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5年1月27日 星期四

坪林茶博館 一窺茶的世界

生命力記者/李書琴報導


飲茶文化,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的茶葉是以「南包種,北烏龍」分部。台灣由於氣候溫和、地形以丘陵為主加上原有的製茶技術,因而茶葉種類繁多,在中國南端的台灣,以包種茶聞名的台北縣坪林鄉,近年更設立「茶葉博物館」來推廣台灣的茶葉。

一九九四年開幕的茶葉博物館,成立的典故可以回溯到一九八三年。博物館經理高介監說,當時省主席李登輝到各鄉里尋訪,來到坪林鄉時,有感於當地的種茶風情以及品茶文化,便有了計畫結合好山好水與茶葉文化,使坪林成為北台灣具多功能性的觀光重鎮的構想,在經過鄉公所幾年的設計與規劃之後,茶葉博物館誕生了。然而一項地方的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維持,在鄉公所經費不足的情況下,於二00三年以為期五年的租約,將茶葉博物館委託給「極品茶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代為經營。

進入茶葉博物館,可以看到介紹坪林鄉文山包種茶、台灣的茶葉發展史的茶史館,將台灣茶葉市場如何由烏龍茶轉向包種茶的故事,詳細的介紹給遊客,而至於要如何分辨茶葉的種類、挑選一組好的茶具以及泡出一壺好茶,都可以在茶藝館區找尋答案,甚至連中國特殊的飲茶文化,如:客家擂茶、藏族的酥油茶等,都可以在這裡一探究竟。

不僅如此,在館內還有用蠟像來模擬當地茶農種茶、採茶、製茶的過程,栩栩如生,讓大家更能體會茶農的生活。而在活動主題館,更有不定期展示有關茶葉主題的展覽,「台灣早期製茶器具展」是這一期的主題,讓參觀民眾更能了解台灣茶具的演變及歷史。

極品茶公司規劃以茶葉博物館,推廣台灣的茶葉文化,尤以台灣有名的高山茶種,如凍頂烏龍茶。高介堅說,「我們的現在經營的目標不只是介紹坪林鄉的包種茶,是要以全面性的將台灣的茶業結合坪林鄉的觀光資源推廣到台灣各地甚至於國外,結合商業到國外銷售,藉此希望帶動坪林鄉及台灣茶業的經濟。」

在未來的五年計畫中,除了發展國際貿易的商業目標外,高介堅說:「希望能將台灣的茶葉推廣與教育及當地觀光產業並進。」目前正在規劃結合各個學校的校外教學參觀,讓學生了解中國幾千年來累積的茶藝知識;並與政府機關及旅行社之間相互合作來推廣茶葉,提升坪林「茶鄉」的經濟。也預期規劃出幾條觀光休閒路線,利用附近的北勢溪及翡翠水庫的天然資源期能提供遊客休憩遊玩,「藉由人潮帶動坪林郊區的繁榮是我們未來的目標。」\n

地址:台北縣坪林鄉水聳淒坑19之1號

TEL:02-2665-6035

FAX:02-2665-7138

2005年1月25日 星期二

法扶關懷觸角伸向外籍人士

生命力記者/錢秀瑀報導


外籍人士引發的問題已經是當代台灣重要的議題之一,但是相關的法律配套問題,卻還需要加強和補足。有鑑於此,法律扶助基金會及天主教會外籍牧靈中心於二OO四年十二月在法律扶助基金會總會,舉辦了「人權悲歌─外籍人士法律扶助」記者會和座談會,爲的就是希望這樣一連串對外籍人士在台法律問題的探討,能使外界重視外籍人士的基本權益。

在十二月二十三號的記者會邀請到一位大陸籍的外籍配偶和兩位越南籍的外籍勞工現身說法。第一位被誣指竊盜並被迫簽署離婚協議書,而其餘兩位都受到了雇主或仲介公司的不平等待遇,例如工作超時、受到暴力對待等。

台灣還有很多權益受到侵害,但不知如何尋求法律協助的外籍人士。法扶台北分會會長林永頌說,「我們很希望藉由這次的記者會,讓他們知道即使在這個陌生的國家裡,自己的權利還是可以受到完全的保障」。

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外勞組社工趙俊明表示,目前台灣外勞政策的問題,已經演變成仲介公司以雇主的權益為優先的情況。此外,外勞來源國「供過於求」,使得外勞以仲介公司的需求為首要,再加上規定「外勞不得自由轉換雇主」的箝制,使得原有服務消費者的市場結構,遭到嚴重錯亂變形。他表示,「於是仲介公司搖身一變成了人力進出口貿易公司,而外勞則變成仲介公司公開出售的商品。」

此外,趙俊明說,在「外勞貨源」不虞匱乏的情況下,仲介不需要擔心任何一個外勞離開,因為一直都會源源不絕的有新外勞加入。仲介只負責滿足雇主的需求,外勞的權益就不這麼容易被重視了。「外勞同屬於付費的消費者,卻得不到仲介服務的怪異現象,以及反倒被仲介公司嚴重剝削壓迫的普遍現象,就產生了」,趙俊明說。

仲介費則是外勞的另外一個壓力,趙俊明表示,「在亞洲,台灣的仲介費之高,恐無出其右,這跟台灣的外勞工資水準居亞洲之冠,當然有連帶關係。」通常,外勞至少要花費一年以上的薪資所得,來償還仲介費債務,若無法獲得雇主續聘展延第三年的工作時間,來台工作可能什麼都沒有。趙俊明說,「仲介公司要賺的不是雇主的錢,而是雇主的外勞配額。」以印尼外勞為例,不花分文來台,但來台後必須支付巨額的仲介費,等於連雇主的仲介費也一起付。

外籍配偶的問題在台灣同樣存在。記者會上請來的大陸新娘趙太太說,當發現先生肝癌復發的時候,她認為「沒有肝沒關係,有心就好。」當丈夫病痛的時候,她仍願意照顧丈夫。但當趙太太可能罹患腦瘤時,丈夫卻隨即提出離婚的請求,並以指稱她竊盜的手段要求她同意離婚。這時趙太太才發現,先生其實連心都已經不在了。

天主教外籍牧靈中心的阮神父說,「在接觸個案時,深刻地感受到這群懷著夢想來台,卻理想幻滅且身心重創的外籍人士,就如同上面三個個案的故事,總是不斷地上演著。」希望職工社工員郭金福認為,外籍人士在台工作,經常受到雇主及仲介業者的不合理待遇。雇主會以限制行動等非法行徑剝奪他們的人身自由、讓他們工作時數過長,甚至遭受性侵害也時有所聞。

截至目前,外籍人士來本基金會申請法律扶助的案件量並不多」,法扶秘書長鄭文龍表示,「這跟外籍人士因為語言、環境及社會地位上都處於弱勢有著密切關聯,因此他們可說是現實上相當弱勢,且相當需要幫助的一群人。」

2005年1月23日 星期日

導盲先鋒Aggie 退休新生活

生命力記者/劉冠妏報導

台灣第一隻導盲犬Aggie日前才剛度過十一歲的生日,在九歲半之前Aggie過的相當辛苦,身為導盲犬的牠必須每天負起帶領主人的工作,直到兩年半前因病退休後,才能夠卸下重擔。在收養者王紫光的細心照顧下,Aggie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好,而牠也終於能像寵物般的生活。

身為台灣的導盲先鋒,Aggie在牠工作的七年半內,台灣僅有行政命令來保障導盲犬,因此Aggie與牠的主人柯明期一路走來遭遇到許多的困難,但也因為他們不斷地為導盲犬爭取應有的權利,才成功的為台灣導盲犬踏出第一步。

柯明期表示,Aggie是一隻任勞任怨的工作犬,而他卻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主人。沒有養狗經驗的柯明期,第一次接觸的狗就是必須背負著台灣導盲犬推行責任的Aggie,因此對於牠較嚴厲而忽略了情感上的需求。柯明期說:「個性溫馴沉穩的Aggie,心裡其實承受相當大的壓力。」他常常在半夜被Aggie的呻吟聲驚醒,牠像是做惡夢般的四肢抽動、嘴裡發出哀嚎聲,似乎白天所承受的壓力讓牠睡不安穩。

去年五月,Aggie因四肢關節退化、右前腿關節軟骨碎裂以及髖關節退化,正式卸下導盲鞍,結束這七年多的導盲犬生涯。Aggie退休後由盲人重建院義工王紫光先生收養。王紫光表示,Aggie當導盲犬期間的事蹟讓他十分感動,因此當他得知Aggie在尋找收養家庭時,他決定收養退休後的Aggie。

Aggie剛到王紫光家中時,身體狀況不佳,體力也不如從前,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幫牠恢復體力。Aggie在擔任導盲犬期間僅吃飼料,收養牠後,王紫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牠的飲食,他自行調配營養食品。經過一段時間,Aggie的毛明顯的變得光滑,體力也逐漸的增加。Aggie原本跑十分鐘就必須在家裡躺上兩天,經過王紫光每日定時帶牠散步調養後,現在體力已經恢復到可以陪著他爬山。

原本王紫光想讓Aggie擔任狗醫生的工作,讓Aggie能夠為需要復建的患者服務,但在經過訓練師的檢定後,發現卸下導盲鞍後的Aggie卻缺乏自信並且內心充滿恐懼,常害怕自己做錯事,需以肢體、語調以及食物獎勵的方式來開導牠。王紫光表示,有一次Aggie忍不住在家中小便,Aggie發現自己做錯事,便四肢僵硬,感覺相當的害怕,顯示牠還停留在擔任導盲犬時的狀態。但現在的Aggie已經可以隨心所欲決定想在哪裡上廁所,不再害怕被處罰了。

Aggie目前擔任公視的兒童節目「蝙蝠AMIGO」助理主持人的工作,會在一些外景的場合露臉。王紫光表示,每次當Aggie看到節目工作人員來接牠時,便顯得相當的高興,他也覺得能夠讓Aggie開心最重要。經過調養,Aggie不僅是身體狀況越來越好,並且由原本的膽小內向轉變成會主動跟人撒嬌,也有自己的主見,似乎越來越能夠享受普通寵物犬的生活。

Aggie為台灣導盲犬的推行奉獻牠的一生,在世界愛盲日出生的牠,似乎生來注定要成為導盲犬。王紫光說:「現在的Aggie身體狀況不錯,希望牠能夠快樂的享受以後的每一天。」

2005年1月22日 星期六

我要我的閱讀自由權

生命力記者/劉安倫報導

二OO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二八公園的露天演講廳飄著細雨,台下的觀眾穿著主辦單位發的輕便雨衣,沒有離開的意思,就這樣從下午一點,坐到了傍晚五點鐘。這不是某個明星的演唱會現場,這是「反對假分級聯盟」所辦的「我愛讀書,讓書自由」教育活動,邀請作家、業者與法律學家露天開講,為大家分析分級制度為何影響人權,並呼籲全民共同反對出版品分級制度。

沒有任何會場佈置和燈光設備,聯盟發言人朱玉立手拿麥克風說:「一般人多否定網路社群的行動力,認為網路上的聲音沒有實質的力量,但抗議出版分級侵犯言論自由的力量,正是從網路集結開始。讀者、創作者以及業者熱烈參與網路連署、相互交換訊息及意見,如今我們更直接公開,參與群眾深度教育行動。」

被反假分級聯盟形容為聖誕節的小禮物,新聞局在二十四日發表聲明,把違反分級辦法的開罰時間延後到明年七月一日,將這段緩衝時間視為宣導期,讓業者能有更充分的準備,配合出版品分級管理制度的實施。新聞局並區分純文字和動畫漫畫的限制級標準,讓文學、藝術創作和具教育功能的出版品從寬認定。

對此,聯盟提出回應,法律條文當中應如何簡短的定義何為文學、何為藝術,又何為色情呢?並指出新聞局此次立場的說明只回應了業者和創作者的部分訴求,然而對於讀者大眾的權益卻還是忽略。聯盟另一新聞發言人阿端舉漫畫《生存遊戲》(大逃殺)的例子,日前被出版品評議基金會點名,認為當中含有亂倫、暴力的過當情節,有逾越限制級的可能,但目前沒有任何司法機構已將其判定為「逾越限制級」的猥褻品,然而長鴻出版社已因爭議過大,自行全面不再出版和回收下架。阿端說:「我已經超過二十歲了,但我想看的書卻還是不見了!」

台灣人權協會表示,以法律的觀點來看法律試圖保護青少年兒童,但在立法的過程中卻完全沒有讓他們自己發聲,在活動中,中央大學何春蕤教授帶領大家勇敢地喊出自己帶來的書,「不要以我們看的書為恥!」,不少年輕的現場讀者紛紛高舉內容描述部分情節描述戀童的名著《羅莉塔》、被質疑過多暴力情節的《水滸傳》和已逐漸滅跡的《生存遊戲第十集》等,並大聲喊出書名。

晶晶書庫負責人阿哲也拿出了自己帶來的《孽子》說:「在我還沒看過這本書以前,電視和報紙上都告訴我們二二八公園是很淫亂,很多人在樹叢裡發生性行為,但我看了《孽子》之後,卻強烈勾起我的認同感。我因為《孽子》,認同了我自己,我因為《孽子》,走入了這個社群,我也開始活出了我自己。究竟要如何定義一本書的好壞,或如何去限制我們閱讀的自由、作者創作的自由?」 

反假分級聯盟並提醒大家,即將開始的台北國際書展,已明文取消了限制級書刊的擺設,目前也正逐步推展網路分級的立法實施,「如果照這樣粗暴、草率的分級方法來做,受害的將會是更多更廣的人民基本權益。」

2005年1月17日 星期一

社大志工 社會成長的原動力

生命力記者/安鴻綺報導 


台灣自二OO一年正式公布「志願服務法」後,志願服務的精神被有系統的歸納出來,進而深植於國人心中。志願服務的意涵在於「做中學」,服務者經由實務操作,來達到體驗服務精神的精髓。目前,台灣的社區大學裡,也多凝聚在社會上已有一定收入及生活水準較高的成人學員,讓他們成為一個有規劃、有組織的團體,用實際服務的方式,以回饋社會,這即是一般民眾所了解的「志工社」。


綜合來說,各家社大志工社平日所舉辦的活動幾乎大同小異,只要相關機構需要人協助服務時,這些志工們便成了首要人選,而通常志工們所服務的最基本地點,就是校區內的相關行政工作,例如會利用排班表的方式,讓志工們對學校做最直接的回饋。另外,每當逢年過節,志工社也會以園遊會或是舉辦義賣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學校。

不過,在不同社區大學裡,每一個志工社的服務方向也不盡相同,有些志工社著重在不斷地付出關懷,且主動參與或舉辦許多公益活動,如:台北市大安社大,在今年的台中縣和平鄉七二水災之際,為白冷國小向各界募集文具的行動便是最好的示範。另外,台北市萬華社大,自去年SARS恐慌期間,對於中正國宅獨居老人,持續一年半不遺餘力的關懷行動,也值得稱許。又如台北市士林社大的愛心服務隊,每月固定二次的捐血活動,及不定期到樂生療養院等關懷活動,每次活動中,都可看見一位位志工朋友們的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也有社大志工社將重心放在協助校內事務上,如:大同社大校務志工社,社員平日以整理行政相關書面作業為主,也會擔任巡邏員的角色,志工社社長陳俊傑就表示,平日他也會安排志工們擔任導覽的工作,指引學員們教室的方向。此外,這些志工們也會走出學校,和當地社區機構合作,如:今年三月間志工們為大同區戶政事務所佈置的「大同文化藝廊」之舉,便是與當地的戶政事務所相互配合,過程中雖然曾面臨挫折,不過志工們最後仍克服並完成了任務。

另外,與社區各方的結合上,也有志工社會運用社區民眾的人力,以促成公益活動的順利進行,如:大安社大愛心社,透過社員陳麗卿自家所開的信義書局為中心據點,匯集人脈,終能募集到受災學校真正需要的物資。這一類的志工社即具有DIY的精神,什麼都是自己來,學校只是站在鼓勵的角色上,志工社社長董奇英針對此點表示,當初志工社的成立,是他們學員自己聚集起來的,因此在關懷服務的行動上,會比較傾向於自己主動尋求人力及相關物品的募集方式。

此外,也有志工社就是聲明自己是絕對以配合學校為主的,如:信義社大志工社,一切的活動內容都必須經過相當程序,向學校呈報後,才決定是否舉辦。而對於志工社的平日管理,社長向玉梅表示,「我們的訴求是成為一支有紀律的團隊」,因此固定每隔兩個月,所有的志工會聚集起來開會,稱為「志工會議」。

然而,在各社大志工社的管理上,是否會規定各所社區大學志工社的服務對象,必須要以社區弱勢作為重心?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負責志工事務的專員羅珮菁表示,他們其實不會硬性規定,而是會根據各社大的需求與專長來給予他們一個大方向,細部規劃則由各志工社自行規劃,而在這之前,他們會透過一連串調查來研究各家志工社的專長及興趣,而且也會與社長們定期聯繫,目的在共同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事物,做出最佳效益的回饋。

綜括來說,每一所社大的訴求點縱使不同,但是回歸到最原始的出發點來看,這些加入志工行列的人們,確實都是需要被讚揚的,每個志工所秉持的都是「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信念,對於他們而言,沒有任何事是能夠比得上幫助別人,所獲取的那種成就感來得更滿足了。最難能可貴的是,所有的社大志工們,畢竟都是一個個已具既定人格的社會人,能夠有包容並和平的胸襟著實令人佩服,所以若是哪天在某個公益活動上,看到穿著社大背心的志工們,也別忘了向他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延伸閱讀:

1.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2005年1月13日 星期四

公視節目「別小看我」 讓媒體不敢小看

【賴柔蒨報導】公共電視台自製節目「別小看我」是國內唯一以「媒體教育」為主題的兒童節目,製作人鄧潔說,很多人認為這個節目是帶有「批判」意味,「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是讓大家認識媒體的本質,教育是為了給人思考,而不是提供一個答案。」


製播媒體素養節目是公視的節目製作方針,曾於美國攻讀媒體教育的鄧潔,因而成為不二人選。鄧潔說,「這個節目就是要讓孩子們認識媒體,進而培養思辨能力,因此內容必須深入淺出,讓孩子簡單了解,所以我們需要實際的例子。」為此必須要購買相關的電視畫面,這是製作上最困難的部分,「我們必須遊說其他電視台同意我們播放他們的節目畫面作為教材。」雖然公司有提議,純粹以公共電視內部的節目作為範例,不過鄧潔認為,媒體教育就是要教目標對象認識所有媒體,假如只以公共電視的節目為唯一的內容,範圍就太狹隘,況且青少年不只收看公視的節目。
製作初期除了購買電視畫面的困難以外,針對青少年的節目必須要避免「教育」的嚴肅意味,調整為青少年會喜歡的角度。青少年的偏好和教育之間的分野實在難以拿捏,最後,鄧潔爭取了合理經費來對外購買資料畫面,以及合理的時間逐步規劃節目內容。至今,別小看我播出即將邁入第五年了。

「本來的想法是純粹的談話性節目,找一個主持人和一群小孩子來發表意見。」鄧潔表示,後來製作群觀察當時一個綜藝節目單元,內容為一個五歲的小男生和五個小女生彼此認識後,小男生從中選出一個喜歡的小女生。對此內容,小朋友都覺得很好笑,「他們不會去想,為什麼是男生找女生?他們也不懂主持人對於男女關係的描述,甚至對主持人開黃腔,只是覺得好像怪怪的,卻很好笑。」其實這樣的節目,用了大人的想法加諸在五歲小孩身上,五歲小孩根本不清楚男女朋友的關係為何。

對於這樣的觀察結果,公共電視兒童及青少年節目組組長唐台齡認為,假使找了幾十個孩子來和主持人進行討論,因為小朋友自己不知道、沒發現,這樣的座談節目內容將缺乏深度、廣度,小朋友不會有具體的思想,講話的內容將是大同小異。後來與節目顧問,同樣也是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吳翠珍,進行溝通後把範圍縮小,變成兩男兩女,年齡設定為國小六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小朋友擔任小記者的角色,實地出外景採訪,並與主持人沈春華一起討論。 

電視台十分重視「別小看我」,因為是「一個媒體來談其他媒體」,所以絕對不能馬虎;又要符合兒童節目的活潑性,不能太過沉悶。第一集主題是「綜藝節目的兒童模仿秀」,小朋友為了娛樂大眾而模仿藝人,孩子成為大人操弄的工具,為了節目效果而做出超齡的表演。第一集的樣片出來以後,經過層層的審查,又重新錄了一遍,因為小朋友的意見呈現不夠多元;製作群重新改寫腳本,以呈現多方意見,例如,有些小朋友會認為上節目表演很好,是一種歷練;有的認為扮成大人不自然等等。最後,節目定調為「藉著小記者親身的體驗,與資深媒體人沈春華共同討論,表達出不同的意見,讓觀眾認識媒體。」

現在小記者的徵選每季幾乎都是一百個人選出三十個,目前甚至有從屏東、南投來台北擔任小記者。鄧潔指出,在面談的過程中發現,小朋友想參與節目的原因是覺得這些東西學校學不到,「小朋友都說節目的內容跟自己息息相關,可是學校和課本卻都沒有教過。」

「別小看我」揭開了媒體製作的神秘面紗,引起小記者和觀眾不小的迴響。鄧潔回憶起,有一集揭露某些偷拍、尋人的綜藝節目內容可能都是事先設定好的。該集找到一個臨時演員,內容是他打老婆一巴掌,並且大聲吵架,主持人在旁觀看;而製作單位找到另一個畫面,該名臨時演員出現在其他類似的節目中,他自己親自現身說法,那個人不是他的老婆,他是被找去演戲的。

鄧潔說,小記者對這樣的結果都感到非常驚訝,觀眾朋友也幾乎記得那集,她自己也認為能找到該演員其他電視畫面,真的很難得。節目後期,鄧潔發現,小朋友喜歡看幕後製作而非探討議題。例如,小朋友喜歡恐怖片或武俠片的製作方法、營造氣氛的方法,而非探討媒體中男女的刻板印象。

「別小看我」多次獲獎,除了第六屆亞洲電視節最佳兒童節目獎、西元二OO二電視金鐘「兒童節目獎」等等,二OO四年更榮獲第一屆臺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國際最佳電視節目獎」;此外,收視率也有一定的水準。節目的成功,象徵針對青少年製作媒體素養的電視節目在國內是一個可行的方式。鄧潔認為,針對年齡層更高的觀眾一樣可以製作媒體教育的節目,明年元月十八日起,連續一個月的週二晚間十點半,鄧潔新製作的「換個角度看電視」將播出四集,由縱橫電視圈三十年的王偉忠主持,引領觀眾輕鬆看電視,認識媒體、解讀媒體。而未來「別小看我」將會不斷更新議題,讓每個人都能大聲向媒體產製者大聲說出「別小看我」-不要低估我的媒體智商。

延伸閱讀:
1.別小看我
2.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
3.優仕網

唐山書店 人情味的書香天地

生命力記者/李姿錦報導 

唐山書店位在台灣大學旁巷內的地下一樓,專賣人文和社會學術類的書籍,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學術研究論文等。店內雖沒有華麗的裝潢,甚至連特價的標籤都是用影印紙來標示,但店內長期特價的人文書展,還有學生自己印製的詩集或論文,以及許多不知名作者的寄賣作品,卻透露出唐山書局與一般大書局不同之處。

老闆陳隆昊常被學生要求印製自己的論文或詩集,陳隆昊為圓其作者之夢都會幫學生出書和「友情寄賣」。在出版前,陳隆昊都會和這些作者先溝通,或許書籍寄賣不會達到很好的銷量,陳隆昊說,但是學生一但堅持要印,一印就是要印一千本,「其實就是想分享自己的作品嘛!」,即使到最後變成學生自己送人的禮物,大家也都很開心。

讓陳隆昊印象最深刻的事,曾經引起社會廣大討論的一名東海大學研究生親自下海到理容院當小姐,而撰寫的研究論文「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就是由唐山親自出版成書的。陳隆昊說,因為記者的報導及之後的讀者投書及討論,讓此書聲名大噪,甚至連7-11和家樂福都跟他要求印書去經銷。陳隆昊說,「這本書其實就是一篇論文,前面還有撰寫研究目的咧!」 原本當初只有印一千本被要求加印到一萬本,「真是讓我開了眼界!」。 

陳隆昊因為就讀研究所時在出版社打工兩年後,決定自己來開業做出版社,西元一九七九年,因為美麗島事件的發生,學生與社會運動的興起,原本被冷落的人文與社會學術,在當時又開始受到重視,也因為自己愛好看書,對人文及社會學術十分有興趣,所以就開始了唐山書店的歷史。

因為喜歡看書,陳隆昊常常在自己的書局裡就拿了好幾十本的書回家看,陳隆昊說,「都忘了其實自己拿書還是要付錢給出版社」。陳隆昊家裡堆了滿滿的書,喜愛看書的熱忱就是陳隆昊經營唐山書店的最大原動力,店長林士鈞說,老闆不全然是生意人,反而像是「半個讀書人」,唐山書店也因為這樣變得很有人情味。

學生是店內的主要消費族群,陳隆昊說,記得當年由於「野百合學生運動」,平時來店裡看書買書的學生通通都跑去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了,那幾天,唐山書局店營業額一天竟然才幾百塊,那時陳隆昊才知道這群學生對唐山書局的重要。也因為目前書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陳隆昊成天在外頭跑出版社及書局的業務,腿部的關節也因搬重書而受傷,現在唐山書店在宜蘭礁溪的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也開設的分店,需要台北宜蘭兩地跑,陳隆昊說,因為是小眾生意,不努力點不行。

各大書局及專賣書店的林立以及網路的使用便利使得唐山書店在經營方面越來越辛苦,讓陳隆昊不得不另外想其他的方法來行銷,樂觀的陳隆昊笑笑的說,雖然文字出版業者越來越辛苦,但目前科技進步或許是另一道曙光,未來或許唐山書店會擴大網路行銷或是製作書籍的光碟。常有學生鼓勵陳隆昊「千萬要撐下去」,對於陳隆昊,他覺得做生意要專心致志,興趣也很重要,經營唐山書店已經變成他的社會責任及終身的事業。他說,「唐山書店關門了許多老師和學生一定很傷心」,所以一定會繼續努力。



延伸閱讀:

1.唐山書店

2.唐山網路書店

2005年1月11日 星期二

用民族誌影片與世界對話

生命力記者/胡乃楨報導


台灣民族誌影像協會成立至今已有四年,主要希望能推廣民族誌影像的創作、發行、教育及國際交流,台灣民族誌影像協會理事長林文玲說:「我們要讓身在台灣的人更了解台灣,讓外國人能注意到台灣。」並且,透過影片讓不同族群與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


台灣民族誌影像協會關心的議題可分為兩個面向:民族誌及影像。所謂的民族誌即是以文字、影像等方式紀錄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等傳統。在此方面,林文玲說 :「我們一直有注意台灣原住民的問題,藉由播放國內、外影片,希望能傳承原住民的傳統文化與探究特定議題。」每年,協會都會舉辦巡演及研討會,每兩年也會舉辦國際影展,藉由播放影片的方式與觀眾們互動與交流。

前年的國際影展主題為「遷徙故事」,播放了法國真實電影大師尚胡許(Jean Rouch)三部五、六O年代的作品:「我是黑人」(Moi, un Noir)、「非洲虎」(Jaguar)、「癲狂仙師」(Les Maitres Fous)。此外,也有原住民導演馬躍˙比吼的「來去大陳」。林文玲說:「目前協會正在積極籌劃明年專題巡迴展『家的變奏』,以及民族誌或原住民導演的專題展。」

林文玲說:「原住民導演專題展是為了提供原住民導演有一個發表自己作品的場所,及介紹給觀眾屬於自己文化的紀錄影像。」例如:這幾年原住民導演比令.亞布、馬耀˙比吼、弗耐˙瓦旦等人都曾藉由這樣的形式發表紀錄片作品,也在座談會上與觀眾有面對面的接觸、交談。

影像方面,林文玲說:「我們一直很希望能將台灣的影片翻譯成國外的語言,讓國外的人也能了解台灣的原住民,或是在國外的影片加上中文字幕,讓台灣的觀眾視線更寬廣,並促進國內外影片的討論和研究。」另外,目前協會已出版兩本關於民族誌影像的相關書籍,未來計畫每年都會出版一本,回顧一整年的影展、收穫及檢討。

目前的台灣民族誌影像協會沒有固定的經費,只能借中研院民族所的辦公室使用,這使得協會在運作上相當不方便。林文玲說 :「明年計畫要推展的國際影展目前也是需到處申請經費,這是這幾年來一直存在的困難,但只要能克服,相信收穫將會是甜美。」

2005年1月9日 星期日

生態志工 許大自然一個好未來

生命力記者/安鴻綺報導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於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台北舉辦了「社區大學生態科學志工成果發表暨座談會」,特以共享的方式,讓各社大進行充分的交流,這場座談會的內容,以九十三年度全促會所主辦的「社大生態志工列車」的成果發表為主軸,此活動也預示了生態志工的出現,讓志工服務工作多了另一個面向。

今年的「生態志工列車」,參與的社大來自全省各地,如:台北的大安、大同、信義、中正社大,及宜蘭、南島、員林、嘉義、台南社大等十四所社大。每一所社大都是一站,每站社大自選地點辦活動,以「導覽解說」,如:植物園的導覽,或是「實地操作」,如:農園上的植物栽種等方式,讓其他社大志工社來參與各站的生態活動,以達到共同為生態環境付出一份心力的目的。
 成果發表會中,各家志工社社長與成員在台上秀出自己的成果照片,認真且激動地向其他人解釋當初舉辦的過程,及中間曾遭遇到的挫折等。已有兩年土地保育經驗的永和社大志工社長楊惠倫即表示,起初他們為了讓志工社成員們能有一塊實際操作的地方,於是主動向台北縣政府申請土地,即使中間仍經歷挫折,但最終還是讓他們爭取到了,如今「生態農園」欣欣向榮的景象,就是努力的豐碩果實。

另外,於此次活動深獲好評的台北市信義社大志工社,就是動員所有的志工,利用導覽解說的方式,讓其他來自全省各地的社大志工們認識了「象山自然生態步道」,信義社大執行秘書施立民表示,之所以會選擇這條自然步道為主站,主要是鑑於象山自然步道雖然是一個社區成員常會踏青郊遊的地方,卻對於其中的花卉植物絲毫沒有概念,因此透過這樣的導覽方式,不僅能夠讓其他社大成員認識象山,也能讓平常居住在這裡的志工成員們,真正深入了解象山這塊生態地,更能夠為推動自然生態的社區觀念紮根。

同樣對於自然生態有一套的宜蘭社大羅東校區,此次活動中的保育地點為「雙連埤」,主要負責的部份在於協助搶救雙連埤植物,並移植於宜蘭市陳氏鑑湖堂進行異地保存。另外,他們也分派志工擔任導覽員,以協助中小學進行校外生態參訪解說。

志工列車至今已舉辦了兩屆,由於今年的主題為「生態保育」,因此也培育許多志工開始正視「為自然服務」這一塊領域,對於生態志工的培養及訓練,生態學家林宜靜表示,應培養科學的研究方法及強化生物學理論的基礎訓練,如此一來,志工們才能夠在實務上的操作具有一定水準,再配合基礎專業知識,達到對於自然生態的全盤了解。

延伸閱讀:

財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2005年1月7日 星期五

殺人影展 給死刑犯一個機會

生命力記者/嚴譽國報導


「如果殺人是對生命最大的暴力,為什麼我們在反對它的同時又贊成制度性謀殺之存在?」替代死刑推動聯盟說。殺人影展活動的目的是,「替代死刑推動聯盟」在了解生命權與死刑之間重要且複雜的關係後,希望能以更人道、更符合人權與正義的制度,來維護人民的權利。

殺人影展日前除了在台北總統戲院播放影片之外,還有在台北延平南路中山堂二樓的堡壘咖啡廳舉辦三場座談會。第一場的座談會的主題是有關死刑犯的人權、平反之路的過程、以及死刑制度本身的問題等等。與會的與談人有人權工作者、曾經參與過死刑案件的律師等。

在座談會中,對於死刑犯的人權問題,身為律師同時也是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會長的林永頌先生表示,其實在許多的死刑案件中,很多疑點在經過各個層級的法院審判後,依然還是存在,但是,只要最高法院宣判了死刑,就再也沒有上訴的機會了。所以林永頌先生表示,對於死刑犯的權利而言,至少在疑點重重的情況下,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時間給予上訴。

人本文教基金會行政助理蘇建和,曾經因冤案而被判死刑,「在被偵訊的過程中,我們是有被刑求的。」他表示,他和同樣因這個案件而一起被判罪的莊林勳原本是根本就不認識的,但是警方在筆錄中,卻把他們兩個寫的好像很熟一樣,而筆錄也不是他們自己寫的,而是書記自己紀錄,常常會偏向不利於他們的角度。蘇建和也表示,他們僅僅開了三庭就被判了死刑,而在最後一審的高等法院中,法官一開始就已經認定他們三個一定有參與這個案件,儘管他們表示疑點仍然很多,希望法官能調查證據之後再做審判,但法官則說沒必要調查了,也令他們十分無奈。最後他表示,他能撐過十二年的監獄生活,他的信念就是希望能夠有為自己辯護的權利,並且能得到一個公平的審判。

曾經參與救援蘇建和案,現任台灣教會公報總編輯葉啟祥認為,廢除死刑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階級問題,從他了解的死刑案件中,大部分被判死刑的都是中下階層的人,他們都是階級制度下的犧牲者;第二個原因是沒有任何人有權利去決定一個人的生命;第三個則是社會正義,他認為社會正義的目的不是為了報復,社會正義的最大目的是為了讓人和人可以繼續生存。葉啟祥說:「一個人殺了人真的一定要被判死刑嗎?除了嚇阻、報復之外,難道不能用寬恕、赦免的方式來面對他們嗎?而假如今天死刑犯死了以後,所有的可能性都不見了,可能判錯的可能性、可能的確是有罪的可能性、更包括寬恕的可能性。」

法律扶助基金會執行長鄭文龍則表示,死刑是不可逆的,今天人死了,就算之後知道判錯了也是於事無補的。「是不是真的只有死刑才能夠嚇阻犯罪呢?難道無期徒刑不行嗎?一個誤判是犯了兩個錯,一個是冤枉了好人,另一個則是放縱了真的犯人。」

2005年1月6日 星期四

「創新育成」 再造客家新風情

生命力記者/陳祈廷報導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九十三年度「客家創新育成專案輔導計劃」成果產業講座二十八日在誠品敦南店舉行。這次聯合產出的,還有參與計劃的相關社區團體所生產的特色產品,例如苗栗縣陶藝協會的陶製品、南投縣龍南天然漆器等,展覽從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月四日在誠品敦南店做靜態成果展示。


藉由客家社區產業的交流與分享,檢視創新育成專案一年來的成果與作品展示,從中找出問題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再造客家文化的新風貌,也讓這些社區團體可以成為發展的新典範。

已經實施三年的行政院客委會「客家創新育成專案輔導計劃」,是針對全國數十個客家社團在藝術文化、社區營造、產業發展等給予輔導與協助,並建立經濟交流與工作心得分享的機制。因為長久以來,客家的文化語言與特殊生活型態受到其它外來文化的同化擠壓,已經喪失傳統的風貌,所以客委會希望藉由這輔導計劃塑造客家文化特色產業,推動客家文化的傳承。

客家創新育成專案輔導計劃的精神是在修復與重建,例如新竹芎林的傳統炭窯,著重一些硬體設施與古蹟修復的完成,另一部分,則是希望計劃中提升「人」在參與層面的廣度,如老匠師的智慧經驗傳承,產業創造的實際作業,還有居民對公共議題的討論與生態環境的關懷等。

而經過過去三年的努力與實踐,客家社區產業的發展已經有些許成果。如苗栗縣的陶藝協會,就專注於傳統登窯的風華再現,並請教老師傅,做口述傳承,再由電腦繪圖的輔助做窯體結構的重建。苗栗縣陶藝協會注重苗栗特色的發揚,以「苗栗人、苗栗土、苗栗柴」尋求在地產業特色的重要性。而且,他們亦認為,不要只有陶窯或陶藝品,最重要的是跟社區結合,讓居民從事技藝學習,可以有多元化的發展,為社區帶來新風貌。

另外,客家創新育成專案輔導計劃也有文化創新的特色。像苗栗造橋的力馬工作坊就是一例。他們以「真情客風 瓷器餐組系列」為生產主軸,結合當地陶瓷業者與愛好藝術文化者共同創造。這餐具系列組有兩個主要元素:「情感」與「創意」。情感方面取自客家婦女堅忍勤奮的精神,以婦女傳統衣服上的盤扣做為餐具上的妝點,還有客家地區的桐花,讓餐具呈現落花繽紛的美感。創意方面是餐具設計是方中帶圓,希望客家人的方正中可以帶點圓潤討喜。

目前,創新育成專案已經有一些成果,並帶動客家社區產業的發展與動力,重要的是號召更多有志一同的人士為推動客家文化保存工作做努力,因為很多社區團體在計劃執行過程中仍是困難重重。以客家產品來說,品質都已屬上等,但還未在市場上形成力量,想要追求在市場上的可能性,必需更精確掌握客家與在地價值,所謂「客家」,是落實在社區與地方性的客家,例如如果在桃園縣新屋,就會有新屋的在地客家風景。

客家創新育成專案輔導計劃協同主持人陳板認為,現在的成績其實已經不容易,已經從不可能當中找到希望,但未來還是盼望有跳躍性的進步。客家產業如果無法重視作者價值,暫把經濟利益放一邊,那是無法和商業機制競爭的。他說,客家產品生產數量都不大,「所以一定要付予價值,有客家文化的價值。」才能有競爭力。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秘書長洪德仁表示,客家產業的推廣可用這句「故事是身,實用是體」來表示。實用是指產品所研發出來的內含。故事是指產品和客家文化、土地、居民的連結。要思考「有沒有要素是可以引發客家人和外地人的認同與感動?」文化情感的要素雖然抽象,但也是最根本的所在,能夠紮根在土地,紮根在族群,朝永續發展邁進。



2005年1月4日 星期二

慈濟大一生 必修媒介素養

生命力記者/賴柔蒨報導

慈濟大學通識課程,分有「校核心必修」和選修部分,其中校核心也就是全校大一共同必修的通識課程,共有十六學分,其中一門課為「媒介素養概論」。慈濟大學是台灣目前唯一將媒體素養課程編列為全校共同必修課的大學,慈濟大學通識中心主任程諾蘭說,「開在大一的共同必修課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大學生基本必備的能力。」

課程是由慈濟大學傳播系的老師支援,程諾蘭指出,當初傳播系創系的陳世敏主任,提議將媒介素養概論放在通識課程,而通識委員則認為此一通識課可成為慈濟大學的一大特色,於是開始實行課程。她表示,台灣社會接觸媒介廣泛,各式各樣的媒介傳遞五花八門的訊息,一般大眾通常是不假思考就全盤接受,「而媒介素養概論的課程可以告訴大家不同的媒介背後其實有不同的真實。」

課程內容和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合作,由政大提供教學素材輔助慈濟大學的授課,學生可利用網路教學系統,網站上除了政大老師設計的投影片以外還有完整的聲音檔,供學生邊看邊聽。內容廣泛,包含了「什麼是媒體素養」、「台灣媒體的特徵」、「記者這一行」、「語言與真實」、「廣告再現」、「接近使用媒體權」等等,所有的教學都運用一般常見的電視影片、新聞、廣告、平面新聞、廣告作為最簡單而又直接的教材。

在「語言與真實」這個章節中,由政大老師方念萱主講,主要傳達語言不等於真實,或是甚至「不是真實」,但是人類卻不得不使用語言來表達真實。課程投影片中,首先兩張圖片內容是手語,分別為「比大拇指的手」和「比小指的手」,先問同學這兩種手語各別表示什麼意思,答案原來是指「男生」和「女生」,這代表了語言的意涵以及所傳達的概念,早期男女在社會階層的不同,連手語也是選擇這樣的語言來表達真實。其他教材為各種報紙新聞,其中一則報導標題為「同志家中被偷,指控戀人是賊」,這則新聞其實就是在講某人家中被偷,而竊賊可能是相戀多年的情人;不過在新聞處理上,卻在標題中突顯了這則新聞事件的主角是同志。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目光,把不同性取向的人放大,做出聳動的感覺。方念萱說,在這則新聞中,同志所代表的也許是真實,但是運用這種語言來表達真實,結果是再一次傳達了成見、強化了社會中對於不同性取向人的想法與猜測,所以這樣的語言並不能夠代表真實。「因此,語言不只是不足以表達事實,甚至是操弄、形塑真實。」

「此課程的特色在於鼓勵同學有思辨思考技巧。」程諾蘭說,但是這種思考不像一般邏輯思考、哲學思考課程,而是讓大家解讀、了解媒體,教學內容除了理論以外,更能實踐在週遭大眾傳播媒體中。她說,「這是一堂理論和實踐應用並重的課程,學生們可以很輕而易舉的將學習來的技巧、判斷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程諾蘭表示,授課幾年下來學生在教學評量中都給高分的肯定。在《慈濟道侶》第四一九期中,針對慈濟大學開設的媒介素養概論的報導中寫道,「慈大傳播系二年級學生林科成說,上了這門課之後,讓他懂得『如何』看電視,而不再是單方面地接收。一年級的廖辰芳表示,她了解到媒體對老人及孩童的報導方式充滿了偏頗的『刻板印象』,在在影響了閱聽人的觀感。」

在台灣目前所有大學中,開設媒體素養、媒體識讀的課程,及部分課程含此教學內容的只有十所大學,且多數是設定為選修課。這樣的比重,與其他課程的開課情況相比明顯偏低,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召集人吳翠珍認為,各大學在通識課程中,除了一般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外,應該增設「傳播與溝通」領域,並開設媒體素養方面的課程供同學選修。



延伸閱讀:

1.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課程與教材(媒體素養)

2.《慈濟道侶》第419期

3.慈濟大學首頁 

2005年1月3日 星期一

遊民畫家「泊仔」 用漫畫表達自己

生命力記者/錢秀瑀報導


萬華社扶中心的遊民外展近期正在籌畫義賣活動,他們已設計一套馬克杯,會先對各機關內部的社工人員進行試賣,評估成效再進一步的設計相關產品,這次將在馬克杯上印製遊民畫家「泊仔」的創作。「泊仔」擅長畫漫畫,早已經是遊民外展的名人了,除了固定在每期的遊民刊物「台北平安報」畫插畫外,他再次發揮長才,爲遊民義賣募款。

今年六十二歲的泊仔原本是在台南工廠工作,因為意外失去手臂,無法繼續上班,「當時我才二十歲左右,手臂斷了又看錯醫生,所以一年多才好,這段時間我無聊就會看武俠小說」,泊仔說,當時有許多日本雜誌中有漫畫插圖,並開始被翻譯到台灣來販售。這段受傷的期間,泊仔經營出版社的親戚邀他去幫忙畫圖。「那時只是畫著玩的,因為之前都沒有學過,只是描著日本的圖」,泊仔笑著說。

當時武俠小說正風行,在出版社工作了一年多之後,泊仔就將武俠小說改編成漫畫,投稿到台北,「那時候出版社老闆應該是喜歡我的作品的啦」,他說,當時對方要他去台北,但他到台北之後,就已經有很多人將武俠小說改編成漫畫了。

泊仔的工作經驗很豐富,都與繪圖相關,他到台北先後待過幾間出版社,也曾在廣告公司做繪製報紙版面的工作。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期間,泊仔還曾在婦女雜誌出連載漫畫,「可是之後因為廣告公司太忙,我就不畫雜誌的漫畫了,現在想起來真應該辭掉廣告公司的工作,專心的畫雜誌漫畫」,泊仔說。

離開廣告公司之後,他轉往電視、電影公司畫腳本和分鏡,「但是我真的很不會說話,牙齒又不好,常會牙痛,很難跟人家溝通,這樣就很難在社會謀生」,泊仔說。連萬華社扶中心的社工人員楊運生都笑著說,「他很藝術家的氣息的喔,看心情決定要不要被訪問,之前還一次太多媒體訪問他,他一生氣就拒絕接受採訪!」

「學畫的過程很苦的,我又沒有錢可以拜師,就只好自己看別的作品模仿,要不然就是問人」,泊仔說,「如果問的太多人家也會不開心,所以一切真的只能靠自己。」至於被問及爲什麼會喜歡畫漫畫,泊仔想了一下笑著說,「這是我第一次說出來喔!」他說小學時,被班上同學排擠,「我就從那時候開始接觸漫畫,最後就畫出興趣了」,他拍拍自己的肚子說,「我決定就要畫漫畫,就是餓肚子也是一樣要畫」。

「像這樣有一技之長的遊民其實並不多」,楊運生說,絕大多數人都是以勞力維生,被解雇了之後,就變成了遊民,「所以政府也就沒有針對有特殊技能的遊民們規劃出就業方案」,看過他的作品之後,覺得若不發揮他這項才能實在太可惜,所以找他來幫遊民刊物「台北平安報」畫插畫。「因為有他的漫畫,讓許多識字率不高的遊民可以更輕易的閱讀台北平安報了」楊運生說。

之前已經有許多媒體得知泊仔的才華而前來採訪他,皇冠出版社甚至為他出了一本漫畫書,但是他卻說「我從來不看那些關於我的報導,更不會看漫畫了,我自己的作品我甚至都沒有蒐集」,泊仔說,「我的人生已經就差不多這樣了,不會再有進步,多看那些東西只是讓我感受到對人生的遺憾而已!只要現在領一些薪水,還過的下去就好了。」楊運生說,我們當初想靠他這個才能讓他知名,畢竟人要知名東西才推的出去,結果反而一度造成泊仔的不諒解,「我想,他可能真的天生帶一些藝術家的氣質吧!」不過,我們還是會盡量讓其他有特殊才能的遊民,受到社會大眾的注意。

2005年1月2日 星期日

樂生療養院 需要你我的支持

生命力記者/廖珮雯報導


樂生療養院是否拆遷問題持續引發各界討論,青年樂生聯盟發出最後呼籲,希望各個專業領域人員共同為樂生院請命,在行政院還在評估樂生院區原地保存替選方案之際,一同參與連署,和院民「手牽手,護樂生」。

青年樂生聯盟由一群醫學系學生組成,為了不讓樂生院被拆除,號召保衛樂生院的人士,共同守護樂生。

因為捷運工程的實施,樂生院必須面臨拆除的困境,經過十月份專家學者的搶救,以及提出其他的替代方案,樂生療養院得以暫緩兩個月拆除,進行替代方案的評估。可是兩個月的期限即將過去,行政院還未對外回應評估結果,樂生院隨時有被拆遷的危機。

青年樂生聯盟張馨文表示,在等待評估結果宣佈之前,青年樂生聯盟從十月就一直進行連署,現在則發起搶救樂生院最後一個月的運動,持續擴大「醫界與公衛界」、「建築、社區營造與工程界」、「社工界與護理界」的聯合連署書,目前已經有一千多名專業人員聯合簽署,全力為樂生院發聲。

至於替選方案的內容,主要是變更捷運局的捷運軌道、污水廠以及變電站的設計,這在技術層面上可以克服,同時也保住樂生主要院區,捷運局表示這方案是可行的,不過在捷運施工計劃上就必須有稍微的變動,張馨文說:「一切還是要看行政院是否通過這次的替選方案。」

除了進行連署,青年樂生聯盟同時也在進行訪調的工作,集合一群學生在星期四到院區跟院民訪談,目的是關心院民的身心狀況,同時也讓一些新加入的義工了解樂生院的情況,張馨文指出,目前碰到的難題就是訪調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現在學生時間都不固定,所以,需要能夠長期關心的人加入。

另外,青年樂生聯盟與輔大黑水溝正在籌備由輔大學生組成的機動隊,黑水溝成員沈建宏表示,輔大機動隊目前有二十幾位成員,主要是當捷運局開始動工時,機動隊可以在十分鐘內到達進行協助。因為團隊剛剛成立,黑水溝會先向成員說明樂生院保留的意義和運動的目標,幫助他們更加了解樂生院。

沈建宏表示,他有到新的醫療大樓看過,它的設計純粹是以病患作考量,根本不適合一般人居住的環境空間,如六人必須擠在一個大房間,共用同一間衛浴設備,院民為了公共衛生已經犧牲大半的時間被隔離在樂生院,現在卻又要因為大眾的利益,再度犧牲後半輩子,這對他們是不合理的。

現在所有支持樂生院的人都在等待行政院的評估,希望可以順利地通過,還給院民一個安享晚年的地方,青年樂生聯盟也邀請大家加入保護樂生院的義工行列。

2005年1月1日 星期六

崇德國小讓螢光再現

生命力記者/蔡依芸報導

「潺潺流水,點點芒星,是誰,在草間穿梭,在風中飛舞,那瑩瑩身影再現;是你,一段段童年的記憶,一顆顆閃耀的螢光,火金姑…。」進入「螢光再現」網站的首頁,一段文字牽引出許多人,兒時對螢火蟲的記憶,這是台北縣汐止市崇德國小五位學生與老師共同架設的網站,也是二OO四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中,榮獲台北縣第三名的得獎作品。

台北縣汐止市崇德國小向來以螢火蟲聞名,緣因於校內任教的賴胤就老師,十多年來長期投入螢火蟲生態研究,也在校內推動螢火蟲的自然科學教育。崇德國小設有全國第一個螢火蟲教室,除了供教學使用,更是螢火蟲復育、養殖的重要場所,也因此,校內學生對這些會發光的小昆蟲都不陌生。

馮信維、鄭亦凱、許惟萍、吳琬儀和陳怡臻同為六年二班的學生,原本就對螢火蟲具有濃厚興趣的他們,在導師蘇建榮的詢問下,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製作螢火蟲網站的工作團隊。蘇建榮表示,當初會有架設這個網站的構想,是因為一般的相關網頁大多侷限於螢火蟲的介紹層面,沒有飼養方面的訊息,因此,他們決定建立一個以小朋友角度出發,提供螢火蟲完整資訊的網站。

除了自己蒐集螢火蟲的資料、照片,學習做網頁的軟體,將文字打進網頁等基本工作之外,五位學生也親身飼養螢火蟲,從訓育組長張光遠手中,每個人分配到二到三隻的陸生紅胸窗螢,他們利用簡單的透明器皿,細心地鋪上衛生紙,佈置成螢火蟲的家,每天隨身攜帶,小心地呵護著,並將實際觀察結果與心得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一開始拿到螢火蟲時,對於顏色黝黑的幼蟲,學生們都感到有些害怕,不敢用手去觸摸,然而隨著飼養經驗累積,他們漸漸培養出對螢火蟲的感情,也分別替每隻幼蟲都取了十分俏皮的名字。許惟萍飼養的「肥肥」是所有螢火蟲當中最快化蛹、變為成蟲的一隻。她說,發現「肥肥」變成成蟲時非常興奮,彷彿看到一個新生命破蛹而出,但是「肥肥」在交配之後,還來不及產卵就死掉了,也讓她難過了好一陣子。

「小光」是陳怡臻所飼養的山窗螢,她說,第一次看到「小光」發光時感覺很不可思議,後來發現每到晚間十一點,牠就會開始發光,因此幫牠取了這個名字。鄭亦凱則表示,他飼養的「大愛睡蟲」和「小愛睡蟲」非常懶惰,活動量很小,讓他經常擔心牠們因為進食量太小而無法存活。

對於這五位螢火蟲的小小褓姆而言,最困難的或許就是替牠們尋找食物來源了。陸生螢火蟲以蝸牛為食,每天馮信維等人都會在校園內或是社區裡,仔細搜尋著蝸牛的蹤跡,深怕這些螢火蟲寶寶餓著了。此外,建構網頁內容也是他們的例行工作,每個星期二及星期三,他們會利用放學之後的時間,一同在電腦教室作業,雖然學校的電腦設備較為老舊,偶發性的當機問題使得他們之前的努力付諸流水,但他們卻甘之如飴,耐著性子一次次地將資料補足,最後終於完成「螢光再現-螢火蟲復育」專題網站。

除了架設網站及親身飼養螢火蟲,五位學生也在學校舉辦的螢火蟲嘉年華與賞螢活動中擔任小小解說員,為遊客介紹、解答關於螢火蟲的相關問題。此外,他們也跟隨老師到貢寮、平溪等地採集幼蟲,並至磐石嶺農莊實地探查、訪問莊主吳振隆先生,同時也定期進行野放螢火蟲的工作。磐石嶺農莊為一私人經營的農莊,主要和崇德國小做螢火蟲復育合作與場地交流,在螢火蟲季時,也會免費開放園區供民眾賞螢。

蘇建榮老師表示,從參與網界博覽會競賽的整個過程中,吳琬儀等五位學童除了學習到做網站的基本技能,增進自然科學知識之外,更培養出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不論是生態保育或是環保教育,都應該從認識自然界的生物開始,透過實際的探索、體驗與親手做的過程,孩子們尊重生命的意識,也會從內心油然而生。」賴胤就老師說。

延伸閱讀:

1.螢光再現-螢火蟲復育

2.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