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6月29日 星期五

古蹟巡禮 見證台灣歷史

【記者張晉維/生命力導覽】當社會不斷進步、高樓大廈不斷延伸時,你是否還記得伴隨著台灣成長的古蹟?古蹟代表著過往歷史所遺留下的痕跡,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資產,透過這些網站,讓我們可以認識更多古蹟,了解台灣歷史。

你可以到《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台灣建築史》,其中的「台灣建築導覽」專區是利用台灣歷史的演進來做區隔,共分成七個階段: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末時期、日據時期等,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歷史文化介紹,讓你在觀看古蹟前能先了解其建築背景和台灣歷史的演進。另外,還有詳細解析每個時期的城市特色和建築方式,並且介紹每個時期較具代表性的建築類型,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例如:荷西時期的城堡和要塞,日據時期的西方建築、光復後的新式建築等,讓人一目暸然。

虛擬導覽」則是個有趣的專區,它例舉出八個較具知名度的古蹟,例如:淡水紅毛城、鹿港龍山寺、旗後砲台等,選擇一個建築物點進去之後,會有一張建築物的繪圖,圖上會有幾個有紅點,點了之後就會出現此建築物的實境,你可以放大縮小,甚至三百六十度旋轉,雖然不是建築物每個地方和角落都看的到,但是對於距離較遠的古蹟,你不妨用這種方式來一趟特別的古蹟巡禮。

「台灣建築搜尋」專區,你只要依古蹟的名稱、縣市、等級或年代等來做搜尋,每個古蹟都有詳細的介紹,包括其所在地、等級和建造的背景資料等,讓你輕鬆就能了解台灣各個地方的古蹟。

或者你可以到《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在這裡你可以用四種方式來找尋台灣的古蹟建築,「建築古蹟」是用古蹟的等級做區分:三級古蹟、二級古蹟和一級古蹟,你可以選取想要了解的古蹟等級,裡面都有非常詳細的介紹,特別的是,它所提供的圖像資料較多,一個古蹟通常不只有一張圖片而已。

另外,「建築類型」將常見的古蹟建築類型分成七種:宗教建築、居民建築、藝術文學建築紀念性和點綴性建築等,你也可以依照古蹟的屬性來做查詢;「風格/時期」則根據古蹟建造的年代來做分別:元朝、明鄭時代、日據時代等六個時期。

台灣厝仔》所介紹的古蹟數量雖不如前面兩個網站來的多,但它也相當精細,「最新消息」標示出網站新增的古蹟建築。「名詞淺釋」則是介紹古蹟的建築名稱,例如:馬道、斗拱、燕尾等建築名詞的解釋,並且搭配實際古蹟的圖片,讓你對古蹟的建築設計能有更深的一層認識。

「古蹟羣像」則是介紹台灣各地的古蹟分成四個部份:第一級古蹟和國定古蹟、第二級古蹟、第三級古蹟和歷史建築,這裡所介紹的古蹟的背景資料雖不像其他網站來的仔細,但每個古蹟都附有豐富且清晰的照片,透過這些照片,你可以看到古蹟許多的小地方,而歷史建築則是介紹一些並未列管為古蹟,但同樣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文化資訊」中則有台灣各地古蹟的一覽表,分成兩種類型:按照縣市和古蹟的等級。

台灣大百科》是一個開放給大家撰寫各種文化產業的的網站,例如:美術、民俗、社區營造等,其中也包括「建築」這個項目,你可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古蹟建築的知識,或者看看其他人撰寫的古蹟建築資料,共分成三種類型:台灣的古蹟、台灣的歷史建築和台灣建築人物誌,其中的人物誌就是介紹曾經建造過或參與過台灣古蹟建築的人。

或者直接到《維基百科-台灣古蹟列表》,這裡也有列出台灣全部的古蹟,分成一級古蹟、二級古蹟、國定古蹟等六種類型,但並不是全部的古蹟都有介紹和連結。這些古蹟見證了台灣的歷史發展,我們應該多多去認識,更要懂得保護這些珍貴的資產,讓它載著台灣的記憶繼續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

2007年6月28日 星期四

一起透過鏡頭看世界

【記者胡梓筠/生命力導覽】不論是Yahoo!奇摩、無名小站或天空部落等各個部落格服務商,其部落格類別都一定會有攝影或影像創作這個區塊,足見喜愛攝影的網友相當龐大,但如何從中尋找具有特色的攝影部落格呢?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要推薦的是攝影大師張照堂的「哆啦老師的又一天」,由於曾長期投入紀錄片的行列中,因此有人說他不拍照了。幸好數位相機和網路的技術進步,在這裡我們不但可以看到他過去精彩的作品,也可以看到他現在有感而發的信手隨拍,或者是因時事、故人等而做的專題,許多文章都是以歲月為題,不論是他以前或現在所做的歲月紀錄,都在記錄著台灣的變化。

曾為記者的楊錦煌在離開新聞界後,仍持續拍攝,將作品放在「Yangphoto楊佛頭」,偶而也會出現影音文章,或者是將照片配上適當的音樂,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使網友更能沉醉在照片中。最近還有一項新嘗試,每個月推出「推薦好照片」的單元,蒐集了各個部落格的單月佳作,網友間互相推薦、連結,將部落格的精神發揮到最大。

翻箱倒櫃看照片」是現職為蘋果日報攝影記者張良一所架設的部落格,由於家就住在淡水,長期紀錄淡水之美,因此淡水為主題的照片相當多,雖然這個攝影部落格三不五時會出現文字較多的文章,文字雖多,但絲毫不影響照片的影響力,反而藉由文字再去對照照片,更能對文章產生感觸。

攝影達人ctg以旅遊攝影為主題的「攝影達人ctg部落格」,美麗的景點照片搭上自行創作的詩文,使網友彷彿身入其境,並在其中朗讀詩歌,好不風流,照片或是遼闊的遠觀著,亦或是近距離的拍攝其中一物,在在都吸引著讀者實際走訪一趟。

這些部落格,不論職業或非職業,名氣大或小,都帶領著網友進入攝影的世界,而這些攝影師部落客也都覺得,和網友互動更能看見自己的死角,所以期望能有更多的攝影師建立自己的部落格,讓更多的人了解照片的美。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紫斑蝶 台灣越冬型蝴蝶

【記者梁國忠/生命力導覽】「白色小點散佈在藍紫色如絲絨般的翅膀上,好像一顆顆的星星散布在漆黑的夜空」,那是一般人對紫斑蝶的遐想。紫斑蝶的台灣亞種名為「斯氏紫斑蝶」(學名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Wallace),台灣至今有四種越冬型的紫斑蝶,分別為小紋青斑蝶、淡紋青斑蝶、琉球青斑蝶及黑脈樺斑蝶。

根據紫蝶全球資訊網記錄,紫斑蝶在每年都會有三次大規模的遷移蝶道,第一次南部越冬分布在三、四月清明節前後的「初春北返」,並在此進行繁殖的工作;五月中至六月初各地新羽化第一代紫斑蝶進行的「二次遷移」;還有十月國慶日前後的「南遷渡冬」。

雲林縣林內鄉是紫斑蝶春季往北遷徙的路線,根據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之調查,該地點在二OO五年四月三日曾觀察到每分鐘約一萬一千五百隻通過,形成一條壯觀的「空中蝶河」,總計單日遷移超過一百萬隻。

每年秋末,至少有百萬隻紫斑蝶會乘著滑翔翼般的紫色翅膀,來到南台灣魯凱、排灣族人的聖山-大武山腳下,溫暖避風的山谷有數百到數十萬隻不等的越冬集團,形成一片紫河的「紫蝶幽谷」。而台灣的「紫蝶幽谷」是極為罕見的越冬型蝴蝶谷,與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谷」並列,為世界大規模越冬的冬蝶谷。 

紫斑蝶的遷移蝶道,可說是台灣蝴蝶生態的奇景。中廣記者龐清廉在「美麗的紫斑蝶 重啟台灣蝴蝶保育新契機」的報導中,說明南二高通車後,北返的紫蝶被高速通過的車子撞得「肚破腸流」或是慘死在車輪底下,嚴重影響紫斑蝶的遷移過程。

行政院為了解決紫斑蝶的危機,特別安排封閉國道三號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以避免紫斑蝶淪為車輪下的亡魂。讓紫斑蝶飛行而開放國道的措施,成為世界上首例的創舉。在「天候不佳 紫斑蝶未大量遷徙」的報導中,紫斑蝶可能受到鋒面的影響,連續的春雨讓紫斑蝶還沒有大量遷徙,令各單位相當失望。

「紫斑蝶能夠順利北返,高速公路扮演了關鍵的因素!」義守大學教授林鐵雄,在中廣新聞的「紫斑蝶來囉 高速公路也開道」說明高速公路開放外側車道,以減少車輛對紫斑蝶的衝擊,並且在林內附近加裝紫外線燈管和防護網以引導紫斑蝶過境。在未來的日子,政府與民間團體仍然密切留意紫斑蝶遷徒的情形,以確保紫斑蝶順利過境。

2007年6月26日 星期二

夢想最大 有何不可

Dscf0001 【記者葉邵勛/生命力報導】從熱鬧的淡水街道望去,地中海風的「有河book」靜靜地矗立於二樓。「有河book」是夢想大過一切的詩人夫妻開設的,店主人「六八六」(本名詹正德)年輕時拍過電影,後來轉行進入廣告界成為創意人,締造「再忙也和你喝杯咖啡」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文案,但也因此犧牲掉許多生活品質跟時間,所以在二OO六年秋天裡的某一日,為了往後要過為自己而活的日子,毅然辭去工作,打包回家。然而他的理念獲得來自擔任美術設計同時也是詩人的妻子─「隱匿」(本名許桂芳)的大力支持,最後,她也跟著辭職,跟丈夫一起為了夢想共同打拼。

回想當初,許桂芳表示,辭職那一天回到家裡面對同樣失業的詹正德,雖然兩人都辭掉了工作,但事實上不用上班兩人都很快樂。總之,無所事事過了一天,那天晚上詹正德突然對她說:「我們來開一家書店吧!」,開書店這件事就這樣決定了。兩人表示其實當初也曾熱烈討論過在八里左岸開一家咖啡館的事情,那時夢想的清單簡直沒完沒了。當聽見這個夢想變成開書店的時候,其實也不驚訝,許桂芳認為心裡其實是覺得開書店總比咖啡館更適合兩人。雖然面對親友普遍的不看好,但是兩人就是抱著「有何不可」的意念,也更確立「有河book」書店的夢想。

從開書店的想法成型定案後,兩人便在淡水河畔覓得了一間二樓店面,接下來幾天開始丈量尺寸、畫設計圖、找營造商,還要畫商標、申請營業登記等,幾位朋友在得知消息之後大為興奮,更豪氣地說可以出資,也有人願意捐舊書給我們賣。裝修期間,詹正德負責書籍採購,許桂芳則負責店內設計美工,兩人夢想已略具雛形。許桂芳回想起中秋節那天晚上,詹正德還突然雙手合十對著月亮說:「月亮拜託,請保佑我們的店一定要順利開張啊。」,在兩人的期盼下,「有河book」在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開幕了。

站在「有河book」的入口,看似一點都不起眼的樓梯,轉身上樓,卻是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為了呈現我們心目中的模樣,還特地到澳門、香港參訪一家家獨立書店。」在許桂芳的規劃下,海水藍的牆壁,畫上了一隻隻的大鸛鳥、書屋和貓咪,這些壁畫都是出自許桂芳的巧手,配上了純白的大書櫃,以及濃郁的咖啡香,空間滿是輕鬆自在的氛圍。陽台上則種植了幾株盆栽,放了幾張躺椅,讓來店的愛書人能夠盡情享受河水、陽光閱讀。「這裡真的是一個適合用來消磨午候時光的絕佳場所。」淡江大學的陳同學喝著桌上的咖啡說著。

問詹正德開書店是他的夢想嗎?他說他的夢想其實是能夠有個地方大家能一起看電影聊電影,想找回純粹的觀影樂趣。可能有些時候,把書店的桌椅撤掉,掛上布幕,架上投影機,找個三五好友同好一起來看片聊天。除了賣書,他們更期許這家店能成為淡水的文化景點。因此他們正籌畫許多藝文活動,並從自己的專業先下手,如「書癡對談」、「影癡雜說」、「讀詩會」、「寫詩者不為人知的祕辛」等等,也獲得當地藝文團體支持,將開放場地做藝文活動。

看著牆上客人留下的繪畫,「希望將來我們的牆滿滿都是客人的畫。」這對愛書的夫妻開始想像書店未來的美好模樣。

2007年6月25日 星期一

寓教於樂 兒童探索新體驗

Pict0009 【記者鄒家彥/生命力報導】「總共是八百塊,你給我一千塊,我可以找你…… 」收銀人員這麼說著。他身上沒有穿著制服,動作沒有一般收銀人員熟練,年紀也小了好幾歲,這是「兒童探索博物館」的虛擬超市,可以讓小朋友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也學習服務業的技能。

美國博物館協會對兒童博物館的定義是「以服務兒童的需要及興趣為使命的機構,機構空間的展覽和活動就是以『鼓勵學習、激勵好奇』為出發點」,兒童探索博物館創辦人王慶榮基於這個原則,遂成立了這個「動手又動腳」的博物館,小朋友在這個博物館裡不再只是靜靜的用眼睛看,而是親身去體驗所有的設施。王媽媽說,館內空間雖然不大,但是每個設計都很貼心,小孩子可以玩得很開心。

博物館內除了「神奇超市」外,還有「娃娃服裝店」、「TV 電視台」、「轉角咖啡屋」、「牙寶寶」和「消防隊」等設施,小朋友在這座博物館內,可以盡情的去探索和嘗試館內的所有設施。在服裝店裡,你可以幫客人搭配服裝;在電視台,你可以扮演一個出色的主播;而在牙醫診所中,你就成了出色的牙醫師。行銷公關林蓓蒂說,我們的博物館就是提供小朋友一個DIY 的環境,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學習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知識和技能。

博物館內的設施主題圍繞著各行各業,林蓓蒂說,當初在研究設施主題時,他們覺得台北的小孩缺少一個可以學習社會和認識社會的環境,因此就決定建立一個能夠讓孩子體驗工作生活並學習簡單工作技能的博物館。她說,在「神奇超市」中,小朋友可以體驗買賣的過程還有順序排隊的重要;在「牙寶寶」的牙醫角色扮演裡,他們可以學著從醫生的角度來看事情,有些小朋友甚至會觀察並模仿真正的牙醫師說話的口吻以及內容,這些經驗對小朋友都是一種生活的學習。

在這些各行各業的模擬設施中,最困難的就是把那些工作上的「專業知識」轉換成小朋友能夠理解的方式。比如「娃娃服裝店」中,館方除了成列出服裝供小朋友搭配,也教導小朋友認識每件衣服所使用的不同布料,並讓他們實際觸摸實際體驗,對布料材質不僅僅是抽象的學名認識。

一至十歲的小朋友,入館票價是三百元;十一歲以上的小朋友大朋友,票價是兩百元;未滿一歲則免費入館。林蓓蒂說,只要出示證明,館方對中低收入戶的小朋友提供免費入館參觀的服務。「兒童探索博物館」坐落在台北信義誠品旗鑑店,未來也將在高雄設立分館,其主題則是探索世界人文,分館主要服務的年齡層也會提高。

多點尊重 打破醫界性別歧視

E7938ae58583e7acace4b883e6aca1e785a 【記者謝瓊元/生命力報導】身為女性的妳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婦科就診時,醫師問診態度冷淡;或是內診時旁邊有一群人對妳的身體竊竊私語,讓妳感覺心理不舒服的經驗呢?教育部醫學教會委員會與國防醫學院合辦的「性別與醫療之醫學教育工作坊」的專題演講「如何進行性別平權教育」,帶大家一同來討論,台灣醫界現在的性別意義問題與改進方式。

本次研討會主要是研究醫界的性別意識。在現代社會裡,雖然醫療水準發達,但是醫界對於性別意識似乎處於一個模糊地帶,在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之後,性別平等也越來越受重視,因此本次研討會不僅希望能教育現在的醫師,更希望能改善大學教授的授課方式,從平常的課程做起,對學生灌輸性別平等的觀念,培養他們客觀的性別意識。

主講人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嘉苓帶來一支二分鐘的西班牙短片,描述男人如果也能生產,會是什麼情況。片中的男性產夫Louis,倉促的由太太及護士攙扶到產台上,因為他不願躺在產台並把兩腿張開架在腳架上,便大喊著「我要站起來!這有什麼道理!難道這樣會比較好生嗎?」但醫生不回應並只是指示他生產,而過程中還有人走來走去觀看,讓Louis羞得將自己的下半身遮住。好不容易生下孩子,沒一會兒孩子就被送去休息室了,幾乎與他沒有接觸,讓他覺得自己就像個生產工具,顯得相當失落。

現場觀眾看完本片後哄堂大笑,吳嘉苓表示,其實這就是一般女性在生產時的過程,在台灣,產婦只能選擇片中的生產方式,有許多人就這樣張著眼看著妳的私處,讓許多產婦都有過不被尊重的感覺,而且醫生只會指示妳應該怎麼做,卻不太懂得如安撫產婦的情緒。

而她也希望男性看完可以產生同理心,因為生產是女性獨有的經驗,所以男性無法體會女人生產時的痛苦,就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生產方式是被文化塑造的,而其中有太多不合理的部份,像是只能有固定的生產姿勢、產婦的私處被一覽無疑、會陰切開等,所以西班牙人才會拍出這部片來諷刺男性。

而主持人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執行秘書賴其萬也說,自己三十年前在美國留學時,有次教學回診,指導教授診斷一個坐骨神經痛的女孩子時的經驗。因為坐骨神經痛通常是讓病患躺上再把他的雙腿舉高九十度來診斷傷勢,當時那位教授先拿了一塊布把女孩的兩腿間蓋住,使得女孩的私處不會曝光,這讓賴其萬印象深刻,因為自己行醫多年,幾乎沒看過有人會做這個動作,包括自己也疏忽了,而這樣的小動作,就能讓人感覺被尊重。

賴其萬說,台灣醫生大多忽略病人的感受,特別是女性患者,所以後來如果診治時遇到有敏感部位可能會曝露的情況時,他都會以同樣的方式來讓患者安心,而他自己在教學生時也會特別強調這點,希望學生不要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感受。而且他認為教授也要避免對學生開黃腔,呼籲大學教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學生往後對病人的態度,身為醫生不只是要有專業知識救人,還必須更注意一些細節的部份。

吳嘉苓說,這些醫師所沒有注意到的部份,或許是來自於在學校裡所受的教育。在台灣,男醫生佔了八成七,這種男性主導的文化,在教學上常忽略了基本的專業倫理,像是上病理課時說黃色笑話、或是對同性戀與愛滋病患嘲諷,再再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思維,很可能讓他們在就業後也變的對女性、同志等病患不尊重。

最後她認為,醫學教育最好要從大一就開性別意識和專業倫理的課程,最好能每一年級都有類似的課程。社會學的課程,讓學生不只增加知識,也能培養專業倫理;老師也應該多著重自己的態度,避免言論造成學生的不適感,或無意識的主觀思想灌輸學生對性別、性向的歧視。

2007年6月22日 星期五

童玩之美

【記者相振為/生命力導覽】你是玩什麼長大的呢?儘管現在小孩手上的玩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從樂高到疊疊樂,從洋娃娃到紙牌,甚至還有各式各樣的電動玩具,但是竹蜻蜓、扯鈴、沙包等童玩卻是幾乎所有人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你是否還對童玩記憶猶新呢?你是否已經認識這些傳統的玩具呢?如果想對童玩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網路上有許多地方提供這些資訊給你,例如你可以前往政府所辦全球華人網路教育中心附設的《中華文化天地-民俗篇》參觀,這個網站對毽子、扯鈴、風箏等十八種耳熟能詳的童玩都以「起源」、「介紹」、「製作工具」、「製作方式」等四個面相來介紹。有些還附有影音檔案,讓不想瀏覽冗長文字介紹的民眾,得以用更輕鬆的方式了解這些童玩。

另外,也可以瀏覽《童玩》、《中國傳統民俗技藝團》這兩個民間網站。前者除了針對各個童玩的歷史有更詳盡的解釋,甚至還教導民眾怎麼玩、怎樣玩才好玩!後者由於是隸屬民間機構「中國傳統民俗技藝團」的網站,因此選材較為特別,例如「畫糖」和「吸管編藝」這兩項就是其他網站比較不會選用的題材。除此之外,這個網站也精細於製作方式的教學,不但用文字一步一步引導民眾製作,還附有圖片及影片,讓民眾自己在家做童玩變得一點也不難!

除了以上推廣童玩的機構,也有許多民眾自發性的網站。以《UEPlay游藝館》為例,他以部落格的型式,致力成為一個「探討童玩、玩具、遊戲、游藝、教育的空間」。他不但把童玩細分為八類,還把製作方式、玩法,利用照片和Youtube等多媒體加以介紹,使人一目了然。另外也有許多民俗活動的訊息。這個網站已經獲得「中時嚴選部落格」推薦,是一個互動性、分享性與學習性相當高的網站。

如果希望和其他人分享或討論童玩的相關事情,也可以使用《國立傳藝中心部落格》的討論區,在這個討論區會有許多人拿出自己的作品和他人分享,也可以利用親身經驗和他人交換意見。從這裡可以得到一些不同於網站、更生活化的知識。

最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何不前往宜蘭《童玩博物館》,實際經歷童玩的趣味性呢?或是何不利用炎炎夏日前往著名的《宜蘭國際童玩節》,在那裡渡過充滿知性與瘋狂的夏日之旅吧!

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偶戲人生

【記者沈欣漢/生命力導覽】當社會、科技不斷進步、生活的步調越來越忙碌時,你是否還記得伴隨著你歡樂成長的布袋戲、皮影戲等的戲偶戲劇?這些藝術戲劇是台灣過往歷史所遺留下的,也是我們的文化資產,希望透過這些網站,讓我們可以認識更多的戲偶戲劇,回味一下童年往事,並且瞭解以前的台灣生活方式。

以李天祿老師所創辦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主要是以李天祿老師的一生來介紹布袋戲偶,而他所創立的「亦宛然掌中劇團」也是目前台灣擁有最多百年以上偶頭的劇團。在簡述戲偶道具內有介紹一些比較歷史悠久或是特別的戲偶頭,像是以木頭雕刻再加上手工彩繪的紅大花以及以較粗獷的雕刻工藝且極少產量的大頭等等。

以「愛、創新、希望、努力與快樂」為精神元素的「台原大稻埕偶博館」,在網站內的劇場與表演裡介紹著兩種不同形式的劇團:台原偶戲團,一個以傳統偶戲的保存、推廣、創以及注重故事情節的創意和劇情節奏的劇團,《馬克‧波羅》是他們的招牌戲碼,兩位歌手獻唱演出以及二重奏與南管交錯運用的搭配不僅盡收台灣傳統布袋戲的精髓之美,更融合東西方文化內涵。

另一個介紹的劇團是納豆劇團,納豆劇團是一個以現代劇場型式的劇團,以呈現美、情感與表演技巧的精神核心,進而激發東西方傳統與現代表演精髓的演化,主要的表演以面具及小丑喜劇來呈現,再加上裝置藝術、偶戲等的元素來演出。

皮影戲館則是介紹台灣另一種主要傳統戲劇-皮影戲的網站,其中在「劇場藝術」仲介紹著皮影戲、京劇兩種綜合藝術表演戲劇的差異以及相同的地方,像是唱法唱腔以及舞臺的不同,相似的地方則是類型以及劇本來源跟角色分類。

另外,在這個網站的「技藝傳承」中則介紹了東華、復興閣、永興樂、合興、福德、宏興閣社團,這些社團是台灣目前僅存的六個社團,東華是歷史最久的皮影戲團,也是最創新的社團,他們把皮影戲的影窗加大、影偶尺寸增加,並且能作出高難度的技巧以及改變畫面特殊效果的燈光。福德則是曾經在皇民化運動時,被編列為「第二奉公團」,也是當時與東華被公認維能夠代表台灣皮影藝術的劇團

希望藉由這些網站,能讓大家對於台灣傳統的藝術有一番的瞭解。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北醫山服團 義診關心原住民

Img_0112 【記者馮牧群/生命力報導】「我們就像朋友一樣。」台北醫學大學山地社會醫療服務團團長莊鴻宇說。他認為,北醫山服團並不只是去服務的,而是相互交流。

北醫山服團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以南投縣仁愛鄉做為長期耕耘的定點。醫療隊是以「義診」的方式,請醫師上山為當地原住民診療,也替兒童做健康檢查,每位原住民都有自己的病歷,由山服團員製作建檔,以便建立病史。義診所需的藥品,是平時山服團員跟藥廠募來的,其中以原住民較常使用的高血壓、痛風方面的藥品居多。而原本每年暑假出隊一次的醫療隊,在九二一大地震後,也增加了寒假的出隊。

在醫療隊替原住民舉辦義診的同時,原住民的長老們也會給山服團員們「母語教學」,彼此就像朋友一樣的相處。目前北醫山服團規定大一團員只能參與舉辦當地國小的育樂營,大二才能加入醫療隊服務。莊鴻宇說,這樣團員才能先與當地民眾培養感情,到了第二年,對他們的了解夠深入,自然就會知道他們需要哪方面的幫助。對於行動不便、坐輪椅的病患,醫療隊會進行「家訪」,以方便病患;在夜晚,醫療隊就挨家挨戶的替老人量血壓並紀錄。

回憶起去年醫療隊曾接觸過的一位小朋友,莊鴻宇相當難過,當醫療隊抵達仁愛鄉時,那位小朋友已經蛀牙到發膿,無法說話,醫療隊只好趕緊與家長溝通,希望盡快帶他下山接受根管治療。

為了帶給當地小朋友歡樂和正確的文教、衛教知識,山服團也舉辦育樂營,以北醫學生的專業知識教導小朋友一些衛生觀念。與平地不同的是,部落小朋友活潑好動,因此山服團的教學活動並不是將小朋友由室內帶到戶外做活動,而是在教室內進行相關課程。

北醫山服團團長莊鴻宇說,部落裡的大人白天都外出工作,把小孩留在村裡,而且家長普遍都不重視教育,認為孩子「一直玩也會長大」,因此,與其讓小朋友四處遊蕩,山服團希望把他們集合起來一起照顧,於是舉辦了育樂營,將小朋友集中上課。

仁愛鄉有不少孩子的成長環境都令莊鴻宇感傷,他提到,某次有個叫「阿梅」的女孩,詢問山服團未何遲遲未到他們家家訪,經了解之後,才知道她的不幸際遇。阿梅的家境清寒,姊姊與媽媽都離家出走,爸爸因此失志,每天藉酒消愁。但是山服團能做的很有限,只能多與阿梅聯繫,聽她訴苦。

「像這樣的故事在當地實在是很多,但這也是驅使我們出隊的動力。」莊鴻宇感嘆的說,每次出隊之後,都會為當地一些情形感到難過,像是少數以前照顧過的小朋友,現在都成了不良少年,而山服團的工作之一,就是避免讓這種事情發生。他還說,雖然每次上山都累到不行,但在一次次的出隊當中,漸漸建立了團員間的夥伴情感,也和當地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最後反而無法自拔,不想離開部落。

2007年6月19日 星期二

攝影烹飪 空軍一村樂陶陶

Dscf8159 【記者王翊亘報導】「這邊比較暗,調光圈的時候要注意…...」平時安靜且鮮少有人注意的三重空軍一村,在星期天的午後突然有了不少的活力,一群人正拿著相機不停的 對著那些帶有歷史痕跡的建築拍照,這裡是三重社大攝影課的戶外教學場地。到了微風徐徐的晚上,三重空軍一村內的涼亭聚集了許多人,每個人忙上忙下的張羅晚餐,這裡是三重社大烹飪課的教室。

攝影課學員陳淑靜,一開始僅是想學習攝影的技巧,但是幾次來到空軍一村外拍之後,深深的被這邊的文化氣息所吸引。陳淑靜說:「我覺得這樣的地方拆除實在太可惜了。」





這正是現在空軍一村所展現不同的風貌,有別於過去的死氣沉沉,現在可以說是生氣勃勃,這其中的推手包括了三重社大攝影課講師李俊賢。李俊賢是楊梅出身的眷村子弟,對於眷村文化有著異於常人般的熱情,他說:「也許是我老家村子拆的早,所以現在有些移情作用吧。」

原本只是想藉由手中的相機拍攝眷村的種種,李俊賢前年偶然的來到了空軍一村參與了蚊子電影院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遇到了三重社大「社區營造」課程的講師董俊仁,「他想要將空軍一村推動為一個眷村的文化園區」,所以想要在這邊多舉辦活動,讓這邊更有生氣。李俊賢便一起在空軍一村舉辦活動,例如在空軍一村中, 處處可見到台灣其他地方的眷村照片,這便是李俊賢在此所舉辦的攝影展。

「我們可以透過美食當作一個管道,連結三重地區居民對於空軍一村的認識。」李美玲是三重社大烹飪課的講師,她說一開始也是因為董俊仁想要在空軍一村成立文化園區的關係,希望能每天都有活動在空軍一村舉行,才將烹飪課開在這邊。儘管社區大學已經有許多不同種類的烹飪課程,但是李美玲說:「每種菜色背後,都有其自 己的涵義。」例如說,大家都知道川菜是辣的,可是在這邊,每家的作法都不同,使用的食材、調配的醬料,都是經過自己家族的傳承下來。

「我跟你說,筍子要泡一下才會好吃。」「這樣不對,我們老家都是這樣做的......」烹飪課的學員、教師與居民七嘴八舌的在鍋爐旁討論菜色的料理。烹飪課學員吳金鐘說:「在空軍一村上課,感覺很好,並且可以實際體驗居民生活的樣子。」學員李慧娟也說,在空軍一村上課,居民會親自指導做菜,而在溝通的過程中,可以了解 他們對這個村子的熱愛。


李俊賢說,許多眷村人去樓空之後,整個景觀就被破壞了,有的人甚至還會把門板拆掉拿去賣錢,這也是為什麼會將空軍一村與三重社區大學結合的原因,希望藉由此,能讓空軍一村一直保有活力,也吸引更多的人來注意。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陽光深呼吸 工作零障礙

【記者高毓璘/生命力報導】「沈爸,一杯柳優柳橙優格。」「好,馬上來。」俐落的動作,完全不會發現他和一般人有什麼不同。沈福生,陽光基金會的庇護工場「陽光深呼吸」的員工,由於工作認真、負責,一直是店裡重要的資產,雖然患有僵直性脊椎炎,但在工作上認真的態度,受到大家的尊敬與喜愛。

「陽光深呼吸」是陽光基金會所設立的庇護工場之一,於一九九〇年成立,位於捷運古亭站,主要是販賣新鮮果汁與生機食品,雖然店面不大,但光顧的人卻不少,小小的店面,約有三到四位員工,大家各司其職,工作融洽。

陽光基金會就服組長兼店長的余倩如表示,陽光基金會原本就設有加油站以體力為主的庇護工場,而陽光深呼吸的成立,主要是希望能夠讓更多身心障礙人士,從事靜態的、直接與人面對面的工作,並且不只是燒燙傷的病友,肢障、智障等,都可以進入陽光深呼吸工作,學習著勇敢面對人群、加強其社會適應能力,並利用在工作上與人群接觸的必要,來擴展其自信以及工作能力,每一位員工都必須在店面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與練習,「我們希望他們可以在工作中找到自信,讓自己過的更開心、更有成就感。」余倩如說。

陽光深呼吸裡有許多優秀的員工,沈福生就是其中之一,余倩如對他讚譽有加:「沈爸就是閒不住,太有責任感、配合度又高,什麼都不用我擔心,並且把店面管理的很好。」沈福生在二十年前就發現患有僵直性脊椎炎,所謂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一種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會侵犯脊椎及關節,主要症狀為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限,幾乎不能大幅度的轉動。他長期吃藥,也開過好幾次刀,這樣的身體狀況,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對工作的熱忱,在陽光深呼吸工作前,他還開過小吃店,「不忙會讓我覺得生命沒有了目標」沈福生說。

每一位在陽光深呼吸裡的員工,都在學習著讓自己勇敢、獨立,余倩如表示,所有的員工,她都會一一訓練,並分派適合的工作,「我們並不要求一位全能的職員,而是依照他們的能力來做調配,像是手腳俐落的就學做東西、切水果;可以大方和人群交談的就站櫃檯,因才適用才是我們的宗旨。」

除此之外,陽光基金會每年還會定期幫員工們做健康檢查,深入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藉此作為工作上的評估與考量。身為店長兼就服員的余倩如,對每一位陽光深呼吸裡的員工都瞭若指掌,不論是心理或生理,一發現有問題,就會盡力輔導他們,當有員工因為自己的缺陷而不敢面對自己時,余倩如就會主動找他們聊聊、開導他們,並且加強他們在工作上的技能,運用工作上的成就感來增添自信,讓這些身心障礙同胞更加堅強、勇敢。

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五股溼地的生態補償

Pict2230 【記者陳佩靜/生命力報導】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的解說員李騏廷指遠方的堤防說:「五股溼地以前原本是在那邊。」坐落於蘆洲的二重疏洪道外的五股溼地,原本是一塊鳥獸的自然天堂,但在經歷成蘆大橋完工後,一切只能說是過眼雲煙。二〇〇四年荒協接受台北縣政府託管五股溼地,在縣政府預計將溼地中心規劃成划船道前,提出了『生態補償』的要求。李騏廷淡淡的說:「我們無法阻止工程進行,所以我們設法補救。」

生態補償(mitigation),又稱為棲地補償,理念來自於生態工程的一部分。從東華自資所碩士施心翊的「生態工程?生態工法?-從生態工法談起」中說明,生態補償是指對於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所採取的緩和及補償措施。一般而言,可以分為迴避(avoid)、最小化(minimize)、補償 (compensate)三種方式,但運用到「補償」方案時,通常是指開發案無可避免一定會破壞到環境,不得已才採取的環境替代方案,因此就三種方案相 比,「補償」是保育人士最不希望運用的生態保育的方法。文中所提的五股溼地就是採去了第三種方案,將五股溼地生態中心移至五股溼地較為邊陲的地方。

對於五股溼地生態補償的具體內容,荒野協會長駐五股的觀察員謝雁說:「首先協會在預定補償地上挖溝渠,然後種植五股溼地原有的植物。」他表示沒多久這塊土地反而長滿了蘆葦和鹹草,之前協會的努力都被掩蓋看不見了。

此外李騏廷也表示,溼地上的釣魚池是呈U型,在經過協會努力將魚池改成有淺灘的V型後,就更容易讓生物棲息利用。有時協會也會做一些浮島,讓浮島在水面上漂浮,一方面作為鳥類的落腳處,一方面浮島下方的陰影也可以作為魚類的藏匿處。

只不過有時荒協煞費苦心的舉止,碰到不清原由的民眾總有「秀才遇到兵」的感覺。謝雁說他就接獲過縣政府說民眾抱怨「雜草」太高的問題。現在的五股溼地周圍環<>繞著自行車道,荒協努力維持著生態和人類活動之間的分野,因此只有靠近車道兩步遠的地方有除草,其餘就讓它們自然生長。也請民眾見諒,不要抱怨雜草太高,要求「除草」。

有哭笑不得的部分,自然也有讓人驕傲的滿足。如全台灣只有在五股溼地才能見到的一種豆娘(體型相似於蜻蜓),謝雁說目前協會正在設法申請將五股溼地提升為保護區,藉以保護這種希罕的豆娘。

此外他更說:「去年有一隻黑面琵鷺在五股溼地這邊落腳。」他表示,以前五股溼地也是黑面琵鷺過境棲息點之一,雖然去年這意外的訪客並不能說明五股溼地的生態補償已告大成,但趨向進步這點似乎也是無庸至疑的。


延伸閱讀: 


五股溼地生態園區定點導覽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走出家門 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記者何怡薇/生命力報導】「自在走出一片天 立命安身攜手牽 生命可貴由此見 活出精采盼共勉 」這是台北市新生活自立生活協會理事長莊棋銘自己寫的詩,從詩裡面可以看出自立生活對他的意義,及他對自立生活協會的期盼。如同詩裡所講的,自立生活就是藉由各方面的幫助,讓障礙者能夠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莊棋銘是成骨不全症患者,也就是我們一般人所說的玻璃娃娃,現年二十八歲的他,在二十幾歲以前幾乎完全沒有出過家門,小學的課程也是由社會局派老師去家裡上課,只有在去醫院、親戚結婚,或過年過節等比較重大的事情,才會出門。莊棋銘說,他的父母觀念比較保守,認為身障者只要待在家就好,不要出門造成自己和別人的麻煩。受到父母親觀念的影響,莊棋銘甚至產生了「身障者應該要聚集在一起,一起受照顧、管理」的想法,他說,「以前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認為我們身體這麼不方便,能夠活著就該感恩了,不應該想那些有的沒的。」

一直到認識了自立生活協會總幹事林君潔,才改變了他的想法。起因是二〇五年發生了一件很轟動的玻璃娃娃事件,景文高中二年級的玻璃娃娃顏旭男不慎摔死,莊棋銘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發表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感想,因此認識了林君潔。

林君潔那時候還在玻璃娃娃協會裡工作,她將自立生活的概念告訴莊棋銘,改變了莊棋銘的生活。林君潔笑著說,「他是我從日本回來之後,用自立生活的東西給他洗腦。」她還說,很多障礙者會喪失很多信心,沒有信心就會變成能力沒辦法發揮出來。一直待在家裡,難道都不會想出門嗎?莊棋銘說,小時候會很想出去玩,長大後漸漸接受這個事實,就比較不會那麼想,他以前每天都會幻想跟一般小學生一樣拿著書包去上學,手牽手去郊遊。

莊棋銘以前其實很排斥這個事實,「現在回想起來,應該說是不能夠接受自己跟一般人不太一樣,像男生最忌諱的就是身高,但我的身高就是這樣,這點就很不能接受。」不過樂觀的他笑著說,「我現在都安慰自己沒關係,像銷毀魔戒的就是哈比人呀,最矮的哈比人就是拯救中土世界的。」

接觸了自立生活後,莊棋銘開始自己獨立出門,父母也漸漸不那麼反對。他說,以前要出門都會被爸爸媽媽罵,現在他們開始慢慢地接受了,會唸一下,但是不是罵。棋銘第一次自己出門是在二〇〇六年三月十八日,「我一直還記得那個日期,我在那天拿到了電動輪椅,一拿到的當天就出門。」值得紀念的第一次獨自出門,莊棋銘選擇去搭捷運,他說,之前其他人有帶他坐過捷運,從此以後就喜歡上捷運,所以就自己去坐捷運,「覺得還滿有趣的,那時候坐到昆陽站,但是沒有出站,就是坐過來、坐過去,一直換來換去,就很開心。」

林君潔說,莊棋銘原本是在家裡一個很小的房間,現在出來認識很多朋友,而且現在大家都叫他捷運達人,捷運所有事情問他都知道,因為捷運實在太無障礙了。「我記得他有一次說他想住在捷運裡面,因為裡面有無障礙洗手間,又有便利商店,要買什麼要幹嘛都很方便,只差沒有一張床。」也因此可以想見一個無障礙空間對於身障者影響多大。

身心障礙者難免會遭旁人異樣的眼光,但莊棋銘毫不在意,他說,有一次去捷運站,有一個媽媽帶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就跟他媽媽說,「媽媽你看,那個人好矮喔,坐在輪椅上。」那個媽媽就很不好意思,一直把她小孩拉走,還叫她的小孩不要一直看。莊棋銘笑著說,「還滿好笑的,我想那個媽媽一定很尷尬,不過我是不會啦,小朋友就是這樣。」他表示,他從小就不會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像自立生活講的,障礙也是自己身體的一個特徵,就像人有高矮美醜,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而且別人看你也是好奇,人對於比較少見的東西會覺得比較新奇。」

對於未來的人生規劃,莊棋銘表示,短期內想把理事長的工作做好,他認為接下這份工作就好好的做。協會現在也會找一些跟棋銘以前一樣情況的身心障礙者,提供他們幫助。

「我對自己的障礙並不介意,只是比較有點遺憾的是對週遭的人會比較抱歉,因為我自己身體不方便,需要他們勞心勞力的地方很多。」莊棋銘還說,有人生活的很苦也是過的很快樂,有人什麼都有了但還是不開心,他選擇成為前者,「人活著就是要享受生活。」

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越南籍阿鑾 用愛照顧小恩

E998bfe5b792 【記者莊惠雯/生命力報導】「愛是最重要的一個字-台灣新子愛在甜甜圈母親節」記者會中,越南媽媽阿鑾牽著女兒小恩的手,站在台前合唱阿嬤最愛的兒歌,在此起彼落的快門聲中,留下感動的瞬間。

阿鑾,本名阮映鑾,七年前,因為賭氣來到台灣。當時,原本已經訂婚的阿鑾,因為意見不合而與男友分開,後來,認識了越南台商,就是現在阿鑾的丈夫,就賭氣嫁來台灣了。剛來台灣,夫家的哥嫂細心教導,約半年,大概聽得懂日常對話,卻無法用國語回應,之後,透過在家努力看電視學習,或是比手畫腳來表達想法,目前,國語已經很流利了。現在,阿鑾在大同事務所上課,已經學了三個多月的寫字與發音,阿鑾皺皺眉頭說:「寫字最難了。」因為搞不清楚筆劃的先後順序,常常少了一點或一撇。

照顧小孩,有甜蜜也有心酸。高淳恩,小名小恩,從小活潑好動,表達能力與台風讓人印象深刻,然而,阿鑾提起照顧小恩的過程,仍有不為人知的辛酸。阿鑾說,有天小恩從學校回來,很生氣的問媽媽:「為什麼妳是越南人?」,她當場傻住了,既難過又不知所措,詢問原因之後,才知道因為小恩不會講國語,同學都不跟她玩,還會笑她不是台灣人,後來,阿鑾跟小恩說:「媽媽是來自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媽媽都是用愛來對妳,不管我是哪個國籍的媽媽,都是最愛妳的」,因為小恩感受到媽媽的愛,也慢慢的能夠認同媽媽。

如果回答不出小恩的問題,阿鑾就會帶著小恩出門,透過台灣的朋友教導小恩,幫忙回答問題,並且以身作則來以禮待人,讓小恩學習禮貌。從前在學校,小恩會跟同學說:「我是台灣人,我媽媽才是越南人」,但透過阿鑾的用心陪伴與溝通,一次又一次的告訴小恩,文化背景的不同,並不代表我們有什麼不對;現在,小恩會很開心的說:「我是越南人」,才七歲的孩子,懂得自我認同,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差。

目前在士林開業的阿鑾,是一位專業美容師。當天記者會穿著的長袖粉紅色國服和帽子,是阿鑾的媽媽親手縫製的。阿鑾說,這個衣服新年、結婚都可以穿,平常越南人則是穿白色的。一年四季,越南的傳統服裝都是長袖,但是布料透氣,不會悶熱。現在,阿鑾平常也會穿短袖、無袖衣服,她笑著說:「這樣穿比較台北,也很方便。」但如果有同學會或是重要宴會活動,還是會穿著越南傳統服裝,比較有特色。

在台灣的日子,阿鑾很感激夫家人的照顧與包容,雖然會想念在越南的媽媽,偶爾偷偷掉眼淚,但她相信,只要小恩健康平安的長大、自己把國語的書寫學好,努力工作,就是現在最大的幸福。

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

由教育帶動服務學習

【記者高毓璘/生命力導覽】現在有關服務學習的觀念已經慢慢推向各個校園了,有許多學校都將服務學習結合在課程中,希望學生們能夠從課程或實際經驗展現愛心,藉以提升精神層次。

許多大學為了服務學習投注很多心力與資源,例如:中原大學
提出「愛與學習」計畫,希望可以透過有系統且持續的方式推動「服務學習」。課程內容包括了舉辦志願服務研習營,由中原的五位老師帶領,讓學生們在研習營中知道「什麼是志工」、「志工應該如何做」,並真正去服務他人,瞭解服務的真諦。


僑光技術學院也是首重身體力行,他們將服務學習課程轉為實習課程,學生們必須在育幼院、基金會或社區裡當義工,完整的記錄下自己的實習過程與心得,並以此作為教學評分。僑光藉由課程評分引導學生在服務學習上更加用心,並透過服務過程,激發學生們的愛心繼而了解個人生命價值。

另外有一些大學開始有所謂的教學卓越計畫,希望能夠提升教學品質,也能夠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東吳大學輔仁大學就架設了「教學卓越網」,裡面有各項學校的教學計畫。輔仁大學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理念,而在全人教育中又以服務學習深耕計畫為要項,時常舉辦服務學習研討會、認養偏遠地區中小學、出席國際服務學習組織等等。

在教學卓越計畫中,期望達到老師與學生是相互影響、相互導引的關係,輔大還設置了有關數位學習以及語言學習等資源。在數位學習方面,輔大建置了可彈性安排空間的互動式數位學習教室,提供互動教學需求的課程使用,均獲得師生良好的反應,目前使用率已達八成以上。語言學習則是設置「卓越英語自學中心」,發展英語自學教材,並訓練線上小老師,結合實體與網路教學活動,進行教師培訓計畫與開設學生菁英課程,除此之外,學校另設置了二處「English Corner」,讓學生將英文生活化與情境化,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經驗與空間。

而東吳大學的教學卓越計畫則是期望搭起師生間、校際間,甚至是國際化的橋樑,其中服務學習課程也包含在內,安排了共通課程。開設有關「學習心理學」與「學習策略」課程,並推動學生讀書會,培育五百名讀書會種子人員,負責帶動全校學生讀書風氣,希望學習分享別人的經驗、傾聽別人的說法、提供不同的思考,藉此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


東吳更組織社會服務隊,在內湖區清白里及紫雲里辦「獨居長者攜老活動,延續服務學習的精神,以用心、關心、愛心 持續性的關懷獨居長者;並且投入中寮中小學服務計劃,讓學生們去南投幫助九二一的災民,以童軍生活體驗的方式,培養災區兒童「做中學、學中做」,讓他們能 夠在往後的生活更為獨立自主。

除了社會服務隊之外,東吳大學還成立了雙溪生態環保志工隊,以活動教導學生擁有環保志工的基本知識,再讓學生分組實際進行河川生態調查時,將所學課程實際運用於雙溪流域生態監測,並分享彼此之知識與心得,經驗傳承,以便進行後續環保志工之生態調查。

上述幾個大學都將服務學習與一般課程相結合,但東海大學卻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制度勞作制度」,學生們並非到老人院或安養院裡照顧病患、也不是去社區裡當志工,而是規定每一位大一新生必須義務「清潔校區」,當校園裡的清潔大隊,每週五天、每天半小時。並且將清掃服務視為一門服務學習的課程,成績優異者會給予獎勵,不及格的還必須重修,學生們無不慎重其事,是真正將服務做到與生活結合。

由此可見,在台灣,服務學習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認為這是幫助人們在發展完整人格上不可或缺的課程,慢慢的,會有更多的學校加入這樣的教學模式,並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現。

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

杜絕工業化畜牧 由個人做起

【記者陳佩靜/生命力報導】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理事長朱增宏說:「請大家儘量避免到傳統市場購買肉品,以杜絕工業化畜牧的生產模式。」隨後他又表示,但這不是請各位不要吃肉,而是儘量挑選高品質的肉品食用。

他表示,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從一九七〇年以來,台灣養豬戶總戶數每年呈現遞減狀態,但豬隻飼養總頭數卻每年增加,在飼養總面積不變動的狀況下,顯現出每頭豬的平均活動空間減少,造成豬隻運動量不足、免疫力下降,此外狹小的活動空間也易於病菌散佈。

朱增宏接著展示譯自英國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 的研究報告,二次大戰後,已開發國家的農牧生產模式轉型,由放養、圈養到欄牧來大量養殖經濟動物,而這種欄牧式養殖的生產型態被稱為「工業化畜牧」。工業化畜牧不但餵食經濟動物過多的抗生素、生長促進劑,再者飼養過多的經濟動物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此外食用太多的肉類(蛋白質)更易造成人類罹患各種疾病, 如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肥胖所帶來的關節炎與糖尿病等。

「但這不是叫我們不要吃肉。」朱增宏說「而是要挑選高品質的肉類食用。」他表示擁有台灣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CAS)的肉品,只佔肉品市場的三成。雖然擁有標章不代表肉品就出自於非工業化生產模式,但至少在環境衛生、屠宰過程上有嚴格把關,民眾可以吃的安心,但是在傳統市場販賣的肉品就沒有這項保證。

朱增宏又表示多數成人從榖物及豆類就可得到所需的蛋白質,就健康而言人類實際上只需要一點點肉類,從中獲取一點點高品質的蛋白質、微量元素與維他命。因此即使有標章的肉品較為昂貴,也希望民眾可以減少上傳統市場購買無標章的肉品食用。

至於民眾該如何從自身抵制工業化畜牧所帶來的多項傷害,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出版的<少吃肉──利益全球>第六章具體提到幾項方案:

 1.每週至少選定一天不吃肉,身體力行支持肉品減量的原則。

 2.減少目前所食肉量的百分之十五。

 3.抵制所有集約生產的肉品、雞蛋及乳製品。

 4.購買肉品時,選購有標章或是重視動物福利的產品。

 5.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至少攝取四百克)。

 6.向旁人宣導「少吃肉──利益全球」的觀念。

讓杜絕工業化生產的活動可以落實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2007年6月6日 星期三

週末大舞台 空中的綜藝節目

【記者林佳蓁/生命力報導】李維真,外文系畢業的她最愛的是電影,卻意外走上廣播這一行;朱德剛,經歷過人的他畢業後曾經從事外務、業務、樂師、開店、演戲、學相聲、說相聲、開計程車,接觸相聲後深深的被舞台的魅力吸引,便往相聲表演藝術發展至今。兩條看似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因緣際會在空中相會,每週六晚上在中央廣播電臺,說學逗唱帶給聽眾無窮的知識與歡樂。

《週末大舞台》是金鐘獎的常勝軍,在今年金鐘獎也榮獲了最佳綜合節目獎,李維真及朱德剛用最有趣的說、最有創意的學、最活潑的逗、最有功力的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也緊緊扣住評審的心。朱德剛說:「一般大家所認知的廣播節目大多都只是放放歌填時間,偶爾主持人說說話」,他還說:「不過《週末大舞台》是一個將表演融入的廣播節目。」

「大家好,我是朱哥。」「大家好,我是真姊。」「歡迎來到朱哥真姊說故事單元,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配合朱德剛的相聲表演才能,《週末大舞台》兩位主持人每次節目都會一人分飾多角,將童話故事改編成爆笑又有趣的版本。除了說故事單元以外,朱德剛與李維真也常常利用主持人一男一女的不同視角,討論兩性話題,讓節目內容輕鬆又有意義。

兩位節目上很少冷場的主持人並非一開始就擁有這麼好的默契,李維真說:「一開始的時候覺得搭擋很麻煩,不知道什麼時候該補話,又怕搶了對方的台詞。」但時間一久漸漸習慣了這種主持模式。現在每一次的錄音,兩位主持人就如同聲音所呈現的一般在錄音室裡極盡所能的模仿、打鬧,一男一女自然而然對事件會有不同的看法,激盪出火花。「我們的相處模式從以禮相待到現在暴力相向。」朱德剛笑著說。

有趣的是,由於中央廣播電臺特殊的調頻,在台灣只有中南部AM能夠收聽,因此《週末大舞台》的忠實聽眾大多來自對岸。由於大陸的廣播節目限制很多,幾乎沒有這種表演性質的廣播節目。朱德剛:「人最喜歡得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尤其是來自台灣的廣播節目,更讓他們覺得新奇。」

雖然李維真在每次錄音前都會準備好該次的大綱,不過《週末大舞台》卻往往是脫稿演出,完全偏離原來設定的方向。「通常我比較常偏離主題,維真會把我拉回來,不過有時候她興致一來,順著我一起胡搞下去。」朱德剛說,這種天馬行空、完全沒有設限的節目內容,儘管有些粗糙卻很真實。「沒有畫面的干擾,聽眾從聲音中一定可以感受到這種自然留露完全不經彩排的表達。」

廣播節目主持人並不像電視主持人光鮮亮麗,也沒有大批粉絲。李維真與朱德剛仍然從主持節目中得到許多成就感。從畢業後就從事廣播工作到現在的李維真表示,主持廣播節目就像當老師一樣,當觀眾有所回應的時候,覺得自己回饋了一些東西的感覺很好。

朱德剛則表示廣播是完全利用聲音讓觀眾產生畫面,進而喜歡上節目,難度很高,每一次錄音都是在完成考驗,讓他很有成就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廣播主持人不看臉」李維真與朱德剛異口同聲的說,相視而笑。

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

李文吉 用照片為弱勢者立傳

【記者林佳蓁/生命力報導】照片可以看出攝影師的個性,這句話套在影像與文字報導文學創作者李文吉身上是在適合不過。拍攝主題圍繞中下階層的生活記實,看出李文吉對社會的關懷,而他的照片裡對鏡頭毫不掩飾發出怒吼的臉孔,則反映出他真實不做作的個性。

李文吉,《人間雜誌》早期攝影記者之一,在《人間》停刊之後也陸續在《自由時報》、《大地地理雜誌》、《中國時報》擔任圖片編輯及資深撰述的工作。東海外文系畢業的他無師自通攝影,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許沒有完美的構圖比例或技巧,卻多了幾分人味。

九二一大地震的時候,李文吉跟朋友在災區辦了《九二一民報》,領著連交通吃飯都不夠的微薄薪水,李文吉在災區待了兩年。住在簡陋的房子,與災民一起吃粗茶淡飯,批評政府重建的荒腔走板、為弱勢者發聲,「政府倡導社區總體營造,畫出許多不切實際的藍圖也不見他們實行,災民真正想要的只是可以安身的家。」

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過去了,許多受災戶至今依舊還是住在簡陋的組合屋中待業。「政府給了錢,請他們簽切結書就草草了事。」李文吉說,當大眾與媒體都漸漸遺忘了九二一時,只剩下這群默默耕耘的報導文學者,繼續用文字及圖片,紀錄這些無力發出聲音的災民。

李文吉在《人間》的第一個作品《我的朋友范澤開》說的是老兵的故事,描述曾經打過國共內戰的范澤開在原住民妻子離家出走後,如何用自己的胳臂養大四個小孩。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那位六十五歲的老兵洗完澡頭髮還微濕,他小學三年級的女兒跑過來抱住爸爸說:「爸爸抹了好香的髮油!」,他當場拿起相機拍下令人動容的父女互動,就成了《人間》的動人照片之一。

別認為這種真情流露的照片隨隨便便就可以拍到,李文吉表示報導文學的攝影無論是事前準備到拍攝過程,都需要比新聞攝影投注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他的每一個作品幾乎都是跟著受訪者上山下海親身體驗得來的。

至於如何與受訪者保持良好關係,他說誠心是不二法門,「老百姓是很敏感的,他們可以從你的態度中很清楚的判斷你的來意是善是惡,你的誠意他們一定感受的到。」採訪過後李文吉一定會洗幾張照片回送給採訪對象,就是這種小小的動作讓他與受訪者之間的關係長長久久,不因為採訪完就結束。

「就像劇照將電影最精彩的部分展現出來一樣,攝影也應該要捕捉一個人真實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間。」李文吉表示也許是大學讀外文系接觸許多外國劇本的關係,讓他的照片裡充滿了戲劇張力,例如上街抗議政府的九二一大地震受災戶的疲憊無奈,對比肩上小孩的無辜不懂世事,他用一張張的照片留住當事人的喜怒哀樂。

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勇敢面對生死 老人歡喜扮戲

Jj2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報導】劇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所以一般人很難把老人與劇場想像在一起。「歡喜扮戲團」是台灣很少見的老人劇團,和一般的劇團最大的不同是,老人劇團很常面對到生離死別,因為隨著時間流逝,團員也會一個個的離去,「蔡益山給我上了第一堂的生死課。」,團長彭雅玲說。

蔡益山,年輕時是一位電影放映員,老了以後改行當演員,一九九五年底,歡喜扮戲團辦新年聚餐,蔡益山一人默默坐在角落,一語不發,彭雅玲以為他只是身體不舒服,所以也沒有多加留意。彭雅玲回家後,打了通電話給蔡益山,罵他很不夠意思,來了又不吃東西,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蔡益山得了膀胱癌,醫生說只剩下兩個月的生命,彭雅玲聽到後嚇到,她跟蔡益山說:「不行喔!你不可以死,你是我下部戲的男主角。」而蔡益山也答應彭雅玲會努力撐下去。

一九九六年,蔡益山一整年進出陽明醫院一百多天,做化療對抗病魔,當時沒有手機,所以蔡益山都到電話亭打電話給彭雅玲聊天。有時化療做完非常痛苦,蔡益山就會蹲在電話亭旁打電話給彭雅玲說:「老師,妳再說一遍,我是你的男主角給我聽,好不好?」彭雅玲總是會很大聲的回應他說:「蔡益山,你是我的男主角,你不可以死喔!」

而奇蹟似的,在一九九七年五月,劇團開始排練以蔡益山故事為主的《台灣告白系列三:台灣查埔人的故事》時,蔡益山也帶來了好消息,他的癌細胞全部消失了。一九九七年十月,《台灣查埔人的故事》在國家實驗劇場共演出了十場,男主角當然是蔡益山,之後他還隨著劇團到英國、美國巡迴演出。

一九九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彭雅玲收到公文,文建會邀請歡喜扮戲團在兩千年時到紐約演出,團員們都非常開心,彼此對互相說:「要活久一點!要活久一點!」當天的排練蔡益山沒有來,彭雅玲排練完以後打電話去他家,才知道原來蔡益山已經在二十五日突然過世了。「早上才在說要活久一點,下午就得知蔡益山過世的消息」,不但讓彭雅玲感到心痛,也讓她驚覺生命的驟逝。

因為比一般人更接近死亡,歡喜扮戲團的團員都非常珍惜時光。楊振宜,今年八十歲,加入歡喜扮戲團已經十多年了,她覺得演戲讓她整個人變得更活潑、更快樂,在《一老一少》中,導演要她畫大濃妝、戴紅頭髮讓她覺得非常新奇。楊積堂今年也是八十歲,和楊振宜同時進入劇團,參與歡喜的演出之後外面的邀約不斷,除了參加過藝術大學的畢業演出之外,在公視的《台灣百年人物誌》中,他也演出雷震這個角色 ,他覺得參加劇團後,生活變的很有趣,也真的讓自己變年輕,「五年前,我七十五歲的時候,還有人叫我讓座呢!」楊積堂表示。

葉登源是歡喜扮戲團的創始團員之一,他覺得進入劇團後,他學到了很多的事情,在演出各種不同的故事時,對生命的感覺也會不同,「如果一個人活到兩三百歲,但他的存在對社會沒有貢獻,那他的生命還是沒有意義。」葉登源說,所以他透過演出,將他的故事記憶傳承下去,用演出創造他生命的價值。

羅淑郁今年已經七十四歲了,是一位客家人,小時候她連參加演講比賽都不敢,但現在,面對滿場的觀眾她也不會緊張。說到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時,羅淑郁說是《我們在這裡》當中童養媳的部份,她說:「我小時後奶奶想要把我給換掉,我爸爸把我藏在衣櫃哩,所以我才沒有被換掉。」雖然她眼眶一度充滿淚水著訴說這段往事,但隨即又開朗的說起在劇團經歷的開心事,像是學會了很特別的口技、能唱嘹亮大聲的客家山歌,她驕傲的說:「我老公很支持我演戲,他都說我因此越老越聰明呢!」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以後老的時候,也可以參加老人劇團。」彭雅玲說,這裡的每個人,在他們生命最後的時光,都在歡喜扮戲團中發光發熱,不像是一般的老人家,退休後只能看看電視、唱唱卡拉OK。這些老人劇團的成員,透過演戲將自己生命中最害怕的事情看了一遍又一遍,在這樣不斷重新檢視下,讓過去那段害怕的心情轉為肯定自己當時的經歷,而這樣對生命的肯定,讓生命充滿了意義。

2007年6月2日 星期六

新山遊民 等工等希望

【記者江慧婷/生命力報導】「我們不是癮君子,也不是瘋漢或乞丐,只是一個等待工作的人」這就是每晚路宿街頭、無家可歸的遊民,心中無奈的辯解。

凌晨十二點,位於馬來西亞最南端的新山市依舊夜夜昇歌,熱力不減。不過,沿著鬧市街頭走到另一端的辦公大樓走廊,儘入眼帘的是數十名「等工遊民」席地而睡,風殘路宿的景象。

新山市是全馬第二大城市,和新加坡僅有一橋之隔,素有「南方門戶」之稱。特殊的「新新關係」帶動兩地發展欣欣向榮,也吸引了其他縣市裡的外地人背景離鄉,前來新山尋找工作。現年四十五歲的阿財(化名),五年前從怡保(馬來西亞中部地區)南下新山工作,豈料近年經濟不景,百業蕭條,到處吹起裁員風,而他也受到波及,失業兩年,至今仍未找到穩定的工作。

新山生活水準高花費大,身上的積蓄一天天減少,無法支付房租,如今阿財只能每天睡在走廊上過夜。他說:「睡在這裡的,都是從外地來新山找工作的人,因為旅店很貴睡不起,就睡在這裡就能省一點錢,晚上就去KASTAM(關卡)廁所冲凉、洗衣服,一个個只收一零吉(折合新台幣約九元)。」

據了解,不少人都以為能在新山輕易找到工作,或是到新加坡賺取外匯,人們沒有料到近年大批外籍廉價勞工入駐新山,新加坡對勞工的管制法令越來越嚴謹,工作機會相對減少,滯留在新山的遊民也越來越多。

「外籍勞工的工錢便宜,只要能夠提供三餐,就算一天只有二十零吉(折合新台幣約一百七十元)都肯做。請一個本地人的錢,可以請三個印尼人,如果我是老闆,我也會找便宜的人來做工。」阿財說,過於低廉的工資破壞本地市場行情,外地人無法與他們分庭抗禮,更沒法以如此低廉的工資過活,外地人便將希望轉向鄰國新加坡。

據他透露,有時候一些承包工程的建築工頭會在早上,開著小巴士(公車)在馬新關卡附近找幾名散工,到新加坡充當一天的短期勞工,因此每天天一亮,至少有五十名分散在各處的遊民,搶先在關卡一帶徘隊,先到先贏。阿財無奈地說:「這種工作不是天天都有,而且僧多粥少,沒工作就沒飯吃,有些人以為我是乞丐,偶爾還有人會買飯給我吃。」

等工遊民常被污名化,人們除了當他們是「乞丐」,附近居民或是商家更是為他們冠上「癮君子」、「瘋漢」的稱號,以社會治安受到威脅為名,要求福利局官員上門驅趕或逮捕熟睡的遊民,令他們無法睡得安穩。

阿財曾被福利局官員捉進扣留,他說,捉進扣留所的遊民,只要有人擔保就可以出來,沒有人擔保就要關上三個月。「有錢早就去買飯吃了,怎麼還會去吸毒?!」他苦笑著說。

新山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青年團秘書孫魯華受訪時表示,根據官方資料記錄,早在十年前,新山市深夜街頭已有遊民出沒,年齡介於三十至四十多歲,他們一心想到新山或是新加坡尋找工作機會。

據悉,遊民效應巔峰時期人數曾高達百人,當時受到執法單位的高度關注。不過資料顯示他們並沒有對當地治安構成威脅。孫魯華說,他曾向警方查證,在多次檢舉行動中逮捕的遊民,經過尿液檢驗後,幾乎百分之百的遊民都不是嗜毒者,沒有觸犯毒品相關法令,精神狀況也無異狀。

究竟該如何解決新山市特有的遊民現象?孫魯華直言:「短時間內很難找到解決方案,我認為他們應該繼續在新馬兩地找工作,藉著高外匯兌換率,慢慢存錢回家。」

阿財滯留在新山市兩年了,儘管對這種「處處無家處處家」的生活已感疲憊,但他卻不考慮回鄉。「我不想兩手空空的回去,其實不只是我,這裡很多人都一樣,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一個希望」

2007年6月1日 星期五

玩具圖書館 為童年添上色彩

【記者何怡薇/生命力導覽】每個小孩子都希望有玩不完的玩具,但是一直買玩具不僅會增加經濟上的負擔,也會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因此,有了「玩具圖書館」的誕生。

玩具圖書館跟一般的圖書館不一樣,館內有各式各樣的玩具供兒童使用。普通的書籍可能無法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興趣,於是玩具圖書館藉由各種玩具及跟小孩子的互動,刺激並開發他們的智能與想像力。館內的玩具是由民眾捐贈的,也有些是廠商捐贈、或是購買的二手玩具。

世界最早的玩具圖書館「利可提」(Lekotek) 出現在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是為一些特殊需要的孩子及家庭設計的機構,經費來自於地方社區,工作人員大多是特殊教育的專業人員。服務方式是每個月有固定的家庭訪問,工作人員會帶適合這孩子的特殊玩具,到家中教父母及孩子使用,這樣可以避免父母帶著特殊孩子往返奔波之苦。

台灣近年來也有不少玩具圖書館成立,玩具圖書館越來越普及,像是一九九二年九月由長青啟智文教基金會成立的玩具圖書館,是專為身心障礙者設立的,目的在於推動身心障礙者福利社區化,也就是在社區為障礙者打造一個專屬的休閒娛樂空間,在志工們的關懷協助下,透過各種遊戲經驗,增進孩子們的身心功能與人繼關係,使所有參與者享受到快樂與健康的生活。

高雄市兒童玩具圖書館」由高雄市立圖書館提供舊有兒童閱覽室,高雄市調色板協會負責館務與營運,是國內首座「公設民營」專為遲緩兒童及心智障礙者籌設之兒童玩具圖書館。高雄市兒童玩具圖書館的成立起源於一群家長的夢想所成立玩具圖書館,以服務智障者及其他障礙兒童。他們認為傳統的圖書館書籍無法吸引心智障礙孩子的興趣,如果利用各種玩具刺激及繪本,引起他們的興趣,就可以藉此開啟他們的智能。

現在高雄市玩具圖書館不只是服務心智障礙的孩子,同時提供多元服務給一般兒童,服務內容有遊戲空間開放、玩具及圖書外借、多項諮詢輔導、舉辦各項教學活動和親職講座及親子活動。

國內二手玩具圖書館的發起人蔡延治,從第一座「00七玩具圖書館」在台北市福安兒童福利中心成立後,到目前已成立了十座,分佈在台北市、台北縣、基隆縣、花蓮縣等地區。像是在萬華兒童福利中心、木柵托兒所、新莊文明文德社區活動中心、基隆天使館,和中壢婦幼館等等皆有成立,將玩具和圖書提供給社區弱勢兒童使用,除了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的外,也讓弱勢孩童有機會擁有快樂童年。

蔡延治的兒子很喜歡玩玩具,但是當她在二00四年陪先生赴英國進修時,她的兒子卻苦無玩具可玩。而之後無意中到社區圖書館上網查資料,意外發現英國幾乎各社區都設有玩具圖書館供親子使用,她便懷著理想返回台灣,成立了「00七玩具圖書館」,00七則是她兒子的綽號。

蔡延治說,每個孩子都有權利玩,「玩」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在智能發展,社會能力和體能方面,「玩」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對於特殊的孩子和他們的家庭將更重要。「如果我們的社會能多為這些特殊的孩子做些事,或許未來我們的負擔會少些,因為從遊戲中,從玩玩具中,他們可以學到許多的事物,也有更健康的發展。」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