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台大馬來團 跨越國界的關懷

Photo_4
照片由台大海服社馬來西亞團提供
【記者陳希潔/台北市報導】隸屬於台灣大學海外服務學習社的馬來西亞團,於今年暑假舉辦「愛在馬來西亞二OO七」的活動,服務對象不再只侷限於台灣,深入馬來西亞的殘障中心和學障中心。並與當地的馬來亞大學及多媒體大學經驗傳承與交流,使服務風氣能夠在馬來西亞深根、發芽。

台大馬來團是一個才成立四年的新興社團,有見於台灣的社服團體與機構日趨完善,便拓展服務的觸角至更需要的地區。身為馬來西亞僑生的副總召陳德森指出,馬來西亞的福利制度尚未成形,硬體設備、無障礙空間都相當缺乏,對於弱勢團體的照顧也不夠。他們希望透過台灣的經驗,能夠使馬來西亞的服務觀念更進一步,讓當地大學社團實際體驗服務的過程,在他們離開馬來西亞後,可以接替他們的任務,持續進行服務工作。

為期兩個星期的活動中,有兩個主要的服務據點,雙福自強發展會與凱智學障中心。雙福自強發展會是由莊如明牧師創辦的殘障中心,強調給你魚吃不如教你釣魚的觀念,因此請老師教導學員手工藝的技巧,製作書籤和用絲襪、鐵絲做成的蝴蝶等,定期舉辦義賣,讓學員憑自己的力量賺取經費,貢獻一己之力。陳德森說,儘管裡面的環境簡陋,住的地方也不如台灣來得舒適,但他們的心靈都十分樂觀。曾經有位學員向陳德森開玩笑的表示,「我沒有腳,但是我有輪子,可以跑得比你快」。

凱智學障中心是以收容自閉症者為主,依照程度差異分成高、中、低三班。在一天的課程中,會安排唱英文字母歌曲、讀故事書及算術,也會有感覺統合的活動,讓學生觸摸球、椅子等實體物品,增加皮膚觸覺的敏感度,了解哪些東西是可以碰,哪些東西是危險不可以靠近,以免發生學生被火燙到,卻不明白那種感覺叫痛而導致受傷。擔任中班輔導員的彭仁鴻說,「中班的情況算是不錯,可以自己吃飯、上廁所,只不過他們情緒起伏很大,想表達事情也往往無法用說的」。有時上課上到一半,他們就會突然大哭、尖叫或摔東西,甚至用指甲摳輔導員,其實他們只是想要引人注意或是表達事情,但卻不知道要用「說」的。

台大馬來團在白天會帶領雙福自強發展會的學員到各個觀光景點參觀,雖然居住在當地,但有學員透露,如果不是這些社員帶他們來,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到外界走走。陳德森也談到,「他們想要多幫忙一點,但時間只有這短短的兩個星期,能做的事有限,即使想做也無能為力,只有靠當地的大學才能永續經營」。

彭仁鴻說,有一次他生重病,他指導的一名小朋友很熱心地帶他去自己床,為他蓋上被子,要他快快好起來。雖然平時常常被突如其來的尖叫聲嚇到,手臂上也滿滿都是指甲的抓痕,但自閉症的小朋友還是懂得樂於分享、關心他人。

在十一月底時,台大海服社會安排馬來西亞的大學社團到台灣訪問,除了學術上的考察之外,也會至樂生等機構參觀、實習。經由這些交流,希望能夠更了解當地文化,進而開發更多的服務據點。

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親密夥伴 不說話的心理醫生

Photo_3 【記者吳衍姍/台北市報導】「哇!好可愛的小貓喔!」「老師,我會幫狗狗清理便便了!」對於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系助教葉明理來說,能讓天真無邪的孩童對動物敞開心房,就是她的快樂來源之一。葉明理說,研究指出很多重刑犯的成長經驗,就是從小欺負動物開始。因此,培養孩童健全的觀念,使他們不會對動物產生不當行為,就是成長期的重要關鍵。葉明理說:「透過動物輔助教育,讓孩子成為小小訓練師,即使是清理排泄物這樣簡單的動作,都會使孩子更有責任感。」

寵物治療(又名動物輔助治療)是指運用符合條件的動物,來幫助人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和社會共容。所謂的條件則需具備可被信賴、可被控制、可被預期行為以及適合服務對象,但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動物,包括牛、蛇等都可能被實行。而寵物治療在國外已行之有年,甚至有設立提供給治療用的專門寵物機構。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打破人類之間的藩籬,成為和外界接觸的媒介。像是有心理障礙的病友,如果能讓他對動物放下戒心,那麼對於外在的治療可能會慢慢接受。在國內,護理之家的老人、特殊教育的兒童,以及復建階段的精神病人都有實施動物治療的案例。

葉明理說,她曾經就遇過一位中風九年的六十多歲老太太,在養護中心復健情形不佳,每當有人扶她起身就會馬上無力的跌坐在輪椅上,而且嘴裡一直重複喊著「我好可憐喔!」。但根據專家評估,其實她有能力站立,只是心理上排斥去做。因此,葉明理便讓她與狗互動,像是丟撿球,以及讓她嘗試站著幫狗梳毛。「到了第三次治療的時候,她已經能夠不扶桌椅,獨自完成梳毛的工作。抱怨次數也減少,原本愁眉不展的表情漸漸多了笑容。」葉明理笑說。

而寵物治療所訓練的動物,通常以貓狗為主。因為其他物種的動物與人類相處時間不長,很難將牠們訓練成願意主動和人親近,在實行治療上比較困難。至於訓練方式基本上就是服從,使牠們能夠明白主人下達的指令,成為居家的動物。再來就是教導動物一些「把戲」,例如與主人玩拋接球等等。葉明理說:「動物與人之間的互動越多樣化,被服務對象就會被鼓舞,願意更積極投入,進而改善他的問題。」

一路從動物流浪之家到關懷生命協會,之後在國外得到寵物治療師的證書,並在護理學院開設一門寵物治療的課程,葉明理對動物的關懷不遺餘力。從對動物的愛,到對人類社會的關懷,對她來說都是自我成長的過程。葉明理提到,曾經幫助一位自閉症的兒童,讓他訓練一隻狗聽從命令,從中孩子就發現狗狗要與主人眼神交會,才能懂得主人下達的指令是什麼。之後當他與人交談時,眼神再也不會飄向四方。「有時候我跟他聊天,他還會把臉湊過來,眼睛瞪得大大的盯著我說話,模樣可愛極了!」葉明理笑說。「他的一小步,對我而言是一件既驕傲又感動的成就。」

動物不只是人類的朋友,更是人際關係之間的潤滑劑。對於很多病友而言,動物直接的反應,才是最真實的。透過動物,讓許多人將內心與外界的鴻溝搭起一座橋梁,讓他們尋回最完整的自己。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吳金蓮 「先學習照顧自己」

Photo_2 【記者謝宜芳/北市報導】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中家屬聯誼協會的會長吳金蓮女士,參與多項公益活動,積極幫助其他同樣是照顧精神病友的家屬,她說:「我都這麼辛苦了,一定有人比我更辛苦。」並表示不希望幾十年來的心血就這樣白費,想把自己身為照顧者的親身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吳金蓮有兩個哥哥、四個姐姐,出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在她二十三、四歲時,某天,大哥突然帶著她趕去台北市萬華區的醫院,還不明白事情的始末,就看到二哥在病房中遭受醫護人員電擊,只為了控制住病情,吳金蓮的媽媽抱著吳金蓮痛哭,她才明白二哥生病了。

二哥得到精神分裂症的那一年,正就讀輔仁大學經濟系四年級,因為發病的關係而延畢,但一年後,終究還是完成了學業。畢業後,出外找工作,總是順利通過面試,但病情不穩定的二哥,沒有辦法維持同一份工作,長久做下去。不得以的情況下,吳金蓮在高雄環保局工作的大哥幫二哥找了一份在環保局的工作,讓二哥在高雄定居下來,也好就近照顧。

為了照顧生病的二哥,吳金蓮時常台北、高雄兩邊跑,一接到母親的電話,不論多晚,她一定搭夜車趕下去,拋下還需要她照顧的三個女兒,坐上火車,在火車內暗自流淚的吳金蓮,一看到母親,便馬上收起眼淚,裝出鎮定的樣子。

一等二哥病情穩定,又馬上趕回台北家中,收起難過,變回女兒心中堅強的媽媽,吳金蓮說:「那時,我都把背包放在我的床頭邊。」漸漸地吳金蓮也開始生病了,只是她還未察覺。

吳金蓮的媽媽,那時曾對她說:「如果我撐得住,我就不會叫妳。」聽到這句話,吳金蓮更覺得自己應該成為母親的依靠,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幾年前吳金蓮的母親與大哥相繼過世,讓原本就已經擔負許多壓力的吳金蓮,更將照顧二哥的重任往自己身上壓。

「我到底哪裡努力不夠?」這句話是母親過世之後,吳金蓮最常問自己的。之後的日子,她再也不敢享樂,女兒要請吃飯,她也不去,女兒要買好的衣服給她穿,她也不接受,自責的她,只希望自己能再為二哥做點什麼。

漸漸地,當吳金蓮在家獨自一人時,便想打開窗戶往外跳,她說:「等我回過神來,我真的被自己嚇了一跳。」為了轉換心情,她聽從建議去爬山,到了最頂處,她竟然又有一種想一躍而下的衝動,於是她知道她自己生病了。

在丈夫的陪伴下,她前往台北市立療養院就醫,並由醫師診斷出她是得了憂鬱症,在家人與醫師的協助與藥物的控制之下,她終於在去年年初正式停藥,並且從未在發病。

很多的精神病友照顧者,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往往最後也讓自己得到精神疾病,吳金蓮說:「如果你被診斷出精神疾病,不要害怕。」她說精神疾病與其他疾病一樣,都是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只要自己不去排斥,配合運動與藥物的控制,且積極學習正向的人生觀,病情都是能被控制住的。

吳金蓮還說:「我現在積極推動財產信託。」她表示許多精神病友的照顧者,都是病友自己本身的父母親,這些照顧者擔心,當他們過世,他們的孩子該由誰來照顧。吳金蓮過世的母親將二哥的財產全都托付給她,已經快六十歲的吳金蓮,壓力非常大,也非常擔心誰能替她照顧二哥。

財產信託是將財產移轉給受託人,指示其依約定方式管理、使用信託財產,此時信託財產名義上雖為受託人所有,但事實上係與受託人之財產分開獨立,受託人只能依信託意旨管理及處份信託財產。但是對於精神病患的家屬,信託金額的限制與該選誰當受託人或是剩餘金額的處理都是個問題,否則這一部分的財產容易被不法人士所利用。

智能障礙總會已有財產信託的條款,但精神障礙者才剛開始推動,因為推動相當困難,除了信託金額的限制之外,找到適當的監護人也是一個問題,吳金蓮希望各界人士能為精神障礙者盡一奮力,也希望自己小小的力量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吳金蓮說:「每個人都不是一百分,那為什麼不能容忍別人的缺陷。」她又說:「精神病友們並不是不定時炸彈。」希望社會大眾能給精神病友們關愛,並接納他們。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和成八音團 鼓吹客家傳統

Photo
照片來源為村村客家文化

【記者張馨文/桃園報導】在桃園平鎮和大溪的交界處,在地的主要居民以客家族群居多。於此,傳統的客家八音「和成八音團」慢慢發芽、傳承。和成八音團創團者袁明瑛說:「保持客家音樂傳統是我們和成八音團的目標。」

客家八音團常見於許多婚喪喜慶的場合,尤其是大型廟會。客家八音團總在一旁擔任背景音樂的伴奏,帶動現場氣氛。袁明瑛的妻子李麗蘋說:「聽不懂八音或剛聽到的人都會覺得八音很吵!」袁明瑛解釋說,八音團表演樂器常以嗩吶及鑼和鈸為主,類似北管的表演,較為喧鬧。

傳統的八音名詞解釋是指製成的樂器使用不同的材料,指:金、石、土、(皮)革、絲(線)、竹、木、匏等八樣。但袁明瑛有另一種解釋,八音是主要樂器及演奏的樂曲及方式不同,並不一定是八樣樂器或八個人演奏。 他說,和成八音團是將八音表演分為四大部曲。有鼓吹樂、絃索樂、北管唱腔及輕音樂等。如:絃索樂是以胡琴、二胡、揚琴,搭配鼓及嗩吶的演奏,便是最常見的形式,通常是六至七人演奏。

和成八音團是家族事業,團員們都是自家袁氏的親戚為主,現任的團長即為袁明瑛的大兒子袁久貴。「很高興我的三個兒子都對八音有興趣,才能傳承我們既有的八音文化。」

在暑期或寒假他們曾經開八音精進班,讓一些對八音文化感興趣的人有管道可以學習,共帶過三班。三班之中發現,較年輕的學生,像國小、國中的學員學習速度比較快也比較精,但只可惜父母對於小孩繼續學習八音並不贊同,袁明瑛提到,現在招募新一代團員便是最難也最必要的工作。

他又說,和成八音團曾經試著向附近的國中及國小溝通,想成立八音班進行課程教學,但學校的老師及校長都不支持,甚至有些家長說:「學八音不如去唸書」,因此他們只好打退堂鼓。

所幸,桃園文化局最近開始關注客家八音文化的保留,常邀請他們參加各個文化節的表演,讓八音文化有另一個傳承的方式,袁明瑛表示,和成八音團是桃園許多八音團中,桃園文化局頒布為「傳統藝術團體」的唯一八音團。於是他說,從前八音是為了糊口飯吃的喪葬音樂,現在則是朝精緻傳統藝術發展。

他提到,也許和成八音團和別團最大不同的地方即是「傳統」,因此較為突出。他以自己經驗為例,在年輕跟隨師父到處跑團時,曾聽過師父罵一些新一代學習八音的後進說:「你們連傳統的東西都學不好了!還學人家吹什麼流行歌!」於是他便引以為鏡,保留傳統的、原始的八音。

因為八音是古老的音樂,所以相當重視師徒傳承的制度,袁明瑛說,八音是經由口耳相傳及經驗傳承而來,因此希望未來能夠著重培養八音專精的人才,並不侷限於自家內,才能將客家文化廣泛延續。李麗蘋也說,八音真的歡迎感興趣的人來加入,無師自通是不可能的,希望大家不要讓這個傳統文化流失。

袁明瑛最大的希望便是,希望政府能夠持續關心及幫助,未來「八音文化館」可在自家袁氏祠堂搭配成立,保存傳統八音的譜及樂器,並可以開班授課。他強調:「不想讓這個計劃無疾而終,盼望八音能夠永續流傳並向下紮根。」


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動靜兼具

Photo 【記者黃婉茹/北市報導】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位於熱鬧的士林商圈,取名「元益」是源自郭氏福建祖厝的堂號,成立糕餅博物館,除想要保存中國糕餅珍貴的資產,也是為了紀念第三代經營者郭欽定、郭施阿巧夫婦對郭元益的全心奉獻。

博物館自西元一八六七年成立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館內共區分為出生、婚嫁、節慶及祭祀禮俗區,「我們想要把傳統糕餅禮俗傳遞給年輕一代的小朋友,並讓他們體驗有趣的製作過程。」企劃張麟平表示,在人生旅途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習俗,滿週歲的抓周,結婚時的嫁妝禮品,不同節慶也有不同的代表糕餅,博物館中都一一陳列說明,參觀時也有專人解說,「和小朋友講解時,不能太過死板,要搭配活動和遊戲進行。」張麟平笑著說道,因為小朋友較難控制,為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會同時進行丟繡球、糕餅對對碰、博狀元等活動。

除了文物展示外,博物館也有糕餅DIY的活動,「會製作不同的糕餅,有時也會配合節慶,像是中秋節包月餅、端午節包粽子等。」張麟平說道,而小朋友對於能親自動手做,都十分興奮,家長駱薇合表示:「這是一個寓教於樂的活動,不但可以享受製作過程的樂趣,還可以同時吸收中國傳統的禮俗知識。」

「其實這有些誤打誤撞。」張麟平解釋,一開始沒想到參訪對象會以小朋友為主,僅思考這樣的活動,可以吸引到哪些群眾,為了宣傳,親自到學校邀請他們免費參觀,從一個禮拜僅開放兩天,如今每天都有團體預約且已排到明年年底。
2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也十分重視和社區民眾的交流,重視活動的推層出新,不僅配合節令舉辦活動,和企業合辦夏令營,也配合基金會舉辦全國性的活動或比賽,像是今年父親節就舉辦全國圖文孝順比賽,去年市政府建成一百二十周年時,也和博物館合作,邀請民眾到市政府廣場用餅乾搭建圍牆,而令張麟平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朋友的抓周活動,「因為參加者都為小baby,本身不受控制,又容易哭鬧。」張麟平笑著表示,活動場面常處於失控的狀態。

而對於博物館經營的方向,張麟平強調:「如何創新,讓民眾擁有新的感受,願意再次走進博物館內參觀,是現今最需努力的目標。」且博物館目前仍處於入不敷出的情況,有一半的費用仍需倚靠基金會的資助,在物價不斷上漲的環境,門票費也僅夠支付材料費用,「我們也在努力,希望博物館有自給自足的一天。」張麟平語重心長的說。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位於士林區文林路上,提供親子假日活動的好去處,目前博物館也正努力和旅行社接洽,希望建立合作關係,將傳統習俗拓展到國際中。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愛的手鍊 回家的路在裡面

【記者洪瑋庭/台北市報導】在人來人往的街頭上,你可能會發現有那麼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盪著,挨餓受凍,眼神茫然空洞,他們很有可能就是協尋海報上那些,等著回家的失蹤老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是家庭重要的成員,但是由於年紀增長使得身體機能退化、記憶衰退,漸漸地,他們忘了自己是誰,忘了該怎麼回家。由於高齡化社會成形,老人議題開始受到重視,由各地一百多個老人團體組成的「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起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推動失蹤成人協尋工作。然而,在協尋過程中,家屬的無助及迫切,讓老人福利聯盟發現,必須建立單一的協尋窗口,以便更有效率地處理老年失蹤人口的問題,於是在內政部的規劃下,二oo一年正式成立「失蹤老人協尋中心」,希望能有效地整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幫助更多的失蹤老人回家。

預防走失服務,是協尋中心積極推動的重點之一。預防走失的「愛的手鍊」就是在「預防多一點,失蹤就能少一些」的觀念下的產品。「愛的手鍊」是針對有走失之虞者所設計的手鍊,每一條手鍊都鑲有使用者編號跟協尋中心專線,協尋中心會在電腦中登錄每個使用者的詳細資料,「這樣一來,民眾在路上看見類似走失者,只要他手上戴有手鍊,打個電話通知我們,就可以幫助他們回家。」協尋中心主任楊美陵說,從一開始的急救手鍊、IC晶片辨識到最後的愛的手鍊,「我們不斷在想一個可以預防走失最好的辦法。」改善再改善,可以看出協尋中心對於預防走失的重視。

協尋中心表示,「只要失蹤者一天不回家,他們的家人就一天不能安心,他們的家庭就不能團圓。」減少失蹤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走失,只要能善用愛的手鍊,便可以將失蹤的可能減到最低,「愛的手鍊」連繫著走失者和他的親人,讓他們看見回家的路。

「我們不只提供失蹤老人協尋服務,其實只要是十八歲以上非自願性離家走失的案例,我們通通受理。」楊美陵表示,「不過目前,通報的案例屬於老人走失的,還是佔了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由此可見老人失蹤問題的嚴重性。

協尋中心運用了如電腦科技、媒體傳播或是社工等等,各式各樣的管道,將失蹤人口的消息發布出去。「我們這邊算是一個資料庫,由我們這邊發布失蹤案例的消息到各個管道上,進行協尋工作。」楊美陵說,而目前協尋中心尋獲人口的比例有七成,「我們會建議,家中若有親人走失,第一時間必須到警局報案,然後警局會通知我們中心建立資料,越快通報越快進行協尋,他們回家的機會越高。」

面對家中成員走失,最擔心的莫過於他的親人。楊美陵談到一個案例:有位老先生,他是在自家門口不見的。當時他妻子正陪著他,那位老先生吵著要妻子倒水給他喝,他太太便進屋去倒水順便上個廁所,不過幾分鐘的時間,走到門口卻發現,老先生不見了。「家屬通報我們中心幫忙協尋,但是人還沒找到,老先生的妻子卻因為過度自責,一個月後去世了」,楊美陵說,「這讓我感到難過」。失蹤人口成了家屬心中的痛,也是協尋中心的遺憾,但是,「這些遺憾,卻也成為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協尋中心除了給走失者家屬心理上的支持,也只有更積極地協尋來幫助他們的家庭重返幸福。

(宣導短片由協尋中心提供)

2007年11月23日 星期五

公視主播黃明明 如何報新聞

【記者許娸雯/台北市報導】公視晚間新聞主播黃明明淨化新聞品質,力求提升公視新聞的深度與廣度,除了新聞把關,黃明明更嚴謹要求自己成為全能的新聞工作者。

黃明明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曾在聯合報擔任編輯,當台視是媒體龍頭時,奉獻最多心力與衝勁在台視工作。但是她說:「每天都在付出,久了就會覺得自己空空的」四年在台視累積的工作經驗與榮譽感並無法滿足黃明明的上進心,因此她前往英國倫敦研讀國際關係,擴展更專業的視野。

再度回到台灣從事記者工作後,眾多電視台崛起,競爭力造就全新的媒體生態。在多位同業的邀請下,黃明明曾在三立、東森、八大電視台任職。但是當記者與主播在社會上的聲望逐漸降低,與她原本設定的期望有落差,讓她一度想轉入學術界。公視的誠懇說服,讓她有機會肩負公視最重視的社會責任,她說:「公視讓我可以心安理得,不會讓社會覺得記者是不好的示範。」

黃明明不僅有豐富的學術知識,更有堅實的工作經驗。高學歷、高經歷與高成就是少數新聞工作者能同時兼得的。但是喜好挑戰的她並不滿足於自己的實力與潛力。她說:「我要求自己採、編、製、播,全都行」現在的她是公視的採訪記者,晚間新聞主播,更是新聞製作人。她表示,如果只當主播會感覺自己對新聞的涉入太低了。全職、全能與新聞的全方位掌握是黃明明最重視的目標。

然而,黃明明遇到最大的瓶頸是新聞素質與觀眾喜好的落差。她說:「我覺得這是一則有意義的新聞,但是我又會考慮到觀眾會想看嗎?」她強調新聞不能一味地討好觀眾,但是也不能悶著頭做沒有人看的東西,那樣將會失去傳播的意義。如何把非主流的公益新聞透過包裝讓觀眾喜歡看,讓弱勢者的聲音透過新聞讓更多人聽到,讓更多人正視社會問題,成為公視致力達成的目標。

黃明明認為,電視是聲光媒體,報紙寫的再精采也沒有辦法呈現受訪者的表情,電視可以活靈活現地讓觀眾身臨其境。但是電視的侷限是直線傳輸,因為無法像閱讀報紙般回頭閱讀電視新聞,因此電視新聞必須讓觀眾聽完新聞的下一秒就能完全理解新聞事件。但是她強調電視新聞的侷限不應該成為電視新聞的盲點,她說:「一個好的電視新聞是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處理最嚴肅的問題,讓大多數觀眾看得懂並且從中學習知識」。

大部分電視台的缺失是炒作瑣碎的事情,她說:「對我而言,那些都不算是新聞」。黃明明認為一旦媒體沒有站好自已的角色,就會提供私人報復炒作的管道。

對黃明明而言,公益新聞是與公眾權益有關的新聞。儘管公益新聞的立足點是正面的,但是公益新聞同樣不能斷章取義。舉人權問題為例,廢除死刑的團體勇於發聲,經常舉辦記者會,但是事實上,社會上大部分沉默的大眾是不贊成廢除死刑的。面對類似的爭議性議題,公益新聞一樣要盡量兼顧所有人的意見,才不會有失公正。

除了把關新聞內容,新聞人才的培養也是黃明明注重的要點。她要求記者每天起床應該閱讀當天的報紙,對當天的新聞有概念性的了解外,對採訪對象更要有最完整的理解,儘管是代班跑自己不熟悉的新聞線,也可以向同業請教相關的知識,如果不能掌握新聞內容,聽同業怎麼問就好,千萬不要自曝其短,問受訪者不適當的問題。

由於黃明明花最多心思採訪政治線,與立委們建立良善的關係也是記者必備的技巧。她表示記者和立委的助理建立人脈是重要的,讓立委認識你是必要的,但是記者與立委太像是朋友的話,將會失去記者的立足點,因此如何拿捏人脈關係的分寸也是記者必修的實務學分。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女性創業 看見美麗看見商機

Photo_2 【記者廖珮萱∕北市報導】「女性自行創業的這條路,是值得走的!」這是海灣國際法律事務所林仟雯律師,對於女性創業的肯定。身為今年青創舉辦「飛雁專案」的法律課程老師,她認為婦女創業可以提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更可以把女性從家庭拉回社會,進一步促進弱勢婦女脫貧,邁向獨立自主的生活。

三年前的某一天,S,Lyn織璘舫網路商店老闆陳思伶心血來潮翻開小珠寶箱,看著自己過去珍藏的飾品,拿起鏡子看著自己,鏡中映照出木然無神的雙眼和一張邋遢的臉,陳思伶毫不猶豫地遞了辭呈,離開制式的上班生活,隨即報名飾品設計課程,踏上創業生涯的第一步。

「夜市賣的東西價格普遍偏低,所以給人印象就是便宜。但是我產品通常成本較高,那這樣一來就無法吸引到喜歡逛夜市的消費朋友。」在認識多數消費者心態之後,陳思伶毅然決然轉戰網路市場。在她積極的經營下,產品在網路中流通,不過,網拍慣性的殺價,加上有許多人習慣試戴,因此業績並不穩定。「最讓我難過的是作品像個廉價商品任人砍價,也就是那種感受讓我要創立品牌。」陳思伶說 。

如今,陳思伶成了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族,可以在家上班,而且工作時間自由。想要給自行創業的女性一些建議以及鼓勵,「其實,不一定要賣實質的東西」比如說選一樣專長來學,可以走教學的路;或是結合婦女團體的力量一起開辦心靈輔導機構等等。不僅資源較大且可以幫助同質性的婦女一起共同創業,例如,開辦老人扶養中心。「最重要是要結合資源,擅用政府補助,才能幫助更多失業婦女有工作機會!」她談到。

林仟雯表示,婦女在創業的過程中,一開始,一定要先清楚知道自己創業的商業型態如自行開公司、與朋友合夥或是投資公司。包括契約簽訂、運作方向以及全力分配問題,都是需要仔細考量,以防營運後任何有可能產生的糾紛。除了給予婦女朋友一些法律上的協助,林仟雯也說,任何女性想要在這個競爭力發達的社會創業,實在是要有「十八般武藝」!「抱怨是一種習慣,幸福是一種能力」這句話,她想要分享給所有欲創業的婦女朋友。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自九十一年起,開始推動「飛雁專案」。其中的「飛雁育成輔導機制」包含了主題式的進階學習課程、還有加強創業經營管理技巧的「女性創業新樂章」以及模擬創業歷程的「女性創業實驗室」。透過飛雁育成網或是播打「女性創業諮詢專線0800-845-888」,都可以獲得專業的創業顧問解答。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透過紀錄片鏡頭看體育教育

Photo
照片由左至右為導演楊力州、導演林育賢、台北縣
教育局長劉知然、「2007教育影展」策展人王耿瑜。
【記者陳薇安/北市報導】教育部舉辦了一場「2007教育影展話教育」座談會,並邀請了台北縣教育局長劉知然、《奇蹟的夏天》的導演楊力州與《翻滾吧!男孩》的導演林育賢,一起透過紀錄片的鏡頭「從體育教育談起」,看到台灣教育的生命力。

二00六年的夏天,楊力州接到了廣告片的委託,某家運動品牌認為台灣不能在世足賽的風潮中缺席,因此找了足球隊來拍攝廣告。當時楊力州接觸到花蓮縣美崙國中的足球隊,在廣告拍完後,他決定用鏡頭紀錄下這支足球隊的故事,因而產生了《奇蹟的夏天》。

林育賢則是因為當年國片不景氣,暫時回到在宜蘭老家,跟著身為體操教練的哥哥林育信到宜蘭縣公正國小觀看體操隊的訓練。看到剛從選手光環退下來當教練的哥哥面對七個國小選手的互動覺得很有趣,也從小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對於拍片這件事的想法,因此有了《翻滾吧!男孩》這部影片。

楊力州提到足球隊面臨到台灣體育運動中常見的資源不足的問題。他說,足球隊在十三、四歲可以拿到分齡賽的世界冠軍,但是這樣優秀的成績只到國中為止就停止了,到高中之後就更少聽到在國際上的表現特別的好。因為「足球的體育環境在台灣並不夠健全」,導致巔峰的紅線停留在十五歲而無法繼續前進。

另外,台灣體育運動中常遇到的硬體設備不完善,在《翻滾吧!男孩》片中也能清楚看見。林育賢表示,片中的體操館真的很小很破舊,旁邊新建的體操館卻遲遲無法完工。因為影片的放映受到社會的關注,體操館才得以續建。

而升學問題是兩位導演共同提到的問題。美崙國中足球隊在拍攝當時正好面臨升學階段,許多家長的想法,希望他們進到職校系統找到一技之長,所以大部份的足球隊選手都進入到花蓮高農。片中,在全中運輸球之後,問及對未來的想法,他們沒有太多的想像,甚至有些選手做了「可能去當模板工人」的打算。楊力州說:「輸球後面的東西很苦澀,這個比較苦澀的東西就像我們感冒藥吃藥一樣,苦的不好吞嚥,所以我們需要糖衣膠囊把它包起來。」等到糖衣在觀眾心裡慢慢融化,「看完之後會有感動,進而產生認同,第三階段才是改變的行為。」

不同於輸球的苦,《翻滾吧!男孩》面對的是贏了之後的問題。林育賢認為有兩個階段將面臨升學的煩惱,一是升上國中,國中畢業是第二個階段。他希望能夠有個比較暢通的升學管道讓體育選手通行,也能讓家長安心。而現在他仍然持續追蹤體操隊的成長,有個「十年計畫」的想法,十年後也許會有個片子叫《翻滾吧!男人》。

台北縣教育局長劉知然表示,「體育政策被升學框住了,多少體育人才到了大學後就不再發展體育。」這的確是制度設計需要去調整改變的,也希望熱愛體育的選手能不要再被升學給綁住。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鹹花生工廠 秀出你的創意

【記者楊孟立/台北市報導】文化創作者總是孤獨的,他們就像是一群在黑暗中挖洞的地鼠,默默的挖,挖掘著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寶藏。有一天幾隻地鼠在地道中相會,他們欣喜的分享彼此心中的那塊寶藏。突然,他們想到,如果將他們的地道匯合成地洞,是否能吸引到更多的同伴呢?抱持著這種理念的人們衛了驗證他們的想法,於是,鹹花生工廠誕生了。

位於台北市泰順街的鹹花生工廠是一家具有現代村落館的咖啡酒館,開店至今未滿一年,卻有著非常類似美國紐約七十年代,聚集了許多人文氣息咖啡館的東村的感覺,店裡永遠都會有令人感到舒適的輕音樂環繞。更值得一提的是,店裡的氣氛非常舒服,悠閒的時光,嘻鬧的笑聲,依偎的小情侶,提著筆電窩在角落工作的SOHO族,各式各樣的人齊聚在這邊享受這裡獨特的氣氛。此外,店裡還特地留下一塊展覽空間,提供一個給那些文化創作者能表現自我的地方。

當初怎麼會想到開這間店呢?店主人Barbie表示,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是單純的覺得這個城市太無聊,因此想要做點什麼,為這個城市多添幾分色彩,於是就把精力全都投入下去。只是現實的殘酷還是會令她感到心灰意冷,有時她也會想說,就讓這個城市繼續無聊下去吧。安安靜靜、平平淡淡、冷冷清清,最後受不了選擇離開。但是,對於文化創作充滿熱忱的她來說,實在不願就這麼放棄鹹花生工廠。所以還是選擇了留下來繼續奮鬥。

鹹花生工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各式不同的展覽,Barbie說,由於自己本身是學畫畫的,因此鹹花生工廠的第一個展覽就是自己的畫展。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這邊就已經辦過了油畫展、影展、攝影展、私雜誌展、服裝繪畫展,所辦展覽類型之多元,實在令人驚喜。而這些展覽中,最令Barbie難忘的,當然就是自己的畫展了。

談到這個畫展,Barbie說:「人總是不斷的在尋找理想的愛情或友情,但不論再怎麼努力的尋找,心理仍會覺得空虛,到底要怎樣才能彌補心中的那個空洞呢?也許用言語很難表達清楚,於是我試著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由於這個畫展帶有Barbie心中非常強烈的情感,因此許多看過畫展的人雖然都很讚許她的畫,但也表示其實有點看不懂,對此Barbie也感到些許的無奈。

至於客人吳先生則表示,他是這裡的熟客,常常看到這邊辦些展覽,雖然他看不太懂這些年輕人作品想表達的意義,但是能夠有熱愛創作的心就是一件好事。

到目前為止,鹹花生工廠已經舉辦了十一次各種不同類型的展覽,Barbie說,只要申請展覽者的作品概念符合她們的理念,不論是任何類型的創作,她們都很歡迎,希望大家能為增添這個城市的色彩一起做點努力。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萬人護蝶推動蝴蝶王國再現

Photo_2 【記者黃子曦/台北市報導】哇,蝴蝶飛起來了耶!從高處鳥瞰,一只繽紛奪目的彩蝶正揮動著翅膀,絢麗的彩翼可媲美燦爛的煙火。但您知道嗎,這只「蝴蝶」可是由上萬個人組成的哦!

由鄉林文教基金會及臺灣蝴蝶保護學會共同推動的「愛地球護蝴蝶」活動三日下午於大佳河濱公園熱鬧登場。這項本地首見的護蝶運動號召了一萬名公眾共襄盛舉,參與的人士帶上不同顏色的鴨舌帽,在巨型蝴蝶圖案上排出壯觀的蝶形,從高空俯視,彷彿就像一只準備展翅飛舞的彩蝶,亮麗萬分。

臺灣素有「蝴蝶王國」之美譽,但隨著生活型態與環境的改變,蝴蝶也面臨滅絕的危機。鄉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賴正鎰表示,過去臺灣有高達四百種的蝴蝶,如今卻只剩下三百多種。他希望藉此活動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大幅度推動生態保育工作,再現蝴蝶王國的風采。
2

馬英九星光幫也來助陣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也一身輕裝上陣,與民眾一同宣示護蝶。他在致詞的時候透露,這類型的護蝶運動在臺灣堪稱首例。據了解,幾年前新聞局曾到德國慕尼黑舉辦蝴蝶展,竟意外地吸引了幾十萬人到場參觀。馬英九認為,歐洲天氣寒冷,但臺灣的氣候條件優越,因此孕育了許多熱帶及亞熱帶的蝴蝶品種。蝴蝶展的成功,也讓遙遠的德國看見了臺灣,可謂小兵立大功。除此之外,星光幫四位成員也到場支持,與馬英九、賴正鎰等人共同選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臺灣蝴蝶。

十大蝴蝶票選 臺東珠光鳳蝶暫居榜首

3與此同時,由鄉林文教基金會主辦、林務局指導、臺灣蝴蝶保護學會協辦的「票選臺灣十大最美的蝴蝶」活動目前已吸引超過一百六十萬人投票。主辦當局選出臺灣二十三個縣市最具代表性的蝴蝶進行網路與明信片票選。目前由代表臺東縣的「珠光蜂蝶」高票領先,屏東縣「大白斑蝶」及雲林縣「孔雀青蛺蝶」則各暫居第二、三名。這項活動將於十二月三日截至,主辦當局希望屆時達到五百萬人次的投票目標。他們同時呼籲民眾多多響應活動並與政府攜手推動保育工作,讓蝴蝶在這個島嶼上永續生存,展翅飛舞。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快樂看電影 探索「新」自我

Photo 【記者劉文瑞/北市報導】看電影不僅是一種娛樂?台灣婦女展業協會舉辦「讓我們一起快樂看電影」新移民成長活動,新移民婦女透過集體觀賞及討論,進行自我探索與生活經驗分享。活動過程中,學員可以隨意喝茶、吃零嘴,用自己最放鬆的方式觀賞影片,而採用投影式播放器與大螢幕播放的影片,絕佳的視聽效果讓學員有如置身於電影院。「這是一種笑而不謔的學習方式」台灣婦女展業協會秘書長陳瑪莉說。

活動負責人周玉婷現服務於台北市北投婦女服務中心,她表示從自身服務新移民女性的實務經驗中,發現移民新娘除了學習如何適應台灣生活與風土民情,精神層面應有進一步的成長。如此一來,不僅能讓移民新娘的生活更加快樂,亦可避免家庭問題的產生。有鑒於台灣社會普遍缺乏移民新娘持續成長的管道,周玉婷舉辦此活動,給予移民新娘一個精神成長的小天地。陳瑪利則提到,移民新娘來台的年紀通常為二十初頭,於自我探索與女性意識方面學習較少,希望能藉此活動彌補不足。

陳瑪利認為影像具有強大的力量,不但能超越語言亦可觀察人的肢體動作與情感之關聯,故選擇影像來當作成長團體的媒介。在挑選影片方面,主要以女性觀點為中心,希望藉由影片來引導移民新娘思考自身所遭遇的問題,如台灣社會的重男輕女。在挑選影片方面陳瑪利表示,選擇影片原先是以中文為優先,可惜目前國片較缺乏適當的影片,所以活動播放的影片並無語言上的設限。整體而言活動所用之影片不論是議題或是語言皆採開放的態度,是學員所需而定。

另外,周玉婷舉出《那山那人那狗》與《穿白絲綢的女人》兩部影片來分享心得。她提到從《那山那人那狗》當中男性與男性情感的互動,不少移民新娘才了解中國文化下男性的情感表達,和肢體動作在男性情感上的重要性。《穿白絲綢的女人》片中提及白絲綢是越南人的嫁衣穿上時就註定一生一世無私的奉獻與犧牲,則是透過原生故鄉的傳統來提升移民新娘們的女性意識。

「這個活動很好玩,可以學到如何與家人互動」從越南來台已五年的阮芳草說。阮芳草育有兩女,參與此活動是她每個星期難得可以放鬆的時刻。至於從菲律賓來台十年的陳玉婷則認為透過成長活動可以利用很多資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陳瑪利認為大眾對於「成長」的定義太過於嚴肅,只要知道原來不了解的東西便是種成長。最後她提到,只要移民新娘透過這個成長活動能夠加了解自己與別人,此活動便已達到目的。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神仙的食物 有媽媽的味道

【記者吳曼寧/台北縣報導】什麼是神仙的食物?其實,就是富含多種礦物質和維他命的山藥啦!在台北縣瑞芳鎮,有一家「神仙的窩」山藥專賣店,將養生的山藥製作成各式料理,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

山藥又稱淮山,是食補料理四神湯中不可獲缺的食材。由於山藥極具營養價值,為了讓更多人可以享用到山藥的好處,農會成立「神仙的窩」,致力研發山藥的周邊食品。
由於瑞芳的山藥是原生特有品種,肉質和一般山藥比起來比較Q、口感細緻以及纖維細,應用範圍廣。,神仙的窩利用這些優點,將山藥融入日常生活常吃的點心,如發糕、湯圓、果凍之中,獲得民眾的喜愛。

不同於一般農特產的委託外面產商代工,神仙的窩皆由農會家政班的成員組成,除了確保產品的品質,一方面也能增加農村婦女的就業機會。瑞芳地區農會總幹事林睿洋表示:「我們都自己做,不委託代工。」

神仙的窩規模不大,只在瑞芳農會中設有簡易的廚房,每天進行生產,再直銷宅配到各地,強調產品的新鮮。「低糖、少油,就像是媽媽在家作給家人吃的味道。」這是神仙的窩班長李新聆的理念。

瑞芳早年以礦產為主,但到了六O年代,礦產成本漸高,政府開始輔導瑞芳的礦業轉型,投入農業的研發。瑞芳當地的山藥原為零星的野生品種,市面上並不多見,為了推廣種植,瑞芳鎮農會率先引用日本技術,將瑞芳的原生山藥品種改為人工栽培。在農會的計畫下,開始輔導農民栽種。

剛開始山藥的種植受到矚目,是具經濟效益的作物,但林睿洋無奈的說,台灣的農民學習力強「只要農產品有利可圖,就會競相種植」,導致農產品生產過剩,價格下跌。

雖然全台各地都有出產山藥,但林睿洋有信心的說,瑞芳山藥是原生種,品質好、有其特殊性,目前在市場上仍維持一台斤一百五十元的高價位,而且相關加工品的競爭少,這是他們的優勢。但是青年農民回流率低,目前從事生產的農民年齡層偏高,還要再加強。

目前神仙的窩已培養出一批固定的消費群。林睿洋表示,不會因銷售高而盲目擴張經營,希望未來能研發更多易於保存的山藥加工品,促成更多的農村婦女就業。

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孫媽媽工作坊 充滿愛的園地

Photo 【記者謝宜芳/台北市報導】孫媽媽工作坊成立不滿一年,位於台北市環河南路上,是一個能讓精神病友們做自主生活訓練與身心復健的地方,有時會請講師與他們互動,教導他們如何去面對自己的病情,並提供精神病友們生活諮詢與輔導。提供場所的孫媽媽,她的兒子也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為了能讓這群病人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各種職能上的訓練,孫媽媽熱心的提供自己的地方,成立孫媽媽工作坊。

孫媽媽工作坊的每一位學員,臉上都帶著最純真的笑容,如果不說,其實很難從他們的外表得知他們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熱情、純真、可愛,是他們最大的特色。學員吳先生總是能主動的為每一位前來的訪客,熱心的奉上一杯茶水,更仔細的替來訪民眾解說孫媽媽工作坊的環境。

孫媽媽工作坊現在共有十位學員,三個女生,七個男生,將學員分成文書處理、食物烹飪,環境清潔三組,每個人在自己的職位上,將自己被分配的工作做到最好。一塵不染的環境,令人食指大動的菜餚,就是他們能將工作做到最完美的証明。

除了環境打掃與實務烹飪的課程之外,學員們還學習手工藝的製作與吧台的訓練,杜阿姨也將手指上那個學員們做的戒指展現出來,一個相當細心的手工藝品,每一顆色彩鮮豔的串珠上,都藏有學員們認真努力的成果。相當有時尚感的吧台,也不經讓人想試吃學員們做的小點心。
2_2
孫媽媽工作坊的大家長杜阿姨說:「我們這邊不稱呼老師。」為了能讓孫媽媽工作坊感覺像是個大家庭,學員們稱呼老師或志工為阿姨,更讓這一塊園地增加了一份人情味。杜阿姨表示以前在精神科從事OT的工作(就是現在的職能治療師,早期不需要執照。),後來孫媽媽工作坊這裡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能過來,於是她便來到這塊園地,當起大家的大家長,並帶領他們從事多項活動。孫媽媽工作坊的經費來源,其實就是向健保局申請每位學員的健保費,一人一天六百五十元,這樣的經費其實是不夠的。

學員們的伙食費,水電費等等的支出,就讓孫媽媽工作坊無法負擔,但是杜阿姨表示,她希望這個地方能長久經營下去,畢竟精神病友們要找到一個不受社會大眾排斥的環境,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你們還沒復原,我們就先瘋了。」這是新莊市剛要成立精神病友復健中心時,新莊居民掛上的抗議布條,杜阿姨説:「其實精神病友們沒有那麼恐怖。」一般來說,可以從醫院被轉介到復健中心的病友們,都已經具備相當良好的溝通能力,並不如外界所說,像一顆不定時炸彈。

3  孫媽媽工作坊強調學員的自主能力,培養每位學員自己的判斷能力,並學習分辨是非對錯,而不是事事都得要請教別人。給予每一位學員充分的權利,讓他們充分參與活動,共同解決問題。希望經由孫媽媽工作坊的自主管理訓練後,每一位學員們都能順利的找到工作,讓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被認同、被肯定。

什麼要的資格才能進入孫媽媽工作坊,參與學員們的活動?只要是領有殘障手冊的精神病友們,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填寫轉介單,再交由孫媽媽工作坊的中心人員評估,即可加入這個充滿溫馨與歡笑的大家庭。 學員莊小姐說:「來到這邊,我很快樂。」其實有些精神病友在還沒接觸到孫媽媽工作坊這樣的環境時,其實是被關在家裡,足不出戶的。每一位學員都因為來到這塊園地,接觸到更多的人,而展現更美的微笑。

《孫媽媽工作坊》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環河北路3段199號2.樓(劍潭站1號出口轉乘紅10)
電話:(02)2811-1505
傳真:(02)2811-1509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康芳銘 宜蘭社大高齡畢業生

【記者林晏如/台北縣報導】「我很喜歡上學,也喜歡念書。除了工作以外,我的休閒娛樂就是去宜蘭社大上課,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但我覺得人只要活著一天,就應該主動去學習一天!」宜蘭社區大學創校八年以來修滿一二八學分的第一屆畢業生康芳銘,今年已高齡六十九歲卻仍懷著滿腔對於學習的執著和熱情,五年在宜蘭社大就讀以來從未缺席。問他如何兼顧學業和工作,他說:「只要有心向學,其實不難。」

康芳銘表示,自己因為從小家境不好,無法供他完成學業,導致小學肄業,到了十八歲才開始唸國中,唸到高二休學也是為了提早就業以分擔家計。由於以前曾當過學徒學習印刷,後來便白手起家開了間印刷公司,專門接印日曆的訂單。「因為小時候一直有無法完成學業的遺憾,直到後來我事業有成,可以放心把一部分的事業交給兒子以後,我才真正開始想要唸書,也算是了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工作上康芳銘已將公司內部管理交由兒子掌管,自己則是負責跑業務,平均每個禮拜要到台東拜訪客戶一次,但為了能準時回社大上課,他晚上下課以後要搭凌晨一點多的火車前往台東,在火車上度過夜晚的睡眠時間,白天拜訪完客戶後再搭中午十二點多的火車回宜蘭才趕得及晚上的課。問他以這樣的年紀每個禮拜來回奔波會不會太辛苦,他表示,「只要能上學,累一點沒什麼關係!」

宜蘭社大共開辦八十多種課程,康芳銘表示他修過的課就有四十九門,其中他最喜愛的課就是日文。康芳銘說,「我覺得學習語言很有趣,我們也常會和日本的姐妹會做交流,嘗試用日語和他們的交換學生聊天,每次發現又進步了許多我就很開心!」「我也喜歡在學校多交朋友,社區大學的好處就是同學都來自四面八方,有各種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學校裡大概就我年紀最大,和這些同學在一起,感到自己的心也年輕了起來。」

成為第一屆畢業生,對此康芳銘表示感到很榮幸,畢業典禮當天包括宜蘭縣縣長、宜蘭縣教育局副局長等前往共襄盛舉,縣長親自頒發畢業證書,還有媒體的爭相報導,讓他「一個人畢業」的畢業典禮卻顯得熱鬧無比。康芳銘說:「剛開始覺得一個人畢業好像有些孤單,但當天熱鬧的畢業典禮讓我過得很開心!希望還在校學習的同學能多加油,明年能看到更多畢業生從宜蘭社大畢業。」

關於畢業以後的人生規劃,康芳銘表示,他還要繼續到社大選修日文課程,讓自己的日文能更精進,也要繼續擔任社大的志工,只要社大辦活動,他都會出席參與和幫忙一些雜務。他笑著說,「我覺得讀書比在家看電視有意義多了,現在禮拜天在家不用上課覺得很不習慣,人還是應該活到老就學到老。」康芳銘秉持著「做任何事都要有頭有尾、努力完成」的原則,造就了他非凡的學業和成功的事業,即使年事已高,仍積極向學、打拼事業,成為宜蘭社大學生們的模範。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兒童合唱團 團結唱出自信

1 【記者鄒惠兒/北縣報導】平日寧靜的社區,卻在星期六晚上飄揚起兒童優美的歌聲。國語、臺語、英語,甚至日語,各式語言的民謠搭配豐富的動作、舞蹈表演,讓社區民眾看得津津有味,從老人到小孩都隨著小朋友的歌聲拍起手——這就是新莊市兒童合唱團想要做到的:讓藝術走進社區、貼近民眾。

新莊市兒童合唱團在二OOO年成立,至二OO七成團第七年。新莊文化藝術中心推廣組組長吳麗羽說,新莊市有十六所國小,學校的音樂風氣比起許多地方都來的興盛,各式的音樂團體都很活躍;剛好在二OOO年得到文建會的一筆補助款,便決定成立一個公部門的團體,招攬新莊在地各所小學及國中的學生。「學校的資源可能有限,所以想以公部門的角度來協助、輔導、編立預算,從學校跳脫出來,成立一個針對新莊在地的兒童合唱團。」

合唱團主要收納小學四年級至國中三年級的學生,年紀太小的學生聲音尚未成熟,所以不予以考慮。入團的學生不只是學習唱歌,還有安排肢體訓練、表演歌舞劇,呈現多元又活潑的表演方式。吳麗羽說:「我們希望小朋友除了唸書之外,也能豐富自己的經歷。雖然年紀小小,但有很多的表演經驗來累積自信,擴展自己的視野。」她表示,有些學生的家庭環境不是很好,平時沒什麼表現才藝的機會,加入這個大家庭後,跟著團到處練唱和參加大型表演,經由不斷的演出、得到別人的肯定,從中提高自己的自信。

參加合唱團已有兩年的詹子良說:「感覺非常地好,就算是有缺點,大家也能一起檢討,這是最大的動力,還有老師也非常好!」說完馬上被旁邊的友人笑是在「拍馬屁」。幾個小女生笑成一團,七嘴八舌表達自己的意見。團員黃幸慧覺得自己學習到「團結的重要性」;林意凈則說在三年來交到許多好朋友,一開始唱歌還會破音,現在已進步很多。

怎麼平衡課業和社團?團員陸慧珊表示,只要兩邊都給於認真的態度,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林意凈搶著說:「每星期練團兩個小時還好啦,如果沒有合唱也只是在家裡看電視。」另一名團員陳芝婷也認為,來團練唱可以「放鬆」,被媽媽罵了可以用唱歌抒發不滿,並紓解壓力。

穿著一身原住民表演服裝的李紫翎,是新加入的團員,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敢相信自己會加入。」為什麼?「因為覺得自己唱得不好吧……」身旁的「前輩」馬上紛紛用言語鼓勵她,並坦承剛加入都會「驚驚」,覺得自己歌聲不如人,但慢慢就能發展出自己的自信。

2  資深指導老師林燕鈺表示,不是每個團員都有很好的歌唱技巧,所以是努力讓他們發揮各自的專長;她也會盡量採用小朋友的意見,讓他們表演自己的東西,久了這些小朋友就會很「愛現」,主動地表達自己的創意。「我們只是希望這些孩子在接觸合唱中,慢慢變得更、勇、敢。」她特別加重最後三個字。

鄉土藝術季是新莊市每年十月到十二月的在地文藝活動,近幾年兒童合唱團都有配合演出,進入社區表演。市民不需要走進文藝中心,而是文藝走進社區內,民眾也不用花到任何費用,就可以觀賞表演。

吳麗羽說,這樣的演出是和群眾面對面的,不像在演藝廳內,表演者和觀眾之間會有距離感。她希望讓社區認識團隊,也讓小朋友體驗近距離、有互動式的表演,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大家的付出,就是希望提升在地的文化氣質,讓市民貼近藝術,因為文化是潛移默化的,它不像建設馬上就看得到。」

觀賞了表演的陳美萍說,覺得藝術變得生活化了;社區居民黃小姐則表示,小朋友的歌聲很柔美、很好聽,可以讓社區的小孩從小就接觸到歌謠,是件好事。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運用雙語能力 弘揚中華文化

Photo 【記者孫育愷/台北報導】屆保德信人壽「全國菁英獎」的黃育群,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導覽志工迄今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他在導覽工作中散發熱情的態度、展現專業的精神與流利的英文解說表現,總是令外國參觀人士讚嘆不已。

曾經在國小三年級跟隨家人移居加拿大的黃育群,在不適應國外生活的情況下於三年前回到台灣。他從小就對歷史充滿濃厚的興趣,在移民國外時也親身發現歷史對一個民族的重要性。回到台灣後,對歷史的興趣始終不減。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前往參觀故宮展覽後,挑起他對中華歷史與文物的狂熱,於是開始上故宮網站探索,發現故宮正在召募外文導覽志工,也因此於九十三年暑假抱著熱忱加入故宮導覽志工的行列。

黃育群利用假日與課餘的時間每週花四小時前往故宮服務,並且運用自己良好的英文能力負責為外籍遊客導覽,目前累積已經服務超過四百個小時。跟他人相比,他雖然有外語學習上的優勢,但是成為導覽志工的資格卻是得來不易。因為志工甄選必須針對文物知識及外語專有名詞進行密集的外語特訓外,還得隨著每一期各異的展覽進行考試與評鑑,透過層層訓練導師的考核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導覽員。

另外,由於體認到導覽志工的外文能力參差不齊、中國歷史名詞難以用英文解釋的不便,並且為了讓其他志工在外語導覽上更能得心應手,他未來還計劃製作一套常用的英文單字表給導覽志工使用,教導志工如何與外籍遊客應對;同時,也想做中外歷史對照表給外籍遊客,方便遊客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

想起第一次對外籍遊客作導覽解說時的經歷,黃育群的臉上露出感動與滿足的微笑。他表示,受過志工中心解說課程的訓練後,對於第一次的展現非常緊張,甚至緊張到臉色發白。但是一看到遊客以認真與專注的神情望著他時,突然間,滔滔不絕地打開話匣子,害怕也在瞬間消失,並且有種將所學的文物知識全部都傾囊相授的衝動。雖然其中不免有小差錯,但遊客都以鼓勵以對,在感動之於,外籍參觀者對中華歷史文化知識有所受益,他更是跨出第一步而學到不少。「尤其是他們最後的掌聲與喝采,更讓我在此志工領域中開始找到自信!」

對熱愛歷史文化的育群來說,導覽服務結合了他的興趣與英語專長,在故宮,不但有機會接觸歷史,結識志同道合的夥伴;更重要的是,可以將他引以為傲的中華文化,介紹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意義非凡。

2007年11月9日 星期五

愛慈恩典之家 看見生命曙光

Photo 【記者宋燕旻/北市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從今年元月到九月,台灣新增了一千五百一十五位愛滋病感染者。去年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中,全世界每分鐘就有五人死於愛滋病。大部份人想到愛滋病往往會浮現絕症、現代黑死病等比較負面的印象,但在財團法人台北市愛慈教育基金會裡,我們看見了新生命的重獲新生的希望。

隨著每年感染愛滋的數字持續攀升,在勵馨基金會的推動之下,以關懷愛滋病患為出發點的愛慈基金會於一九九九年創立,由社會募款、聯合勸募、衛生署及企業贊助維持運作,並於隔年成立附屬於基金會之下提供成人末期愛滋病患免費照護的恩典之家。

「台灣目前的兒少機構只要媽媽是愛滋病患,幾乎都不收那個小孩」,愛慈基金會執行長邱淑美表示。基於此,二oo五年恩典之家增設寶寶照顧中心,透過社會局的轉介,提供一歲前寶寶的照料。在這期間寶寶會接受雞尾酒療法及三至四次的篩檢,以確定是否感染。收案迄今,十六位進行照護收容的寶寶已有十五位確定無帶原。「雖然愛滋病患會隨著病情發作而病逝,但在寶寶照顧中心,我們看見了小生命確定非帶原後的喜悅及往後的生機。」

「我們希望寶寶也可以在有爸爸媽媽的環境下活動,因此推出了週末寄養家庭的方案。」邱淑美說,每個週末寶寶就會由審核過的寄養父母一起回家參與家庭生活,現今自願擔任長期寄養父母的還是以外籍人士為主,目前已經有一對外籍父母和寄養寶寶產生感情,正在辦理領養手續。

基金會的服務面向絕大部分是因應社會趨勢,在警方查獲毒品的新聞時有所聞的今日,藥癮者在進行靜脈注射也成為感染愛滋的重大途徑之一。近年愛慈基金會也前進台北縣市的監獄對藥癮愛滋患者提供諮商輔導服務,並對藥癮者灌輸避免共用針頭等愛滋病的資訊,也接受有需求的受刑感染者委託與家屬進行溝通諮詢、提供衛生教育,使家庭成為他們踏出社會的支持動力。

在人們還深陷愛滋病可以經過接觸傳染的年代,英國已故王妃黛安娜握住一位臥病感染者的手說明病患需要的是溫暖的接納而非隔離;二oo七年同志大遊行愛滋感染者走上街頭並遊行代言人張惠妹擁抱,藉此宣告接觸並非愛滋感染的途徑,帶原者也能和健康人一樣生活。目前愛慈致力於推動擁抱接受愛滋病患,並於各社區進行預防愛滋教育片的播放並舉行座談,舉辦愛滋病短片徵選,明年更預定走入校園對青少年進行遠離毒癮、愛滋病的宣導講座。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67.5公分的視野

675_2 【記者謝宜芳報導】林煜智,一個金氏世界紀錄台灣最矮的人,為了一圓自己的夢想,第一次嘗試當演員,分別在2007年7月10日與7月12日在台大醫院及台北市議會展開兩場人文公益舞台劇『67.5公分的天空』的演出,希望藉由此劇告訴其他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該以何種姿態面對這世界。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因為遺傳上基因的影響,造成骨骼脆弱,容易骨折,症狀若過於嚴重,可能造成粉碎性骨折,甚至可能在嬰兒時期便死亡,因為身體組織過於脆弱,又稱玻璃娃娃。

劇中林煜智飾演朱建偉,一位因為骨頭中缺少鈣質和膠原蛋白,而導致成骨不全的罕見疾病患者,因為嬌小的身軀和永遠被白布覆蓋的殘缺雙腿,從小害羞自卑,不敢面對人群。直到一位樂觀開朗、熱情洋溢的家教老師主動打開他的心房,才帶領他走出內心封閉的世界,終於,他的視線不再自卑的往下,反而充滿熱情與希望。

林煜智表示,劇中的朱建偉其實就是刻畫他自己本身,在年紀非常小的時候,他就得到了成骨不全的罕見疾病,但因為母親不辭辛勞的陪伴,帶給他堅定的信心,使他不被命運擊倒,反而活出生命的光彩與自信。

不受肢體殘障所困,樂觀進取的林煜智,更在台上拉起自己的衣袖,像現場觀眾說:「我的手臂與你們不同,我的手臂多了一個彎,因為我多了一個假關節,但我從未因此自卑,我勇敢面對人生,甚至可以自己穿衣服。」

在舞台劇結束後的醫療座談中,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遺傳科林炫沛主任說,對於像玻璃娃娃這些生活不方便的罕見疾病患者,除了應該給他們合理的生活空間與工作之外,人一生都會經歷生、老、病、殘,也該尊重玻璃娃娃的各項權益。

舞台劇表演的會場,有一段階梯,這段階梯對一般民眾來講不構成什麼障礙,但是對前來參觀舞台劇的玻璃娃娃患者卻構成相當大的障礙,最後由一群志工將玻璃娃娃患者與輪椅一起搬入會場,由此可見,無障礙空間對玻璃娃娃來說有多重要。

本身是玻璃娃娃患者的陳君泰表示,其實玻璃娃娃患者們要的不多,只是希望能得到社會最基本的尊重,在街上看到他們,不要以特殊的眼光看待,只要像平常人一樣微笑的打個招呼也好。

觀眾李孟軒就說,其實在幾年前發生一件朋友協助玻璃娃娃,卻不慎摔倒使玻璃娃娃死亡的新聞事件,當時玻璃娃娃的家屬對於這位同學提出告訴,一度引起社會大眾的不滿,但經由今天的公益舞台劇,她才了解為什麼家屬要堅持提出告訴。

劇中飾演家教老師的劉郁岑表示,如果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是不能隨便協助玻璃娃娃的,玻璃娃娃的身體非常脆弱,如果沒有經驗,怎麼知道要如何抱起玻璃娃娃呢?其實家屬提告的目的,也只是希望忘告訴社會大眾,如果想協助一位玻璃娃娃的罕見病症患者,就不要帶著隨便或是輕浮的心態,畢竟他們小小的身軀原本就與一般人不同。

67.5公分是林煜智的身高,也是他看世界的高度,他從不因此自卑,反而鼓起勇氣去參加金氏世界紀錄比賽,也曾勇敢的去追求愛情,從這個高度,他與其他人看到一樣漂亮的視野。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宜蘭社大首畢生 六十九高齡

【記者林晏如/台北縣報導】「我很喜歡上學,也喜歡念書。除了工作以外,我的休閒娛樂就是去宜蘭社大上課,雖然年紀大了一點,但我覺得人只要活著一天,就應該主動去學習一天!」宜蘭社區大學創校八年以來修滿一二八學分的第一屆畢業生康芳銘,今年已高齡六十九歲卻仍懷著滿腔對於學習的執著和熱情,五年在宜蘭社大就讀以來從未缺席。問他如何兼顧學業和工作,他說:「只要有心向學,其實不難。」

康芳銘表示,自己因為從小家境不好,無法供他完成學業,導致小學肄業,到了十八歲才開始唸國中,唸到高二休學也是為了提早就業以分擔家計。由於以前曾當過學徒學習印刷,後來便白手起家開了間印刷公司,專門接印日曆的訂單。「因為小時候一直有無法完成學業的遺憾,直到後來我事業有成,可以放心把一部分的事業交給兒子以後,我才真正開始想要唸書,也算是了了自己多年的心願。」

工作上康芳銘已將公司內部管理交由兒子掌管,自己則是負責跑業務,平均每個禮拜要到台東拜訪客戶一次,但為了能準時回社大上課,他晚上下課以後要搭凌晨一點多的火車前往台東,在火車上度過夜晚的睡眠時間,白天拜訪完客戶後再搭中午十二點多的火車回宜蘭才趕得及晚上的課。問他以這樣的年紀每個禮拜來回奔波會不會太辛苦,他表示,「只要能上學,累一點沒什麼關係!」

宜蘭社大共開辦八十多種課程,康芳銘表示他修過的課就有四十九門,其中他最喜愛的課就是日文。康芳銘說,「我覺得學習語言很有趣,我們也常會和日本的姐妹會做交流,嘗試用日語和他們的交換學生聊天,每次發現又進步了許多我就很開心!」「我也喜歡在學校多交朋友,社區大學的好處就是同學都來自四面八方,有各種年齡、不同背景的人,學校裡大概就我年紀最大,和這些同學在一起,感到自己的心也年輕了起來。」

成為第一屆畢業生,對此康芳銘表示感到很榮幸,畢業典禮當天包括宜蘭縣縣長、宜蘭縣教育局副局長等前往共襄盛舉,縣長親自頒發畢業證書,還有媒體的爭相報導,讓他「一個人畢業」的畢業典禮卻顯得熱鬧無比。康芳銘說:「剛開始覺得一個人畢業好像有些孤單,但當天熱鬧的畢業典禮讓我過得很開心!希望還在校學習的同學能多加油,明年能看到更多畢業生從宜蘭社大畢業。」

關於畢業以後的人生規劃,康芳銘表示,他還要繼續到社大選修日文課程,讓自己的日文能更精進,也要繼續擔任社大的志工,只要社大辦活動,他都會出席參與和幫忙一些雜務。他笑著說,「我覺得讀書比在家看電視有意義多了,現在禮拜天在家不用上課覺得很不習慣,人還是應該活到老就學到老。」康芳銘秉持著「做任何事都要有頭有尾、努力完成」的原則,造就了他非凡的學業和成功的事業,即使年事已高,仍積極向學、打拼事業,成為宜蘭社大學生們的模範。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百年明玉 「香」味十足

Photo_3 【記者洪士雅/台北市報導】拜拜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香煙裊裊的廟宇裡,一支支的香代表著大眾誠心的祈求,可是最近佛教開始提倡不要用香,消基會也曾指出市售拜拜用香多數含有有毒物質甲苯;老明玉香舖第三代老闆黃條原說:「我們的香都是天然漢藥製作的,比較好,不會害到身體」;這就是「老明玉香舖」的最大特色,百年來一貫的作風,不曾改變。

在台北西門町旁貴陽街上,微黃的招牌,日式磚造建築的店面,店舖裡飄著淡淡的「香」味,牆上架上擺滿一包包的香,「老明玉香舖」在這裡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創店鼻祖是黃條原的祖父─黃燦。

黃燦年輕時在台南學習做香的技術,因為一場被親戚誤認為小偷的誤會,使他毅然決然離開台南,流浪到台北。到台北後,黃燦在「新街」(現西昌街)上的玄天大帝廟旁擺攤,自己做香,自己賣。漸漸的賺了錢,多了人手,也租起了店面,但還沒足夠的錢買房子,搬過好多地方後,最後終在貴陽街上落腳。

祖父黃燦取名「老明玉」,「意思是說我們人,心地要像一塊明玉一樣,那麼明亮,不要汙穢」。老香舖代代相傳,黃條原國中畢業後就在店裡幫忙,三十九歲那年,從父親手中接下店舖;現在她女兒也已在店舖裡幫忙,他笑說:「我女兒怕我老人癡呆,不會馬上接啦!」輕輕的揉揉眼睛他又說:「她如果馬上接店舖,我可以到外面再闖一番事業!」

Photo_4黃條原曾經想過,如果到了四十二歲還沒有什麼成就,就要去台東開墾,申請山坡地來發展,但最後還是接下了店舖,「我如果不接,那誰要接呢?」,看著母親做的辛苦,黃條原也不忍心。

以前製香過程需要很大的體力,也很勞累,製香師傅先將手中大把的細竹竿拉開,一層一層沾粉上去,為了要均勻,必須不斷的甩動手中大把的香;現在老明玉用機器製香,將細竹竿放進機器裡翻滾,雖然用機器製造壞的較多,但拿掉壞的,機器製造的香較均勻,不同於以往手工做的會粗細不同。

老明玉曾經賣過「香茶油」,用於抹頭髮,可以使髮質鬆軟且抗頭皮屑,是祖父黃燦將茶花與中藥一起提煉而成,提煉的鍋底油可以做香的材料,這種油也可以吃。但現在店裡已經不賣香茶油,「現在大家都用外來品啦,沒人買了。」黃條原又笑說:「我可以考慮做一瓶,送給來店裡的客人。」

目前台灣會製香技術的人已經不多,老香舖的工人僅剩一位,位於板橋的製香工廠也不像以往天天開工;許多店家開始往大陸發展,老明玉香舖以後會怎麼改變,黃條原說:「現在不敢講,看以後怎樣再說。」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台大懷生社 小貓狗的棲息地

Photo_2 【記者陳希潔 / 北市報導】台灣大學關懷生命社致力於解決校園流浪狗、流浪貓的問題,落實保護動物的觀念,透過與獸醫和愛心媽媽的合作,使貓狗免於被捕捉及撲殺的命運,還給牠們生存的權利。

台大懷生社成立於一九八六年,剛開始是以到附近的小學宣導保護動物、不任意棄養的觀念為主,現今則從事結紮、TNR原地放養與送養等工作,處理校園內與大安區流浪貓狗的問題。並與校方及學生溝通,降低對於流浪貓狗的敵意,針對較兇狠的流浪狗,也會在校外另外安排一處地方,以隔絕流浪狗與學生的接觸。


社長林楷鈞表示,「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對流浪貓狗進行結紮,再配合TNR即是原地放養的計畫,使貓狗不會繼續增加,也能在原本熟悉的地方生活下去」。公狗的結紮可從外觀上看出,但母狗則必須要近距離觀察甚至是觸摸才能判別,因此在結紮之外,還會有剪耳的動作,來區別出這隻狗已被結紮。同時也呼應動物保護團體的主張,「不要捕捉已剪耳的狗」,節省捕狗的資源。

以前撿到流浪貓狗,大多是通知環保局或捕狗大隊,這些流浪貓狗在等不到人領養之後,最後的結局幾乎都是安樂死。林楷鈞強調,他們十分反對這種不尊重生命的作法,藉由TNR原地放養,可使貓狗能被就近飼養與照顧。因為狗有地域性,很少會跑出校外,就能降低被捕捉的機率。

週六、週日時,懷生社會到建國花市擺攤送養小狗並提供施打預防針的服務,由於不希望送養出去的狗,最後還會流落街頭,領養者必須留下資料以供他們定期追蹤。林楷鈞透露,以前發生過一個阿姨時常來認養小狗,幾乎每個星期都來,之後想打電話去詢問小狗的情況時,卻沒有人接,他們便決定直接去住處關心,這才發現那些小狗都成了餵養蛇的食物。由於這起事件,他們更是加強資料審查的嚴謹性,希望送養的小狗是能夠被真正愛狗的人士領養,擁有一個終生的家。

社員郭璇說,台大男宿前曾有過流浪狗追著人跑甚至咬傷人的事件,當時網路上炒得沸沸揚揚,流浪狗是人人喊打。他們除了緊急處理此事件,將傷人的狗安置他處外,也到各個宿舍宣導他們處理流浪狗的作法與理念,聽取學生的意見,以平息風波。

懷生社未來將努力持續實踐TNR原地放養,雖然校園內的貓狗不可能減少,但希望有計畫性的照顧,能使流浪貓狗可以有遮風避雨之處,更要減少衛生問題且保障學生安全。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蒲公英之愛 吹散愛的種子

Photo 【記者吳衍姍/北市報導】連日來的陰冷天氣,都被今天的艷陽給照散。一個個鮮紅色的帳篷像嬌豔欲滴的花朵,在中正紀念堂前的廣場綻放。「來喔!快來買好吃的肉餅喔!」一位患了侏儒症的女孩,在烈陽高照下,揮灑汗水努力對來往的民眾叫賣;另一頭,行動不便的父親坐在電動輪椅上,後面的踏板上站著一位小女孩,親暱的喊著:「爸爸!你還想吃什麼?」從她父親的臉龐,看到了淺淺的笑容還有藏不住的幸福。這是「蒲公英之愛-愛心園遊會」的一幕,也是屬於他們的故事。

這次的園遊會,在十月二十一日盛大舉行,是由炬輪技藝發展協會協辦。協會從一九九一年成立以來就為身心障礙者辦理各種活動,目前以藝術方面療育為主要服務項目,旗下有「大小可樂果劇團」、「什麼玩藝表演工作坊」、「同心合唱團」、「愛不累顛欣靈樂團-小提琴和長笛」以及製造手工餅乾的「嚐香左右烘焙坊」等。


對於園遊會的名稱「蒲公英之愛」,炬輪技藝發展協會的黃秘書長說,蒲公英是一朵雖小但是圓滿的花朵,風一吹上面的種子就會飛往各個地方,但只要有一點點的陽光和水它就能綻放生命力。「就如同協會在各個單位的幫助之下,給予了我們充足的養分,使我們能夠散發生命力。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夠為更多身心障礙的朋友服務,這就是我們取名蒲公英之愛的原因。」黃秘書長說。

除了義賣活動,表演也是園遊會的重頭戲。炬輪技藝發展協會的成員唐文傑,也是節目的表演者之一。他主要負責雜技,像是用紙傘旋轉手帕等等,以及和他的搭擋演出雙人輪舞。行動不方便的他,已經擔任雜耍藝人十幾年,每日的練習造就他一身的好功夫。唐文傑笑說:「我覺得能夠在這裡表演,是一種榮幸。而且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怎麼可以不盡一點微薄之力呢?」

除此之外,雙手不方便的劉金鳳小姐演唱「星期天的約會」,美妙的歌聲傳遍了整個園遊會現場;而華梵文教基金會的親子讀經班則吟了一首「將進酒」,也團體合唱一曲「感恩的心」。雖然台上的小朋友,有的認真大聲唱,有些似乎不知所措,但台下的觀眾仍給予熱情的掌聲。遊客陳小姐說:「我剛剛一邊讓攤位的人刮痧,一邊觀賞台上的演出。無論是刮痧技術還是表演,我都覺得很棒!」

蒲公英之愛愛心園遊會的目的就是要讓殘障者得到多一些幫助,讓他們能夠被更多人關懷。對他們而言,每個人的一點小幫助,累積起來就是最大的能量。

2007年11月2日 星期五

新移民四大困擾 解法速速前

Photo_7 【記者劉文瑞/北市報導】新移民家庭應如何面對家庭問題?社會又該如何從旁協助?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台北婦女中心為此舉辦「新移民女性服務個案研討會」,讓全台各地的社工互相分享、交換經驗。而為因應新移民女性及其家庭之服務需求與遭遇問題趨向多元,此次研討會藉由特殊個案探討方式,增進社工人員對於新移民家庭的服務知能與技巧。並將個案分成家庭與婚姻適應、子女教養、就業職場、單親生活四項,研討不同層面的解決模式,分享更多實務經驗。

家庭與婚姻適應案例乃是由基隆市政府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凌嘉妤提供。案主為越南籍阮姓婦人,來台近六年,育有一對子女。婚後與丈夫、婆婆因生活及教育子女意見相左而處不佳,常有糾紛。阮姓婦人個性激烈,數度以孩子的性命做為威脅如將孩子丟下樓。日後婦人與丈夫發生爭吵,以水果刀自傷入院,此事件才由醫院轉介至社工人員。


台北市永樂婦女服務中心主任謝敏蘭表示,處理此個案應將重心放在異國文化差異,探討阮姓婦人與丈夫各自家庭文化與形成之價值觀,進一步了解兩人對於婚姻的共識。台灣婦女展望協會社工督導王惠敏則認為,可與其他單位如兒福聯盟合作,確保阮姓婦人兒女的身心狀況。

而永樂婦女服務中心社工黃文玲則提出子女教養個案。案主為黃姓印尼籍華僑,於一九九七年結婚來台,生有一女。婚後與丈夫感情不睦,故雙方協議離婚。女兒的監護權歸黃姓婦人,婦人隨後便將女兒送回印尼與母親同住。日後長女為服國民教育回台,而黃姓婦人已結識另一男子並產下次女。婦人對於兩女的教育方式並不相同,長女常有外顯傷痕,校方因此通報社工單位。

對此,謝敏蘭表示,婚姻上的失敗是否讓黃姓婦人對於長女有「見女則見父」的潛在印象,是此個案的一大重點須深入了解。黃文玲本身則是針對黃姓婦人的親子互動部份分段設定小目標,達成部分給予鼓勵,未達成方面提出指引並澄清觀念。

另外,永樂婦女服務中心社工黃曉芬提出的是就業職場個案。案主為柬埔寨籍梁姓婦人,來台十年。去年喪夫後,梁姓婦人因經濟壓力促使出外工作,其雖已歸化國籍取得身分證,但僅上過短暫的中文班,生活鮮少與外界聯絡,學習意願與自信心較不足,生活圍繞於自家附近。日後申請低收入補助通過,永樂婦女服務中心開案輔導。

黃曉芬認為目前最常遇見的個案問題即是就業,由於解決方面較偏向工作技能與機會等技術層面,較難完全依靠社工人員處理。謝敏蘭則表示,喪偶情緒的處理也不容忽視,應先讓喪夫的外籍配偶走出低弱的情緒,並減低她們對社工人員的依賴,從而協助建立外籍配偶自身的支持系統。

至於單親家庭個案則是由伊甸基金會新移民家庭中心宋碧蓮組長所提供。案主為越南籍陳姓婦人,兩年前丈夫因肝癌去世,獨立撫養一對子女。陳姓婦人由於缺乏專業技能,工作性質大多為餐飲業,又為配合子女的作息時間,不能彈性調配時間配合雇主,工作機會有限。陳姓婦女中文讀寫能力不高,辦理文件或與福利單位洽詢皆需他人幫助,目前尚未取得身分證。

宋碧蓮表示,陳姓婦人之子女目前面臨學齡前的黃金學習期,故教導婦人親子共讀技巧,並提供每星期一次的繪本導讀。謝敏然則認為,單親家庭常伴隨其他類型個案出現,尤其是就業職場,若從整體看來,外籍配偶所遭遇的家庭問題是息息相關。

參與研討會的成員大多為社工人員,希望藉此了解外籍配偶的所需。「能將社工人員的資源整合,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務」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慧心家園社工陳岱琪說。王惠敏則認為,我們不一定要把弱勢者視為弱勢,可以開發弱勢者自身的資源,並加以利用。最後,她也提到社會資源的過於關切,將會讓弱勢族群的外部資源形成壓力,各社會福利機構應互相協調並達成共識,將拜訪個案頻率降到最低。

文化小志工 細說台北城

Photo_6 【記者孫育愷/北市報導】「導覽讓我歷史變強了!」曾經獲得第五屆保德信人壽「傑出志工獎」的陳主敬,擔任台北探索館文化小志工迄今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了。為了做好導覽服務,她廣泛攝取歷史與地理知識,參與志工服務心思專注且表現專業,不僅對自己的學習有進步,更幫助社會大眾汲取知識。

目前就讀台北市信義國中九年級的陳主敬,是在國小四年級時由老師推薦參加台北探索館舉辦的「臺北通小秀才」選拔,五年級開始正式成為探索館的導覽文化小志工,並且與媽媽一同於每週日及寒暑假到館服務,負責接待親子家庭並導覽解說台北城歷史文物。原本生性害羞的她,本來不敢和人說話,但是成為志工後,她開始學習與人和樂相處,在眾人面前也開始可以侃侃而談,甚至可以和遊客閒聊,更因為親切的態度而普獲好評。


陳主敬說:「那種內心的快樂是筆墨無法形容的。」參加志工服務,除了膽量增加,表達能力也進步不少,在服務中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涵意,看到民眾更加了解台北及台灣。儘管升上忙碌的高年級,陳主敬仍願意持續參與探索館導覽工作。很多國中生面對升學壓力與課業的繁重,根本沒有時間當志工,但是陳主敬卻有屬於她兼顧課業與志工服務的一套方法。她透露,把看電視、玩耍的時間省下來,就多出很多時間,也因為時間減少而更懂得把握時間。另外,擔任文化導覽需要廣泛閱讀史地資料、製作台北的地理人文剪報及蒐集資料,反而讓自己的功課進步不少。  

當然,陳主敬擔任文化小志工的傑出表現,靠的不只是她對歷史文物與志願服務的熱情,在她的背後,更有個默默陪伴與給予支持的母親-雷超智。雷超智表示,剛開始,為了「監督」女兒做好導覽工作,每個星期日下午都要陪她到台北探索館擔任志工,慢慢地她步上軌道,自己也開始習慣、享受做志工的感覺,並且深深體會出:「志工生涯就像灑香水,揮灑出去越多,自己聞到的香味越濃。」

一起擔任志工的過程中,有一次,陳主敬問媽媽台北城牆拆掉後,城牆石現在在哪呢?找了相關資料,發現中正區散落了不少台北城牆石,於是母女就去實地探訪,往後更時常一起蒐集有關台北、台灣史的資料;閒暇時,就去參觀歷史文物,並拍成照片,在導覽時與參觀者分享,希望能幫助觀眾更瞭解導覽的內容,也讓解說更生動有趣。

如今,志工服務儼然已經是陳主敬生活的一部份了,現在的她樂於面對人群,能力極具專業,並且更加懂得規劃自己的時間。加入文化小志工行列,不但為她開啟了人生極具意義與影響力的一扇窗,更增進了和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同志「為限」?爭性言論自由

Photo_4 【記者宋燕旻/北市報導】當你分享清涼裸露影片、圖片或是性意味十足的文字時,小心你已經觸法。今年的台北同玩節認識同志研習營於紅樓舉辦,以同志非「限」不可?談論言論自由的差別對待作為開場。

二〇〇七年晶晶書庫負責人賴正哲因進口販賣加上封套的香港雜誌「蘭桂坊」、「雄風」等同志刊物,被基隆地方法院檢察署以刑法兩百三十五條「販賣猥褻物品罪」判處拘役五十天,得易科罰金四萬五千元,經二審定讞。此事件在同志圈引起譁然,質疑同性戀身處於以異性戀為絕大多數者的台灣社會,受到較多的關切。

二〇〇五年舉辦的亞洲拉子影展中,送審影片並非每一片都帶有情色畫面,但無一被列為普遍級。頂著得獎光環探討A片生態的電影天邊一朵雲在台一刀不剪上映,知名導演李安的色戒當中湯唯露點露毛、梁朝偉裸露睪丸的床戲也無經過處理或刪減,描寫男同志愛戀的性愛巴士卻被打上馬賽克,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同志並不等同於限制級」。

曾被控散播人獸交資訊導致猥褻罪纏身的中央性別研究所教授何春蕤認為,在這個反慾反性的社會,同志在情色文化上屬於比較直接願意表露情感、做自己的族群,「同志開創一個我喜歡做什麼,我的老二要什麼,不是我的口味就離我遠一點。」露骨的表露常常是同志交朋友相互接觸的管道,憲法保障人生來有言論自由,但警察卻引用兒少法二十九條、刑法二百三十五條,偽裝在同志網站對同志隱瞞身分,假借交友誘使寫出情色言論的釣魚方式並開罰單,打壓同志交友空間的管道。

華文地區唯一標榜為女同志出版社的集合出版社社長小玉表示,集合出版的書籍並不會特別標示為限制級,但書店就會主動加上封套及限制級的貼紙避免警察的查緝。言論自由不應該被差別對待,「不管是不是女同志的作品,文學就不該被限制,人人都有出版的自由。」

何春蕤因人獸交的猥褻案最後因為學術研究而被判無罪,王蘋:「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何老師有學術光環可以成為司法的例外。」二〇〇六年六月賴正哲提出大法官釋憲案對刑法兩百三十五做出解釋,得到釋字第 六百十七 號此法並無違憲的回應,而同年警政署也提出除非有人檢舉,不然不會主動查緝加裝封套及分級分區的情色刊物。雖然只有些許的改善,但廢除刑法二百三十五團體仍舊致力於對於此法的廢除,改善性言論自由、性自由的框架。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重現歷史

Photo_3 【記者黃婉茹/北市報導】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坐落於大稻埕大同警局分局三樓,由於建築物為古蹟,沒有顯眼的招牌,卻記載了台灣歷史重要的里程碑,從開始到最後,呈現最真實的「台灣精神」。

新文化運動源自大稻埕,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在現今延平北路創建台灣文化協會,當時正值民族主義蓬勃發展時期,臺灣人民逐漸覺醒,開始思考如何爭取應有權利,於是走上街頭,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各種社會運動沸沸揚揚的展開,舉辦各類學術講座、辦報和演出文化劇,積極發展台灣特有文化,提升台灣文化水平。

「當時可說是台灣思想最澎湃的年代,比戒嚴時期的黨外運動還轟轟烈烈。」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執行長蔣朝根興奮的說到,身為蔣渭水孫子的他,對於新文化運動這段歷史的情感也格外強烈,責任感使然,讓他全然投入其中,和紀念館相關的大小事宜,他從未缺席。

選擇創立於此,是因大同分局前身為北警署,台灣文化協會領導人蔣渭水曾多次被關入其中,又大稻埕為新文化運動的啟蒙地,種種歷史因素,再加上找不到更適合的地點,於是選在二〇〇六年十月十七日,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八十五周年之時,舉行掛牌儀式,開始舉辦各類展覽,收藏豐富的文史資料,試圖將歷史重現於世人面前。

館內展覽以新文化運動為核心,開館後第一個展覽為「台灣新文化運動展」,展出當時的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第二個展覽為「海運的立體新世界」,告知當時怎麼利用海運爭取台灣人的權益,如何將視野提升到世界,因船輸出文化亦也輸入新的文化,而現正舉辦「空運文化的立體新世界」,說明台灣人如何利用飛機,到日本上空灑下抗暴傳單,宣揚民族思想,下一檔則預計展出台灣的歌謠,失傳已久的大稻埕行進曲,也將精彩重現。

「這裡將變成台灣獨一無二的紀念館。」蔣朝根自豪的說,因強調歷史的真實原貌,對於史料紙本文獻的收藏格外重視,許多收藏家也大方提供珍貴的私人蒐藏品,除文物展外,紀念館也搭配展覽舉辦社區活動,例如蔣渭水大稻埕行跡導覽,帶領民眾參觀蔣渭水紀念公園及鄰近古蹟,同時配合警察局防治犯罪宣導活動,參觀警局及水牢等,蔣朝根提及:「許多學校的老師及學生都會來此參觀,認為這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

「但在現今這種政治氣氛下,常會遇到反對的聲浪。」蔣朝根無奈表示,由於台北市又在藍色執政下,許多人曲解了創建紀念館的宗旨與意義,認為他們有其政治目的,忽略了最初創辦的真意。

對於未來,蔣朝根心中已有藍圖,「警察局在新大樓建設完成後,將進行搬遷,紀念館會重新進行整體規劃。」他預計將在二樓成立戲劇廳,廳內播放當時演出的文化劇,並會提供收藏家展示的空間,展出自己的蒐藏品,並且將原先的停車場綠化,變成一個可以說故事,或舉辦戶外劇場、音樂會的空間,蔣朝根表示:「我們不希望讓紀念館變的太過單調死板,希望可以發揮創意,創造出不同的特色。」

在館內服務的志工林晏如則說:「紀念館展出的主題都很好,只是媒體曝光率及民眾參與度不高。」許多人以為是單純介紹歷史及文化,所以不感興趣,若在宣傳時能多加強調展覽的特色,一定會更具吸引力。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