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1年9月28日 星期五

忘了我是誰!關心老人失智症

【記者陳昭儀/生命力報導「一清早醒來,記得今天與人有約,卻偏偏記不起來是跟誰約?什麼時候?在那裡;明明是昨天才收好的印章,今天就想度不起來昨天到底是放在什麼地方;常常記不清楚孩子們的生日、把前天發生的事情記成是昨天、甚至有的時候會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民國多少年?」這些例子常常出現在家中的老人身上,一般人往往也會認為:「年記大了本來就會這樣,沒什麼值得緊張的!」然而,這種種的行為,都很可能是老人罹患失智症的徵兆。

失智症就是俗稱的「癡呆症」。由於台灣人口結構的轉變,高齡人口逐年增加,老人問題也就成為應該被重視的課題,因此,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與台北市立療養院合作舉辦的「社區精神心理衛生講座」中的最後一場,就於九月二十七日在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以〈忘了我是誰—談失智症〉邀請台北市立療養院主治醫生陳坤波主講。

失智症的發生往往是有前兆的,一般來講有:記憶力衰退,常忘東忘西、時間地點及人物的混淆、無法作一些日常生活工作、個性行為的改變、溝通困難、判斷力減退、心情時好時壞、常把東西放錯位置等十項。但是由於這些症狀在剛開始出現時,家人往往會視為年紀大後的正常現象,而沒有加以重視,所以陳坤波說,當家人注意到家中老人可能罹患失智症時,通常病情已是中度以上。

罹患失智症的年齡層,主要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生的比例,是六十歲以上,每相隔五歲就以倍數成長。失智症發生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因為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導致患病,例如說:有些治療用的藥物,會減損人的智力、腦部傷害、情緒不穩、影養不良等,另一則是因人體腦部本身產生病變,譬如阿滋海默症、巴金森症等。

失智症的症狀有許多,就以最為人所知的阿滋海默症為例,患者可能會有語言的障礙,往往找不到東西正確的名稱,只能用形容的方式來作陳述;辨識能力產生問題,記不得人的臉孔,可能會將女兒認為是自己的妻子;注意力不好;不能使用某些較複雜的器具,例如筷子;計算能力缺損;無法自行進食;不能烹煮食物、維持個人衛生(更衣、洗澡、排泄等);容易發怒;幻聽、妄想、情緒低落等。

除此之外,失智症患者通常會有視動協調能力不好的問題,所謂「視動協調能力不好」,也就是說因為他的判斷力不對、視野比一般人窄化,所以對於東西的速度、與自己的距離以及大小常常會判斷錯誤。這樣的狀況最常發生也最危險的就是在過馬路的時候,因為對於車速、車子與自己的距離判斷不正確,往往就會發生車禍,因此陳坤波建議,老年人出門時,最好是能有人陪伴,以免發生危險。

失智老人由於在行動力及注意力上有所缺損,因此陳坤波說,在居家照顧上特別要注意防止老人跌倒的發生,因此家中最好不要設置門檻、浴室地板避免濕滑、椅子要有扶手、光線要明亮、步道寬敞避免有障礙物、老人行動時最好使用柺杖等。而老人說話時是否會停止步行,可用來作為可能跌倒的指標,因為他比較沒有複雜性的注意力,因此無法一邊走路一邊說話。

此外,一般失智老人在情緒上非常的不穩定,譬如說有時叫子女到某地方拿一樣東西,但因為自己已記不得正確的擺放位置以至於子女找不到時,就會大發脾氣;有時因失智症患者記不得臉孔,也會將女兒認作妻子。在這些情況發生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與他爭辯,順從他意就好,因為失智症患者對事情的記憶力很短,短時間當中他就會將所發生的事忘記。

「早期的醫療介入對治療失智症來說是最重要的」陳坤波說。雖然失智老人的發生率逐年增加,然而真正就醫的卻非常少,除了家人有時要病情較重時才會發現外,獨居是最主要的因素。有的時候失智症來得太快讓人來不及作準備,因為當它發生時患者已經喪失了一些行動、語言表達等基本能力,因此獨居的老人既不會自行就醫,也無法向外界尋求幫助。

陳坤波也說,在他所接觸的案例之中,今年年初曾接到一個獨居老人的鄰居通知他們,說這個老人已經六天沒有吃東西了,並不是因為老人貧困,因為他名下擁有十三棟房子及四個停車位,而是因為他罹患了失智症,導致無法自行繳付水、電費、電話費,以至於斷水斷電,也沒有電話可使用,後來因鄰居發現了這個狀況才趕緊請市立療養院處理。因此陳坤波感嘆的說:「貧窮並不是主因,獨居才是原因。」可見獨居老人在缺乏親友的照顧之下,健康問題的確是非常嚴重的。

目前有關老人失智症可提供相關資訊及醫療幫助的機構,除了台北市立療養院之外,還有康泰基金會也致力於提供老人失智症的幫助。然而老人問題如今並未受到應有重視,陳坤波說,各大醫院都有設置小兒科,然而高齡老人比六歲以下的小孩還要多,老人所需要專科幫助的地方也多太多了,為什麼就沒有設置老人科?

此外,現今法律針對老人福利的相關制度並不完善,法令修訂的速度比不上高齡人口急速增加的速度,因此,陳坤波也建議,在相關法令上,應該要多關心老人福利問題並建立社會福利網絡,重視老人扶養、老人療養、老人休養及提供老人在宅服務、老人津貼、醫療服務等,並且對弱勢團體提供適時的協助。演講的最後,陳坤波也強調,對於失智老人最好的照顧,就是固定住所、讓他居住於熟悉的環境中、以及注意安全,因此在宅安養對失智老人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

2001年9月27日 星期四

同舟共濟 溫暖永續

【記者陳幸君/生命力報導「我們同舟共濟服務社可是已經擁有三十年歷史的老字號社團了唷!」輔仁大學同舟共濟社的社員阿霈說。

民國六十一年,一個由中國天主教教友組成的基督服務團,為求對國家、社會做最直接而有力的貢獻,因此委託當時的輔大商學院院長──張宗恭神父,組織一社會服務性質的社團,在同學的熱烈支持下,創立了同舟共濟服務社的前身「同舟服務社」,其工作項目共分為敬老、輔導、慈幼三股,這樣的機制並沿用至今。此後同舟社且一再針對其社會服務內容進行改善,終有今日的成果。

三十年的歲月,代表的是同舟社整整一萬多個日子的付出,不論是敬老股、輔導股、抑或慈幼股,每個團隊都在個別的領域中努力,期以全面性的服務,為這個社會多做一些事、多散佈一些溫暖。

敬老股一般分為固定訪視八里安老院活動,及針對新莊地區的低收入戶獨居老人個別家庭訪視,兩者的方式大同小異,除了對低收入的獨居老人會額外幫助其尋求金錢補助外,多半的服務方式都是陪爺爺奶奶聊聊天、下棋、散步,幫忙義工媽媽打掃環境,甚至有時大家也一起下廚包水餃其樂融融,以實際行動傳達滿滿的愛心。由於子女大多不在身邊,這種「有人陪伴」的感覺,正是爺爺奶奶們最需要的愛的關懷。

輔導股的主要內容則是針對愛心育幼院、福營國中以及新莊國中,強調除了在課業上予以輔導,對於一些課外知識、人文素養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視。在學校課業輔導方面除了有對各項科目重點式的複習,也相當注重社會科學的部分,例如兩性關係、親子關係等等,也都是輔導的重點。股員們以活潑生動的方式教學,務求在潛移默化中,使課輔對象不僅更能吸收課本內容,同時也培育出其他優質素養。

至於股員人數較多的慈幼股,其例行活動多以兩個禮拜為一週期,至板橋國小陪自閉症兒童畫畫、溜冰、或是帶動唱來引導自閉兒童放開心胸接受世界;此外慈幼股也會到中和的大同育幼院,對院童做課業上的輔導及性格上的導正,並且教導如法律觀念、環保意識的基本常識等等。

除了這些例行的服務性活動,同舟共濟服務社也會在寒暑假時至邊遠地區國小出隊,例如去年(民89)寒假,他們的足跡便到了南投縣的信義國小,針對例如環保、健康、團結、關懷等主題,輔以遊戲、討論、團康或是大地遊戲的方式,來告訴小朋友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確切落實這些主題,好讓個人生活提昇至更高的層次。

同舟共濟服務社未來的分類應是仍然保持敬老、輔導、慈幼三大股,但服務對象會更多元化,例如也許慈幼股會增加對兒童醫院的服務,而輔導股也有同少年監獄合作的可能性,總之務必讓社會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都能得到撫慰,而這也正是「同舟共濟,溫暖永續」的最終目標。

善用網路資源 非營利組織受惠

【記者李俊達/生命力報導非營利組織在有限的資源下若想要開創良好的網路服務,常需要其他相關機構的合作。在網路上免費資源中,有哪些服務是符合需求的呢?又有哪些公司或團體是對非營利組織的網路發展重視而友善的呢?

到目前為止累計已超過十萬名訂戶的南方電子報,在寄發電子報和管理訂閱的工作負荷上,需要穩定且足夠的網路資源及主機服務,從早期透過中山大學網路資源的協助,到目前與智邦生活館的合作,南方電子報在穩健的基礎上,為所有訂戶提供每天的精神食糧,並為現今台灣網路上最具號召力的人文媒體之一。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到一個事實:非營利組織在有限的資源下若想要開創良好的網路服務,常需要其他相關機構的合作。而雖然網路上免費資源看似多又多,事實上有哪些服務是真正符合需求的呢?又有哪些公司或團體是對非營利組織的網路發展重視而友善的呢?

燒錢時代中要取得網路公司的協助都不一定容易,更何況是在現在這樣的景氣寒冬裡,非營利組織如果希望取得低廉且好用的服務,是更需要花心力來尋覓的。下面介紹三個目前在台灣,口碑不錯且對於非營利組織有提供較友善服務的網路公司。

很早就有提供免費服務的八足網,算是對非營利組織相當友善的一個網站,它不僅提供免費的網頁空間,還針對社區團體獨立出一個「社區網」,讓各個社區網站可以透過網路傳遞訊息,並且還舉辦社區網頁競賽比賽,來鼓勵各個網站的參與,目前已經有超過六百多個社區申請,其中,位於台北天母的蘭雅社區曾經獲得「一九九九全國社區網站設計比賽」第二名的成績。此外,原本預定要成立的「行善網」,主要是針對公益團體所設立,但八足網表示,由於和合作的團體在一些細節上還沒有談妥,所以目前功能尚未完整。

網路同學會CityFamily,是目前國內相當具有規模的社群網站,除了有為數不少的學校班級在上面設立聯絡網站之外,一般的公益團體也可在網站上面申請成立社群。社群所提供的功能相當多且完整,包括有公佈欄、討論區、投票區、聊天室......等,如果只是需要和團體成員作基本的溝通而不太想負擔網站維護成本的話,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該公司表示,如果有公益團體需要的話,他們也會幫忙製作刊登橫幅廣告,例如最近他們就幫助一個教會育幼院製作橫幅廣告。

經營電子郵件信箱及電子報受肯定的智邦生活館,則是在最近推出了「虛擬發信機」的付費服務,主要對象是有需要使用郵件主機的個人、小型企業或非營利組織。雖然是付費服務,但是由於價格相當低廉,所以許多有需要的網友都相當支持,剛推出就銷售了六百多部,智邦生活館新聞聯絡人丁家華表示,這個服務一開始就希望針對小型企業或非營利組織來設計,讓它們可以用低廉的價格獲得良好的主機服務。另外,該網站對於公益活動還有另外一個公益專區,如果有公益團體需要宣傳的話,都會將活動放在該專區裡。目前最近的一個,是和聯合勸募合作的一日捐活動。

公益團體或許資源不多,但是若能善加利用網路上一些好用、且價格低廉的工具與服務,用心耕耘,相信也可以獲得網路所帶來的便利與力量。


延伸閱讀

網路同學會

智邦生活館

北縣復康開跑 上路無障礙

【記者黃倩茹/生命力報導經過多年的等待,屬於台北縣身心障礙者的復康巴士在九十年五月底正式上路。每週一至週六的上午八時開始營運,至晚間七時收班,目前採取預約開放的路線,只要在乘車前七至四日預約,復康巴士就會在約定地點、時間載客前往指定地點,而復康巴士的收費標準是計程車費的二分之一。

台北縣的復康巴士是由台北縣政府委託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交通服務處辦理,目前台北縣的復康巴士共有八輛,可乘二至五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設籍台北縣,且領有台北縣身心障礙手冊的肢障、多重障礙、視障人士以及能夠乘坐輪椅的植物人。

台北縣復康巴士調度長陳益壽說,剛開始營運的復康巴士原有往來於台北縣市各大醫院的固定行駛路線,不過使用的頻率不高,為了避免資源的浪費,在九月初將所有的復康巴士都改為預約開放的路線,也就是依照乘客的預定,在指定的地點、時間上下車,而行駛的起訖點必須有一端在台北縣。

當乘輪椅的身心障礙者搭乘復康巴士時,隨車看護會放下車後的起落架,將輪椅推上復康巴士,鎖上輪椅的固定器,並以安全帶將乘客以及輪椅分別固定,避免在行車的過程中發生意外。

陳益壽也說,所有的復康巴士駕駛都必須接受職前教育,除了一般的待客之道外,也增加了基本的看護訓練,對於安全防範也會特別留心。同時,無論行駛於任何區域,復康巴士的速限皆設為五十公里,主要也是為了要保護乘客的安全。

目前除了台北縣之外,台北市、台中、新竹、嘉義、雲林、苗栗、高雄、宜蘭等地的脊髓損傷協會或社會局,均有提供復康巴士的服務,收費標準因地而異。

尋找古台北 障礙者發現新視野

【記者蔡依芸/生命力報導 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天空斷斷續續下著雨,十多位殘障者和他們的親友在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亦步亦趨的跟著文獻會的老師,讓老師帶領著他們導覽台北古蹟龍山寺。從建築特色到歷史沿革及所供奉的神明的典故,每位參觀者都仔細的聆聽著講解。

參觀龍山寺是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所主辦的「尋找古台北‧發現新視野」系列活動中的第三次活動,目的是希望豐富身心障礙者的精神生活,更認識周遭的環境和對所居住的台北城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的財務李玉蓉表示,當初會想要舉辦這樣一系列活動的動機,只是很單純的希望身心障礙者也有機會能夠多走出戶外。主任張英樹也說,這樣的活動兼具了文化上的深度,同時也讓參加的殘障朋友們有一個聚會、彼此分享的機會,同時也是一種凝聚服務對象的方式。

甫成立兩年多的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這次是第二次舉辦這樣的導覽活動。在去年的第二次試辦後,今年擴大了規模,也計劃得更完整,希望能夠服務更多的身心殘障者。「這個活動會一直辦下去」張英樹說。未來的活動也會參考過去辦過的活動再思考改進的方向。

他謙虛的表示,這樣的活動在近年來許多公益機構的成長,服務範圍越來越只針對特定對象和服務之後,便越來越少舉辦了,所以就由他們這個小單位來舉辦了。許多的公益機構在照護和工作技能培養方面做了很多的服務,「尋找古台北」的活動則是希望增進身心障礙者在育、樂兩方面的生活。

「他們真的好棒!」這是主要負責這個活動的李玉蓉對這些殘障者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她說,殘障朋友們的學習力很好,求知欲很強,許多參加者都是風雨無阻,也有的殘障者已經連續參加了好幾回。

目前參加的身心障礙者還是大多是能自己行動的肢殘者較多。李玉蓉說,報名時中心會視不同殘障者的需要來提供其需要的協助,但其實來報名參加的身心障礙朋友也都衡量過自己的狀況,是否適合參加這類動態的活動。

除了「尋找古台北‧發現新視野」這一系列動態的活動之外,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也舉辦了另外一系列靜態的知性系列講座─「百工圖」。這是邀請各行各業的傑出實務工作者,介紹其工作特殊性和甘苦談,以拓展身心障礙者的生活視野。而「百工圖」這一系列的講座則呼應了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原本為身心障礙者提供職業訓練和安置措施的服務內容。

在老師結束了龍山寺的導覽之後,有的人仍意猶未盡的再回到之前的導覽路線上細細回味,有的則相互結伴要去嘗嘗當地的小吃,有的人則想再到附近的青草街去逛逛,更有人相約了在下次的活動中再見面。

聲音與肢體表達工作坊 讓妳做自己

【記者游欣怡/生命力報導 「我的心……在都市洪流中迷失,我看不到自己……我的身體和心靈不屬於自己,乾渴的城市令我抓狂……日復一日的規律……我好想,靜下來傾聽內在的聲音。」這是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課程報名表上的一段宣傳文字,為的就是要吸引想探索自我內在的女性,一起來「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一直以來就想要辦一個能讓女性可以對身體與肢體進行自我探索的課程,希望女性能多了解自己的身體,和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和感受」,負責課程規劃的萬秀華說。所以婦女新知協會在九月中開始舉辦一連串的課程,名稱就叫做「聲音與肢體表達工作坊」。整個課程一直進行到十月,時間是每週一下午,共進行五週,由從事表演藝術工作多年的謝韻雅小姐作為整個課程的帶領者。

社會各階層的女性,在很多時候自己的身體是被壓抑的,不管是穿著打扮或是一舉一動,都會受到規範。可能是受到整個社會或是男性的要求,甚至久而久之就內化成了自己的規範或標準,使得自己的身體受到壓迫而不自知。萬秀華說,因此開辦這個課程最大的動機是希望藉著創發性的遊戲帶動,在輕鬆、安全的氣氛中進行,透過自我聲音和身體探索的過程,開發內在自我情緒的細微覺察與表達能力,讓自己的身、心達到最大的放鬆。她說:「團體的分享與支持也將會是學員珍貴的參與經驗」。

課程帶領者謝韻雅說,第一節課的進行內容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先帶領大家躺在地板上,因為地板有很大的支撐力,可以讓身體完全的放鬆,然後從最安靜地知覺開始,將外面的繁雜丟掉,不要想任何事情。接著給大家一個在言語上的指引,讓學員從身體最細微的地方去感受到自己的移動,然後慢慢的移動身體姿勢,就等於自己在輕輕的按摩自己,讓自己去尋找怎樣的動作來讓自己感到舒服,並且進行兩個人之間互相的按摩。

第二個階段則是大家圍坐成一個圓圈,進行一個聲音的遊戲。在模仿別人聲音的同時,自己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藉著聽別人所發出的聲音來開發自己的知覺,並且感受為什麼別人會有不同的聲音發出,然後去找自己真正的聲音,如此一來整個空間會一直打開。

第三個階段是聲音和動作的遊戲。先將兩個人分成一組,其中一人發出聲音,另一人就要根據聲音說出到底這個聲音帶給自己的是怎樣的感受,並且用動作表達出來給大家看。譬如說,有學員發出飛機的聲音,但是接收的人不必要真的去做出一架飛機的動作,而是將輕、滑翔的動作表現出來。

最後一階段是大家躺在地板上,沒有太多言語的暗示,由我先發出一個低音,接著大家慢慢的加入自己的聲音,就像潮水慢慢匯集一樣。也像原住民參加祭典時的呼喊,到最後學員們甚至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謝韻雅說,我希望大家能夠將這種訓練方式帶回家去自己進行練習,也能夠去享受身體的放鬆。

談到學員的反應時,謝韻雅說:「讓我很驚訝!因為學員們的能量都很強,大家很容易在團體中盡力的表現自己。現代人通常在進入團體中時,會感覺到疏離陌生而不敢盡情的將自己表現出來,可能要等課程進行幾次過後大家才會比較放的開來,可是今天的學員很開放,似乎在來的之前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謝韻雅說,自己做舞蹈多年,覺得人的身體動作跟自己的情緒有很大的關聯。但是大部分的人看到的舞蹈多是比較強調於技巧方面的表現,像是芭蕾舞或是現代舞等,但是我自己就會比較將舞蹈轉向個人內在的探索,跟發展自己的創意以及開發個人的自由度。在第一節課中只有人聲的表達而沒有別的音樂,因為有時候音樂會阻礙我們的知覺。我們只有五堂課,所以可能沒辦法在五堂課結束後讓大家的腿抬的很高,像是一位專業的舞者一樣,但是我們會讓大家學習到感受自由的方法,並且去啟發自己的創造力。

萬秀華指出,參加的學員全都限定為女生,因為一來我們希望將這裡所有的資源都提供給女性,讓女性有更充足完善的空間可以運用。二來我們也認為只有女性的空間是很不一樣的,當這個空間或團體有男性加入時,女性通常會比較怯懦而不敢表達自己,或是等待男性表達之後才開始有女性的聲音,所以我們只希望有女性成員,建立一個讓女性覺得安全舒適的空間,並且不要因為男性的注視而不能輕鬆的做自己。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尋找到她們想要的東西,之後也會感受到她在跟別人互動的過程後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她笑笑的說:「這次的成員只有十四位,年齡介於二十五到四十歲之間,但是我感受到來這裡的學員都帶著一顆很年輕的心情。」

晶晶書庫遭竊 夢想與理念不會改變

【記者鄭于瑄/生命力報導台灣第一家同志書店晶晶書庫,日前遭到竊賊破壞,書店內監視器清楚的拍下了竊賊的容貌,並看見這名男子以磚頭砸破玻璃侵入書店,並從店內拿了六、七本書後揚長離去。這已經是晶晶書庫今年度第三次遭人砸毀玻璃,書庫負責人阿哲表示,透過監視錄影帶發現歹徒的主要目的是偷書,而且是價錢較貴的男同志雜誌,因此判斷應是同志所為。

阿哲說,前兩次書店被破壞時,還一度懷疑是社區中部分敵視同志族群的人蓄意破壞,直到這次加裝了保全與監視器才真相大白。不過知道事實後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高興的是證實了非社區的民眾所為,代表兩年多參與社區工作、推動社區整體營造是有意義的、沒有白費;而難過的是發現破壞書店的人竟是同志,而且三次的作案手法與作案時間皆相同,「連玻璃都是砸同一個地方!」因此判斷三次應是同一人所為,警方從現場的玻璃上採集到清晰的指紋,但由於歹徒沒有前科,所以搜查起來還是相當困難。 

對於此事件晶晶書庫只是單純把它看做是一個簡單的遭竊事件而已,並不因為竊賊是同志就認為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畢竟同志不是聖人。」但阿哲說所有暴力行為都應該被唾棄,不會因為歹徒是同志就袒護他,除了報警處理,並主動發新聞稿給媒體,「因為同志不能當一個沒有聲音的群體。」他也表示有許多團體聲援他們,讓他們覺得很安慰。晶晶素來大方行事的風格,會不會受到改變呢?阿哲語氣堅定地回應:「我們不會因此而退縮,反而會更堅定理念,繼續走下去。籌備的活動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照常舉辦。」

事件發生後,晶晶書庫的客人也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有人搞不懂竊賊偷書的心態是什麼,有人則是同情他。一位黃姓同志說:「不知道那個來砸玻璃的人,到底純粹是想偷東西,還是很討厭我們的人?不管怎樣,我們大家都要團結!」另一位林姓同志則說:「我覺得他可能不是要反對我們吧!不然怎麼可能砸了玻璃又拿書呢?他可能是想要看那些書又不敢去買或沒錢吧!?看他的樣子恐怕只有十幾歲而已吧!被抓到就……」

而社區民眾的反應,阿哲說他們一開始是抱著訝異和幸災樂禍的態度,但由於晶晶書庫在附近加了很多保全,民眾開始多了份安全、安心的感覺,又加上利用監視器拍到了歹徒的樣貌,使得社區的人更加相信他們的處理能力,不會因此而陷於恐懼中。他表示經過這次事件後,雖然不能保證整個社區都已經接受了晶晶,但能肯定的是已有大部分的社區民眾更加正視、支持晶晶的存在,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與鼓勵。

一直以來,晶晶就一直不斷地致力於社區參與工作,「積極的參與社區活動、敦親睦鄰是必要的。」主動辦街頭表演等活動也是加入社區、吸引人潮的重點。阿哲說「彩虹社區」就是聯合同志團體和相關社團,由晶晶書庫、晶晶咖啡館、同志諮詢熱線、搖滾看守所、柏德小路義式咖啡餐館、Corners Pub共同企劃,與公館社區內三十幾家商店串聯起來,營造一個對同志友善的空間,說明社區參與與社會運動間的關聯性。

紅、橘、黃、綠、藍、紫這六色組成的彩虹是全球通用用來代表同志的標誌,近四十家的商店加入彩虹社區的行列,並且將代表歡迎同志進入的彩虹貼紙貼在門口,讓同志活動空間更多更自在。「社區的概念不是一個狹隘的範圍,而是一種友善、認同的表達。」阿哲說,過去有些媒體的報導,帶給社會大眾很負面刻板的印象,認為「同志都喜歡躲在陰暗的角落、見不得光,是噁心、骯髒的。」但藉由彩虹社區的推動,同志的生活空間不再是黑暗的、躲藏的,社會上也能伸出充滿包容、友誼的雙手,提供同志一個處在光天化日下的友善空間。

以經營書店的方式來推動社會運動、參與社會改革,必須面對市場的考驗,「市場是很殘酷的,一家同志書店要能獲得別人認同,必須經營的有聲有色,人家才會正視你的存在。」阿哲說,有些地方是拒絕媒體的,但他們常會主動發聲,與媒體互動,掌握主動權,「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用來宣傳,所以用另外的方式來達到效果。」邀請知名的公眾人物舉辦座談、簽名會,或是新書發表會,「辦活動可以直接與讀者互動,是成功的第一步。」增加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同時帶動人氣,讓大眾的目光聚焦。

有了彩虹社區的成功案例後,阿哲目前還沒有更進一步的計劃,「重點不是要再辦新的社區、再開新的店面,主要是希望台灣的同志環境能再開放些。」他說同志爭取人權的運動是階段性的,無法一蹴可及,要很有恆心和毅力。台灣過去花了很多的努力在爭取政治人權和社會人權,而同志人權運動也一樣要靠努力爭取和教育來達成。

六月二十六日的民視社會新聞中指出,台灣的同性戀者,未來有可能共組家庭。法務部最新修訂的「人權保障基本法草案」中規定,同志將可依法籌組家庭、收養子女,未來法律將承認同性戀者合法的同居關係,但還是不准同志結婚,因此兩人只能說是「性伴侶」而非「夫妻」。同志義工祈家威表示這個草案還有許多待改進之處,只有讓同志結婚合法化,才是真正尊重人權的做法。但法務部長陳定南表示,由於國人的觀念較為保守,因此將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修法。雖然同志婚姻合法化還有長路要走,但是我國的同志人權,已經向前邁了一大步。


延伸閱讀

晶晶網路書庫

晶晶書庫 打造同志藝文空間

晶晶書庫 讓同志的白天比夜晚美麗

弘愛 自閉症兒童的牽引者

【記者廖宜晉/生命力報導由社會局委託、隸屬於自閉症基金會的弘愛自閉症中心,是全國極少數專門、長期辦理自閉症學齡前兒童入學準備的公辦民營單位。為期兩年的教導,目的就是在於讓孩童們能適應團體生活,並作訓練生活能力的早療後期工作。

弘愛中心是以團體方式為主,也尊重個別差異,讓孩童們能專注地主動學習,注意周圍的環境,知道哪些是和他有關。中心負責人陳美吟主任表示,從小就要訓練孩子們的生活技能,像是搭車、買東西等小小的動作,不然到長大了反成他人的負擔。再舉例,如果小朋友想吃點心時,要求他們能舉手提出,目的在讓他們能主動地、清楚地說明需求。

「和這群特殊的孩子相處,感到自在愉快,他們不拐彎抹角,是最天真的一群人。」陳主任說,要和他們建立關係是最困難的,有時回饋又少,但這對自己是種學習。「最大的體驗就是更有寬容心,待人的彈性更大,懂得放大別人的優點,自己也成長了。」

陳主任還表示,教育單位不應只埋首教育診斷,而是要知道孩童的需求,以及如何解決相關問題。在家長方面則無須盲目地醫療shopping,或只是關心成果易見的認知部分,反造成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壓力。其實多體驗生活、快樂成長,是他們比一般正常小孩子更需要的,而這也是弘愛中心在課程安排上的基本精神與目的。

在這裡服務的陳慧娟老師表示,對於孩子們選擇性的專心,在和他們說話時候要能放慢速度、距離靠近些,使他們能清楚接受到訊息指令;同時態度和答案要肯定,他們是不能接受模稜兩可的訊息。

陳老師也說,「這些孩子確實需要幫助,他們很真誠也很可愛的。」說到這裡,突然碰的一聲,一位自閉症小朋友又在試探性地故意將茶壺打翻,不過並沒有招來一頓叫罵毒打或任何處罰,反倒是要求他必須要參與善後的工作,並且要讓他懂得轉移注意力。

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的認識不夠,政府和相關基金會要能擔起宣導工作。社會只要有健康的心態去認識,肯給自閉症者一個機會,並適時地拉他們一把,他們是可以做得精采的。

談到目前困境,弘愛中心除了有各社福機構普遍的財源問題外,場地太小、志工不足亦需面對。目前仍就讀大學的長期志工陳同學表示,擔任志工讓她不僅更了解自閉症兒童的心理,也習得和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溝通,在心態上有相當的收穫與轉變,是成長的一部分。她自己常幫弘愛中心尋找志工,也希望大眾都能加入志工的行列。

外勞受剝削 本勞失業率更高

【記者魏明芳/生命力報導上月政府有意落實經發會所提有關外勞基本薪資內含膳宿費的方案,未來,如果這項法案通過,外勞必須每月從基本薪資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中扣除約兩千五百元到四千元台幣不等的膳宿費。為了配合這項措施,政府考慮降低仲介費用。

對於這項規定,已在台灣工作一年多的外勞阿藍表示,工作初期就要每個月付一萬元左右的仲介費,並且必須負擔部分的健保費、勞保費及稅金,現在如果還要扣除膳宿費,薪資就會大幅減少。

剛來台灣工作時,阿藍每個月得到的薪水不多,有時連買自己的日常用品都不夠。阿藍說:「工作一年多後,我才有能力把薪水寄回給泰國的家人。」 針對這項政策,熱衷於保障外勞福利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韋薇修女說,政府不應該實施這條法令。雖然現在經濟不景氣,但是政府不能只為了減少業者的生產成本,而將外勞的薪資內含膳宿費。

韋薇修女表示,許多外勞輸出國並不同意這項規定。事實上,當外勞的薪資或福利越來越少,無形中就威脅到本國勞工的工作機會。許多業者,為了減少成本,會大量的引用外勞,相對的本國勞工的失業率就會提高。

她還說,有些工廠聽到政府要實施這項法令,在尚未立法通過前,就開始扣除外勞的膳宿費。面對這樣的情況,「新事社會服務中心」將這件事反應給勞委會,但是勞委會卻說:「這是個案的問題。」

她更進一步的說,仲介公司每引進一名外勞,就從他們身上賺了不少錢,在所有的外勞輸出國,印尼的仲介費尤其最高,約台幣二十萬至二十五萬。因此,政府應該立法減低外勞的仲介費,並且確實執法。

負責引進外勞的仲介公司表示,這件事所涵蓋的層面比較複雜,況且勞委會還不確定是否實施這項法案,實施對象也還不明確。此外,外勞輸出國也都不同意。

仲介公司又說,以現階段來講,外勞的膳宿費都由業者負擔,因此,大部分的外勞對吃、住不會要求太高,相反的,當外勞自付膳宿費時,對食住的期望就會變高,因為,外勞會理所當然的認為要得到更好的待遇。

另外,仲介公司表示,當外勞每月自付膳宿費後,並不能保證每個業者都會提供同樣的福利,站在外勞的立場而言,這就變的非常不公平。

仲介公司還說,比較合理及公平的解決方法,是在外勞的勞動契約中明定外勞自付膳宿費後,業者能提供什麼待遇,相對的,仲介公司如幫外勞介紹好雇主,仲介費就要比較高。

家扶急難救助 關懷納莉受災戶

【記者吳雅惠/生命力報導目前住在大直,現年八十一歲的老榮民,雖然年事已高,仍然要照顧智能不足的妻子,原本就是家扶中心的扶助家庭。在這次納莉風災之後,當他看到北區家扶中心的社工人員來探望他們時,不禁驚奇的直呼,「老師,你們怎麼會來!快進來坐坐。」社工曾淑雯看到屋內的環境,因為颱風而潮濕發臭,更為他們感到心疼,也替他們擔心環境衛生的品質。「雖然住在大直的榮民伯伯,在這次的納莉颱風有受到一些損害,不過並沒有另外提出急難救助金的申請。」社工曾淑雯說。

因應這次納莉颱風帶來的災害,家扶基金會提出了一系列「納莉颱風家庭重建計劃」,來幫助有需要的家庭。針對因為這次風災而造成家庭經濟困難者,如果有零到十八歲的兒童,在專案人員審核後,會發給為期六個月的兒童生活急難津貼,每童每月一千七百元;若是需要較長期的資助,則由對外招募的領養人每月固定資助。

遭受風災而導致房屋損毀,而急需協助的人,家扶基金會會提供助學金或者是在社工人員實地評估後,提出專案申請補助,最高額度可達十萬元。至於原本的扶助家庭,如果遭受風災,最多可領二萬元到三萬元的急難救助金,或是為期一年,每月五千的房屋租金津貼。

北區家扶中心的社工人員曾淑雯說,這些急難救助金的來源,都是以往家扶基金會所收到的捐款所累積起來的,大多是來自社會大眾的熱心捐款。她同時提到最近陸陸續續有一些扶助家庭來領每個月的補助金,不過大部分的家庭並沒有另外提出急難救助金的申請。一旦提出申請,會先由社工人員實地評估後,再發給急難救助金。

而北區家扶中心的主任黃娟瑜則談到,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主動要求擔任認養人的家庭也越來越少,來自社會大眾的捐款更是減少了許多,由於家扶基金會希望藉由經濟補助來提昇貧困家庭的教育程度,進而改善家庭環境,因此她也呼籲社會大眾踴躍捐款,即使是小額的捐款也沒關係,一樣能幫助受扶助的家庭。

Y-HOPE 建造災民安身之處

【記者張仲琬/生命力報導 「替曾爺爺蓋完新家後,我們大家替他的新家做美化,包括擦油漆、掛照片,我們的志工還教曾爺爺如何鎖門教了一個半鐘頭。」執行「Y-HOPE」九二一專案的專案督導陳麗如說。

「Y-HOPE」九二一專案的設立是為了幫助弱勢者的家屋需求。於今年的八月十日至八月十五日間,在南投竹山已經完成了第一梯次家屋再造的計劃。它結合了許多的基督教團體,各地招募的青年人力以及提供建築技術的寶島義工團,為部分的九二一災民建造了安身之處。

例如曾爺爺,他的房子在九二一震災中倒塌,他和許多的災民一樣,面臨了無屋可住的情況,幸好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站的「Y-HOPE」弱勢族群家屋再造方案的協助下,他又重新有了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辦公室的公關李玟萱說,參與「Y-HOPE」九二一專案的義工青年,在計劃進行前,先接受一天的訓練,對房子的主結構、建造過程以及當地重建區的情況進行了解,之後再由寶島義工團的義工帶領進行蓋房子的工作。我們建造的每一間房子在設計上都經過考量,根據居民的需求來設置無障礙設施,因此每一戶的房子都有所不同。

我們的目的是要幫助許多的極弱勢團體,他們在九二一之後都失去了房子、財產,但是可能因為擁有該土地的所有權,而不符合政府的救濟標準,面臨沒有住所的情況。負責「Y-HOPE」方案的專案督導陳麗如說。「因此,只要有辦法取到地,我們就可以幫忙居民蓋房子。」

「Y-HOPE」方案第一梯次進行的時候,正是桃芝颱風侵襲的時刻,所以整個團隊除了房屋工程的進行之外,還動員幫助竹山的居民清理家園。 整個方案工程的進度不但良好,而且超前。陳麗如說,義工們每天四點多起床,五點多就到工地,沒有一個人與怨言。「我們有許多的成員是大學生,他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也都很容易溝通與服從」。

「Y-HOPE」方案將來還會繼續下去,下一次在今年的十二月舉行,若您有意願貢獻自己的力量,可洽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辦公室」。

2001年9月26日 星期三

原舞者 舞出十年一片天

【記者林海/生命力報導成立屆滿十年,原舞者舞團最近重新整編一九九二年演出的卑南族年祭樂舞,並且以「再懷念‧年祭」來作為原舞者成立十週年的紀念性大作。曾經被紐約時報舞評比喻為:「古老福爾摩沙之儀式,帶來旋轉與掌聲之舞」的原舞者,在歷經十年的成長之後,推出「再懷念‧年祭」,來作為對原住民母體文化的再靠近。

「再懷念‧年祭」主要以卑南族南王部落的樂舞為呈現重點。從卑南族最核心的祭典之一少年「猴祭」展開序幕,揭示卑南族少年進入成年之前的陶成訓練,然後族中長老將藍布圍在青年的腰上,象徵著青年已經長大成年,可以貢獻一己之力。接著便是成年的人們出門覓食、打獵的經過,族中婦女並在成年人們凱旋歸來時,表演出慶祝、歡迎的舞蹈。同時也將南王部落最盛大的大獵祭、收獲祭以及婦女節慶日等做串連的演出。而經過重新整編的新舞作,更突顯了卑南族的人文特色 。

原舞者自一九九一年成立至今正好十個年頭,在這一大段時間裡,原舞者在台灣北、中、南奔波演出數百場,並獲選為最受民間肯定的「吳三連文藝獎」藝術類得主。在急遽的社會變遷中,仍有許多的原住民部落有尊嚴的、謙卑的珍惜祖先所遺留下的祭儀歌舞,這份寶貴資產足以讓年輕的原住民感到驕傲,也保存了日漸稀少的原住民文化。

原舞者的舞者也經過了幾次的傳承,新舞者的來源大都是台北地區大專院校的原住民。由台灣各族原住民年輕人組成的原舞者,在專業人士協助下,透過實際參與觀察,整理式微中的原住民傳統歌舞,並由原住民長者「口傳相授」歌舞,在舞台上莊嚴的呈現原住民祭典精神,以充滿活力的傑出表演,促進族群的了解。

經過了十個年頭,原舞者為了永續經營朝長期且多元發展,為了爭取更寬廣的生存空間持續,也為了傳承推廣原住民文化藝術而努力。並期望將原住民的樂舞文化推向另一個高峰,在今年六月成立了「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由東吳大學哲學系專任講師孫大川先生擔任董事長,持續的為保留並發楊原住民文化盡一份心力。

原舞者的貢獻並不僅止於這樣,部落能夠重新以自己的文化為榮,不再否認自己是原住民,這才是原舞者對部落最大的影響與貢獻。在原住民文化日漸式微的今天,原舞者能夠持續不斷的表演並聚集大眾目光焦點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其實原住民文化的種子並不只有原舞者,在台灣各個角落,仍有許多等待灌溉發芽的團體,默默的為原住民盡著棉薄的心力,只等著我們給予幫助與掌聲。

公視「聽聽看」 服務聽障者

【記者邱怡嘉/生命力報導「聽障朋友與社會大眾的溝通管道較少,資訊獲得方式也有限,因此我們希望透過聽聽看,除了服務聽障朋友,也進一步達到他們與社會大眾的溝通與交流。」公視聽聽看節目企劃兼手語翻譯魏如君說。

由民國八十三年五月開始籌備,八十七年七月正式開播的公視聽聽看節目,至今已經播出一百六十六集,不論是在節目內容或呈現方式上,都是依據聽障者的需求與能力來設計,是國內唯一聽障人士的專屬節目,魏如君表示,「手語、字幕、旁白三種方式會同時呈現在節目中,無論是一般大眾、聽障朋友或其家屬都能收看並充分理解節目內容。」

魏如君表示,在電視節目以外,由於觀眾的需求以及網路媒體的興起,聽聽看也在八十八年底成立了網站,除了可以從中取得節目資訊、下載當週節目外,網站中也提供聽障者的相關新聞、生活資訊,手語教學等,另外,還有留言板以及每月特定主題的「聽障開講」討論區,增加與閱聽群眾的互動交流。

「十月時,我們將開設『比劃天下事─聽障開講』單元,將網路上討論的議題(如:新科技人工電子耳)搬上螢幕,並邀請專家學者與聽障朋友參與討論,結合網路與電視,讓更多人了解聽障者的需要。」聽聽看節目製作人湯又新說。

魏如君說,會命名為聽聽看,主要是「由於在收看節目時,聽障者多以『看』為主,不過有些聽障者並不是完全聽不見,因此也希望他們『聽聽看』。」也希望社會大眾能多聽一聽、看一看聽障朋友的需要。

湯又新說,「聽聽看是一個專為聽障者設計的節目,而這也是我們節目一直以來秉持著的理念。」從主持群以至於節目製作群都有聽障者參與,聽聽看節目的內容日趨豐富,也更符合聽障者的需要,「工作之餘,還能服務聽障朋友,對社會有回饋,讓我覺得很滿足。」魏如君說。


延伸閱讀

公共電視「聽聽看」

非核影展首映感人 反核人士同共勉

【記者朱慧芸/生命力報導「我問老人,何不離開污染的土地?老人回答,因為人類污染了它,我不能一走了之。」這是導演木橋成一,在懷念那位已逝老人之後所拍的紀錄片「娜迪亞的村莊」的片頭對話。他僅以此片獻給這位在車諾堡核災後在災區巧遇的老人-阿卡迪‧拿波沁。

「娜迪亞的村莊」同時也是在九月二十七日,由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於福華文教國際會館所舉辦的非核家園影展首映會所播放的片子。導演木橋成一在巧遇老人的數年後再去拜訪他時,才得知他已過世。木橋成一感到相當失落,卻在荒涼的村落中聽見孩童的笑聲,才知這裡是白俄羅斯的杜迪其村,在核災後只剩六戶十五個人居住。

導演希望能從這十五個人中找到老人的影子,一種對故鄉的堅持。所以他花了三年時間,拍攝小女孩娜迪亞的求學歷程,以及這六戶人家的生活點滴。台北市議員陳秀惠說,她已反核十五年,在政府宣佈核四復建後幾乎想要放棄。但當她看到影片中的老婆婆仍在受輻射污染的村落裡,面對冰天雪地期待春天的來臨。她便覺得反核的路不該就此打住,就像老婆婆仍對生活充滿希望一般。

在這次影展的八部影片中,「娜迪亞的村莊」以內斂的手法,在美麗的村莊裡呈現百姓的生活,卻隱含著種種無限的滄涼、孤寂、無助。如因為學業問題,娜迪亞的媽媽帶著孩子們去外面求學,留下父親一人。所飼養的羊、豬的死亡,老主人對它們的懷念。還有在「輻射危險區、禁止進入」的告示牌下,送葬隊伍的視若無睹,並對已故親友喊著,你終於回家了。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說,正因這部片子以市井小民的生活為出發點,不同於以往在核電問題中對核災的數據之爭,或是充滿火藥味的辯解。於是便選了這部作為首映片。陽明大學教授張武修也說,從當地老百姓的生活來看核災對環境影響之大,更能比數據忠實表達真實情況。

這次影展由主婦聯盟與公視共同挑選八部有關核能安全與新能源的影片。都將會在公視陸續播出,主婦聯盟也安排了全省巡迴映演及討論會。公視也將於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十點播出第一部紀錄片,娜迪亞的村莊。


延伸閱讀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關懷空間 拭淨青少年蒙塵的心

【記者王心怡/生命力報導在這個充斥著日本流行文化及線上對戰遊戲槍聲的青少年世界裡,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在大安森林園旁的教會大樓裡,提供了「關懷空間」這樣一個一、二十坪小小的角落,希望能保留與發掘更多青少年珍貴的天份及創意。

走進「關懷空間」,不難發現當初設計者巧思,一進門迎接每一位訪客的,便是一個用木頭做成的大驚嘆號,希望這裡能帶給大家一份又一份的驚奇。玄關的牆上,游著一隻隻的紙魚,上頭寫著一個個美麗的夢想,這就是背負著大家期許的許願牆。再往內走,大廳也同樣有一群群的魚在海洋藍的牆上悠游,抬起頭還可以看到在黑紗下閃爍的星燈。走近窗前向外遠眺,更可以將整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綠意收入眼簾。

在這些的設計中「魚」好像佔了很重的比例,原來這是取自於聖經「五餅二魚」的故事,是說有個小孩奉獻出自己所剩不多的糧食-五餅二魚,讓耶穌餵了五千個人,剩下來的零碎還撿集了十二籃。其最主要的精神就在於「分享」的概念,空間門口的十二籃零碎用意也在於此。用十二個小竹籃放了些小物品,你可以拿走一任何一個你喜歡的,但同時也必須放下一個屬於你的。就在這取捨之間,愛就如此不斷地傳遞出去。

這樣溫暖又具特色的小空間,就是特地為青少年所保留的,設立這個空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覺得青少年們年紀都小,也都還有極高的可塑性,不應該就這樣被埋沒在電腦中,所以希望能提供一個家庭、學校以外的環境,洗滌青少年被聲光影音覆蓋的心靈。宇宙光關懷中心的企劃孫榮菁小姐語重心長的說:「要努力的跑,也要知道方向對不對,放寬眼界,給自己一個重新思考方向的機會。」

孫榮菁小姐表示:「因為媒體報導的影響力,我覺得青少年都被貼上標籤。就我的觀察,他們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我們希望能做到導引青少年換個方式思考生活,回歸到原點,重新體驗每一份感動。而我們要做的,是去教育及預防,而非補救。」她還認為,宇宙光的力量是小了些,沒辦法控制大環境運轉的方向,但仍會盡全力去提供一份穩住轉盤的力量,且會懷著空杯的心態,繼續學習。

除了「關懷空間」自己舉辦的暑期青少年成長團體以外,還有許多贊助的活動,而這塊自由進出,不收取任何費用只靠大家自由奉獻的空間,最常舉行的就是小型的聚會及個人作品展,你可以來看這裡的空間規劃,更可以欣賞這些未來的藝術家們,源源不絕的生命力。不過暑假時間一過,關懷空間的使用率也降低了,為了不讓如此美好的地方造成閒置的狀況,同時也開設了青少年父母電腦班,及親子讀書會,讓父母親能更貼近親少年的想法。

每個星期都會跟著所屬的讀書會來這裡的陳信夫,目前是台北師範學院的研究生,他說:「我很喜歡這個免費使用的空間,提供了我們聚會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還有茶跟咖啡可以喝,這裡的人跟環境都很親切,風景視野也很棒,是一個很舒服的地方。」這就是每個來過「關懷空間」的人共同的心聲,這裡還有更多的寶藏等著你來發掘。

玻璃娃娃 需要輕柔的呵護

【記者謝豫琦/生命力報導「我們已讓社會大眾漸漸了解到玻璃娃娃!玻璃娃娃現在出門,大家不會把他們視為怪物,而是知道他們是可愛的玻璃娃娃,需要被保護。」玻璃娃娃關懷協會理事長鄭淑勻說。

玻璃娃娃,可愛的名字背後,卻代表著一種罕見的疾病-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由於骨頭非常脆弱,輕微的碰撞或是不小心的動作,都會使他們造成骨折或受傷,正如同易碎的玻璃一般,於是他們有了這樣的稱呼。

過去許多人都不知道「玻璃娃娃」究竟是什麼,這樣的現象在玻璃娃娃社會關懷協會的成立後有了轉變。有些人了解應該如何善待玻璃娃娃,有些患者則因協會的報導,終於知道自己是玻璃娃娃,了解自己患了什麼病。

民國八十八年成立的玻璃娃娃協會,是目前全台唯一一個專為先天性成骨不全症患者服務的組織;在媒體的報導下,病友數和義工都逐漸成長。鄭淑勻表示,協會成立後,除了大眾更認識玻璃娃娃族群的存在,也讓患者們覺得「玻璃娃娃」的身分,是個很可愛的象徵,對自己更有自信。協會也希望能在將來成立基金會,為更多病友服務。

去年九月,玻璃娃娃顏旭男在學校由同學抱著爬樓梯,卻不慎摔傷而過世,協會曾舉行記者會公開此事,也引起輿論的重視。鄭淑勻表示,當初曾和當事人溝通過,也考慮過各種利弊才決定開記者會。記者會的目的不是要責怪任何人,而是希望能引起教育部及社會大眾對無障礙學習環境之重視,讓身心障礙的朋友能更安全地受教育。「我們不希望再有第二個顏旭男產生。」

談到顏旭男事件發生後的影響,鄭淑勻說,現在已有些學校遇到有身心障礙的朋友時會特別和家長溝通,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學校環境,或是輔導他們跨區就學等等。「身心障礙的朋友有權利受教育,但有時學校會因種種原因沒有落實無障礙空間。希望教育單位能幫助我們,享受受教育的權利。」

由於成骨不全症會影響患者的發聲系統,使得玻璃娃娃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卡通人物一般,很有特色。協會為了幫助他們善用自己的聲音,在今年三月~十月推出了第一屆玻璃娃娃廣播人員訓練班,吸引不少玻璃娃娃們參加,受訓者中也有小朋友。鄭淑勻說,小朋友受訓可以訓練表達能力,未來雖不見得會從事廣播工作,但人際關係能比一般人強,懂得如何表達自己,也是很好的收穫。

先前成立的玻璃娃娃劇團,由於面臨經費和人力不足、集合受訓不便等問題而停擺。協會近來將計畫另組合唱團,希望能利用玻璃娃娃的獨特歌聲感動人,對玻璃娃娃來說,純粹用聲音去表演,也較不吃力。鄭淑勻笑說,也許將來還可靠合唱團唱歌募款,幫助自己,感覺一定更好。

「我們期待能培養玻璃娃娃自力更生的能力,不只是一直和別人伸手要錢,也能靠自己努力賺取該擁有的東西。」鄭淑勻說。

在罕見疾病基金會的協助下,目前關懷協會也和長庚醫院與馬偕醫院合作,讓二十名病友參與「週期性注射AREDIA(雙磷)治療成骨不全症之臨床療效評估」研究計劃,希望能用AREDIA減緩骨質之吸收,增強骨質密度;不少病友的骨質已有改善的情況。

目前AREDIA在美國已是治療成骨不全症的正式藥物,但由於台灣仍未正式使用,健保並不能給付,因此要注射AREDIA需不少費用。鄭淑勻也希望此藥能早日成為健保給付的藥物,減輕病友金錢上的負擔。

談到對社會大眾的期望,鄭淑勻表示,不一定是要給協會錢,更希望社會大眾給玻璃娃娃多點關愛,在此同時便能了解、發現玻璃娃娃的可愛,讓玻璃娃娃覺得不孤單。

「希望社會大眾多給我們一些關懷。在路上遇到我們的時候,可以多給我們一個溫馨的微笑,我們就會很開心了!」中華民國玻璃娃娃社會關懷協會理事長鄭淑勻笑著說。

2001年9月25日 星期二

得勝者教協 散播生活知識種子   

【記者劉涓涓/生命力報導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的義工方秀玉說,學生會遇到的問題,多半是兩性、人際關係、功課壓力、父母失和或零用錢太少。當學生來找她諮詢時,她會用鼓勵及安慰的方式,希望能紓解學生的壓力;並期透過得勝者課程教過的原則,活化應用在他們的生活之中。

「自己其實無能為力影響社會什麼」,方秀玉說,只是默默的撒種,默默的祝福,且帶著盼望的心情,期待這些即將成為社會棟樑的孩子,能作個「得勝者」。

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屬全國性社會團體,利用國中自習課或輔導課的時間,由協會所訓練之義工老師及使用協會編寫之課程來進行。得勝者教育協會有兩套課程,分別是問題處理及情緒管理,屬預防性的設計,協會同時也負責與學校輔導室的接洽。

得勝者課程進行的方式,跟一般輔導課有點類似,每班會有一位義工老師,若人力充足,會再多一位助教,同樣都要先經過協會的訓練。得勝者課程以接觸國一學生為主,因為國一課業壓力較輕,且課程為預防性之設計,適合及早進行。

在教材規劃中,每一課都有「心得筆記」及「輔導批改」兩個欄位,成為學生跟老師互動相當直接的管道。透過上課及課後的互動,老師也盡力的去了解學生的感受,成為學生最佳的陪伴及支持。

方秀玉擔任得勝者教育協會的義工已有四年半的時間,她曾跟私立恆毅中學以及台北縣立頭前國中合作,她說,在跟學校輔導室合作的過程中,輔導老師們看到這些「得勝者老師」,不用學校資源,態度謙和,配合度也高,通常有一定的好感;跟該校合作的時間越長:得到的支持度及信任會越高。

方秀玉表示,得勝者課程「不用考試、不用被評價、不用被修理」,成為學生很期待的課程。「時間怎麼過那麼快呀?」成為學生常說的一句話。在得勝者課堂上,可以自由互動,「開心的講一點話」,不用侷限在課業上的表現,注重的是均衡性的互動及全班的參與。

「少年們的心,需要您我的關懷,陪他們走過青澀時光,讓未來的社會更有希望。使他走當行的道,到老都不偏離。」這是得勝者教育協會希望達成的目標。也透過「愛裡得勝」的宣言,使青少年在關懷和教導中學習成長,培養解決問題和情緒管理的能力,以增強對事件的處理及關係的建立能力。

根據得勝者協會的統計,八十八學年度計有三百一十三所學校,十萬七千名學生參與輔導計畫,當中九成五學生回應得勝課程對他們有所幫助,九成三的學生回應對得勝課程有興趣。在學生家長部分,有五成八的家長與孩子進行本會設計的「家庭活動」,九成五肯定得勝課程對促進親子關係有幫助。在學校老師的部分,高達九成七肯定得勝課程對他們班級學生的幫助和實際成效。

方秀玉說,透過得勝者課程,看到這些學生學習如何拒絕誘惑,以及價值觀被改變。以往在班上被孤立的孩子,經由得勝者老師的鼓勵及關心,慢慢的建立自信;且在十週課程結束後的結業式中,還有可能因熱情參與、筆記整齊或進步多拿到獎品及獎狀,所以孩子的反應都相當熱烈。因為多方面發揮潛力而獲得鼓勵,是學生回應熱烈的主要原因。

因為時間不足,得勝者老師很難做到相當專業及深入的輔導。然而,方秀玉表示,最重要的還是用朋友的方式陪伴學生,了解他的感受,成為心情陪伴及情感滋潤的來源。

「千萬人中你獨一無二,堅強地活出生命的色彩」,這是上得勝課程時義工老師們常教學生唱的一首歌。方秀玉說,有時在校外遇到學生,學生會用「得勝者老師」這個稱呼跟她打招呼,使她也常被提醒,要活出得勝的生命,活出生命的色彩。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得勝者教育協會

安寧醫療條例 尊重病人自主權

【記者李桂妗/生命力報導「以前有一位醫生,他照顧病人非常用心,在和一位癌症病人長期相處下來,感情非常好,這位病人在癌症末期時,便向這位醫師要求不要作心肺復甦術(CPR),他想過最後一段安適、有意義、有品質的生活,這位醫師答應了。」台大醫院醫師邱泰源訴說著過去安寧醫療的一個案例。

邱泰源感慨地說:「沒想到在這位病患去世後,他的子女卻要告醫師,告他違反醫療法及醫師法,沒有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去救治他們的父親。後來,他總是告訴醫學院的學生,無論病人怎樣要求,我們都要把他救活,因為就算多活一秒鐘,家屬也會感謝你的。」

但他也表示,這是在民國六、七十年的時候,我國對處置危及病人的法律規定,醫師一定要採取急救措施,但卻沒有考慮到病人自己的想法及意願,而後來這病例也成了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精神之一,希望國人可以重視病人的自主權。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為尊重「末期病人」(指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是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的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的醫療意願及保障其利益,並賦予拒絕施行CPR的權力。未成年人可以由法定代理人簽署不施行CPR,二十歲以上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也可以在健康時預立意願書,言明臨終時拒絕CPR。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陳榮基表示,不斷發展的高科技醫學,雖然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並沒有提高人臨終的生活品質,反而使醫療提供者,尤其是醫師,產生了與自然爭命的妄想,於是越來越多人在醫院中瀰留,幾乎都得經過醫院裡急救團隊的心臟按摩、氣管內管充氣、心臟電擊等驚心動魄的心肺復甦循環操作,直到家屬不忍心,要求醫師停止或急救團隊累到無力繼續,才肯放棄急救,宣佈死亡。

或者在極力搶救安上人工呼吸器後,病人未能甦醒,並且必須一直依賴人工呼吸器以維生;或雖脫離了呼吸器,但卻喪失大腦功能,無法恢復意識,成為植物人狀態。這樣一來,除了延長病人的痛苦及干擾病人的安詳往生外,實在沒有什麼醫療意義,反而造成醫療成本及社會資源的浪費。陳榮基說:「在目前的醫療計劃中,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被扭曲的就是病人的自主權。」

我國在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三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六月七日由總統公佈,正式施行,不過許多人仍舊不知道。條例內容主要在解釋末期病人選擇安寧緩和醫療的規定及簽寫意願書的手續,還有醫師該注意的事項及違規時的懲罰。

中興醫院護理之家的護士邱小燕表示,從事照顧慢性病人已經兩年的她,也是最近才聽說這項條例,但從事安寧醫療照顧工作,應該更需要專業的訓練、道德的勇氣、良好的溝通技巧及安寧療護醫療團隊來配合。

在病人臨終時,生活品質可能優於生命的延長,醫師的責任固然是救人,但在此時如能尊重病人意願,提供協助,讓病人有尊嚴的死或安詳的往生,合乎一般人的要求,其實也符合行善、無傷害、病人自主三大原則的醫學倫理及法律的規定。

安寧照顧基金會秘書李惠芝表示,未來將會與其他安寧照顧團體合作,配合著行政院衛生署,舉辦研習會及各項宣導活動,培訓人員在安寧醫療照顧的專業及溝通能力,且推廣國人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了解。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

蔡灼明 為大地療傷

【記者朱慧芸/生命力報導他厭倦了高薪的收入,又抱著做到死的決心,一舉投入了保育工作。他藉著在樹種充裕的地方採種,然後帶至災區播種。他也讓解說班的學員們,體驗清晨即謝的穗花棋盤節之美、以及夏夜裡螢火蟲幼蟲的集居地-水溝裡的銀河。他就是一個藉種樹來保護台灣土地的男人-蔡灼明。

「當你開始認識它們的時候,它們也變成了你的朋友」。蔡灼明說,因為與兒子一起作科展時,由對蝴蝶的觀察中,發現台灣蝴蝶數量的銳減,進而關心台灣生態。於是在隔年,他成立了大自然工作室。

自民國八十八年成立的工作室,至今都只有他一個人,既是成員又是創始人的他,從打掃到教學樣樣來。自修了七個月之後,便開始開解說員班,至今已培養了兩百多位的生態解說員。

蔡灼明說,其實我是很喜歡做義工的。能為這個土地奉獻,將汗水灌諸於此。然後看著它有所改變,這種成就感是言語難以形容的。因此,最近在天災過後,蔡灼明便開始利用週末帶著學員和義工前往樹種繁多的區域,如陽明山、政大一帶,採集充足樹種,原本在桃芝颱風過後,他們就打算將這些樹種帶至台中栽種,復育土地植被。並將這樣的活動取名為:「為大地療傷」。

沒想到納莉颱風一來,台北也成了災區。他無奈的說,好像每個地方都極需補救。雖不知種樹的成效到底如何,但根據他的觀察,覆有良好植披的土地,在風災後受害的程度總是比沒有植披的好。而且,除了這個方法以外,身為老百姓的他也不知還有什麼具體方法可以保護這塊土地。

在狀況比較輕微的災區,我們會在附近撿拾樹種,並直接那裡播種。嚴重的區域,因植物種子都已大量流失,我們就在別處採集原生種,再至災區播種﹔並且會排除外來種,以保護原生種的生存。蔡灼明說,這樣的工作他們將會不斷的持續下去。他們也會在活動過程中進行自然觀察,以增進彼此的生態知識。並且對每一個步驟都拍照紀錄,以利未來學者研究。

這麼努力的作生態保育,有沒有一個終極理想追尋?曾當過外銷工廠的總經理,目前過著簡單生活的蔡灼明說,他希望日後能成立台灣第一家原生種植物園。讓台灣的豐富物種受到保護,不再被外來種的不當引入而導致滅絕,同時也提供給學者專家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

為大地療傷活動已舉辦過三次,前三次都是在採種,第四次將在九月三十號舉行,蔡灼明懇切的希望大家參與。當天上午將會去仙跡岩採種,下午會去烏來的屈尺,同時進行採種與播種的活動。


延伸閱讀

大地義工隊

2001年9月24日 星期一

動物園 教你如何尊重生命

【記者蘇瑜棻/生命力報導在保護動物,學習如何尊重生命,和動物和平相處的思考模式逐漸為人們所重視的今日,動物園正是許多動物保護團體極力推動,教導大眾如何了解動物、和動物相處以至於尊重動物的目標。

相信在動物園中,大家有時可以見到這樣的畫面,興奮的小孩為了吸引玻璃櫥窗裡動物的注意,小小的手用力的拍打著玻璃。有時候,大人們也加入槌打玻璃的行列,櫥窗裡的動物被嚇得四處逃竄,小孩和大人則滿足的手牽手離開。同樣的,這樣的畫面或許也不陌生,興奮的遊客向著大象、或者猴子、猩猩丟擲食物或者石頭,儘管旁邊就立著「請勿餵食」、「請勿丟擲物品」的牌子。更常見到的,是對於「請勿使用閃光燈」的視而不見。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表示,類似遊客行為失當,干擾到園內動物的例子層出不窮。之前曾經發生有老公公、老婆婆一大早帶著一大袋的蘋果到紅毛猩猩區,無視於「請勿餵食」的標語,拿著蘋果對著紅毛猩猩丟擲的情形。動物組說,遊客出於有趣,或者想吸引動物注意的行為,往往帶給動物們和飼養員很大的困擾。尤其是動物本身,很多幼小動物受到遊客三不五時的驚嚇,甚至會造成難以想像的深遠影響。不僅動物的精神上易出問題,免疫機制會遭到破壞,身體特別虛弱,抵抗力差,更有甚者會影響其生殖能力。今年農曆年時出生的三隻小老虎,可能也因為遭興奮的遊客驚嚇過度,發生食慾下降、腳軟、尿失禁的情形。園方發現後,緊急暫停小老虎的對外展出。

遊客不正常的行為甚至會刺激動物不正常的反應,動物組說,智商較高的動物甚至會對遊客失當的舉動做出反擊動作。對著動物丟擲物品的情形,最常集中於體積較大,且沒有玻璃保護的動物。體積最大的大象和靈長類的黑猩猩就成為最常丟擲的目標。學習能力極強的黑猩猩在情緒不佳的時候會將隨手抓得的物品朝遊客丟擲。園內一隻大象「藍波」甚至會用鼻子吸水或捲起自己的糞便朝遊客噴灑。這些都不是在自然環境下生活的動物會出現的動作。

動物園育樂組說,動物園也針對這樣的情況做出反應。在宣導及教育方面,在動物園門票上、驗票口上方及動物園宣傳折頁上都印有不要使用閃光燈、不要隨便餵食等字樣。包括飼養員在內的動物園工作人員及警衛都會加以勸阻,如果遇到假日人潮眾多的時候,加入服務的公共服務人員也會加入勸導的陣容。另外,動物園一年一次的宣導活動教育遊客觀賞動物的正確方式。最近動物園最熱門的明星──澳洲的無尾熊和國王企鵝更給了媒體宣傳的最好機會,趁機教導電視機前的大眾,在觀賞可愛的動物時,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恰當的。

育樂組也說,這樣的宣導及活動已經進行了至少三、四年以上。育樂組發現只要有宣導,就會收到相當程度的效果。尤其小朋友的宣導情形更好,有的小朋友會跟爸爸媽媽說不可以使用閃光燈,也會阻止大人亂丟東西,比沒有宣傳時的情況好了很多。

動物組說,近年來對於動物權益的觀念慢慢的被推廣開來,許多遊客開始懂得尊重被觀賞的動物,除了本身不做傷害動物的不當舉動,也會互相制止。當然,最好的傳播方式就是教育,將尊重動物這樣的觀念施於下一代,讓下一代培養良好的價值觀及行為。這是動物園除了照顧動物之外,希望教育大眾的新課題。

雇主不守法 外籍女傭苦哈哈

【記者魏明芳/生命力報導近幾年,來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日益增加。他們來台灣的目的不外是為了改善經濟狀況。一名印尼女傭德薇說:「台灣的錢如果換成印尼幣雖然很多,但在台灣工作比在其他國家還要累。」

德薇說,還沒來台灣工作之前她曾在新加坡工作,但在新加坡的工作量並不像台灣那麼多,因為雇主家有兩個女傭,她只要負責照顧小孩就好,其他如整理家務等工作都由另一個女傭負責。

起初,仲介公司告訴德薇只需照顧雇主家小孩及整理家務,但來台後,事實並非如此,她一星期中至少兩天要到雇主的親戚家幫忙打掃。依據勞委會「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除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外勞不得由其他雇主接續聘僱。另外,勞委會也規定,外勞從事監護工作,不得照顧受監護人以外之患者,或其他許可以外之工作。

另一名印尼女傭熙娣說,平常除了照顧老人、打掃外,每星期都要到雇主的妹妹、姊姊或哥哥家打掃,卻沒有酬勞,雖然錢並非最重要的,但她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及合理的待遇。

熙娣說:「有時自己受到了委屈,但卻無可奈何,只能默默的忍受下去。」她表示,他們來台灣工作是透過仲介公司,照理說仲介應該以最公平的方式來解決他們的問題,但多數的仲介公司只會考慮雇主的立場,而他們只成了犧牲品。

對於這件事,王姓雇主表示,家裡請的女傭是來照顧老人,但其薪水是由幾個兄弟姊妹一起負擔的,如果女傭只在其中一人的家幫忙,對其他人就會不公平。她也表示,女傭也許因此而變得比較累,但如果要給女傭加薪或額外的津貼,他們的負擔會更大。

王姓雇主說,除了給女傭基本薪資外,每個月如果女傭有加班,還需要給女傭兩千多塊的的加班費,且每月也要幫女傭負擔一部份的健保費。此外,女傭的日常用品也都由他們提供,他們並沒有虧待女傭。

林姓雇主則表示,要把監護工和家庭幫傭的界線分的很清楚實在有點難,例如,當家裡請了一個監護工照顧老人時,同時也希望外勞能幫忙做其他事情,來減輕雇主的工作負擔,不然何必花錢來請他們來呢?

引進外勞的仲介公司則說,外勞來台之前,仲介公司都會告訴他們雇主家的工作情況,所以如果他們不同意的話,他們可以不要做這份工作。其實很多的外勞,剛開始都做的不錯,到後來卻說了一堆怨言。不過有些雇主剛開始時,並沒有和仲介講清楚家裡的工作情形,因此後來造成了許多誤會。

針對這項爭議,長期為外勞爭取權益的「新事社會服務中心」負責人韋薇修女說:「把監社護工當作家庭幫傭或互換,都是違法的。」若有外勞遇到這種情況,工作兩個月後,可向新事會服務中心或勞工局申訴。

另外,韋修女也表示,在申訴的過程中,有證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外勞要盡量提出對自己有力的證據。

2001年9月20日 星期四

海中老蛟龍 淨海潛泳會

【記者王心怡/生命力報導高雄縣永安鄉一處有小沙灘的海邊,在每一天天空還濛濛亮的時候,就已經熱鬧非凡,海面上迴盪著談笑聲不斷。

這是一群每天早起晨泳的夥伴們,所共同組成的「淨海潛泳」協會。雖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運動協會,但其年長成員們的精神仍令人欽佩。協會中約有百餘人,而約有半數為年紀較長的老人家。大家繳交少許的費用,並成立管理組織,在岸邊設置更衣清洗室,用繳交的年費共同分攤水費。年紀較輕的成員,常因一些工作或生活瑣事的原由,而並不常出現在海邊,但是老人家們卻是風雨無阻,不見不散,就連颱風天也是大家集合在海邊,並排坐在岸邊,見朵朵白晰的浪花大的嚇人,才打消下水的念頭。

可不要小看了這群有把年紀的海中老頑童,雖然個個在海中是有說有笑的,似乎這只是普通的休閒娛樂,但他們的泳技,可是不比年輕人遜色,當中甚至有年輕時當過校隊、選手或教練者,更是神氣洋洋的替其他人個別指點姿勢起來。看他們認真的修正自己的姿勢及技巧,及一口氣可以游個數百公尺的耐力,真不由得用力地替他們鼓起掌來。

游泳雖是健康的運動,但海洋潛在的危險,對這群老人家而言,仍是一種威脅,而這個協會的理事長及祕書都是較年輕的游泳健將,具有救生技能,也較能保障這項運動的安全性。為了這群認真長者的運動安全,管理者更是不辭辛勞地潛至海底固定浮標,以示水深之危險;泳技較佳者要游至離岸較遠處,更要隨身綁有浮標,以測安全。

這些頭髮都白了的老人家,早過半百的年紀,會每天這樣勤奮的運動,其實是各有理由的。七十一歲的王老奶奶,很努力地踢著剛學會的蛙腳,她說:「沒辦法啊!你以為我喜歡一大早就起來吹海風啊!兒子女兒都不在身邊,身體不自己照顧好,誰要來搬你啊?健健康康,能走能動,不麻煩子女才不會被討厭啦!」站在海水中,不大游泳,一直在聊天的李奶奶則是笑開了一臉皺紋說:「老的走了,只留下我一個人,不出來走一走,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利用早上運動的時間,多認識一些朋友,也好有個照應」諸多這樣的銀髮族就這般聚在一起,當然其中也有不少是純粹對游泳感興趣的人。

協會中有一個名喚「安迪」外國成員,他是隻身來台工作的工程技師,而安迪跟這群老人家則形成了一種十分可愛的互動關係。安迪來台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國台語對他都不是問題,跟老人們在聊天的時候多半是國台語滲半,講英語的反而是有子女在國外生活的老大家。老人們問安迪:「How are you?」,安迪回問大家「呷飽沒?」這樣特殊的語言教室,正開班授課於這片海洋上。

一大早的運動,隨著太陽漸漸的升起而接近尾聲,大家在使用完場地後,要離開前總是會一面聊天,一面撿拾起飄流到海灘上的垃圾,保持場地的整潔,帶走不屬於大自然的髒亂。這些動作自然到好像是一件他們與生俱來的工作,讓我們不得不敬佩長者們對環境的尊重。

隨著暑期的結束,秋天的腳步也近了,在嚴冬中的水溫並不是這些長輩們可以承受的,也就是說這一片淨海將會有一大段時間要獨享寂靜的早晨,以期待明年回暖時再度的喧騰。

板橋社區大學 種子訓練課程

【記者賀志全/生命力報導「著重學員的實踐舞台」,這是板橋社區大學的課程發展重心。主任秘書溫雅芬說,板橋社區大學的種子課程,是以課程為目標,讓學員在課程的訓練之後,能有舞台讓學員發揮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板橋社區大學的種子課程有手語翻譯員訓練、親子數學、和環境學程。一般的手語課程,幾乎都是比較重休閒的部分,如手語歌的教唱,但是板橋社大的手語翻譯員訓練則是要訓練學員與有聽障的人溝通的技巧,了解自然語言的結構,在完成課程之後,能提供有聽障的民眾學習上的服務。

親子數學這門課是培訓種子學員能透過與孩子們的互動中成長後,進而協助學校、社區的媽媽及孩子,為教育盡一份力。溫雅芬表示,在這堂課中培訓出來的學員,在許多社區或學校推廣已經獲得成果,也得到很大的迴響。

環境學程的課程目標是生態解說員的培訓。講師陳建一說,這堂課主要是讓學員經由課堂知識的灌輸,提昇學員對自然環境作初步判讀的能力,然後從每一個月一次的戶外現場課,藉由學員所看到、所摸到的現象,以及其中的意義,發展出個人對環境的熱情,參與環境議題的能力。目前在已有學員組成「大地探索社」,而社員正對大漢溪進行勘查,將來的目標是成立巡守隊。陳建一表示,以後不只是大漢溪,有可能的話甚至會推廣到其他的地區。

除了種子課程之外,台灣文化探索社這堂課也是十分有特色的。講師蘇秋說,現在因為個人主義的主流意識,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自然對所居住的環境也顯的漠不關心,而在課堂中藉由台灣部落的介紹與實地訪查,觀察原住民的生活方式與部落的營造,以啟迪社區文化的重建,讓學員能建立起自覺性與社會觀。學員廖美觀表示,經由上次宜灣的阿美族部落的實地訪查,確實了解許多有關原住民的文化,覺得收穫良多。

板橋社區大學對於社區營造的概念並不只侷限於板橋地區,而是以種子課程的訓練作基礎,進而能推廣到其的地區的社區,以期有所幫助與影響,這樣不僅達到學員「公民意識」的建立,也能直接的對社會環境有正面的幫助。而這種特殊的辦學理念,也值得其他的社區大學作為參考。

榮光演出為埔基 山地醫療需援助

【記者劉涓涓/生命力報導】「聽啊!暴風雨恐怖的聲音, 神啊!請保護我們」。納莉颱風剛離開台灣,其肆虐台灣之程度使許多人都印象深刻。台北榮光聖樂合唱團今年為埔里基督教醫院慈善公演的曲目《四季》,其作曲者海頓在第十七首曲用豐富的人聲及器樂再現暴風雨的景象,提醒大家大自然的震撼性。

曾經參與演出的團員卓麗雲回憶起兩年前的演出《所羅門》,也就是一九九九年的九月二十日,當時,榮光也在音樂廳為埔里基督教醫院義演,沒想到演出結束後四小時即發生聞名世界的九二一大地震。當晚埔基有許多行政人員都來到台北欣賞演出,結果半夜剛回到埔里就發生了地震,他們一下車就得馬上捲起袖子,忙著救人。

台北榮光聖樂合唱團將於九月二十三日晚上七點半,於國家音樂廳舉行慈善公演,曲目是海頓的神劇《四季》,收入將再度捐贈埔里基督教醫院。今年為埔基募款,主要是為山地醫療基金的籌募,也為了醫院設備的汰舊換新。

台北榮光聖樂合唱團成立於一九八0年五月,成立之宗旨為透過聖樂的合唱來宣揚神國的福音,並藉著音樂崇拜及交流以提升教會詩班之水準。合唱團的經費均由團員交團費維持,卻每每為弱勢族群作慈善義演。榮光每隔兩年會在國家音樂廳舉行公演,歷年來的義演捐助對象包括世界展望會、勵馨基金會、伊甸基金會、花蓮門諾醫院及埔里基督教醫院等。

本次「四季」慈善音樂會的指揮─侯龍國,目前是美國合唱指揮協會的會員,自一九九三年起定期於國家音樂廳指揮榮光聖樂合唱團演出孟德爾頌《以利亞》、《聖保羅》、韓德爾神劇《參孫》、《所羅門》等大型作品。

「這部作品中,音響部分的處理是其很大的特色。」侯龍國說,不管是獨唱、重唱、合唱及樂團伴奏部分,海頓都以器樂手法來完成,詠嘆調中有德奧民謠明亮、簡樸、極吸引人的旋律;朗誦調中對陽光、雨水、風暴、狩獵等的描述,亦有頗具效果的音響呈現。侯龍國說,這部作品可說是海頓的「最高傑作」。

本次演出合唱部分,由台北榮光聖樂合唱團及台北市松韻合唱團共同演出,松韻合唱團是由一群台北市立松山高中合唱團的校友組成。伴奏則由台北市立中正高中管弦樂團擔綱。獨唱有王淑堯、陳忠義、倪百聰;龔鈺祺擔任大鍵琴伴奏。

王健 盼社會以平常心看待血友病

【記者李桂妗/生命力報導「從我出生九個月後,開始學走路,跌倒血流不止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是這麼的與眾不同!」現就讀於逢甲大學土木系的王健輕鬆地說。

王健天生患有極重度的血友病,是由母親遺傳下來的,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從小到大,母親總是特別細心的照顧他,教導他,讓他知道,他怎麼做會受傷,讓他學習獨立,建立自己的人生觀,知道在學校裡,哪些活動是可以參與的?哪些又是應該避免的? 「冬天的夜裡,媽媽常常為了幫我瘀青的腳冰敷,一整夜都不能睡,還要不斷的換冰塊。」王健真誠地說出父母對他從小到大細心的照顧。

在還沒有全民健保的時候,醫藥費常是王家最大的負擔,且在醫學常識封閉的年代,他們容易受到排擠。在王健的印象中,小學時有一次在美語班上課,小朋友調皮的拉走他坐的椅子,讓他跌坐在地上,之後半年的時間不能走路,還要接受治療。這樣的意外事故,他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賠償,反而是別的小朋友再也不找他玩了,美語班也以「不適合」之名不願再收他。

兒時的陰影並沒有對王健造成太大的影響,他樂觀的說:「一般大眾不了解血友病,對我們會害怕、防備是難免的,但我們自己要努力去克服、去溝通、去讓別人知道。」所以他一直用樂觀的心,努力去交朋友,去經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他的身邊,總會有一群好朋友陪伴著他,出外遊玩時,大家也會特別照顧他。

社團法人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林旭科表示,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的血液凝固異常的疾病,在跌倒或撞傷時容易瘀青,流血時不易止血,有時也會自發性的出血,以目前醫療技術無法痊癒,必須一輩子接受治療,但不會傳染,像他本身也是血友病患。

因為協會主要資金來源於民眾捐款,所以本身經費有限,無法在北部設立分會,但在全省各大醫院都設有醫療站,另外協會每三個月會舉辦一次活動,每次皆有醫師跟從,大家可以輕鬆的到郊外走一走,當然也會傳達大家重要的醫學資訊,最重要的,要社會大眾了解血友病,用平常心看待。「我高中的時候就會自己在家血管注射,會自己到醫院掛號、看醫生、拿藥。」王健驕傲地說。他很懂得好好照顧自己、珍惜自己,不讓父母擔心。   

「七、八年前,社會大眾甚至還會把我們當成血癌,當時協會就有一股力量,去教導社會大眾正確的觀念,另外也會教導許多血友病患家屬,照顧血友病患,最重要的其實是心理建設,要讓患者本身有正確、健康的觀念,在治療方法當然也要定期到醫院檢查,避免受傷。我有空也會到協會幫忙,告訴那些小朋友,我的心路歷程,要他們也對自己有信心,也要自己照顧自己」王健說。「對於每天騎機車上下課,又是研讀土木系的王健來說,他真的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理事長林旭科笑笑地說。

王健最想感謝的人,是從小照顧他的父母,還有一直陪在他身邊的好友,他希望可以考上研究所,將來成為一名工程師,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也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延伸閱讀

看見不同的天使 腦性麻痺聯合義診

【記者蘇瑜棻/生命力報導台北馬偕總院的大廳中,好幾個義工,扶著一個靠著支持器站立的孩子練習走路,一邊發出讚許的聲音:「走的很好喔!又有進步了!」。另一個角落,義工和爸爸媽媽推著輔具,幫助孩子站立起來,環繞大廳一圈,輔具上的孩子笑的天真。這是九月十六日,由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所主辦,第七期腦性麻痺聯合義診及二零零一年輔具展中的一景。

台北馬偕總院的大廳中,好幾個義工,扶著一個靠著支持器站立的孩子練習走路,一邊發出讚許的聲音:「走的很好喔!又有進步了!」。另一個角落,義工和爸爸媽媽推著輔具,幫助孩子站立起來,環繞大廳一圈,輔具上的孩子笑的天真。這是九月十六日,由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所主辦,第七期腦性麻痺聯合義診及二零零一年輔具展中的一景。

這次腦性麻痺義診的內容包括了復健科、心智、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小兒神經科、物理治療、牙科及各類輔具展出。腦性麻痺協會的常務理事方彝平說,協會成立至今九年,所舉辦的義診已經進入第七期,義診規模從當初和小學借校園,演變至今日和馬偕醫院、仁愛獅子會及輔具廠商的合作。

腦性麻痺協會的常務理事方彝平回憶說,剛開始舉辦義診時,國內的醫療環境及健保體系尚未成熟,義診的重點放在患者的醫療和復健,時間上往往要持續兩個月,每個週末都有義診活動。自從健保給付復健費用,蓋一格章可以使用六次的復健治療,加上國內對於「腦性麻痺」病變原因,及醫療方法的了解,義診的性質目前已經由醫療轉型為評估和諮詢。

因為腦性麻痺患者多患有肌肉及行動上各種障礙,需要輔具輔助,才能正常的活動或做復健,義診現場也有輔具展出。小小的腦性麻痺孩子,在義工及父母 的幫助下,試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輔具。在獲得義工哥哥姊姊稱讚:「真棒!你今天站的很久呢!」的時候,小朋友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參加義診的腦性麻痺患者以小朋友居多,有的可以自行走路,有的則需要家長抱在手上,或坐在專用的輔具上。被媽媽周淑貞抱在手裡的曾昱樺就是這樣的孩子。六歲,卻有著遠小於實際年齡的身體。「她屬於混合性的嚴重情況,沒有語言能力,普通的時候就像你現在看到的時候,軟軟的趴在我身上,叫做低張。但是因為她有併發痙攣,所以發作的時候整個人會變的很僵硬,就是高張狀態。」敘述著女兒的病徵,周淑貞娓娓道來身為腦性麻痺患童家長的辛酸。因為女兒的情況嚴重,而且已屆入學年齡,周淑貞決定自己在家教育孩子。「我現在已經可以接受我的孩子是這樣的事實了,只希望能把她教多好就教多好。也希望這個社會能夠更關心我們這樣的患者和家長。」

原住民社區健檢 初試啼聲

【記者林海/生命力報導一般社區的健康檢查給人的印象都是設備簡陋、量量身高體重,最多再來個抽血,而且光等檢驗報告出爐,也必須要花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次所舉辦的健檢,卻完全顛覆了這個深印在人們腦海裡觀念。

根據一份基隆市衛生局針對原住民健康所做的醫學報告顯示,原住民多半都有高血壓及關節炎疾病。因此為了提醒原住民注意身體健康,基隆市便將舉辦四場原住民健康檢查,並針對原住民特別增加腹部超音波項目,檢查原住民因為長期喝酒,所可能產生的肝功能問題。

基隆市衛生局局長陳耀德表示,基隆市舉辦社區健康檢查已經接近兩年的時間,主要是想改變一般民眾認為健檢一定要到大醫院去做的刻板印象,所得到的反應也相當的不錯,因此這次特別將原住民的健康檢查與社區複合式健檢結合,希望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反應,而日後將視需要來舉辦其餘三場。

一般社區的健康檢查給人的印象都是設備簡陋、量量身高體重,最多再來個抽血,而且光等檢驗報告出爐,也必須要花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但是這次所舉辦的健檢,卻完全顛覆了這個深印在人們腦海裡觀念,不但請到榮總、新光及臺大醫院等台灣知名醫院的醫師幫忙,連檢驗報告都是當場就可以拿到,若有疾病初步的徵兆,可以馬上安排到大醫院作進一步的檢驗。而就是因為如此人性化的健康檢查,讓民眾的好感與日俱增,所以等待受檢的民眾也總是大排長龍。

陳局長說,基隆市由小社區所開始的健康檢查,已經成為其他各縣市注意的焦點,並且群而仿效,為了讓全國的民眾都能享受到這種大醫院級的待遇,並且跟外縣式的衛生機關相互交流,基隆市衛生局將於九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天,舉辦一個全國性的成果展,將這類的活動推廣到全國,讓全台灣的衛生機關都能夠像基隆市一樣,讓民眾不必出遠門也能夠有最完備良善的健康檢查。

免費市民公車 桃園市走透透

【記者陳宣/生命力報導桃園市為目前全國唯一實行免費市民公車的縣轄市,今年八月十七日起已全面通車,桃園市公所社會課賴漢山課長表示,市民公車旨在提供民眾「社區型」的服務,為社會福利中的一環,並不同於一般以營利為主的民營客運。

賴漢山表示,桃園市為都會型的城市,與新加坡類似,因此當初市民公車的構想便是將整個桃園市視為一個大社區,以社區的概念來設計,位於市公所的總站則為中心點,各路線呈輻射狀發散到市內各定點,形成整個交通網。

部分市民公車的路線,無可避免與民營客運、公車的經營路線產生重疊,對此,賴漢山表示,路線重疊是無可避免,但只有少數,民眾可由沿途停靠的點看出,大部分的路線多設計為一般公車、客運沒走過的,幾乎通過桃園市內所有的國中、國小以及醫院、政府機構、市場等公共場合,旨在便利民眾,並非與民爭利;他指出,市民公車與民營客運、公車為各自獨立的體系,民營業者應藉由提升本身的服務品質,來擄獲乘客的心。

相較於一般客運的用車,市民公車顯得小了許多,賴漢山表示,這也是延續「社區化」的概念,由於市民公車所走的路線多為一般公車沒走過,其中不乏較狹窄的街道、巷弄,「總不能叫一輛四十五人座的豪華巴士,開進像莒光街這種較窄的街道吧 ?」賴漢山笑著說。

「有時等了快一小時才等到公車,有時卻一次就來兩,三部!」住在青溪國小附近的陳太太抱怨,對此,賴漢山指出,現在對公車發車的時間管制相當嚴格,一班公車誤點半小時罰三千元,幾乎是開一天的收入,所以應該不會有等快一小時的情形,不過他也建議,民眾應多留意發車時間,各路線的發車時間都不同,如上下班為尖峰時段,當然會加開班次,但清晨五、六點較少人搭乘,發車時間就會拉長,民眾可以前往市公所領取免費的導覽手冊。

而部分民眾也反應,上、下車時得注意後方是否有來車,特別是愛鑽車縫的機車,對此,賴漢山指出,事實上,公車本來應該是停靠在路旁的專用道,方便民眾上下車,但有些民眾卻違規停車佔用,「甚至在市公所門口的總站也敢違規停車哩!」現已加強取締,希望民眾不要再違規佔用專用道,這些專用道都是經過申請核准的;目前有部分公車站牌被破壞,希望民眾能發揮公德心,好好愛惜。

那麼市民公車是否會受年底市長大選的結果影響呢?他認為,事實上年底大選和免費市民公車並不相關,今年民眾有免費的公車搭,這些預算是去年通過的,而今年的預算若順利通過,民眾明年便可以繼續搭乘,且福利措施並非首長一人就能決定,所以免費市民公車這項福利措施,並不會因市長不同而停擺,也不會受到年底大選的影響,民眾大可放心。

兩性平等工作權 從拒絕性騷擾做起

【記者游欣怡/生命力報導今年三月的民進黨前青年部主任王銘源,分別被六位女工讀生指控有對屬下進行性騷擾的行為發生。其中一位指控者說,王銘源在一次請黨工與工讀生吃火鍋時,大膽的對她說:「你胸部好大喔」、「我對你的身材比頭腦有興趣」等話。另外一位指控者則以書面表示,王銘源在車內強吻她。民進黨申訴委員會調查後,認定王銘源確有性騷擾的言行。

類似上面的案例在我們的社會上已是一件屢見不鮮的事情了,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出,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已逐漸被職業婦女認為是就業生涯一大心腹之患,我國對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之研究可說起步甚晚,這個問題已經因為近年來婦女大量投入勞動市場後而日趨嚴重,但對它究竟應如何加以法律規範,以及事先防範與事後處理,卻顯得相當束手無策。

根據美國「平等僱傭委員會」對「性騷擾」的定義是指「不受歡迎的性侵犯、性要求或其他具有『性本質』的言語或身體行為。」黃淑英表示,只要任何讓自己覺得不舒服、不歡迎或是不合時宜的「具有性本質之語言或是身體行為」出現,譬如:說黃色笑話、讚美女同事「身材很好」、「很性感」、或是公開展示色情圖片、性意味的身體接觸、有性別歧視的評論等,都有可能是性騷擾的行為。雖然這樣的定義很模糊,也很難去界定,但是千萬不要忽視自己心中那種被侵犯的感覺。

女性在職場上受到性騷擾後的心態通常是自認倒楣或是大事化小,甚至會認為是因為自己的行為不檢或是衣著暴露所造成的。「這真是太可笑了!」女性權益促進會常務理事徐佳青針對這樣的說法不以為然的笑著說:「當一個人被搶劫時,我們很少會去責怪受害者:『你怎麼那麼笨,都是錢露白或該被搶。』」

大家在責備女性受害者的同時,都忘了最該被指責的加害人了。徐佳青指出,性騷擾並非女人不守「婦德」的問題,這裡面所展現出來的有更多是「權力」的關係,也就是不將女人視為獨立存在的個體,並且凸顯了女人在社會權力結構中處於劣勢的事實。

「我會去騷擾妳,表示我看得起妳,意味著妳還有幾分姿色,該高興才對,還怪我性騷擾?」這樣的話是一種性騷擾的迷思。黃淑英說,女人被性騷擾之後不敢明說,並不代表她就喜歡被性騷擾,更大的理由是她擔心一旦說出來後,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包括會被指為行為不檢點,甚至可能激怒騷擾她的男上司,而因此丟掉工作。

「當我們說不的時候就是不!」黃淑英說,若女性有被性騷擾的行為所困擾時,就應該要即時且嚴肅的表現出不歡迎的態度,並加以制止。當而女性發出這種訊號時,男性千萬不要被誤以為是一種打情罵俏、欲拒還迎的行為,而更進一步的加以騷擾。

黃淑英指出,雇主對其代理人或主管人員所從事這種性騷擾行為,不論事前知情與否,均應負擔絕對的法律責任,至於科以行政罰或刑法,就要按照所犯類別而有不同的處遇。她說,雇主是最有能力防治工作場所性騷擾事件發生者,而且也是最有能力負擔法律賠償責任者,因此,所扮演之角色也最吃重。

性騷擾在本質是一種性別歧視行為,它不但會對被害人本身、雇主、事業單位及整個社會產生負面影響,而且也與兩性平等工作權之理念直接牴觸。徐佳青說,在這種情形下,如何創造一個兩性平等、互相尊重的友善工作環境、無性別歧視的工作條件,並且提供一套預防性騷擾的措施與健全的申訴管道,就是各雇主責無旁貸的任務了。

關心孩子的情緒 解決家庭的秘密

【記者陳昭儀/生命力報導家庭中父親批評母親做的菜,而要求妻子重新再做一頓,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是妻子盛怒之下卻用狗食做了一頓「美食」讓先生享用,而他還不知情的直說好吃,這恐怕就部不是那麼常見;家庭中發生了有人被強暴的慘劇,在生活中也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是母親與孩子為了自衛而將歹徒殺死,並且將屍體掩埋,彼此之間絕口不提發生的事,甚至在父親工作回家後一如平常般的一同在餐桌上享用晚餐,這恐怕也是令人所費解的。然而這些確實都是電影《潮浪王子》的內容。

九月十五日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所登場的第三場「我愛我家—守護天使」讓愛傳出去電影賞析會,是由台北市北區扶輪社與首都扶輪社,連同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及聯合報共同主辦。當天所欣賞的影片為《潮浪王子》,內容主要是在探討孩子童年時所遭遇到的不美好經驗,以及父母親失和所帶來的衝擊,對於孩子成年後不論是行為、人格或是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會後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台北市少年輔導隊輔導員黃心怡,以《家庭秘密》為主題舉行座談會。

黃心怡認為,家庭在一般人的印象之中,應該是一個溫馨且充滿愛的地方,然而每個家庭之中,必定擁有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存在,一旦發生這樣的秘密時,家庭的選擇往往就是將它緊守於家庭成員之中,不讓任何人說出去。父母親往往會對孩子說:「不要想就好了、不要記得、這件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過。」然而在孩子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反而是這些刻意被遺忘的記憶烙印地特別深刻。

「這些家庭中不為人知的秘密,通常要在家庭的成員出現問題後,檢視他們的家庭史及家庭經驗,才會被挖掘出來。」黃心怡說。舉例來說,一個家庭中如果有成員自殺,在中國人的民族文化中往往將之視為一種羞恥,因此家庭通常會選擇不提這件事,由時間來將它淡化。但人的身體所儲存的記憶,往往比我們所設想的要多出許多,就算刻意將之遺忘,在記憶的深處實際上還是記得的。

對於孩子來講,選擇沈默、不提事情的發生,往往比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傷害更大。在他被迫去承受他的年齡所應該承受的東西之後,就好比是吞下了好大的東西而沒有消化一般,他無法將所承受到的情緒適當的宣洩出來,因此通常孩子就會學習到將情緒抽離。

所謂情緒的抽離,就是將情緒切割,對於事物失去了應有的喜怒哀樂,尤其是對於傷心、難過、悲傷等情緒,對事物通常都是以冷漠、不富有感情的眼光來看待,因此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要與人產生親密的關係就會發生許多的困難,因為當人缺乏自我疼惜的能力時,通常很難再去愛別人,因此也就很難與別人在心理上產生親密的關係。

「孩子會用不同的方式來愛家人。」黃心怡說。在有一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中,有的孩子會扮演勇敢護衛家人的角色;有的孩子則是扮演對父母親忠心、順從的角色。而通常擔任後者角色的孩子比較容易在家庭中受到傷害,因為他對於父母親的話往往是信以為真,而在年齡漸大之後,才會因為對父母親的失望而發現一些真相,孩子因而不再神話父母,發現父母親也是會有不完美的地方,在失望之後進一步的寬恕父母,藉此獲得個體上的成長。

每一個家庭中一定都會存在著某些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而孩子往往也會因這些秘密或是父母親之間的失和而造成許多的傷害。因此父母應該盡量站在同一陣線之上,而不是要孩子來做為兩人之間聯繫的橋樑,不然孩子會有很大的情緒負擔。另外要提高自己的覺察,瞭解自己個性、行為等各方面真實的不美麗,慢慢的改變自己,並在改變的過程中不傷害到家人。

此外,在最後黃心怡也建議每一個人都應該要有一個情緒出口,對象可能是朋友、同學、老師、同事、情人等,只要是一個在你有不能為外人所知的秘密時,可以放心傾吐的對象就可以,因為每一個人都應該要適當的宣洩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使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更美好。

2001年9月19日 星期三

人本 構築青少年活水工程

【記者楊家菱/生命力報導 「青少年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說法其實並不一定正確」,「也許青少年的問題正是我們整個社會本質問題的反映。」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毓文企圖打破世俗對青少年問題惡化的迷思。

為了配合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尋找青少年活水工程師」活動,所設計的一連十五場活水工程師義工培訓課程,第一場即以「青少年問題?還是社會問題?」為課程主題,邀請到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毓文主講。

「活水工程,就是經由社會的共同參與,創造一個能夠和青少年朋友對話、瞭解的空間,恢復他們和大人、和社會之間的信任的工程」,人本教育基金會教育中心負責人羅裕虹小姐,一語道出活動的意義。

為了因應青少年輔導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而擔任義工的人手卻日顯不足的問題,以及十月底即將開始運作的三重青少年館的人力,人本基金會正全面召募名為青少年活水工程師的輔導義工,對其進行四階段的逐步培訓課程,從初階培訓、見習、實習、進階培訓到成為正式的義工。  

「根據統計,嫌疑犯中只有百分之十五點五是青少年階層」陳毓文說,他指出但是在歷次針對社會問題所做的民調中,所謂的青少年問題卻總是名列第一或第二的令大眾感到憂心,因此從主觀和客觀上來說,對於青少年問題的嚴重程度的確有著相當的落差。  

陳毓文表示,青少年問題其實是整個社會本質上就已存在的問題的反映,兩者是同等發展的,因為時代總是不斷地再變遷,當前的社會問題其實是相對於這個時代的生活經驗。隨著進入資本主義化的社會後,價值觀偏向功利主義、人際和家庭關係愈顯疏離冷漠、個人的挫折容忍度低變的愈來愈低等,這些轉變因此導致較多的社會問題,如犯罪和暴力的增加。而青少年問題也只是整個社會問題中的一環。

「青少年問題分兩部份,一是傷人,一是自殘」,「這些行為的原因大部份都是因為壓力過大、情緒管理失當所造成的,但是這是不是也是一般成年人也會有的狀況呢?」,陳毓文認為如果特別凸顯青少年而不去看這其實是整個社會一般的情況,對青少年並不公平。 他特別舉例說明所謂的「身份犯罪」就是一例,例如青少年發生性行為、喝酒等行為,但是為什麼成年人可以,青少年卻就是行為偏差。

對於如何從旁協助青少年,陳毓文認為即使改變不了社會大環境,但我們卻可以灌注一些正向因子,來平衡、綜合這些青少年的問題,讓他們恢復生命的韌性。例如先學會尊重並且接納他們、站在一個從旁協助、關懷而非命令他們的角色,並且給他一個能夠改變現況的希望,「只要你有誠意,不用故意裝另類、裝可愛,就可以和他們互動」,多看出他們每個人正向的那一面,像有些青少年就特別有創造力、有些特別熱心,只要我們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和讚美,也許就可以引導他們走向正向的那面。

陳毓文特別強調環境和制度很難去改變,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的觀念,讓大家一起來思考在這個制度下,我們如何能夠活的更好。

Ohara 百分百的導盲犬

【記者簡雪惠/生命力報導「Ohara真的會知道而且體諒主人是個盲人,在我要拿項圈圈住牠的時候,叫牠的名字,牠就會走到我面前。有時候我沒有注意到牠已經在我面前了,還一直叫牠,牠就會用鼻子碰我拿項圈的手。當牠第一次這樣做的時候,我真的覺得眼淚在眼眶裡滾動更何況Ohara還會自己鑽進項圈和導盲鞍。」張國瑞在《Ohara的導盲日記》裡說道。

Ohara是首隻由國人訓練師陳長青,在紐西蘭訓練成功的導盲犬,屬拉不拉多犬,一身黃金般漂亮的毛色,體型相當大,坐著時和一百七十三公分蹲著的主人張國瑞差不多高。目前三歲的牠,是台灣僅有的第二隻導盲犬,但和第一隻現仍留在新莊盲人重建院的Aggie比起來,牠算是第一隻正式對外服務的導盲犬。

從一九九九年前來台灣,Ohara就陪伴主人張國瑞到現在。盡忠職守的牠,每天形影不離地引領著主人就學、上班或到各地去,兩年來,張國瑞出門再也不用怕被不明物體絆倒、上下樓梯時也踏得更安穩了。Ohara不僅為主人帶來更方便安全的生活,更多的是心靈上的撫慰及歡笑。

Ohara的主人張國瑞,是淡江資工所的研究生,目前正致力於盲用電腦WINDOWS界面系統研究,曾成功開發盲用「無字天書輸入法」的他,同時也任職淡江大學盲生資源中心的系統工程師。平日喜歡彈吉它、吹笛子的張國瑞,在淡江也已打了三年的盲棒,還出國比賽過。本來就帶著緬腆微笑的他,在Ohara不時挨近他身邊撒嬌時,笑得更開心了。

張國瑞為Ohara設立的專屬網站,是為了讓關心或對導盲犬好奇的人可以透過網站來認識他們,站上除了有導盲犬相關的資訊,還有他描寫和Ohara相處的生活日記。沒想到在他寫出的兩個月後,就有出版商表示願意替他集結成書,一直到二OO一年八月底,無心插柳的新書《Ohara的導盲日記》終於出爐。

五年前,張國瑞因在淡大聽了盲人重建院辦的演講,得知有申請導盲犬的機會,就馬上填表報名。在經過反覆的審核及面試,前後共三年的等待,張國瑞才等到Ohara的到來。他說:「那時都早已經絕望了,面試到快煩了。」連在前年八月得知他將有導盲犬時,國瑞都不敢告訴友人,因為怕又是空頭支票而漏氣;直到十月,訓練師將Ohara帶到國瑞的辦公室,他親自摸到Ohara時,才真正的相信自己擁有了一隻導盲犬。

申請導盲犬的盲胞之間是不具競爭性的,而是從申請者裡,依各別的體型、需求、生活環境等,選擇與狗狗適合的伴侶。其中最重要的,是方向感要好,專業的來說,就是「定向行動」佳的盲胞。張國瑞說,他所以會雀屏中選,最大的原因除方向感好外,就是身高和走路的速度和Ohara較「速配」。

張國瑞表示,從紐西蘭來台的Ohara一下就適應得非常好,連剛開始會怕的機車,(因為紐西蘭很少有機車出現),現在已經不那麼怕了,並且,還因應台灣街道擁擠的狀況,自己學會帶主人一前一後地通過窄路,這是在原本的導盲訓練中所沒有的。

有趣的是,導盲犬Ohara的思路邏輯和人最大的不同處,是牠不按照紅綠燈的指示過路,重要的,是注意四面的來車;張國瑞補充,反正紅綠燈也不一定就安全呀!還有一點,就是Ohara到哪都不用排隊,只要一到達定點,就馬上將主人帶到首位,幸好,到目前為止,好心的民眾都絲毫不介意地配合讓他們優先。

由於國內的導盲犬數量實在太少,加上宣導不足,讓國瑞帶著Ohara出入公共場合時,還是有點麻煩。常常在搭公車或捷運時,都要和司機交涉許久及出示內政部、交通部等允准的公文才成行,照行政命令來說,導盲犬不算寵物,是可自由出入各處的,連國家音樂廳也可獲進入。不論主人國瑞在欣賞音樂或舞台劇,Ohara都會乖乖的躺在一旁,很有修養。張國瑞表示,當初多虧國父紀念館方面首開先例讓他們進場,之後,他們再到其它的公開表演場合就容易得多了。

但最近Ohara似乎有了工作怠倦症,張國瑞說,可能是每天走的路都差不多,因此會感覺到Ohara提不起勁、走得懶懶的。訓練師建議他要兇一點,讓Ohara聽話,不過,國瑞不好意思地說:「我已經忘了要怎麼兇Ohara。」

目前,他正在想要如何走些不同的路,或改變一下生活的步調,讓Ohara眼睛一亮。不過,每當從淡江的辦公室走回家,還有走往搭公車的路時,Ohara就會又邁開高興輕快的腳步,主人笑著說:「因為家裡有玩具等著牠玩,搭公車則表示要出門,也是玩!」

Ohara最熱愛的,就是在大草坪上盡情地奔跑,但幾次在淡江校園玩得過火,導致主人國瑞還得請校警幫忙尋找的情況下,國瑞已不太再敢放Ohara自由跑了。但就在九月開學後,校方已決定挪一塊草地,圍起來讓Ohara自由使用,校方貼心的舉動,讓國瑞不用再擔心沒有適宜的地方供Ohara運動或找不到牠了。

張國端帶著Ohara出門時,常會吸引好奇的路人圍觀,尤其熱情的女生看到可愛的Ohara,都會忍不住上前摸摸牠。但事實上,此類的舉動,是會讓主人帶來些困擾的,因為,看不到的國瑞並不知道其它人正對Ohara做什麼。一來,不僅讓他擔心,也會干擾Ohara的導盲工作。

因此如果我們看到有盲人帶著導盲犬的話,有幾點重要的原則是要謹守的。首先,是「千萬不能餵導盲犬吃東西」。要是導盲犬在行進間受到食物誘惑而忘了引領主人,這是非常危險的。再來,就是你若想和導盲犬接觸的話,要記得先告知主人,否則會使工作中的導盲犬分心。

現今,台灣還沒有自己的導盲犬訓練中心,相關訓練人員也只寥寥數人,導盲犬發展計畫推行得相當緩慢。也正因為如此,Ohara所扮演的角色更形重要。就像國瑞在書裡對Ohara說的話:「更因為你是台灣導盲犬的先軀,我們還背負著建立人們對導盲犬正確觀念的沉重責任,而這讓國瑞有時候的確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壓力壓在肩頭,十分吃力呢!」


延伸閱讀

Ohara的魔法屋

殘障職訓免費 還可獲生活津貼

【記者王朝巍/生命力報導「利用各種活動,促使精神障礙者的成長、成熟能達身心健康的整合,並提高生活品質,增進社會適應與復歸。」這是衛生署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呂淑貞在座談會上提出的職能治療目標。讓精神障礙者能夠在充分的職業訓練與社會的調適訓練下能夠再出來就職,重新開拓他們的人生。

九月十六日下午在台大的第二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場身心障礙就業服務政策及職業訓練座談會,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主辦,分別由三個領域的講師來發表對政策及職業訓練的現狀及建議。

第一場的講座由勞委會中部辦公室二科科長張世科來發表目前對於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政策及法規,他提到目前的身心障礙者就業情況因為受到景氣低糜的影響,到九月分為止已經有五萬六千多人失業,為了因應目前的失業盛況,身心獎助法案已經正在設立中,而且也補助十八個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的機構。

為了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已經實施辦理職業訓練卷,身心障礙者可以持卷到職訓中心免費參加職業訓練,以因應目前的多元化需要及增加參訓彈性。另外身心障礙者參加職訓可以得到政府補助各項受訓費用全免,並且補貼每月膳食費2400元,還有勞工保險及家庭津貼。張世科也說到,由於目前的職訓機構太少,希望能夠在以後能夠藉由政府的力量來普及,增進身心障礙者的福利。

第二場由衛生署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呂淑貞來講解有關精神障礙者社區話以及就業服務現況,主要的重心放在如何提供完善的職前訓練給身心障礙者,讓他們能夠發揮本身的所長。她表示,職業訓練需要舞台,而且雇主需要社工人員的支持,因為在工作的時候身心障礙者常會發生一些突然的狀況,例如有一次她的一個個案因為快到下班時間,注意力一下子放鬆而突然發生手指頭被車床夾斷的意外。所以障礙者不只需要完善的職前訓練也需要有社工人員的後續追蹤來應付一些意外的狀況。  

此外社工人員也擔任跟雇主交涉薪資的角色,一開始都是從勞工最低薪資的70﹪起跳,然後之後慢慢的再依照工作情形跟雇主調高薪資。在工作訓練方面,呂淑貞提到她們目前都會接一些代工來賺取資金也順便給身心障礙者做職業訓練,一舉兩得。並且也說服了榮總讓障礙者在裡面工作。她也舉了一個成功的個案是關於他們在榮總開的一家麵包坊,身心障礙者們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學習如何製作麵包,也表現了很大的熱誠去推銷。目前八里復建中心的累計就業成功達六個月以上的有八個人,成功率達58﹪。

第三場是由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的講師張自強主講,他主要是在介紹一些有關於身心障礙者的職業輔導評量的方式。他解釋所謂的職業輔導評量是藉由評估一個人的心理、興趣、工作性向、生理狀況、與工作行為、以及評估一個人的耐力與極限,再與潛在的工作環境相比較後,來預測一個人現在和未來就業的可能性。最後他提到目前台灣的就業輔導與評量因為受限於資金的問題,不夠完善,欠缺整合,這也是未來所需要發展的。

2001年9月18日 星期二

善牧耕耘五寒暑 建構不中斷學習路

【記者陳彥儒/生命力報導「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本著這樣基本精神,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基金會不停照顧許多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們。其中原名多元性發展班的「台北善牧學園」,更已默默走向第五年。

善牧基金會一向以「復原力」的理念,來幫助青少年、受虐婦女、兒童的心裡重建,復原力指的是兩種能力,一是抗拒的能力,二是積極建設的能力。善牧學園也以這個基本概念,為失學青少年設計一系列幫助他們返回校園的課程,主要分成三個階段,適應期、發展期和回歸準備期。

第一階段適應期,主要是協助成員建立較有規律的生活作息,所以這階段沒有像學校裡面的制式課程,課程內容以類似社團活動形式設計,如:學習如何作泡沫紅茶、攝影、插花等。期望用輕鬆的方式,引發成員學習興趣及開拓更廣的視野,也期望藉由這樣輕鬆的課程,建立和成員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第二階段發展期,這一時期,藉由多元智慧的課程設計,幫助成員發現自己至少一種領堿的專長或天賦,並在團體生活中學習與人互動。這樣過程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成員在學習中產生興趣,並找到持續努力的動力;相反,如果成員沒有在這過程中找到興趣或成就感,很可能又會回到漫遊街頭,甚至是放棄學業的生活。多元智慧是指以語文、邏輯-數學、視覺-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和內省智慧,為基礎的理念。

最後一個階段回歸準備期,課程設計以回歸主流為基本原則,分兩個方向來進行,一是以國一、國二為主的成員的升學組,除了延續上階段的多元智慧課程,也加強了課業輔導的部份,讓成員不會因進度落後,影響日後復學的情況;另一個方向是以國三想就業成員為主的就職組,課程內容較不一樣的是多了技藝訓練和職業訓練等。

除了三階段基本課程,善牧學園還會舉辦營隊活動,來加強成員對團體的向心力、正向與人互動的能力、學習對規則的遵守,和培養正向的社會行為。像八十九年五月在三峽舉辦的好釣手訓練營,和六月在拉拉山的山野之旅,都是屬於這類的活動。  善牧學園的社工員陳依潔說,目前善牧學園有和每一個非營利組織一樣的問題,那就是經費、場地、人力的缺乏。

善牧學園經費主要來源,是靠募款所來,近年來天災人禍加上經濟不景氣,使得他們募款工作跟著吃力,經費不足自然就影響場地和人力資源的取得。外界常以商業成本效益觀念來評判善牧的經營成果,使得善牧經營上更加困難。

2001年9月10日 星期一

馬英九、白冰冰公益情 歡喜分享

【記者陳信升/生命力報導對於十一年前犯下白冰冰住宅搶案的黃姓受刑人即將假釋進入台大社會系就讀,白冰冰除了給予祝福,她也希望黃姓受刑人是真正改過自新而假釋,不是因為他考上第一學府而被假釋。

「公益路上成長很多,就是多花一點心思去懂別人。」,知名藝人白冰冰以自己的體驗來分享他以一個受害者的身分投身公益事業的心情,而台北市長馬英九積極投入公益活動則是來自爺爺的一句話:「黃金非寶,書惟寶;萬事皆空,善不空。」

由台北市美麗人生教育基金會、台北市立圖書館、民生報、幼獅少年月刊合辦「其實你懂我的心-從社會關懷談起」的座談會,八日邀請到台北市長馬英九、知名藝人白冰冰進行對談,由罕見疾病基金會代言人、佛光衛視新聞主播楊玉欣擔任主持人,於台北市立圖書館十樓會議廳舉行,現場吸引了近百位的民眾。

對於十一年前犯下白冰冰住宅搶案的黃姓受刑人即將假釋進入台大社會系就讀,白冰冰除了給予祝福,也明白表示黃姓受刑人當年是因為沒錢才出此下策,出獄後不知是否繳得出學費?如果他真有經濟上的困難,白冰冰願意為他出學費,話說完台下響起一片掌聲,給這個個頭嬌小卻以「公益界的小巨人」自許的女性喝采。不過白冰冰也強調,她希望黃姓受刑人是真正改過自新而假釋,不是因為他考上第一學府而被假釋。

回想起十一年前的這一段往事,白冰冰仍然心有餘悸,談到歹徒將開山刀、斧頭掛在年僅十歲的白曉燕脖子上,更是忍不住哽咽,提到曉燕短短十七年的生命遭遇到兩次無情的對待,她自責的說,「孩子喪生在我的成就下。」為了讓自己受過的痛,別的媽媽不要再痛,她以受害者的心情投身公益活動。

馬英九認為,「公益活動是從關懷到分享的一個過程。」,他把公益活動分成捐金錢、時間、器官、遺體等方式,「凡是有益世道人心的事,都是好事。」。馬英九說,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行善,把志工當作一種生活習慣。雖然鼓勵大家行善,兩位演講人也提到「要慈悲,也要有智慧。」,讓最需要的人得到最大的幫助。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