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00年4月30日 星期日

勞工搖籃曲 觸動勞工心深處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

隨著五一勞動節的到來,各式各樣的勞工活動也熱絡了起來。台灣勞工陣線在四月三十日假台灣大學附近的女巫店PUB召開一場名為「勞工搖籃曲」的音樂合輯發表會,為即將發行的同名CD「勞工搖籃曲」,進行預先的暖場。

發表會上,合輯內「起毛歹」一曲的作者陳漢忠,人稱阿忠的他,更以台語用那卡西的方式自彈自唱了起來:「尚乖乎人較耗呆、古意乎人叫憨才、遲到扣錢滑不來、破病請假嘛沒使」,輕鬆愉快的歌聲中,吐露出勞工階層的種種無奈。

勞陣秘書長楊國文說,勞陣為激發勞工階層對於自我意識能夠覺醒,曾嘗試以各種的方式來接近勞工,經過調查他們發現,勞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音樂的機會大過於文字,因此他們決定改變傳統的方式,試著用音樂來發表勞工的主張,這就是這張音樂CD誕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次發表會的聯絡人沈倖如表示,這是一場最溫和也最激進的抗爭,在台灣,勞工普遍的缺乏階級意識,一個勞動者的苦悶、不爽,往往被掩蓋在「肯努力就會出頭天」這樣的價值觀下,人們輕易地就將勞工的生活困頓歸咎於個人努力不夠,卻忽略社會架構下,勞工階層被資方剝奪的事實。

她更表示將這張CD命名為「勞工搖籃曲」的原因,是源於小時候每一個人都聽過的一個故事:「小時候長輩總是說,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總有成功的一天。」但事實上勞工打拼了一輩子,出頭天卻還只是傳說中的好運,那我們如何向下一代複頌同樣的神話呢?所以「勞工搖籃曲」,正是要藉此機會導正社會的觀念。

這張合輯的音樂總監王明輝指出,在製作這張合輯時,他感受到勞工文化的創造力正逐漸的消退,這是他從事勞工運動以來感到最嚴重的問題,因為創造力是所有思想的主要根源,沒有了創造力就永遠只是個聆聽者的角色。因此希望藉著音樂的方式,打動勞動者心中底處的自我意識,讓勞工能真正的開始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而不再只是每天自怨自艾的過活。

你想了解社會各角落的心聲嗎?你想聽聽正港的「勞工搖籃曲」怎麼唱嗎?「勞工搖籃曲」是你的最佳選擇。



台灣勞動陣線

(02)2365-5705

2000年4月29日 星期六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舉行成立大會

【生命力記者/陳安樸報導】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二十九日下午在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了立案成立大會及台灣環境運動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從一九八七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的組成,到一九八九年向內政部申請立案,經過十年的漫長等待,在今天終於正式成立。民進黨黨主席林義雄、立法委員林重謀以及各方的環保專家學者,都齊聚一堂,為未來的環保問題作進一步的瞭解與溝通,期望在新政府的執政下,能夠將環保工作順利地推展與執行。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副會長徐光蓉表示,由於以往政府一直禁止全國性的團體名稱加上「台灣」,因此對外都只能以「台北市環境保護聯盟」來稱呼,像是個地方團體,但成立之後,原本所有的分會也都合法化,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才正式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組織。此外在中央,如環保署的資訊取得上,也可望從原本的自己要求索取,變成中央直接給予。

對於台灣環保運動的發展,從一九八O年代開始興起,九O年代抗爭活動達到高峰,一直到今天環保運動已經逐漸遠離街頭向議會發展。面對此一趨勢,徐光蓉以及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桃園分會長陳麗玲都不約而同的表示,未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應該著重在法規的制訂上,把焦點放在政策方面的改革。徐光蓉也提到以往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所做的很多都是救急的工作,當問題發生時才開始動作,而現在因為這類的事件也比較少了,所以聯盟本身應該自己提出各項計畫與方案。

前聯盟會長文化大學生物學系教授鄭先祐表示,聯盟未來必須將想法、看法具體化來推動環保工作,朝著專業、精緻的政策去努力。而面對民進黨的新政權,聯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內部的溝通,在未來將走的路線,以及各項工作推動的時間,都必須要充分的討論,而且需要時間來調適,適應新的角色。

聯盟花蓮分會長鍾寶珠也強調,地方上的民眾比較缺乏國際性的環保概念,因此希望日後聯盟能到各地舉行各種環保議題的座談會和研討會,讓環保的概念也能夠深入地方的民眾。

朝野、學者、環保人談環運的未來

【生命力記者/陳安樸報導】二十九日下午在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國際演講聽,舉行了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立案成立大會及台灣環境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大會邀集了各界的人士,包括民進黨黨主席林義雄、民進黨立委林重謀、生態保育聯盟總召集人林聖崇、台大教授張國龍等等,對未來環保政策以及環保運動的推行,提出看法與見解。

對於環保的工作林義雄表示,是需要耐心與毅力一步步的做,以核能電廠的問題來說,長久以來民進黨都是站在反核的立場,但是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之後,就必須考慮到其他支持核能的民意,因此也必須努力地說服另一半的民意,讓他們慢慢地改變想法。同時希望民眾能給新政府機會,不要在還沒開始做之前就批評。

台大教授張國龍指出,民進黨十幾年來,與環保團體的態度比較一致。而目前民進黨即將執政,希望民進黨未來能將之前一直努力的環保工作,開始積極的推動,並且能夠實踐對於反核的承諾。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召集人周晉澄認為,未來新政府必須徹底落實環保署在環境評估的工作,並且在國土規劃的政策方面應該要加以重視。他強調,國土規劃要走在環保之前才好。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施信民表示,從以前開始民進黨就一直是環保團體的盟友,因此在民進黨的執政下,環運的訴求落實機會增加、參與決策的空間增加。但是可能會面臨角色的衝突,應該要積極參與並接受可能的妥協,或是保持監督、評判的角色,以及在財力人力的缺乏下,如何建立足以對抗政府壓力的環運力量,將是環保團體必須思考的問題。

2000年4月26日 星期三

東吳法播隊 散播法律的種子

【生命力記者/林慧雲報導】「法治精神與法律概念應該是向下扎根,從小開始培養的」,基於這個理念,東吳大學法學院的學生,志願組成了一個法治播種服務隊,全力推廣兒童法治教育。 

東吳大學法學院法治播種服務隊,是全國第一個以法治教學為內容的服務性社團,也是唯一一個針對小朋友推廣法治服務的社團。他們的推廣工作以營隊活動為主軸,在學期中以台北縣市國小四、五、六年級的學生為對象,舉辦假日營;並在每個非週休的星期六,出隊替小朋友上課。至於台北縣市以外的地區,則利用寒暑假舉辦四天以上的冬、夏令營,貫徹法播服務隊傳播法律種子的宗旨。

法播服務隊隊長詹勇銘補充說明,他們曾舉辦冬、夏令營的地區有苗栗、台東、宜蘭等地區,因為一些地區如原住民的部落,能獲得的資訊較少,因此他們在寒暑假舉辦教學活動時,以偏遠地區為第一考量的對象。

「我們不是告訴小朋友教條式的答案,而是以啟發的方式,讓他們瞭解法律的精神。」詹勇銘表示,他們的課程都是精心設計的,以演短劇或是布袋戲、玩遊戲等輕鬆活潑的方式,呈現他們所要宣導的主題,之後再由服務員帶著小朋友討論劇情,給小朋友時間讓他們自己思考法律的意義。

隊員王建智補充:「教導小朋友時,我們並不是像老師教學生那樣,直接告訴小朋友答案,而是和小朋友一起討論,在旁提示,以引導的方式灌輸小朋友是非對錯的觀念。」同時隊員在出隊前都會有事先的訓練,學習如何和小朋友溝通,用最淺白的方式,將一些法律常識,傳達給小朋友。

他說明,其實現在資訊流通快速,小朋友也知道一些行為是有罪的,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讓他們從法律的基本精神開始學習,瞭解法律規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從小培養法治觀念,才能貫徹法治教育。而教導小朋友時,要先能有足夠的耐心,並接受小朋友的思考模式,用小朋友聽得懂的話講解,才能讓他們吸收這些知識,而不是把這些觀念「背」起來。

詹勇銘表示,法治觀念應從小開始建立,才能落實法治教育。但是舉辦營隊活動,受限於人力的不足,無法將之推廣到全台的各個角落。法播服務隊現已開始利用網路推廣這項工作,將他們定期發行的刊物放在網路上,希望能傳達給更多的人知道。未來將以營隊活動及網路推廣同步進行,擴大服務的層面。

延伸閱讀:

東吳法學院法治播種服務隊

東吳大學法學院

希望職工中心 點燃外勞工作希望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我們秉持著平等的信念,推動不分種族的工人們能有一個安全、公平的社會制度和環境。」這是希望職工中心的成立宗旨。

希望職工中心,是由天主教的分支高隆會所成立,專門服務外籍勞工的單位。目前希望職工中心除了提供外勞日常生活的諮詢外,替受資方不平等待遇的外勞爭取權益,更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其實希望職工中心的成立時間,甚至於比政府開放外勞來台工作的時間還早。因為早在開放引進外勞之前,國內就有五至六萬以觀光簽證或偷渡方式來台工作的外勞人口。高隆會深知這些外勞,遲早會成為台灣勞工問題的一部份,因此成立了希望職工中心。

希望職工中心社工員林三台,是這個中心唯一的中國人。他說目前台灣的各階層普遍對於外勞都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例如雇主提出的待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根本是將外勞視為工作機器,而非一個人來對待;而本地勞工,則將他們視為來搶飯碗。他認為這些的觀念都應該被導正,外勞不應該被視為次等人種對待。

現今他們對外勞的服務工作,除了給予他們宗教依靠、舉辦休閒活動、向資方爭取權益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帶著外勞,參加國內工運團體工人立法行動委會舉辦的請願活動。原因之一除了希望職工中心是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發起團體之一外,他們更希望能藉此機會化解本地勞工對外勞的誤會。林三台指出,本勞之所以會認為外勞搶了他們的工作,原因在於政府引進外勞從事替代性的工作,而不是補充性的工作;所謂的替代性是指在本勞充足的情況下,資方為降低成本而雇用廉價外勞,而補充性是指在本勞不足的情況下,才雇用外勞,如此的話原來只是以補充本地勞工不足的外勞,卻在資方考量待遇的情況下成為主體,這是政府方針的錯誤,但外勞卻因此背上原罪。

目前希望職工中心一個禮拜至少會接到十五件有關外勞和資方的紛爭,如資方少發工資、女外勞受資方騷擾等,原有的四位社工員人已不堪負荷如此大的工作量,因此近期內計劃增加人手,他們希望有基礎國、英文能力且懷有服務熱誠的人能踴躍的加入他們。

希望職工中心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長江路65號3樓
電話:(03)425-5416

智光文教基金會 發展遲緩兒推手

【生命力記者/蔡佳穎報導 】婷婷三歲在托兒所的時候,被認為是發展遲緩的小孩,有學習上的障礙,後來她到智光文教基金會的教學中心,那裡的特教老師針對她的情形,特別為她設計一套活動課程,訓練反應,經過兩年的幫助,婷婷現在和一般的小孩沒有什麼兩樣,沒有學習上的障礙,她上幼稚園,而且和班上的小朋友打成一片。像婷婷一樣,經由教學中心而得到幫助的發展遲緩兒童,還有好幾個成功的例子。這些發展遲緩的兒童,只要及早治療和教育,都可以減輕他們的障礙程度,甚至可以讓他們恢復成和一般人一樣,這項叫做早期療育的工作,也是智光文教基金會一直在努力推動的方向。

位於基隆市的智光文教基金會,從八十五年由曾勤先生成立至今,已有四年的時間,因為在當時基隆沒有特別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的福利機構,所以曾勤決定貢獻一份心力,成立智光文教基金會,為發展遲緩兒童服務,智光也是基隆市最早推動早期療育的民間團體。

所謂發展遲緩,就是指零到六歲的兒童,因為某些原因使腦部受損,而造成他們在動作、語言、溝通等方面和大部份同年齡的小孩比較,有異常緩慢的情形。「這些發展遲緩的小孩,經過教育、醫療、環境刺激等早期療育,可以減輕未來障礙的程度,甚至還可以透過早期療育完全突破障礙。」智光文教基金會執行秘書周美珍說。

智光有一個教學中心,專門為發展遲緩兒童提供早期療育的服務,中心裡的社工人員和特教老師,會針對每一個小孩不同的情形,並和家長一起商量,設計一些免費課程,每一個課程都會藉著遊戲、音樂、親子共同參與的方式,讓家長和小朋友從中一起成長,不但能促進親子的互動,也可以刺激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周美珍說,目前他們教學中心有二十多個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大部分的小朋友到教學中心後,在學習方面都有正面的進步,家長的反應也很好。她說,有一個周小妹妹,原本在幼稚園是讀啟智班的,但學習成效不佳,後來經過教學中心的幫助,她現在在國小可以念介於普通般和啟智班間的資源班。

智光每年都會不定期的辦一些有關早期療育的研習活動,在研習方面,他們都會請一些早期療育方面的專家,來對家長、社會人士,或是特教、幼教老師宣導一些正確的觀念,並提供他們相關資訊來源的管道。除了靜態的研習活動之外,智光在去年五月的時候,辦了一個「闖關尋寶

幼兒趣味競賽」的活動,他們邀請了基隆市公私立托兒所、幼稚園的小朋友參加,小朋友一邊遊戲,還有治療師在旁觀察他們的行為,智光希望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在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周美珍說,小朋友玩的很開心,而且我們在現場也有特教老師可以提供一些資訊給家長,家長的反應也很好,所以我們今年還要再辦一次。

周美珍說,我們日後還是會繼續辦理教學中心,還有一些研習、戶外活動,幫助社會大眾了解早期療育這個觀念,並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學習的環境,讓他們可以減低障礙程度,進而降低社會成本。

財團法人智光文教基金會
地址: 基隆市義一路六十六號三樓
電話: (02)24249059
傳真: (02)24232586

心園文教基金會 為心智障礙築夢

【生命力記者/蔡佳穎報導】阿賢是一個重度智障者的孩子,今年四十五歲,她的母親已經過逝,只剩下年邁的父親照顧他,阿賢每天只會對著窗口發呆、咬指甲,隨著阿賢父親年紀漸漸增長,體力和精神都不如從前,他擔心自己過世以後,不知道有誰可以照顧阿賢的日常起居生活?

和阿賢有一樣情形的,不在少數,他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在位於基隆市的心園文教基金會為了可以服務心智障礙者,希望可以建立基隆市第一個心智障礙者綜合服務中心,提供他們一個完整的醫療、教育和職業訓練的場所。

心園文教基金會是在民國八十七年,由一批心智障礙者家長和社會人士所組成的。心園文教基金會秘書長古碧真說,因為基隆市有兩千多位心智障礙者,但是卻沒有相關的機構可以提供教養和訓練的服務,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自己的小孩將來沒有人照顧,所以心園成立時的理想就是,在基隆建立第一個心智障礙者綜合服務中心,讓心智障礙者可以得到完整服務,這也是許多家長的心聲。

古碧真說,我們計劃的綜合服務中心是一棟五層樓的建築,分三個部分:

一個是早期療育服務中心,提供發展遲緩兒童及早發現,並早期介入的專業輔導,可以減輕他們未來障礙的程度。第二個是成人心智障礙者職業訓練的場所,主要有烘焙班等職業訓練服務,教導他們擁有一技之長。第三個是成人心智障礙者的住宿家園,這個住宿家園將會有專業的老師指導、從旁協助,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因為家長年邁無力照顧的心智障礙者,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給他們一個家庭式的生活。

現在心智障礙者服務中心,剛完成初步的規劃,目前正在募款的階段。古碧真說,我們預計需要約兩千萬的籌建費用,向政府的補助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將會陸續舉辦一些募款活動,希望社會大眾共同的參與和投入,協助早日完成服務中心。

「給他們同情,不如給他們機會」,古碧真說心智障礙者綜合服務中心可以給家長喘息的機會,也可以降低社會成本,讓這些心智障礙者由被動的依賴者,變成主動的社會貢獻者。

財團法人心園文教基金會
地址:基隆市南榮路七十八號二樓
電話:(02) 24271753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

台北市萬芳發展中心

台灣婦幼協會 受虐婦女不再沈默

【生命力記者/陳詩怡報導】在台灣,有許多受虐婦女因不堪婚姻暴力,向法院訴請離婚。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冗長的官司中爭取到應有的權利。「我們在各縣市都有一名法律顧問,以協助各地受虐婦女,更為協助因沒錢請律師,被迫繼續留在丈夫身邊的受虐婦女,提供免費諮詢的服務。」協會社工人員林育珊說。

位於台中縣豐原市的台灣省婦幼協會,成立至今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協會的服務內容包括:推動婦幼福利、為受虐婦女和幼童、棄嬰提供服務、關懷社會,協助急難救助等。

到協會中尋求支援的受虐婦女,幾乎都有相類似的難題:沒有經濟基礎及關於離婚後孩子監護權的問題。「通常我們會視個別情況來處理,如果她有工作能力,我們會鼓勵她們找一份工作或經由協會轉介到政府社會局輔導就業以解決經濟問題;至於監護權問題,自從去年立法院通過家庭暴力防制法,婦女合法擁有監護權已不再是難事。」社工人員林育珊說。

為加強服務婦女朋友,以減少家庭困擾、保障婦女權益等,協會定期舉辦各類活動以達宣導之功用。「但大多數的受虐婦女仍然很難走出自己心中的陰影,所以在協會中的個案來源大多是經由受虐婦女的鄰居舉發後,才得以得到協助。」林育珊補充說。

台灣省婦幼協會社工人員林育珊認為,台灣在專業輔導方面並不匱乏,但人力、資金的缺乏卻是另一項危機。「我們知道目前所有的資源能幫助的人實在有限了呀!我們希望協會昇級為『基金會』,能為更多受虐婦女、受虐兒童、棄嬰及弱勢貧困者,爭取一個有尊嚴的生活空間。」林育珊說。



機構名稱:台灣省婦幼協會 免費專線:080002995 



延伸閱讀:

台灣省婦幼協會

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 關注青少年

【生命力記者/洪釧瑜報導】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是全省第一個以青少年為服務對象的民間團體。他們透過辦理休閒教育活動,提供青少年發展健全的身心;並與社區相結合,建立青少年對花蓮的認同感。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是由一群花蓮人在民國八十三年四月成立,並在十月通過立案。他們希望藉由這樣的一個團體,能夠導正青少年的行為,並提供指引。成立後,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辦理了相當多的休閒活動,包括民國八十四年的洛城三兄弟(L.A BOYZ)演唱會,聚集五千多人,創下花蓮戶外活動最高人數的紀錄;民國八十五年「幸福對裕隆職籃表演賽」,讓花蓮的青少年能夠和職籃明星們面對面說話。「我們希望讓花蓮的青少年能夠享受和台北的青少年一樣的待遇。」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召集人翁純敏說。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除了辦理青少年的休閒教育活動外,也在每年舉行「青少年福利政策研討會」,提供政府制定政策的參考;設立青少年「995救救我」專線,提供青少年諮詢服務,並轉介其他組織加以輔導;還到各個校園舉辦巡迴演講。

但是,到後來他們發現,青少年活動應該要回歸到文化之中,讓青少年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並產生對社區的認同感,才能使花蓮發展得更好。「青少年必須知道自己的歷史,才有他們努力的目標。」翁純敏說。因此,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成立了豐川書院,將活動的設計逐步回歸文化,包括鄉土導覽人員培訓、花蓮開發史溯源研習、鄉土教育幻燈片校園演講等,與社區營造相結合,帶領青少年深入認識故鄉的美。

然而,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還是面臨到一些困難。翁純敏表示,花蓮地方的資源少,經費必須仰賴中央,雖然他們也有積極尋找財源,但是仍然不夠使用。另外,人力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並利用我們,跟我們一同將花蓮變成大家理想中的故鄉。」翁純敏說。

延伸閱讀:

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 

三民社區居民 攜手建造桃花源

【生命力記者/陳正娜報導】位於台北縣板橋市的三民社區,在社區營造的道路上從未停歇,由於三民社區發展協會的推動之下,社區意識抬頭,一連串的社區營造計畫使得三民社區更有生命力。長期投入社區營造事務的三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鐘明允表示,社區意識的培養至少需要八年的時間,而三民社區努力至今,好不容易有一些成果展現。

在鐘明允的張羅之下,三民社區現在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小田地,由社區內的老人家和身心障礙者擔任照顧蔬果的工作,種得的成品就由社區內的居民一起分享,所以常可以看到居民拿著剛收成的蔬菜連絡感情。此外,居民也有自己租房子作為活動中心之用,舉辦活動。鐘明允說,居民自己花錢,自己開財,自己從事生產工作,可說是省吃儉用。

鐘明允更表示,早在政府提倡「福利社區化」之前,三民社區就已經實行兩年多了。「記得參加福利社區化說明會的阿媽代表,回來的時候很得意地告訴大家,我們的社區是走在別人前面的。」在三民社區,老人與小孩並沒有被遺棄,他們反而是主角,帶起社區的活力,在這個社區當中,總會有熱心的人們,願意每天為獨居的老人送便當,落實福利社區化的精神,而小孩子更是帶領家長走出來的的關鍵人物。

近日,三民社區更是著重於社區產業的進行,以土地公作為元宵節燈籠的圖案,大家不提一般的燈籠而是提土地公燈。以土地公為主象徵的原因是,三民社區附近有一座百年的土地公廟----埔墘福德宮,它是三民社區重要的文化資源,也是居民的共同信仰中心。鐘明允表示,縣政府現在推行「一鄉政、一特色」而三民社區則是要推行「一社區、一特色」,相信經過一、兩年的發展,可以媲美中正紀念堂的元宵燈會 。

未來三民社區的方向除了社區產業的推動之外,還有一個規劃中的任務----「造街活動」。希望藉由街道整理與特色的呈現,使得三民社區成為一個大家想要來一探究竟的地方,或者使得湊巧經過的人能夠享受到良好的步行環境,受益最多的還是社區的居民。

兒福文教基金會 災區兒童守護者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在九二一地震發生後,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就對災區展開援助的工作,由於在災難發生當中,兒童永遠是最脆弱、最損失不起、必須立刻有人妥善照顧,因此基金會認為寄養是暫時的,而一切生活上的照顧跟撫慰,包括長期的心理復健、復學教育等急迫的問題,都需要一個安穩的環境,所以兒福聯盟便決定籌設一個「家庭重建中心」做為長期投入救災工作的準備,除了協助因震災而心靈受創的孩子外,也對一般親職薄弱、瀕臨破碎的受創與邊緣家庭,提供或補充代替家庭功能的服務。

位於台北市民生東路的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自從民國八十一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對兒童福利工作的推展,一方面持續督促政府、協調全國各兒童福利團體,以推動兒童福利法規的修訂與落實,同時也從事直接的兒童福利工作包括:失蹤兒協尋、出養及棄兒保護服務、兒童福利及托育的諮詢服務等。

家庭重建中心主要提供的服務有:孤兒單親兒童的個案管理,除了育幼院及不斷轉換的寄養家庭之外,基金會認為孩子應該要有一份固定的親子關係及保有永久家庭的權利。受創兒童的治療:這是針對災區之脫困兒童及失去親人的孩子,在藉由志工的帶領下,可以去討論事件發生的過程,協助他們逐漸走出混淆害怕的情緒。災區臨時托育援助計劃:基金會在社區中招募訓練托育人員,幫助需要的婦女,此外也提供給一些婦女工作機會。專業人員教育訓練計劃:邀請專業講師開一系列的課程培養種子教師,並提供災變的相關資訊做為協助災後重建的工作。

此外基金會也出版手冊,手冊出版分為兩部分,一個是「貝貝希望日記」,這個是針對大地震過後不同處境與專業領域的人員,對於災後的心理復健有不同需求,希望提供具體的方法協助災後心理重建的工作。另一個就是「我的畫冊」,這是兒童心理重建手冊出版計劃,希望讓孩子藉由畫畫表達出內心的不安,並提供學校及心理輔導人員做為課程及團體帶領的教材。

再者,基金會也提出了一個「認養家族計畫」,認養家族的民眾主要是藉由每個月的固定捐助,來對災區有需要的小朋友盡一點心力,而想要認養的民眾每個月必須定期捐助的金額在五佰元以上。

由於災區的家庭重建工作有很多還在推展之中,想要推動這些工作,前提就是錢的問題,基金會指出要做這麼多的重建工作,至少需要六千萬元,因此基金會設立了一個「家庭重建中心基金」做為尋找安置孤兒的合適收養家庭及一切軟硬體設備來源的提供,認養家族所捐的款項也是一起併入基金中,做為統籌運用。目前基金仍在急需招募階段,基金會也期盼各界能夠出力協助,讓災後重建工作能夠順利推行。

兒童福利文教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37巷2號5樓之1
電話:(02)2748-6006
傳真:(02)2748-6005
e-mail:cwlf@ms4.hinet.net  

延伸閱讀: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游靜宜 為小朋友作好疾病關懷

【生命力記者/李紋鋒報導】長庚醫院兒童癌症病房游靜宜在她擔任社工的二年多內都是在為罹患重大疾病的小朋友服務。有時必須替家屬尋求情緒或者經濟的解決方法,如傾聽家屬心中的感受與申請補助金等。而有時可能要替小朋友完成他們臨終的願望。

游靜宜原本不是唸社工相關科系的,不過在學生時代她就熱愛參加服務性社團,如到山地去服務原住民。後來畢業工作了一年左右,她就轉而參加插大考試。又顧及自己喜歡服務的個性,就以社工相關科系為目標,在八十六年七月就考取了社工師的資格。

長庚癌症病房裡小朋友的年齡層從出生幾個月到十七歲左右,罹患的疾病有白血病、骨癌、視網膜腫瘤等。由於小朋友對自己生的病似懂非懂,卻會常常問媽媽,為什麼我要一直到醫院來。游靜宜說,小朋友自己大概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因為有時家長在和醫生討論病情的時候,小朋友就會聽到。於是,通常社工就要針對「是否要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的病情」和家長進行溝通。

讓游靜宜印象深刻是有次接觸一位從台東來的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他是白血病的患者。因為他是體育健將,所以剛住進醫院時就很不能適應,而且他第一次住院又要住一段時間。所以游靜宜就去和他聊,引導他把對於自己生病的感覺講出來,然後跟他一起討論接下來要如何面對、該怎麼作等問題。此外,游靜宜也請在醫院中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來和他作伴聊天,他才漸漸的恢復到原來的個性。

由於他得的是慢性骨髓型的白血病,也就是說癒後身體狀況會比較差。但是他在第一次療程還沒結束就又復發了,而且情況蠻嚴重的。在醫生評估情況可能不太樂觀之後,游靜宜就在探視他的時候問他,還有沒有什麼心願要完成的〈醫院會和喜願協會合作,盡力替小朋友完成願望〉。游靜宜說,通常小朋友的心願都是會想要什麼玩具或想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是這個少年很貼心,講了二、三個都是在替家人著想的心願,就是不論自己的病情如何,一心只想要家人過得好。後來,游靜宜從電話得知,這個少年因為腦出血被送到台東當地醫院,已經回天乏術了。

游靜宜表示,有時遇到某些個案都會讓人很無力,因為我們都希望病人能透過我們的幫助來改變,不論是病情、情緒或是經濟情況等。但是病人住院的時間短與無法持續,就會讓我們無法追蹤他們出院後的情形。

還有一個癌症小朋友父母心態上的調適令人佩服也讓游靜宜印象深刻。這是一個得神經母細胞瘤的小朋友,約是幼稚園大班要上小學的年紀。他的爸媽每次要來住院都會大包小包的把故事書、玩具等一塊帶過來,隔壁鄰居還以為他們常去旅行。到了醫院後也會到處去串門子和其他家長聊天,到處分享自己的經驗。

因為小朋友作化療頭髮都掉光了,他就問媽媽,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他媽媽就很耐心的跟他解釋,這是因為生病作治療頭髮才會掉光光。而且只要一有空,而且小孩的身體狀況許可,他們一定會帶他到處去玩。游靜宜說,他們不是不擔心自己小孩的病情,在治療過程中復發情形出現時,家長也是很難過。只是他們覺得,還能玩的話就儘量帶小孩出去玩。而且他們對疾病抱持著正向的態度,也讓醫院的氣氛緩和不少。

游靜宜認為,讓病人的情形獲得改善才是這份工作最有意義的地方。雖說別人一直把東西或問題丟過來,會形成壓力,但是找個人來談一談就可以把情緒很快處理掉。游靜宜說:「對於擔任社工沒有後悔。此外,游靜宜表示,因為社工無法面面俱到的照顧每一位病人,所以長庚兒童癌症病房預計籌備成立一個相關的兒癌團體。藉著讓家長們能夠互相幫助、互相分享,來讓生病的小朋友得到更充分的關懷。

廣青 為殘友開一扇藝術的窗口

【生命力記者/段凱超報導】成立於民國七十八年的廣青文教基金會,是國內第一個透過藝術教育來為身心障礙朋友服務的團體。行政主任李燕表示,廣青成立之初,鑒於國內軟、硬體環境的缺乏,讓許多具有藝術天份的身心障礙者,失去展現才藝的機會,所以廣青希望能提供他們一個學習、接觸藝術的環境,讓他們有發展的空間。基於這項理念,廣青陸續為殘障朋友開辦了音樂班、寫作班、國畫班與廣播班等等,迄今已培訓上千人士,並且也協助多位學員進入職場工作。

而為了提供這些殘障朋友發揮他們才藝和回饋社會的機會,廣青也在八十一年成立「頌愛才藝團」,讓這些身心障礙朋友用他們的歌聲和各項才藝,以及現身說法的見證分享,去關懷、感動其他同樣遭受不幸的人士。多年來,頌愛才藝團的的足跡已到過醫院、殘障教養院、孤兒院、監獄等處,並於八十七年遠赴日本參加「第三十四屆身心障礙者運動大會」的節目表演。目前,廣青更積極策劃,以頌愛才藝團中的合唱團,爭取參加今年雪梨殘障奧運會的開幕演出。

另一方面,廣青也預計在下半年度,開始企劃成立一個專門由殘障人士製播的網路廣播電台。有這項計畫,是因為廣青於八十六年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委託,開辦國內第一個訓練身心障礙者的廣播職訓班,到今年已是第四屆,所培訓出的學員雖然也有幾位已經到廣播電台就業,但是這樣的機會畢竟不多。 李燕表示,現在廣播節目的走向,大多喜歡請政治人物或明星去主持以吸引聽眾,所以給殘障人士的機會又變得更少。「因此我們希望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廣播電台,讓這些學員能有發展空間去發揮所學,進而服務更多的殘障朋友。」因為受限於經費的因素以及配合網路時代的潮流,廣青選擇以網路服務的方式來創辦廣播電台,預計將以一年的時間籌備完成。

最初的廣青,沒有一個安定的家,像吉普賽民族一樣,誰當上董事長,就在他家闢一角落作為辦公的地方;而開班授課的場地則是不斷尋找願意協助的團體,如陽光基金會、聾人協會等,都曾是廣青落腳的地方。直到三年前,才在松江路上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二十坪小窩。「這十年來,廣青一路走得辛苦,但因為不斷有熱情義工的加入、協助,才讓我們順利完成許多事,廣青也會持續秉持以藝術教育的理念來充實殘障朋友的心靈生活。」李燕說。

財團法人廣青文教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松江路206號12樓1209室
電話:2581-1954
傳真:2562-4282

禪光育幼院 花東孤兒的搖籃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大哥哥,抱抱好不好?」這是育幼院的小朋友對訪客所說的第一句話,孩子的大眼睛盡是對關愛的渴望。成立至今將近二十五年的私立佛教禪光育幼院,讓花東地區的孤兒有了第二個家,即使他們失去父母的照料,卻仍有無私大愛的細心呵護。

現任院長見禪法師說,當年中部橫貫公路正在施工開鑿時,因為地形的高聳崎嶇,造成施工困難度增加,也因此常常有工人因為施工意外而喪生。但是這些負責施工的工人大多數都是有家庭的人,他們的喪生所帶來的不只是家屬的悲痛,更是一個家庭破碎的悲劇,讓許多兒童頓時失去了生活依靠,成為孤兒。

因此當時的心性法師,也就是育幼院的創辦人,便發願要成立一個育幼院來照顧這些孩子。在他的極力奔走下,終於籌募到一些款項,在民國六十三年開始動土興建育幼院,而在民國六十五年正式落成。回想當時創辦的過程,見禪法師說那時育幼院還沒落成,但是已經開始收容孤兒了,所以只能在沒上漆的房子內,鋪著紙板一群人一起睡。

見禪法師說創辦育幼院的宗旨,就是本著佛家慈航普渡的精神,讓每一個孤苦無依的孩子都能受到像家一樣的照顧。而且院長和工作人員也都教育這群孩子要知福惜福,努力在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般而言,院方會讓孩子們接受基本的國民義務教育,在國中畢業後,這些孩子會選擇就業或繼續升學,而院方也都會加以安排,不過相同的是他們都將離開育幼院各奔前程。

育幼院這二十幾年來,前後總共收容了約五百個孩子,目前則有七十四個院童,見禪法師表示這些孤兒多數是由鄉公所或派出所轉介而來。不過近年的孤兒人數不停增加,見禪法師說也許是社會風氣開放,許多未婚媽媽都因無力撫養孩子,而將孩子送到育幼院,也讓育幼院的經濟負擔更沉重了。

「大哥哥,要寫信給我呦!」稚嫩的語氣流露出殷切的期望,他們的確需要更多人的關心,即使不能在物質上有所幫助,相信只要寫一封信給他們,這些孩子都將領受到您的溫暖心意,為此雀躍而感動良久。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仁愛路17之2號
電話:(038)611698,612555~6

2000年4月25日 星期二

希望職工中心 點燃外勞工作希望

【生命力記者/林群翔報導】「我們秉持著平等的信念,推動不分種族的工人們能有一個安全、公平的社會制度和環境。」這是希望職工中心的成立宗旨。

希望職工中心,是由天主教的分支高隆會所成立,專門服務外籍勞工的單位。目前希望職工中心除了提供外勞日常生活的諮詢外,替受資方不平等待遇的外勞爭取權益,更是他們的主要工作。

其實希望職工中心的成立時間,甚至於比政府開放外勞來台工作的時間還早。因為早在開放引進外勞之前,國內就有五至六萬以觀光簽證或偷渡方式來台工作的外勞人口。高隆會深知這些外勞,遲早會成為台灣勞工問題的一部份,因此成立了希望職工中心。

希望職工中心社工員林三台,是這個中心唯一的中國人。他說目前台灣的各階層普遍對於外勞都有先入為主的偏見,例如雇主提出的待遇和工作量不成正比,根本是將外勞視為工作機器,而非一個人來對待;而本地勞工,則將他們視為來搶飯碗。他認為這些的觀念都應該被導正,外勞不應該被視為次等人種對待。

現今他們對外勞的服務工作,除了給予他們宗教依靠、舉辦休閒活動、向資方爭取權益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帶著外勞,參加國內工運團體工人立法行動委會舉辦的請願活動。原因之一除了希望職工中心是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的發起團體之一外,他們更希望能藉此機會化解本地勞工對外勞的誤會。林三台指出,本勞之所以會認為外勞搶了他們的工作,原因在於政府引進外勞從事替代性的工作,而不是補充性的工作;所謂的替代性是指在本勞充足的情況下,資方為降低成本而雇用廉價外勞,而補充性是指在本勞不足的情況下,才雇用外勞,如此的話原來只是以補充本地勞工不足的外勞,卻在資方考量待遇的情況下成為主體,這是政府方針的錯誤,但外勞卻因此背上原罪。

目前希望職工中心一個禮拜至少會接到十五件有關外勞和資方的紛爭,如資方少發工資、女外勞受資方騷擾等,原有的四位社工員人已不堪負荷如此大的工作量,因此近期內計劃增加人手,他們希望有基礎國、英文能力且懷有服務熱誠的人能踴躍的加入他們。

希望職工中心

桃園縣中壢市長江路65號3樓

電話:(03)425-5416

同光教會 啟發同志綻放心靈曙光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一九九五年初,在美國學習婦女神學的楊雅惠牧師,偶然接觸到同志神學,初步了解同志情形,在她回國後透過網路,看到一些同志寫的心情故事後,她開始更進一步的與同志談談自己對他們的看法。而這些事開啟了「同光同志教會」成立的曙光。

當時在國內並沒有一個宗教團體對同志展開雙手歡迎,因此很多同志基督徒沒有辦法在心靈上得到宗教的慰藉。楊雅惠知道後,便尋求她所屬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希望能夠給予同志基督徒援助,後來便在長老教會幾個接納同志的教會中,楊雅惠開始和幾個接納同志的長老會牧師與同志基督徒有深刻的交流。

一開始才個位數的同志人數,在大家口耳相傳的情況下,知道有一位牧師在自己的傳教工作中,會撥出一些時間與同志座談,關心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同志基督徒希望加入這一個組織。僅半年時光,就增加到了五、六十位,這時大家開始希望能夠獨立出來成為一所專屬於同志的教會,在長老教會的支持下,於一九九六年五月正式成立「同光同志長老教會」,服務更多的同志基督徒。

同光教會的長老Jeremiah說,同光教會成立之初仍然受到宗教界批評,台灣幾個教會就曾經舉辦名為「同性戀座談會」的裁判大會,把同光教會說得比牛鬼蛇神還不如,而其中也有幾位參觀過教會的牧師,竟也未經查證的說教會內有分配伴侶的情形。而楊雅惠牧師本人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也遭受民眾的批評。Jeremiah認為,這種批評是不斷發生的,他們不會花時間在澄清一些抹黑的事件上,寧願多份心力在對同志族群做信仰議題的探討,並且多做對同志有正面性的工作。

目前駐堂的曾傳道師認為,即使如此,教會成立後還是有許多同志基督徒加入這個團體,雖然這期間有人是想來詢問這裡的情況,也有人加入後無法接受而走,但是他們都希望每一位加入同光教會的人,可以透過小組的方式,彼此聯繫、互相關懷,在生活化的聚會中,讓大家都有歸屬感。

Jeremiah長老說,同光教會和一般的教會一樣,也是有讀聖經、唱詩歌、心靈分享等活動,只是在「神學觀點」與「聖經釋義」方面不一樣,多的也只是會特別注意弱勢同志族群的認同而已。在教會對外的部分,會與同位素電子報合作,或是尋找其他同志組織或學生團體合作辦活動,近期教會就會和學校同志團體舉辦類似同志現身說法、生活方式展演等型態活動,不過Jeremiah強調,在同光教會與其他團體的交流上,同光教會基本上還是在理念上的合作。

但不是隨便就可以加入同光教會的,仍須先經過多次的訪談,事前的了解。曾傳道師表示,這是為了保護教會內的成員,避免被不肖人士騷擾,才需要對新加入者有多一層了解。而且藉由訪談可以知道他們本身對同光教會認識多不多、對基督教了解多少、加入原因是因為信仰還是家庭因素等問題,再經過仔細評估後才考量他們適不適合進入教會。

不過曾傳道師說,如果無法進入教會的同志,還是可以利用信件或電話,談自己心靈上、家庭上、信仰上的問題。而無法接受基督教教義的同志朋友,他也會特別介紹同志們去其他適合他們的地方,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

曾傳道師表示,同光教會和其他地方一樣,也有幾位愛滋病患者,在他的職事生涯裡,他會對愛滋關懷做特別的幫助,對愛滋朋友多一份關心,以宗教方面給予最多的安慰,請弟兄姊妹幫助他們,好好規劃剩餘未來,這是他從事同志關懷生涯中,最深刻的體驗。

由於同光教會仍是一個宗教組織,具有一定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例如聖經會告訴他們「忠貞」的觀念,也適用於同志。但是這些論調未必被普遍的同志所了解,曾傳道師說,未來教會努力的目標將會是將宗教正面的觀念,帶給其他同志族群,幫助導正社會視聽,讓教會能更融入同志族群,幫助更多的人。

延伸閱讀:

同光同志長老教會

同心教會網站

植物同好會 徜徉大自然中的樂趣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植物同好會是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在今年新成立的一個學習園地,在二月二十三日舉行了第一次的聚會,發起植物同好會的江德賢說,生活於土地上的所有生命體及土地本身都是土地倫理建構的基本因子,凡是探觸大自然的所有議題,都不離土地倫理的意涵當中,所以植物同好會的成立,也是建立土地倫理的一環。

植物同好會的成員大多為老師,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上下,包括有大自然推廣協會、蝶會、鳥會、台灣土地倫理協會的義工,江德賢表示,大家都很喜歡親近大自然,也都非常關心台灣的自然生態。不過他提到同好會與其他同性質聚會的差異在於,他們的成員並非專職,沒有責任與義務,純粹只是為了所好而聚,只要熱切參與,可以盡其在我。

江德賢指出這是緣於幾位同好在這個領域中的學習遇到了瓶頸,沒有管道可以諮詢,也沒有進階課程可以學習,再加上過去的學習方式為單方面的吸收,並非互動式的對話,缺乏活潑性的探索大自然,為此他深深感到可惜,所以便萌起集合大家在同一領域中互動、學習與成長的想法。

植物同好會學習的內容,包括戶外的觀察以及室內的探討與分享,還會不定期的選讀相關性書籍與文章,以讀書會的方式來進行分享,另外就是分組進行主題式的探索與研習,探討植物在生物界的構成、與文學間的關係、與文化上的關聯等等。

至於植物同好會在生態保育上的貢獻與意義,江德賢說到或許並非有那麼直接影響,但是由於同好會成員多為各保育協會的義工或解說員以及各學校的老師,在喜歡植物的前提之下,就會產生維護之心,因而在透過為大眾與學生解說的過程,就能傳達生態保育的訊息,使聆聽者能間接地受到影響。

目前植物同好會聚會的時間為每個月一次,討論的主題與下次聚會日期,在前一次聚會時決定並選出下一次的主席。江德賢還說,同好會並不計劃有任何固定的型態與預期的遠景,一切緣聚緣散,重要的是徜徉在大自然學習的樂趣之中。

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

聯絡人:江德賢

聯絡電話:(02)2231-5820

延伸閱讀:

人地之間的情感 土地倫理來關懷

中山綠西灣社 為校園環保護航

【生命力記者/陳瓊茹報導】中山大學綠色西灣社,在創社元老趙育隆的努力推動下,在中山大學校園內設置了完整的資源回收站,並致力推行校內餐廳、福利社、實驗室、宿舍等的資源回收及能源節約工作,去年中山大學得到的ISO14000認證,在環保方面能夠得到肯定,推動校內環保工作的社員們功不可沒。

在綠西灣社的發起下,目前中山大學校園內共有二十個資源回收點,每個資源回收點設有六個資源回收筒,將鋁、鐵罐、玻璃、塑膠、紙、鋁箔包做詳細分類,回收點並附有管理人及領養人的姓名及電話,而領養人為召募自校內的學生義工,負責資源回收點的維護工作。

除了健全資源回收點的領養維護,社上也將計畫做相關的調查評鑑,如校內資源回收率與處理調查、校內機車排氣檢驗普查,及福利社塑膠袋用量、行政單位與實驗室資源回收現況等調查。

預計五月一日開始的中山大學環保週,社上將向校方反應,加速促進學校實施「福利社塑膠袋收費制」及「機車通行證審核排氣檢驗制」,社上目前正在對校內學生做有關是否贊成塑膠袋收費制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同學的配合意願。趙育隆表示,社上也計畫發起連署,以喚起校內同學對環保議題的關切,讓社團所推動的環保工作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響應,藉以得到校方的重視。

趙育隆說,社上最主要是希望社團在校內推動的環保工作,最後都能成功轉移讓學校自己接手,社團扮演的應該是推動、督促的角色。社長蔡坤岐也表示,如資源回收站的設立,社團剛開始做了架構的草創,並負責一切事務,而目前這些工作都已由校方接手,社上做的只是回收點的清潔及標示維護工作。

另外,綠西灣社目前正在籌備「2000南台灣大專院校環保社團會議」,此會議將於五月七日首度舉行,預計將邀請南台灣地區各大專院校的環保、生態保育社團幹部參與,此會議主要目的在建立學生環境行動網絡,讓在各大專院校校園內所推行的環保工作進展與成果能藉此機會呈現,同時分享彼此的經驗,並藉以設定出各校未來環保工作的具體及共同目標。

延伸閱讀:

中山大學綠色西灣社

2000年4月21日 星期五

世界地球日 許地球一個未來

【生命力記者/吳峻安報導】「體驗、感受台灣自然生態的豐富、有趣、輕鬆的一面;了解、保護地球環境及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是這場運用全身器官來感受大自然奧妙的園遊會訴求的重點。

一場結合音樂、知性、教育的園遊會,由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及教育部共同舉辦,在二十二日午後的中正紀念堂廣場,以遊戲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了解生態環境保育的重要性。這場活動也在一群關心台灣生態環境的大小朋友,共同宣誓維護環境「許地球一個未來」的決心中,展開熱鬧的「荒野遊俠」歷險。

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李偉文表示,藉由這個活動希望讓大眾能夠反省自己是否能夠長時間的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做出貢獻,讓民眾知道從現在開始應該如何做起。他認為,所謂的環保理念從小大家就已經知道了,不需要藉此次的活動做宣傳,協會希望的是,經過這次活動不論大家能學到多少或知道多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後能夠付出行動才是重點。

荒野協會企劃部主任張宏林也說,大家都說要愛台灣,事實上愛台灣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認識台灣」,知道大家生活的這塊土地上有什麼東西,而這次以「生態遊戲」為主要訴求方式的園遊會,就是希望能夠在輕鬆愉快中知道很多知識。張宏林表示,他們不求在活動後,小朋友們還會記得多少,可是如果未來某一天郊遊時,看到野生的動植物等等,能夠想起這天學到的東西,能夠指出特徵,那就足夠了。他說:「只要還有一個印象,就可以了。」

同時參與活動的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賴鵬智則表示,參加荒野協會舉辦的活動,希望能夠達成兩個目的,首要希望民眾透過鳥會的簡介,知道平日野鳥協會的活動,也可以知道人與鳥類、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其次則希望能夠以「捏麵鳥」、「鳥類紋身貼紙」等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參與的小朋友知道每一隻鳥類的不同造型,知道鳥類有那些條件。

今年六十五歲負責指導捏麵鳥的張鎮華老師,為了參加難得的世界地球日活動,遠從彰化趕來。他說,自己也是鳥會的一員,知道這個活動,當然也要不收分文的共襄盛舉,張鎮華說,捏麵鳥教學不僅可以訓練小朋友手臂的小肌肉,同時也啟發大家對鳥類的認識,因為每一種鳥的特色都不一樣,經過捏麵方式,可以讓大家知道每種鳥本身的特色也是不同,以後也不會看到什麼鳥都說是麻雀了。

這場園遊會以「遊戲活動」方式進行,以「做中學」讓參加者從中獲得生態保育的知識,故現場分設三區,包括自然解說:用全身上下的感官,體驗大自然奧妙,深入微小細胞,體會生態偉大一面;生態遊戲:玩樂中認識大自然中的玄妙關係,發現動物有趣的一面;自然童玩:回到阿公阿媽童年時光,利用隨手可得的植物玩遊戲,挖掘快樂泉源。

另外,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也在晚上七點,舉行露天音樂會,在一天認識生態知性之旅後,邀請民眾聆聽以大自然音樂為主的音樂饗宴,進入大自然豐富的曠野氣息。

台灣環境的聲音 請阿扁總統聽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四月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來自台灣各地的環保團體特地選在當天召開記者會,為台灣環境發聲,訴求即將在五月二十日就任的陳水扁總統,能為保育台灣環境開啟嶄新的一頁。

記者會是從早上十點半開始,在立法院中興大樓舉行,與會的環保團體代表共有十三位,分別來自台灣全省各地及離島地區,代表傳達民眾對於生態環保的聲音。

記者會一開始,東台灣生態保育聯盟張岱屏提出八點具體的訴求:一、重新檢討產業東移及促進東部地區產業發展計劃。二、重新檢討和平水泥專業區開發案、制定水泥使用總量管制、開放進口水泥。三、逐漸收回釋出的礦權。四、對海岸線消失的原因進行全面性海文、水文、地質調查。五、東部國道與台十一線等公路拓寬案的重新思考。六、建立長期噪音污染監督防治追蹤計劃。七、列點重要花蓮文化資產。八、為政策對阿美族文化所造成的衝擊進行社會環境影響評估。

美濃愛鄉協進會溫仲良表示,反對興建水庫,是要讓河川能夠自由的流,他說:「如果沒有了水,哪兒來的美與濃,而一旦河水乾涸了,要恢復原有的自然環境,豈是件容易的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總幹事賴偉傑則提出反對興建核四廠以及建立零垃圾家園,他說,焚化爐要減量,垃圾要能全面的回收,才能減少垃圾問題。而只有停止興建核四廠,台灣才能邁向永續的發展。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周晉澄學術委員也同樣指出要建立一個非核家園,而現在重要的是要成立一個核能評估善後小組,來處理凍結核能後的問題以及找出適當的替代性方案。

澎湖縣生態保育聯盟郭金泉教授代表離島的聲音說到,澎湖引以為生也引以為傲的就是漁業與觀光,如今漁業生態遭到電魚以及過度捕撈的破壞,澎湖美麗的海岸線也因消波塊與大大小小漁港的過度建設逐漸消失。另外,近年來還有核廢料要運到當地掩埋的事情,他說政府單位別打這樣的主意,他可不希望將來核廢料成為澎湖的觀光點。

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釋傳法則對台灣的流浪狗問題提出看法,希望將來新政府不要主動撲殺牠們,除非民眾有要求,並以領養代替購買、以安養代替撲殺,制定寵物業者管理辦法。

永續台灣雲嘉聯盟鍾孝瑩則強烈訴求新政府可以全面重新評估台灣的石化產業政策,包括七輕與八輕,她希望新政府可以放棄這類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

另外,當媒體問到如何解決政府預算分配的問題,與會的人士則表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多另一筆經費來做生態環境的保育,只要政府相關單位換一個想法,在進行政策之前做環境影響評估,這些用在破壞生態環境的費用,都足以來保育環境。

最後所有環保團體共同的訴求是,希望將來總統應帶領五院院長以及部會首長共同接受環保知識訓練,更希望有一位具有環境意識的環保署長出線並且能夠執法從嚴。他們對於新政府有著深刻的期許,但如果新政府仍無法做到以上的訴求,他們也依然會繼續堅持環保團體的共識「不達目的,決不終止」。

知性休閒新選擇 紅樹林生態之旅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哇!你看那邊有螃蟹,還有彈塗魚ㄟ!」「對啊!好多喔!都從洞裡面爬出來了ㄟ!」在小朋友們的驚嘆聲中,你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你是不是也想和他們一起去體驗呢?

由農委會林務局與汎太國際所主辦的紅樹林生態之旅,二十二日在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展開,主要是為了喚起民眾關注自然保育問題。由於今天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加上交通十分的方便,因此來參與這項活動的民眾相當踴躍。

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保留了約六十公頃的水筆仔純林,具有台灣面積最大也是緯度最北的紅樹林的特色,另外,農委會林務局也在今天啟用保育區內的生態觀賞平台棧道、並設置生態解說板以及望遠鏡,讓民眾可以更了解、更親近紅樹林。

而為了讓活動更加有教育性與娛樂性,主辦單位設計了一本生態導覽護照,透過闖關蓋戳記的方式,從生態問答關、水鳥關、特有動物關、生態觀賞平台關以及最後的水筆仔關,可以對紅樹林生態有深入的了解與體驗,也可以在集滿五個戳記之後,換取紀念品並進行抽獎。

主辦單位動員了不少工作人員為民眾服務,其中最大的功臣應該就是導覽員,導覽員很細心且清楚的向大家解說有關紅樹林的相關知識,例如會聽到紅樹林形成的條件,就是須位在南北緯二十五度之內的亞熱帶地區,而且要在海與河的交界處,以及水流速緩慢所形成的濕地。另外,他們也會以進行互動性遊戲的方式來教導小朋友,如果到現場,在通關的過程中伴隨著的都是小朋友的歡笑聲。

在紅樹林生態中,比較引起大家興趣的可以算是水鳥和特有生物,成群的水鳥會在這兒棲息繁殖,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白鷺鷥,不過到這裡,導覽員會多為你介紹平常較為少見的黃頭鷺,有時候這些可愛的鳥兒還會從你眼前或頭上飛過呢!至於特有生物指的是招潮蟹和彈塗魚,招潮蟹也就是小朋友口中的小螃蟹,在現場導覽員會進一步對牠的特性與生態做介紹。

體驗這一趟生態之旅,大概要花二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從明天開始還有三個梯次,時間分別是在四月二十三日、四月三十日以及五月七日,從早上十點到下午四點,有興趣的民眾不妨就利用週休二日的時間,來一趟捷運紅樹林生態之旅。

2000年4月16日 星期日

泰國潑水節活動 桃園熱鬧登場

【生命力記者/游銘宗報導】為了讓在台灣的泰籍勞工朋友也能感受泰國潑水節的歡樂氣氛,桃園縣政府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泰國貿易經濟辦事處、環宇廣播電台於四月十六日在桃園縣立體育場共同舉辦「桃園縣泰勞潑水節活動」。現場湧入近兩萬名泰勞參加,也讓台灣民眾有機會一睹泰國潑水節的傳統祈福活動。

活動從早上九點由七位泰國高僧誦經祈福揭開序幕,現場的泰勞朋友都雙手合十,誠心默禱,之後由高僧進行潑水祈福儀式。在泰國的傳統禮俗上,讓長輩或僧侶用水滴潑灑,是可以帶來幸運和平安,同時也有請求寬恕與降福的意義。

新任副總統當選人,同時也是現任桃園縣長呂秀蓮也出席這項盛會。她表示,水在泰國具有神聖的意義,蓮花則是泰國的國花,而新任正副總統陳水扁與呂秀蓮的名字中,都各有水、蓮二字,這正表示今後台灣與泰國將有更良性的互動發展。同時她也感謝泰勞朋友,在近年來對台灣許多重大的公共建設,付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主辦單位還安排許多表演節目,包括傳統泰國樂器的演奏、傳統舞蹈、泰國拳表演、人妖秀等,並且邀請華裔的泰國歌手「中國娃娃」表演勁歌熱舞,讓現場氣氛熱鬧非凡,所有的泰勞朋友也都盡情歡樂,互相潑水表示祝福之意。

此外,由各工廠推薦泰籍美女參加的選美活動,也在熱鬧的氣氛中進行優美儀態與才藝的角逐比賽,每位佳麗身著傳統服飾,在舞台上展現風情,掀起現場一陣高潮。活動最後就在泰國著名鄉村歌手的演唱聲中圓滿落幕。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