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2年9月29日 星期日

清水溝工作站 幫助災民重建夢想

【記者謝孟軒/生命力報導】九二一大地震震毀了南投鹿谷的一切。為了幫助無助的居民站起來,於是有了清水溝工作站的成立;三年後,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和居民們不但懷著對這塊土地經營的夢想而站了起來,還成立了清峰合作社,發展出了少有的社區自立照顧機制。

「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原本是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由一群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台中藝文人仕在鹿谷組成的救災團體,三個月後,工作站改組為「清水溝重建工作站」,在沒有任何外來資源的情況下,持續地協助清水溝溪流域的清水、秀峰、瑞田三村居民們從殘破的家園中站起來。

在這三年中,工作站不但為了振興經濟,組成合作社以解決茶業產銷上的問題,更是逐步建立起反映居民「自助」精神、社區型老人照顧的機制,利用廢棄的教堂建立了長青育健中心,提供社區一個多元活動的空間,包括:老人公共食堂、社區社團活動、兒童閱覽室、社區老照片展覽、社區會議、茶葉評鑑、社區電影院以及社區大型活動使用。

這一切都是靠這工作站的員工們和鄉民們毅力與熱誠所建立起來的,但實際上的情形卻不是如此順利。鹿谷是個以茶維生的小鎮,雖然成立了清峰農產運銷中心,不過因為地處偏遠,實際上的收入並不多,甚至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於負債狀態下,他們還是堅持這些社區照顧機制,固定撥百分之十的盈餘來支持老人食堂。

工作站的員工冷尚書表示,其實政府九二一的重建經費幾乎都補助在公共工程經費,對於地方工作站其實只有小額補助,而且限制非常的多,像工作站的老人日間照顧計畫,都只有部分補貼,並不是足額補貼。像是老人食堂,今年就連一點經費都沒拿到。

老人食堂是一個專門為社區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們服務而成立的餐廳,用一餐二十五元這種近乎免費的價格來服務老人,而對於無法出門的老人們,食堂還會準備便當由員工們送至老人家。而食堂裡的廚師們也是由本地的媽媽們擔任,冷尚書說,收費其實並不是為了賺錢,而只是希望讓人珍惜食物,而由於食堂的經費實在有限,他表示希望這一年能夠讓老人食堂開放成為一般餐廳,至少能有點收入。

冷尚書說,政府認為民間團體不能完全靠補助,而是要自己拿出相對的資源和政府形成所謂的夥伴關係,但是這只是官方機構一相情願的想法,一般民間機構並沒有辦法相對拿出錢來,所以就算有提案,但是民間真正能夠執行的並不多,提倡社區自立照顧用自己力量來照顧自己,實際上執行起來非常困難。

對於鹿谷的未來,冷尚書表示,因為清峰的交通環境條件關係,所以沒辦法吸引遊客,但是這裡卻有這一項未開發的觀光資源:台大實驗林。一片早期造林的原始林,為了提升鹿谷的觀光,他與其他工作站正計畫規劃一條綜合旅遊路線,等到從集集到鹿谷的公路修好後,鹿谷將成為套裝的旅遊規劃中的一個點。

冷尚書說,目前他們已經在培訓原始林解說員,也爲老人食堂的媽媽們設計高級餐飲訓練。對於茶農推動接待民宿訓練,他希望能夠推動鹿谷的觀光,雖然這些是沒辦法在短期內出現效果,但是對於未來,他們還是抱持著無限希望。


延伸閱讀

2002年9月27日 星期五

差事劇團 讓原住民婦女演出自己

【記者楊葳葳/生命力報導】差事劇團為原住民婦女安排的「生活戲劇工作坊」課程,主要希望原住民婦女在分享經驗以及輕鬆的學習過程中,增強她們的自信心來取代她們因族群與性別強弱而產生的自卑感,並藉機找回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

參加活動的原住民婦女共有十位,分別來自阿美、魯凱、泰雅和布農四個不同的族群。課程一開始先讓學員們互相認識,接著在做完一些增進互動的暖身運動和遊戲後,就請學員聊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故事。許多學員在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後,發現原來兼顧家庭和工作的困難竟是大家的共同點,所以差事劇組就以此為主題,為學員安排了一齣家庭生活劇,想要表現出一個原住民家庭在面臨經濟危機,陷入低潮而紛爭不斷後,如何同心協力來處理危機的故事。

來自布農族的杜英香說,這樣的表演題材很能打動大家的心,對紓解她們的情緒很有幫助。她還說自己本身對戲劇表演就有興趣,又看到是有關原住民女性的活動,所以馬上被吸引。參加後覺得劇團安排的漸進式課程以及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情緒的方式很適當有趣。

目前在婦女新知擔任原住民就業輔導員的杜英香還說:「從小父母親就告訴我,女孩子不用讀太多書,反正最後都是要嫁人的阿!而且家裡的經濟狀況也不好,想要讀更多書,真的不容易。」在這樣經濟和教育資源雙雙不足的情況下,造成一般原住民婦女出社會後的工作機會不多。對此,她希望政府提供的職業訓練能在晚上開班,這樣一來,原住民婦女除了仍可工作外,也不用擔心白天小孩子沒人照顧。她還說很多原住民婦女寧願不要拿職訓津貼,只希望能在晚上接受訓練來取得一技之長。

差事劇團的團員陳淑慧說,這次的活動以探討原住民婦女在家庭以及工作上的問題為主,許多參加者都告訴她只要是看到有關原住民的活動大多都會參加,陳淑慧相信這和她們急於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的心理有關,因此劇組更希望能幫助她們藉著這次活動建立自信,勇敢的表現自己。

婦女新知原住民婦女組的都雪琳則表示,原住民女性是弱勢中的弱勢。成立兩年多的原住民婦女組希望在原漢通婚、教育資源不足以及工作競爭力低弱的議題上能夠盡量提供原住民婦女諮詢服務。希望這次的活動能幫助參加的原住民婦女啟發自己的潛能以及思考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藉此而有所成長。

活動課程因為颱風和中秋節假期的關係目前只進行了兩期,才剛剛起步,陳淑慧希望能和學員們做更深的溝通,多了解每位成員的成長經驗,然後安排專業的戲劇課程,讓她們開發肢體潛能來表現自己的故事。


延伸閱讀

差事劇團

2002年9月26日 星期四

雇主非法申請 外勞叫苦連天

【記者王春雅/生命力報導】「工作真的很辛苦!台灣的老闆都不把我當人看!」外籍勞工Sally說。來自印尼的Sally,在台灣工作已有三年的時間。在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說,Sally原本三十多歲的年輕外貌,現在看起來卻有如四五十歲般的蒼老;來台灣前的豐腴身材,也消瘦了許多。

Sally說,當初楊姓雇主申請她的理由是照顧家中中風的年長者,但事實上,真正的工作內容除了要打掃雇主家,還要負責清理雇主所經營的兩棟補習班公寓大樓,甚至要接送小朋友上下課、搬運重物等,反而對中風患者本身完全沒有照顧到。

而勞基法規定,勞工一天上班時數不可超過八小時,Sally則從早上六點半工作到晚上九點,每天超時工作六小時半。且在Sally和楊姓雇主的雙方契約上,明文規定可每年回鄉探親一次,最後卻演變成三年回家一次。Sally紅著眼眶說:「我晚上常躲在棉被裡哭!自己常在工作結束後,睡前特別想念我那三個孩子。他們年紀那麼小,沒有媽媽在身邊一定相當孤單。我很想回家,卻要過三年才能回家一次。」

面對Sally的指控,楊姓雇主相當生氣的表示,真搞不懂她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抱怨?他認為自己並沒有虐待她或苛責她,況且她在台灣賺的錢是在印尼賺的好幾倍,她應該要知足惜福,專心的將工作做好。

針對吳姓雇主和sally之間的糾紛,第一仲介公司副總經理翟嘉航表示,在雇主申請外勞前,都會了解雇主的條件,若雇主想要讓外勞從事法律規範外的事情,仲介會事先溝通,告訴雇主相關風險。因此若雇主遭到舉發,仲介雖有法律上責任,但會以雇主隱瞞事實未能告知為條件向勞工局提出申訴。且仲介公司均會不定期,以電訪方式視察雇主狀況,若外勞有工作上的問題,皆可協助向雇主協商溝通。

聽到這種說法,Sally傷心的說:「因為語言溝通上的問題,所以請仲介公司協助。沒想到的是,台灣的仲介公司都是站在雇主的立場,最後居然幫忙雇主說服我,然後再逼我簽下三年的工作契約,這無疑是台灣人幫著台灣人欺負外籍勞工。」

楊姓雇主表示,雖然政府會不定期抽檢雇主使用外勞情形,但他並不特別感到擔心。但因現在申請外勞案例眾多,抽檢到的機率變的很小。就算日後被舉發,也只是被罰款新台幣三到十五萬元,比起雇用台灣勞工的價錢,長時期雇用外籍勞工是相當划算的。

對於楊姓雇主的態度,翟嘉航無奈的指出,政府雖有明確法律規定不得非法使用外籍勞工,但處罰也僅至於罰款新台幣三到十五萬元,或是撤銷聘僱資格。雖然名為撤銷聘僱資格,也只是『原』申請人不得再申請,只要是不同申請人名,就算是同戶籍的家人,也可以再度申請。

翟嘉航說:「這種法律規定,對於雇主來說,更增加他們貪小便宜的心態,讓外籍勞工去從事非法工作。不但讓外籍勞工感到痛苦,也讓台灣勞工面臨失業,找不到工作,這是台灣社會面臨的嚴重問題,政府單位應該盡快解決,不要讓情況更加惡化。」

e能網 身障者的即時資料庫

【記者吳珮綺/生命力報導】中華民國殘障聯盟憑藉多年來替身心障礙者爭取權益的熱情,並且有感於現在關心身心障礙者的網站很零星、也有許多的不足,所以結合了身心障礙者的各項福利資源,於今年二月推出了一個可供身心障礙者多元化使用的網站──「e能網」。

e能網提供許多身心障礙族群的相關資訊,希望讓身心障礙者能超越身體、時空的界限,無障礙的取得各項所需的服務,並且每天都會做立即更新,提供最快、最有時效性的活動消息。聯盟也希望讓身心障礙者透過自身的參與,明確的表達出他們的意見。

網站裡分為幾個單元,其中的「e能大搜查」,是選定一個搜查主題,對資料進行深刻的剖析和探究。例如「機構評鑑挖挖挖」,搜查小組藉由長時間的資料蒐集和分析,研究台灣身心障礙者教養機構的分布、品質、收費方式和相關法令,除此之外,搜查小組在遍訪專家和相關領域的資深工作者後,也提出了幾個重要且實用的機構品質篩選判斷指標。

聯盟的義工張志成說,這些實用的資訊平時很少會被有系統的整理出來,而e能網希望藉由鉅細靡遺的一一介紹、評比,譬如;哪些機構不尊重人性,忽視身心障礙者的生存需求、哪些機構則會妥善的照顧身心障礙者,提供良好的服務品質等,提供身心障礙者及社會大眾一些參考。

而由資深專業人士的時事評論園地「議題e能談」,每個月會有許多教授或專業人士發表深入的時事探討。在八月份的議題中,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王國羽進行了我國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體系--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的分析,王國羽認為制度政策之所以混亂,是因為我們的社會認知上將身心障礙者定位為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同時也是次要團體。再加上基礎研究資料的欠缺,導致政策的辯論在缺乏實證基礎下,討論流於情緒,反而不能在根本觀念上釐清政策的目標與方向。

「民意e能瞭」則是即時的線上民意調查,可以把上網者的意見統一歸納,將結果反應給相關主管機關,替民眾喉舌。張志成說,「民意e能瞭」單元所選擇的主題都很貼近民眾的生活,將近來民眾所關切的話題作即時的意見調查,非常的生活化也很具有時效性。

張志成說,e能網是一個即時的身心障礙網站,同時也是一個非營利組織e化的案例,面面都兼顧的分析、探討,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和一般社會大眾都能更加熟悉、關懷身心障礙的議題,縮短身心障礙族群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距離。


延伸閱讀

身心障礙e能網

社運工作者 相互「連結」

【記者錢乃華/生命力報導】以探討社會運動議題為主的《連結》,是由一群社會運動工作者以及參與學運性社團的學生,在一九九九年創辦的「連結雜誌社」所發行的。在這份刊物中,他們一方面談論原住民運動、勞工運動、環保運動、學生運動等不同領域的社運現況;一方面因應時事,如:縮短工時、全球化、反對興建核四等議題,進行討論和批判;同時也在刊物中將國外的社會運動與思潮介紹給國內民眾。

參與編寫《連結》的成員,平日分別投身於不同領域的社會運動,因此,刊物內容包含了各種面向的社運議題。總編輯楊偉中說:「我們希望藉由發行刊物,使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想法更集中,並且將眾人的力量集合起來。」

創刊時的《連結》是以季刊形式發行,由於成本高、經費有限,一期只能發行五百本,因為數量少,能造成的影響力也就不大;但在今年六月發行第六期時,《連結》開始改以報紙型態不定期出刊。

「之所以會改變刊物形式,與社會局勢有關。」楊偉中說,眼看著失業率越來越高,各政黨卻未曾提出具體的改革方案,為了擴大《連結》對社會運動的影響力,使得他們決定改版、增加發行量,並且將「連結雜誌社」原先另外發行的《工人力量》月刊納入《連結》之中。

《連結》除了舉辦講座、討論會,和民眾進行意見交流之外;也時常和其他社運團體組織聯盟,或是舉行街頭遊行。過去《連結》曾參與由多個工運團體組成的「八四工時大聯盟」,為工會幹部進行勞工教育,向他們說明「縮短工時」對勞工的意義,並且幫助勞工爭取權益;此外,《連結》也主動為勞資雙方代表與政府官員在立法院舉行辯論會,讓三方進行工時問題的協商。

另外,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連結》和苦勞網、《亞太勞動快訊》聯合推動反戰連署、反戰遊行,並且發表《給美國人民的一封信》一文,在文章中表示反對美國發動戰爭的立場;這篇文章不只在網路上被多次轉載,後來也引起美國民眾的注意。而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即將舉行的「全國教師會大遊行」,《連結》也發表聲明表示支持教師組織工會。

「勞工是改造社會最主要的力量,」楊偉中說,未來《連結》將花更多資源和力量在勞工方面,內容將著重在工運、勞資關係的協調以及工會組織發展等部分。此外,將對國內農業、工業造成重大影響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區」,也將是《連結》在未來深入探討的重要議題。


延伸閱讀

工人民主協會
給美國人民的一封信

徵才不受限 身障者就業無礙

【記者吳珮綺/生命力報導】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為了增進身心障礙者對服務資源和就業職場的認識,特於九月十二日舉辦了一場「身心障礙者資源交流博覽會」,會中除了有徵才活動、就業資源的介紹,更有二十六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在現場提供諮詢與服務 。

政府經常辦理身心障礙者的徵才活動,但是身心障礙者所需要的不只是就業機會,還需要專業服務和福利資訊。為了增進身心障礙者對服務資源與就業職場的認識,台北市政府勞工局於九月十二日在台北市政府廣場舉辦了「身心障礙者就業資源交流博覽會」。
勞工局也邀請了九十年度參加「訓用合一雇用試辦計劃」的雇主們分享雇用身心障礙者的經過。來自香港商瑞士海外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張誌誥表示,兩年前他從美國調任台灣分公司後,便找各級主管研商晉用身心障礙者的各種可能性,但從晉用第一個肢障員工開始,的確給內部同仁帶來壓力。

張誌誥說,其實一般員工的壓力導因於對身心障礙朋友的隔閡。一但職場有機會讓他們互動接觸,大部分的人就會從中學習到開放的胸襟。「企業文化的附加價值與社會價值就創造出來了。」他說。

任職一年多,同時也是第一個進到香港商瑞公司的肢障客服員陳小姐表示,她很喜歡現在的工作,她期盼在公司的磨練下,讓自己能有更多能力處理好更多的事。她說:「我非常感謝願意雇用並且接納身心障礙者的公司,這對我們而言是莫大的鼓勵。」

勞工局鄧小姐說:「徵才活動如果欠缺服務的配套及雇主的獎勵措施,可能會使身心障礙者抱著找工作的希望卻失望而歸。」因此,勞工局這次的活動不只有現場徵才,更特別強調服務資源的交流。

活動現場有二十六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提供諮詢與服務,即使在活動當天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會提供後續的服務。勞工局也為台北市高中職特教學生安排了兩場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團體介紹,讓明年要畢業的學生提早認識相關的就業服務資源,為就業做暖身的準備。

現場還特別邀請罕見疾病患者佛光衛視主播楊玉欣擔任主持人,她藉由本身是身心障礙者的經驗,鼓勵身心障礙者應勇敢地走出來。大會還特別在舞台上設計了升降式的舞台階梯,讓她上下主持台可以完全無障礙。


延伸閱讀

1111人力銀行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

愛心打造弱勢生命的天堂

【記者吳華/生命力報導】不論是政府的或者是民間的,台北市和台北縣有許多流浪動物收容所,這些收容所就算是隸屬政府也很需要善心人士的捐獻來維持收容所的環境品質。在台北縣八里鄉有一個弱勢生命照顧協會,負責人董芳苑牧師和太太幾十年來用盡家財收養被人遺棄和殘障的流浪狗,他們希望能藉著社會群體的力量,來改善街上流浪狗的問題。

弱勢生命照顧協會至今成立兩年。這個照顧協會附設的樂山流浪動物安養中心佔地一千七百五十坪;靠著董芳苑牧師和董黃玲瑛師母的愛心和毅力,園內收養了一百多隻的流浪狗。頭髮已花白,年約六十的協會理事長董芳苑說:「我和內人出於同情,從三十年前就將路上的流浪狗帶回家養,收養第一隻就有第二隻,不知不覺地,我家已經累積了一百多隻的流浪狗。」由於原本在台北市區內家裡的空間已無法負荷這麼多的狗狗,因此董牧師就特地在八里的鄉下找了一塊被人荒置的土地,經過一番重整,弱勢生命照顧協會和安養中心就此成立。

董牧師表示,安養中心的流浪狗有些是自己和太太收養的,有些則是朋友那邊送過來的。這些流浪狗在進他的安養中心前,一定要帶到獸醫那邊清洗、打八合一疫苗和結紮。之後進了安養中心還要依流浪狗的大小、個性和是否殘障,來分配住的籠舍。董牧師說:「每隻狗的體型、個性都不同,不能通通住在一起,一定要將牠們分住在不同的欄舍,以免互相欺負。」

目前住在安養中心的狗有一百二十多隻,每個月大概要買兩三百包的狗食。每隻狗一天可以固定吃兩餐。現在除了董師母和董牧師外,還另外請了兩位全職的人員在固定的時間幫狗洗澡和清理環境,以防皮膚病和各種傳染病滋生。董師母說:「防疫的工作和環境的清潔非常重要,如果不先做好預防,狗狗們可能會群體死去,所以我每天都要監督每一個狗舍。」

現任輔大宗教系教授的董牧師一個人的收入是家人的生計和安養中心的經濟來源。兩年前因為買了幾千坪的地蓋安養中心,加上龐大的狗食開銷,董牧師幾乎是傾家蕩產。他說:「我現在一個月十幾萬的薪水通常要拿一半以上出來作為安養中心的開銷。」

董牧師說,流浪狗會髒髒地在街上徘徊並不是牠們的錯,會導致這樣的情況只能怪那些不負責人的狗主人們和不確實立法的政府。大部分的人習慣將養在家裡的動物當作寵物來看待,董牧師說:「人類應該將養在家裡的動物當作夥伴,而不是畜生。」動物們是生命,牠們是需要被尊重的,牠們生下來並不是讓人類把玩一下就可被隨便丟棄的「東西」。其實教育社會大眾如何愛動物、尊重動物,才是治本的辦法,不然街上那麼多的流浪動物花再多的錢也收養不完。

董牧師和董師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能一直這樣付出源源不絕的愛心、不計金錢的照顧流浪狗有絕大部份都是靠信仰的支持。他們的愛心打造了一個讓曾經受過傷害的狗兒們不再餐風露宿,還能讓牠們感受到溫暖的家。董師母說:「我並不後悔去幫助這些生命,我想這是一種緣分,我和牧師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好好養著住在安養中心的狗,直到我們回天家為止。」


延伸閱讀

台北縣弱勢生命照顧協會

神奇寶貝 讓單親孩子快樂交友

【記者田芸佳/生命力報導】 小婷(化名)是個國小三年級的女孩,由於生長在單親家庭,媽媽平常忙於工作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她,漸漸地小婷變得不太愛說話,在學校更是無法和同學打成一片。老師雖然也有注意到,但是學生這麼多,老師的能力畢竟有限,無法兼顧到每個小朋友。媽媽發現了之後,讓小婷參加了民生兒童福利中心舉辦的「神奇寶貝」兒童社會能力成長團體。在那裡老師的細心照料下,現在小婷和同學相處和睦,也可以常常聽到她和同學的笑語聲。讓媽媽也大呼神奇。

「神奇寶貝」兒童社會能力成長團體是兒福聯盟主辦,由台北市民生兒童福利中心承辦的活動,從民國八十八年起開辦,針對國小一至六年級單親家庭學童招生。家庭服務組長宋家慧說,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六到十二歲正是人格塑造及培養自信心的時期,此時若能讓孩子學習多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培養情緒管理的能力,孩子較能面對問題與解決困難;同時穩定的情緒也可增強孩子學業的專注與進步。

參加「神奇寶貝」活動的小朋友會依低、中、高年級分成三個小團體,每個小團體大約有八位小朋友,每個小團體由兩位老師領導。宋家慧平時也會擔任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我們的活動方式其實就是看著小朋友玩,等到有狀況的時候,我們再跳出來教導小朋友正確解決事情的方法和態度。」  

宋家慧指出,「神奇寶貝」小團體就像是整個學校或社會的縮影,他們會模擬學校的情況,小朋友在學校會發生的問題在這裡也會發生,只是在學校時沒有大人能夠隨時在身旁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像是在學期的一開始會讓小朋友自行選出幹部,這時候可能就會開始有點小爭執,沒有辦法每個人都擔任自己理想的職務;玩遊戲的時候小朋友也很容易因為小事發生衝突,這時候在旁的老師會耐心的指正小朋友的錯誤,並且細心的跟小朋友解釋為什麼這樣做是不對的,小朋友了解之後衝突自然就減少,等到回到學校之後,也能和學校的同學打成一片。

一般人的印象可能認為單親的小孩比較容易產生人際方面的問題。但宋家慧說,其實不是只有單親的兒童會有人際關係這方面的問題,已經有許多雙親家庭的家長向中心反應自己的孩子也需要這方面的協助,只是由於「神奇寶貝」活動經費由社會局補助,故名額僅保留給單親家庭。但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或許將來也會再為雙親的小朋友另開一個活動團體。


延伸閱讀

台北市民生兒童福利服務中心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輔大人本計劃 邀師生共襄盛舉

【記者劉佑豪/生命力報導】輔仁大學法管學院推動的「人本與專業知識整合計劃」,積極鼓勵老師參與課程規劃,把專業領域與服務學習加以結合,以達到將服務落實到課程的目標。「人本計劃的宗旨在於服務學習,也就是一種教學法。所謂的服務學習,是運用服務的方法來學習,而將服務與課程的結合,才能真正的落實。」人本計劃執行秘書鄭寶彩表示。

「人本與專業知識整合計劃」是以提昇大學基礎教育為構想,並落實服務精神。其中一項推動的方式是,鼓勵各相關專業領域教師,主動提出各種可能的落實課程及學程實際推動,將人本精神與專業課程結合。
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可以分成課程和活動兩大部分。要達到服務的落實,除了可以利用參加學校的服務性社團之外,還可以將課程與服務連結。「所以我們鼓勵老師把服務方法、概念運用到教學上,利用報告討論、資料收集或是實作的方式來落實。」鄭寶彩說。

以輔大社會系吳素倩老師的「社會研究方法」這堂課為例,課程為此設計了「遊民的研究」這個單元。除了課堂上的理論學習,吳素倩安排學生實際去規劃、參與幫助遊民的活動。活動內容主要是對遊民收容所的社服人員做一系列的訪談,與社服人員做溝通了解,並嘗試幫助遊民建立自信心,重回社會主流。經由學生撰寫服務日誌,加上小組討論、上台報告與心得分享,使學生從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服務的快樂。

新聞系的媒介實務課程之一──生命力公益新聞網,也落實了人本計劃的精神。生命力新聞公益網,顧名思義,專門為弱勢發聲、以公益為主的新聞網站。藉由讓學生與採訪對象做直接接觸,了解採訪對象實際情況後,以電子報的形式,在網路上呈現,直接與社會大眾做意見交流,除了達到關懷弱勢的理念,也讓學生在與採訪對象的互動中,得到難得的學習經驗。

今年已有許多課程通過第一波的申請案,包括通識課程的「環境理論與服務實踐」、生活系的「家庭生活實習」、社會系的「社會研究方法」、財法系的「著作權法」與「德國智慧財產權法」等。同時,一些人生哲學和宗教哲學的課程也涵蓋在內。

過去三年中,法管學院也於相關課程中,順利推動服務實作單元,包括人生哲學、企業倫理、行銷企劃、組織學習及多門課程等。現在的目標,則是將計劃擴及到全校,把服務學習精神帶到各個課程中。

「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計劃,希望能真正的實際運用在課程中。」鄭寶彩表示,基本上,只要學校的老師有了構想、概念,願意設計一套服務性質的課程,與計劃的理念相符,就可以主動提出申請,而計劃也會視情況給予補助。以現階段而言,急需人力上的支援,鼓勵輔大的老師一同來加入這個計劃,將服務能更確實的落實到課程學習中。


延伸閱讀

輔仁大學「人本與專業知識整合計劃」

2002年9月25日 星期三

網上翻閱「試說心語」小故事

【記者李宛蓉/生命力報導】「試說心語」的創辦人之一的范帥豪說:「試說心語,一直是我們這群同學所賴以認同的文字符碼,這四個字不僅代表著我們這群同學,也代表著我們以最謙虔心情,希望將心理輔導的種子散播給更多世人的期盼。」

網站是一群成員約有十名的小組工作室,他們畢業於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目前大多設的人是輔導教師及輔導工作者。為了維繫同窗四年的情誼,便團結組織的方式來彼此相互承諾,這就是他們組織「試說心語」工作室的初衷。

目前網站的內容方向是關於團體輔導的方案,輔導對象大多為國高中生團體。網站裡的教育資源主要是他們視為他們「學以致用」的「課程教案」報告,包括了生活類、學習類、生涯類及其他類共四大方面。其中還包括了工作室同仁自行研究的教育文獻,以及關於輔導學齡青少年的完整企劃書。針對目前內容龐雜的高中多元入學方案,「試說心語」也提出一份他們的套餐菜單,提供給不知從何下手決定自己為來的學生家長參考。

「試說心語」成員之一的程秋禎表示,每一份輔導企劃都是他們召開小組會議,經過多次的討論及修改,才能催生出一篇篇的輔導企劃案。「每一個案子就好像做實驗一樣的有挑戰性。」她說,網站內容的研究及輔導方法絕大部分是原創性的,利用了大學四年在學校所學的理論及實務基礎,他們是著開發出屬於他們自成系統的輔導企劃。

她說,除了企劃案,之後還要跟學校接洽相關的合作事宜,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樂意接受他們的合作提案,讓符合輔導企劃訴求的學生獲頒及參與他們製作的課程。她說,有些校方雖然鼓勵他們的輔導熱忱,但對他們的專業性卻仍抱持保守的態度。「我們也很無奈,畢竟在他們眼裡我們只是未成熟的相關科系畢業生而已。」她表示。但是面對這樣的「試說心語工作室」仍然一步一腳印的慢慢完成他們理想的拼圖,一群人認真的在自己的職責崗位上努力著,完成輔導案子之後再將檔案鍵入電腦建檔,放上網路提供需要相關文件的人士自由瀏覽及下載使用。

「試說心語」的第一位發起者張雨霖,現任於新竹縣湖口中學輔導室擔任實習教師。他說,雖然這是一個緣起於基於同學情誼與認同而結合的組織,他們不願意劃地自限,以「同學」的身份限制了許多可能的發展。因此他們期盼透過結合與他們擁有類似理念與熱情,並且願意對工作室產生認同的人士,來共同產生更大的力量,發揮更多的影響力,期盼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來實現他們輔導的想法。

喘息服務 讓障礙家庭走的更遠

【記者劉邠如/生命力報導】「協會計劃深入到每個會員家中去推廣『喘息服務』。」喘息服務,顧名思義就是讓照顧者能「喘口氣」。台中市啟智協進會理事長汪邱鳳說,往後只要家長沒辦法照顧障礙學童時,就可以申請此服務。不過,在經費來源有問題的情況下,汪邱鳳希望,政府既然有心要推廣公益活動,應該可對此服務提供補助。

協會服務的對象極廣,只要是設籍於台中,且被鑑定為智能障礙者,即屬於此協會服務的對象。協會會員多是智能障礙者的家長。目前,有兩名協會會員正參加居家護理課程的訓練。汪邱鳳說,有時智能障礙者家長必須出遠門,無法照顧孩童時,就可向協會申請「喘息服務」。

除了提供喘息服務,協會還扮演「轉介」的角色,作為學童與工作機會的媒介。汪邱鳳表示,這種轉介的角色其實不容易扮演,因為會員不容易直接從其中享受利益,所以,有時候反而會以為協會根本沒在做事。不過,汪邱鳳說:「轉介的工作是必要的,我們會一直做下去。」

不過,學童完成職業訓練後,若仍不能進入職場,政府明定,家長必須自行負擔職訓中心的學費。為了減輕障礙家庭的經濟負擔,汪邱鳳說,除了不斷鼓勵大眾以小額捐款補貼支出,協會也希望能成立性質類似庇護工廠的機構,讓受過職訓,卻無法立即找到工作的學童,在待業的期間做些手工藝品,或是代工的工作,這樣不但能增加學童工作經驗、學習職場的倫理,輔導老師或是家長也能從旁協助。

汪邱鳳表示,學童在受完職業訓練後,能夠真正進入職場的其實不多,有些是因為情緒克服的問題,有些則是進入職場不久後又回到家裡。「在等待工作的這段時間裡,如果沒有再訓練,小孩會退步,甚至會回到原點,如此一來,政府的資源也等於是浪費掉了。」汪邱鳳說。

此外,協會也靠自己的能力籌措財源,包括在許多據點設立廢電池回收箱及發票募集箱。汪邱鳳說,在回收電池方面,目前他們急欲尋求長期使用大量乾電池,且願意合作的店家或是公立機構,如通訊器材行及警察局等。如此一來,既可達到環保的效益,又可以奉獻出愛心。

寒暑假時,協會也固定主辦一些類似夏令營的活動,在為期一週的時間中,台中師院特教系的學生會前來幫忙,帶領學童從事育樂性和教育性的活動。這也提供智能障礙者的家庭一個「喘息」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可以也趁機放鬆一下。


延伸閱讀

社團法人台中市啟智協進會

孕育下一代 愛滋夫妻請注意

【記者陳香妤/生命力報導】愛滋夫妻不生小孩,原因有來自家人的社會壓力以及醫療體系的不支持。但事實上,愛滋夫妻不一定就會生出愛滋寶寶,只要有萬全的準備,生出健康寶寶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愛滋夫妻不生小孩,原因有來自家人的社會壓力以及醫療體系的不支持。」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辦公室主任林宜慧小姐這麼說,所謂的愛滋寶寶指的是一出生即感染了愛滋病的寶寶。愛滋夫妻在決定要不要生下一代前,得先考慮家庭的生活、經濟狀況和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否允許,以及整個家庭、社會、朋友能夠給予什麼,再考慮夫妻兩人的意願會比較好。 

若是以上的情況都支持的話,那麼接下來就得找一個婦產科醫師,而這位醫師願意在知道母親是個愛滋患者的情況下,替愛滋媽媽做十個月產檢,且須同時具備有婦產科及愛滋病兩部分的專業,另外也得這位醫師的接生團隊願意幫忙接生,關於這個部分,促進會是可以幫忙尋找這樣的醫師。  

林小姐同時澄清了一個觀念:愛滋夫妻不一定就會生出愛滋寶寶!研究指出,完全沒有服藥的夫妻,生出愛滋寶寶的機率是三十%,而有服藥的情形下,機率則降為五%~八%,在懷孕期間若有繼續服藥,且用剖腹產,那麼下一代是愛滋寶寶的機率是有可能降到二%~五%的。雖然生出愛滋寶寶的機率有可能降到二%~五%,仍是有其可能性在的,林小姐提醒想當父母的愛滋夫妻,在決定生小孩之前,這個可能性也成了一個考慮的重點,一旦生出的是愛滋寶寶,他們的將來就會面臨到許多狀況,這些狀況包括了生理部分及心理部分。

在生理部分來說,小孩子體質比較弱,是很容易就會感染到其它的疾病,而目前台灣的醫師極少數是願意幫愛滋病感染者看診,就診成了一大困難,也因此愛滋寶寶從小就得被教育自己是個愛滋感染者的事實,必須學著照顧自己,很多小創傷要自己處理,因為周遭的人並不見得願意而且能夠幫忙處理。林小姐表示,雖然在促進會裡及愛滋感染者的心理會有一份醫師的友善名單,友善名單指的是願意替愛滋感染者看病的醫師,列在友善名單上,並不表示他會永遠願意從事這樣的工作,因此名單是時常在變動的。  

另外,雖然目前台灣對於愛滋病的醫療是完全給付,但隨著愛滋感染者人數的增加,慢慢的必須部分自行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愛滋寶寶的未來,是否有能力在負擔醫療之餘還能養活自己,就成了很現實的問題。

而在心理部分來說,愛滋寶寶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遠比成年的愛滋感染者要來的多且久,因為人生一開始就和別人不一樣,可能會被排擠,可能會埋怨爸媽為什麼要把自己生下來,而且從小到大的每個階段都有可能面臨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會是任何人能幫忙扛下來的,還是得由寶寶自己面對,就因為如此,愛滋夫妻並不是不能生小孩,只是該有萬全的準備才決定是否要生!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 

台灣誼光愛滋防治協會

離島資源少 愛心不可少

【記者單明心/生命力報導】澎湖,這個人口不到十萬的離島,從台北坐飛機去只要五十分鐘,但所獲的得資源卻和台灣本島差了很多。在資源不足的狀況下,智障者家長協會幫助了許多心智障礙者,活出自己的未來。澎湖人口不到十萬,就有兩百五十五個家庭有智障者。目前共有十七位從輕度到重度智障不等的心智障礙者,在澎湖縣智障者家長協會接受就學及就業的輔導。他們從前是家長放棄的孩子,現在卻活的快樂有意義。

澎湖縣智障者家長協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一群家有智障者的家長聯合起來,希望可以透過協會的成立,輔導這群心智障礙的孩子就學及就業。然而澎湖民眾在觀念上較為傳統,加上地處離島,智障者家長協會在計畫的推行上更是困難重重。

「在澎湖,大多數的智障者家屬,對孩子的期望很低,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澎湖智障者家長協會輔導員同時也是聯合勸募專案人員的高金蘭說。澎湖這個只有不到十萬人口的離島,民風還是相當的保守,很多智障者家屬還是認為家裡出了這麼一個孩子,是一件丟臉的事。要如何突破家屬的心防,讓他們知道身心障礙的孩子,也是可以活的又快樂又有尊嚴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很多家長一直抱有這樣的心態:智障的孩子的一生,只要吃的飽飽然後自然老化死去,所以不肯讓家中的智障者接受協會的職業訓練。為了說服這些家長,高金蘭曾經親自帶著協會裡的學生進行家庭訪問,讓智障者的家長明白,原來智障者也可以過的這麼充實而快樂。

在澎湖地區,多數智障的孩子最多只能念到高中或是高職的特教班,而他們畢業後的出路比起一般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輔導智障者就業成為智障者家長協會最主要的工作。目前協會所辦的職業訓練以大樓的清潔打掃工作和洗車服務為主。他們的洗車中心和澎湖縣政府的地下停車場合作,獲得很好的評價,未來也將把服務範圍拓展至一般民眾。

「離島的資源不足,已經造成我們營運上的困難」高金蘭說,目前澎湖智障者家長協會每年固定接受澎湖縣政府20萬元的補助,而聯合勸募的補助款也不是年年都有。為了拓展善款來源,他們也很積極的在澎湖當地舉辦募款活動,但是成效似乎不是很好。高金蘭說,澎湖的民眾捐款給廟宇比捐款給社福機構來的大方的多。

但還是有一位住在嘉義的民眾已經連續三年,每個月固定捐款一百元給他們,收到來自台灣本島的愛心,高金蘭說,「我們所有的輔導員和學生都很感動」。

明年澎湖縣身心障礙者大樓將會完工,所有澎湖縣立案的社福團體都可以使用。智障者家長協會希望可以在大樓內成立加工廠,增加協會裡學生的就業機會。另外,由於目前澎湖所有的蔬果都是從台灣本島運送過去,同時也參考了其他縣市智障者家長協會的成果,他們決定朝種植「有機蔬菜」發展。


延伸閱讀

澎湖縣智障者家長協會

盲生拍照 創造生命無限可能

【記者周怡珊/生命力報導】「常常許多的不可能,都是我們明眼人加諸在他們身上的不可能。」拍得麗基金會企劃朱嬿青語重心長地說。在一般明眼人以為「盲」便等於與所有視覺性事務絕緣的情況下,這項盲生拍照實驗計劃對視障者與明眼人來說都是一種觀念的挑戰。

因為拍得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秀麗的一個『我們是生產相機,可是卻有人不能使用相機』的念頭,讓盲生學習拍照的實驗計劃就此展開。

朱嬿青表示,盲人雖然看不見,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對外界沒感覺,內心沒有認知世界,他們反而會對外界更好奇,充滿求知慾。參加活動的盲生就是從「拍照是什麼?我也要拍照」開始接觸相機,基金會提供最簡單沒有伸縮鏡頭的全自動傻瓜相機,讓基金會人員一步一步教導盲生如何操作相機。

基金會人員建議第一步從最熟悉的居家環境拍起,在家人的從旁協助下,告訴盲生在怎樣的距離下,可以拍出多大多寬或多高的物體,哪裡有什麼,是什麼樣的感覺,經由這類的「語言」資訊描述,視障者會建立起「概念印象」。不過,由於經驗不足,初學者的照片常常會出現焦距不清的沙發、只剩一半的冰箱。

藉由經驗的慢慢累積,拍照的範圍擴大到學校,盲生可以拍自己喜歡的老師或欺負自己的同學;再來拍照足跡拓展到戶外,他們用心感受明眼人用視覺看到的美麗景物。「在學習拍照之後,盲生在基金會辦活動的時候,還會出現怪媽咪沒帶他的相機出來讓他拍照的有趣對話。」朱嬿青笑著說。而拍照對盲生最大的改變,是增加他們對人事物的互動,由於計劃得到很大迴響,因此,從三年前實驗計劃開始推行至今,並會持續下去。

現任教於高雄楠梓特教學校,第一位參與拍照活動的盲生林萃蘋,當時是師大特教系的學生,回憶起三年前抱著好奇的心情,參加了這個計劃,問她拍照的感覺如何?她說:「很新鮮很好玩!」,她所拍攝的復興鄉山景還被作成基金會的拉頁海報,到現在她偶爾還是會拿起相機玩玩。

通常,視障者的父母都會以保護弱者的心態來對待視障者,規定他們不能進廚房,也無法把他們和任何視覺性東西聯想在一起。朱嬿青說:「我們總以明眼人的觀念出發,因而決定了盲人應該可以做什麼,什麼又不行做,事實上我們並未真正了解與感受盲人的世界,其他知覺所帶來的認知,或許比眼睛所見真實!」

2002年9月24日 星期二

身心障礙清潔隊 殘而不廢

【記者洪槿楓/生命力報導】由育成福利基金會智障學員所組成的清潔隊,由十位患有輕、中度智能障礙或自閉的身心障礙者組成,在兩位輔導員的陪同帶領下,負責台大研三宿舍九到十二樓的清潔工作。

每個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上,由育成福利基金會智障學員所組成的清潔隊在兩位輔導員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從位於復興南路的基金會會所出發,一行十二個人步行前往坐落在台大後門的研三宿舍,進行一天四小時的清潔工作。

這個清潔隊由十位患有輕、中度智能障礙或自閉的身心障礙者組成,在兩位輔導員的陪同帶領下,負責台大研三宿舍九到十二樓的清潔工作。清潔工作除了拖掃宿舍走廊及學生活動中心外,還包括清洗洗手台、盥洗室、馬桶、電梯和倒垃圾。

正當身心障礙的清潔隊員努力打掃時,住在研三宿舍的台大碩士班二年級的王同學帶著兩盒月餅送給清潔隊的隊員,她說:「他們的清潔工作做得很好,我很感動卻不曉得應該怎麼謝謝他們,只能請他們吃一點月餅表達我的心意。」

清潔隊就像是一個職業訓練工廠,除了訓練學員有清潔方面的一技之長外,也訓練學員聆聽並執行領導者的口令、訓練學員和同伴間的互動以及和陌生人的互動。「正常人之中也會出現比較難和他人溝通、比較孤僻的人,更何況這些學員是智商能力比較低的人,在和人的互動上比較困難。」基金會的就業輔導員鄭麗雪說。

對於新加入工作隊的學員,就業輔導員不會直接安排他去清洗走廊或盥洗室,會先讓他負責學生活動中心的清潔工作,再一邊觀察他的工作技巧以及和別人的互動。鄭麗雪說,「因為在走廊或廁所工作時常會有和宿舍生互動的機會,如果學員本身沒有和別人溝通或互動的能力,他們偶爾出乎想像的動作會嚇著宿舍生。」

智障的孩子因為能力不夠,才會到清潔隊進行工作訓練,所以當宿舍的教官或管理員反應學員的清潔工作做得不乾淨時,輔導員除了糾正學員外,到最後常常必須親自戴上手套,幫忙這些學員把清潔工作完成。「不然這些殘障者可能又要面臨失業了。」鄭麗雪說。

但是就輔員的用心良苦,很多時候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對很多家長來說,清潔隊是屬於低層次的工作,而且一個月只有三仟元的薪資。「只有在家長排斥清潔工作的情況下,身心障礙者才會排斥這種工作。」鄭麗雪說。

她還表示,有很多身心障礙者的家長會要求讓自己的孩子從事和電腦有關的工作,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上過電腦的基礎課程,所以可以勝任和電腦有關的工作,可是家長常常忘了職場上,雇主要求的除了是電腦的基本知識外,還有速度和能力。

至於身心障礙者本身在從事清潔工作時是否抱有很高的意願?今年38歲的智障工作隊員王燕凌說:「我很喜歡清潔隊的工作,因為工作不辛苦又有錢賺。」另一位32歲,在清潔隊工作半年以上的工作隊員彭彥豪附和的表示,清潔工作不辛苦,最開心可以和其他學員一起工作,這樣工作起來比較快樂。

一直用力擦刷馬桶和廁所牆壁,身材嬌小的工作隊員林以屏說:「清潔隊的工作不會很累,最重要的是有工作,可以賺錢,這樣我才有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身兼兩職的林以屏還開心的說:「老師覺得我做得很好,所以下午還讓我到總部去作另一份清潔的工作,這樣我就可以賺更多的錢!可是我最希望可以到蛋糕店打工,因為可以吃冰淇淋巧克力蛋糕。」


延伸閱讀

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

2002年9月23日 星期一

認識厭食症 教你享瘦不減壽

【記者潘文慧/生命力報導】以心理疾病的方向看來,神經性厭食症是現今較為常見的厭食症之一。據了解,神經性厭食症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其發病年齡可能從十多歲直到三十多歲,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八。專家將神經性厭食症定義為「無情地透過自我挨餓以追求苗條,甚至以死亡為代價」。

近年來,隨著「瘦即是美」的觀念大大流行,各式各樣瘦身廣告充斥著各大電視頻道。省立台北醫院楊思亮醫師表示,國高中女生罹患厭食症的比例日益升高,大部分的原因為病患對自己身材要求「超過合理的期待」。

楊思亮說,雖然大眾媒體的普及化,讓國人可以透過不同管道了解厭食症屬於嚴重型精神官能症的一種,但是絕大部份的病患前來門診就醫的情形卻沒有明顯增加。而根據統計,目前罹患厭食症的年齡層正不斷的降低當中,尤以國高中的女生罹患的比例居多。

厭食可能出自於許多不同原因,包括癌症和藥物的效應;此外,也可能是作為各種心理疾患的一部份,這些心理疾患諸如抑鬱症、躁狂症、焦慮、神經性厭食症及神經性貪食症。

以心理疾病的方向看來,神經性厭食症是現今較為常見的厭食症之一。據了解,神經性厭食症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厭食症患者為男性,其發病年齡可能從十多歲直到三十多歲,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十八。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專家將它定義為「無情地透過自我挨餓以追求苗條,甚至以死亡為代價」。

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複雜的生理、行為與心理的變化,具有病態地懼怕肥胖、對自我身材形象不正常的扭曲,以及不斷地追求苗條的決心等特性。「與同儕之間的比較心態,往往是罹患厭食症的主要原因」楊思亮說,病患往往認為長輩之所以給予兄弟姊妹較多的關心,或是能在團體中交到較多朋友的原因完全取決於身材比例的好壞,於是造成病患拼命減肥,因而導致厭食。

楊思亮認為,治療厭食症的方法可分為生理及心理兩大方向。除了抗鬱藥物的定期服用外,心理治療又可以分為心理分析及行為治療分析兩方面。他說,心理分析主要是研究病人的心理狀況為主,而行為治療分析法則就病人平日行為做一研究,探討病人可能得病的因素,以求改善病情。

若是身為厭食症患者的親友,楊思亮說,並不贊同親友一昧規勸病患「多吃」,企圖私下引導病患恢復健康。他反倒認為,家人應該減少不必要的責罵、給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必須趕緊協助病患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

楊思亮說,有許多不同的情境可能減少人們的攝食,藥物、疾病及心理疾患都可能導致厭食。目前心理學家及醫療專家正致力於緩解這些可能威脅生命的身體功能異常。

2002年9月20日 星期五

田台榮 助人是快樂泉源

【記者謝孟軒/生命力報導】現年五十二歲的田台榮,是現任台北縣板橋市婦女協會的總幹事,大概從二十年前開始,田台榮開始投身於社會公益,積極熱衷地從事各類公益活動。

「不知道為什麼,我真的很喜歡幫助人的感覺!」田台榮雖然已經五十二歲,不過他的外表完全無法洩漏他年齡的秘密,或許是善事做多了抑或是他樂觀的天性使然,他生動的肢體動作和表情,讓他看起來永遠像個活潑的大孩子,也讓周遭的氣氛都感染到他的活力,有他在的地方你就能感受到歡樂!
田台榮目前同時擔任板橋市婦女協會的總幹事和工商婦女會的公關組長,兩個組織雖然不同,但是對他來說意義一樣,能夠讓他投身參與公益活動。平均每個月他都會固定去榮民之家或是孤兒院探視那些需要關懷的老人和小孩,帶一些生活必需品去送給他們,也會帶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小朋友看到糖果都會感到非常的開心,雖然他們每次也會帶一大堆必需品去送那些老人,但田台榮說:「真正令他們開心的,都不是那些物質的東西,是那些老伯伯們真正感受到我們發自內心的關心!」

久而久之,田台榮和這些老榮民們都成了忘年之交,每次去榮民之家探視那些老人家,都能夠很親切的跟每個伯伯打招呼,他們都會好開心。「我也常常唱很多老歌給他們聽,他們還指定要國語歌,每一首歌都會跟著我一起唱,真的好厲害喔!」講到那些可愛的老人家,田台榮更像是個小女孩般,滔滔不絕的繼續說著:「他們也會把我當作他們的朋友,對我傾訴內心的感覺,有的會跟我分享當年抗戰的豐功偉業,有的是和未婚妻相隔兩岸淒美的愛情故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我也很開心能夠和他們一起分享這些故事!」

除了會跟博愛公益協會定時來探望這些老人,只要田台榮平時有空,也會約三五好友來看看他的這些「老」朋友,那些老榮民看到他總會高興的說:「你就是那個很會唱歌的…….王小姐嘛!」田台榮說:「那邊的老人年紀都很大了,很多都有點老人痴呆的現象,所以我的姓每次都不一樣,但他們都記得我很會唱歌,我已經很高興了」。每逢佳節舉辦活動時,她更會粉墨登場,在台上唱歌給那些老人聽,「戲鳯」是她最拿手的曲目,擁有一幅好歌喉的她從不吝於展現,只願她的歌聲能為那些失去依靠的老人帶來一點點的安慰。

現在田台榮又為了老人多學了一項才藝—理髮,經過了一陣子的課程訓練之後,她跟工商婦女會現在每個月會到榮民之家幫老人理髮,田台榮說:「我真的要感謝那些老人,我想我從他們身上得的遠遠超過我付出的,我也因為他們學到很多。」

田台榮看似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但她的古道熱腸和忘我的精神,在在顯出她的不凡之處。對於她種種的善行,她謙虛的表示不足掛齒,她只是做她喜歡做的事。「我從小就喜歡幫助別人,希望一直到老都能夠幫助別人!」

2002年9月19日 星期四

珍惜醫療資源 健保局盼全民合作

【記者詹淑芬/生命力報導】全民健康保險自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一日正式開辦,已邁入第八年,對於健保保費及部分負擔調漲的「雙漲」新制度,面對各界抨擊,飽受壓力。

平均每天有三百名傷者申請「重大傷病卡」,即經醫院醫師診斷認定後,符合主管機關公告之傷病者,以重大傷病證明卡上所記載之疾病,就醫時免部份負擔。其免繳交部份負擔的費用就已經相當龐大,且部分負擔的金額僅為醫療費用的一部分,患者所需的醫療經費可想而知更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

在支出超過收入的情形下,健保局為了收支平衡永續經營,便調漲了保費及部分負擔的費用。而台北聯合門診中心主任李小姐說明,由於第五類被保險人,亦即合於社會救助法規定的低收入戶成員,不需要繳交健保保費,因此目前對於低收入戶者的影響並不大。

但一位前往健保局抗議的高先生說,自己罹患鼻咽癌及糖尿病,在治療的同時甚至導致聽力、視力受損,而目前則是沒有工作收入,住在母親家裡。在母親擁有房子的情況下,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證明,又因為未符合申請殘障手冊的資格,對於健保雙漲後的費用實在無法負擔。承保單位的服務人員經過一番解釋,請高先生找里長協助申請低收入戶證明,並告訴他在台北聯合門診中心可以節省部分負擔的費用。

健保局台北分局服務人員陳小姐表示,健保局本身有在檢討醫療資源是否浪費,面對不少民眾有「逛醫院、多拿藥」的不良習慣,也只能藉由部分負擔的實施,使消費者具成本意識,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花費。另外要檢討的,是各個醫療機構,不論是大型醫院或診所,也應該避免濫用醫療資源,像輕微的感冒疾病,不需要開療效較重的藥,否則長期使用第一線效果最重的藥物,久而久之藥物對疾病的功效會越來越弱,甚至有腹瀉的病患在服用過重的藥物後,造成便秘的現象。   

陳小姐並表示,當然看診民眾也應該調整心態,不一定非得吃藥打針才能治療好,也不該存有只相信大醫院的心態。大型醫院的資源是為了幫助更需要治療的重症患者,若民眾能就近在診所治療輕微症狀,而非往大醫院跑,不僅能節省醫生治療其他重病患者的時間,更能有效利用醫療資源。  

陳小姐建議,住家附近的一般診所更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醫療品質,讓民眾得以信賴才會前往看診,尤其應針對患者的需求給予適當的治療。陳小姐並提到,許多健保不給付的項目,是因為每一個項目都必須透過實驗研究,每一種治療方式在經過專業的醫學鑑定,確定其對使用者的安全性,並經由一定的行政立法程序、公告,才會給予支助,且也得經過審核預算,才能在有限的經費中進行最有效的運用。   

「預防勝於治療」,健保局也已經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列入工作的項目之一,積極宣導健康檢查及婦女疾病檢查的重要性。健保局台北聯合門診中心也安排了一系列的健康指導講座及糖尿病團體衛生教育講座,目的就是要加強一般民眾對於健康觀念並預防疾病的重視,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健保局網站查詢。陳小姐同時呼籲,大家平時可以上網站瀏覽以獲取更多的資訊。


延伸閱讀

中央健康保險局

《我愛芳鄰》 報導社區善行

【記者錢乃華/生命力報導】由高雄市社區關懷協會創辦的《我愛芳鄰》,是一份以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週邊社區做為發行區域的社區報紙,多年來以報導社區內溫馨感人的人事物為主要內容,期望能為社區居民帶來正面的影響。

《我愛芳鄰》曾經報導過為中低收入者提供超值午餐的莊媽媽,她利用女婿的比薩店不營業的中午時段,就地賣起「三十五元吃到飽」的自助餐,雖然沒有精緻的菜色和餐具,但是卻能讓顧客以經濟實惠的價格飽餐一頓,因此每到中午就有許多勞工、失業者、中低收入者前來用餐。在經過《我愛芳鄰》的報導之後,莊媽媽的善行立刻引起社區居民的迴響與鼓勵。

除了發掘社區內的好人好事之外,每逢特殊節慶或是鄰近的高雄市政府舉辦大型活動,《我愛芳鄰》都會以專題報導的方式呈現;另外也提供文化導覽、食譜等資訊,或是介紹中正文化中心週邊具有人文關懷特色的書店、餐廳。《我愛芳鄰》也歡迎讀者們的投稿,還不定時舉辦兒童作文、繪畫比賽,並將優勝作品刊登出來。

目前已經發行三十三期的《我愛芳鄰》共有四個菊八開的版面,以雙月刊的形式發行。每一期發行兩萬份,以派報的方式免費贈閱給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附近的社區居民,大致上以凱旋路以西、復興路以東、五福路以南、三多路以北這塊區域做為發行範圍。

高雄市社區關懷協會由高雄武昌教會成立,民國八十六年四月十五日創辦了《我愛芳鄰》社區報,主編翁素蓮說:「我們希望以這份社區報做為協會和居民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宣揚協會的理念,另一方面可以瞭解居民的需求。」

「因為報紙篇幅和採訪人手不夠,使得報紙內容因此受限。」翁素蓮說,雖然《我愛芳鄰》打算擴充版面,使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但一方面受限於經費有限,另一方面又礙於編採人手不足、只有四位採訪人員和一位編輯,因此遲遲尚未正式改版。不過,社區關懷協會計劃在下半年度開辦「婦女寫作班」,期望屆時能從學員中招攬採訪人手,以使報導風格更加多元。

不可不知的「鳥識」

【記者吳華/生命力報導】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義工鄭心怡說,鳥兒們是很怕比牠巨大好幾倍的人類,如果在市區內看到時千萬不要驚嚇牠們,鳥類在都市裡也是有其生存權益。

又到了九月份這個候鳥開始遷移的季節,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台灣成為東亞候鳥遷移的驛站。候鳥又分為秋候鳥和春候鳥,這些習於長途飛行的鳥不管牠們的方向是往日本還是泰國,大部分都會在每年九月中到隔年的四月底過境台灣,所以台灣成為亞洲核心的候鳥保育和觀賞區。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副理事長李平篤說,世界上總共有九千多種鳥類,其中在台灣可以見到的就有五百種,在這當中,有三分之二是候鳥。台灣的候鳥多分布在沿岸河口和沼澤地,種類豐富,觀賞的季節是在初秋到隔年的春末。其餘的三分之一是留鳥,牠們是只待在台灣,整年都看得到並只會隨季節做高低遷移的鳥類,這種鳥類有很多源自大陸,但因為板塊的遷移,兩岸間隔了一道海峽阻擋了回去的路,使得這些鳥只能留在台灣,遂成為留鳥。

李平篤說,台北的盆地地形阻絕了中央山系延續到北部的鳥礦,因此在台北沒有辦法看到什麼特殊稀有的鳥類。李平篤笑說:「台北的都市三寶是麻雀、白頭翁和綠繡眼。」鳥兒喜歡棲息於有水有樹的地方,在台北都會區內的台大校園、植物園這幾個地方都能欣賞到留鳥。中華民國野鳥學會領隊陳王時說:「在北部地區鳥礦最豐富的地方是關渡、烏來和野柳。」像最近正值候鳥季,去關渡就能看到全世界僅剩五百隻、即將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

最近在台大校園內發現的珍貴留鳥「領角鴞」也成為熱門的話題。同時身兼台大農化系教授的李平篤說:「其實有時候那些稀有的鳥類就盤旋在我辦公室窗外的樹上,如果一般不具備野鳥知識的人或許會認為牠們只是普通的小鳥吧!」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義工鄭心怡說,像是大捲尾愛站在避雷針上眺望遠方;常在大安森林公園出沒的斑頸鳩會飛到民宅的陽台上下蛋;喜鵲、綠鳩和伯勞都常常會在市區內的小公園和大樓樓頂零星的出現。鳥兒們是很怕比牠巨大好幾倍的人類,如果在市區內看到時千萬不要驚嚇牠們,鳥類在都市裡也是有其生存權益。

的確,很多珍貴的鳥類一不經意就很容易被人忽略,成為無知人民射殺補獵的對象。鄭心怡說,保育觀念的宣導在南部做得不夠確實,很多人還是一點都不心虛地吃著夜市攤販賣的烤小鳥。伯勞鳥的肉多鮮美,數量又多,是獵人們的最愛。有的時候獵人在野外張設的細網還會誘捕到一些珍貴的鳥類,不管是候鳥或是台灣本土稀有的留鳥都在獵人的無知下被滅絕,並且成為人類的佳餚。李平篤說,台灣地區過度地開發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態,北部市區內就已經沒有多少的綠地可供鳥類生存,而現在的山坡地也一再地被濫砍濫伐,這不僅破壞了水土保持,也同時破壞了棲息於其中的野鳥生態。

台灣近幾年靠著政府和野鳥學會的推廣,野鳥保育的意識逐漸抬頭。李平篤說,最早帶起賞鳥風氣的是抗戰時期駐守台灣的美軍顧問團,時至今日,中研院的動物所、台大動物系和森林系、東海大學生物系和特有生物保育中心都有在做鳥類的研究。像是台灣前兩年在黑面琵鷺身上裝衛星發報器的研究上曾和日本合作,成果斐然。現在小學生的教科書裡也有將保育鳥類的知識加入其中,冠羽畫眉、台灣藍鵲、紅嘴黑鵯的圖片都是小學生們必需認得的鳥類了,可見「鳥類保育」不是個口號用來吹噓而已,而是要從根本的基礎教育做起。


延伸閱讀

台北市野鳥學會

放下話筒 張老師 樂「E」幫您

【記者李宛蓉/生命力報導】「張老師」成立於民國五十八年,於民國八十六年開始推展服務E化的運動。已經在救國團「張老師」擔任義工有4年的張書菁說,「以前一般人對張老師的印象,應該就是我們的『6180,樂意幫您』電話專線吧!現在利用電腦來找我們幫忙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多了。」。她表示,現在的小朋友懂得用電腦、上網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她認為藉由電腦網路的諮商,不僅隱密性勝於電話訪談,高度的方便性也讓有心事的人容易主動出擊,讓尋求心理諮商的動作,就像在匿名的留言板吐苦水一樣輕鬆。

陳慶嫻是服務於台北市張老師資輔中心的義工,原本就很喜歡上網跟網友哈啦的她,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聊天室中進行輔導。雖然擔任義工只有短短半年的時間,因為興趣,陳慶嫻幾乎每天都會進入聊天室和她的「朋友」聊天,她說:「聊過一次也是朋友阿,說他們是病人或是案例,感覺太沉重了。」

近來她正在幫助的一個對象,是一名有感情問題的國三男生﹔因為家人希望他專注在學業上,交了小女朋友的他因而常常被唸。「最近看到電視新聞上國三資優生情侶私奔的消息,害我好擔心是他,好險後來他又在聊天室出現了。」陳慶嫻說,他能做的就是盡量開導他的想法,以他在張老師接受十個月的職訓基礎,去進行諮商的工作,希望他以不要和家人發生衝突的方式進行溝通,「男生嘛,就是這麼容易衝動的啊!」

雖然這位為情所苦的小男生目前還在努力中,陳慶嫻表示她會持續的追蹤他的近況,就像是關心他自己的朋友一樣。她又說,她和其他義工私底下還有和在諮商聊天室的個案見面過,有的是進一步要求面對面的輔導,也有個案在結束後,邀請這些朋友吃飯談心,「無形中真的交到很多形形色色的朋友呢!」交遊廣泛的她非常高興的表示。

張老師網路輔導聊天室的服務時間為每天的下午六點半至九點半,每天同時會由數位義工或正職輔導員進駐。九點半到了,使用者也可以與輔導員約好下次的對談時間,相當的人性化;此外也可以透過E-mail和輔導員書信來往進行心理諮商。義工張書菁說:「下次想到張老師時,除了想到『打電話』,可以逛逛張老師的網頁,服務E化的張老師,會給你完全不同的感受喔。」

我們已學會釣魚 現在只缺釣竿

【記者劉邠如/生命力報導】在台中市西屯區的一塊農地上,一群無畏日炎的智障學童,正揮汗如雨的耕作著有機蔬菜;另外一塊資源回收場的學童,則在略顯狹隘的空地上,正在做著資源回收的工作。而兩台載著學員的資源回收車,仍還在外面奔波收集可以回收的資源。

台中市智障者家長協會,剛開始運作的時候,只提供諮詢或是相關的資訊,並推展一些靜態的工作。目前則開闢了職業訓練、庇護型就業、支持性就業等,以協助智能障礙者早日踏入社會,過著正常的生活。

總幹事蔡滕傑則表示,協會並非一般的智能障礙機構,在這裡主要是由智能障礙者的家長所組成。對於有智能障礙的學童,協會多半不會拒絕接收。目前協會附設的職業訓練中心,學員人數共有四十七位。其中有十三位已在外邊就業。而協會輔導員的數目和學員數目的比例約為一比六。預計一年招收十五位學員,以八個月為一個學期。

他表示,在他從事輔導智能障礙者教育工作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讓一位智能障礙學員操作平時他們不敢放心讓他操作的鑽孔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學員竟操作的比正常的工人還好。當時蔡滕傑留下了感動淚水。

蔡滕傑認為,也許有時因為老師或是家長的不放心,反而限制了智能障礙學童的發展,其實智障者的發展的空間應該還是很大的。因此他便努力的推動智能障礙者的職業訓練活動,以期讓更多的智障者能自我突破、甚至成為生產者,而不僅僅只是被照顧的人。

目前協會訓練的職種,包括辦公室工友、小販、抄表員、自助餐助手和噴漆工。協會考量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排列出優劣順序,並依據學童的性向與家長的意見為孩子尋找適合的企業主。若是學員到了十一月的時候還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協會便會安排學童從事資源回收的工作、或是有機蔬菜的種植,並一邊再進行職業的訓練。

蔡滕傑說,台中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是以庇護型就業的方式,讓學員不用負擔任何的費用,其中包括學員的午餐和勞保的費用。啟智家長不但不用繳費、學員視其工作能力,每個月還能實領到兩千至五千多元的零用金不等,且協會經營兩年半以來,都一直很穩定的在發放零用金,從無間斷。

他表示,目前資源回收的場地是地主免費借用的,而有機蔬菜種植場的場地則是以低廉的價格去承租,每天最多可以賣到七百多塊錢,最低也有兩三百塊的收入。資源回收場之前已經借用了兩年,而地主目前也應允再免費借用一年。但是因為並不能確定土地的問題,所以在硬體方面也一直無法再多加強。

蔡騰傑說:「我們需要幫忙的方式,和別人比較不同的是,我們的孩子已經學會釣魚了,而我們需要的只是協助他們擁有一隻釣竿,使他們可以靠著這根釣竿繼續謀生。」他又表示,原則上他們希望四年內協會可步上正常軌道運作,如果時限到了卻沒有達成,代表他們的執行計劃能力差,蔡滕傑說:「那也不需要外界再幫助我們了。」

「雖然我們比較慢開始,但我們有這個志氣」蔡滕傑表示:「我們認為我們做的方式和其他單位不一樣。我們的觀念是,我們不認為我們只是用愛心在做這個工作,我們是在幫孩子找到一個工作,幫他們鋪陳好一個工作場所,因為他們確實可以勝任。」

而在資源回收的方面,客戶也不斷在成長。「台灣有很多人願意付出愛心,而用這種方式不但不用讓人有壓力,又可以做環保,給孩子一個工作機會。」蔡騰傑這麼說道。


延伸閱讀

台中市智障者家長協會

聯勸一日捐 分分有意義

【記者單明心/生命力報導】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捐給慈善團體的錢到哪裡去了?聯合勸募協會是一個民間的非營利組織,結合社會的資源,透過有效而嚴謹的分配,讓你的每一分錢,都用的有意義。

「捐出你的一日所得,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聯合勸募的這句話,十年來四十萬人次的愛心,至少幫助了兩千三百多個弱勢公益團體。聯合勸募協會堅守著「社會資源專業經理人」的角色,為捐款者的每一分錢把關。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民國八十一年成立,是一個專門負責募款的機構,由社福機構代表、專家學者及社會有力人士組成。在「合理分配,縝密監督」的原則之下,將善款合理的分配給需要的社福團體。民國八十九年度,聯合勸募共幫助了三百六十個社福團體,補助金額達到一億兩千多萬。

每年的十月,聯勸接受全國立案社福團體的申請補助方案,經過審查委員會審核通過才可領取頭期的補助款。目前聯勸補助的款項多以專業社工人員經費為主,其次才是設備上的補助。聯合勸募能夠受到社會大眾的信賴,最重要的是每年的「期中督導」,專業的社會福利人員將親自到接受補助的機構,實地了解善款利用的成效。讓有愛心的民眾捐出的每一分錢,都實際發揮它的功用。

聯合勸募公關勸募組組長黃雯祺表示,聯勸的募款方式屬於「理性」募款,和一般社會大眾習慣捐錢給「某一個人」的觀念不太一樣。聯合勸募是結合所有人的愛心,分配給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算是一種間接的服務。

黃雯祺說,如果你有這個善心卻沒有時間,也不知道如何選擇捐款的對象,聯勸替你擔任「善款專業經理人」,將您的愛心作有效的利用並負起監督的角色。近年來景氣低迷,許多企業團體的捐款連年縮水,許多社會福利團體,已經有越來越難募到款的情形發生。她說,「聯合勸募」的角色不僅是公正的統籌資源的分配,代表捐款人監督善款的流向;也是一種減少資源浪費的辦法。

她仍表示,聯勸也在九二一地震的災後重建發揮了很大的功用,不僅是金錢上的支助,更在災區當地引進了社福服務。九二一災後聯勸共募得了一億九千多萬,初期多用在災區建築修繕上,後期則偏重在災區居民的心靈重建。而在心靈重建方面更偏重因為地震失去親人的兒童部分;災後半年,社區重建及家庭功能重建計畫也陸續展開。

聯合勸募長期邀請知名人士擔任代言人,及其獨立、非營利的形象,常是許多企業合作的對象。花旗銀行長期和聯合勸募合作,每年的十一月舉辦「花旗聯合勸募活動」,在去年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為聯勸募得了六千三百多萬元。臺北市長馬英九除了擔任名譽理事長,更是聯勸最有名的一日捐代言人。

目前聯合勸募除了接受一般的現金、郵政劃播、銀行匯款外,也可以利用網際的便利性,在網路上利用信用卡捐款。而目前最新的捐款方式,是所謂的「虛擬貨幣」。透過玉山銀行開發完成的ECoin小額付款機制,從一元到一萬元都可以輕鬆的網路上做善事。

工作難找 身障者就業問題多

【記者洪槿楓/生命力報導】「影響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因素其實來自各方面,並不只是他們本身的問題而已。」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職業就輔中心組長梁瓊宜說,身心障礙者的障礙程度不等於他們的就業意願和工作能力,只要有適當的輔助器材,他們的工作能力不會有所減損。雇主對身心障礙者工作方面的印象、家庭的支持與配合、身心障礙者本身的工作意願以及政府的宣導,都對身心障礙者是否能夠就業有關。

就雇主方面,梁瓊宜說:「雇主是否聘請身心障礙者其實和他們的企業文化有關。」有些雇主對身心障礙者抱持不肯定的態度,或是對之前聘請的殘障工作者有負面印象,都會影響雇主僱用他們的意願。她表示,就輔中心不會勉強雇主聘請殘障朋友,因為這不僅會增加雇主對身心障礙者的負面印象,不友善的工作環境對身心障礙者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

「其實不是所有的雇主對殘障朋友都抱持著負面印象。」梁瓊宜說,有很多企業機構對於僱用身心障礙者還是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僱用的動機除了是響應政府的定額進用制度外,也包括了做善事,讓身心障礙者能獨立自主的生活。例如國內一些大型的連鎖速食店或便利商店,甚至會互相鼓勵其他分店聘請身心障礙者。梁瓊宜表示,其實雇主和雇主間互相鼓勵僱用殘障工作者成功的機率,比就輔中心費再多口舌來得更高。

家庭給孩子的教育和觀念也很重要,梁瓊宜說,無論是職種選擇還是工作態度,如果孩子在價值觀上有偏差,就會增加找工作困難。一些學歷高的父母通常對自己的孩子有著很高的期待,灌輸孩子一定要堅持階級比較高,比如電腦方面的工作,往往忽略了他們的小孩其實是殘障者,能力有限。

而一般人,包括身心障礙者的家長,都會覺得清潔方面的工作是層次較低的工作,因此對這類的工作都比較排斥。可是站在心智障礙者的角度來看,梁瓊宜說,清潔工作的每一個步驟和動作,對他們來說,都必須用心而且用力的去完成,並不是我們正常人想像般輕而易舉,而且這類型的工作比較穩定,不需要很高的機動性,心智殘障者是可以勝任的。

「家長必須先考量到身心狀態是否能勝任工作,而不是先要求職種再考量孩子是否有能力勝任那份工作。家長正確的認知以及對孩子的支持,將影響身心障礙者是否能順利進入職場工作。」梁瓊宜說。

梁瓊宜說,身心障礙者對工作意願的高低也會影響他們是否能夠成功就業。有些殘障朋友本身不想工作,卻被父母硬逼找工作,這種狀況的個案,就輔中心會事先和他溝通、輔導,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梁瓊宜說:「工作態度差的他們如果給雇主帶來麻煩就會降低雇主聘請身心障礙工作者的意願,因此斷了其他殘障者的工作機會,這非常可惜!」

至於對政府在定額進用以及身心障礙福利政策上宣導不足的質疑,梁瓊宜則抱持著諒解的心態,她表示,也許政府在宣導上真的有進步的空間,可是不能說政府沒有用心在做。「政府可能人力資源有限,也有能力不足的可能,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們對身心障礙朋友的付出。」梁瓊宜說。

梁瓊宜說,政府和民營的殘障福利機構其實有著良好的互動,除了會和民營殘障機構一起協辦各種活動,如殘障就業博覽會、研討會等,也會和民營殘障機構互相流通資源、共享資源,對於各種殘障活動的補助和津貼也會配合。「政府給僱用身心障礙者的機構各種補助和津貼,的確會吸引部分的雇主接受殘障員工。」她說,對於願意聘請殘障朋友工作的雇主,政府也會提供補助。

梁瓊宜表示,身心障礙者只是有身體上的缺陷,其實他們和正常人沒有兩樣,他們和正常人一樣,希望可以有自己的工作,當然也有情緒上的問題,希望社會大眾不會帶有色眼光看他們。


延伸閱讀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

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機構

「環保」的跳蚤市場

【記者王東堯/生命力報導】「許多東西常常使用沒有幾次就被丟棄,我們希望藉由跳蚤市場的活動,使人們能更善加利用現有資源」,對此,輔大生態保育研究社在輔大宜真宿舍設置了一個跳蚤市場,將同學們不欲使用的物品做了整理展出。

與一般的跳蚤市場不同的地方是,這次的跳蚤市場強調的主題是「環保」,而不是傳統以販售為主要目的的市場。從書籍、玩偶甚至電鍋,一旦不再被人使用,隨時都可能遭受被丟棄的命運,由著這個概念,生態保育研究社希望能找到需要這些東西的人,使得物品可以再度被利用,而不是一再丟棄,再購買新的產品。

輔大生態保育研究社社長邱耀輝表示,資源回收所需要的成本較大,在人力及資源方面也需要較大的支援,所以生態保育研究社研究出以跳蚤市場的模式來經營,使將面臨丟棄的、使用甚少即不使用的物品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也可說是不做加工或重製,增加它們的功效,由不使用到有人用也可以算是一種資源的保護,也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育,不會因為人類過度的需求而破壞了太多自然生態。

邱耀輝說,當初成立社團的動機是維護生態環境,特別著重在生物及環境的保護,他認為唯有從根本做起才能真正改善現今的污染及生態問題,所有的污染公害起初皆由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到某一程度便對人們產生負面的影響,倘若人們能夠將最原始層面的生態保育工作做好,那麼公害污染也將不復見,簡單地說,公害防治是治標,生態保育是治本。至於生態保育的意義,邱耀輝認為是不破壞環境,盡可能地從原始著手,跳蚤市場的構想也因此而生。

礙於展期的時間和空間有限,跳蚤市場中若沒能如期找到新主人的物品,也不會因此被廢置不用,生態保育研究社會將物品拍照,做成型錄放在社團門口供同學參考;並於將來參考成效,計劃發展校園跳蚤市場機制以擴大環境工作,爭取同學們對生態保育的認同。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自然保育協會

2002年9月18日 星期三

關懷受虐兒童 你我開始做起

【記者王怡文/生命力報導】近年來社會上兒童虐待的案件層出不窮,而且手段愈見殘酷。高雄市家庭扶助中心社工督導郭淑美說,一般父母親都存有著「不打則已,要打就要打得刻骨銘心。」的想法,這種管教孩子的觀念在一般家庭是很常見的,所以任何家庭都可能會有受虐兒童,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郭淑美表示,尤其近年來景氣不佳、失業率激增,這些社會現象都會增加受虐兒童的數目。父母親因為工作壓力又或者是生活上的壓力,因此在情緒上會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回到家中聽到小孩的嘻笑吵鬧聲,很容易就會把不滿的情緒直接發洩在小孩子的身上,於是孩童自然就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這是一般家庭中發生虐待兒童事件最普遍的原因。

高雄家扶中心救助受虐兒童的工作,中心裡的社工人員多半是以外出進行家訪為主,而家訪的主要工作是輔導施虐者和受虐兒童的心理問題。郭淑美說,但是施虐父母大多抱持著「管教孩子是自家的事,不需要別人插手」的心態,不願意接受社工人員的輔助,因此進行家訪時總是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甚至發生過社工人員登門造訪時,父母親不願開門、態度非常強硬的案例。但是即使家訪工作在實際執行上有困難,但是社工人員還是希望能藉由長時間的心理輔導來改善家庭中兒童虐待的問題。

談到受虐兒童的成長與學習狀況,郭淑美說,大部分的受虐兒童對自我的評價都不太好,造成個性上會比較退縮或是具有攻擊性,並且對自己沒有自信心,但是這都是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受虐兒童本身都有不同的特質。另外郭淑美說,「施虐的行為是會循環的。」若是被施虐的兒童沒有接受心理輔導或是重新心理建設,將來他們管教自己的小孩時,自然而然也會把以往所受的不合理對待加諸在下一代身上,於是另一個虐待兒童事件又會發生,永遠也沒有終止的一天。

一般大眾都會認為受虐兒童應該被帶離受虐的家庭,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護,免於再受到虐待,郭淑美說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應該移開孩子,把孩子帶離他所熟悉的環境,對孩子是一種懲罰。」郭淑美表示,要移開的是施虐者,施虐者才應該受到懲罰。家扶中心在處理案例時,不會一發現受虐兒就馬上把他帶離受虐的環境,而是以移開施虐者為優先考量,受虐兒童與施虐者隔離後,可以在熟悉安心的環境下生活,對受虐兒來說較好。而社工人員也會更加注意受虐兒童的情緒並且同步進行心理輔導,盡量不讓孩子感覺到生活上太大的改變。

兒童虐待問題嚴重,但舉報的情形不多,郭淑美說大眾錯誤的觀念要負一部份的責任。她舉例說,當受虐兒童在醫院檢查,一般民眾看到這種情形,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個小孩一定很壞很不聽話,才會被父母親打」,「父母親不會那麼狠心啦!」就是這種想法與觀念,讓民眾對於兒童虐待的警覺心不夠。一直到兒童虐待事件被揭發後,才有人說「對啊對啊,我常聽見他們在罵孩子打孩子」。其實鄰居或親近的朋友是最容易發現兒童虐待事件的人。

談到日益嚴重的兒童虐待問題,郭淑美說,不管是高收入、高社會地位或是低收入且社會地位較低的家庭都可能會有虐待兒童的事件發生,只是兒童虐待發生在高收入、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兒童所受傷害更大,因為多是對孩子施以精神虐待,給予孩子課業以及生活上龐大的壓力,而精神虐待比身體虐待更容易對孩子留下永久的傷害,但無論是何種虐待對孩子來說都是嚴重的傷害。郭淑美呼籲大家,若發現疑似受虐兒童案例,可打113全國婦幼保護專線,「多留心身邊的孩童,就能多救一個受虐兒童。」

安寧醫療 癌末病患的最佳選擇

【記者邱韻珈/生命力報導】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十二年來,致力於推廣安寧緩和醫療,讓癌症末期病患能更舒適、更有尊嚴的過人生最後一程,擁有生命的自主權。

安寧照顧基金會成立十二年以來,有鑒於當時國內社會風氣還處於為了延長最後的生命跡象而使用各種醫療設備,不僅使病人痛苦不堪同時也浪費了醫療資源,因此致力於推動安寧療護及生死教育,使台灣的癌末安寧療護從開始起步到漸漸茁壯。民國八十九年公佈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讓安寧療護在法律上有了規範和依據,病患能更安心的接受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照顧基金會秘書高詩蘋說,接受安寧療護的末期病患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過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在台灣以癌症末期病人為主。安寧療護強調四全照顧,就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隊,以完整的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人員、社工師及宗教人員,提供患者緩解醫療以及精神上的支持,讓病患在身體與心靈上都能沒有負擔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同時基金會也協助輔導家屬心理調適,面臨即將失去親人能平靜的度過哀傷期。

對於一般人有時候會混淆安寧療護和安樂死,高詩蘋說,安寧療護是在預知生命無法挽回的情況下,提供緩和醫療等全方位的照顧,讓病患能以最佳的生活品質面對死亡,並且放棄瀕死時無謂的急救,既不延長生命也不加速死亡,是自然死和尊嚴死,與積極安樂死的結束生命及消極安樂死的放棄生命是不同的。

台灣目前有成立安寧療護病房的醫院共有二十四家,提供八至六十三個不等的床位,政府為了推廣安寧療護,安寧病房的住院和醫療的基本費用都以健保給付,讓病患和家屬沒有醫藥費上的顧慮。

除了醫院的安寧病房外,需要安寧療護的病患也可以選擇居家安寧療護,病情較穩定或是希望能住在家裡的病患,可由醫師評估,由護理人員單獨或醫師、社工師隨行,定期至病患家中為病患服務,目前提供居家安寧療護的醫院共有三十家。另外,安寧照顧基金會也與尚未成立安寧病房的醫院訂定合約,成立安寧小組推動安寧療護,病患如果需要安寧療護相關的協助,一樣可以到這些醫院諮詢或會診。

高詩蘋說,現在我們可以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在臨終時拒絕心肺復甦術等沒有意義且徒增痛苦的醫療行為,讓我們擁有生命自主權。台灣的民眾需要加強生命教育,不要避談死亡,坦然面對死亡才能讓生命在最後一段過得舒適、過得有尊嚴。針對醫護人員,安寧照顧基金會提供定期的研討會和訓練課程,幫助他們再教育,進修更多有關安寧療護的專業知識,提供給病患更完整專業的安寧醫療服務。

對症下藥 讓中輟生不再中輟

【記者丁威/生命力報導】阿芳(化名)在國一的時候就輟學了,二年後回到學校因為年紀較大,再加上生活型態已經轉變,無法適應。後來經由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的協助讓她到中途學校唸書,卻又因為服裝打扮和手機使用的限制等種種因素,又再度離開學校。

「其實中輟生再度中輟的機會很大。」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社工員樂洋如表示,因為這些孩子在輟學以前就已經有許多問題才會離開學校,再加上輟學期間生活型態都不一樣,回到學校後自然會無法適應,只好再度輟學。

針對這個問題,政府其實已經陸續開辦許多替代性的中途學校讓這些中輟生去就讀,目的就是希望藉由課程或是教學方式的改變能使他們回到學校上課,完成基本的學業。雖然如此,樂洋如說,其實大部分的中輟生都是跟家庭和社會有關,他們之所以會再度輟學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如果只有從中途學校教育單方面來補救,效果有限,找出真正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才是最好的方法。

「家庭的氣氛很重要。」樂洋如強調,很多人都認為單親家庭才會對孩子們有影響,但其實真正影響孩子的是父母是否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就算是完整的雙親家庭,如果沒有做到這些,孩子們一樣會出問題。她還補充說,少輔會曾經做過統計,父子或父女一星期聊天說話不超過一小時,親子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孩子就容易受到週遭不良同儕朋友的影響,因而誤入歧途。

樂洋如還說,從前輟學率高是因為很多家庭普遍貧窮,所以孩子們必須出去賺錢,因而輟學;但現在卻隨著人民的所得和消費都提高,資訊的取得極為容易,社會的價值觀跟著改變,再加上媒體過度渲染價值,許多學生會認為穿名牌、比流行是很重要的,他們總會認為金錢比課業還重要,這樣的觀念已漸漸地深耕在孩子們心中。

「其實最擔心的是他們輟學以後會帶來更多社會問題。」樂洋如表示。其實幫助中輟生復學的目的不是要求他們要努力唸書拿好成績,讓他們去學校上課,只是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輟學而在外面犯罪造成社會問題。

樂洋如說,只要找到影響中輟生的原因,從家庭和學校等多方面同時幫助他們,每個孩子都是有希望的。


延伸閱讀

台北市基督教教會聯合會社區少年學園

徐筱芸 輪網玉嬌龍

【記者周怡珊/生命力報導】徐筱芸表示,多數的殘障朋友,從小便被灌輸一種觀念,就是能用腳走路,絕不可以拿拐杖;需拿拐杖才能走的,絕不坐輪椅;不幸得坐輪椅時,就儘量不要出門。但徐筱芸本身卻可以參加百米賽跑的輕微障礙,大方的接受坐在輪椅上的活動。「每個人都會使用一些輔助的器材,來從事及完成一些事,殘障者使用輪椅活動,也是理所當然的嘛!就像是騎腳踏車上街一樣的自然。」

嬰兒時期的一場高燒,讓徐筱芸變成左右腳不平衡的輕微肢障。儘管如此,卻沒有抹滅掉她體內活潑好動的基因。 從小,並沒有因為身體上的殘缺,讓她有跟正常小孩不一樣的童年,反而跑步、爬樹樣樣來;長大後,更是成為活動最多樣化的運動員。她玩過射擊,打的是空氣步槍;打羽毛球也得過殘障區運冠軍;更當選過桌球國手長達十三年;保齡球和羽球也是她熱中的活動;或許個性喜歡嚐鮮求新使然,當五年前國際裁判趙晉棣先生引進輪椅網球時,她加入了輪椅網球隊,和當時的十幾位殘障朋友一起開始學習打球,算起來她應是輪網的大姊大了。

「輪椅網球」簡單的說就是身心障礙者坐在輪椅上打網球。身心障礙朋友坐在輪椅上,以推動輪椅代替跑步移位,所從事的運動。除了在規則上放寬為可著地彈跳兩次以外,與一般網球運動完全相同。適合一般肢障、脊髓損傷、腦性麻痺、意外事故截肢的殘障朋友。  目前徐筱芸的排名高居全國第二,未來她是被公認最具實力搶登頂峰的「熱門股」,在她功勳彪炳的征途中,更不乏國際間的大賽事。今年十月她就要去韓國釜山參加殘障亞運,她說:「運動除了能發洩身心帶來快樂,更能認識各地的朋友,到別的國家走走,能動就動,我會繼續下去。」

徐筱芸最難得的地方在於,她毫不矯飾殘障的開朗。她表示,多數的殘障朋友,從小便被灌輸一種觀念,就是能用腳走路,絕不可以拿拐杖;需拿拐杖才能走的,絕不坐輪椅;不幸得坐輪椅時,就儘量不要出門。徐筱芸卻以可以參加百米賽跑的輕微障礙,大方的接受坐在輪椅上的活動。「每個人都會使用一些輔助的器材,來從事及完成一些事,殘障者使用輪椅活動,也是理所當然的嘛!就像是騎腳踏車上街一樣的自然」她笑的燦爛,接著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全看自己的價值判斷,能自己使用一些工具來輔助自己就自己來用,盡量不要造成別人負擔。」

看她在球場裡坐在輪椅上賣力划動雙手追球、擊球,不一會兒卻見到她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健步如飛的撿拾一顆逃出場外的小黃球。這樣的視覺效果,倒像是握著電視選台器,把頻道從這一台切換到另一台,觀看兩個完全不搭嘎的節目。這是徐筱芸--活蹦亂跳,輕微肢障的運動員。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殘障運動總會 

台北市肢體殘障運動協會

殷必忠 走出象牙塔的資優生

【記者謝孟軒/生命力報導】目前在台北市明道國小任教的殷必忠,就讀小學到高中時期,都是音樂班的資優生。不僅如此,他從小成績名列前茅,從未落在第三名之外。有如此深厚的音樂基礎,殷必忠卻放棄往演奏方向發展,而選擇進入師院就讀,成為一位國小老師。

「剎時間,真有種走出象牙塔的感覺。」二十九歲的殷必忠說,進入師院就讀,一開始他非常不適應,因為在音樂程度上,他足以當同學的老師,「但是我發現除了音樂以外,其他方面我幾乎是個生活笨蛋。」不過,雖然他放棄了過去的輝煌歷史,但卻有重新耕耘一片天空的滿足感,所以他很快便融入師院體系。

一般認為,在特殊教育體系下的資優生,雖然可以學習到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但人生的方向較早決定,所承受的競爭與壓力,也要比同齡學生來得大。而根據資優教育季刊最新的資料顯示,資優生通常在國小就開始思考將來的職業興趣與抉擇,過早作職業抉擇,可能導致資優學生過於窄化,限制了職業生涯觀,以及生活型態。

殷必忠表示,他也有這樣的情況,但看到同學都是一樣的情況,也沒時間想些有的沒的。他說,資優教育雖然提供了專業的學習空間,卻壓縮其他知識的學習,例如家政、美勞、團體活動等課程,根本無法排入課表當中。資優教育的優點在培養出某種領域的天才,缺點卻是有可能埋沒了學生在其他領域的才能。他還說,「我從小就在這個圈子裡,除了繼續唸音樂外,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從三歲開始,殷必忠就在家長刻意培養之下,開始學習鋼琴。在他就讀幼稚園時,每天早上都必須練完鋼琴,才出門上課。在考取光仁國小音樂班之後,練習的份量更是加重許多,每年只有除夕到年初二,僅僅三天的時間不用練習,如此一來,讓他的童年跟一般小孩不同,「從小學起就沒看過卡通了」他如此說。

唸完小學,他考取北市南門國中音樂實驗班,及國立師大附中音樂實驗班。從師院畢業後,殷必忠被分發到明道國小實習,之後進入聯勤軍樂隊服役,並擔任樂隊指揮的職務。退伍後,他再度到明道國小任教,去年八月即接任訓導處衛生組長,今年八月則調任為訓育組長。

被問到若可以自由選擇,他會選擇特殊教育,還是一般教育?殷必忠表示,由於他唸的是特殊教育,卻進入一般教育體系工作,所以他也還在尋找答案。但是他認為,走出特殊教育體系,在與專業不相關的領域工作,並擔任重要職務,對他來說,已經是開創出一番新的天地。

2002年9月5日 星期四

黑蝶貝 被遺忘的海洋資產

【記者施俐渟/生命力報導】喜歡吃海鮮嗎?你也許不知道,在大快朵頤新鮮海產的同時,可能也把用來生產昂貴黑珍珠的母貝「黑蝶貝」給吞下肚了!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表示,黑蝶貝在台灣沿岸很常見,用黑蝶貝養出來的黑珍珠,一顆市價高達好幾萬元。台灣人卻不知道它的價值,只是把它當成食物,或是賤價賣給日本養珠人,實在非常可惜。

鄭明修說,黑蝶貝的分布範圍遍及全台,各地的沿岸都可找到它的蹤跡,其中又以東北角最多。一個黑蝶貝在植珠兩年之後,最多可產生五顆黑珍珠,小顆的市價幾萬元,大顆的可以賣到幾十萬。早在四十幾年前,日本琉球就已經開始用黑蝶貝養殖黑珍珠行銷世界各地,成為一項重要的收入。

黑蝶貝的經濟價值雖高,大部分的漁民和台灣民眾卻都不知道。鄭明修說,最近他到東北角潛水,跟漁民聊天的時候發現,日本人正用一公斤四十元的低價,向台灣漁民收購十萬隻黑蝶貝,這樣的價錢,跟黑蝶貝的真正身價根本不成正比;而他也在許多海產店裡,看到黑蝶貝被當成一道普通的菜餚,很多民眾都吃得津津有味。

「台灣真的應該多注意自己所擁有的海洋資源!」鄭明修說,像黑蝶貝這樣好的資源,台灣人卻不知道去重視、好好利用,反而把它雙手奉上給日本人,實在很不應該,就算台灣沒有養珠業,也不能傻傻的把它隨便賣掉。

還有一件事令鄭明修更憂心,根據最近一項調查研究指出,台灣沿岸的黑蝶貝,在漁民的大量採補之下,不但產量越來越少,連體型都越變越小,黑蝶貝已經面臨很大的危機,鄭明修呼籲政府應該重視著個問題,也希望民眾對於自己身邊的環境,能有多一點的關心。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