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母親節的心靈饗宴

【記者王翊亘/生命力報導】母親節除了與家人出去吃一頓大餐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情?中山社區大學與新福里共同在新壽公園舉辦的「母親節愛心資源園遊會」吸引了眾多的民眾到場。會場上除了有中山社大各課程的才藝表演之外,也有許多媽媽將家裡面用不到的衣物、家具,甚至是利用廢棄物品重新利用所製作出來的盆栽、裝飾品等器具,供民眾挑選購買。

新福里里長童勝輝說,一般人母親節都是送母親禮物,或者是出去吃頓大餐了事,不僅顯得單調且平凡,藉此活動,讓各個母親把家裡的壓箱寶拿出來,供大家選購,讓母親節更有意義。而且為了照顧婦女的健康,現場也有提供婦女的健康檢查服務。民眾吳亞雯在會場中逛了許久,她說:「本來只是路過想要參加健康檢查,但是進來逛逛後才發現裡面的東西實在很豐富,表演也很精采。」

中山社大手語課的學員,藉由手語來表達出背景歌曲的歌詞,如媽媽、我們都是一家人。手語課學員陳麗香說,社區大學藉由與社區的結合舉辦活動,除了給予社區大學的學員一個表演的平台,也能夠與社區的民眾有所交流。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會場傳來悠悠的歌聲,中山社大鄉土歌謠課程的學員在現場演唱感念母親的鄉土歌謠,民眾也不時隨著旋律一起合唱。剛表演完畢的中山社大鄉土歌謠課程學員張義宏也說,與其獨自分享過節的喜悅,不如帶著家人一起來參加活動,更能體驗過節的氣息。

會場中,除了社區大學的跳舞、歌唱、手語等表演外,也有社區附近的美語補習班一起參與活動表演,孩童們演唱英語歌曲,並且朗讀歌頌母親偉大的文章,讓整個會場更顯的活潑的氣息。來觀看孩子表演的陳邑章說,與老婆來看孩子表演,一起參與整個活動,更能使家庭更加親密,希望社區大學以後能與社區多多舉辦相關的活動,讓民眾能多多的參與。

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教學卓越 深耕有成

Img_4046 【記者高毓璘/生命力報導】「真正的『愛』是用對方的方式去愛他們,而非我們的立場。」耶穌會使命室的神父嚴任吉說。現今的教育,不單單重視專業科目的學習,更加注重 學生人格的養成,輔仁大學的教學卓越計畫中,有一項名為「服務學習深耕計畫」,嘗試將人本理念中對「人」的關懷納入教育體系中,將專業學習與社會服務理念 相結合,期望老師與學生共同親身實踐,以製造更深刻的學習經驗,進而啟發更多生活及生命的反省。

輔仁大學的服務學習計畫至今已邁入第八個頭,透過教育部的補助,由耶穌會使命室號召各系老師所推動的「人本與專業整合計劃」開始。耶穌會使命室老師鄭寶彩表示,有別於其他學校以舉辦課外服務活動為主,輔大採取的是「融滲式教學」,不特別要求學生們每一堂課都必須到偏遠地區服務人群或修勞動學分,而是試著將服務學習的概念經由課程直接傳達給學生;也不專門開名為「服務學習」的學科,而是以每一科都參有服務學習的意涵為目標。鄭寶彩表示,「在學習的時候,將服務的精神融會在裡面,讓學生們了解 『學習就等於服務』,那麼服務的念頭就會很自然的進入腦海裡,把專業和課程做結合,就是我們當初所期望的。」

輔大的服務學習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希望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在授課老師的規劃下,法律系的學生去新莊附近的小學教導小朋友一些法律知識;護理系的在社區幫忙照顧老人;而影傳系的學生拍了一部教導外籍新娘如何照顧小孩的影片,甚至被翻譯成越南文,做為初嫁入台灣的外籍新娘教材;織品系的師生更為印度垂死之家的人做衣服,展現愛心。「愛是自由的、愛是奉獻的,沒有人可以強迫你愛,因為只有發自內心的愛才會被感受。」嚴任吉說。

除了校內校外的服務之外,耶穌會更帶領師生去印度的垂死之家當義工。「我們去加爾各答並非抱著能改善什麼的心情,而是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來為他們服務,給的不是物質,而是一份尊嚴。」嚴任吉神父與其他共二十三位師生在去年前往垂死之家照顧傷者,雖然患者的傷口都慘不忍睹,衣物沾滿排泄物,但他們還是強忍著難聞的氣味,努力的工作著,並且每天親手洗衣服、洗碗、處理傷口,雖然累,卻沒有怨言,「那裡從來沒有洗衣機和烘碗機,所以我們要用他們的方式來愛他們,他們平常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嚴任吉說。

有一位女學生剛入垂死之家時,因為受不了裡面的狀況而跑了出來,但秉持著想要服務的心,她還是鼓起勇氣進去幫忙。當時,有一位病人的傷勢嚴重,護理系的老師黃玉珠馬上主動包紮,她請這位女同學幫忙端盆子,而自己則幫病人擠出膿皰、刮掉腐肉,女學生端著盆子雙手從沒有停止顫抖,但還是問:「老師,我還需要幫忙什麼?」「你就唱首歌吧!」黃玉珠說,雖然調不成調,但在那樣的空間與時間裡,竟也油升了一股暖意,安撫了傷者,也感動了大家。

現在學校裡願意推動服務學習的老師越來越多,「越熱心的人越忙,這些老師都很可愛,雖然規劃課程很麻煩,但他們還是都很熱情參與」 鄭寶彩笑著說。

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

歡喜扮戲 肯定生命的態度

12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報導】彭雅玲,花蓮人,從小就喜歡聽老人說故事,不只是聽住在附近的老人說故事,甚至出國旅行時,她還會跟蹤老人聽他們說故事,即便語言不通,但她透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及情感,體會到他們生命中的喜怒哀樂。

「我想要做一個從我生命的感動裡面出發,讓戲劇和我的生命結合的劇團。」從一九九一年起,彭雅玲就開始利用她那愛聽老人說故事的特質,下鄉訪問了許多老人,尋找感動她的故事,把這些故事加以編輯,並在一九九五年成立了歡喜扮戲團,是口述歷史的老人劇團,她邀請這些故事的主角加入劇團,演出自己的故事。

歡喜扮戲團和一般劇團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的故事都是源自真實的生命過程,演員很多都是平常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雖然如此,但他們的戲劇因為貼近觀眾的生活、演的是大家熟悉的情感,所以很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例如《我們在這裡》這部戲,是一群客家人的口述歷史,裡面一段劉蕉妹的故事敘述一位客家女人的一生,在客家庄很盛行將家裡的小女孩和其他家的做交換,她們從小在收養家裡幫忙做事,長大後就和收養家的男孩子結婚,就是所謂的童養媳。

但蕉妹很幸運,在她媽媽要把她送人時,爸爸及時回來阻止,所以她是在家裡長大的。在蕉妹二十歲時,她決定嫁給一位外省人,但這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客家女人只能嫁給客家男人,不能嫁給外省男人,照當時的習俗母親會恐嚇女兒,寧可把她剁碎餵豬吃,也不允許女兒跟外省人結婚,但蕉妹還是嫁了。

她結婚的那一天,她的親友沒有一個來參加她的婚禮。蕉妹出嫁後,從未回過娘家,因為依照習俗,出嫁後的女兒必須要有男性長輩來帶她才可以回去。蕉妹父母去世時,沒有人帶她回去,所以她沒見到父母的最後一面。蕉妹大哥臨死前,她要求大哥的兒子帶她回去,但大哥到死都不答應。蕉妹的親人一個個走了,但沒有人帶她回去。

《我們在這裡》這部戲演出後,彭雅玲發現,有許多觀眾在黑暗中久久不肯離去,她自己的鄰居躲在椅子下哭得久久不能自己。之後彭雅玲才知道,原來她所住的大樓中,有很多女性都是童養媳。也有看完這部戲的客家女人,鼓起勇氣和導演說:「妳們演出我們多年不敢說的心聲。」

對彭雅玲來說,所謂的口述歷史就是在生命的過程中突然定格,凝視那一個瞬間,而在凝視中,自己心中就會開始沉澱、回味、咀嚼,思索這個瞬間對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意義?而當一而再再而三去咀嚼這個瞬間,我們會去肯定那時的自己,會了解那瞬間對生命的意義。就像《我們在這裡》的劇末,演員說出她們對自己故事的感覺,蕉妹說:「當年的決定,我至今都不後悔。」,這種肯定生命的態度,就是口述歷史所要表達的,也是彭雅玲想要讓觀眾去體會的。

「生命有限,回顧讓我們無限。」彭雅玲說,如果可以活到一百歲,那這一百年的時間就是有限的,但是回顧過去點點滴滴的時候,你會越回憶越講不完。而且當你透過不斷定格在某地,再去分析、重新看待過去時,你會越肯定它的存在。了解它在你的生命中所代表的意義,你可能從那時的挫敗中得到體悟、從那時的痛苦中獲得瞭解,在你不斷的沉澱、咀嚼與回味中,它就會越來越豐富,所以回顧過往,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


延伸閱讀:

彭雅玲-我們在這裡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陳文祥-保留自然古典的陶藝

14 【記者相振為/生命力報導】在淡水老街的末端,有一家名為「手舞」的陶藝工作坊。外表雖不起眼,但一走進內部,首先傳來陣陣檀香,優美的歌聲,映入眼簾的是連串深色的陶藝作品,有一股穩重且祥和的氣息。陶藝藝術師陳文祥,就是這裡的主人。

陳文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目前除了經營自己的工作室之外,也是新竹鐵道藝術村的駐村藝術家。曾經從事電工方面的工作,但為了追求自己的興趣,陳文祥不顧父親反對,毅然決然走上藝術這條路。

「陶藝是我最能夠掌握的一個媒材,很容易表現出我想表達的樣貌。」陳文祥說,陶瓷的可塑性高,且變化大,「這個藝術最能和你做互動,最有生命力」,是他愛上陶瓷的主要原因。他解釋:「陶藝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製作,一個是燒窯。完成製作不代表就已經完成了,還要經過『燒』的考驗。」現代大部分陶藝師父都注重前者,刻意在陶藝上面做加工、上色,但陳文祥反而注重「燒」的部分,希望能傳達出陶藝「原汁原味」的感覺。

在廣泛使用電窯和瓦斯窯的現代,陳文祥卻返回去使用傳統的柴窯,其實是別有用心,也是他特殊之處。他說:「就像用火和電鍋煮肉一樣,味道一定是前者好。所以我以柴燒為主,這可以說是讓陶瓷最直接和火面對面,接受火的衝擊也最大。」除此之外,柴燒還會因為氣溫、溼度、氣壓、木條乾濕而有所不同,所以這不但是對藝術家最大的挑戰,更因為這樣,藝術家會更期待燒出來的作品。他說:「通常柴燒的話要連燒三天三夜,有時很累還要去顧窯,會覺得很累。但當一看到火的時候,整個心情又莫名其妙的興奮起來了!」

另一個使用燒窯的原因,陳文祥認為是陶藝發展到後來的結果。他說:「現代陶藝大多以表現釉藥為主,但現在已經非常極致了。藝術走到最極致的時候,就會走回最樸實的樣子。」所以用柴燒的話,釉藥就是木柴,燒出來的顏色也最接近原始的樣子。這一切,都歸因於陳文祥認為他的作品一定要表達出「最自然」的感覺。

除了陶藝,陳文祥還標榜「金、石、絲、竹、陶、土、木、革」,象徵他的陶土藝術還融入了其他的元素。陳文祥表示,「金石絲竹陶土木革」這八種原本都是製作樂器的材料,但這和工藝的材料是完全一樣的。而每個工藝材料都有相關,可以互相通用,所以「我把他們加在一起,成為複合式的藝術。」以一件作品「鳥上枝頭」為例,用陶做成的鳥站在木質枝頭上,的確讓作品更添生動的感覺。

但是相較於其他色彩艷麗的陶藝作品,究竟跟用火燒、自然成品的作品,有什麼樣的差別呢?陳文祥表示,這就像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我的作品沒有那種power,不會強烈的吸引人目光。但是衝擊會過,我的作品卻會越看越有味道。」

當初不顧父親反對選擇走上藝術這條路,陳文祥一點也不後悔。除了認為人就是應該要從事自己喜愛的事情之外,也可以讓一個人真正發揮他的能力。現在陳文祥不但在淡水有兩間店面,還受邀到新竹鐵道藝術村擔任駐村藝術師。他表示,因為受限生活壓力,還是要做一些投客人所好的作品。但為了發揮自己的長才,所以到鐵道藝術村去「玩」,和其他藝術師相互激盪,刺激自己的創造力。不論如何,陳文祥所堅持的「自然陶藝」,會一直給陶藝保留最原始的味道。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浪子回頭 辦戒毒所助人

【記者江慧婷/生命力報導】沉淪「毒」海十三年的前黑道大哥陳孝權,因父親臨終前的一句「只要你好,爸爸就會好!」,讓他浪子回頭,發願戒毒,之後更創辦戒毒所,協助浮載於毒海中的「道友」,重新做人。

當年的黑道大哥、嗜毒者,搖身一變成為戒毒所的創辦人。大約在二〇〇二年,陳孝權出獄後與第二任妻子自掏腰包,以三萬零吉(約二十五萬五千元台幣)合資,向政府註冊成立「悲心菩提會」戒毒所,至今已有將近二十人在菩提會裡成功戒除毒癮。

陳孝權透露,自己來自問題家庭,眼見父親常酗酒打母親,當時他一心為了保護母親,十四歲那年輟學,決心加入黑社會。短短三年內就自立門戶,成立「鐵膽旗黨」,成為黑道大哥。

年紀輕輕就成了黑社會大佬,領導弟兄闖天下,名聲迅速竄紅。他說:「當時年輕氣盛,認為沒有吸過毒的人不配當老大,也相信自己絕對不會上癮,在好勝心作祟下接觸毒品,也因此開始長達十三年的毒海生涯。」

陳孝權吸食白粉上了癮,無法自拔。他表示,只要一天沒吸白粉,一覺醒來心裡就有莫名的空虛感,身體更是忽冷忽熱,那時才發現自己已經上癮了。染上毒癮後,他的脾氣更為暴躁,情緒失控,妻離子散,最終連兄弟們也離開了他。他說,儘管進出政府戒毒所無數次,仍無法擺脫毒癮控制,曾為了獲取毒品,偷竊搶劫,兩次入獄。

戒不掉的毒癮不僅讓陳孝權失去自治能力,也讓父母痛心疾首。他說,為了證明戒毒的決心,他曾在父親面前自斷尾指發願戒毒,可是最後還是無法戒毒,而必須進入戒毒所。

他回憶著表示,當時他從戒毒所逃了出來,到醫院探望罹患肝癌的父親,之後回家繼續吸毒。母親得知兒子再度逃離戒毒所後,狠下心報警,並把鑰匙交給警察,進屋捉人。「我知道她是為我好,我並沒有責怪母親,只是覺得自己很沒用!」他自責地說。

陳孝權在獄中被檢定患上B型肝炎和A型肝炎,相信是共用吸毒針筒所致。頓時,他感到不知所措。他透露,獄中常請來法師為囚犯進行心理輔導,因而開始接觸佛學佛理,心情也變得更加平靜,開始在獄中自我反省、學習,思考人生未來的方向。刑滿出獄後,他便和妻子成立「悲心菩提會」戒毒所,以自身經驗,免費協助吸毒者戒毒。

有別於一般強迫戒毒的方法,他認為,戒毒的首要步驟是從「心」開始,給予毒友鼓勵和支持,讓他們不感到空虛,同時,吸毒者也必須要有強烈的信念制約自己,不被毒癮誘惑。「我們先將剛到這裡的朋友鎖在房間兩個星期,讓毒癮慢慢退卻,之後讓他們幫忙在附近的空地種菜勞作,分散想吸毒的慾望。」

他說,「悲心菩提會」至今已協助數十名吸毒者戒毒,其中一名在八十歲的老在菩提會戒掉鴉片癮後,家人感激不已,捐獻一塊地作為戒毒所的發展用途。

回首過去,陳孝權心中五味雜陳。他說,現在他已懂得如何做個真正的人,愛惜自己的生命,把握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如今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認識『悲心菩提會』,讓更多的人脫離毒海,重新做人。」此外,他也以「過來人」的經驗,勸告吸毒者和「年輕道友」,吸毒或是參入私會黨都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毋因一時之快涉入其中,最終後悔莫及。

輕鬆做個快樂的志工

【記者馮牧群/生命力導覽】志工服務是指個人不求私利、懷抱著社會責任感與公益心,自發的從事服務人群與社會的活動。這種助人的行為,伴隨著非營利機構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潮流。政府近年來也積極與民間團體推動志願服務工作,以增進民眾的社會參與和培養關懷他人的態度,達成社會的和諧與成長。聯合國將西元二〇〇一年訂為「國際志工年」,並宣示了志願服務的價值與意義。

在眾多志工服務的相關網站中,由行政院青年輔道委員會所設立的GYSD青年志工行動網中除了隨時更新志工服務訊息之外,更有諸如社區志工、教育志工、閱讀志工、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志工等團隊的補助申請,讓有心為社會服務的青年志工不至於因為經費缺乏而無法如願。


如果你怕做志工太花時間也沒關係,一日志工協會宣傳的理念即是:無論一生做一天、一年做一天或是天天都在做的志工,同樣的「一天」意義卻各有不同。而其網站上對於志工的分類更是廣泛,包括消防志工、學校志工、兒童志工、電腦資訊志工、木工水電志工、醫療志工、理髮志工,特別的是還藉由民代志工、藝人志工的社會影響力及曝光度來號召一日志工,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專長來為大眾服務。

而在學生志工的方面,教育部資訊志工營運中心是結合大專校院與民間社會團體的資源,建構偏遠地區的網路通訊環境與服務,消弭偏遠地區的數位落差,並發展社區文化與地方特色產業,促進城鄉交流以活絡經濟,進而吸引鄉村人口回流。

其他像是世界展望會成立了名為「展望之友」的志工組織,其服務內容包括英文翻譯志工、大型活動志工、電話服務志工、兒童伴讀志工、推廣資訊志工、攝影志工。目前世界展望會在全球九十六個國家及地區均設有服務據點,每年透過各國愛心人士資助而受到幫助的全球人數約超過八千五百萬人。還有104人力銀行也與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合作成立「志願服務專區」,以提供管道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志工工作,藉此結合社會資源與民眾的力量,因應社會大眾的需求。

身心障礙者的契機 樂活商店

E6a882e6b4bb 【記者高毓璘/生命力報導】一進南勢角捷運站,映入眼簾的,是一家明亮的小商店,在那六、七坪大的空間裡,擺著許多生機食品,店員親切的微笑與整潔的環境總是吸引著人進去一探究竟,這裡,是身心障礙者的另一個避風港─樂活易購EGO庇護商店。

內政部為身心障礙者明文規定,庇護工場是「以提供十五歲以上生活能力缺損但具工作意願,而工作能力卻有不足之身心障礙者,給予生活及工作訓練之場所。」主要是針對身心障礙者,提供他們一「保護性」的工作地點,讓身心障礙同胞在一個沒有優勝劣敗的競爭情況下,感受工作帶來的刺激與學習,經歷一般任務的養成要求,使障礙者早日習慣一般就業環境的運作模式,達到技能的養成。光是大台北地區就有超過三十家以上的庇護工場,目前仍在繼續增加當中。

樂活庇護商店隸屬於「中華民國領航弱勢族群創業暨就業發展協會」,以幫助身心障礙同胞創業暨就業發展為宗旨,職場輔導員陳東宏表示,藉由庇護工場的工作經驗,讓身心障礙同胞學習,以有朝一日能夠到真正的職場上磨練為目標,或是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面,自行經營與管理,不只是替他們找工作,而是希望實踐「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捕魚」理念。

隨著現代人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於健康也越來越要求,因此領航協會決定成立樂活易購庇護商店,商品皆以生機食品為主,雖然並非以營利為首要,但也在無形中製造了商機。而之所以取名為「樂活」,是因為樂活─LOHAS就是Lifestyles Of Health Sustainability的縮寫,意思是「持續以健康的方式生活」,與生機食品不謀而合,同樣都是表達健康的概念。

「目前我還沒有找到自己很想做的工作,但是我在這裡很開心!」員工施志融身體右半邊萎縮,幾乎都是穿著長袖長褲,雖然不比一般人靈活,但年僅二十二歲的他卻已經擁有許多社會經驗。他曾經做過業務助理、安親班老師等工作,「在安親班有時候會被小朋友欺負、嗆聲,但我知道是他們還太小不懂事,我不怪他們,而現在在樂活,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份工作。」施志融目前就讀於台北商專的在職專班,他星期一到五在樂活上班,六日就前往學校讀書,「我不累啊,我很想多學一點東西。」他笑容滿面的說著,五專時期的他,學的是外文,在領航協會裡又學了機械繪圖,並考得丙級證照,而現在轉往唸商科,好學的精神比一般學生來的更加堅定、強烈。

樂活庇護商店與一般庇護工場不同的是,在樂活由於需要與消費者做直接的接觸,並且要能將東西上架,因此,進入樂活商店工作,需要經過許多訓練與篩選,員工除了具備基本的應對能力之外,還必須會使用電腦。經由面試進入樂活商店工作的身心障礙同胞們,都會先由領航協會的輔導員幫他們上課,教導他們如何分辨產品、認識產品、應對顧客等等,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完成工作。

現在經過大台北的各個捷運站會發現,越來越多庇護工場的設立,像樂活這樣的商店遍佈在捷運的一隅,陳東宏表示,勞工局規定,捷運裡與地下街的店面都會讓社會福利機構優先招標,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多多設立這樣的庇護商店,讓身心障礙同胞也能夠有收入、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延伸閱讀:


 樂活易購網站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兩廳院二十年 劇場人回味談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報導】「無論如何,這二十年來,兩廳院建立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幕前幕後制度,這點是功不可沒的。」果陀劇場藝術總監梁志民表示,舉例來說,二十年前,演出當中觀眾走來走去、遲到、拍照、中途離席等,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現在大家都習慣了兩廳院嚴謹的作法,所以現在大家看戲都會遵守秩序,忘了過去曾有過的失序舉動。

國家戲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在一九八七年正式啟用,至今已走過二十個年頭,為了慶祝兩廳院二十周年生日,兩廳院在今年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除了邀請當代表演藝術大師來台的「經典二十系列」、回顧台灣表演藝術的「藝術膠囊系列」之外,也辦了五場表演藝術論壇,探討台灣表演藝術的歷史,以及兩廳院在台灣表演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第四場戲劇大師論壇中,果陀劇場的梁志民、牯嶺街小劇場藝術總監王墨林及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李立亨暢談在國家劇院所經歷過的美好體驗以及對兩廳院未來的期許。

李立亨提到:「我相信許多戲劇工作者,之所以走上戲劇之路,那一定是他的記憶中有好幾個美好的夜晚。而我個人在兩廳院,就度過四個美好的夜晚。」他說,一九九五年綠光劇團的《都是當兵惹的禍》在實驗劇場演出,讓他印象深刻,導演羅北安不但在音樂上加了許多京劇的元素,劇情中也有許多幽默的片段,例如:才剛當了一日夫妻的秋胡與梅英,在隔天秋胡就被征召入伍,戰火綿延十年,梅英日思夜盼郎君早歸,但秋胡回來後因為當兵之後的改變,而讓梅英不知該如何是好。從古至今,當兵讓許多男女膽顫心驚,《都是當兵惹的禍》用另一種觀點來看待兵變,時間也可能是讓愛情變成「礙情」的因素,雖然當中有些表演是差強人意的,但當中所看到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九六年屏風表演班的《京戲啟示錄》當中,李國修將現代劇場和傳統劇場的舞台演出與後台生活相互交錯,並將自己對父親的深沉追憶加入劇中,以劇中劇的手法,李國修在劇中角色扮演自己父親的同時,逐漸體會父親對他的影響,因為真情實意貫穿了整個劇作,李立亨說:「一九九六年《京戲啟示錄》的那個演員、版本、那個組合…哇!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才叫做『看戲』,我承認那是看戲,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經驗。」另外王墨林與法國劇團合作的《如果六不是九》以及歡喜扮戲團的《台灣告白》也都是讓李立亨印象非常深刻的演出。

王墨林則表示:「看過白虎社表演的我們那一代年輕人,記憶是不可抹滅的,那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白虎社的舞者全身塗白,穿著奇異的服裝以及扭曲的肢體動作帶給當時的觀眾非常強烈的視覺撼動。而對王墨林來說,國家劇院最重要的劇場是新點子劇場,因為它提供了劇場人一個初試啼聲的機會。而且由於它的經費最低,所以它所遇到的考驗就越艱難,而這些困難更能激發出戲劇中的能量。王墨林認為:「戲劇的意涵不是在經費的多少,能量才是藝術創作重要的枝幹。」他也覺得,戲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戲劇是一個文化發展的軌跡,而美好的戲劇體驗是能夠影響到觀眾,並和他的生活做結合的。

論壇中,會中的劇場人也對國家劇院提出了一些未來的建議。梁志民肯定國家劇院二十年為台灣的演出建立了嚴謹的制度,但在節目內容規劃上,他看不出來有什麼系統,梁志民說:「兩廳院到底要做個房東、製作公司還是公家官僚?這是必須要做出清楚的定位的。因為身為台灣表演藝術的龍頭,應該要具備一些影響力,若沒有清楚的地位,影響力是出不來的。」 李立亨則認為國家劇院應該要做燈塔,讓旁邊的人都想要跟仿效它,他舉例說:「好的製作給予足夠的預算,這樣作戲的人就會有目標,期許自己以後如果做到這種地步,那國家劇院就會照顧我。」另外台灣的市場很小,所以也可以考慮國際推廣,把好的製作推到國外。王墨林則希望國家劇院在票房與藝術的考量上應該要做一個平衡,不應該為了票房而犧牲了藝術。

國家劇院的定位也許不清楚,但它的眾多演出也陪伴台灣觀眾二十年了,而無庸置疑的,台灣的觀眾永遠在期待好的製作出現,好的製作讓人終生難忘,那美好的夜晚也會在觀眾心中一再重播。

閱讀悅讀 貓頭鷹傳承故事

Dsc06175 【記者鄒家彥/生命力報導】「一頭牛換五顆魔豆,如果你是傑克你要不要跟他換…...」說故事的貓頭鷹哥哥這麼問著底下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熱烈的討論,七嘴八舌研究這場交易划不划算。「貓頭鷹圖書館」週末下午的說故事時間,有了大朋友小朋友的熱情參與,好不熱鬧。

西元二〇〇〇年時,新店市公所與「中華民國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合作成立貓頭鷹圖書館。館長李苑芳在圖書館創辦時曾說,晚間才出來的「貓頭鷹」要為那些躲在黑暗角落的弱勢小朋友說故事,他們尤其歡迎那些考試考不好、不愛寫功課、在學校老師眼中不乖的小朋友來聽故事。

圖書館的成立過程遇到不少困難,經濟拮据、人手不足,還遇上幾次颱風下雨,館內藏書差點毀在大水中,而因為場地問題,圖書館甚至經過了五次搬遷,目前則坐落在北投的「陽明生活廣場」。雖然經歷這麼多的阻撓,貓頭鷹圖書館仍然不放棄,積極的推動閱讀風氣,關懷弱勢兒童,用「故事」守護並照顧著孩子。

李苑芳說,閱讀是很重要的生活養成,人們可以透過閱讀擴展視野,並找到人際對話的平台。而且,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沒有了寫作,人類的智慧和經驗就無法傳承,文化也會因此流失。但是,台灣目前的閱讀風氣並不普遍,如果想帶動閱讀習慣,就必須由大人帶領孩子從小養成,因此才有了貓頭鷹圖書館的成立。

為了關懷弱勢兒童,貓頭鷹圖書館特別發放了「故事便當」,希望從「說故事」和「贈送繪本」等活動裡,帶領弱勢兒童進入書本的閱讀世界,讓孩子透過「故事」這個精神食糧獲得心靈上的飽足。他們的服務對象包括少年觀護所、育幼院、兒童病房等弱勢孩子。李苑芳說,有相當多的孩子因為「故事便當」而愛上閱讀喜歡書本,他們讓孩子了解,「書」是永遠不會背棄他們的貴人,有了書本心靈就能夠不虞匱乏。

曾經到少年觀護所發放「故事便當」的志工陳慧敏,在網路上發表自己說故事的心得。她介紹了「小魯」所出版的「瞌藥」給少觀所的孩子閱讀,游胖(化名)看完後自己也寫了一篇感想,述說自己以前沉迷瞌藥的荒唐歲月,也看見自己過去的徬徨和迷惘。透過故事他也了解,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讓關心自己的家人朋友擔心。

兒童文學之外,圖書館也正致力於「青少年文學」的閱讀耕耘,「青春讀書會」就是他們努力的目標。他們帶著大人一起讀少年小說等青少年文學,希望能藉由父母的力量帶領孩子一起閱讀,家長和孩子也能一起成長。李苑芳認為,青少年若能養成閱讀習慣,不僅思想能夠擴展,閱讀敘述少年煩惱的書籍,也能讓他們事先預習人生的課題,學習處理挫折和困難。

閱讀是滋潤生活的工具,而閱讀力是累積來的。在閱讀之後,人們就會有創造力,只要有了創造,故事就能流傳,文化也能保存。讓文化傳承,讓故事留下,是貓頭鷹圖書館的建立宗旨之一,而館內豐富多元的繪本圖書收藏就是保存文化的證明;圖書館鼓勵「本土繪本創作」也讓屬於這塊土地的故事和夢想傳遞給下一代。貓頭鷹圖書館用閱讀豐富孩子的人生,也傳承屬於大家的故事。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撒奇萊雅 新的一族

701170541351775【記者許劭睿/生命力報導】撒奇萊雅族人陳俊男嚴肅的表示:「任何東西都可以丟,但祖先流傳下來的精神是不能失去的,所以我們要找回我們的名字。」。

在一九九〇年因為一次以「撒奇萊雅族」為名舉辦祖靈祭時,族人們開始有了族群正名的想法,中途歷經不斷的修改與籌劃,終於在二〇〇五年向行政院遞交正名申請書,並在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七日正名成立,成為繼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後,第四個由行政院完成正名的原住民族群,撒奇萊雅族(Sakizaya)。

撒奇萊雅聽起來可能覺得陌生,但是奇萊山、奇萊平原這些耳熟能詳的地名就是源自於撒奇萊雅。花蓮古稱奇萊,舊時撒奇萊雅族人居住的地方就在花蓮一帶,最早在一六三六年西班牙據台時的文獻上就有該族的記載,當時稱Saquiraya。陳俊男說:「過去族人和噶瑪蘭族曾一起抵抗清兵的入侵(史稱加禮宛事件),打敗仗後遷至阿美族的居地而被同化了。日治時期,日本人把我們跟阿美族人合稱一族。」

撒奇萊雅族的語言、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和阿美族不同,兩者間幾乎是無法溝通的,陳俊男笑著講:「兩族的語言隔閡也是我們要正名的原因之一,阿美族語問候語與撒奇萊雅族語咒罵發音相近,當我向你問好時你卻誤解為我在咒你早死,這樣的情況能夠生活在一起嗎?」。兩族卻被日本人強行同化成單一個阿美族,導致撒奇萊雅本身的文化正漸漸消逝,甚至有撒奇萊雅族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來歷,社會大眾也只知道居住在花蓮的是阿美族。

文化的重建,各種藝術與祭典,例如:巴拉瑪火神祭,全族祭儀的祭典,用來紀念以及緬懷在加禮宛事件犧牲的先烈。在語言的教育,他們要認清撒奇萊雅語言與阿美語言的差異。撒奇萊雅在精神的傳遞,為Talon精神,這是一種團結的制度,撒奇萊雅部落裡有年齡階層的制度,每五年進階一次,十五歲以下為幼年級(Wawa),十五歲以上是青年級(Kapah),十五歲到二十三歲的青年是由幼年級進階到青年級的預備階段(Masatrot),必須住在部落的會所,服從上級階層的指揮,一同接受訓練,一同起居飲食,了解團體合作的精神。

繼民族正名後下一步要完成的是民族的登記,陳俊男說:「登記了以後才知道哪些人應該被分類為撒奇萊雅族人,也能讓迷失自我的族人們找到自己的尊嚴。」積極找回自我的撒奇萊雅族人,為了自我消逝的文化正在努力的耕耘。

奇窯-給你美與味的饗宴



【記者相振為/生命力報導】陶瓷藝術家張弘奇,一開始是畫水彩畫,後來轉跑道進入陶瓷領域,一創作就是二十幾年。不但廣受行家好評,更開過無數次的展覽。但近年因為大社會環境影響,「光靠純藝術無法生存」的衝擊下,於是與他發明的創意料理結合,更以第一代民歌手的身分,結合陶瓷、美食與音樂,成功轉型,並替傳統藝術找到另一條出路。

點選上面的影片,就讓張弘奇帶我們進入陶瓷的奇幻世界!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生活在瑞典 世界大不同

P1020137 【記者謝瓊元/生命力報導】「住在瑞典真的會讓人很想生孩子!」楊佳羚在她的新書《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裡提到,在台灣的時候因為諸多因素讓她不考慮生子,但到了瑞典後發現,該國的社會福利完善,不只是國民甚至是外籍留學生,也都能享有與瑞典公民一樣的福利,所以她真的很願意在那生兒育女。

這是《台灣女生 瑞典樂活》的新書發表會,作者楊佳羚曾擔任過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及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現在就讀於瑞典隆德大學社會所博士班。這本書紀錄她在瑞典的社會觀察,介紹了很多社會文化及福利制度,也帶領讀者簡單的認識瑞典的女性主義及性別平等的問題,再簡單比較台灣與瑞典的差異。

在發表會上,楊佳羚提到自己在瑞典生產的經驗,她說:「在瑞典生產是很自然的事,孕婦不會被當成病人看待。」如果是在台灣,孕婦總是被叮嚀不可以亂跑亂動,但在瑞典,醫生不但不限制妳作運動,反而鼓勵孕婦要多活動。而且生產前也不一定要躺在產台上等待,可以自由走動,直到孕婦想要生產時再回到產台上,而產台也不只有床,還有椅子、矮凳等樣式任君挑選,還可以選擇生產方式,要躺著、蹲著或趴著生產都能自己決定。

孩子出生後,政府提供一種叫作「親職假」的措施讓父母們申請,以便照顧孩子,在親職假期間不但可以領到部份薪資,還可以申請補助金來補償這段休假時期的薪資損失。在重視性別平等的瑞典,父親做家事和帶小孩是普遍現象,男性也常會申請親職假。但是在台灣「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底下,多數的父親都是忙著工作賺錢,多數的母親就得攬下所有的家事和子女教育,甚至得放棄工作。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部份是,像是在台灣,在傳統觀念裡,結婚生子是必然的,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就算是先上車,也都會後補票。但是在瑞典就不是這樣,對瑞典人而言,結婚跟生子是不相關的,就算是生下小孩,女性也可以自由選擇要結婚還是同居,或是分道揚鑣等,不是只有結婚這一種選擇。

作者提到了許多讓現場觀眾讚嘆的瑞典經驗,像是瑞典的社會福利非常好,都市設計很人性化、人民也有相當高的兩性平等觀念、異性戀或同性戀都是被社會所接受的、女性可以創造自己的政黨及參選公職,結婚生子不是唯一的選項。但她也強調,他們也有很多社會問題,所以,瑞典雖然很好,但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而台灣也不是不好的國家。

而且,雖然瑞典人很重視性別平等,但楊佳羚說,其實在瑞典性別意識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對新移民的種族歧視就是瑞典日漸嚴重的問題。因為瑞典的新移民多半來自亞洲或東南歐國家,刻板印象讓他們容易認為這些人製造社會動亂、帶來犯罪問題,也會覺得外籍女性就是不斷的生孩子,濫用他們的社會資源。

所以不只是台灣,其實在各國都有這種對新移民的歧視,特別是針對那些來自較落後的國家人民的歧視。所以她說,台灣人也不用覺得別的國家好像都比我們好,其實種族歧視的問題,在很多先進國家是越來越嚴重的。

這本書除了紀錄瑞典關於父母、女性的社會福利外,還介紹了瑞典政府對老人、小孩的福利制度。楊佳羚說自己寫這本書不是想把瑞典捧得有多棒,而台灣有多麼糟糕或失敗,她也提出了一些瑞典社會現在面臨的問題,讀者可以藉本書看看瑞典的經驗,自己感受一下瑞典和台灣社會文化的差異及各自的優缺點。

2007年5月21日 星期一

文化 魅力 新愛河

Dscf0011  【記者葉邵勛/生命力報導】貫穿高雄南北、蜿蜒流過市區的愛河,是許多高雄人共同的成長記憶。對現在五、六十歲的高雄人來說,愛河在保守的那個年代是情侶散步、划船的約會聖地;對三、四十歲的高雄人而言,愛河的記憶也雜揉著鹽埕區、地下街的繁華;而在年輕人的眼中,愛河除了每年的划龍舟與燈會活動外,在七賢橋、中正橋、高雄橋等連結橋樑上每晚點起的燈火,也讓愛河再度成為情人們約會賞景的最佳地方。愛河也依舊是高雄人心目中極具地方意象的代表景點。

如今,走過歲月,歷盡滄桑的愛河,雖然飽嘗污染,但是疼惜她的高雄人,包括政府和民間企業,藝術家們,都挖空心思逐步恢復愛河風華。一九九四年一群關懷在地文化生態環境的高雄市民,繼衛武營自然公園促進會、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之後成立了「文化愛河協會」。協會執行秘書陳淑端表示,身為一個在高雄長大的小孩,對於高雄自然再親切不過了,對於愛河這條孕育著高雄人民的河川,自然想對她多了解一些了,也因對於愛河的熱情,才會一同成立文化愛河協會。也期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一起來關心愛河。

愛河文化協會前理事長許鈴齡表示,文化愛河協會成立後,對愛河有關的任何公共議題鍥而不捨提出聲明、建言、呼籲,並舉辦記者會、公聽會尋求意見溝通。這十年來爭取鹽埕區地下街回填建公園、建議河西路規劃成綠色步行隧道、呼籲政府應將愛河高聳的水泥堤岸重建為親水河岸、發動保留上游自然河岸、阻止快速道路建在愛河上等,這些都是協會歷年努力的成果。許鈴齡也說:「能讓高雄市民了解愛河的一切是他們極大的願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除了像文化愛河協會這些民間團體,為了延續愛河景觀風貌改造,高雄市政府耗資四十億的整治去污工程,耗時七年,也讓愛河一寸寸的重現生機,工務局特別建構「愛河溯航計畫」,包括由養工處負責的愛河沿岸中都橋至中華路生態美綠化、水工處的愛河人工湖計畫及新工處的中華路治平橋空間景觀改造計畫等子項計畫。

如今的愛河經過全市人民以及政府的努力整治,已再次蛻變成一條讓高雄發光的河川了。愛河擁有高雄市唯一的自行車專用道,由同盟路迤邐而來,沿著愛河進入河堤社區,全程採封閉與專用式設施,阻絕汽機車進入。讓居民可以安心享受雙輪舞或散步的悠閒與樂趣。

在河西路上的河濱公園短短的綠蔭大道上,有巴洛克式柱子與涼亭、小徑,情侶情話綿綿的座椅,與附近居民最愛的健康步道,因此西河濱又有「綠色隧道」,或「河西走廊」的美名。許多市府活動常在高雄橋與中正橋之間的河西路上舉行,尤以每年燈節,便是河濱走廊最為熱鬧的時候。

河岸邊的「河邊曼波」、「黃金愛河」等露天咖啡的開設,注入愛河文化藝術休閒新風貌,融入高雄市市民的生活休閒空間及河畔景觀,創設現代都市中河岸觀光休閒新景點,愛河沿岸成為港都特色美景。

在河東岸,民生路底矗立著一座「鰲躍龍翔」,是二OO一年高雄燈會的主燈,也是高雄第一次舉辦全國燈會。取名「鰲躍龍翔」之意就是「鯉魚跳躍過龍門化成龍」,「鰲」立於愛河畔,代表高雄的蛻變,希望高雄作為海洋首都日後能躍上國際舞台,如同「鰲躍龍翔」般的蛻變。每當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慶的日子,鰲躍龍翔主燈都會再度綻放光芒,現在已經成為愛河觀光景點設計中最受青睞的代表。


現今市民們倘佯、漫步於愛河畔綠蔭步道,在夢幻光影的河邊賞樂品咖啡。漣漪陣陣的魚蹤,見證了水質的改善。河兩岸的玫瑰聖母堂、電影圖書館、醫療史料館、歷史博物館、中都唐榮磚窯場、美術館、客家文物館等,就如粒粒明珠,閃爍著人文風華的光芒,愛河串起了這粒粒的明珠,成就了城市最為耀眼的文化藝術流域。不管是常民生活、歷史記憶、精緻藝術文化殿堂、宗教信仰,構畫出了高雄的生活美學文化流域。


延伸閱讀:

文化愛河協會 〈親親愛河〉導覽網頁

「愛河,我們的城市,我們的河」,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出版

藍博洲 孤獨但不寂寞的身影

【記者林佳蓁報導】由於國共內戰以致政府撥遷來台的背景,讓左派的歷史在台灣消失,台灣自此失去了左眼,尤其是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更常常在政治角力中被扭曲。被侯孝賢導演形容為緊咬歷史不放的牛頭犬的藍博洲從一九八七年進入人間後開始從事報導文學寫作,採訪一個個親臨五O年代白色恐怖的見證者,致力探訪台灣歷史真相,還給台灣社會左派視角。

洋溢幸福的溫暖 喜樂咖啡坊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歡迎光臨!喜樂咖啡坊。」位於馬偕紀念醫院三樓不到五坪的喜樂咖啡坊,裡面的員工都是馬偕精神科裡的病患,經過馬偕紀念醫院的專業輔導訓練,從內場的餐點製作到外場的接待、點餐,他們專注學習,絕不馬虎帶過。

由於精神病患者的注意力沒有辦法像正常人持久,抗壓性小,學習能力退化,病患在製作一份三明治,他們需要反覆的練習,才能記得製作的順序。馬偕紀念醫院就業訓練員王昔珍說:「所以我們都要教好幾十遍,他們才會學會,會花上很多的時間。」



阿美(化名)是一個極度沒有信心的精神病患,剛接受治療時,常會在醫院面無表情的走來走去,王昔珍說,「我對她笑,她也不理我。」病情慢慢穩定後,阿美接受就業輔導的課程,培養工作認知及態度,之後再經過王昔珍和馬偕紀念醫院就業輔導員鄭瑋的個別面談後,發現阿美有很大的進步,病情也穩定,就把她轉到庇護工廠,也就是喜樂咖啡坊接受訓練。

「阿美剛開始動作很慢,對做出來的產品也很沒有自信。」鄭瑋說,經過一遍又一遍的教導和許多正面的鼓勵後,將近兩年的時間,「現在阿美真的進步很多,不但可以獨當一面在咖啡坊裡,有時後還會開自己的玩笑。」王昔珍表示,不僅是阿美的例子,幾乎所有咖啡坊裡的成員都是如此,兆華(化名)罹患嚴重的精神分裂症,一開始很依賴輔導員,現在都可以獨立完成咖啡坊裡的事情,並且還會改王昔珍和鄭瑋報告咖啡坊發生的事情與狀況,「看到他們的進步,是我們最大的成就感。」王昔珍笑著說。

喜樂咖啡坊是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的訓練方案,向勞工局申請經費而創立的,成立至今僅有一年左右,就已經輔導出超過勞工局標準要求:每六名成員接受輔導的心理障礙人士要有兩名需到社會上就業超過三個月以上,鄭瑋說,「一切的努力都值得了!」

訓練精神病患會遇到很多的困難點,鄭瑋說,因為成員都是精神病患,所以時常會有情緒、服藥、症狀種種的問題發生,「有些成員常常會因為心情不好就不來上班。」因為精神病患者不像正常人,就算頭痛或是生體不舒服還是硬著頭皮去上班,他們則是會把自己的事當作是最重要的,這也造成咖啡坊常常有人手不足的困擾。

鄭瑋表示,不只是病患本身的問題,因為要面對人群,難免就會碰到外界的歧視,「這也是精神病患很害怕遇到的問題,他們因為自卑害怕被人認出來是精神病患。」當面對客人的指指點點時,常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但這也是訓練的目標之一!」

鄭瑋說,大多咖啡坊的成員面對那些指指點點的客人都不會當下發病,因為能成為咖啡坊裡的成員,他們本身要有足夠的抗壓性,「但常常會跑來跟我和昔珍抱怨。」 除了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鄭瑋也希望一般民眾要對病患有關懷心和愛心,不要瞧不起他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

2007年5月18日 星期五

心理諮商 擺脫憂鬱低潮

【記者劉芝瑜/生命力導覽】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去年平均每五天就有一名學生自殺,成為在學學生第二大死因。當青少年面臨低潮時,尋求適當的專業協助,往往是打開一線生機的契機。

「我有位朋友得到憂鬱症時,他爸媽不相信,還請道士來收妖,讓他覺得很羞辱。」作家九把刀在接受董氏基金會訪問時,曾提到身邊朋友得憂鬱症的經驗。一般人的不了解,可能會讓具心理問題的當事人,更無法得到幫助,而適當的專業諮詢,不僅可利用在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上,也可讓心理問題獲得解決,避免青少年的煩惱不至於惡化。

行政院衛生署自二〇〇三年起,設置了免付費心理與醫療諮詢服務電話「安心專線」0800-788-995,取自「請幫幫、救救我」的諧音,提供二十四小時諮詢服務,其中以生活適應、就醫資訊、人際適應是詢問度最高的三大主題。

眾所皆知的「生命線」與「張老師」同樣有提供免費的協談服務。其中生命線可電話直撥1995,就可與二十四小時服務的生命線聯絡,他們提供包括青少年輔導、生活危機調適、男女情感協談、自殺防治等諮詢服務;而張老師專線1980的服務時間,則為週一至週六上午九點半至晚上九點半。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除出版《宇宙光雜誌》外,也提供關懷熱線,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九點至晚上九點,以及週六上午九點至下午六點;在非專人接聽時間,電話會自動轉入「心靈加油站」,由各校教授、醫院醫師、心靈專家等,透過輔導語音系統,提供自我傷害、家庭、婚姻、精神疾病、人際關係等五大主題的語音服務。


光智青少年心理衛生中心是唯一獲衛生署核准的民間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從上午九點半至晚上八點半提供個人情緒與行為、人際諮商、家庭溝通、師生及同儕間的適應問題等。馬偕協談中心是馬偕醫院於院牧部屬下所設立,每日上午九點至下午九點,提供一般心理困擾、感情困擾、親子問題、人際關係等諮詢服務。

邊玩遊戲邊治療

Dscf0097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任凱(化名)是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因為弟弟的出生使媽媽對他的照顧減少,因此出現退化行為,經過遊戲治療後,任凱的情況大為改善。大人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想法,但是兒童卻無法利用言語來表達清楚,藉由遊戲可以知道兒童的內心想法,這就是遊戲治療的本源。」台北縣立醫院心理衛生中心諮商心理師利美萱說。

根據台灣遊戲治療學會的治療觀點闡述,「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遊戲」的本質使兒童能獲得滿足,提供兒童成就感和成功經驗,使兒童獲得主導權和控制感,協助兒童發展生理、心理和情緒及社會和精神。所謂「遊戲治療」就是藉此原理,將治療的元素加入遊戲情境中,以遊戲做為治療的媒介,協助兒童與治療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治療方法。

任凱的媽媽最近生了一個弟弟,不到三歲的他很想去跟弟弟玩,但是任凱的媽媽總是害怕任凱會不小心傷害剛出生的寶寶,所以總是不讓任凱靠近弟弟,任凱的父母親對任凱的注意和關心因為新生兒也減少許多。

不久後,任凱產生了退化現象,原本不會尿床的他,尿床次數也大為?加,心思原本都在新生兒上的媽媽,因為發現任凱出現退化行為趕緊送他做治療。

第一次踏入充滿玩具的遊戲間,任凱只注意角落的娃娃,這舉動任凱的治療師利美萱都看在眼裡,「它可以坐起來!要不要和它一起玩?」利美萱試問任凱,「不要!」卻被任凱抗拒的拒絕,轉頭跑去玩別的玩具,但是任凱還是一直轉頭注意角落的娃娃。

利美宣為了讓任凱的抗拒心減低,主動摸娃娃的頭,任凱看到利美萱在玩娃娃,馬上丟掉手上的玩具靠進利美萱,「讓它坐起來,好嗎?」利美萱又問了一次,「好吧!等等,不要好了!」任凱還是有點抗拒,但是最後還是嘗試摸娃娃的身體,「弟弟好乖喔!」任凱邊摸邊說,「我們家也有弟弟,但是他很愛哭,我已經長大了,都不需要被照顧。」任凱開始和利美萱說家裡弟弟的事情。

利美萱表示,任凱玩遊戲的過程中,就可以投射出他內心的想法,像是一直注意角落的娃娃,和抗拒和娃娃玩耍,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的行為就可以知道任凱在家裡也是這種狀況,行為上的混亂,產生退化行為都是兒童最基本測試父母親注意力的本能。

利美萱也和任凱的家長溝通,可以讓任凱多一點參與感,不要感覺被排除在外。利美萱說,如果沒有娃娃這個媒介,可以讓小朋友說話,大人也不知道小朋友在想些什麼。

「你們隨時可以結束治療,但一定要讓我知道,因為我要和孩子做個結束的工作」,利美萱表示這是她做治療的唯一原則,因為孩子已經習慣到教室輔導,突然停止治療時,如果沒有和孩子有個說明的話,孩子會亂想像,是不是我不乖呢?還是我沒有進步?「這只會帶給小朋友第二次傷害!」

利美萱表示,治療是持續的,不管是在事前會讓小朋友知道為何來此,結束後也會讓治療課程到一段落,「互相尊重是很重要的!」利美萱說,這樣也會讓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業餘氣象台 給你專業的知識

【記者胡梓筠/生命力報導】每天起床準備換衣服出門時,一定都會關心今天天氣,但你可曾想過,有人會因此愛上氣象,努力鑽研,即使不是大氣本科系出身,仍舊可以得到許多網友的信賴。

「Weather Freaks」是個記錄天氣的部落格,由台大批踢踢實業坊大氣版的首席氣象播報員caterlanse,和大氣版版主zonslan共同經營,將發佈在大氣板上的文章,加上圖片,然後發布在部落格上。

雖然caterlanse和zonslan一個讀化學、一個主攻物理,並不是大氣本科系,但從大氣版曾獲選優秀看板、zonslan獲選優良版主、「Weather Freaks」也得到第二屆華文部落格《科技/科普》首獎的肯定,因此可以知道,他們深厚的氣象知識,得到許多人的推崇,但當初他們兩個怎麼會想研究氣象呢?

大氣版版主zonslan因為1994年的提姆颱風,進而開始對氣象產生興趣,zonslan笑著說:「甚至天天都會打166。」高中時,利用一次地球科學報告的機會,去參觀氣象局,還是由當時的主任陳來發接待,之後,對氣象的熱愛是有增無減。

caterlanse從小就在宜蘭出生長大,由於地形關係,導致宜蘭多雨,讓caterlanse因此興起研究氣象的念頭。雖然大學讀的是化學系,依舊持續鑽研,「即使被老師戱稱玩物喪志。」caterlanse仍不改初衷。

每天發表在大氣版的今日天氣概況,要花上Caterlanse兩個多小時,「一個小時收集資料,寫成文章也要花一個多小時。」雖然佔去不少時間,Caterlanse只希望能提供網友們有用的資訊。

雖然氣象新聞不論是電視、廣播、網路都不少,zonslan認為,「他們講的是結果,但我們更喜歡探討原因。」譬如新聞只說今天降雨機率有百分之五十,但「Weather Freaks」會研究今天降雨的原因是什麼?是鋒面還是低氣壓?

特別是在有重大天氣情形出現時,例如颱風、下大雨、起大霧,大氣版都會湧入許多人,想了解發生的原因,這也是zonslan想做的,「氣象這們科學的千變萬化,能吸引更多的人來了解和關心。」不論專業或非專業的人,都可以一起討論、研究。

所以看氣象新聞,別再只看降雨機率和今日溫度,也多花點心思在氣象雲圖上,或許也會因此而沉迷在氣象的世界裡,不可自拔,就像Caterlanse一樣,「因為喜歡所以想了解更多,因為了解更多就更喜歡了。」

因為對書的愛情 我們存在

E5b08fe89189 【記者葉邵勛/生命力報導】就在大型連鎖書店迅速攻占台北街頭之際,在二〇〇六年的七月,永和竹林路的深巷中開了一家書店,還取了個意味深長的店名「小小」。「小小書房」真的如其名那樣小小的,簡樸的店招,在巷子裡真的不太起眼,不過裡頭卻透出的溫馨燈光。踏進小小的小小書房,就在這不到三十坪的空間,只有兩位正職工作人員,「我想把書店當作基地,將書與人、人與人連結起來。」自稱貓老闆的店主劉虹風說。

小小書房裡的擺設其實很簡約,兩牆成排的檀木色書架之外,中間幾個矮書櫃,並襯著有特色的輕柔音樂和柔和的燈光,木質地板的店裡放置了幾張小凳子、藤椅,隨時歡迎進來的人坐下來閱讀,而店後面一部分是一間小小咖啡廳,咖啡廳的空間不算大,大約只能容納十多人,貓老闆說:「我們時常會在那兒舉辦一些藝文講座呢。」

劉虹風離開曾經熱愛且投注大量心力的工作後,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以及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望。於是,她決定讓自己回歸到最鍾愛的原點──書。在書店的部落格中,劉虹風寫著,「我們都曾經擁有過一個美好的想像,關於一家書店─在一個如迷宮般的城市裡,人們來往穿梭的街巷中,轉角,它等待著每一個旅人的到訪,人們走進它,像是回到家。『小小書房』,源自於我們夢想中那個久久不能奢望的夢想;我們不能說,『它』符合所有人心目中的理想書店,但是,至少已經接近我自己的。」因為是自己的夢想,所以劉虹風甘之如飴去實現每個細節。

小小書房的藏書不算多,但每本書的長相、內容和位置,被哪一位讀者買走,貓老闆她都清清楚楚。這裡就像是一個專門擺放人文書籍的書房,大致的分類為中文創作、翻譯文學、哲學、性別研究、性、建築、設計、旅遊文學、歷史、台灣研究等,文學書的上架方式看不太出排列的脈絡,書櫃也沒標書類,但從搜羅齊全的七等生、伊塔羅‧卡爾維諾等作家的作品,不難推測出書房主人的閱讀喜好,貓老闆說:「因為我是念文學的嘛。」

小小書房幾乎每天都有免費的讀書會、座談會或音樂會,這些都是貓老闆和兩位員工去尋找可能的作家、音樂家、譯者來為小小的顧客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台灣的作家和讀者都很孤獨」、「他們希望看到彼此、面對面交談。」劉虹風認為,這是書店該做的事。為了能彌補小小書房的微薄收入,也為了能讓這個交流空間能持續經營下去,劉虹風也請朋友幫忙設計了許多小小書房專屬的藏書票、明信片,來提供給讀者購買。

在書店部落格的一篇文章「小小書房在社區-我們與社區教育培力平台」中,也可以知道小小書店與大陳文化發展關懷協會、光明社區發展協會,以及得和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發展永和市的社區教育,以「閱讀、寫作、分享」作為小小的推廣重點,期望小小能走進社區,與居民做更緊密的結合。

劉虹風編過誠品好讀雜誌、做過網路書店,也製作過電視台的讀書節目。而包含店員的這三個女生,因為他們都曾經在誠品工作過,對書店經營很有想法,所以志同道合而想一起開書店。在這個部落格「小小書房的開店日記」裡,她寫下開始著手實踐這個夢想以來的種種辛苦與慰藉,從無到有,從買發票、寫文宣、找書櫃、水電施工,到聯絡出版社進書。小小書房也不再是口中的夢想,開幕了。

2007年5月16日 星期三

使用心理衡鑑減少誤診

Untitled 【記者陳建中/生命力報導】「心理測驗和電視上看到的心理遊戲是差很多的!」新光醫院心理治療師車先蕙解釋,心理測驗是有科學根據,但心理遊戲卻沒有科學根據。一般心理治療師都會使用心理衡鑑來決定病患適合何種治療方式,而心理測驗就是心理衡鑑的其中一種方式。

車先蕙說,心理遊戲是沒有大量資料收集而成的科學根據,許多電視上的星座專家所使用的心理遊戲並不像心理測驗具有高信度及效度的功用。

不同於心理遊戲,心理測驗是科學化,效度及信度極高,並具有診斷性的心理衡鑑工具之一,心理測驗有分為自填式問卷、施測者操作的標準化工具及投射性的問題。「你能想像利用親手畫的人物就能看出你的人格特質、性向、有無家暴或是精神病症?」車先蕙說,這一類的問題就是心理測驗中的投射性問題,每一份問題都是由數千人中收集分類而成的資料,心理治療師診斷病患的症狀都是依照收集而成的資料庫做分析。

除了心理測驗外,心理衡鑑還有行為觀察及會談兩種診斷方式,利用心理衡鑑可以預測病人治療前的病情,還可以評估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後的成果。

心理衡鑑的用途很廣,不只用在心理治療上面,還可以評估自己的個人特質和興趣等等,車先蕙說,「每個人都可以做心理衡鑑,它可以讓自己更瞭解自己。」

許多病患在接受心理醫生診斷時,都會隱藏自己的實情不願透露,再加上診斷時間過短,所以常常會出現誤診的情況,不對症下藥是不會讓病情有好轉的一天,所以這時候心理衡鑑就派上用場了。有一個個案讓車先蕙印象非常的深刻。

老楊(化名)已經五十多歲了,前年突然認不得家人、睡不著、亂丟東西還有幻聽等瘋狂症狀,老楊的家人很緊張,把他送到醫院就診,心理醫生診斷出他是精神分裂症,要求他馬上住院,後來住院了一個月,病情卻沒有明顯的進步。

老楊的心理治療師車先蕙感到很困惑,照理說,只要住院接受治療一個月,病情就會有明顯的進步,但是老楊卻沒有,車先蕙猜測是老楊的心理醫生誤診,於是就幫老楊做心理衡鑑,診斷出來的結果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腦傷。經過了精細的腦波檢查後,才知道,原來老楊是身體吸收鐵酵素的基能失衡,才會造成老楊有種種的瘋狂行徑,「真的是一個大烏龍!」車先蕙說。

在老楊吃藥維持精神和補充鐵酵素後,病情就漸漸的好轉,車先蕙說,雖然腦部的傷害是無法復原的,但是藉由藥物還是可以維持老楊基本的生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陽光椰子 散播歡樂散播愛

Sun 【記者馮牧群/生命力報導】陽光椰子社是台大校園中二十多支服務性社團的其中一支,前身為中部之友社,由於遇到招生不順以及範圍太過狹隘等問題,在兩年前正式轉型為服務性質的陽光椰子社。為什麼會取這麼特殊的名字呢?社長陳芊卉表示,當初成立新社團時,大家就在BBS上集思廣益,想為新社團取個新的名字,最後是用投票的方式產生了「陽光椰子」。

在社團成立以來的兩個寒暑,陽光椰子社共出隊服務過四次。去年的寒假到屏東勝利國小服務,而去年暑假則是到台東的卑南國小服務。在屏東勝利國小為期五天,名為「魔幻柑仔店」的營隊中,陽光椰子社為當地小朋友們設計了許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像是「趣味實驗」帶領小朋友做簡單又安全的實驗,充實了他們的理化知識、「大地遊戲」為大型的戶外闖關活動,可以凝聚小朋友們的向心力,小朋友不只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更從中培養了團隊精神,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而社員們從繁華都市到偏遠地區為弱勢學童服務,吃的是自己煮的飯、洗澡用學校浴室、晚上就在教室打地舖睡覺,這樣的生活雖然克難,卻也讓社員們學到更多生活技能。「很多人聽到『服務』都會覺得很沉重,但是經過幾次的出隊之後,觀念就都改變了,變得樂於付出」陳芊卉說。

此外,有鑒於寒暑假的間隔過長,無法持續提供服務,於是陽光椰子社在平常學期中還增加了「平時服務」(簡稱平服),所謂平服,是在平常假日的時候,到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的「體惠育幼院」陪小朋友們玩遊戲、唱歌、做手工藝以及課輔,讓小朋友度過一個充滿歡笑的週末。

體惠育幼院裡的孩子不像一般人一樣有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陳芊卉回憶起有一次在育幼院裡,有個孤單的小女孩,似乎是在跟其他小朋友鬧彆扭,在分組遊戲時,總是孤伶伶的一個人,即使在遊戲中得到了第一名,也不願意出來領獎,而是躲在角落抱膝啜泣,在陳芊卉的關心下,小女孩才邊哭邊說:「我好想媽媽」,到活動結束時,小女孩還擋住門口,不希望社團的哥哥姐姐離開。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稻草博物館-小稻草 大驚奇




【記者相振為報導】您知道稻草除了可以拿來做草鞋、草帽之外,還可以做成大型的草編藝術嗎?桃園縣觀音鄉稻草博物館館長─王承德,不但可以做出跟人一樣高的「牛魔王」,更做出一個可以承載三個小孩重量的大象!

王承德從小生活在農業社會,稻草是他隨手可得的創作材料,經年累月下也練就他熟練的草編技巧。王承德曾經製作一頭幾乎等比例的「草牛」,並拿它參加一場「草編藝術比賽」,更在比賽當中奪得冠軍。王承德受到這樣的鼓勵,就決定要繼續創作下去。

王承德的作品近年來受到許多人的青睞,也經常受邀展出。生命力新聞帶您實地前往稻草博物館,一同進入「王承德老先生的奇想世界」!

三重社大用攝影課探索社區

E6949de5bdb11 【記者王翊亘/生命力報導】社區大學的成立宗旨為結合社區環境特色,使得社區多元的文化特色更能有舞台來展現出來,三重社大的攝影課便藉由攝影課的方式,來呈現三重地區特殊的文化資產,除了讓學員用相機來展現文化的力量,也同時使得學員能近距離的參與與觀察。

三重社大攝影課的教師李俊賢,原本就是位攝影記者,他曾經擔任過兒童日報攝影記者、TOGO旅遊雜誌攝影主任,因此對於攝影的經驗非常的豐富。他說,離開業界之後成為自由業,就到各處去尋找相關的題材進行拍攝。而在三重社大任教攝影課程,則是他第一次當起老師。

「開設攝影課只是一個路徑,藉此成為一個接觸社區文化的一個窗口。」李俊賢說,每個學員會想要來上攝影課的理由都不一樣,有些人或許只是想學習攝影的技巧,因此要讓學員對自家社區的環境、文化產生興趣,並不能去強迫他們,僅能用灑下種子的方式,期待學員們自己發芽成一棵大樹。

E6949de5bdb12 三重是由許多不同地方的人民所移居的社區,因此也造就出多元的社區文化風貌。像是濃濃台灣味的迎神遊行、有外省族群的眷村文化等等。開設攝影課是一種讓三重市民能更加認識自己社區的方式,並且學習去暸解各文化的特色。「社區營造課程」的講師董俊仁也說,若要居民能夠自發的對社區有所貢獻,必先得了解社區的文化。

學員陳淑靜說,她是因為跟丈夫兩人都對攝影有興趣,所以才會想要報名三重社大的攝影課。而李俊賢一開始會教一些基本的觀念,如構圖、與相機的基本操作等,之後就會帶著學員出去外拍。外拍的主題與選擇以三重地區的環境與活動為主,像是迎神的遊行、棒球隊的練習。她說:「在這過程中可以實踐在課堂上所學的技能,並且也能更認識自己所居住的社區。」

儘管這門攝影課只是在三重社大所開設的第一個學期,卻已有幾位學員會自動的去拍攝與觀察三重地區的建築風貌與民俗活動。李俊賢說:「雖然不敢期望以後的成效如何,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人願意投入,就會有更好的成果出來。」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從「私角落」透視同志愛情

Untitle0d    【記者陳瑋寧/生命力報導】懸掛在店外的六色彩虹旗是走進「Corner’s」這間酒吧時令人印象深刻的裝飾。在這個「同志空間」裡每個人卸下酒吧門外的另一個身分,喝喝小酒,彼此聊天談心。紀錄片《私角落》是一部坦率表現同志愛情與情慾的影片。以一間同志酒吧作為影片聚焦,從進出酒吧的同志身影中娓娓道出他們對於愛情的渴求與熱情,並從現實社會的角度下點出同志的處境。

《私角落》的導演周美玲是近年備受矚目的新銳女導演。本片是她在二〇〇一年完成的作品。她表示,《私角落》的創作契機是因為自己常到「Corner’s」這間同志酒吧喝酒,與酒吧老闆因此結為好友。在Corner’s即將關門的前兩個月,在老闆的提議下為這間店留下最後的影像紀念。周美玲以「愛情」為主軸貫穿整部影片。「同性戀與異性戀最大的不同只在於愛情對象的差別,而愛情這個主題也是最容易引起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共鳴。」她希望從影片中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同性戀者的心境並了解他們在尋求愛情上面臨挫折時的無助感。

「出了酒吧這個門後,我就變成另外一個自己。」影片中一位名叫Simon的男子早上職業是金融公司主任晚上則化名為Sophia,常常來到Corner’s喝酒。他清秀的臉龐以及婀娜多姿的體態表演歌舞宛如真的女人一樣艷麗撩人。Simon夢想能在廣大的會場舉辦同志聚會,讓同志朋友一起展現歌藝舞技,然而夢想卻無法如他所願實現。

片中幾位是酒吧常客的女同志表示,她們想像一般人一樣開心地談戀愛、安定地過生活,也會有想結婚的念頭。只因為她們喜歡的對象是一個與自己同性別的人,外界歧視的眼光不由得讓她們無奈與退縮。最後,她們選擇逃避,選擇遠走異鄉流浪,在別人不認識自己的地方或許才能真正做自己。

在同性戀的「性」與「愛」仍被視為社會禁忌的現在,《私角落》試圖探討同性戀者在坦率表露自己情感之時如何面對社會外界的眼光。影片以陌生的法文詮釋片中的旁白,跳脫一般紀錄片的格局,以詩意的氛圍捕捉同性戀者對愛情的感覺。周美玲本身與攝影師劉芸後是一對公開的同志情侶,《私角落》也是兩人第一部共同創作的影片。周美玲說,片中的旁白全都由自己親手撰寫,可說是寫給自己親密愛人的「情書」,選擇以法文表現一方面是避免言語表達過於露骨及肉麻,一方面是希望藉此創造語言疏離的美感。

周美玲提到,影片的呈現方式或許有些抽象,表達同志情慾的場面過於赤裸,但她相信「禁忌」之物,如同心魔,卻不真的是魔;有時候,破除禁忌的方法很簡單,你只要勇敢去「直視」它,把它看個清楚,那「魔咒」就忽焉消失無蹤了。

陳兆輝 用聲音給越南人希望

1 【記者莊惠雯/生命力報導】「父親的感情,就像太平洋一樣,甜甜的,好像山水流下來,永遠都是爲了小孩,情深真的有多深?」這是台灣第一張越南語專輯「親愛的父親」當中的一段歌詞,演唱者陳兆輝是一個來自越南,現在以主持為業的業餘歌手,透過陳兆輝溫暖的歌聲,唱出對父親的愛,也唱出越南人對家鄉的回憶。

陳兆輝,廣東籍華僑,出生、生長於越南,與台灣結緣,頗有傳奇色彩。越南共和國時期,吳廷琰總統當政,陳兆輝的外公擔任當時的行政院長,平時都會到台灣開會,與蔣介石等人關係密切。越南統一之後,他的外公屬親美派,清算鬥爭的結果,足足被越共關了九年的黑牢,經過台灣的紅十字會與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協助,政府同意讓他在一九八0年來台,直到一九九〇年,陳兆輝全家人才移民到台灣。

在越南生活了二十四個年頭,來台之後,隨即入伍當兵,軍中生活,也成了陳兆輝中文迅速進步的時期。陳兆輝說:「剛開始受訓的兩個月,覺得台灣人當兵,有點教育的成分,還有學長會欺負學弟。」這是他十幾年前當兵的感覺;然而,從一開始左轉右轉都搞不清楚方向,到後來日常的基本對話都沒問題,還是要歸功於當兵時期學長與同儕之間的教導。

退伍以後,陳兆輝陸續做了一些工作,在銀行當過保全,也擺過地攤,六年前開始從事貿易工作,直到四年前,長期工作接觸到許多雇主和看護工之間的案例,漸漸與越南辦事處的人員熟識,流利的國語和認真的辦事態度,讓越南辦事處人員印象深刻,之後,經由該處朋友的介紹推薦,通過台灣廣播電台面試,因緣際會踏入主持界。

「越來越幸福」,帶給所有越南朋友們幸福,這是陳兆輝主持四年的廣播節目,每週日在台灣廣播電台的頻道播出。當時,台廣送案的節目,抽籤得到勞委會核准,後來考量到原本一小時「客自越南來」的節目時間太少,打算再開闢一個「越來越幸福」的節目時段,卻找不到人主持;經過越南辦事處的推荐,陳兆輝成為節目主持人,談到自己的優勢,陳兆輝說:「我喜歡各種活動、唱歌,喜歡和大家聚在一起,分享每個人不同的生活、幫助人家」。

「親愛的父親」(翻譯),是市場上第一張越南語專輯。陳兆輝說,以往在台灣的越南語專輯都是從越南進口或是盜版的,這次由他選錄一些越南當地的流行歌曲與合唱歌曲,用自己的演唱方式表達,給在台灣的越南朋友。陳兆輝說,愛唱歌是自己的興趣,曾經錄製過一張非正式的唱片,直到隔年在錄音室唱歌時,好歌聲獲得唱片老闆賞識,而有發行正式專輯的機會。目前在各主持會場外,有賣唱片的小攤子,還會有人找他簽名,雖然還沒有進入到台灣流行唱片的通路中,屬於陳兆輝的粉絲已經不少。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遠距教學 讓學習無遠弗屆

【記者劉芝瑜/生命力導覽】近年來,遠距教學的推廣不斷在進行,透過遠距教學,可以打破時間及地域上的限制,偏遠地區的學習環境也可以因遠距教學系統的設置而獲得改善,在教育部二OO二年的 e世代人才培育 計畫中,即已將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為重點工作項目。

在教育部的推廣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立網路應用服務中心,建置網路遠距教學平台,提供南投縣偏遠地區學生及台中縣市低收入戶家庭作線上課業輔導。暨大遠距教學的師資除了退休教師以外,部分是由暨大學生擔任,志工教師之一的資工所博士班一年級學生陳可力,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說:「看到小朋友學會上網,成績進步,覺得有很大的成就感,責任感也逐漸變重了。」他認為,除了窩在宿舍上網、打電動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值得努力的地方。

除了中台灣的暨南大學以外,位於高雄的 文藻外語學院,也響應偏遠地區中小學網路課業輔導服務計畫,由文藻學院的學生透過網路教學,解答國小生各種課業及電腦問題。由於參與計畫的部分家庭受經濟上的限制,家中 沒有電腦與網路設備,文藻學院也免費提供租用電腦與網路設備、掃描器以及耳機麥克風等,建置即時影音互動的網路教學平台。

與都市區學童大多從小就補習英語相較,位於原住民地區的學童,除了學校裡的英語課外,比較少有其他機會能接觸英語。 中原大學自二〇〇六年起,由應用外語系研究所、資管系學生,固定在週三與位於原住民地區的東河國小,做一對一的英語遠距教學,讓該校學生在學校既有的英語課外,能有其他機會學習英語。

除了課業輔導外,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由資管科組織遠距教學團隊,教導屏東縣泰武國小學生,和當地部落住民使用網際網路,並學習設計網頁,讓他們可以運用網路 行銷泰武部落

台大漁服社 用心服務每個人

Fish 【記者馮牧群/生命力報導】台大漁村服務社(簡稱漁服社)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寒暑假所進行例行性國中國小生活營隊,一直是台大漁服社主要的服務內容。

每週一次的社課時間,漁服社都會準備不同的主題。社課的目的是要培養隊員應有的服務理念以及服務活動中所需技巧,因此社團會邀請講師開設有關台語教學、青少年心理學、時間管理等課程,讓社員對服務本身、服務對象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平常學期中,台大漁服社會安排為期一至兩天的「平時服務」,像是每學期都會到台北縣的萬里國中舉辦為期兩天的生活營。由於當地孩子國中畢業後,大部分都會就讀高職,因此漁服社在生活營中,也加入了「職業體驗」的活動,藉由不同職業的角色扮演,來讓學生對未來的工作有初步的認識。


去年寒假,漁服社至澎湖縣吉貝島的吉貝國中、吉貝國小舉辦為期三天的生活營;吉貝國小生活營中包括「小馬探險家」,藉由跑關遊戲認識世界各國、美食遊戲敎孩子如何做潤餅和湯圓、音樂遊戲帶孩子進入樂理的世界、體育遊戲告訴小朋友如何預防運動傷害。而在吉貝國中的生活營,學生也能從漁服社員在「連續劇」裡的角色扮演,學到正確的做人處事道理,生活營負責人林秉毅說:「有些大正派角色還深受小朋友們的崇拜呢!」

「要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是漁服社設計活動的準則,活動設計和排演會考慮到很多的因素,像是小朋友覺得有趣不有趣、難度會不會過高等等。而在伙伴之間更是如此,社內的工作做不完,就是大家的責任、伙伴有缺失沒有提出,造成活動水準降低,更是大家的責任,這樣社員才能發揮同舟共濟、互相扶持的精神。

2007年5月10日 星期四

宗教世界 世界宗教博物館

E6b288e6aca3e6bca2 【記者沈欣漢/生命力報導】在世界的每個地方,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信仰,在這個多元的宗教世界裡,全世界有數多個大大小小的宗教,而在台北縣永和市就有一個介紹全球較大規模宗教的博物館,包含佛教、基督教以及很少聽見的印度教及錫克教,讓你知道不同的信仰有什麼不一樣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博物館歷經了十年的籌備,於二〇〇一年十一月在永和市開館,社工張益萍說:「這些是許許多多的人一點一滴贊助及募捐的成果。」展示館佔地兩千多坪,位於太平洋百貨的六和七樓。展館的入口位於七樓,電梯門一開放眼望去的是一條長長的走廊,這並不是一般的長廊,而是一條朝聖步道,朝聖是一種穿越時空的旅行,也是探索另一世界的企圖或是較實際的目標,步道用平坦的滑石與粗石交叉舖成,一開始粗石的比例較多較大片,漸漸的滑石的比例較越來越多,表示人在生命中一開始是比較辛苦的,經過了歷練後就會越來越安逸快樂。

在朝聖佈道的尾端有一面熱感應牆,是讓觀眾可於牆上留下掌痕手印的,只要把雙手搓熱印於牆上牆壁就會有自己的手掌印,因為手在許許多多的宗教傳統中,象徵著溝通,透過雙手接觸他人,表達我們的開放與理解。

接著是金色大廳,地板上擁有各宗教寰宇的圖騰,加上兩根鑲金色馬賽克的大柱以十四種語言呈現「愛是我們共同的真理、和平是我們永恆的渴望」的句子,接待員吳文禮說:「這是以眼睛作文設計概念,希望參觀者能夠張開雙眼、打開心門。」

館內世界宗教展示大廳,介紹世界十個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神道教、錫克教、埃及古老信仰、佛教、道教以及原住民宗教馬雅,每個宗教都有展示他們的文物及經書,而且也有多媒體動畫介紹每個展示物品,如猶太教的指經棒及基督教的聖體匣等等。大廳中央則有十個宗教的建築模型,像是馬特大教堂、聖石廟、聖母生天堂等,接待員范敏眞說:「這展示的十個宗教是依據信仰人口及文化年代所選的。」

六樓展示的是生命的世界,分成了出生、成長、壯年、老年、死亡等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代表該生命階段的禮儀文物及多媒體影片,像是印度教在結婚時用的聖索與硃砂及猶太教在死亡後使用的梳子等。

范敏眞說:「這些其實就是本館的特色,不單只是介紹單一的宗教,也不單單只介紹宗教,本館所呈現的是世界宗教的文化與生活型態,多元的教育文化脈落就是本館的精神,這也是本館堪稱世界唯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張益萍也說:「本館之所以是世界唯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是因為其他的宗教的博物館都是只有介紹單一宗教,只有本館不是。」

參觀者林詩涵說:「手印感應牆讓我覺得最特別,只要雙手搓一搓,有熱度後將手壓在牆上,牆壁就會浮現自己的手印,而且還會停留一段時間,真的是很神奇很特別。」另一位參觀者劉玉晨表示:「這裡展示著好幾個沒聽過的宗教,讓我大開眼界,也了解那些宗教的一些原由及生活習慣和物品。」

勇氣即興 不可預知的驚喜

E7949f6 【記者盧一伶/生命力報導】
「現在,請現場觀眾給我一個建議!」
「紙尿褲!」
「好!我們接受『紙尿褲』這個建議,我們將以紙尿褲為主題,演出一個故事。」
通常,當我們走進劇場看戲,從演出前拿到的劇情簡介中就可以知道今天的演出是什麼,也可以預期從戲劇中能得到些什麼,知道些什麼。但是,即興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即興劇是一種沒有劇本的戲劇,演員在舞台上演出的故事完全沒有經過事先排練,從現場觀眾給的建議中選擇一個,由這個建議為靈感在現場無中生有一個即興故事。

一個一個即興故事由不同的遊戲方式演出,如故事接龍由三位以上的演員在舞臺上即興說故事,但一個人一次不能說超過三個字,所以必須透過合作來說完故事;戲劇學校由觀眾出題目,兩支即興隊伍相互挑戰演出即興故事,最後評分分出高下等,因為具有不可預知的特質,所以總是發展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劇情,由演員即興演出引發的衝突、荒謬喜感逗得全場觀眾大笑。

台灣致力發展與推廣即興劇的劇團是「勇氣即興劇團」,此劇團的團長吳效賢表示,當初在美國唸研究所時,在舊金山接觸了即興劇,覺得很好玩,便在舊金山的即興劇團Bay Area Theatresports 學習,回來台灣後覺得台灣沒有即興劇很可惜,於是她以開戲劇課程的方式來做推廣。後來反應不錯,便辭掉工作全心投入,去年四月也成立了「勇氣即興劇團」,用表演來呈現即興劇的精髓。

即興劇沒有固定的形式,只遵守著「Yes,and..」的理念來表演。所謂的「Yes,and..」是要演員對任何事情都先說「好」,即便在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情況下,依然能勇敢的踏出每一步。

吳效賢表示:「透過即興劇,我了解到接納別人的重要性,『Yes,and…』的理念要我不能夠反對,要同意夥伴說的東西,並且再幫夥伴加一些東西回去,讓故事繼續發展下去。」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很容易拒絕別人,但拒絕只會讓事情沒辦法解決,但若將「Yes ,and…」融入生活,多說「好」少說「不」,不但人際關係能變比較圓潤,人也會變的比較正向,溝通也會容易了起來。

除了「Yes,and…」之外,即興劇也能激發演員的勇氣。即興演員不能夠怕失敗、也不能夠怕丟臉,因為即興劇是完全沒有劇本的。如果演員很害怕失敗、丟臉而不敢去做,那麼舞台上就不會有好的戲劇演出,他們一定要敢衝、敢拼,才會有精彩完美的表現。

即興劇帶給吳效賢最大的改變是,想做的事情就不用想太多,反正先做了再說。因為即興劇是沒有劇本的,也不可能讓人先想好劇本,即便你先想控制故事的走向,也只會成功摧毀這個故事,因為故事並不會如你預期的方向走,所以還不如相信直覺直接去做,遇到狀況時再讓自己隨機去應變。

推廣即興劇的過程中,吳效賢也碰到許多挫折,常有觀眾反應「這算是戲劇嗎?我覺得只是一種遊戲。」但吳效賢總是不厭其煩的解釋,即興劇也是戲劇形式的一種,不是所有的戲劇都要有劇本才可以演出,而且即興劇能帶給觀眾的不可預料性是一般劇本演出的戲劇所不能給的。吳效賢說:「雖然挫折一直都在,但只要想到有其他學生回應從即興劇裡得到很多東西,就覺得應該要繼續推廣下去。」

現在的勇氣即興劇團還沒發展成熟,演出也只能夠用短篇即興、與觀眾互動性較高的表演為主,但吳效賢表示「我們的劇團慢慢在成長,雖然很慢,但一天比一天好,以後的目標希望能讓台灣的觀眾見到真正的即興劇。」

即興劇的世界中,有著這麼一句名言:「每一次的演出至少有五分之一是失敗的,但唯有這樣的失敗冒險,才能讓觀眾走出劇場時,對那成功的五分之四回味無窮、津津樂道。」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輪椅網球 揮出自己的世界

Dsc_0502 【記者何怡薇/生命力報導】「獅子盃第九屆國際輪椅網球台灣公開賽」於三月廿二日開打,共為期四天,這次比賽共有來自美日韓等八國共一百零六名身障選手參與。主辦單位指出,國際輪椅台灣公開賽是由台北縣政府與台北市大同獅子會共同舉辦,是台灣各單項運動中唯一受國際網球總會所認可的世界輪椅網球排名賽,可謂是輪椅網球的溫布敦級排名賽。

輪椅網球是一項需要很好的靈敏度的運動,障礙者坐在特製的三輪網球專用輪椅上,以推動輪椅代替跑步移位,所從事的網球運動,參與者需要學習靈活控制輪椅的方法。除了可容許網球在自己場區內兩次反彈外,其餘規定與健全人士網球規則皆相同。可參賽的殘障類別有腦性麻痺、脊隨損傷、小兒麻痺、截肢及其他類別的肢體障礙。

得到女子雙打季軍的徐筱芸打輪椅網球已經十二年了,她表示,自己很幸運,因為參加殘障運動去了很多國家,藉此看看世界、跟各國的選手交流,也因此認識很多朋友,她笑著說,「所以今天在這邊的外國選手我幾乎都認識。」在講完這句話的同時,就有外籍選手跑來跟徐筱芸打招呼。徐筱芸還說,跟國外選手交流,相對的語言能力也會加強,像是英文和日文,「其實很好玩,球友之間也會用肢體動作表達,很多樂趣。」

選手陳志祥也說,輪椅網球很有趣,所以才會想繼續從事這個運動,也透過這個運動認識很多朋友;像這次的國際公開賽就可以認識一些外國朋友,也可以從他們打球時的情況學習到一些比較新的球技。陳志祥的太太楊淑芬,同樣也在打輪椅網球,這次因為工作的關係沒有參加比賽,她說,因為國內的場地和技術設備不夠,像是師資的問題,所以大多都是從比賽當中吸取經驗,「如果能在比賽中勝出的話,就會對自己有更多的肯定。」


才開始學網球兩年的謝采蓉,就獲得女子雙打B、C組亞軍的殊榮,問她在學球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她表示,她罹患小兒麻痺症,有裝肢架,原本是不需要坐輪椅的,所以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學習怎麼操控輪椅,「剛開始坐輪椅很不習慣,沒推兩下手就起水泡。」

徐筱芸也是小兒麻痺患者,對於可以靠枴杖走路的她而言,坐輪椅也是一件要花很多心力去學習的事,她說,學球沒多久後,有一次去廣島比賽,那裡的場地有一個大斜坡,每個人都用推的上去,她們也入境隨俗,而且她認為打輪椅網球就要會操控輪椅,所以就很努力的推、推、推,但推到一半就卡住了,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旁邊有義工遠遠看到就要跑過來幫忙的時候,我決定自己站起來推輪椅上去,那個義工就傻在那裡。」徐筱芸邊笑邊說。後來她慢慢的把臂力和技巧練出來,但是日本選手還是會笑她說,「妳喔,站起來走的時候就像正常人,可是一坐到輪椅上就真的是殘障了,因為妳不會推輪椅。」

同樣身為小兒麻痺患者的陳志祥夫婦認為,除了輪椅上的操控技巧外,國內沒有殘障運動的環境也是一項困難,楊淑芬說,沒有一個場地讓他們可以固定的放輪椅、器具,所以不能一去到場地後就馬上打球。像他們夫妻倆還比較方便,可以站起來拿輪椅,但是有些人就沒辦法,一定要靠別人幫忙,沒辦法到處去打球。陳志祥則表示,國內沒有輪椅網球的專門教練,剛開始是陳國嘉教練跟幾個前輩打過網球、出國比賽,吸取國外選手的經驗,然後再口耳相傳教給他們這些新手。但都是用揣摩的,比較沒有辦法得到新的管道和資訊。楊淑芬也說,沒有師資,舊生想要提升戰鬥力就沒有辦法,沒有老師訓練的話,在技術方面的確會比較差一點。

對於未來的目標,徐筱芸說,沒有什麼目標,因為年紀大了,手又有點受傷,就當作參與一個運動,而且也該讓年輕人出來接棒了。「我是覺得我就享受打球的樂趣,現在還有體力走的動就到處看看。如果還有機會可以入選國家代表隊,可以出國打球我都很樂意。」謝采蓉則表示,會將目標一點一點提高。她說,剛開始比賽的時候發球都一直發不過,不過現在就比較好,「球都一定會過,還可以再送回去,有比剛開始好很多了。目標慢慢放高一點。」

少奶奶─生命的鬥士

1460bbdf309ec1 【記者謝瓊元/生命力報導】「還沒開刀前,我心裡一直很害怕,但害怕沒用啊,因為刀還是要開,而且我也走過來了。」這是《少奶奶,早安》裡,一位勇敢的乳癌患者賴麗珍提起自己開刀前內心的衝擊,但在她開完刀,試著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後,心態上的轉換,使一切變得更美好了。

在台灣大學女性研究社、台北大學妍社合辦的曇花演展上所放映的《少奶奶,早安》,導演溫秀熒以短短三十分鐘的影片,紀錄了五位女性以過來人的經驗談述自己與乳癌奮戰時的心路歷程,並宣導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並希望藉此幫助更多因罹患乳癌而不知所措的婦女。影片中,五位主角都表示,幾乎在剛得知在自己得到乳癌時,都覺得天好像要塌下來了,不由自主就會將乳癌與死亡做聯結,害怕得不得了,開刀後也一直無法接受自己少了一邊的乳房,一下子就變成了「少奶奶」,片中主角之一的喬劍秋還開玩笑說:「我們一邊是男兒身、另一邊則是完美的女人。」

她們經歷過開刀及化療的折磨後,痛苦由生理轉為心理上的,但痛苦的不只自己,家人的心情同樣受影響,只是不敢表現出來。喬劍秋說,她剛開完刀時,常常悶悶不樂,無意間才發現家人也為此很難過,她便反問自己「難道真的要這樣過一生,折磨自己跟身邊的人嗎?」結果,她決定勇敢面對,開始積極做復健,吃有機疏果,把樂觀的態度散佈給每個人,後來反而成了大家的開心果。

癌症復發是她們最擔心的事,看到身邊的病友,因復發而去世的人不少,多多少少會感到害怕,但是她們也覺得,既然生病已成事實,學著走出傷痛比較重要。病癒後,她們不約而同成為各乳癌關懷會的志工,以自己為例,四處宣導乳癌防治的重要,鼓勵每位「少奶奶」,不要活在乳癌的陰影下,也不要怨天尤人,要學會享受人生、並幫助更多的人。

片中的另一位主角賈紫平,在走出病痛後,創立了台中開懷協會,目前會員數已超過五百人,大多都是乳癌病友,開懷協會結合醫院社工及乳癌過來人的經驗,陪伴病友們走出悲傷,協會還提供乳癌檢查及諮詢的服務;另外,喬劍秋因而成為生機飲食專家,出書教大家怎麼吃比較健康。

片裡頭的主角都呼籲女性要定期做自我乳房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不要認為乳癌就一定要切除乳房或是會死亡,試著勇敢面對,治癒後再把經驗分享給更多人,讓更多病友受惠才是最重要的。賈紫平說,當自己以過來人的經驗安慰那些在正經歷病痛的女性朋友時,感覺得出來這些女性朋友似乎也從她們身上得到更多的信心,自己也為此感到高興。

台大女研社活動組長林子涵說,選播本片是希望觀眾能透過病友的親身說法對乳癌多點認識,並學習到她們對生命的樂觀態度。最後,片中主角要告訴大家:乳癌沒這麼可怕,只要多關心自己的身體、勇敢面對,也會像她們現在一樣戰勝病魔。

2007年5月8日 星期二

陳逸宏用照片拼湊美好瞬間

【記者胡梓筠/生命力報導】每年三、四月,是春茶採收期,採茶婦女一邊聊天,一邊採茶的工作情景,她們樂於工作的模樣,在一位攝影記者,陳逸宏的鏡頭下,一覽無遺,並將其放置在部落格上,和眾人分享。

在報社擔任攝影記者的陳逸宏,常利用工作之便,順手將喜歡的畫面拍下來,「若是真的很感到興趣,就會找時間,特地來採訪、記錄。」因此部落格的照片主題相當多元,從人物、動物、植物,一直到民俗慶典或表演藝術,通通都有。

不過部落格裡的照片和報紙登的照片是不一樣的,陳逸宏認為「這是商品和作品的不同」,像是一系列有關稻間鴨的作品,起源於報導美食時,因有機米而知道鴨間稻的故事,多次利用休假前往拍攝,從小鴨初至農場,到首次下田,都有詳細的記載,可以看出他對土地的熱愛。

「這是發生在我們生活這塊土地上的事,是貼身接近的。」所以陳逸宏也拍攝許多各地的慶典活動,像是野柳神明進港,就拍了五年,而對於故鄉東港的王船祭,更是笑說還要拍個十年。

除了這土地上的事,更重要的是人,「我不是遇貧遇殘就拍,而是因為他們不被打倒。」陳逸宏從這些人身上看到無比的生命力,而將系列命名為《天下無雙》,記錄一位因誤觸高壓電而雙手截肢的人,和另一位因烏腳病而截去雙腳的老先生。

那位無臂人在述說過往時,一臉平靜,甚至還有祥和的笑容,難怪陳逸宏希望藉由他們坦然面對的態度,對照自己的生活態度,因為有很多好手好腳的人,反而沒有他們活得健康,飆車、吸毒樣樣來。

還有一位在宜蘭白米村製作手工木屐的老師傅,是當初全村唯一會做木屐的人,雖然老師傅左手的無名指,因為做木屐而斷掉,但還是樂於做木屐,也願意貢獻所長,幫助全村的人一起以木屐做社區發展,也因為有老師傅的帶領,白米村銷售木屐的收入頗為豐厚,陳逸宏認為,「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不向現實屈服的生命力。」這塊土地上,發生過的人、事、物這麼多,就像陳逸宏在部落格名片所提到的,「每張作品都是一個拼圖。」要和其他人一起拼湊,才能看見全貌。

更生人王玉彰的耕心路

P1010449 【記者李明潔/生命力報導】雲林縣斗南鎮經營「耕心有機農場」的王玉彰,曾經因涉入槍枝走私案而入獄,二〇〇二年假釋後,他向更生保護會的更生事業申請,更生保護會提供資金一百萬,但必須經營者開放就業機會給更生人,之後再依償還計畫攤還資金,有了更生保護的幫助,王玉彰開始追求有機農作的「更新」人生。

王玉彰回憶當初經營有機農場的原因說,假釋後更生人的身分讓他求職路四處碰壁,只能以打零工維生,後來到姐夫的農場幫忙,不擅農作的王玉彰,四處向人學習,在一次偶然機會向認識的農人學習農作技巧,回程順便向農人要一些菜,農人為難地希望他不要拿,因為農藥噴的重,連農人都不吃自己種的,王玉彰問為何賣給別人,農人說:「都市人...吃不死啦」!這才讓王玉彰驚覺農藥使用的嚴重性,開始他的有機農作,期間還到中興大學進修,補足自己專業知識,辛苦有了代價,終於取得中華有機合格認證。

海軍陸戰隊出身的王玉彰,一九九一年到菲律賓從事養殖漁業,友人為了投資「國民住宅」,請他代為語言翻譯,沒想到是進行非法槍械走私,王玉彰當時認為自己只是幫忙翻譯,並沒有加入共謀,沒有太留意,加上對方半脅持的監視,但最後走私被抓捕,對方卻合力將主謀推向他,在法官首重初供的認定下,判了十七年的刑期。

在監獄的日子,王玉彰心理環繞著強大的忿怨及報復,監獄科員提議可以試著打坐,並拿來好幾本經書,暗不見天日的小小空間裡,無聊之下隨手翻翻,其中一本「佛說無量壽經」中一段談人生的真實,看著看著眼淚卻無法克制的流下來,讓玉彰伯看清自己,也悟透人生的道理,將恨放下,檢討當年自己的大意。

談到目前經營有機農場的情形,王玉彰說有機農場屬於更生事業,更生保護會推薦、介紹更生人來農場協助適應社會、培養技能,並提供工作機會,更生人經常都是來來去去做不久,對自己的認同度很低,意志力也弱,扮演管理者與心理輔導者的他,需要不斷鼓勵更生人,比如交代更生人做事,更生人馬上回應「這我不會」,有時候甚至把農具摔在地上發脾氣,王玉彰則會耐心教導並對更生人說:「摔在地上難道就可以解決問題」。

現在除了有機農場,王玉彰還加入監獄志工以及慈濟志工,不僅到慈濟醫院幫忙,還負責慈濟的內勤事務,王玉彰展示PD150攝影機,他必須負責一些活動的拍攝工作,現在還要學習如何剪片,不過看到自己的影片在大愛電視台新聞播出,真的很有成就感,問到如何學習、從無到有?王玉彰:「用心就是專業」。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康泰 推動安寧療護觀念

25e725ac25ac25e425b9259d25e6259c259 【記者江詩筑/生命力報導】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安寧療護組,是台灣推動癌症末期安寧療護觀念的有力推手。社會服務部主任那姍姍說:「我們主要做的是向一般民眾宣導安寧療護的觀念」。她提到,現在的科技愈來愈發達,但是對於癌末病人而言,這些手段只是不斷的延長他們的生命,而不是治癒他們,安寧療護是替走到生命盡頭的病患提升生命的品質,減輕他們身心上的痛苦,讓他們可以活的有尊嚴。

那姍姍說,安寧療護的服務對象一般以癌症末期病人為主,但現在也包涵了漸凍人及愛滋病末期的病患。安寧療護是一種生命教育,當疾病已經無法靠醫療治癒了,那至少可以讓病人在最後的路程走得比較不那麼辛苦。她說他們推動的就是一個「自然的死亡」觀念,在醫療手段無法治癒的狀況下,病人或是家屬可以要求在臨終前不要急救、插管開洞,免得讓病人更加痛苦。

安寧療護的理念有三,分別是「全人」─成全病人各層面的需要,「全家」─包括家人的諮詢與協助,「全程」─提供例如社工師、宗教師等全程的陪伴病患及家屬的照護。基金會也有提供「傷慟領悟團體」這類的悲傷輔導治療,讓走不出喪親之痛的家屬,在志工的帶領下,藉由小組中個人彼此分享,讓悲傷得以獲得宣洩,並使沉溺在病態悲傷情緒中的人們可以重新面對生活,這些都算在安寧療護的具體行動內。那姍姍說,悲傷輔導一年舉辦一期,一次為期三個月,每周進行一次,由志工們進行輔導,來參與的志工多是在專業領域裡有所長,如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師、護理師等,利用下班時間來做這樣的服務,所以一年只有舉辦一期。

本身就是社工師的那姍姍提起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事。一九九七年康泰舉辦第一屆的傷痛領悟團體中有一位癌症病人家屬,因為喪偶的傷痛走不出來,對生命失去了熱忱,對小孩也不理不睬,工作也失去昔日的熱情,在整個悲傷輔導三個月的課程裡,每次都穿得一身黑。透過「傷慟領悟團體」的團體治療,經由志工引導及夥伴們自發性的分享彼此的傷痛,發現原來自己的遭遇不是最慘最痛的,漸漸可以比較坦然的面對心裡的傷。在特定如清明節的日子裡不會像過去一樣要花很久的時間來平復心情。

另外,公共關係組的藍世昌提到,現在有安寧病房的醫院比較少,但是有些醫院即使沒辦法提供安寧病房,也有提供安寧居家的服務。所謂安寧居家,藍世昌說,一些癌末的病人會有所謂的「破相」,就是身上會有傷口或是裝有引流管,傷口通常會貼有敷料,家人不太了解怎麼換藥,病患家屬可以跟醫院申請安寧居家照顧,健保局會給付,病患家屬只需負擔一部分的費用,醫院會派專業的居家護理師到病人家中為病人做身體上的護理工作,例如換引流管之類的。健保局現在也有給付安寧病房的費用,家屬的經濟負擔不會因此而變大,但病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護。

2007年5月6日 星期日

興穀鄉土文物館 傳承老文化

E7949f1 【記者葉邵勛/生命力報導】臺北縣三重市興穀國小校園內有一所鄉土文物館,佔地四間教室的文物館內有生活用具、家具、擺飾、等共二百六十五筆先人文物,甚至連大同寶寶、國父遺像都在其中,總價值超過一百萬元。兩年多籌畫的興穀鄉土文物館,起源自對古文物有相當濃厚的該校老師蕭永紅,將其十五年來所收集的古文物捐出,除了在學校鄉土教室展示也作為教學之用,為學生的鄉土教學不遺餘力。

蕭永紅出生於苗栗鄉下,他表示因自幼即接觸各種傳統文物,長大後又投身於教育工作,索性將自己蒐藏近二十年的鄉土文物提供給學校作為教學用材。蕭永紅認為,既然生長在台灣,當然要認識台灣的文化,更要為台灣鄉土文化盡一份心,於是在一九九〇年左右便投入文物蒐藏,至今已蒐藏約千件文物,價值超過數百萬元。「一方面也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所以才能持續這麼久吧。」蕭永紅笑著說。

在成立鄉土文物館初期,承蒙學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展,二〇〇四年八月蕭永紅將約二、三百件的蒐藏,設計佈置於兩間教室,九月初成立鄉土教室,提供學校及社區師生鄉土教學資源,使其了解所處環境淵源,認同及愛護自己鄉土。並於二〇〇五年九月間再擴充兩間教室並正式命名「興穀鄉土文物館」,為師生提供更多的鄉土文物,並指導校內四位高年級小朋友擔任解說員義工,希望培養學生認同及愛護自己鄉土的情懷。

在館內典藏文物有五、六十年代的農村器物,如水瓢、箸漏、碳燒熨斗、竹編魚簍、錫製茶具、將近百年前的手寫書籍、衣物、老式獎牌、喜帖、四書、三字經等古文物、大同寶寶、還有一個年代超過五十年的真空管收音機,但從音箱流出來的歌聲,聽來依然清晰悅耳、早期的大型紅眠床、嬰兒搖搖床「這些都是我從苗栗老家一件件搬上來的」蕭永紅細數著。蕭永紅將文物分類成包括服飾、童玩、生活日用品、家具、交通工具、文件、書籍、郵票等,玲琅滿目,真的讓人覺得宛如走進一座巨大的寶庫。

 蕭永紅會對上鄉土課的學生進行分組,並希望由學生自己找資料,之後對同班同學在文物館做介紹導覽,希望藉由課程和文物讓學生真正體驗前人的生活,而不是面對難能珍貴的實體文
物,卻沒有任何具體作為。學生黃宛琳說:「我覺得以前的用具和現代的用具差很多,用處也不一樣,滿有趣的」,學生朱曼云則表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簑衣,因為它的樣子跟現代的雨衣差很多」。

雖然館內的文物個個價值不斐,卻沒有任何改變沒有恆溫調節系統,也沒有安全防盜裝置,對於已經老舊到非常脆弱,又很難取得的文物,完全沒有保障,只能靠學校每年編列微薄的經費,和靠著校內各個老師細心維護,把蕭永紅傳承文物的心意延續到下一代。也因為缺乏人力管理維護,文物館平時是不對外開放參觀的,多是校內安排的鄉土藝術課程給學生教學參觀的,如果機關團體和一般民眾想要參觀,也可打電話至學校預約。




但蕭永紅也期望,鄉土文物館必須時常的利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用,希望社區民眾、全縣其他國小的學生也都能有機會到本校來參觀,讓興穀國小與民眾更接近,成為更富鄉土文化氣息的學校,也希望藉此將鄉土文化傳承到每一位學生與民眾的身上,讓鄉土文化能有系統的保存下來。

鄉土教材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蕭永紅不想讓後代子孫將來只能從鄉土教材裡的老照片認識台灣,希望透過文物的保存與推廣,讓當代人得以目睹前人在生命的過程中,所留下的足跡。興穀國小目前正在為文物館加設防火裝置,期待這些文物能夠流傳更久,讓更多人看見。


台北縣三重市興榖國民小學 
預約:(02)29990725-25
興榖鄉土文物館網址:http://www.skps.tpc.edu.tw/4images/

水水台灣-魅力河川工作坊

Img_7711 【記者王翊亘/生命力報導】水是一切的根本,而台灣是個河川數目與密度都相當高的國家,身為台灣人是離不開河川的。中山社區大學開了一門魅力河川工作坊的課程,課程的學員則組成了中山魅力河川守護隊。陳建志是魅力河川工作坊指導老師,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的他,對於台灣的河川污染,有很深的了解。

陳建志從九零年代初期就從事河川守護運動,他說當初會選擇河川作為觀察與注意的理由,是因為河川具有「能見度高」、「密度高」、「污染明顯」等三個原因。陳建志說:「如果我們連身邊的事物都視而不見,很難再去探討那些更深層的問題。」陳建志希望透過親身體驗的參訪、學習與關懷行動,帶領民眾重新認識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的河川,凝聚對河川的關愛,魅力河川工作坊便因此成立。

「我上了三個學期的課程,一點也不覺得無聊」,學員王志成笑笑的說,這 不只是單純的上課,而是會實際去體驗的課程。陳建志透過社區大學的平台,招募有興趣的學員向其宣導理念。除了一般課堂上的理念教育之外,在課程安排上以寓 教於樂的活潑內容來提升學員興趣。除了邀請其他單位的講師來演講之外,如廢油製皂、實際去基隆河划龍舟、蒐集雨水與河水檢測酸鹼值等都是魅力河川工作坊的 課程內容。

Img_7724在課堂上實際的製造肥皂,除了讓學員體驗中間的製造過程之外,這個製造的成果便能讓學員在家中實際的使用,取代那些會造成廢水 污染的市售清潔劑;而划龍舟這個看似與河川保育無關,但卻能夠讓學員近距離的感受到基隆河目前的環境狀況。學員余美枝說:「基隆河看似污染已減少,但在划 龍舟的過程中,基隆河明顯的還是存有怪味。」學員在家中搜集雨水,或是在鄰近的河川採集樣本檢測酸鹼值,則能夠讓學員了解這些在生活周圍的水,所受污染的 程度。

林鳳春是基隆河左岸導覽隊的參事,也是魅力河川工作坊的客座講師。她說,水是一切的根本,並且與生活息息相關,要是不趁現在還能救時改進,到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我想為自己居住的地方做點事」,余美枝說,台灣是個很美麗的地方,不希望留給後代子孫一個糟糕的環境。

趙晏儀是魅力河川工作坊這學期的班代,上了四個學期的課程,她說每一學期的課程都使她對台灣的河川環境更加憂心。「造成台灣河川如此現狀的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趙晏儀嚴肅的說,從課堂上我們才發現,每天所使用的清潔劑、家庭污水才是造成河川污染的最大凶手。 「要每個人從生活上做改變」,陳建志強調,當改變展現成果,就能吸引更多人來認識、參與河川的環境保護問題。趙晏儀笑著說:「等到台灣的河川都沒有了污染,我才有畢業的一天。」

2007年5月4日 星期五

社大志工隊 與社區共同成長

【記者王翊亘/生命力導覽】從第一所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一九九八年成立至今,社區大學的數目在台灣如雨後村筍般快速成長。社區大學的辦學宗旨,除提供給民眾另一種不同的進修管道,實踐終身學習的精神;在這之外,更是為催生新公民社會的重要基地,社區文化的精神堡壘。社區大學志工隊的成立,是藉由社區大學的平台來吸引民眾參與,透過實際的教學及服務來獲得學習的成果,並且給與社區實質的幫助。

社區大學志工隊的存在,除了能夠協助社區大學在辦理活動上解決人力的問題,並且也能夠提供介紹社區特色的師資,如士林社區大學志工隊。士林社區大學志工隊的規章中,明確寫出志工隊的成員需要輪值服勤,服勤時必須在晚間六點半時到校準備教學器材,並在志工隊中,招募對於社區文化有所興趣的成員,施以一定時數的訓練與教學,使其能成為介紹地方上特色的導覽人員。

 志工隊也在社區推廣方面給予協助,例如萬華社區大學志工隊, 萬華社區大學志工隊的成員,同樣也需要經過固定時數的訓練,在該志工隊的規定中,載明需受十二小時的志工訓練。訓練期滿之後志工便會被分派任務,除了校務之外也會分發到社區推廣組,而社區推廣組的工作有:社區環境的維護與打掃、收集廢油回收再製成肥皂等工作。

中和社區大學志工隊也有同樣的性質活動,透過社區的環境打掃活動,吸引更多的民眾參與,來凝結社區力量。而這些具有服務性質的志工隊中,也有結合社區特色而產生特有的服務項目。像是新竹市青草湖社區大學身心數位學習中心科學志工隊。由於新竹市為台灣科技發展中心,志工隊便結合地方科技人才,協助身心障礙者學習使用電腦。透過志工隊的協助使用特殊輔具來改善使用鍵盤的不方便,並且結合科技人才設置無障礙網頁,將可以使網路的使用對身心障礙者更友善。

社區大學的志工除了能夠在實踐中獲得學習的成果外,也能獲得成就感及榮譽心。社區大學與社區會對於熱情服務的志工隊成員進行表揚,如員林鎮公所為員林社區大學志工隊中的優秀成員進行表揚,讓學員更有成為社區一份子的熱忱。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生物生活化 阿簡有一套

143994749_0936300bd3 【記者胡梓筠/生命力報導】說到生物課,首先想到的就是實驗,但不外乎是觀察口腔細胞或培養霉菌等教科書上所寫的實驗,可是居然有生物老師的實驗,是用滷豬腳做標本,或是利用滷味攤常見的雞心,說明心臟流動的方向。只要連上「阿簡生物筆記」,就可以看到更多生活化的生物知識。

本名簡志祥的阿簡是個國中生物老師,為了分享教學教材,便設立部落格,和同是身為老師的人互相切磋,沒想到,不只是老師,連學生及對生物有興趣的人也一直在看阿簡的文章。

利用部落格做教學檔案好處多多,不但可以記錄教學內容,也可以保存教學Idea,最重要的是可以分享,阿簡說:「藉由網友間的互動,可以互相增進教學內容。」因此曾經就有同是老師的小象網友回應,「許多教學上的點子、教具的製作,都帶給我許多啟發。」

「因為我的文章不會很難懂」阿簡常常利用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解釋深奧的原理,像是很多人容易搞混血液在心臟流動方向,阿簡發現可以讓學生直接用雞心做實驗,用牙籤把心房、心室連起來,血液如何流動,自然一清二楚,網友jonathan就在網站上回應表示,「真是超級有趣,可以學起來。」

「讓學生動手做,比較容易有記憶,日後複習也很快。」所以阿簡不只是讓學生做實驗,也會製作教材增加學生的印象,吃完的豬腳骨骸,也可以做成標本,在講解演化、分類時,就可以派上用場,網友秀玲也說:「看了這個才知道,骨骼會泛黃,是因為脂肪的關係。」

還有你知道要怎麼煮竹筍才好吃嗎?有一次阿簡煮出來的竹筍,又苦又澀,於是找資料,發現要加米糠去苦味,米糠含有豐富鈣質,和竹筍的乙二酸等物質結合後,能去除苦味,並且要連殼一起煮,因為筍殼中的亞硫酸鹽可以使筍肉變白,還可以軟化纖維。

僅佔國中課程一學年的生物,阿簡四年內就已經寫出三百多篇文章,是如何做到的?「一直教一樣的課程,一定會厭倦,所以要從重複的東西中,發現有趣的東西。」阿簡是這麼認為的。

能夠一直發現新點子,因為阿簡生活中充滿了「生物」,家中擁有兩台顯微鏡,還會用來觀察肉鬆等常見食物,太太也一樣是生物老師,因此蜜月旅行去的是南美洲亞馬遜森林、安地斯山和厄瓜拉的加拉巴哥群島。

加拉巴哥群島?其實一定都聽過,因為那裡是發明進化論的達爾文,許多理論得以實踐的島嶼,由於和我國沒有邦交,要前往還得先到日本辦簽證,再飛到美國,接著轉機至厄瓜多的首都,然後再坐小飛機才能抵達島上。

除了困難重重的路程外,阿簡也在跨越赤道的地方,做了漩渦試驗,見證了赤道上放水真的沒有漩渦,蜜月旅行也能如此「生物」,阿簡老師對生物的熱情可見一般,雖然沒辦法親自上阿簡老師的生物課,但幸好能從網路上體驗如此有趣的生物,也難怪「阿簡生物筆記」可以得到第二屆華文部落格《教學應用》的首獎。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國際海豚年 搶救白海豚

Untitled 【記者陳佩靜/生命力報導】「中華白海豚的數量目前估計不及二百隻。」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組長楊世主接受中央社時表示。

中華白海豚原名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別名「媽祖魚」,牠的顏色會隨著年紀增長而產生變化,因此成年的白海豚又被人稱之為「粉紅海豚」,主要活動於熱帶及溫帶沿海水域的牠們,可以從竹南到北港溪沿岸一帶看到,但也許就是因為棲息地在沿岸不到五公里處,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造成了牠們的生存危機。

今年的「全球NGOs環境會議」,剛好碰到德國波昂推廣「二〇〇七年國際海豚年」,要求各國重視、保育海豚,以解決目前全世界大量出現的海豚擱淺、迷航事件,就台灣而言這個推廣活動時機恰到好處,因為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日前追蹤發現,中華白海豚在台灣的數量不超過二百隻,瀕臨絕種。

不再寂靜的春天,全球NGOs環境會議」集結了許多民間環保、保育團體,在今年四月二十一、二十二兩天將提出當下台灣生態所面臨的重大議題,如中華白海豚的保育及應該努力行進的方向,就邀請到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的組長楊世主來探討「媽祖魚的美麗與哀愁」。

這群可愛的海豚在台灣海峽兩岸沿海活動,卻也因此蒙受池魚之殃,因為不論是中國還是台灣的沿岸生態,早就為港口船隻頻繁出入、車輛廢氣排放、垃圾亂丟、郵輪漏油、恣意排放有毒物質入海等眾多因素遭到破壞。因此,沿岸生物的死亡、病變,如綠牡蠣事件、中華白海豚。雖然讓人感到惋惜,卻也似乎是在預料之中。

保育中華白海豚的路雖然看似遙遙無期,但我們依舊要勉勵自己去做,為此,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理事長文魯彬以基因多樣化的觀點表示:「我們台灣所有的物種,對我們人類的發展、長期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來勉勵民眾加入保育中華白海豚的活動。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法入社區 聽聽底層的心聲

P1020069【記者謝瓊元/生命力報導】「因為政府罰娼不罰嫖的政策,使得有些壞的客人都會用這點來威脅我們,我因為怕被抓也敢怒不敢言,所以光去年底被白嫖三、四次!」這是在「性別人權實踐」座談會上,一名的性工作者的心聲。她認為政府掃黃不能只拿流鶯開刀,要取締就全都取締,包括酒店應召站等,不然就都不要抓;也不要只罰娼不罰嫖,要不都不罰,不然就雙方都罰。

這是東吳大學在台北非營利組織(NGO)會館所舉辦的「性別人權實踐」系列論壇的主題之一「法入社區」,邀請政大法律科技整合所教授陳惠馨、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祕書長王芳萍等擔任主講人,以憲法中的社會秩序維護法來談妓權與修法的問題。現場也來了幾位性工作者,簡短的與大家談她們現在所面臨的處境。

一名性工作者說,自己年紀不小,家境不好也沒唸過什麼書,所以在她年輕時就從事這個行業。當年還是公娼時日子還算過得去,但九年前台北市府決定廢娼後,她們很多人都已經年紀很大,根本找不到別的工作,因此不得不轉作私娼,便開始過著每天躲警察的生活。她說自己也不是沒想過要轉業,只是總被嫌年紀太大手腳慢不願意請她,為了生計她也只能繼續賺這種辛苦錢。

目前台灣的法律對於成人性交易的管制是傾向於罰娼不罰嫖,也就是若有從事性交易或於公開場所拉客,就觸犯了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八十條,只有娼方會被罰。在一九四三年台灣的法律是傾向娼嫖皆罰,但到了一九九二年經立委修法後,卻刪除罰嫖條款,變成罰娼不罰嫖。王芳萍認為,「兩人做一人罰」非常不公平,況且性產業也不會因為廢公娼而消失,反而轉為地下化,也就是私娼的情況更為嚴重。

主講人陳惠馨說,自己參加婦權運動十多年,對於公娼議題很重視,她認為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道德觀,只要不妨礙到別人,每個人都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是基本人權。她注意到電視新聞每次拍到警方抓性交易的場面,幾乎被拍的都是女性,而且不管是娼者或是嫖者都一樣只拍女性,顯示出社會對女人的歧見,不論以法律或道德觀來看都不公平。

因此,社會秩序維護法第八十條在她看來的確違憲,但十幾年來卻沒任何人提過釋憲,可能是因為大家都以為法律很難懂,才遲遲沒有人聲請釋憲。特別是社會秩序維護法是放在妨礙善良風俗的章節裡,陳惠馨說自己搞不懂法律上對於「善良風俗」的定義是什麼,她認為真正的「善良風俗」不是靠政府對少數人的處罰所維護的。

而對於現在政府的「罰娼不罰嫖」原則,陳惠馨和日日春協會一樣反對且主張雙方都不罰,當然如果真的要罰,就應雙方都罰以示公平,不能只罰特定的一方。與談人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助教彭渰雯說,兩者皆罰太過嚴苛,性產業並不會因此消失,反而地下化的情況會更加嚴重。王芳萍則表示,最好的方案應是娼嫖除罪化,採合作社方式經營,如此不但底層性工作者會有合法工作管道,也能為性勞動者正名。

最後,陳惠馨說,自己一些朋友都不支持她為性工作者發聲,聊到這個話題就會吵架,但在事後才明白,原來這些反對份子並不是不願意聽這些弱勢者的聲音,而是他們沒機會聽到,更別說是了解,所以大家應該要多交流對話,讓位於中上階級的人都能了解這些位在社會底層的性工作者生活上的艱困。

過去的感動 秋蘭歌劇團

【記者許劭睿/生命力報導】「好,配合音樂我們再來走一次。」在新莊市文化中心的地下練團室,秋蘭歌劇團的團長徐秋蘭與大約二十名團員,正練習著下一次天仙配演出的走位。由年約四十的媽媽們組成的秋蘭歌劇團,在獲得新莊市政府升格後,正式改名為新莊市歌劇團,代表新莊市到處征戰,為歌仔戲文化的延續盡一己之力。在傳統文化日漸凋零的今日,團員許美雲說:「在我們小時候,歌仔戲是我們唯一的娛樂,今時今日歌仔戲已經快要消失了,我們這群媽媽這麼做,是想要保留當時在心中的感動。」




影音網址:

1:http://www.youtube.com/watch?v=un6CVrH6RC4

2:http://www.youtube.com/watch?v=dshVrDjnva0&mode=related&search

3: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0F5Nl8Pqg&mode=related&search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