否覺得自己做了一件不得了的事?團員巫靖詩說:「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同,只是這一次是真正學習到什麼叫『從零開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馬戲團」的任何事情,從大到小都由六位團員一把罩。他們不只是要編劇、演戲,同時還要撰寫企劃書、擬定財務預算、徵求贊助、執行宣傳活動、製作道具布景等,每人都儼然長出了三頭六臂,一人兼多職。一開始有團員認為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但它真的實現了。巫靖詩更堅信只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所有「不可能」都可以變成「可能」。

梁國忠說:「因為我們是自主性蠻強的團體。」「是『很』強吧?」巫靖詩馬上笑著符合,他們沒有任何的團規,事情都是大家自由並自動自發地進行。也因為如此強烈的性格,他們經常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討論才能達成共識。團員洪祥威笑指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個人都很有自己的主張。

「但這就是『馬戲團』跟其他劇團最不一樣的地方。」也有參與過本地劇團演出的團員甑詩韻說:「『我們沒有受到任何的權威或其他階層的壓力,呈現出來的東西就是發自我們六人的想法。」她覺得「真」就是「馬戲團」最大的形象與特色。「我們只要看到覺得有問題的地方,就會一直爭執到妥協為止,但爭論出來的結果就是我們要的。」

在異鄉進行戲劇表演,最大的困難是什麼?「以現實面來說,就是經費的問題。」團員張伊蕙表示,從零開始的他們若要上臺,自己掏錢支費是難免的。「就像我們常說的,拿錢出來『玩』,可是我很享受整個過程。」巫靖詩覺得是沒辦法使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和文化去表達,因為擔心本地的觀眾無法了解,只能使用一些比較大眾化的方式,對他們在創造劇本上是一種限制。

「單純、快樂地演戲」,是六人成立劇團的「初衷」,他們將在二OO八年推出第二部劇,結束休息並重振再出發。團員都一致希望大家能夠「莫忘初衷」,牢牢記得最初的動力和熱情。張伊蕙說:「它不用發光發熱、不用多盛大,最重要的是我們六個人很開心地參與其中。」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VT非常廟 台北最新潮的廟

【記者楊孟立/台北市報導】畫廊太無聊?夜店太老套?那就來VT非常廟(VT Art Salon)。這是國內第一個結合夜店、當代藝術、表演、設計等複合式的藝術沙龍,在有心人士長期的努力之下,VT非常廟不但成為愛好藝文的消費者的新去處,更成為國際藝術家、策展人、館長、藝評等藝文人士來台必定參訪之文化櫥窗。

對生活感到百般無聊,又覺得台北藝術氣息在文化政策導向下,有種放不開、說不出的「悶」,在因緣際會下,八位活躍於台灣當代藝術工作者陳文祺、涂維政、姚瑞中、胡朝聖、陳浚豪、吳達坤、蘇匯宇及何孟娟等人,合作開辦了這間VT非常廟。號稱非常廟八怪的他們,幾乎都是來自台北藝術大學的同學或學長學弟,他們大部分也都有留洋取經的經歷,在國內外各大藝術品展覽或比賽中,皆出盡了鋒頭。而由這種黃金陣容打造出的VT非常廟,自然也是不同凡響。

在這些股東們的心中,這裡既不算是藝廊,也不全然是所謂的夜店,而是一個以夜店為形式的獨特藝術空間,提供台北都會新貴共同體驗前衛美感與時尚品味。因此,除了特調美酒、絕妙音樂與狂歡派對之外,多元且極具特色的當代藝術品與展演活動,才是VT非常廟最獨到的地方。

VT非常廟在擅長室內設計的設計總監陳文祺精心打造下,每面牆都是一塊塊獨特的展示空間,坐在店內任何一張沙發眼光投射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將是一場與藝術的邂逅。以「文化藝術培養皿」自詡的他們,每個月都會固定舉辦一檔展覽,在藝術家們的努力之下,至今已舉辦了一百多場表演型活動以及近十場結合裝置、錄像、動畫、互動藝術、插畫….等視覺藝術展覽,成果可謂非常豐碩,也讓消費者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體驗當代藝術,拉近與藝術的距離。

除了一般消費者藝術品展示之外,VT非常廟也替藝術精品提供一個整合、企劃與行銷的平台,他們希望能成為台北的文化藝術櫥窗,企圖建立一個由藝術家主導的通路,透過VT非常廟各種獨特的藝術精品可自由的在此流通,靜靜的等待著伯樂。他們的目標不單單只是激勵藝術家的創作,更期許能培植具有潛力的收藏家。

厭倦一成不變的台北夜生活了嗎?那麼,就來VT非常廟看看吧,美酒、音樂、藝術精品,絕對可以帶來一個美好的夜晚。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流浪狗 需要你我的關懷

【記者張瀛心/台北市報導】根據農委會的資料,目前台灣至少有十七萬九千多隻流浪狗。流浪狗來源有二:民間的棄養與流浪狗自然繁殖,以前者的原因為多。流浪狗在社會上引發的問題有:傳染病菌、隨地大小便使環境汙染骯髒、晚上狂吠妨礙安寧、亂咬人使人受傷等。據統計,一隻母狗一年平均生兩胎,若以每胎八隻計算,因民間棄養而造成的流浪狗,會以驚人的速度繁殖下去。

要減少流浪狗的數量,必須從根源做起,為小狗結紮是最好的辦法,各保護流浪狗機構近年來不斷推行「TNR」理念,為TRAP(捕捉)、NEUTER(結紮)、RELEASE(放養)的縮寫,在美國是一種讓許多公家單位與私人動物保護團體實行相當成功的計畫,更是現今唯一經過證實能有效控制街貓數量的辦法。同時,TNR的方式也適合街犬結紮。TNR的任務是儘可能的把一個群落的貓狗全部捉起來,施以結紮手術後,放回牠們原來生活的地方。

動物保護協會更推廣「黃項圈計畫」,將結紮的狗綁上黃色項圈,不但讓小狗不再生育也不會遭遇撲殺的危機,這樣的計畫,不但不用撲殺狗、流浪狗的數量也明顯下降,根據動物防疫所表示,結紮還能降低小狗的攻擊行為與免除睪丸癌的可能性。

目前台灣有許多的流浪狗基金會,如:財團法人流浪動物之家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菩提護生協會等等,許多民眾加入志工行列,中途媽媽是負責在市場、路上等地時回流浪狗的志工稱呼,世界聯合保護協會志工陳建勳表示:「大家一起為流浪狗盡一份心力,台灣流浪狗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好。」

想要認養流浪狗的民眾可以參考動物保護資訊網將可供認領養之動物依照縣市別區分提供民眾有關待領養動物之基本資訊。另外像是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每周日都會在建國商場舉行送養狗狗活動,供有心認養流浪狗的民眾選狗回家,其志工表示:「我們會了解認養人的心態與環境是否適合我們的狗狗,也會在認養後定期追蹤狗狗的狀況。」

目前各縣市也積極改善流浪狗情形,十二月二十一日高雄市政府建設局家畜衛生檢驗已所擇定五所國中,試辦「校園愛心犬」活動:將流浪狗經過檢疫、植入晶片後,變成校犬。台北縣已擬定犬之管理自治條例草案,要求飼主在犬隻生出四個月內植入晶片,如家中犬隻遺失,要在五日內申報,違反條例最高處三十萬元罰鍰。郭台銘也在九月捐出一百五十億給台大成立「增進動物福利發展基金」目標為密集絕育手術及植入晶片,減少流浪狗數目外,更建構流浪動物醫療網。

以領養代替購買,以結紮代替捕殺,養牠就要愛牠、關懷牠,流浪狗的問題還需要大家的關懷,以珍惜生命看待此議題。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